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9年2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山东蓝色经济区,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大力推动海陆一体、区域创新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区。”青岛作为山东省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具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理应承担起率先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重任,肩负起引领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

海洋空间资源

相对于其他海洋资源,人们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青岛市也不例外,作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可以说始终重视对海洋的空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青岛港为代表的各个港口、码头,大大小小的海岸工程,形形色色的海景别墅,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多个海水浴场,各种形式的海上运输,海水养殖以及水上体育竞技中心奥帆基地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还要数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这两大工程项目。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达到99.38亿元。建成后的跨海大桥破解了胶州湾的天然瓶颈制约,联通了青岛东西海岸,给货运客运带来极大便利。

青岛海底隧道北起点在团岛路,南端在薛家岛于北庄村和后岔湾村之间出洞,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预计2011年4月竣工,总投资约31.8亿元。可以说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岛城的交通运输,更是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象征。

岛城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极大的带动了本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一些环境上的问题。部分海岸工程单位只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节制地开发海岸带,如围海造地、人工养殖、兴建人工岛、码头、采掘建筑材料等等,导致了海域自净能力削弱.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可以说,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到其他海洋资源(像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该呼吁今后的海洋施工单位能够拥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能够进行充分的科学的环境评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来施工,然后才是争取兼顾经济效益。

海洋生物资源

青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中像带鱼、黄花鱼、鲅鱼等鱼类资源约占80%,虾、蟹、贝类及头足类资源约占20%。底栖动物资源中还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皱纹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适宜于养殖,并已形成规模生产。如今水产资源开发已产业化,海洋捕捞产量产量不断增加,海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青岛市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视,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渔港、码头、养殖基地、病害防治中心、贝类净化中心、修造船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海洋法规建设和依法管海、用海方面岛城有关部门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青岛市海域的开发利用步于有序、有度、有偿管理提供了保障,维护了青岛市渔业生产的秩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过,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海水污染问题,这无疑对海洋生物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海洋水域污染来自于海洋污染与陆基活动的陆源污染两方面,其

中,陆源污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污染。来自陆地的污染,如工厂排污、生活垃圾排放、农业用药以及海上船舶排污与海损事故等造成的污染,使传统的渔业产卵场、索饵场、育肥场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生物资源数量减少、种类减少。还比如,像浒苔大爆发这类难以预料的海洋生物学问题,也值得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再比如,过度捕捞问题,我认为这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岛城海洋管理部门加大了海洋捕捞的管理力度,但是海鲜市场上仍然不乏没有长大的小鱼,甚至是在休渔期,不少鱼类在海鲜市场上仍有销售,如果海洋捕捞长期失控,必将破坏了海洋生物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无法继续利用。

针对各中问题,我认为继续加强海洋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提高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应该是重中之重。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再者,要全面贯彻“科技兴海”的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水资源

在当今陆地淡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海水也开始成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资源。同我国其他沿海城市相似,青岛市直接利用海水资源主要是用海水代替淡水做工业冷却用水、农业用水、商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等,即把海水用于洗涤、净化、除尘用水,农业养殖,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冲厕、消防、洗浴、游泳用水等。直接利用海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统计表明,像青岛此类沿海城市工业用水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0%左右,而其中工业冷却用水又占城市全部工业用水的80%,因此将海水作为全部工业冷却用水可以节省城市淡水消耗总量的50%以上。在这一点上,总的来说,青岛市的各大企业以及各项工程项目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可以说为青岛这个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节约了大量淡水。另外,把海水用作城市冲厕用水是又一个重要的节约淡水方式。统计表明,冲厕用水一般占城市生活用水的40%,城市生活用水一般占城市全部用水量的20%,因此差不多10%的城市用水是用于冲厕的,如果沿海城市充分推广使用淡水冲厕,节约的淡水资源量将十分可观。不过,尽管如今青岛市的许多地方已经采取淡水冲厕,但是普及性还是比较低的,如何做好其推广将成为岛城今后利用海水节约淡水的重要课题。至于农业用水,目前青岛市主要的方式是海水养殖,滩涂、海水养殖池养殖产出的虾、蟹、鱼类等大量水产品对提高人民食物的营养结构,缓解粮食问题有重大意义。

当然,除了海水的直接利用,高层次的海水水资源利用是淡化后使用,这也是海水水资源利用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得淡化海水在一般市场条件下缺乏经济竞争力。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青岛市在海水淡化上的不懈努力,其中青岛市与西班牙合作建设的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动工,预计2010年项目整体竣工后,管网铺设有望覆盖李沧、市北、四方、崂山四区,届时,青岛市民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上淡化海水,青岛市海水淡化能力将达20万立方米/天,海水淡化产业年总产值可达到60亿元,带动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技术服务等行业产值增加200亿元。这将无疑成为岛城海水淡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起点。

另外,青岛市在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同样走在前列。首屈一指的便是青岛地区的海盐业,作为我国海盐生产技术发祥地,青岛市的海盐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先进的技术以其海盐产量大、质量优、成本低而闻名全省以至全国。此外,青岛市对海水中溴、钾、碘、镁、铀、锂、重水等医药、化工、农业、国防工业中的重要元素的提取和应用在近几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客观上讲,我认为虽然岛城在海水资源的利用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无法掩盖管理体制不完善、开发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方面如军事设施、港口建设、市政建设争占岸线,渔业、盐业、农垦、苇田争占滩涂,渔业、盐业、海港和航道建设相互影响等,以致出现对海洋资源宏观管理的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对海洋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抑制了海洋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进一步产业化发展。可见,加大协调海洋资源管理的力度、加大对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技术研究经费的投入是进一步提高岛城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海洋能源资源

青岛市的海洋能源利用上同样走在全国的前列。相比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作为可再生资源拥有着能量巨大、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如今的风力发电、海浪发电、潮汐发电已经小具规模,可以满足少数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及发展旅游产业的用电需要。

近年来,海水源热泵成为一种制冷供暖的新能源,这项在瑞士、瑞典等国家已被广泛应用20余年的技术于2004年开始应用于岛城,整个“海水空调”项目海水所流经过程全部封闭,不会对循环流出的海水污染,也不会产生烟尘和污水,是绿色能源。使用海水源取暖和制冷不需要消耗煤炭和油料,而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不仅节能,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使用海水源热泵供暖技术,除冬天取暖、夏天降温外,平时还可通过热泵空调技术随时获得热水。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能源不仅会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而且会有更多的海洋新能源进入我们的生活,充分合理的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可以称得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

海洋旅游资源

青岛拥有占山东海域1/3的海岸线、34个海湾和70个海岛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依照区位条件、自然岸线与水域特点、资源禀赋的地域差异及其资源共生性特征,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呈现出多种形式。包括传统的以沿海地貌景观类型多样,沙滩、港湾、岬角交错分布,海蚀崖、海蚀柱等为代表的观光类海洋旅游资源;包括以区域性海洋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度假旅游资源沿海岸带垂向和纵向分布,呈现出良好的地域和功能的组合性为代表的度假类海洋旅游资源;包括以多个海岛为基础,以其社会生态环境的相对独立性,给旅游者以远离城市喧嚣和彻底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为代表的海岛旅游资源;更包括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帆船、划水等海上运动项目为代表的水上运动休闲旅游资源。

总体来看,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理区位优越、奥运的潜在推动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倘若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必将进一步提高青岛市海洋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陆地上资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资源是青岛市今后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同时注重并加强对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开发技术的研究,提高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大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才是推动岛城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楼东,谷树忠,钟赛

《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张绪良,谷东起,陈焕珍

《青岛市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刘洪滨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张广海》刘佳

《青岛市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刘世禄,董永强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一、规划范围 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

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新浪网 近年来,以青岛国际海洋节为代表的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那么,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特色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又将如何呢?本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教授。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但地理区位及主观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打破。”张胜冰指出。 优势得天独厚 张胜冰告诉记者,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开发也较早,发展上较为成熟,加之城市经济较发达、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因素,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国内,有两个城市是最亲近大海的,一个是厦门,一个就是青岛。”张胜冰指出,这两个城市与海洋的关系最亲密,其他沿海城市的城市中心其实都远离大海,并没有建在海边,只有这两个城市例外,整个城市中心轴都围绕着大海而建,与海洋的关系如此亲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都与海洋有关。 青岛海岸线长达730.64公里,占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的1/4,有大小岛屿50多个、大小港湾49处,青岛的海岸线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青岛气候较温和,无酷暑和寒冬,也较少有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蚀,较适合从事水上运动项目和度假休闲旅游,加之毗邻日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以滨海观光娱乐为内容的海洋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青岛基础设施完善,数十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地落实和推进,涉及交通、道路、场馆、车站、机场、港口、艺术中心等,与文化设施建设有关的有青岛大剧院、青岛奥帆中心、奥帆剧场、青岛国信体育馆、青岛海滨艺术中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银海大世界等,还有在建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会、港中旅海泉湾滨海度假城、红岛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青岛影视基地及滨海影视城、四方欢乐滨海城等重大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这些都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这些优势对于青岛海洋文化产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张胜冰强调。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张胜冰告诉记者,据初步估算,青岛海洋文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1-12-07 23:33:11|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张子昂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要: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之一。但海洋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于海洋旅游的发展与实践。本文首先对海洋旅游活动以及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其次,在参照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和其他分类方法,阐述了海洋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资源条件,建立海洋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资源开发内容;再次,根据我国海洋的区划,列举了我国海洋旅游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海洋区;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和新兴的海洋旅游项目并对未来的海洋旅游项目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资源分类;我国海洋区划;海洋旅游项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不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海洋自然气候多变,景观变换纷呈,带给人们不同的视听享受。相对于陆地旅游,海洋旅游具有她独特的韵味。为了系统的研究,清晰的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定义是基础。 一.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 (一)海洋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依据国际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我认为海洋旅游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来到具有海洋空间的区域的非定居性和暂时性停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海洋旅游的特点 海洋旅游活动除了具有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暂时性、流动性、经济文化性外还具有参与体验性、保健性、异质文化性等特征。 高度参与性:海洋旅游提供众多活动如海水浴、日光浴、海上运动等,需要游客身临其境,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符合世界旅游的潮流。 保健性:海水比热系数大,冰海气候适宜,气温变化不大,能够使人体内的代谢稳定,内脏负担均衡,对人体健康起着稳定作用。 异质文化性:海洋文化自身的开放性、外向性、求新性等文化特性与内陆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3]。 (三)海洋旅游资源概念 海洋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近海、中海、远海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综合,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 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蓝色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总长863. 30千米, 海岛69个, 海湾49个, 近海海域面积1. 38万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212. 3平方公里; 航道通畅, 不淤不冻, 锚地水域开阔, 具有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 青 岛近岸95% 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具有丰富的海洋生资源, 其中鱼类资源占80% ,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在陆地上资 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资源是青岛市今后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为了融合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青岛市也正在努力地开发各种富于创新的新型旅游资源,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大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中华文明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等,构筑成一幅海滨都市旅游景观。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坐落在这片年轻的城区之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青岛市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 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中心聚集地, 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 三分之二的海洋科研人才, 涉海领域两院院士 占全国的80% 左右, 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 海洋科技研发体系比较完善。在全市 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中, 已建成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 青岛市还拥有海洋药物、水产饲料、海藻加工、海洋生化制品等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海洋药物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 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 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其中省会十个,非省会五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市南区54.48万人、 市北区55.82万人、四方区46.25万人、李沧区51.24万人、黄岛区52.42万人、崂山区37.95万人、城阳区73.72万人、胶州84.31万人、即墨市117.72万人、平度市135.74万人、胶南市86.84万人、莱西市75.02万人。 青岛市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副业和海洋渔业;青岛市2010年全市的GDP 总产值为:5666.19亿元,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276. 99亿元,占到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9﹪;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分别占到第一产业的:48.4﹪ 0.4 ﹪ 26.2﹪和 21.8﹪;总产值指数方面,以2009年统计年鉴为例,全市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值指数为:2 374. 90;其中,农业产值指数为:1 096. 68;林业产值为指数:812. 34;牧业产值指数为:7 151. 59;渔业产值指数为:13 839. 89;在增加值方面2010年,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为:2 769 883万元;农业增加值为:1 491 886万元;林业增加值为:10 278万元;牧业增加值为:535 712万元;渔业增加值为:647 815万元;总产值方面以2010年为例,第一产业总产值为:4 831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9年2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山东蓝色经济区,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大力推动海陆一体、区域创新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区。”青岛作为山东省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具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理应承担起率先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重任,肩负起引领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 海洋空间资源 相对于其他海洋资源,人们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青岛市也不例外,作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可以说始终重视对海洋的空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青岛港为代表的各个港口、码头,大大小小的海岸工程,形形色色的海景别墅,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多个海水浴场,各种形式的海上运输,海水养殖以及水上体育竞技中心奥帆基地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还要数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这两大工程项目。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达到99.38亿元。建成后的跨海大桥破解了胶州湾的天然瓶颈制约,联通了青岛东西海岸,给货运客运带来极大便利。 青岛海底隧道北起点在团岛路,南端在薛家岛于北庄村和后岔湾村之间出洞,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预计2011年4月竣工,总投资约31.8亿元。可以说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岛城的交通运输,更是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象征。 岛城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极大的带动了本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一些环境上的问题。部分海岸工程单位只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节制地开发海岸带,如围海造地、人工养殖、兴建人工岛、码头、采掘建筑材料等等,导致了海域自净能力削弱.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可以说,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到其他海洋资源(像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该呼吁今后的海洋施工单位能够拥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能够进行充分的科学的环境评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来施工,然后才是争取兼顾经济效益。 海洋生物资源 青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中像带鱼、黄花鱼、鲅鱼等鱼类资源约占80%,虾、蟹、贝类及头足类资源约占20%。底栖动物资源中还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皱纹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适宜于养殖,并已形成规模生产。如今水产资源开发已产业化,海洋捕捞产量产量不断增加,海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青岛市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视,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渔港、码头、养殖基地、病害防治中心、贝类净化中心、修造船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海洋法规建设和依法管海、用海方面岛城有关部门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青岛市海域的开发利用步于有序、有度、有偿管理提供了保障,维护了青岛市渔业生产的秩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过,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海水污染问题,这无疑对海洋生物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海洋水域污染来自于海洋污染与陆基活动的陆源污染两方面,其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3a1780415.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年才在大万山岛建成第一座20kW级的试验性波浪发电站。 (6)海滨旅游资源 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从海岸到海岛都有各种旅游景区和景点。海洋旅游产品分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主题活动、创造性海洋旅游产品、海洋旅游外延产品六大类。现在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如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洋休闲渔业等。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中国内游客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北美以及西欧等。 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特别是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严重地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人们在海洋开发中对海洋生态系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科学、慎重和节制态度,致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后果。不合理的大量开采海砂将破坏海岸环境,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与后退等后果,严重影响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不科学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将造成水合物分解释气,增加大气中的甲烷气含量,当前温室气体甲烷以每年0.9%的速率进入大气,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从而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水合物释气会诱发海底滑坡、崩塌和浑浊流,破坏海底各种工

程设施,造成灾难。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科学、全面地进行策划,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 过度围垦和不科学的开发将导致滩涂湿地消失,调节区域气候和培育幼虾仔鱼的能力将遭到破坏。滥采红树林—珊瑚礁将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岛礁消失、海岸后退、生物群落改观、风暴潮肆虐、海岸椰林与建筑遭毁,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的生活与居住等。 (2)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捕捞:无节制的捕捞海洋鱼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渔民的过度捕捞,原来此地盛产的黄花鱼几乎被灭绝了。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岸生态破坏:主要是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支撑着一个复杂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对海岸带的影响最大。 (3)海洋污染 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

青岛将用好海洋资源优势

港口经济2011.4 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在海洋经济方面,海南省将围绕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制定和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科学规划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南海蓝色经济区。要根据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周边岛屿开发 开放的政策措施;把海洋运输业、 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观光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疏港、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大型航运公司落户,开辟新的航线,发展中转贸易,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交汇点;依托区位、港口资源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港口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海岛、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 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海南将整合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资源,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航运、中转等业务,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将海南打造成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建设洋浦、海口、八所、三亚、清澜等港口,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 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中心城市,青岛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五年,蓝色经济将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青岛将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借此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青岛拥有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青岛应充分发挥在海洋科技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五年,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为:到2015年,青岛海洋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50亿元增加 到1150亿元,年均增长16%,基本建成 “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青岛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4%,使青岛成为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成为充满活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特色典范城市。 2011年青岛将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蓝色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开工建设国 家深海基地,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科考船等创新载体建设,建立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库,加强海洋资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夏 耕 7

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 (2013年—2020年)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2)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 (2)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3) 第二章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第三章重点发展领域 (8) 一、海洋医药领域 (8) 二、海洋生物制品领域 (8) 第四章重要推进工程 (12) 一、企业培育工程 (12) 二、项目推进工程 (14) 三、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5) 四、园区集聚工程 (17) 五、合作开放工程 (19) 第五章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21) 一、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建设 (21)

二、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21) 三、投融资支撑体系建设 (22) 四、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建设 (23) 第六章建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 (24)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24) 二、建立规划协调推进机制 (24) 三、建立产业统计分析制度 (24) 附表:海洋药物研发进展情况

前言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以海洋药物为例,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近10种1,年市场销售额600亿美元以上,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目标,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大力推动全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依据《国家“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12年,近期规划至2015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1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海洋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利福霉素、阿糖胞苷、阿糖腺苷、齐考诺肽、曲贝替定、甲磺酸艾日布林、阿特赛曲斯和Ω-3-脂肪酸乙酯等。国内主要有角鲨烯、藻酸双酯钠、甘糖脂、盐酸甘露醇等。

青岛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新思路及相关问题探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 t (1) K e y w o r d s (1) 引言(或绪论) (2) 一、青岛旅游资源分析 (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析 (2) 1.观光类旅游资源 (2) 2.度假类旅游资源 (2) 3.海岛旅游资源 (2) 4.水上运动休闲旅游资源 (2) (二)青岛旅游资源空间解析 (3) 二、青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 三、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不足 (3) (一)开发优势 (3) 1.地理区位突出 (3) 2.海滨旅游资源丰富 (4) 3.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优越 (4) (二)不足 (4) 1.缺乏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 (4) 2.青岛市的旅游环境不理想 (4) 3.青岛市旅游交通 (5) 四、青岛海洋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5) (一)青岛休闲旅游资源开发 (5) 1.特色街巷 (5) 2.主题乐园 (5) 3.度假区 (6) 4.特色餐饮与纪念品 (6) 5.节事活动 (6) (二)青岛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新思路 (6) 1.以观光为基础,观光与休闲旅游共同发展 (6) 2 .资源整合,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 (6) (三)青岛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新想法 (6) 1.设计创新 (6) 2.体验为主、参与性强 (6)

3.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7) (四)区域空间整合模式 (7) 1.区内整合 (7) 2.产品整合模式 (7) 3.海岛旅游产品整合 (7) 4.旅游线路整合模式 (7) 5.市场整合模式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青岛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新思路及相关问题探究 摘要: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 ,针对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 ,综合分析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研究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 ,从区域旅游、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系统探讨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模式 ,进一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 ,采取措施打造海洋旅游产品特色 ,以提高旅游竞争力 ,力争把海洋旅游培育成青岛的重点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 Qingdao Municip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new ideas and issues related to exploring Abstract:In the face of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for its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Qingdao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research type and geographical structure of Qingdao ocean tourism resource from regional tourism ,tourism products ,tourism routes and tourism market to study integrated model system, to further tap the ocean tourism resource ,and take measures to build a marine tourism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on of tourism ,try to build into Qingdao key industries and new growth poin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Qingdao; ocean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的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崂山风景区的尝试性开拓、即墨温泉的开发、沿海一线风景区的改良以及城市容貌的改进,都给青岛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年来,青岛的旅游业始终以平稳的步伐向前发展,旅游业收入在青岛的GDP中占据了极大比重,且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给青岛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旅游经济还存在不少差距,其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科学的评价青岛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整合,为青岛市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分析。 一、青岛旅游资源分析 (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析 依照区位条件、自然岸线与水域特点、资源的地域性和共生性特征,以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为标准,海洋旅游资源可化分为以下四大类: 1.观光类旅游资源 青岛“山、海、岛、城”相融,滨海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厚。山脉、平原、洼地等陆地景观风貌沿曲折海岸线布设,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微地貌十分发育,沙滩、港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