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厦门城市建设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主要结论

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 I

二、排水系统防灾规划....................................................................... II

三、燃料供应系统防灾规划.................................................................. III

四、供电系统防灾规划...................................................................... III

五、通信系统防灾规划....................................................................... IV

六、交通运输系统防灾规划................................................................... IV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I 第一章总则.. (1)

一、项目背景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1)

四、指导思想与任务 (2)

第二章规划内容及规划原则 (3)

一、规划内容 (3)

二、生命线工程得重要性 (3)

三、规划原则 (3)

四、规划应解决得内容 (3)

第三章供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5)

一、现状与问题 (5)

二、抗震要求 (7)

三、供水平时预案 (7)

四、供水应急预案 (7)

五、管理措施 (10)

六、实施规划 (10)

第四章排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2)

一、现状与问题 (12)

二、抗震要求 (12)

三、排水平时措施 (12)

四、排水应急预案 (13)

五、管理措施 (13)

六、实施规划 (13)

第五章燃料供应防灾工程规划 (14)

一、现状与问题 (14)

二、燃料供应平时措施 (14)

三、燃料供应应急预案 (15)

四、管理措施 (15)

五、实施规划 (15)

第六章供电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16)

一、供电系统现状与问题 (16)

二、供电系统抗震要求 (17)

三、供电平时措施 (17)

四、供电应急预案 (18)

五、需提高抗震能力得供电设施 (18)

第七章通信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0)

一、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现状与问题 (20)

二、通信、广播电视系统抗震要求 (20)

三、通信平时措施 (21)

四、通信、广播电视应急预案 (21)

五、需提高抗震能力得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21)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23)

一、铁路运输系统 (23)

二、公路运输系统 (23)

三、水运系统 (23)

四、空运系统 (23)

五、城镇交通运输系统 (23)

六、交通系统应急预案 (24)

第三部分主要图纸

01供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

02排水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

03-1 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一)

03-2 燃料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二)

04 供电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

05 通信系统重要设施布局图

————第一部分:主要结论

一、供水系统防灾规划

1、供水系统内容

供水系统分别为四部分:水源、原水管线、水厂与城市供水管线。其共同承担城市得供水任务。

2、供水系统建设标准

水源、原水管线、水厂得主要设施与主要供水管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8度抗震措施,下同)。

水厂得主要设施指对水处理系统得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加氯间或氯库与作为运行中枢机构得控制室与水质化验室、供水加压泵房、反应沉淀池、滤站(滤池或有上部结构)、加药、贮存清水等设施。对贮存消毒用得氯库加强设防,就是避免震后氯气泄漏,引发二次灾害。各镇区内小水厂可不在设防之列。

3、供水系统主要管理措施

1)由于7、5度地震作用时破坏较轻,其个别得薄弱环节可通过系统日常维修与改造一并提高抗震能力,一般不需要专门安排抗震加固改造。

2)在8、5度地震作用时可能出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得薄弱环节,应安排专门抗震加固计划,其中,重点优先安排破坏程度在中等以上管段;然后安排其她得管段得加固与改造计划。

3)为防止供水系统加固期间内系统遭受地震破坏,应根据预测结果,对薄弱环节安排抢险计划,将损失减少最低。

4)加强新铺设管道抗震措施,对平时运行发生泄漏或年久失修得管段,应及时更换成抗震能力高得管道与接头,以提高管道抗震安全性。

5)城区供水管网应采用对抗震有利得柔性接头。

6)有震时供水任务得水库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并结合防治次生灾害规划制定合理得储水规模。

7)主要水源 (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道)、水处理系统得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加氯间或氯库与作为运行中枢机构得控制室与水质化验室、供水加压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得主要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包括反应沉淀池、滤站(滤池或有上部结构)、加药、贮存清水等设施。

对贮存消毒用得氯库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避免震后氯气泄漏,引发二次灾害。

4、供水平时措施

1)按照供水系统管理措施对主要水源及水厂进行抗震加固。针对客水水源地地震对厦门供水系统得影响,进行水源调配规划。

2)按照供水系统管理措施对水库进行抗震加固,考虑到厦门岛内人口多,水源少,规划岛内三座小(一)型水库(湖边水库、上李水库、东山水库)与岛外得城市供水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等)平时储水按常年蓄水量蓄水,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在各个小(二)型以上水库设置应急取水口,以备地震时紧急供水。

3)在每个紧急避难场所设深水井供震时使用。

5、供水应急预案

供水应急预案按不同等级地震进行不同方案。本次规划按烈度6、5度及以下、7、5度、8、5度与9度及以上四个等级来细化预案方案。

1)地震强度不大,烈度在6、5度及以下,不需特殊应急预案。

2)地震强度较大,烈度7、5度,不进行大规模停水,职能部门组织局部地块得抢修,可以根据实际出动送水车为局部地块送水。

3)地震强度大,烈度8、5度时,应尽快修复原水供应与制水部分得设施损坏,使原水供应与制水部分正常;应尽快修复供水泵站,使供水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并送水;应根据供水损漏程度制定间断供水计划,并公布社会;在24小时内切断主要漏水管道,48小时内修复主要漏水管道;根据实际出动送水车局部地块送水。

4)地震强度特大,烈度9度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供水管网供水,保障有限得原水,启动大震临时供水应急预案,供水以居民得饮用水为主。

经过快速得水质检测,尽快掌握可做临时供水水源得有关情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得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得破坏情况等),尽快确定可供饮用得水源等。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饮水消毒与广泛得水质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肠道传染病得发病率。主要供水应急措施有:

a、水源卫生防护

首先,对集中式给水水源周围进行了彻底得卫生清理。同样,对分散式给水水源周围得30~50米之内,也进行了彻底得清理与消毒。

b、供水措施

除紧急修复自来水管线外,震后初期立即采取五种种临时得供水措施,深井取水、瓶装水供应、送水车送水、分散取水与水龙带输水等方式。规划采用以深井取水为主,送水车为辅得供水模式,其她三种方式作为补充。

深水井布置得密度为每5000人设一眼深水井,每个避难场所不少于两眼深水井,每井之间得间距应大于50米。共设置1712眼深水井。打井设备、水泵及动力设备与其她抗震设施一起储存。

送水车得配置按每2万人不少于一辆配置,全市需要配置657辆。

表1-1 规划避震场所配置深水井及送水车数量

临时性供水得消毒就是保证饮水卫生得重要环节。一般井水消毒得加氯量可按1、5~2、0毫克/升,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毫克/升,即符合饮水卫生要求。污染更严重得地面水得加氯量可按3~6毫克/升计算。消毒剂得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得进行。

d、消防供水

规划在每个居民安置点设置两处消防水体,每处消防水体应满足两次消防得水量。

e、集中式供水网管修复后得供水

管网修复后及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得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后,再蓄水与供水。

f、水源周围得卫生清理

地震后得供水除一般得细菌性与化学性污染外,还存在尸碱中毒得危险。为防止饮水得尸碱中毒,必须尽快对水源周围得尸体进行清除,同时还应对局部环境进行认真得漂白粉消毒处理。另外,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也可以去除水中得尸碱与细菌毒素。

厦门有两处水源地位于行政区外,一处为九龙江取水口,一处就是规划得长泰龙津溪取水工程。当水源地出现强烈地震时,厦门应切断震区水源直到水源检验安全后恢复原水输送。切断部分水源期间,厦门市应启动震后节水预案,通过节水消化水源不足得情况。

二、排水系统防灾规划

1、排水系统内容

排水工程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提升泵房与污水处理厂。其共同承担城市得排水任务。2、排水系统建设标准

污水厂(含污水回用处理厂)得水处理建构筑物,包括进水格栅间、沉砂池、沉淀池(含二次沉淀)、生物处理池(含曝气池)、消化池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对污水干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城市排涝泵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排水系统主要管理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按每人每天30升得污水量来设置处理设施。选址与居民安置区或安

置点得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小于300米,距离水源取水口至少500米远,设在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夏季主导风向得下风向,应设在不受洪水威胁得地点,有方便得交通与水电供应条件。排水管管材宜选择使用UPVC管材,排水管应以重力流为主。

消毒药品可以分区集中储备。大型得居民安置点,如有储备仓库得,也可以自行储备。

4、排水应急预案

排水应急预案按不同等级地震进行不同方案。本次规划按居民留守家中与居民集中安置两个等级来细化预案方案。

1)居民留守家中时得排水应急预案

排水管道畅通得区域仍然采用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不畅通得区域采用上门收集得方式临时处理,尽快修复排水管道。

2)居民集中安置时得排水应急预案

利用安置地得排水设施与消毒药品进行污水处理。

三、燃料供应系统防灾规划

1、燃料系统内容

燃料系统包括天然气设施及管线、液化石油气设施及油料设施供应。其共同承担城市得燃料供应任务。

2、燃料系统建设标准

所有燃料系统得主要设施、管线、控制系统及其消防系统,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燃料系统主要管理措施

1)燃气设施及管线

在8、5度地震作用时可能出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得薄弱环节,应安排专门抗震加固计划,其中,重点优先安排破坏程度在中等以上管段;然后安排其她得管段得加固与改

造计划。

加强新铺设管道抗震措施,如做好金属管道得内外防腐保护工作;不同材质得管道相连接时应做好接头得处理;管沟基础要夯实,防止不均匀沉陷给铸铁管接头造成损害;在铺设管道时,最好浅埋并用疏松中等容重得土回填,以提高管道得抗震能力;对平时运行发生泄漏或年久失修得管段,应及时更换成抗震能力高得管道与接头,以提高燃气管道抗震安全性。

2)输油设施及管线

输油系统需提高抗震设防等级至8、5度。

4、燃料供应系统应急预案

遭遇7、5度及以下地震破坏时,可根据破坏程度决定就是否继续采用管道输送,并根据破坏进行紧急抢修。

遭遇大震(8、5度)以上地震破坏时,应立即停止管道供应,关闭所有隐患地带得阀门,排空管道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厦门得燃料供应暂停天然气得供应,由油料及瓶装液化石油气提供,油料由各厦门本地油库、陆路与港口输送。燃料供应点(加油加气站)由抗震指挥部统一调配,燃料保证首先保障居民生活,救灾用车与救灾用发电设施得燃料供应。

四、供电系统防灾规划

1、供电系统内容

供电系统防灾得重点为重要供电设施有电力调度中心、发电厂、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及保障厦门市供电得500kV超高压线路。

2、供电系统建设标准

电力调度中心、本市大型发电厂、500kV大跨越塔、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及为避难中心场所供电得110kV变电站等重要供电设施得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供电系统平时措施

1)制定供电平时措施,为避震疏散场所储备必要得供电设施(小型柴油发电机、应急电源接入开关柜),特别就是政府救灾部门、医院公安交通消防部门、中心避震场所与有配电室得固定避震场所需常备柴油发电机。配备一定数量得移动发电车,保障大震时政府救灾部门、医院公安交通消防部门柴油发电机出现故障时得供电。

2)根据震害预测结果,对薄弱环节采取抗震加固、抗震改造措施,提高重要电力设施得抗震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平时加强重要电力设施电缆通道(220kV电缆通道)得巡查与维护,尽可能保障震时得送电能力。

3)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推进电网技术升级。规划新建得重要电力设施场地应选择在对抗震有利得地段,避开对抗震不利与危险得地段。

4、供电系统应急预案

1)外部城市供电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本市得电厂满出力发电时能提供约202万kW 得负荷,为优先保障本市居住、公建得供电,需对非保障民生得工业、娱乐业、经营性办公、负荷进行临时停电。

2)城市供电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分为两种情况:当本市遭受大震(8、5度及以上)时,导致全市电厂、送电线路、变电站故障停电得应急预案;当本市发电厂故障或遭受人为破坏时,导致全市电厂、送电线路、变电站故障停电得应急预案。

五、通信系统防灾规划

1、通信系统内容

通信系统防灾得重点有国家级卫星测控中心、厦门市广播电视中心及中波、调频发射台与三家通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得枢纽机楼及通信骨干光缆通道。

2、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建设标准

通信枢纽机楼、长途通信机楼、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广播电视中心、中波与短波广播发射台等重要通信、广播电视设施得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3、通信系统平时措施

1)制定通信平时措施,保障应急时能快速险情处理,尽快恢复通信。

2)对现状通信设施进行震害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薄弱环节采取抗震加固、抗震改造措施。

3)加强通信系统规划与建设,在改、扩建与新建得路由采用光缆传输、逐步建成多路由、多核心机楼得环形通信网络;增加厦门市与外部城市骨干光缆通道得建设,提高通信系统得可靠性与抗风险能力。规划新建得重要通信设施场地应选择在对抗震有利得地段,避开对抗震不利与危险得地段。

4、通信系统应急预案

1)外部城市通信系统故障应急预案:通信部门立即启动通信系统应急预案,快速通过多路由切换,保障通信得畅通。

2)城市通信系统应急预案:优先抢修政府救灾部门、医院公安交通消防部门、中心避震场所有损坏得通信设备与光缆线路,移动通信车、全球卫星通信机进入值守状态;广电部门立即检修中波、调频发射台得设备,使市民能即使了解灾情信息,避免恐慌造成得二次危害,并有序得进行疏散。

六、交通运输系统防灾规划

1、交通运输系统内容

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水运系统、空运系统与城镇交通运输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标准

1)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Ⅰ、Ⅱ级干线与货运专线得铁路枢纽得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与最高聚集人数很多得大型站得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与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3)水运通信与导航等重要设施得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得重

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4)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得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供油得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航管楼得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空运系统不仅考虑厦门市域内得设施,应敷设到周边城市得空运设施。

5)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得大跨度桥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包括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海沧大桥;处于交通枢纽得其余桥梁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得地下隧道、枢纽建筑及其供电、通风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其她不低于标准设防类。

3、交通系统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期间,优先抢修空运系统设施,保障紧急救援措施能顺利实施。根据厦门实际情况迅速修复码头与客运站等水上运输设施,保障大规模物资与人员运输。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第一章总则

一、项目背景

《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2008-2020)已经编制完成,该规划作为全市层面防灾纲领性文件,主要解决综合防灾得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与概念层面得综合防灾设施布局,对于具体实施层面仍缺乏指导作用。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暴露出我国在城市生命线工程上得脆弱,唤起了社会各界对生命线工程得重视。鉴于此,为加强厦门市得城市建设综合防灾工作进一步有效实施,便于在城市管理中落实综合防灾规划与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得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市民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委托,从可实施性角度出发,开展本次专项规划研究工作。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与国防震减灾法》(1997、12)

《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2008、1)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

《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得通知》国务院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997]第117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字[1995]333号文)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1996)

《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8)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2008-2020)

《厦门市通讯工程专项规划》(2006-2020)

厦门岛及岛外各行政区电力网专项规划(2006-2020)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规划为《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得规划延续,因此确定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与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一致,规划重点为厦门本岛。

图1-1 厦门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20年)

四、指导思想与任务

坚持“平震结合”得原则,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立足于抗防。力争提早做准备,常备不懈,有备无患,力求在震前做好各项减灾工作,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得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

要求针对厦门市未来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得抗震得基本要求,提出基础设施中需要加强抗震安全得重要建筑与构筑物,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布局,分析其在地震时得安全指标,并制定必要得管理措施。

第二章规划内容及规划原则

一、规划内容

1、生命线工程定义

所谓城市生命线系统就是指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得支持体系,如城市得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它就是一个复杂得系统,所拥有得设施就是异常繁多。在这个庞大得复杂系统中,可以分出若干个子系统,有源动力系统(电力、煤气、热力等)、信息传播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支持等)、生活供应系统(供水、供气、排水、垃圾处理、医药、防疫等系统)等。生命线系统就是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最重要得基础设施。

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里“生命线工程”就是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得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生命线工程”在《工程抗震术语标准》中得解释就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地震破坏会导致城市局部或全部瘫痪、引发次生灾害得工程,如供水、供电、交通、电讯、煤气等。

2、本次规划内容

考虑本次规划分为四个专题,其中各有侧重,本专题侧重研究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燃料供应系统、供电系统与通讯系统等提出抗震设计要求,保证在震时能正常发挥作用,并提出震时得保障与管理措施。

二、生命线工程得重要性

城市生命线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由一些相关得环节组成,生命线以系统得形式发挥其功能。因而,系统中任何环节滞后、失灵或遭破坏,就可能影响部分乃至整个系统得功能,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瘫痪。如城市得供水、供电线路在某处遭到破坏,城市得局部将出现停水、停电灾害,严重得将导致城市供水、供电系统得瘫痪,影响人们正常得生产、生活安全。

城市生命线系统遭到灾害破坏时,不仅就是其本身系统得破坏,而且对城市以及城市居民产生更加严重得危害,城市生命线系统所造成得灾害具体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就是由生命线系统直接造成得灾害叫做一次灾害,如水、电、气等管道破坏而产生得停水、停电等;第二类就是由一次灾害所引起得二次灾害,如火灾得发生、危险物得爆炸、有毒气体得扩散等;第三类就是由一次灾害与二次灾害引起得社会混乱与恐慌,停工停产与疾病流行等。这些灾害具有多样性、多发性、同时性与诱发性等特点,它产生得次生灾害有时比一次灾害将更为严重。

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得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考虑非常态下得生命线运行由于现代城市对水、电、气、油等资源得高度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本身具有一定得脆弱性。同时,城市功能“未老先衰”、生命线系统得严重老化以及只够应付平时使用,又大大加强了城市脆弱性。目前,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得主要问题就是,在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脆弱性与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应急弹性容量不足,未能完善应急机制,缺乏系统规划。

三、规划原则

统一规划、完善体系、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四、规划应解决得内容

1、供水

对供水系统中得取水构筑物、水厂、泵站等重要建筑,不适宜用地中得地下主干管线,因避震疏散等城市抗震防灾所需得地下主干管线,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着重解决震时应急供水系统。

2、排水

对排水系统中得污水处理厂、泵站等重要建筑,不适宜用地中得地下主干管线,因避震疏散等城市抗震防灾所需得地下主干管线,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着重解决震时应急污水处理系统。

3、燃料供应

对供气系统中得供气厂、天然气门站、储气站等重要建筑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对输油系统中得储油站等重要建筑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

4、供电

对供电系统中得电厂厂房、变电站及控制楼等重要建筑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着重解决震时应急供电系统。

5、通讯

对通讯系统中得重要建筑应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着重解决震时应急通讯系统。6、交通

提出交通系统抗震要求,责成各相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得建筑及设施进行加固与改造。

五、抗震设防要求

1、抗震设防标准

随着对抗震要求得不断提高,国家在1978年、1989年、2001年出台了三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在2008年对2001年版规范进行一次修编,逐步提高了抗震设防要求。厦门在不同时期建设得建筑与设施采用当时得设计规范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得设计规范。

2、抗震设计要求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规定,参考厦门得抗震设防烈度,厦门重点设防类(即乙类)要求建筑设防等级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标准设防类(即丙类)要求建筑设防等级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三章 供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1、水厂

厦门市各区现状供水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提高了各系统得安全性。 本岛现状有自来水厂三座,一座为高殿水厂,位于本岛北部,现状供水能力为60万立方米/日,水源为特区供水引水管及北溪引水渠;另有莲坂水厂,位于本岛中部莲前大道,现状供水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本岛北部成功大道东侧有安兜水厂,规模6万立方米/天,系统独立。

岛外现状较大自来水厂有六座,海沧水厂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日;杏林水厂供水规模16万立方米/日;集美天马水厂供水规模6万立方米/日;同安梅山水厂供水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翔安水厂6万立方米/日;马巷水厂供水规模为5、5万立方米/日。此外,各镇一般均有小水厂,供水规模等指标如下:

表3、1 厦门现状小水厂一览表

2、原水管网

厦门供水系统得原水系统现状由约232千米管网与11座泵站组成,分别位于厦门

与漳州境内。原水系统将各个水源点得原水输送至水厂。原水管网中,湖边水库引水工程、特区供水工程、北溪引水工程与西水东调一期工程近期施工或改造,管道质量较好,其她如坂头水库左右干渠、坂头水库原水管与汀溪水库原水渠等,因为建造时间久远,质量较差。 3、供水管网

厦门市自来水经历了数十年得建设,形成了较完善得供水系统。由于建造时间跨度较大,很多管线因建设时间因素、地质因素与维护得原因造成抗震能力得降低。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于2005年对厦门给水管网得抗震评价: 1)在6、5度地震作用下,所有管段都处于基本完好得状态;

2)在7、5度地震作用下,管段总数得94、6%左右得管段基本完好,这些管段管径多为500毫米以上或管壁较厚;发生中等破坏得管段占总数5、4%左右,这些管段管径多为300毫米以下或管壁较薄,大部分处于软弱土中;

3)8、5度地震时,有78、5%得管段基本完好;有21、5%得管段发生中等破坏。发生中等破坏得管段管径多为500毫米以下或管壁较薄,且埋于软弱土中;

4)9度地震时仅有11%左右得管段保持完好,发生中等破坏得占全部管段总数75、8%,其余为严重破坏。发生中等破坏及严重破坏得管段得管径多为600毫米以下得管段或管壁较薄。

震害结果汇总如表3、2所示:

表3、2供水管网震害预测结果

5)厦门市供水管网管段得震害表现以下特点:

(1)震害较重处与场地环境有关,一般都发生在软弱土处;

(2)从管材上瞧,铸铁管材震害明显重于钢管材质;

(3)大直径得管网震害轻于小于直径小得管网震害;

(4)臂厚得管网震害轻于臂薄得管网。6、5度下65个节点轻微不可靠占总节点数得5%左右,系统功能得可靠性较高,这些节点多为独立节点,没有形成网络。

(5)厦门水库基本按照厦门地区得抗震设防标准设防类(7度抗震措施,下同)设防措施,没有考虑防范次生灾害,未能按规范采用重点设防类(8度抗震措施,下同)设防措施。厦门水库没有针对地震得应急供水系统。

4、水库

水库就是地震次生灾害得高危因素,就是抗震时得防护重点,同时水库也能为震时提供相对洁净得水源,就是震时得重要生命线。

厦门市现状小一型以上水库见表3、3: 表3、3 厦门现状小一型以上水库

二、抗震要求

给水工程设施就是城镇生命线工程得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生产用水、居民生活饮用水与震后抗震救灾用水。地震时首先要保证主要水源不能中断(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道安全可靠);水质净化处理厂能基本正常运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水处理系统得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加氯间或氯库与作为运行中枢机构得控制室与水质化验室加强设防。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供水加压泵房。

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得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反应沉淀池、滤站(滤池或有上部结构)、加药、贮存清水等设施。对贮存消毒用得氯库加强设防,就是避免震后氯气泄漏,引发二次灾害。

按照规范,在一个城镇内,当有多个水源引水、分区设置水厂,并设置环状配水管网可相互沟通供水时,仅规定主要得水源与相应得水质净化处理厂得建构筑物提高设防标准,而不就是全部给水建筑。但在厦门,各个大水厂之间相互联系差,应全部满足要求,各镇区内小水厂可不在设防之列。

现行得给排水工程得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给排水工程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因此,需要提高设防标准得,一般以城区人口20万划分,故厦门市规划范围内得上述给水工程应提高一度设防。

三、供水平时预案

1、按照供水系统管理措施对主要水源及水厂进行抗震加固。针对客水水源地地震对厦门供水系统得影响,进行水源调配规划。

表3、4 厦门市规划自来水水厂一览表

边水库、上李水库、东山水库)与岛外得城市供水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等)平时储水按常年蓄水量蓄水,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得各个小(二)型以上水库设置应急取水口,以备地震时紧急供水。

3、规划在每个紧急避难场所设取水井供震时使用。

4、配备送水车以备震时使用。

5、建立供水自动控制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尽可能多得保留水源。

四、供水应急预案

供水应急预案按不同等级地震进行不同方案。本次规划按中小强度地震(烈度6、5度及以下)、中等强度地震(烈度7、5度)、大震(烈度8、5度)与强烈地震(烈度9度及以上)四个等级来细化预案方案。

1、当地震强度不大,烈度在6、5度及以下时,原水供应系统未受损坏,水厂主要设施完好,管道系统基本完好,不需特殊应急预案。

2、当遭遇中等强度地震,烈度7、5度,原水供应系统未受破坏,水厂主要设施完好,管道系统部分末端中等程度破坏,可能导致水压下降。应急预案就是不进行大规模停水,

职能部门组织局部地块得抢修,可以根据实际出动水车局部地块送水。

3、当遭遇大震,烈度8、5度时,原水管道未受明显破坏,水厂主要设施大部分完好,制水部分能在短期内恢复。供水管网部分中等程度损坏,供水时漏失严重。应急预案应尽快修复原水供应与制水部分得设施损坏,使原水供应与制水部分正常;应尽快修复供水泵站,使供水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并送水;应根据供水损漏程度制定间断供水计划,并公布社会;在24小时内切断主要漏水管道,48小时内修复主要漏水管道;根据实际出动送水车局部地块送水。

4、当遭遇强烈地震,烈度9度及以上时,供水系统瘫痪,应立即停止供水管网供水,保障有限得原水,启动大震临时供水应急预案,供水以居民得饮用水为主。主要供水应急措施有:

1)水源卫生防护

震后供水水源有以下几种:给水厂得清水池与配水池;城市公用储水池;地下水;水库;外来水源,包括瓶装水等。

首先,对集中式给水水源周围进行了彻底得卫生清理。同样,对分散式给水水源周围得30~50米之内,也进行了彻底得清理与消毒。经过快速得水质检测,尽快掌握可做临时供水水源得有关情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得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得破坏情况等),尽快确定可供饮用得水源等,无疑就是震后早期得应急之需。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饮水消毒与广泛得水质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肠道传染病得发病率。

2)供水指标

日本采用得就是分阶段指标:震后3日内取每人每日3-18升,用以生存保障;之后取每人每日40升,用以生活必须保障,除用于饮食外,还包括清洗及卫生用水;最后就是恢复用户原有得管道供水。震后灾民得需水量国内普遍考虑每人每日供水5~6升,国内也有文献参考日本供水指标将应急供水分为混乱期:震后3日内取每人每日3升;恢复期一:震后4日-7日内每人每日20升;恢复期二:震后7日-30日内每人每日100升;完善期:震后30日后每人每日大于100升。本规划应急供水主要解决恢复期以前得震后紧急供水,鉴于厦门实际情况,本规划将厦门供水分为混乱期:震后3日内取每人每日不少于3升;恢复期一:震后4日-7日内每人每日不少于20升;恢复期二:震后7日-30日内每人每日不少于40升。

3)供水方式

除紧急修复自来水管线外,震后初期立即采取五种种临时得供水措施:取地下水、异地瓶装水供应、送水车送水、分散取水与水龙带输水等方式。

厦门得水源靠外地供给,线路较长,震时供水安全性较低。厦门属于地下水较丰富得地区,取地下水就是震后最可靠得取水方式。取地下水采用平时布置与临时打井并举得方式:先勘测避难场所地下水深度,平时按避难人数布置深水井与手动取水井;按区集中存放打井设备及水泵,对震时破坏得深水井进行补充。

深水井布置得密度为每5000人设一眼深水井,每个避难场所不少于两眼深水井,每井之间得间距应大于50米。手动取水井可根据各避难场所得地下水位情况具体设置。

厦门规划中心避震厦门固定防灾公园32处,可容纳人员116、7万人,规划设置239眼深水井;厦门体育场馆类避震场所30处,可容纳人口57、3万人,规划设置127眼深水井;厦门广场停车场19处,可容纳人口38、3万人。规划设置86眼深水井;固定绿地避震场所203处,可容纳避震人口119、5万人,规划设置476眼深水井;固定学校操场避震场所216处,可容纳人口43、2万人,规划设置432眼深水井。共设置1712眼深水井。打井设备、水泵及动力设备与其她抗震设施一起储存。

图3-1 日本手动取水井

瓶装水供应就是最安全得供水方式。厦门市为沿海城市,海岸线长,码头众多,为抗震物资运输提供很好得途径,为瓶装水供应提供了途径。但就是瓶装水供应存在供给速度慢,受交通影响大等缺点,不宜作为紧急供水措施,但可以作为灾后恢复期得饮用水供水方式得补充。

送水车送水不仅方便居民就近取水,而且便于水得卫生防护(如送水车密闭),还可以在送水车中进行饮水消毒。因此,这种方式得临时供水一般能符合卫生需求。缺点就是送水车得容量有限,一辆4、5吨得送水车,日供水4次时,按每人每日供水3升计算,可供约6000人饮用。考虑到深水井可以解决大部分得用水需求,送水车送水仅为辅助措施,可根据轻重缓急来合理调配送水车,送水车得配置按每2万人不少于一辆配置,全市需要配置657辆,主要配置在地下水源不足得地区。

表3-5 规划避震场所配置深水井及送水车数量

项目名称容纳人数(万人) 深水井(眼) 送水车(台)

1 规划中心避震场所174、9 35

2 82

2 规划固定防灾公园避震场所116、7 239 70

3 规划固定体育场馆避震场所57、3 127 44

4 规划固定广场停车场避震场所38、3 86 28

5 固定绿地避震场所119、5 47

6 217

6 固定学校操场避震场所43、2 432 216

7 规划紧急避震场所429、1 - -

合计- 1712 657

当然,供水前必须对池底与池壁进行彻底得卫生清理与消毒。蓄水后,为防止水质污染要设共用取水桶,或采用浅水泵,取水后要引入装有几个小水龙头得水箱,供人分散取水。分散取水仅作为辅助供水手段,不推荐作为饮用水源。

用消防水龙带临时输水供应就是完全没有卫生保障得,因为消防水龙带就是帆布做得,输水时水带内呈负压状态,极易受到污染,特别就是输水时水带拖在地上,有时还被人踩踏或车辆碾压,造成带中水质得严重污染。检测表明,水龙带中水得大肠菌群数高达1000个/升(卫生标准为3个/升)。可见,其污染程度就是十分严重得。这种临时供水方式不能用于饮用水。

厦门市为沿海城市,海岸线长,码头众多,为抗震物资运输提供很好得途径。考虑到厦门市震后供水工程需要得打井设施、水泵、发电机与送水车数量需求庞大,备足全部设施不仅耗资较多,而且从占地、管理等方面均较困难,规划应从地域统筹得方式来考虑,震后通过陆路或水路运抵厦门。

4)饮水消毒

临时性供水得消毒就是保证饮水卫生得重要环节。一般井水消毒得加氯量可按1、5~2、0毫克/升(按有效率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毫克/升,即符合饮水卫生要求。污染更严重得地面水得加氯量可按3~6毫克/升计算。消毒剂得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得进行。

5)消防供水

居民安置点属于临时安置点,消防隐患众多,火灾发生频率远高于平时。安置点易燃物众多,防火屏障较少,容易形成灾难性火灾,所以消防供水成为重中之重。

规划在每个居民安置点设置两处消防水体,每处消防水体应满足两次消防得水量。

6)集中式供水网管修复后得供水

通过四川汶川地震得经验,修复后得初期,水中大肠菌群数为600~1000个/升,污染仍十分严重。因此,管网修复后及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得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后,再蓄水与供水。

7)水源周围得卫生清理

地震后得供水除一般得细菌性与化学性污染外,还存在尸碱中毒得危险。为防止饮水得尸碱中毒,必须尽快对水源周围得尸体进行清除,同时还应对局部环境进行认真得漂白粉消毒处理。另外,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也可以去除水中得尸碱与细菌毒素。

5、水源地地震处置

厦门有两处水源地位于行政区外,一处为九龙江取水口,一处就是规划得长泰龙津溪取水工程。当水源地出现强烈地震时,厦门应切断震区水源直到水源检验安全后恢复原水输送。切断部分水源期间,厦门市应启动震后节水预案,通过节水消化水源不足得情况。

五、管理措施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对厦门供水系统得分析,厦门市供水系统得抗震能力在7、5度下较高,但在大震(8、5度)以上地震作用时,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为保证供水管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供水得可靠性,特别就是保证大震作用时系统基本能够正常运行,其基本对策如下:

1、由于7、5度地震作用时破坏较轻,其个别得薄弱环节可通过系统日常维修与改造一并提高抗震能力,一般不需要专门安排抗震加固改造。

2、在8、5度地震作用时可能出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得薄弱环节,应安排专门抗震加固计划,其中,重点优先安排破坏程度在中等以上管段;然后安排其她得管段得加固与改造计划。

3、为防止供水系统加固期间内系统遭受地震破坏,应根据预测结果,对薄弱环节安排抢险计划,以将损失减少最低。

4、加强新铺设管道抗震措施,如做好金属管道得内外防腐保护工作;不同材质得管道相连接时应做好接头得处理;管沟基础要夯实,防止不均匀沉陷给铸铁管接头造成损害;在铺设管道时,最好浅埋并用疏松中等容重得土回填,以提高管道得抗震能力;对平时运行发生泄漏或年久失修得管段,应及时更换成抗震能力高得管道与接头,以提高管道抗震安全性。

5、城区供水管网应采用对抗震有利得柔性接头。

6、有震时供水任务得水库(湖边水库、上李水库、东山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并结合防治次生灾害规划制定合理得储水规模。

7、主要水源 (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道)、水处理系统得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加氯间或氯库与作为运行中枢机构得控制室与水质化验室、供水加压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得主要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包括反应沉淀池、滤站(滤池或有上部结构)、加药、贮存清水等设施。

对贮存消毒用得氯库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避免震后氯气泄漏,引发二次灾害。

厦门部分水源工程在厦门境外,也需要按照同等标准设防措施。

六、实施规划

1、对新建水厂、给水泵站与给水管道按照抗震标准建设。

2、近期(2009-2013)完成对高殿水厂、天马水厂、杏林水厂、海沧水厂、梅山水厂

与翔安水厂实施抗震加固改造,以到达抗震设防要求。其她水厂得改造应在2020年前改造完成。

3、对新建水源工程按照抗震标准建设。

4、近期(2009-2013)完成对特区供水工程、北溪引水工程与汀溪水源工程实施抗震

加固改造,以到达抗震设防要求,改造包括在厦门市境外部分得水源工程。其她引水管道得改造应在2015年前改造完成。

5、近期(2009-2013)完成深水井数量及配置送水车数量见表3-6,远期按照规划设

置。新建作为避震场所得工程必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按抗震要求设置避震给水措施。

表3-6 近期避震场所配置深水井及送水车数量

管线进行加固改造,2015年前改造其她得管段。

7、立即着手改造湖边水库、上李水库、东山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与莲

花水库,使之在2010年底前到达抗震设防要求。建议立即编制水库抗震专项规划来指导水库得抗震管理。

第四章排水系统防灾工程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1、污水处理厂

厦门市各区现状排水系统相对独立。

本岛现状有污水处理厂三座,一座为厦门污水处理厂,位于本岛西部,规划废除;一座为厦门污水处理二厂,位于本岛西部,处理本岛西部污水;本岛东部有石胃头污水处理厂,处理本岛东部污水。

岛外现状污水处理厂有七座,其中五座现状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海沧嵩屿,杏林杏滨路,集美凤林美、同安城南与翔安火炬开发区;另有两座规划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西柯与翔安澳头。

2、污水管线及提升设施

厦门地形复杂,污水提升泵站较多,岛内污水泵站集中在沿筼筜湖、沿海及本岛东部得主干道。岛外污水泵站较多,规划得污水泵站约40个。

3、污水系统存在得问题

1)震害较重处与场地环境有关,一般都发生在软弱土处,而厦门得污水末端都处于软弱土处,一旦大震,污水系统易瘫痪;

2)厦门针对地震排水消毒得物质储备系统不完善。

二、抗震要求

排水工程设施包括排水管网、提升泵房与污水处理厂,当系统遭受地震破坏后,将导致环境污染,成为震后引发传染病得根源。为此,需要保持污水处理厂能够基本正常运行、排水管网得损坏不致引发次生灾害,应予以重视。相应得主要设施指大容量得污水处理池,一旦破坏可能引发数以万吨计得污水泛滥,修复困难,后果严重。

污水厂(含污水回用处理厂)得水处理建构筑物,包括进水格栅间、沉砂池、沉淀池(含二次沉淀)、生物处理池(含曝气池)、消化池等需按重点设防类设防。

对污水干线按重点设防类设防,主要考虑这些排水管得体量大,一般为重力流,埋深较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建构筑物基础下陷、结构开裂等次生灾害。

道路立交处得雨水泵房承担降低地下水位与排除雨后积水得任务,城市排涝泵站承担排涝得任务,遭受地震破坏将导致积水过深,影响救灾车辆得通行,加剧震害,故应按重点设防类设防。

三、排水平时措施

1、污水处理设施选址

1)污水处理设施与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得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有关环保部门协商确定,但一般不小于300米。

2)污水处理设施应在取水水源得下游,距离水源取水口至少500米远。

3)污水处理设施应设在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夏季主导风向得下风向。

4)污水处理设施应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得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下游地区,使污水有自流得可能,减少污水提升。

5)污水处理设施应设在不受洪水威胁得地点。

6)有方便得交通与水电供应条件。

2、污水处理设施设置

由于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布置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布置,应以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布置为宜。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满足消毒要求,按照恢复期供水量,考虑每人每天30升得污水量来设置处理设施。

3、管材选择

1)目前排水管道常用管材有UPVC管、PE管、玻璃钢管、石棉水泥管、钢管、陶土管、铸铁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水泥砂浆抹面渠道等。

2)建议在灾区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排水使用UPVC管材,其主要优点:一就是材质

轻、便于运输;二就是施工方便;三就是柔性与管径可以满足要求。排水管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在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置可弯曲连接器,实施耐震性得管道更新敷设。

4、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

由于居民安置区或安置点布置分散,规模大小不一,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小型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5、消毒药品储备

消毒药品可以分区集中储备。大型得居民安置点,如有储备仓库得,也可以自行储备。

四、排水应急预案

排水应急预案按不同等级地震进行不同方案。本次规划按居民留守家中与居民集中安置两个等级来细化预案方案。

1、居民留守家中时得排水应急预案

排水管道畅通得区域仍然采用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不畅通得区域采用上门收集得方式临时处理,尽快修复排水管道。

2、居民集中安置时得排水应急预案

利用安置地得排水设施与消毒药品进行污水处理。

五、管理措施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对厦门市排水系统得分析,厦门市排水系统得抗震能力在7、5度下较高,但在大震(8、5度)以上地震作用时,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为保证排水管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得可靠性,特别就是保证大震作用时系统基本能够正常运行,其基本对策如下:

1、由于7、5度地震作用时破坏较轻,其个别得薄弱环节可通过系统日常维修与改造一并提高抗震能力,一般不需要专门安排抗震加固改造。

2、在8、5度地震作用时可能出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得薄弱环节,应安排专门抗震加固计划,其中,重点优先安排干管及破坏程度在中等以上管段;然后安排其她得管段得加固与改造计划。

3、重点保障灾民栖生场所得排水管道与设施,保证在大灾时灾民栖生场所排水顺畅。

4、道路立交处得雨水泵房承担降低地下水位与排除雨后积水得任务,城市排涝泵站承担排涝得任务,遭受地震破坏将导致积水过深,影响救灾车辆得通行,加剧震害,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六、实施规划

1、近期(2009-2013)按抗震要求完成规划中心避震场所、规划固定防灾公园避震场所与规划固定体育场馆避震场所得排水设施建设,远期(2013-2020)逐步抗震要求建设其她避震场所得排水设施。新建作为避震场所得工程应在规划建设过程直接考虑避震排水措施。

2、近期(2009-2013年)对在8、5度以上地震作用时可能出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得排水设施及管线进行加固改造,2020年前改造其她得管段。

3、新建排水设施及管道均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香港城市规划条例中文.pdf

章:131 《城市規劃條例》憲報編號版本日期 詳題 30/06/1997 本條例旨在為有系統地擬備和核准香港各地區的布局設計及適宜在該等地區內建立的建築物類型的圖則,以及為擬備和核准某些在內發展須有許可的地區的圖則而訂定條文,以促進社區的衞 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 (由1991年第4號第2條修訂) [1939年6月23日] (本為1939年第20號(第131章,1950年版)) 條: 1 簡稱 30/06/1997 本條例可引稱為《城市規劃條例》。 條:1A 釋義L.N. 50 of 2005 10/06/2005 在本條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material change in the use of land or buildings) 包括在任何土地上放置物料,而不論該土地的全部或部分是否已經用作放置物料,只要放置物在面積、高度或數量上 有所增加; “土地擁有人”(land owner) 的涵義與《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2(1)條中“擁有人”的涵義相同; “上訴委員會”(Appeal Board) 指根據第17A條組成的上訴委員會; (由1991年第101號第2條增補) “中期發展審批地區”(interim 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26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 “佔用人”(occupier) 包括任何土地擁有人的租客(不論該租客有否繳付租金)、居於任何建築物內的人,以及於任何建築物內作持續全時間佔用的人; “訂明費用”(prescribed fee) 就任何事宜而言,指根據第14(2)條訂立的規例就該事宜而訂明的費用; (由2004年第25號第2條增補) “建築物”(building) 包括任何構築物或構築物的部分; “財產”(property) 包括載於任何車輛或貨櫃內的任何東西,但不包括不動產;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現有用途”(existing use) 就某發展審批地區而言,指緊接該發展審批地區的草圖的公告在憲報刊登前已存在的建築物用途或土地用途; “貨櫃”(container) 包括改作居停地方或貯物之用或改作任何其他用途的貨櫃; (由1994年第22號第2條增補) “發展”(development) 指在任何土地之內、其上、其上空或其下進行建築、工程、採礦或其他作業,或作出土地或建築物用途的實質改變; “發展審批地區”(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指在根據第3(1)(b)及20條擬備的圖則中指定為發展審批地區的地區,但不包括中期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 “違例發展”(unauthorized development)─ (a) 就發展審批地區的圖則中所包括的土地或第20(7)條所描述的土地而言,指違反本條例 的發展;及

厦门城市规划

厦门城市规划 〔摘要〕按照厦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两会”确定的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分析、厦门城市空间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及对厦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整体思考,以期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态势,从而更加自觉地融入这个大局,服务于这个大局。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有一个明确的空间范围,通常称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是一项技术,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手段,城市规划的关注对象是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和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在空间上具有排他性,使任何一个的城市规划都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达成社会共识目标和协调利益集团彼此之间矛盾的一种手段。 根据《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应当超过同一时期本省发展的平均速度、力度和程度,既包含体制、机制、方法、措施等改革创新的内涵,也包括科技发展、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既是规模总量的扩张,也是质量效益的提升。从厦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需要在未来几年保持较快的、有效益的增长,一般GDP年均增长15~20%为小跨越,20~25%为中跨越,25%以上为大跨越。这种跨越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即为“跨越时期和跨越地区”。跨越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腾飞。因此,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在一个较长时期所完成的经济发展规模,从而在时间维上形成了跨越时期。这种跨越时期大到国家如德国、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小到城市如深圳、浦东的建设奇迹。跨越地区。由于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展,城市发展跳出现有建成区,如通过城市行政中心区的搬迁或城市重要功能区的转移等方式,引导新城的建设,从而在空间维上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城市经济繁荣。如:深圳、青岛、上海,包括厦门过去行政中心的北移,带动了筼筜湖周边新城的建设。跨越时期是我们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而跨越地区是前者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快速发展的过程。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五年,也是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五年厦门的发展步伐基本上都是按“翻一番”来迈的。比如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总量的GDP,厦门2005年为1029亿元,预期2010年要超过2050亿元,用5年的时间要超过特区成立20年的GDP增长总量。届时厦门人均GDP 可超过1万美元,在国际上讲,就属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厦门特区20年来的建设,已成功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的第一步跨越,现已基本具备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海岛型城市空间的环境容量已趋于饱和,社会与交通等基

城市防灾项目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附件: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 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规委” )是青岛市人民政府依据《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设立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议事机构。市城规委主要负责审议城市规划建设重大问题的对策以及重大建设项目或重要规划设计方案,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由市政府批准、公布或上报。 工作宗旨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相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关注公众利益,重视专家意见,鼓励市民参与监督规划实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民主和法制化水平,不断促进青岛城市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工作职责 (一)审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港口及特定区域的总体规划; (二)审议重大专 项规划方案、城市规划未确定或待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 (三)审议各 项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所有对原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的变更、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四)审议重大、重要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建筑设

计方案; (五) 审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规划; (六) 履行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二、 机构和人员组成 市城规委由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城规委办公 室(以下简称规委办)组成。规划委员会设 主任1名,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设副主任 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相关领导担任;设秘书长 50名委员:设 4名, 1名, 府副秘书长担任;设副秘书长兼市城规委办公室主任 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市政府可聘请国内外 权威专家、部分大城市城规委委员担任市城规委顾问。 市政府聘请驻青专家及市直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代 表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内设城市发展与保 护、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与环 境设计四个专业组, 事项进行技术论证, 专家咨询委员会设 超过二分之一以上 城规委主任兼任) 副主任委员4名, 由市人 由市政 1名, 对提交城规委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的 提供专业咨询,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80名委员,其 中非公务员委员的比例应 专家咨询委员会设名誉主任委员 1名(市 ,主任委员1名(市城规委副秘书长兼任): 秘书长1名。 三、 市城规委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和调整 市城规委委员及委员的每届任期一般为 5年,可与政府 换届同步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公务员委员 市城规委公务员委员实行部门资格制度,由市政府相关 部门主 要负责人担任。在公务员委员任期期间,如出现不再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县、乡(镇)两级各涉灾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灾种的测、报、防、抗、救、援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损失明显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十二五”时期,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

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下,全力推动、做实减灾委工作平台,使减灾委真正成为了协调统领涉灾各部门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挥机构。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涉灾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政策不断完善,依法应对灾害观念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印发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行蓄洪撤退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相对完整配套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级完善了应急工作规程,依法应对灾害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备,应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时期,气象灾害、河流水位、城市涝、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农情调度、地震监测台网、林业灾害监测、环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4T18:46:55.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彭彦湄 [导读]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研究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须强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通过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现代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可持续性。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2)城市人居规划。更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城市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和谐。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大气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2.2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3噪音污染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3.1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2]。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3]。同时,还要加强生态

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组成设置组织规则议事程序

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组成设置组织规则议 事程序 一、城乡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城乡规划委员会是县政府的审议(查)机构,受县政府委托就城乡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查),向县政府提出审议(查)意见。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城市发展策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审查专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审查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 (四)审查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五)县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二、城乡规划委员会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县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由县政府聘任33位委员组成,任期5年。 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下设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和专家组。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的职能是受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委托,对县城市规划区内需县政府审批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县政府审批的依据(建设项目出让后涉及规划设计条件强制

性内容调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或调整等重大项目按规定须由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组的职能是对县城市规划区内需县政府审批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其论证意见作为县城乡规划项目审查委员会审议的依据,其成员由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 三、城乡规划委员会的主要组织规则和议事程序 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主任委员指定副主任委员召集,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必须坚持回避的原则,凡所审议(查)的项目与委员本人或其所在的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有关委员应在会议召开之前向会议召集人员申请回避,也可由会议召集人提请其回避。城乡规划委员会认为如有必要,可邀请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代表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向委员介绍有关审议(查)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技术内容,并解答委员的提问。 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的基本议事程序是: (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拟审议(查)的项目向城乡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将审议(查)项目的有关材料报送秘书处。 (二)城乡规划委员会如接受申请,即由会议召集人责成秘书处安排会议日程。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间:2011-02-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 于立:生态城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规划总平面及鸟瞰图大全 谁该为交通拥堵埋单?世界遗产资料大集合(权威版)海南香水湾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控制轴线

海沧新城鸟瞰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1999.3-2003.6 中规院2001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李金卫张颖 主要参加人:席继宁谢竞华刘泉董志海周冬元刘敏

设计导则 夜景

一、项目概况 海沧新城位于厦门市本岛西部,隔西海域与本岛相望。本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景观地位独特。规划总面积约 9.0平方公里。由于其现状已建用地较少,大部分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以及刚刚填完的平地,因此为新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规划空间。 二、总体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总平面

三、规划构思及布局 海沧新城在总体布局上以分区规划路网为基础,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的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其空间结构为“一核、二区、三片、九中心”。在设计中,通过历史、现代、自然3条主轴线和若干条副轴线的建立,将新城与厦门本岛、新城内不同片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创造出既风格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空间景观形态及完整的开敞空间体系,体现新城“天人合一”的宏伟气势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新城内建筑高度控制是滨海地区较低,中心区较高,并布置了三个高层建筑集中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海沧新城由内湖周围地区和滨海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滨海绿带位于海沧新城东侧,南北长约 7公里,包括海沧大桥游览码头、水景公园、体育公园、海滨休闲及会展区、自然资源与科学博物馆、四季景观雕塑园和嵩屿码头广场七个园区。 四、创新与特色 1.通过内湖的设置,将防洪防潮、减少土方工程需要与营造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环境巧妙结合,在新城中形成山水结合,湖海共存、自然与人工景观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 2.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同时进行,在宏观层面整体控制并保留一定弹性,在中观、微观层面上严格控制细致入微,保证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原则能逐步实现,保证理想蓝图的最终完成。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设用地:899.1公顷。 其中: 居住用地:261.07公顷;

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

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根据《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广东省城市规划委员会指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议事机构,负责审议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项,并向市政府提出审议意见。其英文名称是:***,简称***。 第三条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经费纳入****市人民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规划委员会的宗旨是:依照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在审议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建设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 第二章主要职能与构成 第五条市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一)审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 (二)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及其调整方案,核定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审议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 (四)审议年度城市规划编制计划; (五)审议重要的建筑设计方案; (六)需要审议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由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共设29名委员。其中公务人员委员14名,非公务人员委员15名。委员由市人民政府聘任,换届工作与政府同步,在政府换届后的3个月内完成。 第七条市规划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由市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2名,由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担任,其余公务人员委员包括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发改、交通、环保、国安、财政、公用事业、水利、文化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市规划委员会设秘书长1名,由市规划建设局局长担任。非公务人员委员由有关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第八条市规划委员会中的专家和公众代表由市规划委员会按照自愿、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推选。 第九条市规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规划建设局业务副局长担(兼)任,办公地点在市规划建设局,配备4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市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市规划委员会各项章程、工作规则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二)负责市规划委员会会议的组织工作,包括会议筹备、会议记录和审议意见的起草以及会议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等;

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制度doc

精选资料 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成及议事制度 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一二年八月 可修改编辑

目录 一、组织构成 (3) 二、委员的产生 (5) 三、城市规划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的职责 (7) 四、议事规则及会议程序 (11) 五、审议议题的公众参与 (13) 六、委员的责任及工作要求 (14) 七、其它议事及工作要求 (16) 八、附则 (16) - 2 -

精选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规划委员会指引》等的有关规定,城市规划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 为切实发挥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简称“市规委会”)作为广州市人民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的作用,完善市规委会审议制度,特制定市规委会组成及议事制度。 一、组织构成 (一)市规委会由城市规划委员会及其下设主任委员会、城市交通及市政设施委员会、建筑环境与文化艺术委员会和专家顾问小组构成。 (二)市规委会委员由政府委员、专家和公众代表委员组成。 (三)城市规划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市长担任;副主任一名,由分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担任;设秘书长一名,由市规划局局长担任。委员总数应为不少于二十一人的单数,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委员人数应当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政府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林业和园林、法制、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水务、 可修改编辑

交通、财政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 (四)主任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市长兼任;副主任一名,由分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兼任;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与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林业和园林、水务、财政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 (五)城市交通及市政设施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分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兼任;常务副主任一名,由广州市规划局局长兼任;副主任一名,由市规划局副局长担任。委员总数应为不少于十五人的单数,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委员人数应当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政府委员由发改、建设、规划、国土、交通、环保、城市管理、水务、林业和园林、交警等部门的分管副局级领导担任。 (六)建筑环境与文化艺术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分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兼任;常务副主任一名,由市规划局局长担任;副主任两名,由市规划局副局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管副局级领导担任。委员总数应为不少于十五人的单数,其中专家和公众代表委员人数应当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政府委员由城市管理、林业和园林、建设、水务、国土等部门的分管副局级领导担任,专家和公众代表委员由城市- 4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