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东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在及其发挥的作用

中东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在及其发挥的作用

中东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在及其发挥的作用
中东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在及其发挥的作用

中东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在及其发挥的作用

亚洲极西部小亚细亚,就是中东的地理位置,亚非欧交汇之所,全球重要航海线要塞、通道,又是全球石油的储蓄中心。战略意义不可谓不大。

中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和中东相隔很远,但因为新世纪的全球化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加上中东的资源,让中国不得不重视中东问题。比如中东石油价格变动,中国的石油相关产品也会跟着变动。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能坐视中东局势,而要有所行动。比如说若中东国家发生动荡,中国会立即派遣人员尽力撤出平民,并努力给双方创造和平协商的机会,尽力平息事端。同时,我们也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不敢于他国内政,而更是借助联合国等国际化平台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中东。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劝和、促谈,并使中东各国人民都能够在和平的条件下共同发展。比如中国解决巴以冲突关键是按照联合国有关巴以问题的决议和‘路线图’来进行,中国政府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并坚持‘土地换和平’,来促进巴以的

和解和中东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和中东各国都是友好的同盟关系,相信能在很多方面能够相互帮助,更好的合作。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中国为何在中东没有一席之地? 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国际会议于6月18至19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党总书记萨利希认为,中国应该加入有关这一问题的四方(联合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会谈中。对此,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中国同“四方会谈”的各方保持联系,但暂不考虑加入其中。 吴思科的这番话让人感到意外。以讨论中东问题的“四方会谈”是由美国牵头的,从2005年7月这一机制建立至今,就阿盟-以色列、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东局势等问题召开了10多次会议,而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却一次也没有受邀参加会议。 按理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负有责任。中国应当在中东事务上起一定的作用。况且,许多中东国家也呼吁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中国派出了中东特使,或参与处理中东事务的国际会议。在一些国家的建议下,虽然中国任命了大使,有时也到中东进行穿梭访问,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一些观察家称,中国的中东特使每次穿梭访问后,一般都是召开记者会解释中国立场,并无多大建树。当然,这跟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实行“韬光养晦”多,“有所作为”少的外交政策有关。如果中国的中东特使只是到部分国家巡游,见见一些政界人士,但提不出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其穿梭访问只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中东对于中国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2年平均每天从中东进口550万桶原油,2014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石油最大进口国。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约有46%来自中东,预计从2013年至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4倍,其中大部分增幅仍来自于中东的供应国。 有人批评,中国关注中东更多的源于对保障石油进口的需要。这样的政策有着某种的取巧性和策略性,不能承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中东更加独立地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在中东的盘子已经很大了,不仅有数十万人在中东地区求职谋生,还有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这里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数十万中国人还能轻松撤离吗? 当前中东越来越脆弱的国境线,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1916年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在英国和法国绘制的地图上划定的几条线。英法作为外来强权主导这一地区的时代,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期间彻底告终,当时美国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干涉。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是这里最大的操盘手。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在中东发挥影响力的唯一超级大国。不过,由于美国目前削减军事开支,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美国独霸中东的局面发生了一定变化。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12年美国政府主动提出,在中美政治、经济战略经济对话的框架下,将中东问题加入中美政治战略对话的主要方面。6月20日,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中东对话,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和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就中东局势,特别是叙利亚、伊朗、中东和平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更大范围合作进行磋商。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叙利亚局势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向

叙利亚局势-叙利亚局势及其未来走 向 作者:陈双庆现代国际关系2016年04期2016年初,突尼斯、埃及前政府相继倒台引发的“中东波”很快波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同年末,随着利比亚战事接近尾声和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叙利亚似在成为“阿拉伯之春”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牌。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主要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叙未来走向既取决于内部变化,亦受外力影响。一旦叙政局生变,势将对整个中东形势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叙利亚2016年3月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以来,局势持续动荡,现已成为“阿拉伯之春”的“重灾区”之一。随着示威抗议

活动与暴力冲突此伏彼起、相互交织以及伤亡人数增加,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叙利亚乱局的发展态势有其独有的特点,既迥异于突尼斯、埃及“休克式”变局,也不同于利比亚迅速卷入战乱并遭到西方军事干预的情势和也门的“自生自灭”。其一,叙政府汲取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局势动荡的教训,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但成效有限。叙利亚反政府活动爆发后,叙政府坚持动用军警实行强力镇压。叙军队围困北部的伊德利卜、中部的哈马和霍姆斯、东部的代尔祖尔以及南部的德拉等重点动乱省市,所采取的镇压手段包括封锁道路、开枪威吓、逮捕示威者、围剿武装分子,甚至动用军舰向动乱城市开火等。与此同时,叙政府不断做出改革姿态。2016年上半年,巴沙尔采取改组政府、释放政治犯、取消《紧急状态法》等一系列措施,并授命以萨法尔为总理的新政府制订涉及政治、安全、司法、经济、社会和行政改革等诸

多领域的全面改革计划,成立《选举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参照其他国家相关法律,制订“与当今世界现行法律接轨”的新大选法草案。①8月初,叙颁布《政党法》,允许成立新政党,与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共同发挥作用,并承诺将于2016年2月举行“自由廉洁”的议会选举,“产生代表叙利亚人民意愿的议会”。②其间,叙政府一直重视舆论宣传,借以向国内外释放和平解决政治危机的信息。仅叙总统巴沙尔就先后数次公开谈话并接受媒体采访,主要内容包括:强调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希望与反对派对话,和平解决国内政治纷争;指出针对一些“违法”事件,国家“有义务保卫公民的安全与正常生活”;谴责西方国家干涉叙内政,表达捍卫主权的决心。2016年12月7日,巴沙尔自动乱以来首次接受美国媒体“美国广播公司”采访,否认下令镇压抗议民众,称在动荡中不幸遇难的人主要是政府的支持者和军警。在外交上,叙政府努力争取有关国家支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政治权力所具有的天然腐蚀作用,必然要将社会政治机体耗食殆尽,或迟或早引发社会革命。这一点,大约是此次中东剧变中最为深刻的缘由与内在政治动力。在我们研判中东事变背景与原因之际,只有认清了事件的本质,才能祛除笼罩在表面的所谓美国与西方的 大中东民主计划 的迷雾,使我们得出清醒的判断。 毋庸讳言,经过多年不懈的投入与经营,中国在中东地区存在巨大的能源利益。环顾左右,中国对中东能源的战略依赖性大约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而需求规模和增速却不亚于二者。因此,中东局势进一步的发展走向,将直接影响包括 十二五 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此外,作为一个已经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东局势的发展将对国际战略平衡的调整发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也将使中国面临重大的战略调整与选择。如此而论,面对当前的中东局势,采取被动甚至是退缩式的中东政策,显然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更谈不上着眼于未来、以积极的建设性姿态参与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中东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在中东的战略诉求根本为何?什么是中国在中东的最大战略利益,也即中国到底想要什么?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即可理清中国的国家利益如何与中东国家的利益相协调的问题,即可找寻到一些政治经济与国际战略的平衡点,也即可以弄明白中东局势发展的何种结局有利于中国,从而使我们制定出清晰正确的中东政策。最近,中国全社会的话题集中于 十二五 规划,其不仅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的政治信号,即中国人的注意力、中国国家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国内发展,同时也提醒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的最重要历史任务仍是自身发展,中国对国际社会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也仍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自然也是为这一根本战略目标提供保障与服务。 因此,中国可以明确地告知国际社会,中国在中东地区并不存在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治军事外交利益,中国也无意谋求这些利益,自然也就不存在中国与这一地区其他国际力量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因此,中东局面的稳定应当是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在。无论中东局势如何发展,稳定都将使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得以维护和发展,也符合中东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中东大局的稳定,引导中东形势向稳发展,应成为制定中国中东政策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凡是有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支持并积极参与;凡是不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保持独立立场,审慎处置;凡是破坏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不应支持并明确反对。当然,追求中东局势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外交上无所作为。在此前提下,中国反而应积极作为,富于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合作,审时度势,发挥以往多年外交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在此地区所特有国际政治影响力,推动局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楚树龙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当前北非、中东一些国家局势变化有其必然性。一是因为除海湾地区外,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较高(特别是年轻人),人口增长较快,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中长期存在不满情绪,这种长期问题和不满情绪迟早会爆发。二是因为北非、中东有不少国家确实没有解决政权正常更替、转换问题,不少中东国家仍实行君主制。中东是世界上君主制国家最多的地区,世界上几乎所有尚存的君主制都在这一地区。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 25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国际关系史论文

题目: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十班赵莉雯 摘要:现当代国际关系复杂多变,造成各国关系的缓和跟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源还是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从自己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总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国家关系的变化等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同盟 一、国家利益直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的和舰只的损失加速了美国的参战。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并没有参战,而是进行军工经济,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德国的潜艇战侵犯了美国的安全利益,从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2003年,美国伊拉克发动战争。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消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促进伊拉克和周围地区的民主。其实国际上都清楚美国更主要的动机在于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伊拉克蕴藏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美国首先想通过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然后控制伊拉克甚至中东的石油,促进美国军工的发展。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再次通过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其政治利益。二、国家利益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方针与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因为当时中国依附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国际关系是两极对峙,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因此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中国,并在经济上鼓励、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包围中国。但是20世纪70 年代,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了一次额放宽措施。如: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行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20年的禁制美中贸易的法令等。

中东乱局及其成因——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 二、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三、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在写作本篇论文之前,我仅代表我个人向巴黎遭受ISIS恐怖组织袭击的无辜群众表达我的同情,并希望你们能从伤痛中重新站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寻求快速发展,世界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前的,但不乏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发生。而这些局部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波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也是指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包括了部分西亚和非洲的埃及。在二战之后,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大型战争包括五次中东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及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进入21世纪以后的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可以说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印象就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中东地区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久久不能消散,而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是无尽的伤痛与苦难。

那么,造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经广泛阅读资料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地理因素。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部和非洲东北部的地区,是一个三大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汇聚之地。可以说地理环境相当复杂,陆上可以沟通亚欧大陆,海上又将地中海与印度洋相联系。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然而,这并不是地理因素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当属资源因素。在我看来,这也是造成中东地区乱局的一个比较的重要的问题。资源有多有寡。多的是什么,石油;少的是什么,水。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而这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利益与财富。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中东地区要相互争夺,也吸引了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争相来到这里争取利益。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其次,水资源是中东地区及其匮乏的一类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资源。为了生存,这些国家自然避免不了口角,也就避免不了争执,运气不好还要大动干戈。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当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给那些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的国家带来经济安全上的致命打击。而局势的持续动荡,使得地区经济进一步恶化,造成恶性循环,民众苦不堪言。 三、政治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东北非地区各国多是独裁专制政权,贪污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制独裁政权被推翻,但由于长期缺乏民主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中东局势动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不过也难怪,熟悉点历史的都知道,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和平可望不可及。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沙特阿拉伯派出部队平息巴林内乱,也门动乱不断升级,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可预测和危险的地方。 一直以来,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近期中东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还有待密切关注。国外部分学者习惯把复杂的中东局势比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而一些中东地区的资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可预料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谈中东地区问题,首先说说中东地区这个概念吧。所谓中东地区,其实是欧洲人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称谓,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晒普、塞浦鲁斯等。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围绕着该区域的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而近期系列动乱追溯根源,不外乎都是由以前的老问题所引起。首先是中东内部矛盾突出,因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社会问题严重造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此外中东国家的政治体制僵化,严重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是外部势力的强势入侵,国外势力破坏性地对中东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和赤裸裸的政治干涉,诸如某国对中东地区的政策基本以其石油利益为基本尺度。“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利益组成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中东近期的动荡既是中东各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也有外部势力干预等深层原因。 近期的系列动乱可谓是中东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老问题的新爆发。这系列动乱,对于中东各国来说是一场有硝烟的动乱;而对于国际上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则是一场无硝烟的超限战。 关注中东地区的动乱,人们首先关心的将是石油价格变化,今天加油贵了多少?石油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资源,中东局势牵动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历史上三次油价大涨均与中东政局相关。对中国而言,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不存在想不想牵涉进去的问题,而是已经身陷其中。据了解,本次动乱覆盖中国85%的石油进口量,而且中国进口能源60%经过亚丁湾,中国出口欧洲的大部分商品也经过该区域,中国的经济深受本次中东地区系列动乱的影响。简言之,当前中东乱局一方面使国际油价飙升从而使中国经济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对待中东的新动荡,亟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中东国际关系

序号: 183 姓名:陶双雨学号:201251503110 奥巴马政府对中东政策的新调整奥巴马上台之后,奥巴马政府便积极展开了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的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开始实行。《青年参考》报特约撰稿中国中东学会理事杨鸿玺在其发表的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急转弯》中说,奥巴马转向很快。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在中东和谈问题上转向很快,对前任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将推动该问题作为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突破点。他指出:奥巴马政府的主要思路是推销“两国方案”奥巴马强调,实现巴以和平的“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环球时刊》杂志社社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明发表了一篇名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中说: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在当前美国内政、外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尽管它还未最后成型,但已经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的特点是:强调多边合作;注重接触与对话;分头并进,全面解决,并体现在从伊拉克撤军、增兵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颇重视中东问题,并有优先解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有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同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编委、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钱文荣总结了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政策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伊朗 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核心是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奥巴马政府则将

其中东政策的重点转到了伊朗。当阐释奥巴马政府为何做此调整时,钱文荣则说是美国著名智库外交学会会长、前布什政府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理查德.哈斯和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马丁.英迪克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超越伊拉克”政策性十分强的文章所起的作用,并且这篇文章现已成为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的基本蓝图。这篇文章阐述了两个观点,其一,便是布什政府成功的搞掉了德黑兰最大的威胁------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伊朗谋求地区优势地位打开了大门。文章提出第二个理由是伊朗正在加速浓缩铀的进程。其实,这第二个问题,不单单是核问题,其实是美伊关系问题。 (2)反恐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其实美国在中东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还是阿富汗,都是泥潭,哪个也不好处理,奥巴马政府也深知此理,可是,之所以将反恐重点从伊拉克转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属无奈。 (3)在推广西方民主方面,从强制手段转向“软实力” 布什政府2004年宣布“大中东计划”试图在阿拉伯世界强行推行美式明主,并试图把伊拉克建设成美式明主的样板,结果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严重伤害了阿拉伯国家当权派和广大人民的感情,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和威望因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大大下降之后又进一步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奥巴马本人和他的新政府心中很清楚,要改善美国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必须改变在阿拉伯世界推行明主的做法。的确,奥巴马在上

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中 东 北 非 局 势 对 我 国 的 影 响 姓名:吴月红 学号:090124018 专业:对外汉语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浅谈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总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北非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非洲和中东政局的不稳加剧了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 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继续扩散,尤其是利比亚动乱更是推动了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由于暴乱,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动乱,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致即使平乱,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动乱无法中止,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现在纽约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伦特原油逼近110美元,并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毕竟当一个月前埃及爆发动乱时,市场并未预期到利比亚的局势会变得如此严重。 作为国际重要石油储备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不可否认,对我国对外经济和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个地区局势的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能源合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国家局势的不稳定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对石油需求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将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动。石油价格的变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高企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根据目前中国国情,我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 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甚至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石油供应来源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而且中东的石油是中国未来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所以,油价走高对于我国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目前出现动荡的国家中,大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和运输已受重创,必然减少原油供给,导致近期油价走高。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钱学文 [摘要]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近年来, 为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国石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高层领导为此积极开展 了能源外交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在当前条件下,开展与中东产油国的 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中国同中东产油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 政治上互助,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交融,从而为中国开发中东能源,获取中东石油创造了良好的合作 环境。至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开展中东能源合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则应该予以认真解 决和勇敢面对。 [关键词]中国、中东、能源、合作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6JJDGJW008;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B702 [作者简介]钱学文(1952-),男,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一、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与中东石油 多元发展、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之一。在中国的能源发展中,石油产业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能源的发展及利用。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2005年占68.7%,油气占24%,水电和核电等占7.3%。①石油与煤炭之比接近1:3,但两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不言而喻的。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表明我们直到现在仍处在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煤炭时代,游离于世界能源的发展潮流之外,这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能效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不利。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从能源储藏结构看,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近年来,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石油供应缺口,以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国的石油进口也随之水涨船高,对外依存度问题因此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近况如下表所示: 年度年消费原油年产原油年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 2004 2.96 1.74 1.22 41.2% 2005 3.16 1.80 1.36 43.0% 2006 3.46 1.84 1.62 46.8% 单位:亿吨 以上的原油进口不包括成品油进口,否则依存度还要高。英国BP石油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的能源消费增长了2.4%,而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了8.4%,②其中石油消费增长了6.7%,接近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这一年,中国从10月起正式实施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注油。2007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再创历史新高,仅上半年就达9959万吨(包括成品油),进口金额达426.63亿美元。据预测,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3.6亿吨,同比增长约5.78%。相对石油消费的增长,国内石油生产的增速却相对缓慢,近年来的产量增幅大致维持在1.5-2%。 促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的原因,除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外,石油生产的资源条 ①求是:《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福建日报》2007年1月9日第10 版。 ②卢向前、张学青:《能源: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解读〈BP世界能源统计2007〉》,载《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7期第20页—27页。

中东问题论文

当代中东问题 ------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 影响 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 学院:通达学院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原因 (2) ●经过 (5) ●影响 (6) 四、结束语 (8)

一、摘要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 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 三、正文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8 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世界的声音 ——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近日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乱局更深一步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我国应对复杂政局的措施。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国际局势、中国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近日中东北非的利比亚乱局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看世界,更深一层认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解读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步伐。 一、利比亚乱局 1、战争爆发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原本是利比亚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2、战争原因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其原因归结有两点:(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3、深度分析 外国观察家认为,美英法虽各有自己的算盘,但它们也

浅析中东问题现状及对我国启示

浅析中东问题现状及对我国启示 摘要:2011年4月“阿拉伯之春”的后果令美国失望。亲美的突尼斯和埃及总统被扳倒,两国新议会选举使民族宗教势力大增,以色列被明显孤立,伊朗抗美声势加大,中东各国较普遍出现动荡。受财政拮据制约,西方干预选项有限。利比亚虽然被西方军事征服,但留下诸多难以化解的后患。从许多方面来看,中东已成为“烫手的山芋”。20 12年中东动乱的规模可能超过去年。 关键词:中东局势动荡发展启示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一、中东问题的现状 岁末年初,一场大规模抗议浪潮席卷被誉为“和平绿洲”、“非洲发展典范”的突尼斯,导致执政23年的本?阿里下台。这刺激了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埃及随即爆发类似骚乱并迅速扩大。穆巴拉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住执政地位,但在抗议浪潮不断升温、政治社会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最终仍被迫下台。目前突尼斯过渡政府组建波折不断,人事变动频繁,迄今已产生三届临时政府。埃及政权落入军队之

手,尽管军方为安抚民众、实现权力平稳移交,已如期举行有关修宪的全民公决,并初定于9月举行议会选举,之后1至2个月内举行总统选举,但埃及局势仍然不稳,抗议示威时有发生。 突、埃剧变在中东地区形成连锁反应,也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等多国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示威和骚乱。利比亚甚至爆发反政府武装与政府间的军事冲突,国家陷入内战,并最终招致美西方的军事打击,成为中东局势动荡的新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稳定的君主制国家巴林也出现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将动荡的火种带入海湾地区,且诱发沙特、阿联酋等国派军队直接介入巴林局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二、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 中东地区各国的国情各有不同,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但这些国家都面临诸多深层次的共性问题,成为引发此轮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空前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加剧国内动荡。中东很多国家经济对外特别是对发达经济体依存度高。突尼斯、埃及、利比亚都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贸出口、侨汇、旅游收入和石油资源。近年来,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东一些国家尝试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受到体制制约,转型相对缓慢。与此同时,中东一些国家社会发展中的贫穷、失业以及地区或部落间的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普通民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尤其是受国际

浅议中东局势的走向及对策Word版

浅议中东局势的走向及对策【内容摘要】美国想要控制中东,控制石油,所以必须去除统一大路上的障碍,反美组织。萨达姆、本?拉登、奥马尔已经全死了,接下来的就将是卡扎菲和伊朗。伊朗被美以视为中东的最大障碍和最大的劲敌。目前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是以色列,他与美国是盟友,而奥巴马又让以色列总理在与阿拉伯国家的问题上迁就一下,因为奥巴马想把阿拉伯国家钻成一个拳头他要把注意力放到伊朗,所以他不允许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掣肘。目前伊朗四面都是敌人,奥巴马有出访欧洲的一些国家来联盟攻打伊朗,可以说伊朗的处境岌岌可危,但是伊朗也不是吃素的,目前的应对对策我还没有想好,只不过让伊朗陈说厉害联合周边的一些国家,不能让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都顺从美国,并且要想办法挑起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争斗,这是对伊朗有利而对美国无利的。 【关键词】美国以色列哈马斯 中东局势的五种走向及每种走向的输家和赢家: 走向一:以色列单方面撤军。由于国际社会对以军事行动对黎巴嫩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员伤亡和平民基础设施的毁坏表示谴责,布什总统向奥尔默特总理施压迫使其限制以军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艰难的停火协议将使局势恢复到原样,真主党可能会停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但以色列仍然很容易遭到真主党的越境袭击。真主党将宣布取得“胜利”,继续加强其军事力量,并声

称它两次击败了以色列的战争机器。

赢家:真主党,它将声称取得了对以色列的胜利,使美国感到愤怒。美国认为真主党是伊朗恐怖活动的代理人。 输家:以色列,以色列仍可以称它重创了真主党的“基础设施”,但它付出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代价。 走向二:外交解决方案。以色列意识到它发动了一场无法取得胜利的战争,它的盟国美国担心入侵将使这一地区成为火药桶。以色列寻求联合国的帮助以找到一个体面的下台台阶。美国将鼓励欧洲国家派出一支国际部队在以黎边境建立一个缓冲区。国际缓冲部队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接受。除非受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压力,真主党不太可能作出让步。伊朗和叙利亚只会作获得让步的情况下才会向真主党施加压力。国际部队将监管真主党解除武装,但真主党不会接受外国部队,它已“解放”了被以色列占领二十三年的土地。 赢家:美国将声称它的策略取得了胜利。当然,以色列也可以宣布获胜。 输家:黎巴嫩,国家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以色列看到军事手段解决不了这一问题,这一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走向三:以色列陷入反暴动作战的泥潭。以色列北部边境两侧的小规模冲突长期化,以色列陷入反暴动作战的泥潭。真主党已证明它可以在占领状态下生存。在遭到以色列攻击后,真主党可以招募到更多的战士,对以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在真主党的主要支持者伊朗决定推动真主党获得决定性胜利后,冲突将演变成

中国基于本国立场对中东局势的分析

所属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提案国:中国 提案代表:中国副外长 一、本国综述: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建国,为东亚 大国,毗邻西太平洋,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 亿。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约52万亿元,占全球经济 的15%,位列世界第二。 二、国家在中东利益分析 1、经济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份额增长明显加 快。据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统计,2008年中国仅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13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1105.88亿美元,同 比增长55.1%,提前两年实现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上提出的“到2010年使中阿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 的预期目标。其中,出口贸易额6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4.4%; 进口贸易额50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2009年,中阿贸 易量又增至1328亿美元。在2008年1-10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 额中,中东在中国世界出口市场中的占比上升0.4%,仅次于拉 美、非洲地区;在中国世界进口市场中占比上升2.3%,位居第 一。 2、政治 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相同的利益诉求。中国与

中东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史,在当前共同具有反对国际霸权主义、谋求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 利益的国际新秩序的需求。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 事国之一,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中 东国家间的政治利益存在很大互补性和一致性,具有相互借重、相互支持的发展特点。 3、军事 中国解放军的员额约为230万,陆军及导弹部队实力雄厚,海 军方面较为薄弱,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投 资和贸易依存度远超过西方大国,却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中唯一未在中东部署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中国在中东部署柔 性军事存在,包括亚丁湾护航编队、后勤补给基地、联合国维 和部队、海外军事代表处与开展军事培训项目等形式参与中东 治理和保护海外现实利益。 三、国家在中东展望 1、经济 受长期动荡局势和近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严重影响,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步伐总体滞后。为此,许多中东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和法规,为中国资本注入中东相关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诱因,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一面是欧美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一面是中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型特性仍然强烈,中东新兴市场无疑有利于中国国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