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

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

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关键景点保护,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

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内在绿”,就是内在的生态理念。黄山市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残留农药;在基层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以捡拾的垃圾就近兑换生活用品,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

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华文明的

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很重要的就是让这些珍贵文化留下来、活起来。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形态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徽州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持续关注。同时,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

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业态,初步实现了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坚持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协同发力,把弘扬徽州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以鼓励创新创业为核心,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富裕幸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终目的。称雄明清商界数百年的古徽商,不仅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辉煌,也铸就了坚忍不拔的创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年来,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尤其是顺应大众旅游新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690多个村庄70%有游客接待、30%形成旅游热点,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乡村旅游已占全市旅游的2/3以上。广大乡村有了“双创”活力,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就必将形成积极进取的新文化、汇聚乡村发展的正能量,乡村振兴必然前景可期、水到渠成。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三农经过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国家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三农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时刻: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大提出统城乡发展,推荐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八大提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三权分立的土地制度、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且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会专门针对三农问题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历经14年,针对不同时期制定出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彰显出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及解决问题的决心,通过14年的政策,基本构建起了强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具体的政策内容如下(表一): 表一中央一号文件表 时间主题内容聚焦重点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 政策的意见 农民增收,旨在通过有力的举措尽快扭转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 策的意见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旨在解决农业投入 不足、基础脆弱等问题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社会主义新农农村建设,旨在落实党的十六 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大历史任务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若干意见 现代农业,旨在夯实产业基础,确保新农村 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前的任务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湘潭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倒数第三的地级市,所辖的县市只有湘潭县和湘乡市两个。但湘潭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湘潭县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市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但还存在小城镇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专业农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湘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功能辐射作用。小城镇作为沟通农村和大城市的中

间结点,在物资流通、人力周转、信息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一是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要结合县(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县(市)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及村庄建设,科学布局,形成有利发展、方便生活的合理网络。二是要打造核心产业。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对接,在《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产业资源基础和有利条件,科学修编规划,将农业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及园区规划等相结合,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进行认证布局,建设一批湘莲、沙子岭猪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三是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严格保证按照规划实施。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大与居民每日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中小学、医院等。以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宜居宜业的重要区域,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就业就学就医难等问题。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2018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作者:任泽锋,系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

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 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关键景点保护,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 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内在绿”,就是内在的生态理念。黄山市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残留农药;在基层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以捡拾的垃圾就近兑换生活用品,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 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华文明的 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很重要的就是让这些珍贵文化留下来、活起来。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形态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徽州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持续关注。同时,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

【推荐】心得体会:发挥合作社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最新)

心得体会:发挥合作社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最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济实体,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中坚 力量和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成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之一。目前,现代农业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都要求合作社更好地发挥其经营主体作用,针对我市合作社发展现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就如何充分发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迅猛,但发展质量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市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指导和服务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规范运行。截至6月30日,全市共有注册登记并在农牧业主管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975家,X年新增63家,社员总数 3.92万人,带动农户10.06万多户,涉及种植、养殖、林业、渔业、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其 中有74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18家合作社的产品通过了“三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有6家合作社开展了“农超对接”业务。获得自治区

级示范社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3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承包地 29.02万亩。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全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实现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增值,形成统一农资供应。二是逐步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合作社的产品销售范围逐步由本市本地为主逐步向跨市跨省拓展,有的已进入国际市场,如X县X农民合作社的土豆已通过家乐福超市进入国际市场。三是不 断提高服务能力。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注册商标、建立信息网络等,增 强合作社对入社社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有“阴山红”李子、“川宝”马铃薯、“伊牛”小香米、“蒙禾”西瓜、“一溜弯”红辣椒等74个合作社商标。X县农丰马铃薯种薯专业合作社的“川宝”马铃薯获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 社产品品牌”殊荣。 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整体水平偏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合作社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经济效益差,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体会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在乡镇工作的几年,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村现状,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却比较落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推进,我认为一是村居环境的改造。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园。三是乡风文明的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镇、文化建设等。 目前农村普遍环境卫生差,垃圾围村,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同时目前种地并不挣钱,大多数农民都依靠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政府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农村垃圾我区实行统一管理,“农村四好公路”到2020年农村全

部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土地确权工作正积极推进,实行土地“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等。 以我个人工作的漕河镇为例,我镇为农业大镇,奶牛养殖、双孢菇种植、果蔬大棚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通过近几年政府的鼓励与倡导,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高效设施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几个大型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已基本建成,旨在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产品科研中心、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区、绿色谷物杂粮种植区、农家特色餐饮区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打造成集休闲、采摘、餐饮、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乡风文明建设,以我镇为例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先进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我镇梁家营村于XX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梁家营高标准打造“梁家营生态创艺小镇”,村庄环境优美、创建氛围浓厚,全村移风易俗创建效果突出,通过整改红白理事会,制作设立善行功德榜,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一定会比城市更加的宜居。

村乡村振兴思考建议

村乡村振兴思考建议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培育品牌农业。拟定农产品品牌推广计划,重点围绕“九蒸九晒黑芝麻丸”进行推广,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争创“三品一标”。依托市、县展示展销会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提高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 二是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加强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推广模式。拟定集产地环境、农资使用、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包装储运、检疫检验等标准于一体的产品标准及操作规程制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内部融合,以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推进产业链延伸,乡、村两级可适当发展无污染型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推动功能拓展,创建“山水X、灵秀乡村”品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二)打造绿色生态家园。一是加快农业污染治理。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建设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塘,实行生态护坡,最大限度减少因化肥农药流失造成的污染。加强养殖场粪污排放情况的监测整改,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二是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户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奖补机制,实行以奖代投,落实专人专业专段包保常态化保洁责任制,探索推进合同化环境服务。 三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建房标准化,严格建房审批,重拳整治违建行为。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聘请乡村规划建设监管员,抓好村庄建设空间管控。抓好美丽庭院建设,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评选等活动。 (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开展村在职干部、后备干部摸排,选优配齐村(社区)干部。加强对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能力。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争取力度,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二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探索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成立乡贤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等。三是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立x规矩、正民风、促公益方面的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家规家训,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 (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搭建基层劳务合作平台,采取定期举办“引企下乡”劳务招聘会等形式,依托本地工业园区、重点景区拓宽劳务就近输出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开展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就业创业等方面培训,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 (五)繁荣乡村文化。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学习借鉴石家庄龙化村“讲

2020年乡村振兴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2020年乡村振兴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现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的地位持续在加强。 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山川秀美、农业大市的怀化,我们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为。因此,要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首先,要坚持优先发展经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

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不仅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不仅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村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充满生机活力。所以,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之美,物质富裕而环境脏乱差同样不是美丽乡村。在过去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以损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事例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 当前,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规范畜禽养殖,科学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等。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可以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如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乡村? 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大胆思考: 一.从开放资源上突破。 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二、从市场主导上突破。 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三,从政策扶持上突破。

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 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四.从吸引人才上突破。 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 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五,从策划规划上突破。

中青年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想法范文

一、发展的主要做法 村建设主要做法:一是优化土地资源。村集体对接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引入资金对本村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整理(如田形调整,低洼地和河滩地平整改造等),使土地面积大规模增加。 二是存活增量。平整出来土地资源利用国家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取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将用地指标拍卖或置换、引进企业进驻,收取出让资金等方式取得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 三是科学规划。以强大的集体经济为后盾,引入科学的规划理念,支持农村硬件建设升级改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适时更新换代,打造集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旅游业为支撑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二、农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村发展的巨大成绩,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的丰厚积累和地处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机遇。 发展得快的农村简要归纳为三条:一是主动改革。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通过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再分配、农民土地承包权向土地股份制股权转变、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向城镇商品房、资产和股权的转变,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土地股份、富民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专业合作组织等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模式,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势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是注重创新发展。紧跟市场需求,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支撑,第一产业为辅助的发展模式,如永联村、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民主管理,以社区管理模式管理农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发展方式好、经济效益好、人居环境好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启示 学习先进经验,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会理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和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 一是党的领导是关键。思路决定出路,农村发展关键在党组织,重点在选好了带头人。结合本地区实际,应积极鼓励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打破旧思维,树立新模式,引领群众发家致富。 二是改革发展是前提。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土地确权、田型调整、土地置换等方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打破原有农村分散经营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股

调研报告: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调研报告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XX文化的繁荣兴盛;XX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出口占全国的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弘利教育)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XX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XX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关键景点保护,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内在绿”,就是内在的生态理念。黄山市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残留农药;在基层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鼓励村民以捡拾的垃圾就近兑换生活用品,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 以XX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XX文化的发祥地,黄山现存8000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多种文献、1300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很

2020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2020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乡村建设一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X县近几年以来搭建了“四梁八柱”;举措扎实,推进有力,一是在乡村治理、小农户带动、工商资本下乡、美丽城镇建设、空心化改造等方面加强创新,全面打开乡村振兴局面。二是在打造X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的基础上,在村庄、风景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打造更多示范。三是探索指标、工作、政策、评价、统计、标准体系建设,创设更完善的体系。 X启动以来又在X年实施了八大行动:一是开展美丽农业行动,围绕做大农业的目标,以园区、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美丽农业示范点;二是开展美丽村庄行动,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进一步巩固“无违建”创建和“五水共治”成果,在源内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三是开展X美食行动,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节活动成果,挖掘美食文化,发展美食经济;四是开展X营销行动,围绕品牌效应带动农业增值目标,进一步巩固X农产品品牌推广和农产品品牌合作运营成果,提升X知晓度;五是开展X文化行动,大力挖掘X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传统技艺,编写X故事,努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经济效益;六是开展美丽清溪行动,进一步巩固“河长制”成果,树立原生态理念,尊重自然,通过实施重要堤防、河道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强源内溪流形态、水源和保洁管理,确保不发生占用河道、妨碍

行洪等违法现象,努力让溪流水更清、鱼更欢、景更美;七是开展美丽公路行动,以最美公路X为样板,进一步巩固美丽公路建设成果,以源内主干道为对象,通过路面修复、“两路两侧”整治,打造平安、通畅的美丽公路,推动公路旅游;八是开展美丽庭院行动,进一步巩固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成果,在实现清洁庭院X%目标的同时,从民宿农家乐经营主体和村干部入手,强化美丽庭院指导,充分发挥农村群众创造积极性,让源内农户庭院成为节点景观。 乡村振兴必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在乡村中形成经济的新亮点,创造发展空间,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县乡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X、开发规划不科学,内容设计无特色。现在乡村经济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内容同质少创意,虽然X已建成很多的农业采摘基地,但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特色产业、民俗文化有效结合。 X、品牌化运作乏力,旅游附加产品不丰富,宣传营销不给力。经营者不注重品牌建设,许多项目仅以“地名+内容”命名,层次较低;出售的多为初级农产品,包装简陋,难刺激购买欲。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与旅行社等服务机构联系不密切,宣传营销不善,项目知名度难以扩展。 X、产业链不完善,融合程度不够。这种格局必然导致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普通农产品数量多、但价格低迷,这种格局既不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尤其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及下游

关于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 段建南(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原院长、教授)1.科 学编制空间规划是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关键起点。要把总要求和三个阶段目标任务具体化,合理划分生活、生产、生态空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具体面貌 是什么,如何编制规划,是亟待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2.编制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目标,让“强、美、富”三个字要落地。 一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要求,布局农村土地。其中,农村宅基地规划是难点。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整治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是乡村振兴的一项艰巨任务,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必须引起重视。初步测算,2050年湖南省农村 宅基地需要11.1万公顷,为现有宅基地面积(67.91万公顷)的16.3%,将腾出约56.81万公顷。因此亟待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退出土地去向,优先考虑为农村二三产业供地。建议设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红线。二要以农村产业规划为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重点。针对我国土地类型复杂、传统文化多样等基本国情,未来农村产业经营模式应多样化,包括传统模式的保留,不可厚此薄彼、盲目跟风模仿。三要尽快组织编制《全国乡村振兴空间规划》,力争2020年完成全国各级规划,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同时探索乡村规划理论与技

术体系,制定技术规程。湖南可在这方面“先行先试”。3.编制乡村振兴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乡村振兴空间规划包括两个层次六个级别:上层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下层包括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可采取上层规划自上而下、下层规划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相互衔接的技术路线,采用公众参与技术,通过政府、专家和公众代表共同研究、磋商、讨论和决策,形成各级规划。特别是村级规划技术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技术规范,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乡村规划应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多功能性,采用土地功能分类和多功能性评价成果,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大尺度范围编制土地功能分区,在小尺度范围设计地块用途。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3715793918.html,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作者:韩政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2期 为了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到2050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因此,加强农业扶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进而促进乡村农业水平提高、乡村生活环境优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活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1加强农业扶持 加强在农业方面的扶持,需保护耕地红线,加强农业技术的投入,培育优质粮食种子,提高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建立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等措施,进而真正实现农业强这一目标。 1.1保护耕地红线 首先,需要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因此,政府必须严格实施保护耕地的法律制度,对违规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等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坚决的惩罚。 1.2加强农业技术投入 首先,对种植者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应让种植者充分认识到不规范种植的危害,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才能有利于粮食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我们应引进技术人才,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印发生产技术手册等宣传资料,真正做到对种植者进行系统化的指导,让其掌握真正高质量的生产技术,进而促进粮食高质量、高产量的生产。 其次,研发先进的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农机。有的地方比较平坦,而有的地方处于山坡丘陵之上等,因此,研发新的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极其重要。 最后,对部分作物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长势良好,种间差异小的幼苗或种株,这样才有利于农产品收货时期差异性小,便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快速收割。 1.3培育优质粮食种子 在有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下,还需要有优质的粮食种子。农谚说“苗好一半谷,秧好半年稻”,因此,应积极进行优质种子的培育。利用优质的种子,培育优质的秧苗才能有丰硕的产量。 1.4提高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

关于乡村振兴计划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振兴计划战略的几点思考 ——以安吉县和德兴县为例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安吉和德清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目标。为今后各乡村如何贯彻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三农生活富裕绿色发展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而农村却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城乡差距的增大,农村优质劳动力逐渐流失,出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阶层分化的现象,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部分农村衰落,农村生态污染逐步加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突出。2016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仍高达2.72∶1。为解决这一矛盾,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迫在眉睫。那么,该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实施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可以从安吉和德清两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启发。 一、城乡融合 (一)产业融合 安吉县鲁家村的“未来鲁家农业之花”为主题的发展理念,建设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吃住、农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特色农场;余村村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休闲产业,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而德清县则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淘宝“德清馆”农产品销售平台,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全县行政村以淘宝商店和丰收驿站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全覆盖,完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92家。同时,通过手机app进行智能化的农业管理。 农村不再只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的1.0时代,而是开始整合、规划,形成综合性的集农家乐、旅游业为一体的度假生态模式,将农村各产业融合成一个生态圈,提高了农村资源利用率,创造稳定的就业创业空间。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创新;完善镇级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对接发展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并向乡村延伸,实现上承县城、下联乡村,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形成以农业为主题的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小镇,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的外溢,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从根本上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 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通过app管理农业,则是产业跨界融合创造出的新兴业态。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了一二三产纵向融合,种养加横向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打通了供应链,培育了农业品牌,全面提升了农业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农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并提出方向性的解决措施。 标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 党的十九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并于九月二十六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在此规划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乡村振兴做出了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复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将会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热潮。在这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也必会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如何让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并在乡村振兴“大盘”中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1、乡村振兴是国家全面振兴的需要 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这历史节点上提出的战略部署。从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地区的稳定决定着国家稳定和谐大局,农村居民的幸福获得感决定着全体国民的幸福指数,在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后,虽然国家综合国力大力提升,但贫富差距相当明显,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也不可避免的隐藏着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农民朋友也看到了更加幸福的希望。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是着力于解决“三农”中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虽然城镇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又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土壤,所以,我国农村地区在被“忽略”多年后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时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定会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最直接目的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战略意义是全局性和全方位的,因此,从政策指向和具体实施均会促进和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彻底变革与改造,传统的“靠地生存”模式将会被彻底抛弃,当然,分散式的传统农耕形式本就与乡村振兴’“格格不入”,尤其在耕地少、山地多的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优先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规划蓝图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