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文学

摘要:阿拉伯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阿拉伯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躁动激越、绚丽酣畅。阿拉伯文学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互相撞击、交流、融合的氛围中产生,因而它是一种跨民族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

关键字:阿拉伯文学特点发展

阿拉伯文学独树一帜,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成就的文学之一。她是东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阿拉伯文学在历史上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5个时期:贾希利叶时期(即蒙昧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从5世纪中叶到伊斯兰教诞生475一622);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622一750);阿巴斯朝时期(750一1258);土耳其人统治时期(1258一1798);近现代时期(1798一迄今)。

阿拉伯的诗歌,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着最重要的地位,阿拉伯民族可以称为诗歌的民族。在伊斯兰教以前的蒙昧时代,阿拉伯诗人就具有吟诗的才能,他们没有进过学校,却能出口成章地吟出惊人的诗歌。蒙昧时代,阿拉伯人每年在墨克(默加)附近举行庙会,进行贸易,诗人们在庙会上朗诵诗歌,当选的诗歌就用金水写出来悬挂在克而白天房上。流传下来的七篇悬诗叫做《穆阿莱葛特》,就是蒙昧时代诗歌的代表作。这些诗歌的内容是丰富而且生动的,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和《楚辞》。艾卜勒·斐赖吉以五十年的工夫著成的诗歌集成二十一巨册,是一部伟大的古诗选,对于古代诗人的传略和诗歌中所涉及的事件都有详细的记载。著者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和评论家,而且是诗人。这部著作真实地反映了爱情、悲哀、战争和朴实的智慧,是一部最真实的史料。

阿拉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安特拉的故事,它可以叫做阿拉伯的《依利亚特》,文笔生动,能引人人胜。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更普遍的是韵文故事集,这种故事集由曲调与散文组合而成,每章只讲一个故事,叫做“买戈马特”。最有名的是哈利利的韵文故事集,每章描写流浪者的一个故事,流浪者用种种诡计骗取生活费。每个故事里都有大量的伦理哲学,但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丰富的辞藻、格言和谚语。《克利莱和底木奈》是由梵文《五卷书》译成古波斯文,再译成阿拉伯文的寓言,原书十二章,后来增加到二十一章。欧洲各种文字的译本都是由阿拉伯文译过去的,古波斯文的译本散逸了,后来又从阿拉伯文译回去。阿拉伯文译本的风格很典雅,在古典文学中地位很高。藏文译本是从梵文直接译成的。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是《一千零一夜》,中国译名是《天方夜谭》。这是由古波斯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故事,是研究阿拉伯历史者最宝贵的参考资料

阿拉伯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躁动激越、绚丽酣畅。阿拉伯文学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互相撞击、交流、融合的氛围中产生,因而它从一开始便是一种跨民族的文学。

古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同为闪族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曾是闪族人的故乡。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闪族数次由南向北大迁徙,其中一部分定居于阿拉伯半岛北部新月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

格言和诗歌。在口头文学基础上产生的希伯来文学,尤其是《圣经》,正是闪族人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是这一地区各文明民族文学创作的结晶。历史上,阿拉伯文学曾三度大规模吸收其他民族文学的成果。

第一次,希伯来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促进了一神信仰的确立和《古兰经》的诞生。在远古时代,阿拉伯半岛上的各民族都是信仰多神的,但无论在希伯来人还是阿拉伯人的崇神中,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阿拉伯人称为“安拉”。最先进入一神信仰的是希伯来人,此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广泛传播,《旧约》和《新约》的宗教思想和文学故事对阿拉伯人产生了广泛影响,加上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需要,促成了伊斯兰教的产生。一神信仰的出现表现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影响颇深。

第二次,波斯及印度文学的影响诱发阿巴斯时代文学的繁荣。在阿巴斯时代,处于顶峰状态的阿拉伯大帝国和盛唐一样,以恢宏的气度兼收并蓄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希腊哲学和医学、印度数学和天文、波斯典章制度和文学,纷纷溶进阿拉伯文化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是各民族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是阿拉伯民族的智慧和才能勃发的时代,在文学上,更是群星灿烂、佳作泉涌的时代。时代造就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大诗人,在散文方面,也出现了两位开一代新风的大散文家—伊本·穆干法和阿卜杜·哈米德。

第三次,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新哲学、新思想及近代欧洲文学流派、创作方法、艺术形式传人一度沉寂的阿拉伯文学园地,促使阿拉伯文学出现新的转机。诗歌创作突破了旧体格律诗的束缚,开始了自由体的新诗运动。散文文学迅猛发展,现代小说更是诞生不过70余年便已达到高峰,1988年埃及小说大师纳吉布·马哈福兹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阿拉伯小说创作的成就已经得到世界文学界的承认。戏剧大发展,出现了被称作“阿拉伯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家陶菲克·哈基姆。各品类文学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阿拉伯文学发展的这一历史轨迹说明,阿拉伯文学始终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相互影响、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现象。

各民族文学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主体民族各异,以及它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迥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按照不同的对美的认识创造文学的结果。埃及著名学者艾哈迈德·爱敏在《阿拉伯文化史》中这样描写沙漠:这里“没有人类的踪迹,没有壮丽的建筑,没有广裹的田庄,没有茂密的森林。面对大自然,目无所障;烈日当空,则脑髓如焚;明月悠悠,则心花怒放;星光灿烂,则心旷神怡;狂贱袭来,则所当立摧。”在如此残酷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的阿拉伯民族,对美的感受是直觉的,粗犷而又野朴;思维方式是感性的,冲动而又多变;其性格特征必是豁达开朗、散漫无羁、崇尚独立自由。反映这一心理特点的文学多为短小的抒情诗,内容为歌颂荣誉、战斗、冒险、尊严、忠诚和爱情。其诗感情酣畅、色彩绚丽、构思奇特、文辞精美,犹如一幅阿拉伯风情画,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和严密的推理,更没有规模宏大的史诗。参考文献:,

[1] 马坚 .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J] 回族文学 ,2006,(04)

[2] 肖海林. 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J].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04)

[3] 朱凯. 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学[J]. 世界知识, 1992,(08)

浅谈伊斯兰时期的文学

浅谈伊斯兰时期的文学 蒙昧时期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同时又要面对来自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斯兰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古兰经》中的说法是先知穆罕默德受到天启,真主通过天使加百利不断向他颁授启示。然而客观的说,伊斯兰教的出现是有历史趋向性的,蒙昧时期阿拉伯部族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内忧外患使人们迫切地渴求改变,希望和平安定。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人崇信不同的偶像、神灵。多信仰的存在使信仰本身并不牢固,这一切为伊斯兰教的横空出世创造了有利条件,伊斯兰时期就此拉开序幕,后人在伊斯兰时期内又细分出初创时期和伍麦叶时期。 伊斯兰时期的文主要学形式是诗歌与散文。顾名思义,伊斯兰时期的文学以伊斯兰教为本。然而《古兰经》对诗歌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并将诗人定位于“狂妄”、“只尚空谈”者。虽然亦有为宗教服务的赞颂诗,伊斯兰初创时期诗歌一度衰落。但伊斯兰教在为诗歌引入新型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同时,也并未完全排斥传统的价值与道德观。在伊斯兰初创时期的一些诗人,仍然吟唱着传统的诗歌主题。由上我发现宗教对传统诗歌的非议并不是诗歌衰落的唯一原因,是《古兰经》这部经典的出现抢走了诗歌的光芒。 先知穆罕默德结束阿拉伯世界部落制的混乱局面,与始皇统一中

国十分相似,他们都是首次统一各自民族的伟大领袖,不同的是始皇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是秦国百年厚积薄发的强大的军事实力,而穆圣白手起家,依靠的是伊斯兰教,是我们掌间的《古兰经》。 《古兰经》是第一部用阿拉伯文记载的散文著作,它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可诵读的”。《古兰经》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和动人故事,语言简洁流畅,音韵优美和谐,而且思想深邃神圣。《古兰经》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巨大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是规范阿拉伯语的根本。正如故老相传的那就话所说:“阿拉伯语是古兰经的语言”。仅从这一点上看,《古兰经》就是阿拉伯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都无法企及的。它不仅凝聚了早期阿拉伯人的文化成果,还汇集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文化遗产。三个一神教中,伊斯兰教是最晚出现的,所以《古兰经》从犹太教、基督教的许多传说、神话、寓言中继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兰经》全文共被编排为114“章”(????),每章包括若干“节”(???),全书共6200余节。降世于麦加的部分称为“麦加章”,降世于麦地那的部分称为“麦地那章”。“麦加章”劝说人们信奉伊斯兰教,强调信主独一与扬善戒恶,描绘天国的美好,警告火狱的惩罚,引述了历代先知的故事、传说等。“麦地那章”多为比较详细的教法教律,为穆斯林社会确定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有学者就《古兰经》是不是散文产生争议,塔哈·侯赛因、伊本·赫尔顿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古兰经》不属于散文文体,因为它超出了散文的两个特征,既不是自由体也不是骈韵体,而是对各节进行

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文学 摘要:阿拉伯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阿拉伯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躁动激越、绚丽酣畅。阿拉伯文学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互相撞击、交流、融合的氛围中产生,因而它是一种跨民族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欣赏价值。 关键字:阿拉伯文学特点发展 阿拉伯文学独树一帜,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成就的文学之一。她是东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阿拉伯文学在历史上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5个时期:贾希利叶时期(即蒙昧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从5世纪中叶到伊斯兰教诞生475一622);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622一750);阿巴斯朝时期(750一1258);土耳其人统治时期(1258一1798);近现代时期(1798一迄今)。 阿拉伯的诗歌,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着最重要的地位,阿拉伯民族可以称为诗歌的民族。在伊斯兰教以前的蒙昧时代,阿拉伯诗人就具有吟诗的才能,他们没有进过学校,却能出口成章地吟出惊人的诗歌。蒙昧时代,阿拉伯人每年在墨克(默加)附近举行庙会,进行贸易,诗人们在庙会上朗诵诗歌,当选的诗歌就用金水写出来悬挂在克而白天房上。流传下来的七篇悬诗叫做《穆阿莱葛特》,就是蒙昧时代诗歌的代表作。这些诗歌的内容是丰富而且生动的,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和《楚辞》。艾卜勒·斐赖吉以五十年的工夫著成的诗歌集成二十一巨册,是一部伟大的古诗选,对于古代诗人的传略和诗歌中所涉及的事件都有详细的记载。著者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和评论家,而且是诗人。这部著作真实地反映了爱情、悲哀、战争和朴实的智慧,是一部最真实的史料。 阿拉伯的故事最有名的是安特拉的故事,它可以叫做阿拉伯的《依利亚特》,文笔生动,能引人人胜。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更普遍的是韵文故事集,这种故事集由曲调与散文组合而成,每章只讲一个故事,叫做“买戈马特”。最有名的是哈利利的韵文故事集,每章描写流浪者的一个故事,流浪者用种种诡计骗取生活费。每个故事里都有大量的伦理哲学,但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丰富的辞藻、格言和谚语。《克利莱和底木奈》是由梵文《五卷书》译成古波斯文,再译成阿拉伯文的寓言,原书十二章,后来增加到二十一章。欧洲各种文字的译本都是由阿拉伯文译过去的,古波斯文的译本散逸了,后来又从阿拉伯文译回去。阿拉伯文译本的风格很典雅,在古典文学中地位很高。藏文译本是从梵文直接译成的。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是《一千零一夜》,中国译名是《天方夜谭》。这是由古波斯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故事,是研究阿拉伯历史者最宝贵的参考资料 阿拉伯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躁动激越、绚丽酣畅。阿拉伯文学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互相撞击、交流、融合的氛围中产生,因而它从一开始便是一种跨民族的文学。 古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同为闪族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曾是闪族人的故乡。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闪族数次由南向北大迁徙,其中一部分定居于阿拉伯半岛北部新月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

东方文学三大基石论

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东方文学三大基石论 张思齐 [提要]阿拉伯文学曾对中国的诗歌与诗学发生过重大影响。印度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发 生过重大影响。日本文学从中国获益良多,并发展出显著的民族特征,进而对世界文学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是中国学者研究东方文学的三大基石,而就中国当下的国情 而言日本文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关键词]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日本文学三大基石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0)05-0137-07 东方文学即指亚非文学。在高校的教学中,我们实际处理的东方文学包括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波斯-伊朗文学、阿拉伯文学、越南文学、朝鲜-韩国文学、日本文学、印度尼西亚文学和当代非洲文学,共十一个板块。埃及文学和巴比伦文学是东方文学中古老的组成部分。希伯来文学逻辑上与和基督教文学联系在一起,又与圣经学有着种种的缠绕,因而在有条件的院校,往往单独设立选修课。由于在四大文化体系中,有阿拉伯-伊斯兰-波斯文化体系,因而将波斯-伊朗文学纳入阿拉伯文学的范畴进行研究较为方便。越南、朝鲜、韩国因为曾经使用汉字,属于汉字文化圈,其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较深。日本文学是独特性极强的外国文学。日本至今仍然大量地使用汉字。这一特殊亮点,吸引着一大批学人的眼球。在印度尼西亚生活着大量的华人,因而印度尼西亚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非洲文学,如翠玉闪耀,自然成为中国学人的关注。尽管如此,在这十一个板块之中,其作品从古自今渊源不断并形成线性发展的文学并不多。在多数中国学人看来,只有三个板块,它们是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根据这种情况,笔者称之为东方文学的三大基石。 一、阿拉伯文学研究 最初,阿拉伯文学指称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后来,阿拉伯文学指称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到了近现代,阿拉伯文学指称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人称伊斯兰教建立以前的阿拉伯文学为贾西里亚文学。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各氏族部落过着游牧的生活。阿拉 731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成果 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阿拉伯文明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列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对其进行殖民活动。这表明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创立宗教B.建立国家政权C.发展社会经济D.实现统一 3.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其意当为:两者是 A.同时产生的 B.同一个事实 C.同一创始人 D.密不可分的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A.战争B.改革C.伊斯兰教D.外族征服5.《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6.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7.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8.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

西方语言史笔记

☆中古时期 一、阿拉伯的语文学研究 (一) 阿拉伯及阿拉伯语概况 (二) 古阿拉伯语文学派及其贡献 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 Asvad)--阿拉伯语语法的奠基者。他研究对象主要是《古兰经》。 萨卡费(Sakafi波斯人),写过70多篇论文,企图对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律作系统阐述。 巴士拉学派: 代表人物西巴维希(Sibawaihi)--写出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书》(Al-kitabu)。 《书》的内容:首谈词类,确定名动形的定义,叙述了主格、属格、宾格、呼格的形式,助词、代词、数词的用法和名词、动词的构词法,然后谈句法,之后举出一些阿拉伯语的语音现象和词源现象。 哈里尔编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词典,建立了阿拉伯诗律的体系。库法学派: 代表人物—基赛(AI-Kisai),给后代留下了许多阿拉伯语文学的著作,包括深受欢迎的《阿拉伯语语法简明指南》。 两派的特点 巴士拉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偏重于古典阿拉伯语语法的研究;库法学派不仅研究古典阿拉伯语,而且着重研究了一些活的、游牧部落的语言。他们对确立阿拉伯成语和同义词的研究都有贡献

巴格达学派:到10世纪,巴士拉和库法两个学派合并成的第三个学派。 代表人物是古太巴。曾编写《口语句法指南》一书,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 从11到12世纪,阿拉伯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它的古典时期的末期,其特点是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上。 波斯人札马赫沙利编《阿拉伯·波斯语词典》。 伊本·西德《阿拉伯语词典》(十七卷,11世纪) 萨加尼编《浪漫》(二十卷,13世纪) 曼殊尔编《阿拉伯语词典》(二十卷,14世纪) 费鲁札巴底编了一部六十卷的大词典,只有两卷称为《海洋》流传到现在。 另有为实际需要编的通俗语法和修辞著作。如萨加基的《标准修辞学课本》、马立克《简明语法》、伊本·希沙姆的一套通俗语法书等。 从16世纪起,阿拉伯语文研究走向衰弱。到18世纪,阿拉伯国家相继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阿拉伯科学文化经历了真正的危机。 (三)阿拉伯语文学的成就、特点及其影响 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在古代曾受印度人和希腊人的影响,但因为阿拉伯语是闪族语言之一,跟古印度梵语和希腊语有很大差别,因此他们没有照搬古印度和古希腊语文研究的成果,他们只是借用了印

2020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成果(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列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对其进行殖民活动。这表明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创立宗教 B.建立国家政权 C.发展社会经济 D.实现统一 3.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其意当为:两者是( ) A.同时产生的 B.同一个事实 C.同一创始人 D.密不可分的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 A.战争 B.改革 C.伊斯兰教 D.外族征服 5.《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6.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7.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8.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 )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

历史试卷

历史部分(6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1.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A.雅典民主政治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教廷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 在巩固思想统一方面,秦始皇重在“禁”而汉武帝却重在“尊”。汉武 帝的“尊”指的是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系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 军机处 B. 西域都护 C. 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6.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关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 武昌起义,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 中共一大 D.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8. 下列文明不属于大河流文明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金字塔 B.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C.伯里克利统治时期民主政治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9.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伊利亚特》 D.《奥德赛》 10.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 史蒂芬孙 11.华盛顿、林肯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两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有人认为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其中林肯的主要事迹是 A. 领导北美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 通过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C. 领导美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D. 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帮助西方国家复兴经济 12.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B.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D.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读图学史(共11分) 13.阅读下列四幅伟人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请回答: (1)图1这位伟人曾经领导的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1分)为恢复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他创造性地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所属院系:东方语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能力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团队合作与学术竞争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爱国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业务上,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使用该语种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6年。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要求的学分、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和院(系、所)领导同意,提前进入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 三、学位与学分要求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23学分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各类课程基本修读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政治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学位基础课程2学分;学位专业课程6学分;专业方向课程4学分;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四、研究方向

阿拉伯文学

alabo wenxue 阿拉伯文学 在历史上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4个时期:1.贾希利叶时期(即蒙昧时期,又称伊斯兰以前时期),从5世纪中叶到伊斯兰教诞生(475~622); 2.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622~750); 3.阿拔斯朝时期(750~1258); 4.土耳其人统治时期(1258~1798)。 贾希利叶时期这个时期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各氏族部落过着游牧生活,彼此之间常因争夺水草、牲畜而互相仇杀,血亲复仇非常盛行。赞美部落、描述血亲复仇和部落战争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当时战争在白天进行,阿拉伯人称它为“日子”,他们用古代散文和诗歌记载了发生的战事,这样的“日子”是阿拉伯人早期的诗文汇编。古代著名文学家艾布·欧贝德(728~825)、伊斯法哈尼(897~967)和梅达尼(?~1124)等,都辑录过许多“日子”,从中可以了解阿拉伯游牧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阿拉伯游牧人生活图 这个时期的民间口头文学大多是驱赶骆驼时的吆喝和歌唱,并根据骆驼蹄子的节拍而吟唱,形成诗歌的韵律。伊斯兰教开始传播(610年前后)之前大约150年的诗篇,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阿拉伯诗歌。此外,还有一些散文作品,有谚语、演说词、故事和卜辞,但大半已失传。流传至今较多的是诗歌,它的格律和词藻都是比较完美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悬诗”(阿拉伯语称作“穆阿莱葛特”),它是7篇(一说10篇)长诗的总称,是7个著名诗人的作品。首先是乌姆鲁勒·盖斯(约497~545),他是阿拉伯传统诗歌的开创者。他的81行“悬诗”细致地描写了5、6世纪之交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和作为王子的诗人本人的生活。其次是骑士诗人安塔拉·本·舍达德(525~615)写的“悬诗”,既有抒情,也有叙事,后世评论家把安塔拉誉为机智、勇敢与力量的象征。据记载,“悬诗”是阿拔斯朝初期古诗收集家哈马德·拉维叶(694~772)搜集的,它至今仍被阿拉伯人作为诗歌的典范。 当时半岛上除“悬诗”诗人外,还有一些游侠诗人,最著名的有塔阿巴塔·舍拉(?~约450)、尚法拉(?~525)等。他们生活穷苦,藐视权贵,诗中流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他们建立平等社会的愿望。这个时期的诗人还有韩莎(575?~664?),她是以写悼亡诗闻名的女诗人。诗人侯忒艾(?~679)以写讽刺诗闻名。 在贾希利叶时期,诗人在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本部族的先知、英雄,甚至是领袖。诗人一旦成名,部落要为他举行隆重的庆典。阿拉伯人在评论他们早期的诗歌时称之为“阿拉伯人的文献”,因为它记载了阿拉伯人各方面的生活。 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朝时期7世纪前半叶,阿拉伯人各个分散的氏族部落在伊斯兰的旗帜下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和国家,并实行对外扩张。这个巨大的转变给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诗歌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政治色彩。如哈桑·本·萨比特(?~674)的作品,主要歌颂穆罕默德,支持他传播伊斯兰教。由于各种教派需要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或为了鼓动士兵勇敢作战,演说词成为散文作品中的主要形式。 伍麦叶人夺取政权后,阿拉伯人的家族矛盾和伊斯兰教的派别斗争更趋尖锐,不少诗人也卷入了政治斗争。欧贝杜拉·本·盖斯·鲁盖雅特(?~694)是古莱氏族诗人,支持祖拜尔派,主张哈里发的职位应限于古莱氏族的祖拜尔人;提里马哈·本·哈基姆(?~718)生于叙利亚,是哈瓦立吉派诗人,认为任何穆斯林都有权继承哈里发位;库迈特·艾赛迪(679~734)

关于阿拉伯近代文学的起讫年代

第3辑 阿拉伯研究当代关于阿拉伯近代文学的起讫年代 丁淑红 阿拉伯语中“文学”一词含义颇多,不同时期的阿拉伯人使用所指相去甚远。 蒙昧时期主要表示邀请赴宴之意,伊斯兰时期则指一个人崇高可贵的品格及其对公众和个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后来,该词专指一个人的情操、知识、诗歌等方面的修养。9世纪以后,“文学”专指运用哲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 史记学、宗谱学、诗歌等的知识。直到12世纪,“文学”一词才特指诗歌、散文等。①因而,古代阿拉伯人对文学的研究只局限于这几个方面:1.收集作家 和诗人传记,简单阐述其成就与不足。 如阿拔斯时期的艾布·法尔吉·伊斯法哈尼(897~967年)的《诗歌集成》中涉及到蒙昧时期和伊斯兰初期3个世纪的许 多诗人、 文学家的历史资料和轶闻趣事;艾布·曼苏尔·赛阿拉比(?~1037年)则按不同地区将诗人分类并写有传略的《稀世珍宝》。2.引证某些评语,并不 系统和完整。 如德雅乌丁·本·艾西尔(1163~1239年)的《作家诗人文学通例》,引用了古代诗人和作家的论述来阐明自己的文学观点。3.品评诗人及其诗歌的优劣。如穆罕默德·本·赛拉姆(846~?)的《诗人的等级》,艾布·卡塞姆·埃米 迪(981~? )的《艾布·泰玛姆与布赫图里之比较》。4.反映某一时代的文学基本概貌,分析并不充分。如艾布·伯克尔·苏里(946~?)的《论阿拔斯人及其诗歌》。并且以上这些书籍中还混杂着许多诸如语言、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总之,古代阿拉伯学者还没能够对各时期的文学加以整理、分类,评述其长短,探究①〔黎巴嫩〕汉纳·法胡里:《阿拉伯文学史》,郅溥浩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4页。

[精品]【世界文学名著赏析】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阿拉伯《一千零一夜》【世界文学名著赏析】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春秋文子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 《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是中古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有漫画版的,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部叫《赫左尔艾夫萨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即《一千个故事》),其故事源于印度,最初是梵文,后译成波斯文,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加进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别是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有关埃及麦马立克王朝的故事。其核心是第一部分。 据阿拉伯原文版统计,全书共有大故事134个,每个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一千零一夜》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从口头创作到编订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大约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出现手写本。又经过几百年的搜集、整理、加工、补充,大约到16世纪才最后定型。而由文人编纂成书,出版问世,还要晚一些。 为什么说《一千零一夜》具有很强的人民性 《一千零一夜》多侧面地、广泛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中古阿拉怕社会的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其人民性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与罪恶。中古时期的哈里发,对内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对外推行扩张侵略政策,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阶级矛盾十分激烈。《渔翁的故事》、《死神的故事》、《驼背的故事》等,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剥削的反抗精神。 第二: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赞美他们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和斗争精神。在许多故事中,渔夫、牧民、理发匠、补鞋匠、女仆、樵夫、农民、手工艺工人、脚夫等纷纷登台,成为这部故事集的正面主人公。这类故事常常跟揭露统治阶级为非作歹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激发人民斗志的强烈效果。《渔翁的故事》、《白侯图的故事》、《巴格达窃贼》、《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正面主人公的善良、机敏、智慧,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第三、表现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乌木马的故事》、《努伦丁和迪伦丁的故事》、《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等,都程度不同地谴责了社会的邪恶势力,歌颂了忠贞专一的爱情,表现了深刻的反封建意义。 第四:表现商人的冒险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为最有名。它叙述了辛伯达在7次冒险远航中惊险、曲折的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卷(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卷 (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有学者称:“如果以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能够说明这一看法的历史依据是 ①创立了伊斯兰教②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③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④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2 . 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广泛进行商业活动,当时的都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它是 A.开罗B.巴格达C.麦地那D.亚历山大 (★) 3 .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他们对数字和零符号系统的改造与推广做出了贡献,以致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种数字最早起源于 A.古代中国B.古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美洲 (★) 4 .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其中之一是15世纪中期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 5 . 奧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是 ①宗教领袖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③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④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 (★) 6 . 如图反映了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疆域。下列相关事件对东西方贸易产生消极影 响的是

A.最高统治者苏丹拥有全国土地 B.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 C.由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D.控制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 7 . 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下游B.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成为国教 C.德里苏丹国家由突厥人建立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8 . 幕府政治始于12世纪末廉仓幕府建立,结束于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天皇。下列体现其特点的是 ①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②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③幕府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④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的实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 9 . 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日本和朝鲜的共同点是 A.推行土地国有制度B.学习中国隋唐文化 C.形成特殊的武士阶层D.长期实行锁国政策 (★) 10 . 16世纪末,日本大将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侵略朝鲜。因此,朝鲜采取的对策是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题(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 亚洲练习题(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故事集属于哪一文明成果 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阿拉伯文明 (★★) 2 .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说: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入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列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 国所属的埃及对其进行殖民活动。这表明当时阿拉伯地区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创立宗教B.建立国家政权C.发展社会经济D.实现统一 (★) 3 .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其意 当为:两者是 A.同时产生的 B.同一个事实 C.同一创始人 D.密不可分的 (★) 4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A.战争B.改革C.伊斯兰教D.外族征服 (★★) 5 . 《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 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 础 (★★) 6 .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

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 7 .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 8 . 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这些主张( )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 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 (★★) 9 . 678年,唐高宗一度想再次起兵讨伐新罗,但侍中张文认为:“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高宗只好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因吐蕃而断绝了与新罗的关系B.唐政府注重轻重缓急处理外交事务 C.客观上为新罗内政建设提供了条件D.双方关系经历了冷淡到缓和的过程 (★★) 10 .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11 .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是指 A.北魏孝文帝改革B.奴隶制民主政治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北大外语学院考研书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考书目 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1.世界文学史科目: 1)《欧洲文学史》李赋宁等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2) 《东方文学史》季羡林主编吉林教育1995年 3)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陶德臻等主编高教2000年 2.文学理论科目: 1)《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著三联书店1986年 2)《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大1988年 3)《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上海古籍1988年。 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文学部分: 1.《欧洲文学史》李赋宁主编:古希腊罗马,西欧,俄国4卷本商务1999年 2.《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罗经国(2卷本)北大1996年 3、《英国文学作品选读》陈嘉2卷本)商务1982年12.5/1 4.《美国文学选读》李宜燮、常耀信(2卷本)南开1991年 5.Baym, Nina, ed.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horter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Norton, 1995. 英语语言学部分: 1.《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胡壮麟、姜望琪北大2002年 2.Poole, S. C. 1999/2000.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语言学入门),外研社。3.Robins, R. H. 1989/2000. General Linguistics . Fourth Edition.(普通语言学概论),外研社。 三、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实践俄语书目: 1、《基础俄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2、《大学俄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3、《新式俄语(俄文版)》阿克肖诺娃,圣彼得堡2000年 《综合基础》书目: 1、《苏联概况》李明滨北大1986年。 2、《俄罗斯国情》金亚娜哈工大2001年。 3、《俄苏文学史(第一卷)》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外语学院教务办公室有售) 4、《20年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李毓榛北大2000年。 5、《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 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著,北大2003年 6、《俄罗斯艺术史》任光宣著北大2000年。 四、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缺 五、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1 德语:《德语教程》1-4册北大1992年-1995年 2 德语文学: 1)《德国文学史》余匡复上外1991年。 2)Dr. Leo Krerr u. Dr. Leonhard Fiedrer: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C. C. Buchners Verlag. Bamberg 1976. 3)Fricke, Gerhard u. Schreiber, Mathias: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Paderborn: Ferdinand Sch?ningh, 1974. 4)Beutin, Wolfgang ... [et al.].: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 Stuttgart : Metzler, 1979. 六、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1.语言方向:

中古亚非文学名词解释

中古亚非文学名词解释 1、“往世书” “往世书”是中世纪印度文学在史诗的基础上出现的又一种卷帙浩繁的作品。“往世书”是关于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叙事诗,规模宏大,共有18部之多。流行最广的是《薄伽梵往世书》,作品以勇敢而有反抗精神的牧童黑天的故事为主线展开。个人署名的作家和作品有马鸣的《佛所行赞》和《美难陀传》、迦梨陀娑的《云使》、伐致呵利的《三百咏》、胜天的《牧童歌》等。 2、《万叶集》 日本最早的抒情诗总集,或称和歌总集。作者包括天皇、贵族和普通民众,除大量的是来自民间的未名氏外,代表诗人有柿本人麻吕、山上忆良和大伴家持等。时间跨度400余年,多数是7世纪至8世纪中的作品。内容丰富,包括相闻(男女情歌,与兄长、朋友、长幼之间的往来酬作)、挽歌(悼念死者之作)和杂歌(如狩猎、旅游、宴请、自然风物、民间疾苦、人世感怀等)。形式有长歌、短歌、旋头歌和佛足石体歌四类。诗风清新质朴。《万叶集》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至封建社会初的社会状况,是日本现实主义诗歌最早的基石。 3、物语文学 中世纪日本的物语文学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受中国传奇文学的影响产生的。初期的物语可以分作两类:带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和以和歌为中心的和歌物语。前者的代表作是《竹取物语》,后者的代表作是《伊势物语》。这些短篇物语以它情节的离奇、描写的细腻和人物性格的突出而具备了短篇小说的形式。短篇物语在发展中逐渐合流。10世纪后期产生了类似长篇小说的《宇津保物语》。11世纪初出现的《源氏物语》是物语文学发展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此后出现反映武士驰骋战场、叱咤风云的战记物语。较早的是《保元物语》和《平治物语》,最有代表性的是《平家物语》。 4、能乐、谣曲和狂言 日本最早的戏剧称为能乐。能乐是歌舞剧,由音乐、舞蹈和道白等构成,简短精练。能乐后来渐渐演化为谣曲和狂言。谣曲反映贵族生活,气氛严肃,语言文学色彩重;狂言表现民众生活,在谣曲上演的间隙中演出,活泼诙谐。狂言的情节简单,以武士、僧人等为讽刺讥诮的对象,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兴起,被称为庶民的戏曲,在日本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谣曲和狂言的脚本都具有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5、俳句 17世纪中叶在日本出现的一种古典短诗。俳句原称俳谐,形式短小(只有17个音节),以含蓄见长。代表作家是松尾芭蕉,其代表作为《俳谐七部集》。他的作品被推崇为俳句的典范,具有优雅和宁静的情调。他追求严肃的诗的意境,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6、悬诗 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出现在阿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阿拉伯人每年到麦加朝觐天房时在欧卡兹举行赛诗会,优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在克尔伯的古墙上,任人诵读,即为悬诗。据说有7首悬诗是阿拉伯诗歌的不朽之作。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 7、《古兰经》

世界古代史考点梳理

世界古代史考点梳理 3、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理解)时间: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进行改革;基本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影响: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识记) 7世纪初,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公元622年,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在世界各地传播。 5、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理解)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与王权共同维护统治。在西欧长期的动荡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向基督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教会还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6、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理解)(1)外族入侵;(2)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3)贵族集团争权夺利,内战不断;(4)人民起义;(5)封闭保守。 7、希波战争的结果;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识记) (1)希腊与波斯的战争,最终以波斯的失败告终;(2)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罗马帝国征战: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8、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识记)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吸取了印度10个数字的计数法,并加以改进,把它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9、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及其产生的时间、地点(识记)

世界近代史考点知识梳理(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1:文艺复兴(理解) 开始于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实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代表人物:①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②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影响: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发展起来重要作用。 考点6: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史记)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理解) 开始时间:1765年(18世纪中后期)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主要成就: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进“蒸汽时代”;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火车;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加重了这些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