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

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一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史上评价项羽的诗词并不少,如: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夏日绝句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二首《题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

能东山再起。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判了项羽(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同时暗喻讽刺之意。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历代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牧之于题咏好异于人,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商山四皓》云:南军不袒左边袒,四皓安刘是灭刘。皆反说其事。至《题乌江亭》则好异而叛于理。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

秋夕鹊桥仙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⑶。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 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秋夕》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 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 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 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 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 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 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 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 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 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 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 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 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 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中的"迢迢牵 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 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 为至矣。"(见《》)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 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 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

《题 乌 江 亭》教 案

《题乌江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表达感情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认真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疑难问题。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了解同题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评价角度的异同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鸿门宴》中的项羽虽然败下阵来,可是,却得到了后人的爱戴,就象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放到《项羽本纪》,《本纪》本来是用来记载帝王的,虽然项羽称帝最终功亏一篑,可是我们从中,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的敬意。这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那么,历史上的其他人对项羽的评价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杜牧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二、诗文讲解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诗文,注意字音。 2、介绍写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

时渡江经过乌江亭。相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鉴赏方法叫“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个别提问,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难以预料,正确地对待羞耻,能忍受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江东虽小,但子弟中有很多才俊勇士,如果能率领江东子弟重整旗鼓,事情的结局也许会更好。) 三、赏析诗歌 对于项羽自刎乌江,作者抱怎样的态度? 明确: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对项羽的惋惜、批判之意。 四、各抒己见话项羽 请结合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项羽的,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小组讨论) 明确: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要有不苟且忍辱的高傲人格和气概。 (总结:三个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与他们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但都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这其实是咏史怀古诗里常见的一种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的思想感情还有几种类型呢?让我门先来回忆一下过去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再来总结。) 五、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 大家一起回顾记忆中的咏史怀古诗: 《石头城》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

杜牧——《秋夕》

杜牧——《秋夕》 篇一: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杜牧《秋夕》赏析大全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 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⑤。 【注释】 ①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②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③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④天阶:露天的石阶。 ⑤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简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

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译文:初秋夜晚,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或明或灭,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但是,室外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正用小扇忘情地与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夜渐渐深了,漫无边际的黑色犹如冰水一般,浸透整个荒凉的宫廷,使人倍感凉意,然而她丝毫不觉察,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陷入沉思:牵牛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但心里总有爱的甜蜜,况且一年有一次机会喜鹊搭桥得以见面,而孤零零的我唯有临渊羡鱼罢了!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五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飞腾之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具体来讲,一三句属于描物写景,二四句属于叙事抒情。 首句,看似客观展现“银烛”、“秋光”、“画屏”等物,实则为诗中女主人公的出场布景。物与景,本平常,本无情,但着一“冷”字,萧瑟之景、伤感之情跃然纸上。“冷”字,本是形容词,表状态,但在这句诗中有表动作的意味,即“银烛”、“秋光”、“画屏”都感到了冷意。冷的氛围营造出来,但为何如此呢?诗人就此止住,笔锋一转。

杜牧 《题乌江亭》

杜牧《题乌江亭》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题乌江亭》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白话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 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题乌江亭.公开课教案

一、整体背诵。(《春江花月夜》) 人生之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学习另一首诗,同样也抒发了一人生哲理的 二、朗读、提问 思考:1、这首诗写了哪一历史事件 2、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三、怀古咏史诗 1、如何来分辨怀古咏史诗这一题材诗歌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以前学过《石头城》《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 国势衰微壮志难酬功业未成 2、如何鉴赏(或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的方面:)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对比、自比)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四、鉴赏诗歌 1、弄清史实 乌江亭,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乌江亭长建议他渡江回去,招兵买马、东山再起。项羽觉得愧对江东父兄,遂自刎而死。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遣怀》 2、体会意图 秦末楚汉纷争,最终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落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而引出某些历史借鉴。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这一语,认为表现了一种英雄气节。 大家心目中项羽的形象,“力拔山兮气盖世”,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杜牧,你怎么看? 3、诗歌赏析 首句“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

杜牧秋夕赏析翻译

秋夕 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关于:写景的诗 翻译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注释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赏析鉴赏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

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乌江》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 【试题】 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李清照: 【参考答案】 1.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2.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鉴赏】 题乌江亭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

杜牧《秋夕》阅读答案

杜牧《秋夕》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街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画屏:绘有花纹图案的屏风。②罗:柔软的丝织衣物。③流萤:萤火虫。④天街:天空。 阅读训练: 1.诗中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哪两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是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注意题目“秋夕”及首句子中的“秋光”。诗中描写的是秋季。 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3.诗中第三句(天街夜色凉如水)是比喻句。 4.秋夜里烛光冷清映着画屏,手拿着轻罗小扇扑打飞萤。石阶上夜色深沉凉如水,静坐着仰望牛郎织女星。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秋夕古诗的意思

秋夕古诗的意思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词赏析一: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 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诗词赏析二: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 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

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 身灵动。” 此诗一作王建诗。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 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杜牧《秋夕》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秋夕》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杜牧的《秋夕》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①,轻罗②小扇扑流萤③。 天街④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画屏:绘有花纹图案的屏风。②罗:柔软的丝织衣物。③流萤:萤火虫。④天街:天空。 阅读训练: 1.诗中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哪两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是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注意题目“秋夕”及首句子中的“秋光”。诗中描写的是秋季。

2.作者在这个晚上看见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3.诗中第三句(天街夜色凉如水)是比喻句。 4.秋夜里烛光冷清映着画屏,手拿着轻罗小扇扑打飞萤。石阶上夜色深沉凉如水,静坐着仰望牛郎织女星。 【赏析】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https://www.docsj.com/doc/3d11570555.html,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 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 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 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 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 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 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 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 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 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已有 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 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 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

杜牧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秋夕全诗翻译赏析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在秋天清凉如水的月色下,宫女们悠闲地躺卧在皇宫的院子里,仰 起头看着夜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出自《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⑶轻罗小扇:轻巧 的丝质团扇。 ⑷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⑸ 坐看:坐着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为“卧看”。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 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 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 织女星。 译文 1: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 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译文 2: 初秋夜晚, 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 或明或灭, 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 但是, 室外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正用小扇忘情地与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 夜 渐渐深了, 漫无边际的黑色犹如冰水一般, 浸透整个荒凉的宫廷, 使人倍感凉意, 然而她丝毫不觉察,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牵牛织女,陷入沉思:牵牛 织女虽终年隔河相望, 但心里总有爱的甜蜜, 况且一年有一次机会喜鹊搭桥得以 见面,而孤零零的我唯有临渊羡鱼罢了! 赏析: 《秋夕》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一 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此诗一作王建诗。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 白色的蜡烛发 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

杜牧《秋夕》中考阅读赏析试题集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 请说说《秋夕》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秋夕》是一首描写宫女秋夜幽怨的绝句。诗歌通过对初秋之夜身处皇宫深院的宫女百无聊赖的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写出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表现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请说说“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中“秋光”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融情入景,“秋光”不但暗示了秋天的季节,也表现了宫女生活环境的凄凉。 3.请说说“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中“冷”字的表达效果。 答:融情入景,不仅描写出夜晚的寒冷气候,暗示了夜已经很深,而且也表现了宫女的处境凄凉与寂寞。 4.请说说“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答:动作描写,写出宫女借“扑流萤”来打发时间,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内心的寂寞以及痛苦、无奈的生活。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天阶夜色涼如水”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寒冷,又照应了上句的“冷”字,也为宫女不愿回去休息而“坐看牛织女星”营造凄凉的氛围。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天阶夜色涼如水”一句的表达效

果。 答:运用了环境描写,情景交融,融情入景,表明了夜晚的寒冷,照应了上句的“冷” 字,也为宫女不愿回去休息而“坐看牛织女星”营造凄凉的氛围。 7.请说说“坐看牽牛织女星”一句中“坐看”的表达效果。 答:动作描写,表明了宫女难以入眠的情状,更好表现了宫女的忧怨之深,以及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8. “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含有多层意思:第一,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这样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对宫女扑萤的动作描写表现她的寂寞与无聊;第三,以秋扇比喻弃妇,象征着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题乌江亭

编号:GEYWXX1201904 2019年4 月日编制人:高二语文组课题: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题乌江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导学提纲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阅读导纲的补充资料以及聆听老师课堂的讲授,了解杜牧的生活时代和生平,以及杜牧的主要作品和诗歌成就。 2. 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对《题乌江亭》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一、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