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摘要: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 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带羽毛恐龙,研究进展,中国猎龙

鸟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随着研究的推进,人类离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越来越近,许多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古生物学家们的脚步,走进那鸟类那神秘的身世吧。

1 从恐龙说起

鸟类到底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要从恐龙说起。

恐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期。目前所有已知的恐龙都能归入两个大类: 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当中的兽脚类恐龙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为大多数古生物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这就是目前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鸟类恐龙起源说。

鸟类鸟脚类恐龙起源说认为鸟类的关系和恐龙当中的鸟脚类恐龙最为接近, 这一假说的主要证据是鸟类和鸟脚类恐龙的耻骨延伸方向都是后腹方。

从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开始,赫胥黎、海尔曼、奥斯特罗姆等著名的生物学家都对这一论题表示了十分的兴趣,1986年,戈捷更是发表了一篇鸟类起源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鸟类起源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演化关系, 列出了恐龙从原始属种向鸟类演化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每一步变化, 并且把鸟类作为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一个分类单元。

而且,在过去的20 年内, 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证据, 不仅从整个理论框架上, 而且从很多演化的细节上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另外, 人们还从恐龙的行为学和古组织学等诸多方面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大量证据。比如发现于蒙古和美国蒙大拿州的恐龙巢穴表明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类似于鸟类, 是逐渐下蛋的,而不像爬行动物那样一次下一窝;美国的诺雷尔博士、克拉

克博士和我国恐龙专家董枝明等学者在研究窃蛋龙化石的时候发现,这类恐龙的确能够像鸟类一样孵卵;南非的金萨博士和我国恐龙蛋专家赵资奎等学者在研究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组织学特征的时候也发现了鸟类和恐龙之间大量的相似性。

然而,尽管鸟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广泛支持, 但还是有不少反对者。

2 化石的证明

研究仍在继续。从1996 年开始, 中国辽西热河群陆续产出了一批“带羽毛”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些发现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为直接的证据。

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的“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有7 种, 包括中华龙鸟[1]、原始祖鸟、邹氏尾羽龙[2]和董氏尾羽龙[3]、北票龙[4]、中国鸟龙[5]和小盗龙[6]。目前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表明, 中华龙鸟形态最为原始, 和鸟类的关系最远;北票龙和尾羽龙次之;中国鸟龙和小盗龙在一系列骨骼形态特征上已经非常接近鸟类, 某些部位的形态和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这些恐龙属种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所发生的一系列骨骼形态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一系列适应飞行的结构变化在兽脚类恐龙向

鸟类的演化过程中是如何完成的(如下图)[7]。

可以说,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是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经历了漫长时光的推移和众多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3 恐龙到鸟类的转变过程

传统上, 人们认为恐龙和鸟类具有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性, 具有不同的古生态位。兽脚类恐龙一般被认为是典型的地栖奔跑型动物, 而鸟类则为树栖动物( 地栖鸟是次生的) [8]。然而对发现于热河群的小盗龙化石的研究显示, 其后足有明显的树栖特征, 可能有树栖习性。据此,一部分小型兽脚类恐龙可能由此开始从地面转移到树上。

一般认为,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中的某种手盗龙类恐龙演化而来,主要包括驰龙类、窃蛋龙类、镰刀龙类和伤齿龙类等几大类群。前三大类群的代表已经在我国辽西地区有所发现,其中包括属于驰龙类的中国鸟龙和小盗龙,属于窃蛋龙类的尾羽龙,以及属于镰刀龙类的北票龙。中国猎龙,则属于伤齿龙类(如下图)[9]。

伤齿龙类的形态同时具有几个恐龙类群的特点。尤其是伤齿龙类的脑颅,和早期鸟类非常相像。膨大的脑颅显示这类恐龙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力水平,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10]。

中国猎龙是生活在大约1 3亿年前的今中国辽西地区,它体长不足1米,嘴里长着细小的牙齿,脑颅膨大,前肢能够像鸟翅膀一样侧向伸展,后肢修长,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中国猎龙是伤齿龙类中最原始的属种,它具有过渡色彩的形

态,正是古生物学家们长期以来所努力寻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猎龙是连接伤齿龙类和驰龙类及鸟类的一个缺失环节,为我们理解鸟类起源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中国猎龙的发现,消除了许多非同源特征对于恢复恐龙系统演化历史的影响,使得古生物学家能够正确地建立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一些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序列。许多传统上认为的鸟类特征,一些主要的形态结构的转化,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很早就已完成,比如鸟类翅膀的形成和呼吸系统的转变。而此前,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在鸟类这一支系之中或者非常接近这一支系的类群中出现的。

可以说,我国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的研究,不仅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最重要和直接的证据,还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的理解。中国猎龙的发现进一步模糊了恐龙和鸟类之问的界限,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鸟类的真正科学含义,认识到了运用重要特征定义生物类群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Chen P J, Dong Z M, Zhen S N. An exceptionally wellpreserve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of China. Nature, 1998, 391: 147.

[2] Ji Q, Currie P J, Norell M A, et al . Two feathered dinosaurs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Nature, 1998, 393: 753.

[3]周忠和, 汪筱林. 辽西北票尾羽龙( Caudipteryx ) 一新种.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0, 38( 2) : 111- 127.

[4]Xu X, Tang Z L, Wang X L. A therizinosauroid dinosaur with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from China. Nature, 1999,399: 350.

[5] Xu X, Wang X L, Wu X C. A dromaeosaurid dinosaur with a filamentous integument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of China. Nature, 1999, 401: 262- 266.

[6] Xu X, Zhou Z H, Wang X L. The smallest known non- avian theropod dinosaur. Nature, 2000, 408: 705- 708.

[7]徐星,汪筱林.“带羽毛”的恐龙及鸟类起源[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1):50-51

[8]王烁.早期鸟类的飞行能力与羽毛的起源[J].生物世界,1994-2011:35-36

[9]孙丽萍.揭开中国猎龙神秘面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4)

[10]徐星.鸟类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J].科学,54(2):33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作者:王雅薛惠媚黄耀豪林志侨 在汉类和铁苗科植物繁茂的远古地球世界,到处是巨大的恐龙和能飞行的动物。在一个后来被称作巴伐利亚的地方,一只似乌鸦大小的鸟死去了,它从栖息地掉进一个热带淡水湖内,尸体很快被湖中从石缝里渗出的钙质颗粒所覆盖,从而延缓了尸体的腐烂,最后变成了化石。这只鸟就在那里安埋了150万年!这期间,大陆飘移将这些沉积物向北移动了数公里。剧烈的造山运动象撕纸一样把大陆板块分裂开,并将这个湖底沉积物推出水面好几米。1861年,一个采掘矿石用来制作石印画的工厂,终于将那块鸟化石作为安息地已安息了15D万年的石灰质母岩 挖掘出来。 这只化石鸟被学者们命名为始祖 鸟,它的发现被科学界认为是古生物学 上的奇迹。这只鸟不同于现存的任何 鸟,而更象鸟的祖先——爬行动物。它 的整个骨架在本质上还象一只小恐 龙,下颌骨尚未进化成现代鸟的呼,并 且还具有没分化的骨质的牙齿,它的尾 也尚未缩合,它由一系列尾椎骨构成, 胸骨没有龙骨突,龙骨突是作为飞行 所必需的强健胸肌的附着面。又为什么 称之为鸟呢?其原因是它的前肢骨和 尾椎,在结构上相当于现代鸟类的前肢 骨和尾骨,很清楚地表明它有羽毛附 着的痕迹,这一点绝不会错,羽毛为鸟 类所特有。事实上,科学家正是根据是

否有羽毛而给马纲下了定义,即任 何生有羽毛的有机体就被称为化石 的记载常常是稀少而缺乏的,我们 所知的鸟类是从那些早期生存的陆 栖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白要纪是 恐龙灭绝,种子植物兴起的繁盛期, 这一时期也是大量有齿鸟由兴起 到绝灭的时期。因为化石的形成需 要一定环境条件,我们仅知一些水 生而不能飞行的鸟:能潜水的黄昏 鸟、燕鸥类鸟(可能已无齿)和一 些陆栖种类都具有缩合的尾骨,燕 鸥还具有龙骨突,而且还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到始新世末期,有化石表明已出现无龙骨突的现代非飞行的鸟类祖先(如鸵鸟等)。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南部冈瓦纳大陆破裂之前(即10 0万年前),因为彼此有较近亲缘关系的鹤鹞、鸵鸟和美洲鸵鸟分别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各自独立进化而来。化石证据同理论上的差异,肯定是由于荒漠地带的鸟类很难形成化 石的结果。 化石资料还表明,珠罗纪以前没有鸟,许多物种产生井消失在10 0万年以前。毫无疑问,物种的进化也在进行,例如,白至纪地层痕迹表明,当时的生境有利于许多重要的海洋鸟科如企鹅科、鲤鸟科、驻科,海燕科)鸟的生存,但当时并没出现,直到始新世甚至更晚才出现。那么,进化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认识到,每一物种都表现出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特征,这就叫做适应。比如,一只现代鸟显示出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水禽具践足,海洋鸟类有盐腺等。适应性是进化的关键。可以假定,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过程中,需要产生比能存活的个体还要多的后代,每一后代个体的基因组合(从亲代遗传而来)也各有差异。可以肯定,有的个体继承了较其他个体更为优越的基因,更容

恐龙资料

灭绝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恐龙化石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许多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它们不断地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 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来自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2009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论文引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他和他的中国团队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类似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致使地球内部岩浆汹涌喷出,撞击造成的超级火山爆发,从古玛拉岩石的同位素含量测出此次爆发的威力远远高于黄石超级火山最大的能量(普通火山口的直径也就是是几百米,而这次被撞击成的口子直径超过恐龙灭绝(1张)148千米。),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覆盖,地球上的生物长时间不见阳光和月亮,所以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大气层氧气含量极低,从大多数恐龙死亡的姿势来看它们在死亡前都非常地痛苦,这个完全是缺氧的自然反应。综合这些因素才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以前学术界都是把外来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分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学术都有相当大的缺陷,外来天体说光是撞击不足以影响那么严重,时间那么久,范围那么远(全球性的),而火山说,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巨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而中国学者黎阳提供的论证方向和证据完美地解答了国际古生物界的长期疑问,两者的结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灭绝。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摘要: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 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带羽毛恐龙,研究进展,中国猎龙 鸟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随着研究的推进,人类离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越来越近,许多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古生物学家们的脚步,走进那鸟类那神秘的身世吧。 1 从恐龙说起 鸟类到底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要从恐龙说起。 恐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期。目前所有已知的恐龙都能归入两个大类: 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当中的兽脚类恐龙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为大多数古生物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这就是目前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鸟类恐龙起源说。 鸟类鸟脚类恐龙起源说认为鸟类的关系和恐龙当中的鸟脚类恐龙最为接近, 这一假说的主要证据是鸟类和鸟脚类恐龙的耻骨延伸方向都是后腹方。 从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开始,赫胥黎、海尔曼、奥斯特罗姆等著名的生物学家都对这一论题表示了十分的兴趣,1986年,戈捷更是发表了一篇鸟类起源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鸟类起源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演化关系, 列出了恐龙从原始属种向鸟类演化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每一步变化, 并且把鸟类作为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一个分类单元。 而且,在过去的20 年内, 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证据, 不仅从整个理论框架上, 而且从很多演化的细节上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另外, 人们还从恐龙的行为学和古组织学等诸多方面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大量证据。比如发现于蒙古和美国蒙大拿州的恐龙巢穴表明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类似于鸟类, 是逐渐下蛋的,而不像爬行动物那样一次下一窝;美国的诺雷尔博士、克拉

关于恐龙的资料

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下设两个类群: 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 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在生命演化史上,为众人熟知的绝灭事件莫过于白垩纪恐龙绝灭。距今6500万年前(即白垩纪—第三纪之交时),世界突然改变。在地表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如此多的物种绝灭这一事实表明,这一时期的地球是非常不适于生物生存的地方。哺乳动物不知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它们散布到了恐龙退出的生态环境,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一个特定的物种——人终于开始研究这些有遥远起源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有着丰富多样的线索,它们构成的故事似乎取决于阅读方式。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alter Alvarez和Frank Asaro在意大利亚平宁山

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资料 恐龙,中生代的一种生物。详细说明如下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 一.陨石碰撞说: 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火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

关于恐龙的资料及图片

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 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 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 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 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 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 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 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偷蛋龙科学家们在发掘原角龙巢穴的时候意 外地发现了一具小型恐龙化石。它跑到原角龙的巢里去 做什么?经过研究,原来它是一个专门偷吃恐龙蛋的小 坏蛋。它的嘴里没有牙齿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来刺破 并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原角龙生蛋时往往 是几只雌龙共用一个窝,大家 轮流一圈一圈地产蛋。看来它 们很讲团结呢。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像 犀牛,眼睛上有两只角,又像牛。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 栉龙的头上长着一个引人注目 的管子,里边有细细的通道。空气经过 时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可以用来吓跑 敌人。也有人认为,那是它们在潜水时 用来通气用的,究竟是做什么用的,目 前还没有定论。 异特龙是是一种凶猛可怕的 食肉恐龙,它的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 吞下一头小猪。它的牙齿全都向里弯 曲,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 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 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 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 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整理)恐龙资料以及图片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有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 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因为有了这么好的环境,恐龙们一般都长得巨大无比。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就是用现在最大的公共汽车也拉不动它们呢。当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龙,像细腭龙全长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们见到的鸡差不多。 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却突然很快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时间是在科学家们称为“白垩纪”的结束期。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很多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但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的骨胳变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知道过去有这样一些动物存在,并且根据这些骨胳推测描绘出了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也不妨试试,看能不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对恐龙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以

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甚至还涉及宇宙天体的方方面面呢,怎么样,很有意思吧?下面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往下看吧。不过因为有很多好看的图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着急哟。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 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 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0科9000种,众多的鸟类从何而来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100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发掘出,侏罗纪石灰岩层带羽毛的动物化石。按地质年代推算约有一亿五千万年。从骨骼化石判断与爬行类似,嘴里有牙齿,但覆盖羽毛的翅膀有三个爪,长尾巴上也有羽毛,具有爬行类与鸟类的双重特征,被科学家命名为始祖鸟。据古生物学家推断,鸟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恐龙羽齿龙,口嘴龙进化而来。 恐龙是冷血动物,行动受到温度的限制,小型的羽齿龙,口嘴龙,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小型恐龙基因发生突变,身上的角蛋白鳞片纤维化羽化,形成很好的羽毛保温层,体温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羽齿龙,口嘴龙,变成温血动物的鸟龙,行动不再受温度限制,覆盖的羽毛使羽齿龙口嘴龙从爬行动物中脱颖而出,这是鸟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了逃避天敌鸟龙基因突变,前肢上特化的羽毛变成短小的翅膀,但还不能真正的飞翔,逃避敌害可振翅飞跑加快速度,爬树时翅膀可助力和保持平衡,从树上转移时可滑翔很远的距离。 在北美洲发现了黄昏鸟,鱼鸟的化石。前些年辽宁的北票地区,发现不少的鸟类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地质年代较始祖鸟要晚几十万年。为了适应飞行减轻头部重量,基因突变始祖鸟的牙齿已经消失,嘴变成角质的鸟喙,翅膀的羽毛也变长,有了近距离的飞行能力。

鸟类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放弃飞行的鸟类,体型向大型化发展,体长2-3米,如恐鸟,隆鸟,营穴鸟等属古鸟目,由于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是已灭绝的种类。 现存的大型鸟类如鸵鸟,鸸鹋,食火鸟,美洲鸵鸟等,靠隐藏和快速奔跑存活下来。 绝大部分鸟类的体型,向小型化发展,为适应飞行,胸骨向外凸起形成龙骨,强大的肌肉群附着在上面,给扇翅提供动力,为了减轻体重,长尾骨退化变短成综骨,指骨由4个变成1个(还有1个残留的退化指骨)鸟类的腿骨臂骨等的内部是空的,呈格子状支架,重量轻且坚固。为了适应飞行,很多生理功能也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鸟类飞行是高强度运动,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紧靠肺呼吸是不够的,鸟类的呼吸系统,进化出六个与肺相连的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吸氧),另外气囊还有减轻体重,夏季帮助散热,冬季有预热空气功能。为了适应飞行,鸟类的大肠变得很短,及时排便减轻体重。肾脏功能强大,使静脉血液快速净化。鸟类的血液的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超过哺乳动物。经过漫长演化,才有今天善于飞行的鸟类。 发掘的化石表明,最原始的始祖鸟不过几种,食性可能是杂食性。为了适应生存和繁衍,有些鸟类保持杂食性,有些鸟类的食性发生分化改变,向专食性发展,食肉食鱼食虫食种子食草等等。动物进化的规律是,吃什么食物就会长成什么模样。 猛禽类包括鹰形目,鸮形目。食肉鸟类长出勾嘴利爪,便于捕捉和肢解猎物。

关于恐龙的资料

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下设两个类群: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在生命演化史上,为众人熟知的绝灭事件莫过于白垩纪恐龙绝灭。距今6500万年前(即白垩纪—第三纪之交时),世界突然改变。在地表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如此多的物种绝灭这一事实表明,这一时期的地球是非常不适于生物生存的地方。哺乳动物不知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它们散布到了恐龙退出的生态环境,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一个特定的物种——人终于开始研究这些有遥远起源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有着丰富多样的线索,它们构成的故事似乎取决于阅读方式。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alt er Alvarez和Frank Asaro在意大利亚平宁山脉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沉积岩中,看到来自太空的一次巨大撞击事件的痕迹。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E.Couryillo则看到,形成印度德干暗色岩的多次巨大火山喷发是世界毁坏和污染的证据。

31、恐龙的演化过程

下寺湾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叶智发审核:叶智发审批:张勇授课人:叶智发授课时间:班级:四年级姓名:小组: 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词语,巩固生字新词。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 ,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 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知识链接】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学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 凶猛笨重迟钝茹毛饮血 轻灵轻盈敏捷凌空翱翔 二、合作探究演化过程 恐龙的演化过程 演化的阶段恐龙演化过程中的特点两亿三千万年前 ()()

数千万年后 ()两足奔跑 ()身长()米重达()吨() 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 其中 ()骨骼中空,() 脑颅膨大,() 前肢变长像() () ()转移树上生存—滑翔—主动飞行; ()在奔跑中学会飞翔。 1、填表格,梳理演化阶段(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恐龙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用表格,探究演化过程(在演化的各阶段恐龙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如果能他们是怎么实现的,说说你的想法。) 三、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bèn zh?ng xiōng měng qīng yíng m?n jié miáo huì ( ) ( ) ( ) ( ) ( ) 2、根据意思选词语。 A、毋庸置疑 B、欣喜若狂 C、茹毛饮血 (1)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2)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3)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判断对错。 (1)恐龙最终都演化成了鸟类大家族。() (2)恐龙最终都演化成了鸟类约经过了三千万年。() (3)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四、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有关恐龙的资料

恐龙(Dinosaur) 这个字字面上的意义是「可怕的蜥蜴」。这个词是由英国解剖学家理查欧恩爵士(1804-1892)所创造,用来描述不符合现今生物的化石遗骸。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之名的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肯定是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吗? 最古老的爬虫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31000万年前—27500 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能始发育。爬虫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水分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虫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到22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虫类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称爬虫类时代。大型爬虫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龙和雷龙,是最大的陆栖动物。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 爬虫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5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小恐龙。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及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数种好食肉,数种好食草,体概巨大,可认为陆生动物中之最大者。其体格在下等之种类,有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在高等之种类略与鸟类相似。 研究恐龙,全凭化石。古生物学家以其化石,推论其形态及习性。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爬虫类都是如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