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Passivhaus, Passive House)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Damrstadt) Kranichstein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Endenergie)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Bahnstadt、总面积达到116公顷。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我个人有幸参与一个由德国教育科研部(BMBF)资助的大型中德科研项目(2008-2013),并透过实践经验观察到德国的建筑节能众多案例,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建筑节能的喜人进步。被动式建筑是一个理念,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做,所以我把这个题目叫做“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

前面的话:写这篇系列杂文『An active life in a passive house 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完全来自于个人兴趣爱好。希望通过我在这个领域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和个人见解能带给大家一个建筑节能的不同视角。其目的是:理性探讨、进步;求知同行、互勉。其形式是系列杂文,也是希望通过较为轻松的形式讲述一个正在逐渐走进每个家庭的生活现实。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到『被动式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有些异样,颇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之后参加了德国教育科研部在中国乌鲁木齐市的科研项目和几次国际会议,更是

众说纷纭。大家集中纠结于『被动式』这三个字上。最常听到的说法是:『被动式建筑』就是被动方式利用太阳能,这个说法也基本为专业人士所赞同。但是细究,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被动利用太阳能?什么是主动利用太阳能?屋顶架设太阳能板(发热或发电)并为建筑供能算是主动还是被动?时下各种保温窗户(甚至被动式窗)是否属于主动利用太阳能?

带着这些问题,我曾经查阅了资料并于2009年两次走访了在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市的被动式建筑研究所(Passivhaus-Institut)。众所周知,被动式建筑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最常见几项技术参数指标如:供暖需热量* < 15 kWh/m2a(终端能源Endenergie),压力测试换气次数n50 < 0,6 h-1,一次能源(Prim?renergie)需求量* (包括热水供应和家电用电等全部需能量) < 120 kWh/m2a等(*供暖居住面积)(注:在以后文章里将陆续介绍终端能源与一次能源的区别)。另外,被动式建筑对建筑构件要求也非常高,包括高性能外隔热保温材料和隔热保温窗户,避免热桥,建筑“外壳”气密性能,配备高效热回收设备的新风系统等等。但无论如何请记住:参数应用是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切记,切记。

(资料来源PHI)

被动式建筑的核心定义是:最大程度减少热损失,以致无须一个独立的供热设备。如果建筑最大热负荷小于10 W/m2(居住面积),热需求将全部由新风系统加热的新鲜空气来满足。如果加热的新风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唯一热源,则称该建筑为被动式建筑。即被动式建筑不再需要主动式供热系统(包括空调设备)。这个概念,或者说是一个理念,而其核心部分是最大程度减小热损失,并同时要求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辐射入室(非主动式利用太阳能),以达到供暖需热量小于等于15 kWh/m2a。而这部分需热量(15 kWh/m2a)将由外部设备来满足,且对是否必须使用可再生能源覆盖并无硬性规定。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建筑节能的『三部曲』: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降低能耗,最大程度减小热损失;二、最大程度提高能源转换和使用效率(主要针对供热设备);三、剩余需能量用可再生能源逐步覆盖或至完全替代。如果要系统性提高建筑整体效率,这个三部曲的顺序不能任意颠倒。理解这点,可以用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一幢建筑不采取任何节能措施,全部采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供能,那么这幢建筑就不能称作节能建筑,因为它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我的个人观点是:无论在科研、还是在实践中,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主动与被动的界定,而且特别应该避免无条件的应用技术标准(前面曾提到的在德国的气候条件下的技术参数)以及大面积低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被动式』理念,和其他节能建筑概念一样,首先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用低价格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热损失(当然包括夏天的冷损失)。这样,『被动式』这个名字便不再是纠结和争论的核心了。

虽然『被动式』不是品牌,但是它却具有了一定了品牌效应。『被动式』是一个理念,是一个建筑节能方案,它也必将成为未来德国建筑领域的法定设计标准。我希望,通过了解『被动式建筑』,和大家一起走近并走进节能建筑。

绿尚公司在中国主要致力于被动屋理念的建造和推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被动式建筑?

1988年,当时还在德国建筑师研究所的Feist博士首次提出了“被动式建筑”的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不需要外加空调设备的情况下,保持建筑内冬天和夏天舒适的室温。被动式建筑概念的核心标准包括:

1.能耗需求标准是15千瓦小时每年每平方,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的恒温区间内,制热和取暖需求为每年每平方消耗不多于15度电。

2.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120 kWh/(m2.a)

3.气密性: n50≤ 0.6 / h

被动屋建筑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

首先,被动式建筑需要新风系统。该系统能在房间的气密性比较好的条件下,将屋外的空气通过过滤、加湿或者除湿输入房间,改善房间空气,同时保持房间的恒温。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气密性。对此,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元素。被动式建筑也需要用电,一个重要标准是:房间制冷和制热的年需求不能超过15瓦。15瓦是一个测算值,在这一测试过程中先判断能耗需求不超过15度,排除了太阳能等辅助设施,仅指建筑能耗需求是15度。

好的保温性和紧凑性

建筑围护结构的所有材料必须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边沿,转角,连接处以及渗透处均需做特别的考虑和处理,来避免热桥的产生。所有建筑围护结构里不透光的建筑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并且导热系数(U值,之前称k值)小于0,15 W/(m2K) ,也就是在每一度的温度变化下,每平方米外立面最多会损失0,15瓦的热量。

建筑朝向以及遮阳

合适的建筑朝向和遮阳是被动式建筑优化利用太阳光和其他关键热能的前提条件。这条应用于小型的独栋建筑。大型多层和其他紧凑性建筑也可以在不考虑朝向的情况下,实现被动式建筑。

好的玻璃以及窗框

窗户(玻璃加窗框)必须使用U值为0,80 W/(m2K),g值为50%(g值=总能量通过率)这条适用与欧洲,对于中国可以使用U值为1,2W/(m2K)的窗户。

建筑气密性

用高/低50帕的压力对不可控制的缝隙导致的空气泄漏进行测试,空气总泄漏量必须小于每小时建筑体积的0,6。

被动式新风预热/预冷

新风可以先通过地下热量器,即使在最冷的冬天天气,新风也可以先预热到摄氏5度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做法,但是不是必须的。

通过高效的逆流热交换器来实现排出废气的热回增益

经过热回增益后的舒适新风的首要作用是使建筑内有一个好的空气质量,第二个作用是节能。被动式建筑至少有75%的热量是新风通过与废气进行热交换取得。

利用部分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

使用太阳能热水或者地源热泵来产生热水

节能的家用电器

高效节能的冰箱,炉灶,冷冻柜,灯,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是被动式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

被动式建筑在欧洲国家能够顺利推广,主要是源于政策上的帮助,还是业主自身的意愿?欧洲在推广初期,鉴于建造被动式建筑比普通建筑成本更高,做成被动式建筑的样板房或者师范工程的家庭,政府给他们提供将近两万欧元的资金支持。现在被动式建筑的建材都量化生产,价格也逐渐下降,政府给每户家庭的支持资金也下降到四千欧元左右。目前,德国的被动式建筑材料相比普通建筑增加的成本,相比很高的节省的能耗开支已经可以一个平衡,从长远的角度看,被动式建筑的建筑成本将比普通的建筑的建筑成本要低。所以政府决定,2018年以后,所有的建筑都以被动式建筑模式建造,同时取消补助政策。

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绿尚在长三角地区的被动式建筑项目情况?

从2009年起德国基金会成立了一个研发项目,分别选取东京、拉斯维加斯、叶卡捷琳堡、上海、迪拜这五个不同气候区域环境,进行被动式建筑的设计。该项目是由隆恩设计师事务所与德国被动式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发。上海的被动式建筑有三层车库,裙楼是综合商业使用场地,包括商场、电影院、游泳馆等功能。往上共有23层住宅,顶层有两个带空中花园的空中阁楼套房。该项目体现了如何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实现被动式建筑,为以后在中国实现被动式建筑奠定了理论基础。自2011年12月起,我们开始在江苏常州设计建造中国首栋被德国被动式研究所认证的被动式建筑“未来之家”。该项目将具有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交流中心和体验中心等多种功能,建筑面积大约2万1千平方米。该项目将于2012年5月18日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创研港举行发布会。该项目将完全采用在中国生产的建材,来实现被动式建筑的标准。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被动式建筑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树立典范和设计,施工以及材料应用的标准。您觉得在中国建成被动式建筑有何重要意义?

如果中国有一个建成的被动式建筑项目,人们就会知道什么是被动式建筑,可以知道“被动屋”不仅舒适度,而且建筑成本完全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昂。目前中国各地的房价已经很高,很多中国人愿意花巨资买房,自然也希望买到优质的商品,“被动屋”就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可否就绿尚目前的运营现状和相关经验,给以后要进驻中国开展可持续项目的德国建筑公司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公司目前有20名左右员工。除行政人员和财务人员外,中德工程师各占一半。在公司内部来说,通常在德国设计师事务所有过工作经历的中国设计师,比较接受欧洲干净、清爽的设计理念,合作配合非常默契。

德国设计师事务所要在中国推广自身的理念,首先需要有一个诚实可靠的合作伙伴,有互相

认同和共同发展的意愿。而目前中国政府对节能要求越来越重视。我们认为这个观念在中国将有很好的前景。

1. 全球被动式建筑研发项目

全球被动式建筑项目为德国基金会投资的研发项目。该项目针对全球5个不同气候区域:美国拉斯维加斯,俄罗斯叶卡婕琳堡,阿联酋迪拜,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如何实现被动式建筑进行研发。经过与德国被动式研究所的共同研发,确立了在全球各个不同气候环境下被动式建筑的设计、选材及施工标准,为被动式建筑的全球化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常州科教城

常州科教城及国际创新基地是国内领先的科技园区,是常州市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平台。因此科教城的景观设计便成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打造一流园区的重要因素。常州科教城天润大道的景观设计方案项目,由绿尚建筑节能科技公司负责,采取了把整个园区打造成天然森林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的体现人文与景观的和谐一体,并且结合当地人文特点,给景观的设计赋予了当地的文化色彩。其中首栋被认证的被动式建筑项目“未来之家”将成为一大亮点。

3. 南通中德低碳节能产业示范园

通过德国环境与适应性建筑协会,南通中德低碳节能产业示范园将德国节能技术以及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引入南通,将建成为被动式建筑的酒店,公寓,办公楼的综合体。示范园充分体现了被动式建筑的灵活性,与南通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并符合每个用户的个体需求,不仅节约能源、环保,同时还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超低能耗建筑的概念

作者: yikang521 点击率: 1513

虽然原帖是说得武汉当地的节能设计原则,但是我认为可以从他的设计要求来推断其他地方的要求。有特点的就要因地制宜,但是共性还是有的。

1、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因此,武汉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①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②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③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④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坡屋顶宜设置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析

被动式节能建筑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气候辅以空调设备间歇运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区别于主动式节能技术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相隔离,再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创造宜人环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是尽可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周围环境。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97.7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7%,属于一类办公建筑。建筑分为A、B两栋,A栋为四层,B栋为2层,A栋设半地下层车库。建筑布局开敞自然,借鉴岭南建筑庭园、天井与冷巷等空间手法和被动技术,营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造了步移景异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低造价、普通材料、适宜技术满足现代功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绿色建筑。 一、屋顶绿化 屋顶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是城市绿化面积和水面面积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蚕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顶却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仓库”,这是目前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而被众多生态环境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所推崇的屋顶绿化,则既能兼顾建筑景观,同时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仅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诸多作用。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绿化面积49%,起到了保温隔热和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不仅使屋面产生隔热作用,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生态节能的作用。 二、节能立面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项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为山坡所遮蔽,绿化率高达6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为40193平方米,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面积比例高达84%。 项目还种植了乡土植物。利用开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方法,创造性还原以丘陵自然地貌的场地,并辅以岭南气候植被,达到嵌入自然环境中的地景式建筑形象。主要的乔木有细叶榄仁、香樟、凤凰木、细叶榕、垂榕、粉单竹、黄金间碧玉等等。 建筑物南北向布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被山坡所遮蔽,避免了建筑西晒造成额外增加的能耗问题。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模块,屋面采用大面积种植屋面的做法,外窗采用Low-E玻璃,配合地面景观植被设计,有效降低建筑室外温度和热岛效应。

(完整word版)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国内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情况 被动式建筑在欧美 1991年,最早一批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之所以叫“被动屋”,是因为这种建筑采取了特殊设计,使得室内取暖主要来自“被动源”,如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温。 “被动屋”的墙壁可达50厘米厚,中间10厘米为实墙层,实墙的内外层各20厘米,均为隔热纤维材料。窗户也改过去的两层隔热玻璃为三层,并在夹层中充氩或氪等稀有气体。 为实现节能目标,“被动屋”采用了“可控室内通风装置”,使室内废气中的80%以上可以转换为热能,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室内几乎没有灰尘,一年四季都有“春天般的空气”,许多用户感觉“完全与五星级宾馆房间一样”。由于空气流动和墙体保温,房屋内的物品也绝不会发潮、生霉。“被动屋”冬天也可以借助地热进行辅助供暖,耗电量很小。1996年冬天,德国奇冷,但即使

没有这样的热能泵,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室温仍可达到20摄氏度,而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14摄氏度。换句话说,只需一个吹风机的用电量,即可满足整个房屋的取暖要求。 1996年“被动式节能屋研究所”(P assivhaus-Institut)在达姆施塔特成立,该所致力于推广和规范被动式房屋的标准。此后有越来越多的被动式房屋落成。 作为被动式建筑的诞生地,所以德国的探索与实践也最为前沿。一般而言,这类建筑往往使用超厚的隔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来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它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他们采用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150~200mm厚的建筑外墙外保温,三层玻璃等保温、遮阳系列措施来降低建筑围护墙体传热能耗,同时再通过围护墙体蓄热设计来提供冬夏两季的冷热源,例如夏季每天凌晨2~8时通过通风给围护墙体蓄冷,冬季则白天通过射入窗户的阳光给室内墙体蓄热。

被动式房设计的技术措施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一、一般建筑设计应包含的内容: 居住建筑: (1)相关规范及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设计规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无障碍设计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2)经批准的本工程方案文件,及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设计要求。 (3)政府批文 (4)设计标高 (5)防火设计 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②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 ③防火分区 ④安全疏散 ⑤防火建筑构造 (6)墙体工程 (7)地下室防水工程 (8)屋面工程——防水等级、屋面做法、设备基础和透气管的防水构造 (9)门窗工程 (10)内装修工程 (11)太阳能热水一体化设计 (12)外装修工程 (13)油漆涂料工程 (14)玻璃幕墙 (15)建筑设备、设施工程——电梯、厨房烟道、卫生器具、空调

(16)无障碍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 (1)设计依据 ①甲方提供的相关设计要求; ②当地规划局批准的设计方案; ③当地规划局提供的电子规划图以及用地红线; ④通过审查的本工程设计文件; ⑤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程、标准。(2)工程概况 (3)图纸标高及标注 (4)引用图集 (5)墙体工程 (6)防水工程 (7)门窗工程 (8)幕墙工程 (9)节能设计 (10)防火设计 (11)外装修工程 (12)内装修工程 (13)油漆涂料工程 (14)室外工程 (15)建筑设备设施 (16)无障碍建筑设计 (17)太阳能设计 (18)其他注意事项

_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_解读

The Special Focus 规范编制背景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和简单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房间提供相当部分的采暖能量,降低通风和照明的能耗,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已经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多推广应用,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在建筑中的利用受到关注。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了一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相继探索建设了一批新型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和产品的标准、规范不健全,尤其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的欠缺,已成为限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亟需编制适合建筑行业遵循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以指导建筑行业主动、正确的建设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张磊 鞠晓磊 曾雁 规范编制概况 基于以上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存在的问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从2008年8月起,成立了由建筑、暖通、结构、等多专业高级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编制组,邀请相关领域的设计院、科研院校、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工程经验的专家共同组成编制组,开始规范研究工作。编制组调研了国内主要的被动太阳能建筑科研院所,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工程进行了考察。其中;国内分别与山东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等院校和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技术交流,考察了国内被动太阳能建筑工程。 规范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对象,掌握深度。研究与设计相关的专业设计标准规范。以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关键因素为主要对象,兼顾各专业的系统需要,与相关标准规范合理衔接。处理好《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和其他设计规范的关系。 2.针对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体现政策要求,反映先进技术水平。综合分析国际上被动太阳能评价与设计方面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在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采用 表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 被动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 南向辐射温差比[W/(m 2?℃)] 南向垂直面太阳辐照度 I(W/m 2) 典型城市 最 佳气候区 A区(SHIa)ITR≥8I ≥160 拉萨,日喀则,稻城,小金,理塘,得荣,昌都,巴塘 B区(SHIb)ITR≥8160>I ≥60昆明,大理,西昌,会理,木里林芝,马尔康,九龙,道孚,德格 适 宜气候区 A区(SHⅡa)8<ITR≤6I ≥120西宁,银川,格尔木,哈密,民勤,敦煌,甘孜,松 潘,阿坝,若尔盖 B区(SHⅡb) 8<ITR≤6 120>I ≥60 康定,阳泉,昭觉,昭通 C区(SHⅡc) 6<ITR≤4I ≥60 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上海,济南,西安,兰州,青岛,郑州,长春,张家口,吐鲁番,安康,伊宁,民和,大同,锦州,保定,承德,唐山,大连,洛阳,日照,徐州,宝鸡,开封,玉树,齐 齐哈尔一般气候区(SHⅢ)4<ITR≤3I ≥60乌鲁木齐,沈阳,吉林,武汉,长沙,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延安,商丘,邢台,淄博,泰安,海拉尔, 克拉玛依,鹤岗,天水,安阳,通化不宜气候区(SHⅣ) ITR≤3#成都,重庆,贵阳,绵阳,遂宁,南充,达县,泸州, 南阳,遵义,岳阳,信阳,吉首,常德 # I<60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Passivhaus, Passive House)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Damrstadt) Kranichstein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Endenergie)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区Bahnstadt、总面积达到116公顷。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建筑群。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能源高效、自然绿色”。 我个人有幸参与一个由德国教育科研部(BMBF)资助的大型中德科研项目(2008-2013),并透过实践经验观察到德国的建筑节能众多案例,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建筑节能的喜人进步。被动式建筑是一个理念,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做,所以我把这个题目叫做“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 前面的话:写这篇系列杂文『An active life in a passive house 被动式建筑中的主动式生活』完全来自于个人兴趣爱好。希望通过我在这个领域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和个人见解能带给大家一个建筑节能的不同视角。其目的是:理性探讨、进步;求知同行、互勉。其形式是系列杂文,也是希望通过较为轻松的形式讲述一个正在逐渐走进每个家庭的生活现实。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到『被动式建筑』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有些异样,颇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之后参加了德国教育科研部在中国乌鲁木齐市的科研项目和几次国际会议,更是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析说课材料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 分析

被动式节能建筑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气候辅以空调设备间歇运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区别于主动式节能技术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相隔离,再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创造宜人环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是尽可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周围环境。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97.7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7%,属于一类办公建筑。建筑分为A、B两栋,A栋为四层,B栋为2层,A栋设半地下层车库。建筑布局开敞自然,借鉴岭南建筑庭园、天井与冷巷等空间手法和被动技术,营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造了步移景异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低造价、普通材料、适宜技术满足现代功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绿色建筑。 一、屋顶绿化 屋顶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是城市绿化面积和水面面积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蚕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顶却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仓库”,这是目前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而

被众多生态环境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所推崇的屋顶绿化,则既能兼顾建筑景观,同时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仅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诸多作用。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绿化面积49%,起到了保温隔热和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不仅使屋面产生隔热作用,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生态节能的作用。 二、节能立面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项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为山坡所遮蔽,绿化率高达6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为40193平方米,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面积比例高达84%。 项目还种植了乡土植物。利用开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

被动式建筑案例-肖亮

被动式建筑案例 一、建筑案例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1万5千到2万栋被动式节能住宅,但由于语言推广等方面的原因,被动式节能住宅,主要分布在德语系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我国被动式建筑由东北方起步,近年来也逐步发展到南方各省。 (一)德国达姆施塔特 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的第一座“被动房”建筑中,外墙采用275mm 的EPS聚苯保温板,其传热系数为0.14W/(m2·K);屋面采用了445mm 的岩棉保温,其传热系数达到0.1W/(m2·K)。在其他已建成的“被动房”项目中,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通常都在0.1W/(m2·K)左右。

1990年德国达姆施塔特最早的被动式节能住宅

(二)中国北方溪树庭院 北方地区的省等部分企业走在了我国该领域的前沿,无论是项目实践、产品技术创新还是自主科研,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早在2011年,辰能房地产开发公司就开展了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合作项目实践——辰能?溪树庭院。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中德合作“被动式”节能建筑示项目之一。

(三)中国南方布鲁克酒店 除了北方,地处江南的,由房企朗诗集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德国能源署合作,在省长兴县联合建造的首栋被动房节能建筑已经建成。这栋名叫“布鲁克”的绿色精品酒店,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它根据长三角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优质的门窗结构,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极少或基本不使用“主动”能源。

二、建造案例 德国被动式建筑建造流程实例: (1)地下室上部楼面承重结构的施工,地下室墙体施工,采用的是,工厂生产的,烧制,机制,空心粘土砖。 (2)工厂化生产的大型木结构墙板运进施工现场

被动式建筑的最核心技术是建筑隔热设计

被动式建筑的最核心技术是建筑隔热设计 标签:被动式建筑采暖空调建筑隔热 被动式建筑(Passive House)是由瑞典隆德大学的Mr.Bo Adamson 教授和德国达姆斯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的Mr.Wolfgang Feist博士在1988年提出来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不需要“采暖空调主动供冷热”的房屋,因此命名为“被动式建筑”。1990年,世界首座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达姆斯塔特(Darmstadt)建成。从此,以Mr.Wolfgang Feist为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气候环境学家、材料学家及专业工程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对被动式建筑进行了20年的系统研究与测试,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和施工规范。 被动式建筑最初并没引起人们注意,但随着2005年世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被动式建筑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引起各国建筑、能源、环境界人士的注意,逐渐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公认,进入2009年后,被动式建筑逐渐成为欧洲主流建筑节能技术,并被部分欧洲国家确定为国家建筑标准或未来城市发展规划,欧洲议会也提议欧洲新建建筑要符合“被动式住宅”标准,包括美国、中国等各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建筑专家逐渐认识到:“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最合理且效果最明显的建筑节能技 术。被动式建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特点: (1)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150-200mm以上厚度的外墙外保温材料,靠室内一侧采用重质建筑材料; (2)围护结构密闭性好; (3)良好的通风设计; (4)做好建筑朝向设计,采用三层玻璃窗户与遮阳,以利于采用太阳能供热。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条,它所反映的就是建筑物理学的建筑隔热计

算原理,这也是决定能否发挥“被动式建筑”另几项技术成效的最核心技术。看过国内一些“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资料介绍,许多研究材料只注意到厚厚的外保温材料,却忽略了其中更重要的:建筑围护结构室内表面墙体要采用高蓄热重质建筑材料,如果脱离了这一条,就不可能实现“不需要采暖空调主动供冷热”的目标。 被动式建筑的主要技术思想是,一方面凭借高保温隔热与高密闭性的建筑围护结构,来抵御冬天室外低温与夏天太阳辐射、室外高温给室内热环境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是冬天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夏天充分利用通风给蓄热墙体降温。 (1)150-200mm以上厚度的外保温材料与高密闭性围护结构,主要是用来抵御冬天室外低温与夏天太阳辐射、室外高温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2)室内墙体采用高蓄热重质建筑材料,这也是建筑隔热设计的最关键技术,凭借超厚外保温材料隔绝室内通过围护墙体传热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作用,内部的高蓄热重质墙体,一方面可以在冬天吸收、储存透过窗户辐射进室内的太阳能,给室内供热。一方面在夏天夜晚低温时,通过通风散热,储存冷负荷,到了白天,可吸收室内人体散热和室外传热,使建筑室内夜暖昼凉、冬暖夏凉。如果建筑室内墙体缺少高蓄热重质建筑材料设计,即使采光很好,冬季也只能使白天室内温暖,并不能维持夜晚的室内温度。同理,如果室内墙体不采用高蓄热重质材料,夏天的夜晚通风只能使建筑室内夜晚更舒适,并不能使建筑室内白天也凉爽怡人。 被动式建筑的这四项技术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但关键要通过厚厚的外保温材料内的高蓄热重质材料而起作用。 (3)良好的通风与高密闭性设计 被动式建筑的通风设计,一方面能将冬季白天太阳辐射入室内的热量,分散传递到其他室内(北房),尽可能储存更多热量,另一方面在夏季夜晚,尽可能充分调动室外凉爽空气,给室内高蓄热墙体散热,储存冷

被动式节能技术对覆土建筑的影响

被动式节能技术对覆土建筑的影响 摘要:节能建筑形式中覆土建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覆土建筑有的众多的节 能优势,其中可以运用大量的被动式的节能技术,被动式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其 局限性,不同的被动式技术会对覆土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建 筑设计阶段建筑师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了景观设计、自然光的利 用和自然通风等方面对覆土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覆土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 1 覆土建筑 荆其敏对于覆土建筑建筑的定义为:“覆土建筑不是单指以土覆盖着的建筑, 也不是单指地下的建筑,而是指以土、木、石等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建造于自然 生态有密切联系的建筑艺术,英文指Earth Sheltered Architecture。它是具有古老 历史的新兴学科,伴随着环境科学发展起来的。它和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宗旨的生 态建筑学Ecological Architecture有着密切的联系。”[1] 2 覆土建筑的节能优势 覆土建筑之所以能一直延续到现在,不仅是因为它和自然的完美融合,更是 和它的节能优势分不开的。从宏观的角度覆土建筑的优点有:节约自然能源;用 地节省;能耗需求低;保护地理环境[2]。 2.1节能 土壤的温度变化具有时间的延迟性,所以土壤具有卓越的保温特性,覆土建 筑在屋顶的全部或部分墙面覆盖有土壤,减少了建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所以覆 土建筑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在低纬度的湿热地区,由于覆土建筑的屋面和周边局部墙体覆盖较厚的土壤层和植物,可以阻挡阳光,因为阳光影响不到大于6cm的土壤,减少了建筑的得热,同时减少了室内气 温的波动,可以减少空调的负担,同样是节能的。 2.2节地 覆土建筑可以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可以使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的体积,并增加绿化的面积。开挖的土壤部分可以用作建筑的覆土部分,减少了土方量,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运营费用低 由于覆土建筑的优良保温性,建筑的空调和暖气费用大大减少。屋面的覆土 层保护了屋顶的构造,延长了屋面的使用寿命,维护费大大的减少。 2.4生态景观 覆土建筑在屋面有较厚的土壤,可以种植大量的植物。在环境较好的自然环 境中,建筑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就像梨花女子大学 一样,整个建筑融入整个环境,屋顶与大地融为一体,美丽的屋顶景观为学生和 市民创造了优美的环境。覆土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不仅是表现在生态上,而且在舒 缓人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 被动式技术对覆土建筑形态的影响 覆土建筑有的众多的节能优势,被动式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其局限性,不同 的被动式技术会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师 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国内外研究显示,掩土建筑的技术应用上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1)对结构要 求高2)自然采光通风差3)室内潮湿。[3]

被动式建筑案例肖亮

被动式建筑案例肖亮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被动式建筑案例 一、建筑案例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1万5千到2万栋被动式节能住宅,但由于语言推广等方面的原因,被动式节能住宅,主要分布在德语系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我国被动式建筑由东北方起步,近年来也逐步发展到南方各省。 (一)德国达姆施塔特 德国达姆施塔特建成的第一座“被动房”建筑中,外墙采用275mm 的EPS聚苯保温板,其传热系数为(m2·K);屋面采用了445mm的岩棉保温,其传热系数达到(m2·K)。在其他已建成的“被动房”项目中,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通常都在(m2·K)左右。 1990年德国达姆施塔特最早的被动式节能住宅 (二)中国北方溪树庭院 北方地区的黑龙江省等部分企业走在了我国该领域的前沿,无论是项目实践、产品技术创新还是自主科研,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早在2011年,黑龙江辰能房地产开发公司就开展了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合作项目实践——辰能?溪树庭院。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中德合作“被动式”节能建筑示范项目之一。 (三)中国南方布鲁克酒店 除了北方,地处江南的,由南京房企朗诗集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德国能源署合作,在浙江省长兴县联合建造的南京首栋被动房节能

建筑已经建成。这栋名叫“布鲁克”的绿色精品酒店,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它根据长三角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优质的门窗结构,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极少或基本不使用“主动”能源。 二、建造案例 德国被动式建筑建造流程实例: (1)地下室上部楼面承重结构的施工,地下室墙体施工,采用的是,工厂生产的,烧制,机制,空心粘土砖。 (2)工厂化生产的大型木结构墙板运进施工现场 (3)开始搭建住宅一层的外围护墙体板 (4)木结构框架墙板的表面为OSB定向刨花板板材 (5)开始搭建二层阁楼墙板 (6)二层楼面施工现场 (7)二层墙体大板吊装进行之中 (8)OSB定向结构刨花板屋顶施工进行之中 (9)室内住宅一层楼盖下方 (10)二层屋盖部分的施工现场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介绍 一、概念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是一种在建筑设计上技术性高,但在科技水平上要求低的一种低成本设计方法,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 通俗地来说,此种节能建筑在室外温度为零下20℃的情况下,室内可以不必开空调或暖气就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温度,意味着房屋基本不需要主动供应能量,每年单位面积供热能耗仅为15 度电,而这种效果只需通过材料、设计、施工等手段就可实现。 二、主要技术手段 1、外围护结构 ①材料:墙体保温层相对一般房屋的要厚许多,一般为20cm以上,且堆砌墙体的粘土砖内部空腔填充保温材料。超级节能窗也作为外围护结构起重要的保温作用,窗框体采用超级保温复合框体,玻璃采用三玻两腔结构(双LOW-E、双暖边、充氩气),且满足被动式住宅窗的指标: A、Uw值≤0.8W/(m²K) B、Ug - 1.6 W/(m²K) ·g < 0,g值一般都在0.5左右。 窗和幕墙的型材种类有断桥隔热铝合金、聚氯乙烯塑料、铝木复合型材等; 玻璃的种类有普通中空玻璃、低辐射气度膜( Low-E) 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

②设计:在外墙的隔热中,有效而环保的方法是将建筑的墙体埋入地下,或者将外墙的三面用土壤包裹。再就是将建筑外墙或者接近外墙的地方用植被覆盖。屋顶可以采用架空形式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也可以使用植被覆盖。窗户方面宜适当加大南向窗户面积同时适当缩小北向窗户面积,这样既有利于冬季充分利用南向窗太阳得热进行被动式采暖,又有利于减少冬季北向窗向外散热。 .2、外遮阳:百叶式活动外遮阳在夏季可有效遮阳,显著降低空调能耗,并保持室内舒适、光线均匀。过渡季节采用活动外遮阳。冬季白天可收起活动外遮阳设施,充分获得太阳辐射热,减少采暖负荷并保证正常自然采光; 夜里开启还能提高保温性能的作用。 3、换气系统:通过简单的机械系统产生的主动通风(逆流空气/空气热交换)提供了高质量的空气,同时利用排废气余热的至少75%对抽进的新风加热(热回收技术),此时废气和新鲜空气并没有混合。室外新鲜冷空气,通过绿色的管道线路,首先进入室内能量回收通风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室内含有一定热量的废气,通过黄色的管道线路,也汇集进入室内能量回收通风系统的核心控制部件。能量回收通风系统,将废气中的大部分热量留住,加热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预热的新鲜空气,通过蓝色的管道线路,送到各个房间。热量回收之后的废气,通过管道线路排到室外。同时,新风排风热交换器的体积很小,通常装在建筑吊顶或者阁楼内就可以。 4、良好的气密性:在窗户与建筑间装置了封闭胶条,设计了构造节点,使房子的气密性非常好。气密性指标,要求在室内外50Pa压力差的情况下,每小时的空气渗透量不能超过建筑总容积的60%。 *5、被动式太阳能

高层住宅项目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方案

建设科技 ∣ 37案例分析 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10月上 总第393 期1 引言 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以2.9%的速度迅速增 长,几乎是10年均值(1.5%)的两倍,也是自2010 年以来最快的增速。中国、美国和印度能源需求增长之 高层住宅项目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方案 曹恒瑞1 王冲2 郝生鑫1 陈秉学1 马伊硕1 于福辉2 (1. 北京康居认证中心,北京 100037;2.石家庄融创贵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0) [摘要]解决能源供应、缓解气候变化,是全球面对的共同课题。作为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探索并寻求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家国利益的住宅产品系统方案是开发建设单位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本文以石家庄融创城项目为例,探讨了通过一套系统的建筑技术解决方案,统筹不同视角的设计预期,实现高能效性、舒适和健康的建筑品质性,以及全寿命周期的技术经济性在建筑中的协调和平衡,最终达到同时提高居住者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目的。 [关键词]气密性;;外围护结构;外门窗系统;无热桥;新风系统;建筑能效 Technical Solutions of Passive and Low-energy Building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Projects Cao Hengrui, Wang Chong, Chen Bingxue, Ma Yishuo, Yu Fuhui (1.Beijing Kang-ju Certification Center ,Beijing,1000037;2.Sunac China Holdings Beijing Regional Shijiazhuang Com - pany, 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 : Addressing energy supply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are global issues. As the promoter and practitioner of the national urbanization process, it is the only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units driving to maturity by exploring and seeking for a system solution schem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at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be in line with the interests of household and country. This paper, taking Sunac City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coordinate the design expectation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rough a systematic building technology solution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of high energy efficiency, comfort and health, as well as the technological economy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in buildings, and finall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 Keywords : airtightness, envelop structure, external windows and doors, thermal-bridge-free, ventilation system,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和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碳排放量增长了2.0%,是七年来最快的增长[1]。同时,2019年世界共同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几个年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WMO )预测,最DOI: 10.16116/https://www.docsj.com/doc/3c11760779.html,ki.jskj.2019.19.006

探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

探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面积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中 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建筑市场,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本 文结合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概念及基本原理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被动式超 低能耗建筑的现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概述,并总结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应用。进而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能耗建筑被动房环保节能 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相关概念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是一种将多重被动式和能源可再生技术 相结合而达到所有消耗的一次性能源总和每年不超过120kW?h/m的绿色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全球建筑行业积极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建筑节能概念。这种建筑集环 保技术、节能技术以及循环利用等优点于一身,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 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技术应用基本原理 建筑的能源消耗边界主要有两类,第1类是指建筑能量需求边界,第2类边 界是指能源对于建筑的使用边界,前者是建筑物同室外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一个 场所,如将太阳的热能应用于室内的供暖、将维护结构和室外环境之间进行能量 交换,而后者主要产生能量需求,称之为负荷,诸如建筑所需的电力热量,空调 等能源系统,为建筑提供其所需的化石能源。通过在以上两个建筑边界上,在本 质上都是采用相关技术满足建筑的能源资源需要。但根据所使用技术和实现方式 上进行区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主要运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能量需求的技术, 并且使建筑对能源系统的依赖程度达到最低,从而实现想住能耗整体降低的目的,要注意到这种技术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需求,而不是提高能源供给的数量。 3.国外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技术研究概述 被动房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因而国外在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方面具有 较先进的技术和更为广泛合理的应用。代表性国家有德国、丹麦和瑞典。德国的 被动房概念最早诞生于中瑞的合作项目中,这个项目为改善我国长江流域室内环 境恶劣的情况而由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提出。后在德国进行应用并发展。经 历了20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在德国多达6万多栋建筑使用被动房标准建造,其中得到被动房认证的约有3万栋建筑。 这些建筑多集中于居民住宅,其次也有办公学校等公共场所类型的建筑。作 为全球被动房研究和认证的权威部门,被动房的概念界定上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具 有较强的代表性,其认为“被动房是一个节能、舒适的建筑节能标准,比既有建筑节能90%以上,比新建建筑节能75%以上;利用高性能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热 回收等技术使建筑不再需要传统的供热系统,并通过通风系统供应持续的新风[2]。”通过采用有效的热回收系统的新鲜空气系统为房间提供干净的新鲜空气, 创造良好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即使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被动式房屋也只需要最 低限度的使用辅助能量来满足舒适的室内需求。被动式住宅可以通过采用高性能 的围护结构来降低建筑的热需求将太阳能和室内热量分开来解决冬季供暖的问题。 德国在被动式房屋的认证中,只需对建筑物气密性进行实际测试,其他参数 只能进行计算。因此,被动式住宅不需要建筑物的实际能耗。在被动房的设计和 认证过程中,PHPP(被动房规划包)保证了被动式房屋认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作为最成熟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之一,德国被动式房屋标准体系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对德国被动式房屋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析

被动式节能建筑就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就是指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气候辅以空调设备间歇运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区别于主动式节能技术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相隔离,再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创造宜人环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周围环境。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97、7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7%,属于一类办公建筑。建筑分为A、B两栋,A栋为四层,B栋为2层,A栋设半地下层车库。建筑布局开敞自然,借鉴岭南建筑庭园、天井与冷巷等空间手法与被动技术,营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造了步移景异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低造价、普通材料、适宜技术满足现代功能,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绿色建筑。 一、屋顶绿化 屋顶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就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就是城市绿化面积与水面面积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蚕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顶却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仓库”,这就是目前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而被众多生态环境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所推崇的屋顶绿化,则既能兼顾建筑景观,同时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仅就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就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就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诸多作用。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绿化面积49%,起到了保温隔热与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不仅使屋面产生隔热作用,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生态节能的作用。 二、节能立面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项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为山坡所遮蔽,绿化率高达6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为40193平方米,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面积比例高达84%。 项目还种植了乡土植物。利用开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方法,创造性还原以丘陵自然地貌的场地,并辅以岭南气候植被,达到嵌入自然环境中的地景式建筑形象。主要的乔木有细叶榄仁、香樟、凤凰木、细叶榕、垂榕、粉单竹、黄金间碧玉等等。 建筑物南北向布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被山坡所遮蔽,避免了建筑西晒造成额外增加的能耗问题。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模块,屋面采用大面积种植屋面的做法,外窗采用Low-E玻璃,配合地面景观植被设计,有效降低建筑室外温度与热岛效应。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附件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技术导则(试行) (居住建筑)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10月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技术指标 (5) 第三章设计 (7) (一)以气候特征为引导的建筑方案设计 (7) (二)高性能的建筑保温系统和门窗 (8) (三)无热桥设计 (12) (四)建筑气密性设计 (18) (五)遮阳设计 (19) (六)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 (21) (七)辅助供暖供冷系统 (25) (八)卫生间和厨房通风 (25) (九)照明与计量 (27) 第四章施工与质量控制 (29) (一)无热桥施工 (29) (二)气密性保障 (31) (三)设备系统 (32) 第五章验收与评价 (34) (一)验收 (34) (二)评价 (35) 第六章运行管理 (38) 附录A 一次能源换算系数 (40) 附录B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 (41) 引用标准名录 (42)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前言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上行压力不断加大。实施能源资源消费革命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要超过50%的目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等措施,为推动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等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欧盟2002年通过并于2010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EPBD),要求欧盟国家在2020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丹麦要求2020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20 kWh/(m2·a)以下;英国要求2016年后新建建筑达到零碳,2019年后公共建筑达到零碳;德国要求2020年12月31日后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2018年12月31日后政府部门拥有或使用的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德国“被动房”(passive house)是实现近零能耗目标的一种技术体系,它通过大幅度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同时利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将建筑供暖需求降低到15 kWh/(m2·a)以下。美国要求2020-2030年“零能耗建筑”应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韩国提出2025年全面实现零能耗建筑目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及城市发展部的支持下,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自2007年起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培训和合作,引进德国先进建筑节能技术,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为重点,建设了河北秦皇岛在水一方、黑龙江哈尔滨溪树庭院等被动式超低能

被动式建筑的主要标准和实施手段

被动式建筑的主要标准和实施手段 被动式建筑的核心标准有哪些 按认证机构的要求 1.能耗需求标准是15千瓦小时每年每平方,即保持室内温度在22-26℃的恒温区间内,制热和取暖需求为每年每平方消耗不多于15度电。 2.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的年一次能源消耗 ≤120kWh/(m2.a)。 3.气密性:n50≤0.6/h。此外,还要求保证内墙不结露、发霉,窗户内表面无结露水现象。 被动式建筑的基本措施

采用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所谓“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具体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来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相对“被动式”技术的是主动式技术,即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来实现节能的技术。 外围护结构 一般而言,隔热、保温层比较厚。 优越的窗户性能

一般而言,在正负压检测时,对窗的气体流失有严格要求。因为如果密封不好,会产生冷热气体对流,从而造成热量流失。被动式建筑采用高标准的窗框与玻璃体系,具有优越的密封性能。外窗采用三层玻璃窗+惰性气体+特殊的玻璃。并有特定的窗户指标。 建筑结构无热桥 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 bridges),有时又可称为冷桥(cold bridges)。 所谓热桥效应,即热传导的物理效应。由于楼层和墙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至4倍),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冷热空气频繁接触,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产生热桥效应,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 被动式建筑的无热桥建筑结构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