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MIT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6

[MIT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6

[MIT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6
[MIT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6

14.06Lecture Notes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George-Marios Angeletos

MI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Spring2004

Chapter6

Endogenous Growth I:AK,H,and G

6.1The Simple AK Model

6.1.1Pareto Allocations

?Total output in the economy is given by

Y t=F(K t,L t)=AK t,

where A>0is an exogenous parameter.In intensive form,

y t=f(k t)=Ak t.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is the same as in the Ramsey model,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output is linear in capital:

∞X t=0u(c t)

max

s.t.c t+k t+1≤f(k t)+(1?δ)k t

113

George-Marios Angeletos

?The Euler condition gives

u0(c t)

u0(c t+1)

=β(1+A?δ)

Assuming CEIS,this reduces to

c t+1

c t

=[β(1+A?δ)]θ

or

ln c t+1?ln c t≈θ(R?ρ)

where R=A?δis the net social return on capital.That is,consumption growt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i?erence between the real return on capital and the discount rate.Note that now the real return is a constant,rather than diminishing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Note that the resource constraint can be rewritten as

c t+k t+1=(1+A?δ)k t.

Since total resources(the RHS)are linear in k,an educated guess is that optimal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re also linear in k.We thus propose

c t=(1?s)(1+A?δ)k t

k t+1=s(1+A?δ)k t

where the coe?cient s is to be determined and must satisfy s∈(0,1)for the solution to exist.

?It follows that

c t+1

c t =

k t+1

k t

=

y t+1

y t 114

Lecture Notes

so that consumption,capital and income all grow at the same rate.To ensure perpetual growth,we thus need to impose

β(1+A?δ)>1,

or equivalently A?δ>ρ.If that condition were not satis?ed,and instead A?δ<ρ, then the economy would shrink at a constant rate towards zero.

?From the resource constraint we then have

c t t +

k t+1

t

=(1+A?δ),

implying that the consumption-capital ratio is given by

c t

k t

=(1+A?δ)?[β(1+A?δ)]θ

Using c t=(1?s)(1+A?δ)k t and solving for s we conclude that the optimal saving rate is

s=βθ(1+A?δ)θ?1.

Equivalently,s=βθ(1+R)θ?1,where R=A?δis the net social return on capital. Note that the saving rate is increasing(decreasing)in the real return if and only if the EIS is higher(lower)than unit,and s=βforθ=1.Finally,to ensure s∈(0,1),we impose

βθ(1+A?δ)θ?1<1.

This is automatically ensured whenθ≤1andβ(1+A?δ)>1,as then s=βθ(1+A?δ)θ?1≤β<1.But whenθ>1,this puts an upper bound on A.If A exceeded that upper bound,then the social planner could attain in?nite utility,and the problem is not well-de?ned.

115

George-Marios Angeletos

?We conclude that

Proposition24Consider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with linear technology f(k)=Ak and CEIS preferences.Suppose(β,θ,A,δ)satisfyβ(1+A?δ)>1>βθ(1+A?δ)θ?1. Then,the economy exhibits a balanced growth path.Capital,output,and consumption all grow at a constant rate given by

k t+1 k t =

y t+1

y t

=

c t+1

c t

=[β(1+A?δ)]θ>1.

while the investment rate out of total resources is given by

s=βθ(1+A?δ)θ?1.

The growth rate is increasing in productivity A,increasing in the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θ,and decreasing in the discount rateρ(whereβ=1).

?Di?erences in productivities and preferences may thus help explain di?erences,not only in the level of output and the rate of investment,but also in growth rates.

6.1.2The Frictionless Competitive Economy

?Consider now how the social planner’s allocation is decentralized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Suppose that the same technology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social planner is available to each single?rm in the economy.Then,the equilibrium rental rate of capital and the equilibrium wage rate will be given simply

r=A and w=0.

116

Lecture Notes

?The arbitrage condition between bonds and capital will imply that the interest rate is

R=r?δ=A?δ.

?Finally,the Euler condition for the household will give

c t+1

=[β(1+R)]θ.

t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petitive market allocations coincide with the Pareto optimal plan.Note that this is true only because the private and the social return to capital coincide.

6.1.3What is next

?The analysis here has assumed a single type of capital and a single sector of produc-tion.We next consider multiple types of capital and multiple sectors.In essence,we “endogenize”the capital K and the productivity A—for example,in terms of physical versus human capital,intentional capital accumulation versus unintensional spillovers,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on,etc.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growth rate will then depend how the economy allocates resources across di?erent types of capital and di?erent sectors of production.Wha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from the simple AK model is the importance of linear returns for delivering perpetual growth.

6.2A Simple Model of Human Capital

?We now consider a variant of the AK model,wher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pital, physical(or tangible)and human(or intangible).We start by assuming that both

117

George-Marios Angeletos

types of capital ar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technology,that is,the absorb resources in the same intensities.We later consider the cas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more intensive in time/e?ort/skills than in machines/factories.

6.2.1Pareto Allocations

?Total output in the economy is given by

Y t=F(K t,H t)=F(K t,h t L t),

where F is a neoclassical production function,K t is aggregate capital in period t,h t is human capital per worker,and H t=h t L t is e?ective labor.

?Note that,due to CRS,we can rewrite output per capita as

y t=F(k t,h t)=Fμk t h t,1?h t k t+h t[k t+h t]=

or equivalently

y t=F(k t,h t)=A(κt)[k t+h t],

whereκt=k t/h t=K t/H t is the ratio of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k t+h t measures total capital,and

A(κ)≡F(κ,1)

≡f(κ)

represents the return to total capital.

?Total output can be used for consumption or investment in either type of capital,so that the resource constraint of the economy is given by

c t+i k t+i h t≤y t.

118

Lecture Notes

The laws of motion for two types of capital are

k t+1=(1?δk)k t+i k t

h t+1=(1?δh)h t+i h t

As long as neither i k t nor i h t are constrained to be positive,the resource constraint and the two laws of motion are equivalent to a single constraint,namely

c t+k t+1+h t+1≤F(k t,h t)+(1?δk)k t+(1?δh)h t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thus becomes

∞X t=0u(c t)

max

s.t.c t+k t+1+h t+1≤F(k t,h t)+(1?δk)k t+(1?δh)h t ?Since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pital,we have two Euler conditions,one for each type of capital.The one for physical capital is

u0(c t)

=β[1+F k(k t+1,h t+1)?δk],

u0(c t+1)

while the one for human capital is

u0(c t)

=β[1+F h(k t+1,h t+1)?δh].

u0(c t+1)

?Combining the two Euler condition,we infer

F k(k t+1,h t+1)?δk=F h(k t+1,h t+1)?δh.

Remember that F is CRS,implying that both F k and F h are functions of the ratio κt+1=k t+1/h t+1.In particular,F k is decreasing inκand F h is increasing inκ.The above condition therefore determines a unique optimal ratioκ?such that

k t+1

=κt+1=κ?

t+1

119

George-Marios Angeletos

for all t≥0.For example,if F(k,h)=kαh1?αandδk=δh,then F k

h

=αh and thereforeκ?=α.More generally,the optimal physical-to-human capital ratio is increasing in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y of physical capital and decreasing in the relative depreciation rate of physical capital.

?Multiplying the Euler condition for k with k t+1/(k t+1+h t+1)and the one for h with h t+1/(k t+1+h t+1),and summing the two together,we infer the following“weighted”Euler condition:

u0(c t) u0(c t+1)=β?1+k t+1[F k(k t+1,h t+1)?δk]+h t+1[F h(k t+1,h t+1)?δh]

k t+1+h t+1?

By CRS,we have

F k(k t+1,h t+1)k t+1+F h(k t+1,h t+1)h t+1=F(k t+1,h t+1)=A(κt+1)[k t+1+h t+1] It follows that

u0(c t) u0(c t+1)=β?1+A(κt+1)?δk k t+1+δh h t+1

k t+1+h t+1?

Using the fact thatκt+1=κ?,and letting

A?≡A(κ?)≡F(κ?,1)

represent the“e?ective”return to total capital and

δ?≡δ(κ?)≡κ?1+κ?δk+11+κ?δh

the“e?ective”depreciation rate of total capital,we conclude that the“weighted”Euler condition evaluated at the optimal physical-to-human capital ratio is

u0(c t)

u0(c t+1)

=β[1+A??δ?].

120

Lecture Notes

?Assuming constant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namely u(c)=c1?1/θ,this reduces to

c t+1

=[β(1+A??δ?)]θ

c t

or

ln c t+1?ln c t≈θ(A??δ??ρ)

where A??δ?is the net social return to total savings.Note that the return is constant along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but it is not exogenous.It instead depends on the ratio of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The latter is determined optimally so as to maximize the net return on total savings.To see this,note that k t+1/h t+1=κ?indeed solves the following problem

max F(k t+1,h t+1)?δk k t+1?δh h t+1

s.t.k t+1+h t+1=constant

Equivalently,κ?maximizes the return to savings:

κ?=arg max

[1+A(κ)?δ(κ)]

κ

?Given the optimal ratioκ?,the resource constraint can be rewritten as

c t+[k t+1+h t+1]=(1+A??δ?)[k t+h t].

Like in the simple Ak model,an educated guess is then that optimal consumption and total investment are also linear in total capital:

c t=(1?s)(1+A??δ?)[k t+h t],

k t+1+h t+1=s(1+A??δ?)[k t+h t].

121

George-Marios Angeletos

The optimal saving rate s is given by

s=βθ(1+A??δ?)θ?1.

?We conclude that

Proposition25Consider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with CRS technology F(k,h)over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nd CEIS preferences.Let

A(κ)≡F(κ,1)

1+κ

andδ(κ)≡

κ

1+κ

δk+

1

1+κ

δh.

Next,let

κ?=arg max

κ

[1+A(κ)?δ(κ)]

and suppose(β,θ,F,δk,δh)satisfyβ[1+A(κ?)?δ(κ?)]>1>βθ[1+A(κ?)?δ(κ?)]θ?1. Then,the economy exhibits a balanced growth path.Physical capital,human capital,output, and consumption all grow at a constant rate given by

y t+1

t =

c t+1

t

={β[1+A(κ?)?δ(κ?)]}θ>1.

while the investment rate out of total resources is given by s=βθ[1+A(κ?)?δ(κ?)]θ?1and the optimal ratio of physical to human capital is k t+1/h t+1=κ?.The growth rat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ductivity of either type of capital,increasing in the elasticity of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and decreasing in the discount rate.

6.2.2Market Allocations

?Consider now how the social planner’s allocation is decentralized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122

Lecture Notes

?The household budget is given by

c t+i k t+i h t+b t+1≤y t+(1+R t)b t.

and the laws of motion for the two types of capital are

k t+1=(1?δk)k t+i k t

h t+1=(1?δh)h t+i h t

We can thus write the household budget as

c t+k t+1+h t+1+b t+1≤(1+r t?δk)k t+(1+w t?δh)h t+(1+R t)b t. Note that r t?δk an

d w t?δh represent th

e market returns to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respectively.

?Suppose that the same technology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social planner is available to each single?rm in the economy.Then,the equilibrium rental rate of capital and the equilibrium wage rate will be given simply

r t=F k(κt,1)and w t=F h(κt,1),

whereκt=k t/h t.

?The arbitrage condition between bonds and the two types of capital imply that

R t=r t?δk=w t?δh.

Combining the above with the?rms’FOC,we infer

F k(κt,1) F h(κt,1)=

r t

w t

=

δh

δk

123

George-Marios Angeletos

and thereforeκt=κ?,like in the Pareto optimum.It follows then that

R t=A??δ?,

where A?=A(κ?)andδ?=δ(κ?),as above.

?Finally,the Euler condition for the household is

u0(c t)

u0(c t+1)

=β(1+R t).

Using R t=A??δ?,we conclude

y t+1 y t =

c t+1

c t

=[β(1+A??δ?)]θ

?Hence,the competitive market allocations once again coincide with the Pareto optimal plan.Note that again this is true only because the private and the social return to each type of capital coincide.

6.3Learning by Education(Ozawa and Lucas)?The bene?t of accumulating human capital is that it increases labor productivity.The cost of accumulating human capital is that it absorbs resources that could b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sumption goods or physical capital.

?The previous analysis assumed that human capital is produced with the same technol-ogy as consumption goods and physical capital.Perhaps a more realistic assumption i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relative intensive in time and e?ort.Indeed, we can think of formal education as a choice between how much time to allocate to work(production)and how much to learning(education).

notes to be completed

124

Lecture Notes

6.4Learning by Doing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Ar-

row and Romer)

6.4.1Market Allocations

?Output for?rm m is given by

Y m t=F(K m t,h t L m t)

where h t represents the aggregat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or knowledge.h t i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 the economy(we will specify in a moment how),but it is taken as exogenous from either?rms or households.

?Firm pro?ts are given by

Πm t=F(K m t,h t L m t)?r t K m t?w t L m t

The FOCs give

r t=F K(K m t,h t L m t)

w t=F L(K m t,h t L m t)h t

Using the market clearing conditions for physical capital and labor,we infer K m t/L m t= k t,where k t is the aggregate capital labor ratio in the economy.We conclude that, given k t and h t,market prices are given by

r t=F K(k t,h t)=f0(κt)

w t=F L(k t,h t)h t=[f(κt)?f0(κt)κt]h t

where f(κ)≡F(κ,1)i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intensive form andκt=k t/h t.

125

George-Marios Angeletos ?Households,like?rms,take w t,r t and h t as exogenously given.The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maximizes utility subject to the budget constraint

c t+k t+1+b t+1≤w t+(1+r t?δ)k t+(1+R t)b t. Arbitrage between bonds an

d capital imply R t=r t?δand th

e Euler condition gives

u0(c t)

=β(1+R t)=β(1+r t?δ).

u0(c t+1)

?To close the model,we need to specify how h t is determined.Following Arrow and Romer,we assume that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s the unintentional by-product of learning-by-doing in production.We thus let the level of knowledge to be proportional to either the level of output,or the level of capital:

h t=ηk t,

for some constantη>0.

?It follows that the ratio k t/h t=κt is pinned down byκt=1/η.Letting the constants A andωbe de?ned

A≡f0(1/η)andω≡f(1/η)η?f0(1/η),

we infer that equilibrium prices are given by

r t=A and w t=ωk t.

Substituting into the Euler condition gives

u0(c t)

=β(1+A?δ).

u0(c t+1)

Finally,it is immediate that capital and output grow at the same rate as consumption. We conclude

126

Lecture Notes

Proposition26Let A≡f0(1/η)andω≡f(1/η)η?f0(1/η),and supposeβ(1+A?δ)> 1>βθ(1+A?δ)θ?1.Then,the market economy exhibits a balanced growth path.Physical capital,knowledge,output,wages,and consumption all grow at a constant rate given by

y t+1

t =

c t+1

t

=[β(1+A?δ)]θ>1.

The wage rate is given by w t=ωk t,while the investment rate out of total resources is given by s=βθ(1+A?δ)θ?1.

6.4.2Pareto Alloc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onsider now the Pareto optimal allocations.The social planner recognizes that knowl-edge in the economy is proportional to physical capital and internalizes the e?ect of learning-by-doing.He thus understands that output is given by

y t=F(k t,h t)=A?k t

where A?≡f(1/η)η=A+ωrepresents the social return on capital.It is therefore as if the social planner had access to a linear technology like in the simple Ak model, and therefore the Euler condition for the social planner is given by

u0(c t)

u0(c t+1)

=β(1+A??δ).

?Note that the social return to capital is higher than the private(market)return to capital:

A?>A=r t

The di?erence is actuallyω,the fraction of the social return on savings that is“wasted”

as labor income.

127

George-Marios Angeletos

Proposition27Let A?≡A+ω≡f(1/η)ηand supposeβ(1+A??δ)>1>βθ(1+A??δ)θ?1. Then,the Pareto optimal plan exhibits a balanced growth path.Physical capital,knowledge, output,wages,and consumption all grow at a constant rate given by

y t+1 y t =

c t+1

c t

=[β(1+A??δ)]θ>1.

Note that A

?Exercise:Reconsider the market allocation and suppose the government intervenes by subsidizing either private savings or?rm investment.Find,in each case,what is the subsidy that implements the optimal growth rate.Is this subsidy the optimal one,in the sense that it maximizes social welfare?

6.5Government Services(Barro)

notes to be completed

128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最新整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2.发展 (1)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战后,在凯恩斯的众多追随者中,如汉森、萨缪尔逊等的不断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它与 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凯 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主流派经济学在50-60 年代是其鼎盛时期。 ① 60 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70 年 代初发展成了“滞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发生了冲 突,他们的理论不能解释“滞涨”。70 年代中后期,新古典综合派用 “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和“菲力普斯曲线右上移”来解释“滞涨”,没有 说服力。其政策措施是“收入政策”,即控制收入的政策,最典型的就 是尼克松的“冻结工资和物价90 天”的政策。面对滞涨,新古典综 合派束手无策。 ②另一方面,从50-60 年代就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在70 年代十 分活跃,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错误的,会给经济 带来巨大的危害。货币学派的理论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到70 年代末,形成了新古典学派即(New Classical Economics)。其主 要代表有货币学派,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 新古典学派在80 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 (2)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 ①从80 年代初起,一些比较年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在坚持凯恩斯 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 点和理论,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 。到80 年代大有重 振老凯恩斯主义雄风的架势。 ②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干预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有些 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有些尚未有著名的理论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总结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 重点(4) 失业 一、失业的确认 就业者 失业者: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对于就业年龄, 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⑵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 (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非劳动力: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而波动。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二、失业有没有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人的失业期间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三、失业的原因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失业的原因 (1)寻找工作(job search)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机构发布信息,就业培训,就业保障进行调整。 (2)最低工资法经济中大多数的工资高于法定最低水平。最低工资法主要是限制了劳动力中的最不熟练供热和经验最少的工人,所以最低公司法不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 (3)工会和集体谈判 (4)效率工资理论 和最低工资发的原理相似。效率工资理论主张给工人提供较好的工资,以提高他们的技能、身体健康,最终提高生产率。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附录:凯程已经在经济学考研树立了不可撼动的优势,凯程在2016年考研中,凯程保录班 学员勇夺人大经济学状元,考取人大、中财、外经贸等院校40多人,成功源自凯程专业的 辅导,对经济学的深刻把握,虽然凯程的经济学费用有点贵,但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考取名校经济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跨专业,且有不少学生来自二本三本院校,在凯程他们实现了名校梦,有意向考经济学的同学,可以到凯程的官方网站查看他们的经验谈视频,注意是经验谈视频,很多机构说自己辅导了多少学生,他们网站一个视频经验谈都没有,说明他们没有成功案例,没有辅导经验,请同学们和家长们慎重选择。凯程网站大量的视频经验谈,扎扎实实的辅导才能有如此多的考研经验谈,有如此多的考研成功学员。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吐血啊)

1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 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 本平衡。 产生:亚当· 斯密,1776 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 1936 年(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 40 年代— 60 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 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 70 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 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 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 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 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 GDP;现实的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而且无膨胀; 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 GDP =现实 GDP 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 GDP < 现实 GDP 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 现实的 GDP=GDP 缺口。 GDP 的计算。 支出法: GDP=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 +G (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 (出口 -进口) 收入法: GDP= 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折旧 NI (狭义的国民收入)=NDP- 间接税 +政府补贴 =工资收入 +净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利润 +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 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 - 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 +政府 +进出口。 GDP 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 (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投资与储存恒等式,总原则:收入=支出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G = S+T→ I = S+(T - G)即投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 四部门: I+NX=S+ ( T-G)即私人国内总投资+对外净投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练习:资本消耗补——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 租金收入—— 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 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的转移支付——374.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计算: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 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 1) NI=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 (2)国民生产净值 =NI+ 间接税 =2451.2+266.3=2717.5 (3) GDP=NDP+ 折旧 =2717.5+356.4=3073.9 (4) 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的利息+消费者支付的利息+股息 =2451.2- 164.8- 253.9+374.5+105.1+64.4+66.4 =2642.9 ( 5) DPI=PI -个人所得税 =2642.9- 402.1=2240.8 ( 6)个人储蓄 =DPI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240.8-1991.9-64.4=184.5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doc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红字部分是容易忽略的点)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有关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GDP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有些产品和劳务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 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本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企业家才能)所获得报酬(收入)的总和 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支出法:是从对产出的需求方面来衡量的。对本国产出的总需求由四部分组 消费: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投资: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以及存货投资(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的转移支付? 净出 (2)收入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角度衡量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公司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5、GDP存在的不足 (1)GDP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中的总产出 (2)GDP没有很好的反映福利状况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复出的代价,也无法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GDP无法正确核算产品的质量的进步与产品类别的变动对人们福利的影响 6、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的服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拉斯派尔指数:用一篮子基期固定产品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就是一种产品得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得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得需求,整个社会得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得生产过剩就是不可能得.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得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得视角,运用一些新得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得运行进行了重新得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得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得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得常态③政府得作用 3、宏观经济得目标:①持续得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就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就是宏观得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就是政府向社会与私人提供得各种服务得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争夺性"②具有“排她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就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得产品与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她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得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得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与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得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得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就是指从整个国家得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得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就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曲线。瞧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得就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得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所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得百分比。OPY就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得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得人得收入都就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得一定百分比得人口拥有得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得百分比。从曲线得形状可瞧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得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得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得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得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她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得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即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研究对象:某个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状况和发展。 1 用什么指标来度量宏观经济状况? 1.1 国内生产总值(产出量) GDP定义: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计算: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从GDP角度衡量了相对于基年现期的物价指数,有了平减指数也可以计算通货膨胀率 1.2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CPI:消费者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CPI计算:固定篮子(选择商品和服务)→计算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选择基年→计算CPI,CPI=(目标年价格总和/基年价格总和)×100 通货膨胀率:(目标年CPI-基年CPI)/基年CPI×100% 1.3 失业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定义:失业者占劳动者的比率 总是有人失业的原因:摩擦性失业(完全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史波动的,这会造成劳动力在各行业或部门的转移,这种重新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工作岗位不足以使每个人都有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 2 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1 长期 2.1.1 生产和增长(长期中的两大主题) 经济能力体现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能力上,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Y=AF(K,N),其中A表示生产技术、制度文化等等,K资本(自然资源、

钱),N劳动者(数量、素质),F将资本和劳动者结合起来以生产的生产函数。在长期来讲,使经济增长可从构建有利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入手(产权保护,技术进步等等),也可从增加资本(引进投资等)和提高改善劳动力市场(提升教育,增加人口数量)等入手。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个是以最优的方式去组织生产,也就是F。 2.1.2 储蓄和投资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生产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金融体系: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等的一组机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股市和债市,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等,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 国民储蓄:S=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投资I:用于扩大再生产而购买的生产要素;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分析:利率决定了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储蓄激励、投资激励和政府赤字均可调节可贷资金市场)。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风险厌恶、保险市场、持有风险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资产评估:基本面分析、有效市场假设、市场非理性 2.1.3 货币与物价(货币的意义和影响) 货币:货币出现从根本上实现了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也使财富积累成为可能。货币的三大职能:支付、计价、价值储存。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通过将公众的活期存款贷出去,就在不改变活期存款前提下增加了通货,实现了货币创造,这种创造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乘数,即准备金率的倒数。(这里的货币指的是通货+活期存款,即不会产生收益的,定期存款应该与股票债券等归为一类,因为他们是有预期收益的资产)。 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古典二分法:长期经济中,真实利率控制可贷资金市场,真实工资控制劳动力市场,真实汇率控制外汇市场,一般价

[MIT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6

14.06Lecture Notes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George-Marios Angeletos MI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Spring2004

Chapter6 Endogenous Growth I:AK,H,and G 6.1The Simple AK Model 6.1.1Pareto Allocations ?Total output in the economy is given by Y t=F(K t,L t)=AK t, where A>0is an exogenous parameter.In intensive form, y t=f(k t)=Ak t. ?The social planner’s problem is the same as in the Ramsey model,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output is linear in capital: ∞X t=0u(c t) max s.t.c t+k t+1≤f(k t)+(1?δ)k t 113

George-Marios Angeletos ?The Euler condition gives u0(c t) u0(c t+1) =β(1+A?δ) Assuming CEIS,this reduces to c t+1 c t =[β(1+A?δ)]θ or ln c t+1?ln c t≈θ(R?ρ) where R=A?δis the net social return on capital.That is,consumption growt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i?erence between the real return on capital and the discount rate.Note that now the real return is a constant,rather than diminishing with capital accumulation. ?Note that the resource constraint can be rewritten as c t+k t+1=(1+A?δ)k t. Since total resources(the RHS)are linear in k,an educated guess is that optimal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re also linear in k.We thus propose c t=(1?s)(1+A?δ)k t k t+1=s(1+A?δ)k t where the coe?cient s is to be determined and must satisfy s∈(0,1)for the solution to exist. ?It follows that c t+1 c t = k t+1 k t = y t+1 y t 114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 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 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 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GDP恒等式:C+I+G+NX=GDP=C+S(储蓄:折旧、企业未分配利润、个人储蓄、统计误差)+T(间接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讲解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讲解归纳总结 请简要评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在国民收入,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E=C+I(1)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

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关于国民收入决定条件的总结 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 两部门: 总需求:Yd=C+I 总供给:Ys=C+S 均衡时有:Yd= Ys 得到I=S 三部门: 总需求:Yd=C+I+G 总供给:Ys=C+S+T 均衡时有:C+I+G=C+S+T 四部门(也称开放经济): 总需求:Yd=C+I+G+X 总供给:Ys=C+S+T+M 均衡时有:C+I+G+X=C+S+T+M 关于乘数公式的总结。 投资乘数:K=△Y/△I=1/(1-b) 有税收时的投资乘数:K=1/[1-b(1-t)],t:税率 开放经济的乘数:K=1/[1-b+ m],m:边际进口倾向 一般有税收又开放乘数:K=1/[1-b(1-t)+m] 怎样理解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请简要评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在国民收入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构成。E表示总支出,那么E=C+I(1)总收入Y有两个用途:消费C和储蓄S,所以Y=C+S(2)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于是有C+I=C+S,那么投资等于消费,即I=S。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 这一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关键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成比例。同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混淆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这不过是补充。此外,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中的投资和储蓄,是经济主体依据自己的心理规律进行决策的结果,因而它们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对二者真正加以讨论。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关于国民收入决定条件的总结 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 两部门: 总需求:Yd=C+I 总供给:Ys=C+S 均衡时有:Yd= Ys 得到I=S 三部门: 总需求:Yd=C+I+G 总供给:Ys=C+S+T 均衡时有:C+I+G=C+S+T 四部门(也称开放经济): 总需求:Yd=C+I+G+X 总供给:Ys=C+S+T+M 均衡时有:C+I+G+X=C+S+T+M 关于乘数公式的总结。 投资乘数:K=△Y/△I=1/(1-b) 有税收时的投资乘数:K=1/[1-b(1-t)],t:税率 开放经济的乘数:K=1/[1-b+ m],m:边际进口倾向 一般有税收又开放乘数:K=1/[1-b(1-t)+m] 怎样理解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是决定投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如果投资使用的是借贷资本,则支付的贷款利息是投资成本;如果投资使用的是自有资本,则损失的利息收入是投资成本。因而,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高,投资需求相应减少;利率越低,投资成本越低,投资需求相应增加,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任何一项资本品的价值都来源于它的生息能力。如果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来考虑,即资本品的价格等于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的净现值,这个贴现率r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必然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凯恩斯主义认为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几种? (1)交易动机。这是指为了应付日常交易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无论是厂商或家庭都如此。 (2)谨慎动机。这是指为防止意外支出,必须有一部分货币,如为了应付事故、防止失业和对付疾病等意外事件,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有时也称为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这是指为了遇到投资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证券等。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可用L1表示;投机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可用L2表示。L= L1+ L2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的含义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那些?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减少(如物价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