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

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

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

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

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

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

③布置防灾设施;

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

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

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

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C

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

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

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

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

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

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

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

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

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

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

离;

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2.危险化学品运输

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运输危险化学物品,应设置固定的运输线路,限定运输时间。

3.建筑物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

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4.避难场地

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 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

适宜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

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

知识点二:城市消防站规划

1.城市消防站分类

按照消防站责任区的地域类型,城市消防站分为陆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

和航空消防站。

陆上消防站按照扑救火灾的类型分为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

防站。普通消防站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和二

级普通消防站。

除了城市消防站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职消防队。

2.城市消防站设置

城市消防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有城市都应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可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

2)中等及中等以上城市、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和经济发达且有特勤需要的城镇应设置特勤消防站:

3)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有水上消防需要的水域,应结合港口、码头设置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应有陆上基地;

4)特大城市、大城市宜设置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站也应有陆上基地。

3.消防辖区

辖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 5 min 内可以到达辖

区边缘;水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船速度30min 可

以到达辖区边缘。

按照上述原则,普通消防站和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特勤消防站,在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7k ㎡,在郊区辖区面积不大于15 k ㎡;水上消防站至辖区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30km。

4.消防站选址要求

(1)陆上消防站

陆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辖区适中位置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路临街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30m;

2)主体建筑距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商场等人员较多的

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50m;

3)若辖区内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

风处,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

4)距道路红线不小于15m。

(2)水上消防站

水上消防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布置在城市港口、码头等设施的上游,不应布置在河道转弯处及电站、大坝附近;

2)若辖区水域或沿岸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应布置在上游处,消防站

陆上基地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

3)消防站趸船和陆上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0m,且没有铁路、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隔。

(3)航空消防站

一般结合民用机场布局和建设。

5.用地标准

陆上消防站建设用地标准

为:一级普通消防站

3300-4800m2 二级普通消

防站2000-3200m2 特勤消

防站4900-6300m2,

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100m 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普通消防站相同。

【例题】陆上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按正常行车速度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A.3 min

B.5 min

C.8 min

D.10 min

【答案】B

知识点三:消防基础设施规划

1.消防通信

消防通信要充分利用有线和无线多种通信手段,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

2.消防供水

城市消防供水水源主要有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然水体和消防水池等。

在公共供水系统规划设计中,供水管网宣布置成环状,并配置消防取水所需

消防水鹤

的消火栓和消防水鹤,供水水量和水压要满足消防供水要求。

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服务半径不大于

150m。当道路宽度大于60m 时,消火栓宜双侧布置。

消火栓距路缘不大于2m,距建(构)筑物外墙不小于

5m。在寒冷地区,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在寒冷地区对消火栓采取防冻措施有困难的,应设置消防水鹤。

消防水鹤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

配置有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供水管网,管径不应小于150mm,管网水压不应低于

0.15M Pa。

在下列地区必须设置消防水池:

①无消火栓或消防水鹤的城市区域;

②无消防车道的城市区域;

③消防供水不足的大面积棚户区和其他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3.消防车通道

消防车通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中心线计消防车通道间距不宜超过160m;

2)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置穿过

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3)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

4)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

3000m2 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

5)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应大于12m×12m;

6)消防车通道净宽和净空高度应大于4m。

【例题】消防水鹤主要适用于( )。

A.寒冷地区

B.炎热地区

C.干旱地区

D.多雨地区

【答案】A

第三节城市防洪排涝规

知识点一:防洪排涝标准

1.防洪标准

除了用频率或重现期表示防洪标准外,有的城市还用某一特定洪水作为防洪标准,例如某一年的最大洪水或历史最大洪水。

城市防洪标准,要根据保护区重要程度和人口规模确定,见表3-8-1。

2.排涝标准

排涝标准由降雨历时、重现期和雨水排除时间三个因素构成。

根据城市特点,城市排涝标准中的降雨历时一般不超过24h,降雨重现期一般不低于20

年一遇,雨水排除时间一般不长于降雨历时。

【例题】下列哪些项是防洪标准的表达形式?( )

A.洪水频率

B.洪水重现期

C.洪水保护区人口

D.某一年最大洪水

E.历史最大洪水

【答案】ABDE

知识点二:防洪排涝措施

在规划阶段,城市防洪排涝需要考虑的对策措施包括防洪安全布局、防洪

排涝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三方面。

1.防洪安全布局

防洪安全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1)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2)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

3)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防洪排涝需要,为行洪和雨水调蓄留出足够的用地。

2.防洪排涝工程措施

可分为挡洪(堤防、防洪闸等)、泄洪(河道整治、新建排洪河道、截洪沟等)、蓄洪

(分蓄洪区、调洪水库)、排涝(排涝泵站)等四类。

3.非工程措施

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洪水预警预报、超标洪水应急措施、洪涝灾害保险、防洪排涝设施保护和防洪法规建设等。其中,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趣标洪水应急措施和防洪排涝设施保护,是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非工程措施。

知识点三:防洪排涝设施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有防洪堤、截洪沟、排涝泵站等。

1.防洪堤

防洪堤走向根据河流走向、保护区范围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应与洪水主流线大致平行,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和强透水地基。

防洪堤的堤型主要受建设条件和水流流速影响。

在城郊地区,为了节省工程造价,一般采用土堤;流速大,风浪冲击力强的

堤段,可采用石堤或土石混合堤。

在城市建成区,为了节省用地,减少拆迁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防洪墙。在城市建成区内,可采用在堤顶设置防浪墙的方式降低堤顶标高,但堤顶标高不应低于

设计洪水位加0.

5m。

2.截洪沟

兴建截洪沟的目的是阻止山洪进入市区,减轻市区排水负担,适宜于沿江地面标高低于一定洪水位,市区全部或部分雨水需要强排的城市。

截洪沟应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基本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排涝泵站

排涝泵站是城市排涝系统中的主要工程设施,其布局方案应根据排水分区、雨水管渠布置、城市水系格局等因素确定。

排涝泵站是投资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工程设施。

第四节抗震防灾

规划知识点一:地震强度与灾害形式

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个指标:

一是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

越高,强度越大。

二是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烈度越高,破坏力越大。知识点二:城市抗震设防标准和目标

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相应的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0 . 059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是:

①当遭受多遇地震(即地震烈度低于基本烈度)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

②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

③当遭受罕遇地震(即地震烈度高于基本烈度)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

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例题】地震烈度反映的是( )。

A.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B.地震的剧烈程度

C.地震释放的能量强度

D.地震的活跃程度

【答案】A

知识点三:抗震防灾规划措施

1.城市用地布局

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地震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地段;活动型断裂带附近,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对地震不利的地段包括:软弱土、液化土、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湖塘沟谷、填方较厚

的地基等。

2.建筑物抗震设防

3.抗震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1)避震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场地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在临震前用于临时性紧急避难,这类疏散场地要尽量靠近人员密集区。参考国外经验,这类疏散场地的疏散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人均面积2 ㎡。可利用广场、学校操场、小区绿地等空旷地。

二是用于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人员安置,这类疏散场地应当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配置或易于连接水、电、通信等基本生活设施,疏散半径可在1km 以上。可利用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市、区级公共绿地、体育场等开阔空间。

(2)避震疏散通道

避震疏散通道与疏散场地相连,应考虑两侧建筑物垮塌堆积后仍有足够的可通行宽度。

(3)生命线工程

生命线工程是指地震发生后,保障紧急救援所需的交通、通信、消防、医疗救

护设施和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供水、供电、燃气、供热、食品供应等设施。

4.次生灾害防止

第五节人防规划

知识点一:建设标准

我国城市人防工程规模是按照战时留城人口人均 1.5m2

计算。一般说来,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

-40%。

在居住区规划时,在成片居住区内应按建筑面积的2%设置防空工程,或按

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安排。

知识点二:防空工程设施布局要求

1.防空工程设施布局

1)避开易遭到袭击的军事目标,如军事基地、机场、码头等:

2)避开易燃易爆品生产储存设施,控制距离应大于50m;

3)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储罐,距离应大于100m;

4)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m。

2.指挥通信设施布局

1)尽可能避开火车站、机场、码头、电厂、广播电台等重要目标;

2)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地质条件,提高玉程防护能力;

3)城市指挥通信宜靠近政府所在地建设,便于战时转入地下指挥,街道指

挥所宜结合小区建设。,

3.医疗救护设施

医疗救护设施包括急救医院和救护站,应按人防分区配置。

【例题】我国城市人防工程规模是按照战时留城人口人均()m2 计算。

A.1.0

B. 1.5

C.2.0

D.2.5

【答案】B

第六节地质灾害防治

城市规划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有时也

把泥石流归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

在地质灾害评价中,接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

和低易发区三种大的分区。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原则上应避让,将其划入不适宜建设用地。

第九章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第一节城市工程管线分

类与特征

知识点一:城市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

1)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等管道。

2)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3)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

4)电信线路:包括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电报、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线路。

5)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包括煤气、乙炔气、氧气等管道。

7)空气管道:包括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等管道。

8)灰渣管道:包括排泥、排灰、排渣、排尾矿等管道。

9)城市垃圾输送管道。

10)液体燃料管道:包括石头、酒精等管道。

11)工业生产专用管道:主要是工业生产上用地管道,如氯气管道,以及化工

专用的管道等。

12)铁路:包括铁路线路、专用线、地下铁路、轻轨铁路和站场以及桥涵等。

13)道路:包括城市道路(街道)、公路、桥梁、涵洞等。

14)地下人防线路:如防空洞、地下建

筑等。知识点二:按工程警线输送方式

分类

1)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管道系为压力输送。

2)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管道系为重力自流

输送。知识点三: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

1)架空线,如架空电力线、架空电话线等。

2)地铺管线,如雨水沟渠、地面各种轨道等。

3)地埋管线,根据覆土深度不同,地下管线还可以分为深埋和浅

埋两类。划分深埋和浅埋的主要决定于:

①有水的管道和含有水分的管道在寒冷的情况下是否怕冰冻;

②土壤冰冻的深度。

知识点四: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

1)可弯曲管线,如电信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

2)不易弯曲管线,如电力管道、电信管道、污水

管道等。知识点五: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主要对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常见的工程管线主要有六种:给水管道、排水(雨水、污水等)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

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七通”即指上述六种管道和道路贯通。

七通的顺利实现,也正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工作的目标之一。

第二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

原则知识点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1)城市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3)管线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内介质的性质、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

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管道内的介质具有毒性、可燃、易燃、易爆性质时,严禁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构筑物、生产装置及贮藏

区。

5)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6)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

7)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他干管的交叉。

8)在山区,管线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并应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他不良地质的伤害。

9)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近远期结合。

10)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11)充分利用现状管线。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

线的正常使用。当管线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规定时,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少。

12)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13)敷设管道干线的综合管沟应在车行道下,其覆土深度必须根据道路施工和

停车荷载的要求、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确定。

14)电信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不合杆架设。

15)综合布置管线时,管线之间或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除

了要满足技术、卫生、安全等要求外,还须符合国防的有关规定。

知识点二:城市地下工程管线避让原则(重要考点)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新建的让现有的:

7)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

方便的。知识点三:城市工程管线共沟敷设原则

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应位于其上面:

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

4)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

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

设;

5)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例题】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

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共沟敷设;

A.消防水管

B.电讯管道

C.自来水管道

D.电力管道

【答案】A

第三节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术语与技术规定

知识点一:综合术语

1)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

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4)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

5)同一类别管线:指相同专业,且同一使用功能工程管线。

6)不同类别管线:指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专用管沟。

7)专项管沟:指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8)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在交通繁忙的重要地区可用综合管沟将工程管线集中敷设

B.通常情况下压力管线应避让重力流管线

C.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内底(内壁)的距离

D.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各种管线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

【答案】C

【解析】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

距离。知识点二:技术规定

地下工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地下工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架空工程管线及与建筑物等最小水平净距,架空工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等技术规定可以查阅《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第十章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第一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原则

与内容知识点一: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原则

1)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

2)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注意相互协调。

3)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4)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二: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依据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

a)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b)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

c)确定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

d)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海岸最低的控制标高;

e)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

f)确定城市主干路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

g)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

h)确定主要观景点的控制标高。

(2)分区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

a)确定主、干路范围的地块排水走向;

b)确定主干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

c)补充总体规划的用地竖向规划中缺少的其他控制标高;

(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

a)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

b)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等技

术数据;

c)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

d)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控制标高。

(4)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

a)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

b)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

c)进一步分析、核实各级道路标高等技术数据;落实街区内外联系道路(宽

3. 5m 以上)的控制标高,保证通车道及步行道的可行性;

d)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工程管线敷设,进行街区内其他用地的竖向

规划,确定各项用地标高;

e)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估算土(石)方

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

【例题】确定主、干路范围的地块排水走向是()规划阶段的内容。

A.分区规划

B.总体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答案】A

第二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方法

1.高程箭头法

2.纵横断面法

3.设计等高线法

第三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技

术规定知识点一:城市用地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可将地面规划为平坡、台阶、混合三种形式。

2.台地规划原则

台地的长边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台地高度宜在 1. 5-3. 0m 或以其倍数递增,是为了与防护工程、挡土墙的经济高度、建筑物立面景观及垂直绿化要求相适应。

知识点二: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设施的技术规定

1.护坡

护坡分为草皮土质护坡和砌筑型护坡两种。

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城市中护坡多属此类,其坡比值为

0.5 -1.0。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

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减少。

2.挡土墙

人口密度大、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多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

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 5-3.0m,一般不宜超过6.0m;超过6.0m 时宜

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能小于1. 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 左

右高度退台。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设施的技术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砌筑型护坡坡比值为0.5 -1.0

B.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

C.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增加

D.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 5-3.0m

【答案】C

【解析】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减少。

城市防灾项目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的概念是指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2)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讲,城市防灾是指城市应对广域性的重大灾害,在灾前预防、灾害抢救、灾后重建等各阶段中,应该进行的各项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救灾管理工作(规划防灾、工程防灾、管理防灾三种手段)。 (3)城市规划是最有效的防灾手段。城市的建设用地选址、布局形态、交通系统、绿地生态、市政设施的规划都与城市的综合防灾密切联系 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育系统等。 3 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事故等。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模拟152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模拟152 一、单项选择题 1. ______既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 A.腹地 B.空间通道 C.中心城市 D.经济联系 答案:C [解答] 中心城市是指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城市。它们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都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中心城市是城市经济区的核心,也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第一要素。 2. 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中,______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A.城市自然环境 B.城市的经济环境 C.城市人工环境 D.城市的社会环境 答案:C [解答] 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没有城市人工环境,城市与其他人类聚居区域或聚居形式的差别将无法体现,城市本身的运行也将受到抑制;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城市景观环境(美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3. 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抵抗和恢复的能力,甚至面临季节、年际或长期的气候变化的动态,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体现生态系统______的特征。 A.是复杂、有序的级秩系统 B.具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C.深受环境的影响 D.具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答案:B [解答] 生态系统具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的特征: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抵抗和恢复的能力,甚至面临季节、年际或长期的气候变化的动态,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中,______亚系统是主导。 A.经济生态 B.社会生态 C.环境生态 D.自然生态 答案:B [解答] 一般城市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一级子系统(亚系统)。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复合体的矛盾运动。 5. 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是______ A.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 B.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 C.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 D.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

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若干思考

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若干思考 王志涛苏经宇 【摘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综合防灾规划定位、编制原则与编制流程,并针对总体规划纲要和规划编制两个阶段,从城市灾害风险评估、防灾目标制定、区域防灾协调发展、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应急保障基础设施规划及避难场所等方面分别给出了规划内容与对策建议,期望为今后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防灾;总体规划;防灾对策 1.引言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一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行,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暴雨、泥石流、低温冻雨等灾害更是频发。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统计,1993至2009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比例2.2%,远高于发达国家0.5%左右的水平,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可以看出,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60%[3]。在保障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同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城镇防灾水平应作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灾害风险角度来看,城市规模越大其面临的灾害风险也越高,经济愈发达地区,愈易于形成大灾和巨灾[4,5]。因此,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同步提升城镇防灾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吴良镛院士认为:如今不仅不能忽视建筑与城市的安全问题,而且要从规划布局上对可以预防的方面予以更根本的考虑[6]。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即开展综合防灾规划,将城市防灾目标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需达到的目标之一,强调生命优先,安全优先,强化综合防灾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县、乡(镇)两级各涉灾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灾种的测、报、防、抗、救、援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损失明显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十二五”时期,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

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下,全力推动、做实减灾委工作平台,使减灾委真正成为了协调统领涉灾各部门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挥机构。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涉灾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政策不断完善,依法应对灾害观念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印发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行蓄洪撤退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相对完整配套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级完善了应急工作规程,依法应对灾害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备,应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时期,气象灾害、河流水位、城市涝、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农情调度、地震监测台网、林业灾害监测、环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章城市安全规划 一、城市安全规划及其与综合防灾规划的不同 城市安全规划是通过对城市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最大化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而对城市用地、设施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 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历来有之。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相似,都是为预防、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而编制的规划。但研究对象上,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强调单灾种的综合,主要考虑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四部分,而对于其他灾害,如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考虑较少。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相比来说研究的范围更广,不仅研究各种灾害,还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防灾空间的建立等诸多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因素纳入进来,因而更加凸显其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全程化和圈层化。随着人们对灾害预防、预警、应急、风险评估的日益重视,综合防灾规划逐渐将这些内容纳入进来,因此,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的界线也逐渐模糊,致使很多研究编制部门将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统称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发展概况 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探索阶段。 受科技部委托,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共同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应该是在SARS 之后,国家首次对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探索,为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开拓了道路。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出台了他们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成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建设部2006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问题,还研究了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等国内外城市的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情况,提出了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但由于没有跳出综合防灾的框框,编制方法与传统的综合防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一篇建筑学 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 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 *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 *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 *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 *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 等 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 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 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 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 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 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功能单元的组织形式:区带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 二、熟悉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1、气象条件P23 、24 ◆风象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来表示。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风吹的速度。风玫瑰图包含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城市防灾综合知识

城市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 暴潮、沙尘暴和雷暴、城市水土流失、酸雨、光化学烟雾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艾滋病、城市生产事故、重大城市事故 建筑灾害:地震、洪灾、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城市火灾和空袭、 相应的次生灾害,如地震导致的建筑倒塌(多米诺)、建筑工程灾害 灾害分类:①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风灾、暴雨、雨涝、龙卷风,,);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洪水灾害(洪涝、江河泛滥);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灾害(地震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灾害);森林灾害(森林火灾、虫害,,)。②人为灾害:生产活动型灾害(噪声、核泄漏、土地退化、酸雨,,);社交活动型灾害(车祸、空难、海难、环境污染,,);人为致灾型灾害(战争、火灾,,)城市灾害分类:①城市自然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城市海洋灾害、城市洪水灾害、城市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城市蚁害②城市人为灾害:战争、火灾、化学灾害、交通事故、传染病、生产事故、环境公害、生物灾害 城市灾害特点:高频度与群发性、强连锁型与高扩张性、高损失性与难恢复性、强区域性衡量减灾是否成功的标准:①认为的灾害或可防御的灾害不再发生, 即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 生的次数和频率②不可完全避免的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达到最低限度。 城市综合防灾的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全过程。 城市防灾的手段:工程防灾、规划防灾和管理防灾。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包括灾害研究、监测、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预报、预警、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统。 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①防灾工作②防灾机构:研究机构、指挥机构、专业防灾队伍、临时救灾防灾队伍、社会援助机构和保险机构等;③防灾工程:区域性防灾工程、城市防灾工程 和单位设施防灾工程; 城市防灾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地震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研究、城市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城市防灾救援医学研究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应急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中的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目标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管理系统、专业设 施系统、生命线系统、支持系统、防灾空间系统、专业队伍系统、教育宣传、实施行动。 广义上的公共安全分类:①从其特性和发生机理来划分, 包含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免受自 然灾害的安全、卫生安全等②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分,包括预防自然灾害和瘟疫、科技和信 息安全、恐怖主义、恶性传染病等。③在空间、时间和对象上进行细化,还有社区安全、校园安全、个人安全等。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热辐射、热对流、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的面积、建筑物的可燃物种类 和数量、风速、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内消防设施水平、灭火时间 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台风灾害预警工程高影响行业与重点战略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检测预警评估工程、雷电灾害防御工程、沙尘暴 灾害防御工程、气象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重大危险源:分为牛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存储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牛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城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构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和 生产力布局、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的内容构成包括针对市域的综合防灾规划和针对中心城区的城市综 合防灾规划。 针对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包括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的现状分析、城市灾害风险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考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 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例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建筑专有名词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2010年-木构架体系】 a.“小木作”是指门、窗、隔扇等非结构部 b.“通进深”是指侧面建筑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c.“面阔”是指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d.“步”是指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 答案:d 考点2:几类典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以下六大类型: ?宫殿建筑 ?坛庙建筑 ?陵墓建筑 ?宗教建筑 ?传统住宅 ?传统园林 (1)宫殿建筑: 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了解周、汉、隋唐、宋元各时期宫殿 (2)坛庙建筑 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第三类是祭祀先贤的柌庙。(3)陵墓建筑: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 了解秦始皇陵、唐乾陵、明十三陵等建筑。 (4)宗教建筑: 佛寺划分为以佛塔为主和以佛殿为主的两大类型。这类寺院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其周围环绕放行广廷和回廊门殿。 (5)传统住宅建筑:主要类型有:庭院式、窑洞式、毡包、碉房、干阑等。 (6)传统园林: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例题】关于我国坛庙建筑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祭祀天、地、日、月等自然物的建筑称为“坛” b.祭祀帝王等祖先的建筑称为庙 c.北京的天坛与地坛形制相同 d.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与故宫的保和殿形制相同 答案:c。形制、规模级别、功能特点均不同 考点3: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1)奴隶制社会建筑 1)古埃及建筑:石头是埃及主要建筑材料,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 2)古典建筑:希腊盛期的建筑和罗马共和盛期、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2)中世纪建筑 熟悉拜占廷建筑和罗马风、哥特建筑的特点。(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广义地把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称为文艺复兴,了解这三类建筑特点。 (4)19世纪末复古思潮及工业革命影响 (5)新建筑运动初期的特点 (6)一战后、二战后分别有哪些新建筑流派(7)现代主义四位大师理论及作品: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大师为代表的现代主义。 (8)后现代主义 反对现代主义的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例题1】关于西方古代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2012年】 a.古希腊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b.古罗马建筑材料中出现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 c.古希腊创造了券柱式结构 d.古罗马发展了叠柱式结构 答案:c。罗马券柱式 【例题2】下列关于十九至二十世纪西方新建筑运动初期代表人物建筑主张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拉斯金:热衷于手工艺效果 b.贝伦斯:提倡运用多种材料 c.路斯: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 d.沙利文:强调艺术形式在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答案:d,沙利文“形式追从功能” 考点4: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空间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国家减灾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进展评估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018、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下土地空间策略的探讨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下土地空间策略的探讨 施亭亭 摘要:城市人口集中,土地开发密度较大,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作用与功能越来越重要,城市一旦受灾,将涉及千百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国有土地空间规划与综合防灾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重视起来,将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正确落实,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减弱。加强土地空间规划的研究,并从城市防灾减灾角度提出土地空间与防灾规划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结合当前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现状,运用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总结研究等方法,探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下土地空间策略,增强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字: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自然灾害 防灾规划 土地空间策略 引言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需要一定的场所,能够在其中安心散步、工作休息、采摘果实、沐浴在阳光下、在树林中穿梭、以及在清凉的水边游憩。如今,人口数量逐渐增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着回到那种“自然状态”的危险中。人类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正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人们最大的不幸不是没有艺术,没有文字,没有社会;而最糟糕的则是持续的恐慌和暴亡等危险。 很多情况下,灾害与人类对土地无限制开发利用有关,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大自然的报复;即使是自然灾害,合理土地开发管理,亦能避免或减低灾难对人类的伤害。土地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许人类灭绝后,将继续存在持续下去。人类在土地上共同生活,并从土地中受益,合理的土地空间策略与防灾规划可以避免自然灾害,或减低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1土地开发管理和防灾减灾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在急剧膨胀,人口、各类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由此带来的城市灾害也大量增多,造成的损失也明显增大。城市面临各种各样潜在的重大灾害有台风、洪水、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通信信息灾害以及地下空间与浅埋生命线工程中的灾害等等。如何避免和降低这些灾害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便要求我们在城市土地开发中,在城市灾害减灾的前提下,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和开发,加大的城市自身防御能力,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从而更好的应对防灾减灾。 1.1灾害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 灾害的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于人类自身不合理、不适当的活动而造成的。通常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将导致自然灾害的加剧,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上。 1.1.1 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约束 土地是城市地质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托,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载体。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深圳市举例,深圳市土地资源占深圳市面积的20.1%,其中二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属于不可建设用地,深圳为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日益的发展,人们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整个城市在土地资源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资的源保护存在相当大的矛盾。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解决其矛盾的主要方法:一是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使用向山地地区发展,经过人工改造,将不适宜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二是将土地使用向滨海城市发展为主。主要以围海造田的方式,进行海岸带土地开发。但是,从深圳市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形成条件来看,海滨地区、山地、丘陵地区是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地区,也是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土地开发必然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1.1.2 土地开发对灾害的防御作用 传统的土地开发模式的手段主要有分区规划和小区建设设计标准等两种,并以此来调控土地新开发项目的位置、类型和密度。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讲,土地开发规范可以包括泛洪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解析

2011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解析 一、单选 1、在城乡规划体系中,下列哪项防灾规划应当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A.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B. 城市分区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C. 城市详细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D. 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例如,在城市防洪、抗震防灾、消防等专项规划中,通常都要进行灾害风险分析评估;要考虑防灾专业队伍建设和必要的器材装备配置。 2、下列关于城镇化率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常住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B. 城镇流动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C. 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D. 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3、在进行城市道路桥洞设计时,桥下通行公共汽车的高度限界为() A. 2.5米 B. 3.0米 C. 3.5米 D. 4.0米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界限为3.Sm。 4、下列预测方法,不适用于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是() A. 综合增长率法 B. 联合国法 C. 潜力模型法 D. 时间趋势外推法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城镇化水平预测的主要方法有:综合增长法、时间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联合国法等。 5、下列关于建筑中交通空间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交通空间不能兼有其他功能 B. 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的开启方向无关 C. 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有关 D. 走道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无关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公共建筑的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1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错题集: 项目建议书中的环境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加以说明;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而不是国家的)。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5)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7)环保、防震等要求;(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制设计文件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的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初步设计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材料表和工程概算。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⑴建设目的和依据、设计指导思想;⑵建设项目功能要求;⑶确定建设规模,产品大纲、工艺原则、服务设施大纲;⑷资源材料、动力、运输、水文、地质等配合条件;⑸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要求;⑹建设地点、占用土地面积、场区布置原则、范围;⑺防空、防震要求;⑻设计及建设工期要求;⑼投资控制额;⑽劳动定员控制数;⑾图纸及文件要求。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其特点包括: (1)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由柱代替,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 (2)在受力性能上有以下缺点: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由于柱基础和墙基础的形式不一,沉降量不易一致,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不同,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构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内框架承重体系多用于教学楼、旅馆、商店、多层工业厂房等建筑。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其中薄壳常用于屋盖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建筑物。平面结构体系中的屋架是较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晋祠圣母殿为减柱构造的实例,两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常为“前殿后塔”结构。 炎热地区遮阳隔热的方式。 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 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卢浮宫东廊——古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是典雅主义的代表作,由斯东设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悬索结构。 建筑场地地形条件主要有:(1)布局。(2)竖向。(3)小气候。(4)坡度。 从设计上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建筑空间的秩序、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影响着空间的效果。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多层住宅设计基本特点有: (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6层以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 由于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或周围边界不完全闭合,建筑空间经常表现为复杂、通透,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 玻璃钢和钢纤维混凝土属于纤维增强型材料。 拱是一种较早为人类开发的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与桥梁工程中。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这种结构应特别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拱特别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等建筑。 网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各杆件间互相起着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场地内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的设施条件须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除外力的作用后,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各个相关建筑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方式和方法也属于建筑构造研究的内容。它是一门综合型技术知识,它涉及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等许多方面问题。中心商务高度指: 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薄壳结构的曲面形式:(1)旋转曲面。由一平面曲线作母

(完整版)防灾空间规划

第五篇规划设计内容

规划感悟——汶川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发生在四川的里氏8级地震夷平了工厂、房屋、学校和医院,目前为止已造成近6万人罹难。由于仍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埋在废墟中,预计死亡人数还会上升。这次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次于唐山大地震。时隔30余年,国人再次被地震的威力所震撼,现代建筑倒塌之多,死亡人数之多,都是让人们倍感震撼。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为如此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感到万分悲哀同时,我更多地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是否安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灾害,我们准备好了吗?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城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几率不断增加,而灾害的破坏力、突发性、不可预见性越发的明显。要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不受威胁,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就着手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防灾规划、防灾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这次政府组织编制《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显示了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但作为这次招投标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也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怀着对“5.12”地震死难者的无限同情,无论这次投标结果如何,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都会为规划的顺利编制尽心尽力,力争使

《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技术路线 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灾害发生时确保居民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规划从构思开始就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充分借鉴成熟的科研成果与成功案例,全面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接,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发挥城市规划的优势,探索适合于哈尔滨的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建设模式。 在参考了国家“十五”专项攻关课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哈尔滨的地方实际,以《哈尔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2006)》为指导,制定了以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布局规划为基础,以防灾疏散通道规划等几个专项规划为拓展,以近期规划和项目库为补充的整体规划结构。充分考虑了创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要求,坚持以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力求把防灾疏散空间规划作成有重点、有特色、可实施、操作性强的规划项目。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 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 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 10.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 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 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 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 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 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防灾规划

第八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一节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任务 与内容知识点一:主要任务 城市面对的防灾问题多种多样,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的防灾类型有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和防地质灾害,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地位,确定防灾目 标或标准;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布置防灾设施。 知识点二:主要内容 城市防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和城市防灾专项规划两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属于法定规划,城市防灾专项规划属于非法定规划。 1.总体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①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 ②提出防灾对策措施; ③布置防灾设施; ④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2.详细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需要在规划中落实的防灾内容有: ①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 ②按照防灾要求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合理配置防灾基础设施。 3.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编制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范围和 规划期限一般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防灾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 【例题】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提出的防灾设施,其位置和用地应当通过()落实。 A.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C 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

知识点一:消防安全布局 1.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布局 危险化学物品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 2)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 安全地带,不得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 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 3)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 4)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 5)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 离; 6)现有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搬迁、改变生产性质、改变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规划实施完成前,应采取临时性韵安全控制措施。 2.危险化学品运输 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运输危险化学物品,应设置固定的运输线路,限定运输时间。 3.建筑物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能力分为四级,耐火能力最强的为一级,最差的为四级。 为了降低火灾风险,新建各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以一级和二级为主,控制耐火 等级为三级的建筑,严格限制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 4.避难场地 面积按疏散人口配置,人均面积2m2 以上,服务半径在500m 左右为宜。 适宜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 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 知识点二:城市消防站规划 1.城市消防站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