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

叶植进

姓名:叶植进

性别:男籍贯:广东丰顺

出生年月:1921年

现住址:广东省丰顺县口铺村

军校学历:黄埔军校6分校18期3总队步科原属部队军衔军职:(需要志愿者跟进了解)

故事经历:从小丧父。1944年入伍。(临时记录:抗战经历不清,71军、195师、207师是老人谈及的几个番号,战斗只记得四平。但与四平相关的部队有十个师,难辨归属!我们将71军及207师的几位官长写给老人,似乎都无印象。结合老人谈及越南,只能估计在52军195师服役,但来东北的线路又与史实不符。老人有芷江受降纪念章,又似207师。)后来回乡务农。

曾巽德

姓名:曾巽德

性别:男出生年月:93岁(生于1920年)

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蕉岭新铺镇同福村人

军校学历: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

故事经历:1337年在同声公学教书(17岁),教了两学期,觉得对教书并无兴趣,想去广州学手艺。1937年10月从家里出发,经梅县、兴宁、紫金、在惠州遭日机轰炸,躲在防空洞中,第二天听到鬼子已经快打进惠州城,从城西离开。到达广州后,日军就要攻打广州,广州已施紧急疏散令,人心已乱,只有走去西江(广西容县)。1939年夏天,来到韶关,听说秋天黄埔军校在梅县招生,回到梅县报考军校。考到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毕业后,分派到肇清师管区粤保暂二军任准尉连附,(军长邹洪)。曾老不想做个三等军人,故告假回家,回去听到把兄张毅夫为国捐躯,更是铁了心想上前线,得知同村曾粤汉将军部队(新20师师长)驻扎在湘阴关王桥,投奔。1942年元旦到新20师任特务连少尉连附,部队在新墙河与日军对峙(期间调任防毒中尉军官)。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安仁县九如山跟日军交战,任特务连上尉连长,后任师部少校参谋,在茶陵给日本飞机炸伤左大腿。长沙失守后在郴州南边一带防守。抗战胜利后部队到郴州受降,后到江西临川整训,新20师番号取消后调到第四军。

张其宇

姓名:张其宇

年龄:1929年2月

原籍:广东梅州

现居住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

原所属部队:1943年5月考取通讯兵1943年分配53军130师司令部

参加战役:参加腾冲战斗

家庭状况:生活稳定。张其宇—张老是陈晋堪老兵介绍我们联系的战友,一见面,我就觉得他很年轻,“我才83岁,是最年轻的远征军了,出生于1929年2月,1943年5月才14岁,虚报18岁报考通讯兵(那年在梅州招了500名通讯兵,和陈晋堪同批),招兵后先到广西柳州,割茅草,盖茅房住啊,然后在到昆明黑林铺培训,后被分配到远征军53军130师司令部,该师原来是张学良的部队,官兵整天骂老将!师长姓张,后来的叫王*旺了,我们师部通讯排一个排26人,全是少尉军官。44年翻越高黎贡山真苦啊,没给养,没盐吃,吃岩盐,下大雨,没地方住,部兵兄弟冲锋后山上死尸遍野!打怒江、打腾冲。。。,抗战胜利后到了沈阳,因不想干了,听说207师可不用打仗,就开了小差跑到了207师青年军,军长叫罗佑伦!海外的父亲寄来200元叫我到北京读书,偷跑出来到北京后200元已买不到

东西了,于是于48年底回到梅县考入南华大学读会计,毕业后解放了,留在梅县教书,先后在南口中学,梅县师范教书,89年在高级讲师的位置上退休,退休金4000多元!文革受到小冲击,是第一届梅州市的政协委员,"目前身体健康,谈吐清楚,三子二女都事业有成,老伴身体也健康!“我这一辈子很欣慰,一是在民族危难时抗击日寇,二时教书育人38年,桃李满天下”,临走时,张老自豪地对我们说!

赖树炯

赖树炯

姓名:赖树炯

出生日期:1920年籍贯:梅州市蕉岭县

现居住地:美国军校经历:黄埔军校第3分校16期政治科所属部队及军衔职务:第四战区158师473团见习官(上士),后至第七战区

自述经历:1940年1月,黄埔3分校16期政治课毕业,派到韶关曲江第四战区158师473团见习官(上士),司令长官张发奎,师长林廷华。当时行军穿草鞋,身背6斤米,3炒3生(因为常有日军飞机在侦查,见有烟火就会进行轰炸,所以要带上炒熟的米,以应

不时之需)第二次粤北会战时,472团、473团掩护474团执行炸桥任务以阻止日军进攻,刚炸掉桥,就被赶到的日军2个中队用3架飞机6门钢炮围攻,474团全团覆灭。后来日军由粤汉铁路和公路进攻韶关,所在部队经龙门、新丰,退至翁源大坑口,被日军包围。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命令突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派2个师(“还我河山”部队)增援,日军发现后撤离,因当时通信落后,不知日军已撤退,穿黄军服的广东部队,与穿蓝军服的增援部队差点交火(两军仅距60米)。两军会合后奉命追击日军,获得大捷。后来部队在惠州整编,中央命令去支援香港的英军,但不到2天,香港的英军就投降了。部队就在广州花县驻扎,后来回到韶关。1942年升上尉,调到暂二军,军长邹洪(五华人),师长张君崧。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奉命去支援,但还没到战事结束了,部队回广州休整。有次随所在团的加强营去袭击日军,从清远步行120华里到广州九佛(萝岗区九佛镇), 由于汉奸报信, 日军派3架飞机侦察,部队隐蔽直至次日凌晨3点多由九佛撤出。然后突袭番禺太和, 用掷弹筒攻击敌人,消灭日军200余人,受到12集团军司令部嘉奖。后来第四战区改在广西, 在韶关曲江成立第7战区, 余汉谋任司令, 蒋光鼎任副司令, 就到第7战区。赖老提到亲眼看到日军的残暴, 日军撤退时, 赖老所在团负责追踪, 至太岭下发现当时还有50多具中国人的尸体的燃烧. 但当时没有随军记者, 所以不能把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1944年离开部队,调到重庆战时运输队,后到广州花县。

徐隆淼

徐隆淼

姓名:徐隆淼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0年10月

籍贯:广东梅州

现居地:广东蕉岭县城碧水西街

军校经历: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5军,后至陆军总部第2处。

从军经历:1920年10月出生(黄埔会员证写1919年7月),广东蕉岭县城碧水西街人,7岁随母移居泰国,16岁回到家乡接受中学教育。

1940年往兴宁县考入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学习,录取后徒步至韶关转火车到广西金城江(注:今河池市),再步行到贵州独山县校部报到学习,1942年结束军校学习,分配至时从缅甸远征退回驻扎昆明的第五军,当时军长为邱清泉。到达昆明后,徐老遇到一位当时在军校学习时的广东潮州籍的教官,该教官认识南京特派昆明的一位搞对日情报的专员,在徐老没有正式编入第五军服役情况下,将其抽调出来加入该专员下属的情报组织,负责带兵保护该情报组织人员的警卫工作,徐老带兵保护情报人员经过玉溪,普洱,思茅,车里等地,配合保护情报人员在滇南边境一带收集泰国,缅甸,新加坡一带日军活动情况。

1945年再回到昆明,适逢8月15号日本宣布投降参与庆祝活动,其时他加入陆军总部第二处工作,随车从昆明赴湖南芷江(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1945年抗战胜利前驻芷江,目前遗址尚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纪念馆的一部分,何应钦时为陆军总司令),经芷江空军基地转飞机到南京负责9月份在南京投降日军的善后卫戌等工作。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分配至江苏泰州任接兵连长,负责新兵接待工作,大约一年后返回故乡蕉岭,工作不稳定,1948年到广州,经一位在63军186师任营长的熟人(徐老说也是当年在军校的旧相识)介绍加入186师师部任参谋,驻扎南雄,始兴一带。1949年解放军大军南下,12月该师退至现广西合浦后被冲散,小部分人撤至海南岛,徐老至此脱离部队,经湛江,广州再次返回故乡蕉岭定居至今。

王明胜

姓名:王明胜

出生日期:1917年6月16日

籍贯:广东省蕉岭

现居住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原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第四军102师通讯连通讯兵

从军经历:王明胜于1943年抓丁进入陆军第四军(铁军)102师通讯连,为通讯兵。司令长官薛岳、军长张德能、师长陈伟光、副师长王作华、连长左书鸿、班长张治国。参加了1943及1944年的长沙第三、第四次会战。第三次胜利,第四次因敌强我弱、战情混乱而失败,被迫放弃长沙。师长撤退过了长沙河后仍有306团和一部分散兵被日本鬼子包围在长沙城内,后经历重重困难突破日寇包围,转向湖南浏阳株陵,茶陵,打破日本大包围后胜利到达湖南郴州。时任师长梁渤召开全师大会表扬306团宁死不屈的战斗英雄,每人记大功一次,奖金五十元。

1945年王明胜随部队在广东乐昌湖南宜章边界继续作战直到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奉命到乐昌城江西九江市接受日本投降军械物资。1946年调至汉口。1948年转移到广西桂林,1949年转移到广西柳州市奉命解散,回到老家,后加入了共产党,在文革中幸未收冲击。

徐德城

姓名:徐德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1年7月

籍贯:广东梅州

现居地:广东省梅州地区蕉城镇谷场村

军校经历: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科

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边防总队总队长,后至79军。

从军经历:1939年18岁在兴宁考上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兵科。在黄埔受训一年半的时间,毕业时成绩优异(第三名),留校当区队副队长,接收黄埔第19期学生,时任步兵科教官(当时教官分总队--分队--3个区)。

1943年第四分校学员编为边防总队开赴广西金城江驻防,防止日军攻入贵州(注:今河池市),徐老时任总队长(团长)当时校主任:韩汉英;当时62军军长黄涛,79军军长方靖,两位长官争着要徐老去当参谋。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各分校解除,合并,徐老随后去了重庆,找校主任方军长,后留任重庆。2个月后到四川泸州任排长。后到79军当排长、连长。1949年在四川郫县起义,转到浙江杭州整训,后转南京(军政大学)学习一年到1950年,后期返回家乡,在蕉岭小学任教,以营级少校转业,当教导主任。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平反。

曾竹清

姓名:曾竹清,现年94岁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蕉岭新铺镇同福村。

毕业:黄埔17期6分校步科第3小队。

作战回忆:1941年军校毕业被编入暂2军特务连任少尉排长(军长古鼎华,师长温鸣剑,团长涂澄清)。

长沙第3次会战在株洲入口处遭遇日军骑兵小队。曾老所在连被派保卫军长。布防为连长、排长在外围,特务兵在第2围,只等待日军来个瓮中捉鳖。当时士兵使用的是捷克轻机枪,65步枪。待日军至,曾老参与指挥集中打骑兵,对方全军覆没。军长听到战果兴奋之至连呼三声:好!好!好!有一次,军队在长江边发粮,曾老正指挥搬米时被日军发觉。

日军技术颇好,炮弹在曾老前后左右如雨纷飞。幸无恙。第4次长沙会战时日军采用流水式战术,边打边行军。至湖南衡阳时前方变后方,暂2军全军打游击,没有供给,军队自己养活自己,有时靠百姓接济直至抗战胜利。在兴宁起义。

战后经历:1945年回乡,后被判至青岛劳改9年,1961年回乡仍受管制,又曾被发配至新疆劳改。

最高军阶:中尉副连长。曾老文采斐然,战时曾接古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军笑了还大笑,勉励战果更辉煌。家里墙上贴满曾老书写的诗词。贴在中堂的相片里的曾老英姿勃发,年轻英俊的面庞下一叶自传,百余字道尽人生坎坷让人无限唏嘘。

曾德新

姓名:曾德新,又名曾兴德,战时用名曾国强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19年8月

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蕉岭新铺镇同福村曾所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187师勤务兵,后分别转至186师,157师。最高军衔:军需上士。

从军经历:1938年新兵编入187师即参加台儿庄战役,任师部勤务兵(师长彭林生)。在商丘县被日军包围,随参谋长龚楚夜里突围后被打散,后在河南许昌集中,回江西庐山德安重被整编至187师(师长孔可权,后换张勤)。广东沦陷后由德安至韶关,入186师(师长赵一肩)。粤北第三次会战后入157师(师长陈惕生)。1945年曾到台湾参加授降。

郑军炜

姓名:郑军炜

性别:男

籍贯:广东丰顺

出生年月:1917年9月

军校经历:黄埔军校6分校17期步科

原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83军151师、63军186师上尉副营长现住址: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市郊村

从军经历:1938年当兵,83军151师,师长莫希德。10月随部队参加反击日军登陆作战,部队边打边撤。退至韶关后遇到黄埔招生,1939年入读了桂林李家村黄埔军校6分校17期步科,主任黄杰。毕业后继续回粤军63军186师,师长李单之,在揭阳、翁源等地作战,抗战胜利后接收潮安,部队北山老人留在了当地的保安司令部任职中队长,后回家务农。

(精心整理)五二王悦听抗战老兵讲故事后的感想

听抗战老兵讲故事后的感想石寺镇中心小学五二班王悦辅导教师刘红霞贾仁敏 今天早上,我们到会议室听开展老兵刘月升老爷爷讲抗日战争的故事。我听完故事后感触很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村子,村里有一个名叫林林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告诉林林,他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了,林林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鬼子的英雄。”林林有一条大狗,名叫阿黄,从小和他玩到大,阿黄既聪明有强壮。 一天,林林带阿黄去钓鱼,他们回家的时候,林林不小心被一个东西给绊倒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满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过了一会儿,八路军叔叔醒来了,他看见林林蹲在身边,就断断续续地对林林说道:“小朋友请你帮我把这个竹.....筒.....交给游.....游击大队,它很重要.....”说完八路军叔叔就闭上了眼睛。林林哭的很伤心。 第二天,林林和阿黄带着竹筒去找游击大队。突然,他看见前方有日本鬼子的巡逻队,他急忙把竹筒交给阿黄,让他去找爷爷,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日军发现了林林,便走过来,用枪指着林林说:“八路军在哪里?

”林林假装要告诉鬼子,趁机打了小鬼子一巴掌。鬼子恼羞成怒,对着林林一脚踢去,直到林林昏死过去。 后来,爷爷在阿黄的指引下找到了林林,并将竹筒送给了游击大队,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林林,夸林林是个勇敢的孩子。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都叫林林是“小英雄。”这位小英雄就是刘月升老人。 听完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震撼了。林林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勇敢,他聪明机智,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将情报保护得很好,不愧是一个小英雄。我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都是许许多多像林林一样的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也要像林林那样,不能胆小怕事,做一个爱国的人。

请不要遗忘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文档

请不要遗忘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是怎样的经历让年逾古稀的老人这样感慨?今年国庆长假的第二天重阳节。在萧山雷迪森大酒店里,有一场特殊的聚会,浙江狮子会的狮友们和萧山地区10名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过节。年纪普遍超过90岁的老兵们,有人看不见,有人听不清,却共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不怕死,就怕被遗忘!”他们依然觉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刻,是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2014年10月3日《钱江晚报》)正如媒体评论所说:“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六十多年过去了,有谁清楚抗战期间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而这400多万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又有谁知道有206位国民党将军战死沙场,大型会战二十二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被打光。我们知道的只有初中课本上讲到,八路军有一位左权将军牺牲在太行山,这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 如今流行于电视电影中的那些疯狂的国产抗日剧,歪曲历史的程度几乎快要拍成童话故事了。许多观众和包括抗战老兵说“八年打死的鬼子还没一部电视剧打死的多”。因“手撕鬼子”的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对此离奇怪事抗战老兵姜开国说:“我不太敢看电视。其一,侵华日军太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很有战斗力,单兵作战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士兵。他们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其二,我从没有见过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不好评论。在电视上我才知道,他们是英勇顽强、武器良好、一呼百应、有排山倒海之势的抗战队伍。” 几十年来关于如何看待正面战场,如何对待国民党抗日将士,歪曲它的最好办法便是只讲一面。以前讲到抗战时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有人只讲一触即溃;讲到国民党将士,只讲消极抵抗、个个畏死,这就不能解释为何毕竟还坚持了八年抗战直至胜利。而事实上呢,事实上也是这个样子吗?现在终于承认:“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负责正面战场的大仗,如淞沪、析口、徐州、武汉等战役;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负责敌后游击战,也打过两个大仗:平型关战役及百团大战。”(见胡锦涛05年“九三”讲话)。 一代抗战老兵,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为祖国而抗日的,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后人永世不能忘记。但是,同样是抗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与其它士兵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仅如此,其绝大多数在后来的岁月里命运多舛,饱受人间□辱,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在刚刚解放时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不少人。还活着的,少校以上军衔的是“历史反革命罪”入狱,少校以下军衔的一般按照“现行反革命罪”在当地,由革命群众监督劳动。一直延续到1979年才摘掉“反革命、地富反坏右、阶级敌人、反动军官、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等帽子。歧视长达30年之久,并且,殃及自己子女的命运。

17名老兵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 我更想上阵杀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17名老兵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我更想上阵杀敌 导语:17名老兵在宁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坦克教练教出200多人但“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教了那么多人用坦克,其实我还是最 17名老兵在宁讲述他们的抗战故事: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坦克教练教出200多人 但“其实我更想上阵杀敌” “教了那么多人用坦克,其实我还是最想上前线参加战斗。”91岁的冯宗尧老人回忆起抗战时期发生的事,重复最多的便是这句话。70年前,冯宗尧与班里150个同学接到上级命令,奔赴印度,入伍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并被分到战车第七营,成为了一名坦克教练。“当年我才21岁,但是我在班里是开坦克用坦克最好的,营长一眼相中了我,让我教同志们用坦克,营里200多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 冯宗尧1924年4月生于江苏宜兴,虽然已有91岁高龄,但满头银丝的老人思维很是清晰,精神也相当矍铄,不仅对当年抗战时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还不时向记者发问一些军事知识,“你们知道一个坦克里有多少人么?至少要有5个人,一个车长、一个主驾驶、一个副驾驶、一个机枪手、一个炮手。而要培养其中任何一个兵种,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打仗很辛苦,但别人不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坦克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年中国太缺人,优秀的人才很少,有人说文盲都去打仗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去打好仗,而不是一味的蛮干。”作为一名坦克教练,冯老在云南边界的部队里一待便是两年,除了一个营里的200多名战友成功出师,其他战壕里的同志也慕名而来向冯宗尧学习。“即便不能上战场拼杀,我也要为部队做贡献,为胜利 生活常识分享

《寻访抗战老兵》演讲稿

他们等不起,我怕来不及 顾园园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胜利日大阅兵。由300名抗战老兵组成的第一方阵缓缓经过天安门。嘹亮的军歌,花白的头发,道道深刻的皱纹,抬手!敬礼!他们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关于那段烽火岁月的民族记忆。 这样的老兵,在过去的4个多月里我采访了70位。我的家乡宿迁是全国十九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这片土地上曾走出去许许多多英雄儿女。70年过去了,他们大多已经不在,为了追寻英雄的足迹、重走英雄路,我们在今年5月策划了“不能忘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走访70位健在的宿迁抗战老兵。 采访过程中,我脑中的那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因为老兵们大多已经90多岁,身体都不太好,他们的人数每天都在变,每天都在减少。5月6日我采访到1位96岁的抗战老兵,见面时,他躺在床上,耳朵完全聋了,我用了最大的音量搭上手舞足蹈的比划与他沟通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一无所获,老人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天,我对自己说,算了吧,过几天我再来看他,也许过几天他的状况会好些。结果,四天后老人家属打来电话说老人走了,我匆匆赶过去只来得及在他的葬礼上看一眼他的遗像。那天我心里充满悔恨,因为那一刻我

才明白,这些老人已经等了70年了,每一天他们都在辛苦地与生命抗争。他们等不起!我真的怕来不及…… 通过走访,我才知道,就在宿迁这座小城还生活着1000余名抗战老兵,他们都享受民政上给予的抗战老兵待遇,但他们很少提过去,更多的只是对如今平静生活的珍惜,和对信仰的不放弃。 老兵张道干,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带着一身伤回到家乡,妻子已经去世,没有子女,他就一人守着过去的家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字不识几个,年届九旬的老兵,念念不忘的却是找回自己丢失了70年的党员身份。原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张道干所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他的党员关系因此丢失了。采访中,我问老人:“党员身份就那么重要吗?”张道干没有停顿,甚至是有些着急地说:“没了党员身份就意味着我失去组织了,没有向导了,所以我一定要找回我的党员身份!”。带着这份信念,张道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次次地外出寻找当初的证明人,期间他被骗过,在外地迷路过,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因为我们的报道他被关注了,上了央视《等着我》节目,找到了当年的入党证明人之一杨美田。在现场,张道干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3块珍藏了70年的银元交给杨美田,那一刻,老人流着泪说:“终于,有地方收我的党费了!”。 老兵郭孝云,原籍安徽,十几岁背井离乡,仗打完了,他带着军功章回家,父母却都已不在了。“我离开家那一天,父母颤颤巍巍地挥着手,叮嘱我早点回来。我不敢回头看,后来却再也没能见到他

一位抗战老兵的回忆

一位抗战老兵的回忆 邵舍福口述汪岚整理 班级:国复142班学号:14837217 人物资料:姓名及出生年月:邵舍福(邵德富),男,1921年10月14日。浙江金华武义县白杨街道下邵村人,1939年腊月他代替已经结婚生子的哥哥邵李福被国民党抽壮丁走上抗日前线,时年18岁。邵舍福“高小”(小学)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28军62师184团3营9连当过上士文书,当时陶柳任师长,张选铭任连长。后被编入第88军,军长为方先觉。有“抗日英雄”的徽章。194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邵舍福所在的军队被人民解放军收编,思家心切的邵舍福选择了回家。 时代背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杭州、富阳相继失守,部队急需人员补充新鲜血液。 一、 邵舍福听力不好,先今交流需要用纸笔。据邵舍福说,他当兵是在国民党28军,具体职务是28军62师184团3营9连上士文书,连长是张选铭,师长是陶柳。后来,是在88军,军长是方先觉,抗战胜利后,从安徽安庆回家。 据资料介绍,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国民革命军28军隶属第10集团军,陶广任军长。下辖:第16师,章亮基任师长;第62师,陶柳任师长。该军整编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奉命在罗店以南、蕴藻浜、大场镇、广陈镇等地阻击日军。 在此次会战中,该军伤亡惨重,后撤至嘉兴地区休整补充。在此期间,该军新增编第192师,胡达任师长。1939年冬至1941年,该军先后参加了1939年的冬季攻势作战和1941年的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初,该军隶属第23集团军时,第25军第52师改隶该军。同年5月至9月底,该军参加了浙赣路会战,奉命在浙赣路以北新登、建德、寿昌一带打击日军。此次会战后,该军驻守在安徽歙县整训。1945年9月,该军第62师改隶第88军,第70军第80师改隶该军。 邵舍福一家原本是本分的务农家庭,他能写会算,在上世纪30年代的武义已经算是个知识分子了。家庭的平静在1939年的一天被打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杭州、富阳相继失守,部队急需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当时,在武义一带,第一批、第二批年轻人去部队的时候,都像现在参军一样,戴红花去的。到了第三批的时候,就改成了抓壮丁形式。邵舍福的哥哥被部队抽了壮丁,要去抗击日军,邵舍福的哥哥已经结婚了,大嫂为此终日痛哭。这个时候身材消瘦的邵舍福站了出来:“让我代替大哥吧!我能行!” 邵舍福就这样加入了28军62师184团3营9连,奔赴了抗日战场。在经历了浙赣会战的种种惨烈战役,作为文书的邵舍福活了下来。“有一次在南昌打仗,我们的军队只有破烂的步枪,连炮火支援都没有。日军炮火漫山遍野地炸,当时我们只能用血肉之躯迎着炮火冲上去。有一颗炮弹就落在我的身边,可是却没有爆炸,我真是运气太好了。” “我去的时候,只有18岁,个子小,部队还嫌我太小。”邵舍福老人说,“在江西南昌,我们经历了一次大仗。我是步兵,打大仗的时候,没有炮,部队真的是没办法打仗的。”“别人最怕的就是炮弹袭来,我不怕。有一次,一个这么大的炮弹就落在我身边,还好没有爆炸。“现在时代好啊,像我们那时候天上到处是飞机嗡嗡的声音,老百姓都缩着头不敢出门,一枚炮弹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过今天……”“那时候当兵条件十分艰苦,每月7块钱的生活费,其中2.5元是草鞋费。大冬天的雪已经快厚到膝盖,我们上身穿着棉袄,下身却是短裤、草鞋,脚冻得发黑,很多士兵都冻死了。”

抗战的作文:向抗战老兵致敬

抗战的作文:向抗战老兵致敬 成功的曙光属于每一个奋斗过的人。XX为您编辑了抗战的作文范文,祝大家学习进步。 由《新周刊》创始人孙冕发起组织,明星邓超等人带队、随行的走进平顶山探望抗战老兵的事情经洛阳晚报全程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日前,我市志愿者又找到了93岁的偃师抗战老兵鲍养玉。洛阳晚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听他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智勇双全,他曾一夜炸掉5个炮楼 鲍养玉原名鲍俊卿,1921年夏天出生于偃师首阳山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鲍俊卿被送到私塾。1933年,鲍俊卿考上国立中学(即初中)。几年后,抗战全面爆发,16岁的鲍俊卿多次在课堂上发誓不做亡国奴,要去参军抗敌。不久,国民党第一战区到学校招兵,他改名鲍养玉参加了考试。 鲍养玉说,被录取后,他先是在后方负责传递军情,后在一次战斗中崭露头角,并因指挥得当、毙敌7人、俘虏2名日军少佐受到集团军和战区的通令嘉奖,从少尉一跃成为“道清交通队”少校队长。 鲍养玉回忆,1942年11月,他奉命前往黄河北岸收容青年学生。渡过黄河后,一行人来到温县境内,在这里,他们遇到日

军重兵把守的一处封锁线。“封锁线上有3个炮楼,炮楼之间距离大约50米。”鲍养玉说,当时没有别的路,只能闯炮楼,他决定智取。 当日24时许,为防止被探照灯发现,鲍养玉和其他两名队员脱光衣服,将身体涂黑,把炸药绑在腰上,匍匐着接近炮楼。深秋的夜晚十分寒冷,三个赤条条的“敢死队员”硬是在地上爬了400多米、剪断铁丝网后,爬进5米深的壕沟,搭人梯摸到了炮楼下。几声巨响后,三个炮楼同时倒塌。当夜,鲍养玉如法炮制,又炸掉了两个拦路的炮楼。 有人惦记 传奇老兵很感动 7月30日,洛阳晚报记者赶到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鲍养玉正坐在自家的小院中乘凉。见到我们,老人非常利索地站起来,热情迎接我们进门。 虽然已是93岁高龄,身体也有些瘦弱,但老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动作利落。老人的儿子鲍药锋说,上周末,同村另一位抗战老兵的家人看到《洛阳晚报》的报道后,特意找到鲍家,与他们分享这个喜讯。看到报道,想到父亲也是一名国民党抗战老兵,鲍药锋便和洛阳关爱老兵志愿者元元取得了联系。 “前几天,元元专门来家里了解父亲的事情。”鲍药锋说,他给父亲念了《洛阳晚报》的报道,父亲得知还有这么多人惦记着他们这些老兵,有志愿者在寻找他们后,特别感动。

全版抗战老兵采访提问.docx

抗战老兵采访 【抗战老兵——梁德恩】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由于年龄小,梁德恩在部队里主要学习医护知识,参与救治伤病员的工作。1933年1月17日生,现年82周岁,昌平东崔村人,抗日复员军人。1945年2月28日入伍,在部队里学医,学成之后,分到连队担任司药员一职,负责给伤病员进行救治。1945年6月精兵简政复员回家。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虽然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老人对当时的工作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82岁的梁德恩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大的农家小院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切看起来都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屋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以及老人珍藏的纪念章,记录下了老人区别于普通人的那段特殊经历。 王:能说说您在部队医护队里的经历吗? 卫:抗战中遇到的最艰苦的情况是什么? 许:在部队里上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卫: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军旅生活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魏:70周年的阅兵仪式对我们来说是对当年的铭记,提醒我们前辈们浴血奋斗的历程。那么对曾经参与其中的您来说,它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意义? 许:梁老,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和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比,缺少了什么精神吗?

魏:我在网上看到一些采访您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提到了参加抗日是来自小时候您父亲对您的影响,您能给我们讲讲他吗? 卫:与家人怎么联系?若是通过书信,多久可以收到?收到家里来信心情如何? 张:前几天我去了国家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览,看到了许多英雄事迹,深深感到没有前辈们的奋勇拼搏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你觉得我们怎么做,才能像您当年一样,在社会中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抗战老兵

叶植进 姓名:叶植进 性别:男籍贯:广东丰顺 出生年月:1921年 现住址:广东省丰顺县口铺村 军校学历:黄埔军校6分校18期3总队步科原属部队军衔军职:(需要志愿者跟进了解) 故事经历:从小丧父。1944年入伍。(临时记录:抗战经历不清,71军、195师、207师是老人谈及的几个番号,战斗只记得四平。但与四平相关的部队有十个师,难辨归属!我们将71军及207师的几位官长写给老人,似乎都无印象。结合老人谈及越南,只能估计在52军195师服役,但来东北的线路又与史实不符。老人有芷江受降纪念章,又似207师。)后来回乡务农。 曾巽德

姓名:曾巽德 性别:男出生年月:93岁(生于1920年) 籍贯:广东梅州现居地:广东蕉岭新铺镇同福村人 军校学历: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 故事经历:1337年在同声公学教书(17岁),教了两学期,觉得对教书并无兴趣,想去广州学手艺。1937年10月从家里出发,经梅县、兴宁、紫金、在惠州遭日机轰炸,躲在防空洞中,第二天听到鬼子已经快打进惠州城,从城西离开。到达广州后,日军就要攻打广州,广州已施紧急疏散令,人心已乱,只有走去西江(广西容县)。1939年夏天,来到韶关,听说秋天黄埔军校在梅县招生,回到梅县报考军校。考到黄埔第十七期第六分校,分在第十七总队第四大队第十五中队步科,(总队长曾天节,中队长戴明廉)。毕业后,分派到肇清师管区粤保暂二军任准尉连附,(军长邹洪)。曾老不想做个三等军人,故告假回家,回去听到把兄张毅夫为国捐躯,更是铁了心想上前线,得知同村曾粤汉将军部队(新20师师长)驻扎在湘阴关王桥,投奔。1942年元旦到新20师任特务连少尉连附,部队在新墙河与日军对峙(期间调任防毒中尉军官)。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安仁县九如山跟日军交战,任特务连上尉连长,后任师部少校参谋,在茶陵给日本飞机炸伤左大腿。长沙失守后在郴州南边一带防守。抗战胜利后部队到郴州受降,后到江西临川整训,新20师番号取消后调到第四军。 张其宇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动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596-48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动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 活动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的意义和背景: XX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老兵是新中国建立的功臣,他们不求回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不用在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我们需要了解、关爱这一群体,让爱驻夕阳。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他们的抗战故事,通过故事走进他们、学习他们,并将他们故事广泛传颂,影响更多青年,从而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特组织弘毅党员先锋实践队通过走访山东省枣庄、临沂、海阳、甘

肃会宁等地的老兵及老兵后代,为老兵送去关爱和敬意,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并考察、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瞻仰红色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共创中国梦。 二、活动主题 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红色精神 三、走访地点简介 山东枣庄。 枣庄是中共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一直是防抗敌人侵略的重要武装部队,抗战期间涌现出了大批抗日战争英雄,目前有很多抗日英雄后代在那里生活。 山东临沂。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沂蒙百姓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3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核心提示 他16岁参加鲁南抗日部队,从此走进枪林弹雨之中;17岁经历“鲁南事变”,浴血奋战数日才突出重围;19岁调入军工厂,制造、改进地雷、手榴弹……他就是今年已92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黄xx。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抗战老战士,走进他记忆里的炮火硝烟之中。 不愿偷生赴国难 在山东省临沂市西南2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鲁南事变”的小县城——苍山县(现改名兰陵县)。这里是抗日老战士黄xx的家乡。 1924年2月,黄xx出生在苍山县的一个农家。家里只有两间草屋和几亩靠天收的山坡地,由于家里穷,他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

走进校门。7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一个哥哥艰难度日。8岁时,他得了一种在当时很难治的黑热病。由于脾脏肿大压迫腹腔,他连路都走不成,母亲背着他四处求医,但均无疗效。 眼瞅着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母亲找到了“神婆”。有两个村子的“神婆”都说,这孩子活不成了。再后来,路过村子的一个八路军卫生员告诉他母亲一个治病方子。母亲按照方子把用醋泡过的乌鸡蛋蛋清和罗面时散落的飞面掺和在一起,贴到他的脑门上,没想到贴了几次他的病情居然好了起来。 1940年初,日寇的铁蹄踏进沂蒙山区。每一次鬼子进山扫荡,全村人都跑出去躲避。可有一次乡亲们没有来得及撤离,黄xx 亲眼见到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抓鸡赶猪抢女人,我家的两间草房也被烧了。”黄xx说,“鬼子杀人比杀鸡还容易。我想,与其这样等着被鬼子杀害,还不如参加队伍跟鬼子干!” 1940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山东鲁南军区司令部驻扎村里,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黄xx第一个报名参军。 浴血奋战突重围 走进部队,也意味着走进了枪林弹雨之中。黄xx至今还记得当

寻找抗战老兵

男儿立志出夔关, 不灭倭奴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处处有青山!" 硝烟尚未散尽,历史仍未走远,一部川军出川的电视剧,不仅还原了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那段抗日历史,更是在枪林弹雨,嬉笑怒骂间勾起了人们对战争苦痛的回忆。 四川四川到处是山,打起仗来一路平安,从小就听老人们津津乐道蜀道难的好处,翻看一页页陈旧的历史,除了钟会邓艾真正攻入过成都外,历史上的四川基本上都是偏安一隅,与世无争的。 小富既安,成就了天府之国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少不入川,老不出川更是成为了千年古训。 看了很多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偶尔间也会有川军的身影出现,虽然有些语鄢不详,却仍然让无数的四川人兴奋不已。 在很多人眼里,天府之国距松沪遥遥,又是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似乎整个四川都是远离抗击倭寇的主战场的。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川军抗战这段恢宏的历史,很少有人提及,甚至连四川的乡土教材也是一笔带过,只有屹立在人民公园内的川军抗日烈士纪念碑还在默默的诉说着那一段烽火连天的过往。 纪念碑最早坐落在老东门,后移在二环路万年场,最终与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为邻。 这段历史知道的人并不多,也没有多少人去真正关心过。 只是每到抗战胜利日,都会有健在的抗战老兵,在此聚集,凭吊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四川人。 光阴荏苒,当年三百万川军,穿着短裤、绑着绑腿,背着斗笠大刀、手握**,抗着"死"字旗,不远万里奔赴抗日前线。 如今硝烟散尽,六十四万川军马革裏尸,魂断他乡,为全国抗战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血尘滚滚杀倭去,巴山蜀水尽带霜,四川距离前线最远,付出的代价却是全国最大的,以一腔忠勇热血,谱写了守僵卫土,还我河山的壮丽篇章。 这六十四万川军烈士中,不仅有抱死出征的四川省主府刘湘,也有血战长沙无惧生死的简阳抗日将军曾烈,更有很多跟随三军九旅十八团鏖战日寇的雄州儿女。 "忠骨累累客异乡, 袍哥笑傲蜀水长。 渴饮倭奴项上血, 甘藏青名寄山乡 读巫昌友的这首古风体诗,总有些大漠沧凉之感,很多人离开四川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四川,一串辣椒,一把花椒面,成了伴随一生的家乡味道。 "自古征战几人回",尘封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抗日川军沉寂于巴山蜀水,更不知道有多少忠魂埋骨他乡。 巫昌友说过青春是不堪百度的,抗日川军的青春一定会与天地同辉。

抗战70周年活动总结寻找老兵

抗战70周年活动总结:寻找老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老兵们是这段历史在今天最主要的见证者,也是抗日战争留在今天的最重要财富之一。为缅怀抗战老兵的光辉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我们报社从去年底就开始重视、谋划、启动、宣传开展寻找抗战老兵活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为发现寻找我市当年参与这场伟大战争迄今还幸存和被埋没的抗战老兵,让我们用心聆听这些曾经的战士在他们那个年代,亲身经历的爱国故事,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意识,去年年底在召开全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本报就意识到开展寻找发现抗战老兵活动工作会是贯穿XX全年的重大事项,也会是我们新闻媒体做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在制定XX年工作计划安排时,就要求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将它列入报社新年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列为XX年新闻采访重要任务之一,探讨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随后,又多次在编前会上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抗战历史内容,了解目前政治宣传形势,对编辑记者进行提高思想认识

方面教育,要大家深刻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深刻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让大家从思想上早做准备,早重视。 第一步,先和市内多个民间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发起一场寻找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通过本报热线电话、外围网站和QQ群,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各县区志愿者为帮手,对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中幸存至今且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进行寻找发现。 第二步,组织记者对寻找发现到的老兵进行深入采访,写出人物专访,做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宣传报道。其中,要求重点采访参加过八路军游击队的共产党抗战老兵,也要采访参加过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同时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诗歌散文绘画征集”等系列活动,评出优秀文章和书法作品。 第三步,组织协同有关单位部门对抗战老兵给予人文关爱和经济救助。 本报按照计划开展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宣传活动,是在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5月8日进入高潮,隆重推出“我们的抗战老兵”特刊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诗歌散文绘画征集”等系列活动。要求有任务记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周要加量完成一篇抗战老兵的专访,和多篇相关消息稿件。后勤上全面配合保障,要车出车,要力出力,为

抗战国军老兵盼承认:可以不是英雄 但不能是狗熊

核心提示:康振贤这次回独山,发现这批人里惟一剩下的一个老兵——蒋介石最后提拔的一批将军中的一个,已经快100岁,瘦骨嶙峋,在床上动不了了。康振贤去看他,他已经不能说话了。“讲一句良心话,我接触的这些老兵后来有一个共同点,只是为正名,没有一个把赔偿看得很重要的。”康振贤回忆。“他们是中国军人,是为了国家利益走上战场的,他们要求恢复名誉,更多的就是要他们的儿子以后有一个祭奠的理由,你不认为我是英雄,至少不能说我是狗熊吧?”康振贤说,老兵们都有这样的心结。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10年9月29日版,作者:陈军吉,原题:《我爷爷还不是抗日英雄》 柏梅的爷爷叫柏辉章,抗战期间是国民党师长,现在的遵义会议旧址就是她家以前的老宅。这些年她一直在设法了解爷爷抗战的经历。 小时候,爷爷的名字在柏梅家是个敏感词,父母只说过“你爷爷是个好人”,其他只字不提。但柏梅隐隐约约听说爷爷是国民党军阀。 改革开放后,柏梅才知道,自己的爷爷可能应该是抗日英雄。 “最重要的是给爷爷正名——要让我们家的子孙后代都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让他们世世代代记住他抗日的这段历史,这就足够了。” “实话告诉你,当年,国民党是打过日本鬼子的。”一位曾经的国民党老兵望望四周,确定周围没人,在康振贤耳边小声说了这句话。 这是发生在1980年代初期贵州独山的场景,独山被称作贵州的南大门,也是西南的交通要道。那时候康振贤二十出头,在当地织绣厂搞设计,他喜欢和一帮老头子在一起聊天。这些老头子全都是当年的国民党老兵,1949年留在大陆,此后历经磨难。直到改革开放了,他们才开始敢谨小慎微地和周围的年轻人悄声“炫耀”一下自己当年在战场上的故事,而那个年纪的康振贤很喜欢听打仗的故事。于是,他和这群老兵成了忘年交。 如今,这群老兵几乎都已不在人世。而康振贤十五年前搬到了广东中山,做广告生意,业余时间开始研究国民党老兵抗战的历史。 今年中秋节前,康振贤回了趟独山老家,和他同行的人叫柏梅,柏梅的爷爷柏辉章是抗战期间国民党102师的师长,这个师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保卫战、长沙会战中战况惨烈,伤亡惨重,同属102师的柏辉章的胞弟在运送弹药赴前线时阵亡开封,团长陈蕴瑜战死战场。

坚守民族记忆,致敬抗战老兵,弘扬抗战精神

坚守民族记忆,致敬抗战老兵,弘扬抗战精神时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各大媒体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进行了多方面的历史追寻,让我们对那段血与火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加了我们对于亲历那段历史的抗战老兵有了更加崇高的敬意。 抗战老兵是抗战历史的见证人。抗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后浴火重生,摆脱了列强的欺辱,脱离了内部的战乱,建立起崭新的国家,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征程。而抗战老兵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在他们的青年或者少年时期,遭遇了空前的国难,但年少的他们没有犹疑地参加了烽火连天的岁月,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战中,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的担当,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的奋争,见证了侵略者的残忍与猖狂,见证了中国军民的顽强与坚忍。有人否定这段历史,掩盖侵略者的罪行,有人戏说这段历史,歪曲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虚无主义史观的表现。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抹杀也不容篡改。这些历经战火的老兵就是历史的铁证,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历史的真相,没有人比他们感受更加深刻,他们的经历向世界表明了一

个真实的抗战历史:中国人民以贫弱的国力,薄弱的军力历经十四年的抗争,以巨大的代价赢得了这志胜利。 抗战老兵是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典型承载者。他们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绵延不绝,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努力创造和忠心的保护。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人们当代的责任。当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当年的抗战老兵们勇敢地担当起了时代的重任,走向战场,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生死存亡的考验,显现出了他们的英雄本色。有人卖国求荣,有人忍辱偷生,但他们没有,以积贫积弱的国力对抗强敌,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他们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让他们在苦难中不退缩,在生死决择时不含糊,在战斗中不畏惧。他们来源于人民群众中,植根于人民群众中,为了保护人民群众,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正如他们所说的“这样的祖国值得我守护,这样的人民值得我牺牲。”他们有钢铁一样坚韧的民族气节。抗战老兵们经历过生死考验,经历过失去战友,经历过征战的困难与艰辛,面对强敌,他们没有动摇信念,没有对胜利失去信心,保持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无数的战士牺牲了,留存至今的抗战老兵更加稀少,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深切地感受

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参考模板)

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日军的忍耐与坚毅 内容摘要:年轻时,曾住在西湖边上的大宅子 里,而现他却蜗居在12平方米的房改房中。但比 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 之艰。“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 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天气晴好时,杭州老人钱青会到西湖边走走。小时候他家就在西湖边上,足足1600平米的宅子,站在楼上望,“湖水就像地面一样”,船只贴着房子滑过。 现在,他96岁,蜗居在4公里外一处12平方米的房改房。 湖山还是那一片湖山,昔时少年却已老迈,消逝的是光阴,残破的是命运。 其实人生也有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1949年,他没有选择留在大陆,按照他那些去了台湾的黄埔同学的说法,以他的出身和8年抗战经历,“至少也是个中将”。而留下的他,沦为阶下囚。 整整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他身边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白发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直到2011年,一位作家在网络上公开了他的信息,最多时每天一百多个电话、雪片般的书信纷至沓来,

有的甚至来自英国、德国、日本。年轻的孩子们对他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想知道真实的历史。

深藏的记忆终于等来迟到的倾听者。比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之艰。 “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耄耋老人的年轻粉丝 上午九时四十分,正是大学里课间休息的时间点,一个叫“青果会”的QQ群开始活跃起来。“早上给爷爷打电话没人接,爷爷会去哪呢?”这是一个80后女孩建立的粉丝群,年龄最小的90后,最大的50后。他们所“粉”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一位清贫的杭州老人。老人名叫钱青,他的粉丝自称“青果”。 现年96岁的钱青是一名国军抗战老兵,参加过诸多重要战役。解放战争爆发前,他自愿离开前线去杭州军械仓库当管理,并在1949年把库藏献给解放军。 也是那一年,钱青做出让他后来百感交集的选择,在李济深劝说下,他没有随国民党撤往台湾。现实却与愿望背离,憧憬新生活的他被以“反革命”之名劳动改造,此后近30年失去自由的日子,妻离子散,无尽辛酸。

我的姥爷—抗日老兵抗美援朝志愿兵陈万举革命军魂

我的姥爷—抗日老兵抗美援朝志愿兵陈万举革命军魂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酝酿的了很久,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是写好还是不写好。今年是建国70周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倡导抗美援朝的精神,在铭记1950年抗美援朝的英雄战士,因为他们值得可歌可泣。才疏学浅的我不能立即下笔,因为怕写不好,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如何利用文字来讲述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经历,和他老人家至深的情谊这个需要拿捏好一个度,是赞美还是歌颂,想着想着我就思绪回到了我小时候。 从我大小记事起,我就知道我姥爷是一名抗日老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阅历以及那些陈旧的胸章,发黄的退役证退伍证明等,了解到他老人家不仅是一名抗日老兵而且还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幸存者,我姥爷今年96岁,他在尚义县大苏计乡陈家 小的时候每年过春节,我母亲带我去我姥姥家,从河北省尚义县坐车到大青沟镇然后倒车到陈家村,因为那会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没有从尚义直达姥姥陈家村里的汽车只能倒车。我母亲年轻的时候晕车直到现在还晕车,坐汽车就晕车,每次去我姥姥家都要让村里的医生李秀芳输液,睡上一天半天之后才能缓过晕车那个劲来,我父亲有时候也磨叨两句:“这每年去上那么几天,还要让你娘伺候你几天,不知道图个啥”。但是说归说我母亲依然带着我去,小的时候一去就最少住一个月,因为我放寒假时间比较长,过了春节初六一般就带着我去了,然后我开学三月份才回来,年年如此直到现在过春节依然去那么几天。每年在我姥姥家待的时间长了,常听我姥爷给我讲抗日时期和抗美援朝时候的故事。

到我姥姥家一般都是晚上五六年了,有时候赶上坝上下雪路不好走,车开的慢有时候车出故障要要晚上八九点钟。但是无论去的早去的晚我姥姥家里人都很多,年年如此天天也如此,因为他们都愿意去听听我外公讲抗日时期的故事,进了姥姥家里面坐着一炕人,地上小板凳上坐着的,还有依着柜子站立着的,家里烟雾缭绕但是也很热闹,小时候的我就很爱热闹,到了我姥姥家除了我那几个舅舅之外还和一个盲人二舅经常玩,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是怀念。那个时候对于外公抗日老兵讲的什么抗日情景,如何打鬼子我军如何抢占鬼子炮楼,也就感觉听个好奇,没有更多的人去重视这些事情,不像现在时代变了对于抗日老兵抗美援朝等老革命老英雄国家多么的尊重,在重要时节都去慰问走访,体现了当今共产党领导人对老革命军人的厚爱和关心,也充分说明了今天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献血铸就的,让世人一辈子都要铭记在心。

抗战70周年活动总结:寻找老兵

抗战70周年活动总结:寻找老兵 抗战活动总结:报社寻访抗战老兵活动工作总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老兵们是这段历史在今天最主要的见证者,也是抗日战争留在今天的最重要财富之一。为缅怀抗战老兵的光辉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我们报社从去年底就开始重视、谋划、启动、宣传开展寻找抗战老兵活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思想早重视 为发现寻找我市当年参与这场伟大战争迄今还幸存和被埋没的抗战老兵,让我们用心聆听这些曾经的战士在他们那个年代,亲身经历的爱国故事,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意识,去年年底在召开全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本报就意识到开展寻找发现抗战老兵活动工作会是贯穿2015全年的重大事项,也会是我们新闻媒体做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在制定2015年工作计划安排时,就要求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将它列入报社新年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列为2015年新闻采访重要任务之一,探讨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可能性和

可行性。 随后,又多次在编前会上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抗战历史内容,了解目前政治宣传形势,对编辑记者进行提高思想认识方面教育,要大家深刻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深刻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让大家从思想上早做准备,早重视。 二、活动早策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酝酿准备之后,一进入2015年,本报就开始进一步策划布置寻找发现抗战老兵活动。具体策划是: 第一步,先和市内多个民间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发起一场寻找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通过本报热线电话、外围网站和QQ群,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各县区志愿者为帮手,对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中幸存至今且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进行寻找发现。 第二步,组织记者对寻找发现到的老兵进行深入采访,写出人物专访,做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宣传报道。其中,要求重点采访参加过八路军游击队的共产党抗战老兵,也要采访参加过国民党的抗战老兵。同时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诗歌散文绘画征集”等系列活动,评出优秀和书法作品。 第三步,组织协同有关单位部门对抗战老兵给予人文关爱和经济救助。 三、任务早完成 本报按照计划开展寻找关爱抗战老兵宣传活动,是在今年4月份正式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动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1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 动报告通用范本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 动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活动的意义和背景: XX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老兵是新中国建立的功臣,他们不求回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不用在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我们需要了解、关爱这一群体,让爱驻夕阳。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他们的抗战故事,通过故事走进他们、学习他们,并将他们故事广泛传颂,影响更多青年,从而加强

抗战老兵调查报告

抗战老兵调查报告 抗战老兵调查报告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 摘要:昔日他们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当老了时,有的却过着不甚幸福的晚年生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实践人员:汪湘琴 一:对年轻时的抗战经历的回忆 ⑴热血青春 1.服从命令,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为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在经历了长期矛盾和冲突积累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支持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8月中旬,北朝鲜人民军将韩国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领土。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并将战火扩大至中国鸭绿江边。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代表

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为了祖国的国土安全,作为军人的他们义不容辞,当祖国一声令下,他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踏上远方的战场,只为心中的那一腔热血,只愿青春无悔,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苦难中磨练 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经过十多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核实,截至XX年10月,共确认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及支前民众在战争期间为国捐躯。 战争是血腥的,残忍的,流血,牺牲是必然的。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面对枪淋弹雨也要向前冲,生死一线之间,不知下一个倒下的是自己还是敌人,在这一刻,只有继续向前才会有生的机会,也才能报效祖国,从而实现自己的青春热血。 ⑵痛苦回忆 1.伤亡,流血,牺牲即使经过了好几十年了,但昔日的抗战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想忘都忘不了,每每回忆起当时的事都会让人不敢相信自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在那个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枪炮的地方,自己是如何幸存下来了的哦。战争带给人最多的只能是流血与牺牲了,战争的残忍让人们不愿再提起,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