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线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

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范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激和趣味,特别是蓝色的天空,蓝灰色的汤匙桥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勺红色樱桃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能不说是色彩的神奇力量。

3.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各自的存在。实体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空间中;空间是出现的,没有具体的实体很难感觉到空间。实体是由二度空间的体量构成的,并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塑造表达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和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空间情绪。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穆尔认为,“形体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它们在一起反映了空间是一个可塑的物质元素”。

人们既可从立体的角度去欣赏形体,又可从理性和情感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升华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牛村,依山傍水闹建。一幢幢保留完好的古民居以黑白为主要色.造型精巧,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牛村的建筑布局来看,古人非常懂得在人居住的地方预先进行规划,而规划的核心不外乎是建筑实体本身的空间处理和建筑实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处理。在黄土高原,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建造窑洞,而且十分注意窑洞的朝向和角度的选择,既是为了提高室内湿度,又是为了避免雨水的冲刷对窑洞的侵蚀和破坏。在黄土的选材上,往往选择石英砂极细的黄土。建造的窑洞结实牢同,又可防压。窑洞所形成的空间艺术可谓是洞空间艺术,实体与山的空间挥然一体,构成人居文化中的独特景观。

二、对称与平衡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因为均齐所分割的分量是相等的。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例如人体、飞电的双翼、植物的叶子等。人们在观看这类形体时,对称形式美感往往会给人带来审美趣味的满足。人在观察对称的形体时感觉两边产生的魅力一样大。视线在两边之间来回游动,最终视点落在形体的中间点亡,获得

视觉上的愉快和享受。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律

性。

历代宫廷建筑、纪念馆等庄重建筑可以说是对称建筑的杰作。这是因为对称这一形式是最完美、最好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在对称形式中,建筑物中心轴线两边的形和体量完全一样,当把对称的中心加以强调,安定之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了从功能上体现庄重,形体越是复杂的建筑越是要强调对称性,防止视线的动荡产生不安定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大厦之所以采用对称形式,就是为了体现庄重之感。这不仅是功能的需要,而且因为它是功能与表现形式的最完美和恰当的结合。

基于审美的视觉需要,即使是简单的形体同样也要强调视线的稳定,这在建筑物体上最能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希腊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尽管形体并不复杂,从正面看门前的八根立柱数量是偶数,但端部要有一定的体量。通过连接将两个端部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对称的效果。帕提农神庙(希腊)

倘若是复杂的形体,可以运用综合方法体现对称性。通过不同形体的组合和连接、并将其中某些部位形体加以变化和强调可获得丰富的对称效果,这在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许多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都可以说是对称性建筑的典型。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在风格上各异,其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也不同,但在对于对称性形式美感上的认识和表现上是殊途同归。

国会大厦(美国)

平衡是指形体的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或相近。由于它不失重心,形成势均力敌的感觉,因此不会轻重失调。平衡原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因而视觉平衡力学不仅体现在形态的各种要素上,同时也体现在物理重量感上,并不单纯是指地球对物理形态的引力作用。它往往以同量式或异量式表达平衡的美感。

同量式即异形同量的形式,形体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从而产生形体左右之间的平衡。同量式与对称形式一样,具有稳定性:另一方而由于形的差异性,同量式又比对称形式富有变化。

异量式是形异而量相近的形式,形体左右两部分形不同,且量有差异。同时又不失重心,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体量上的均势。异量式具有变化性,体现出生动、活泼、自由感,但也会呈现出不规则性,在这类形式表现中特别要防止出现杂乱感。在立体设计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平衡形式是获得形体表现的重要法则。

与对称形体相比,平衡的形体更加强调平衡中心。这是因为不规则的形体组合更为复杂,更加需要确定形体的构图中心,倘若这个中心不明确,必将造成形体组织的混乱。例如法国亚眠大教堂和英格兰的林肯大教堂平衡的力量来自哥特式塔尖或中心大塔,它们是对平衡中心的有力强调。

亚眠大教堂(法国)

林肯大教堂(苏格兰)

不规则的形体常常会利用力学上的杠杆原理来达到平衡。一个距离视觉中心较远、意义次要的小形体可以借助距离视觉中心近而意义较重要的大形体达到平衡,这是不规则形体获得美感的另一个原则。例如荷兰的希尔维瑟哑市政厅,设计师将塔楼作为杠杆支点,通过垂直线和水平线与面的巧妙结合达到平衡。

在立体设计中,不仅外部形态要以平衡体现,内部设计中也要以平衡作为原则,这是因为任何立体形态的表现都要以平面为支撑点、面,且平面决定了视觉感知的先后秩序。换句话说,内部平衡实际上是平面的平衡。在室内设计中,平面设计实际上是决定人行走的路线和方向,人行走时所看到的任何场景应具有视觉上的平衡,同时平衡中心应在行程的自然流线上。因此,平衡不仅从外部吸引人的视线产生美感,而且它具有内部的导向

性。这种特性特别是在弯曲和折轴线的不对称平面中得到充分体现。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一词源自数学上的定义,在立体构成中它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比率关系,体现出形态的美感。古希腊神庙建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它有一个模度系统控制着设计。

形体的比例是可以从视觉上直接认识和感知的,以至法国建筑学家法兰梭亚"布龙认为,“建筑上整体的美观来自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字上的比例”。而比例的秘密后来被学者朱里安"加代破译,

他认为“优美的比例是纯理性的,而不是直觉的产物,每一个对象都潜在于它本身的比例之中”。

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和人造之物自身存在着比例,如不同肤色的人种人体比例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与成人的人体比例也不同;工业产品的造型是否优美,常常以比例为标准,因为产品的各个局部中,如果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都存在相同的比,就会产生好的比例效果。

一般来说,比例越简单就越容易被人接受,越实用,复杂的比例作用不大。具有简单的比例关系的形态往往是优美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西方.古典建筑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的设计基础是一个正方形系列,表现出比例关系,即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前一个正方形面积的二分之一或两倍。

形体的比例不单存在于外部形态,而且存在于内部空间。在人们生活的居室环境中,人的身高与空间高度有比例,门的高度与宽度也有比例。这种比例只有科学、合理才能满足人的需求。而比例是否科学、合理需要从生理、心理上充分考虑。比例只有符合人的审美要求,才能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氛围。

优秀的形体设计,其整体的比例关系甚至要在细小的单元中体现出来,要将相对独立的次要部分归纳到总体尺度中,各单元之间要相互完善并融于整体中。立体构成设计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获得比例;金分割比矩形:以正方形ABCD的底边DC的中点M为圆心,以MB的连线为半径画弧,交于DC延长线上得F,并作垂直线交于AB延长线上得E,则矩形AEFD为黄金矩形如图。

数理几何上的黄金比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而且它与人的视圈也非常和谐。究其原因是人体的结构比例接近于黄金比的缘故,以至于有人将黄金比称为“人体功能的尺”。

人体模数尺度(柯布西耶)

尺度与比例有着有机的相关性,它是指人们以尺度为标准衡量立体形态呈现出预想的某种尺寸。每种形态自身都有着相应的尺寸,人们从物理上、生理上接受和认识大小不同的形体时都会产生心理上的反映.既喜欢大的形体,也乐于接受小的形体,只要它体现出尺寸的合理性并富有美感,就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愉悦,这已经成为人们审美的共识。早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们就对此有所察觉并在对事物的认识中逐渐完善尺度的标准。一般来说,人们对物体尺寸的认识标准有恒常性,一旦某种形体的尺寸与实际应有的尺寸不符,人们就会迷惑不解。事实上各种形态的尺寸是内各种因素决定的。自然同性的形态的尺寸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人为形态的尺寸是由人与白然、环境、社会、产品所决定的,归根到底它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因此,人们常常选择最适宜表现形态的尺寸作为尺度标准。

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和设计中形体的尺寸常常被夸张,但人们从心理上还是能接受它。譬如中外艺术家将佛像和人头橡雕刻在山石上,这些雕像比真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但人们以脑海中的尺寸标淮对其进行衡量时,并不认为它违反常理。

任何―个形态都要有合理的尺度,这是需要设计师认真思考的,因

为好的尺度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在设计的整个环节和过程中经过仔细推敲。造型需要尺度,为了使形体有尺度并体现其特征,在造型时要依据两个原则进行。一是引入一单位并产生尺度,如将一艘小拖轮与一艘几十万吨巨轮并置在一起。小拖轮就成为一个尺度标准。如果这个单位看起来小,那么形体自然就会大,反之亦然。由此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导出这样的结论:母题多、细部划分多的形体要比少的显得大。例如电子计算机中的巨型机与PC机,人们对其大小的判别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最简单的尺度标准。二是以人体功能和人活动的需要考虑造型尺度。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尺寸判别的经验,往往会从某一物体联想到它的尺寸,直至与人体自身尺寸的关系.人自身就成为一种尺度标志。

在立体形态尺度中,对比有着显著的作用。形状和造型相同、体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会由于对比使大物体的尺寸显得更大。因此在建筑设计表现中,对比可以从整体上获得增加巨大尺度的效果。

由于物体形态涉及空间环境因素,同一物体从外空间看总是比从内空间看显得小一些,因此外空间与内空间的尺度感是不同的,这就像雕塑一样,同样形态体量的雕塑从外空间看显得小,而从内空间看显得大。相同的道理,建筑中高度相同的柱体,室内感觉雄伟高大.室外则是相反的。

形体尺度的把握和选择往往与人对尺度的印象有关。尺度印象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的尺度、超人的尺度、亲切的尺度。自然的尺度是指物体表现它自身的自然尺寸,让观者能度量出他本身正常的存在。超

人的尺度就是将形体显得尽可能大,比个人本身更有威力。例如寺庙中的如来佛形象就是以超人的尺度塑造的。但超人的尺度绝不是随意的,它必须要以宜人的尺度来控制。亲切的尺度是指形体造型比它的实际尺寸明显小一些。事实上一个恰到好处的亲切尺度,并不是简单地把构件尺寸综合到比通常的尺寸还小,因为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纽约中心剧院时利用超尺寸装饰与十分简洁的安排相结合,成功地体现了亲切尺度感。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指同一现象有规律地周期反复或交替。它原本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也是音乐产生美感的主要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是内节奏和韵律产生的。这种形式美感在视觉艺术、设计艺术、立体构成中也得到了充分表现。从形式上讲造型艺术与听觉艺术有区别.但从本质上看两者是一致的,节奏与韵律是它们的共性,其差异仅仅是个性。

节奏在艺术中通过音、形、色诸元素以时间性、变化性来体现。时间性是音的运动过程。变化性则是指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音乐是以乐音的强弱、反复、交替进行系统有序的变化而产生优美的旋律。许多古典音乐形式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之所以经典、久远流传,其原因就在于此。而视觉艺术、设计艺术和立体构成是以形和色有规律的连续不断的交替和重复产生美感的。节奏感的强弱与构成元素有关,元素复杂,节奏感就强烈、丰富,反之亦然。表现节奏感的关键是控制度,度恰到好处才不会显得杂乱。

与节奏省密切关系的是韵律。韵律是诗歌和音乐的美感形式,它是指诗歌、音乐中的声韵和节律。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讲究音的和谐,表达出有规律的节奏感.这是由诗歌和音乐的特征所决定的。在艺术中,韵律越强烈.其作品越具有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强烈韵律的现象.如植物叫片的排列变化、叶片的大小变化、叶脉的渐变、大海波涛的反复、行星运行的轨迹,这些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印证着韵律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节奏和韵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建筑形态是以重复形式表现美感的,如哥特式教堂尖供和垂直线的重复,现代城市广场的重复。体现形体韵律美的重复方式有两种,即形状的重复和尺寸的重复。在建筑中重复的形状是门、宙、墙面等形状元案,通过改变间距保留韵律的特点,如果间距尺寸一样,则改变其人小和形状。通过人们有意识的设计可以体现出形体的韵律美。

以渐变构成节奏韵律美是更为强烈鲜明的形式,与重复有规律的间隔韵律相比,其丰富和耐看的程度是不容怀疑的。它通过物体的形、色、材、肌理进行强弱、大小的渐变。渐变形式是以数理原理为依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变化,以获得优美的形式感。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元素,通过渐变也可获得丰富的效果。例如,改变一根线的方向,可以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渐变,渐变的过程实际上是量的递增和递减,可形成规律性极强的韵律感。

渐变韵律

不单是抽象的元素可以通过渐变获得韵律美,就连复杂的植物生长过程也体现着渐变规律。这个过程表现以的形态渐变是出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在每一阶段巾通过叶、花、果实体现出节奏韵律美。

在空间环境中,韵律既存在于外部空间,又存在于内部空间。当它以线条韵律表现于建筑和工业产品外部形态空间时,人们不得不惊叹它的魅力;当人们将日光投向内部空间时,发现内部空间的韵律同样是不能低估的,甚至更加重要和突出。一般来说,外部韵律的美来自它自身户大的体量,内部韵律的美则会通过许多不同要素的交错组合表现出来。

节奏和韵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如果从一个点可以看到两个视野,其中只有一个有韵律而另一个没有,那么观者的日光会自然地转向前者。

尽管节奏和韵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体态和线条的韵律在建筑和工业造型中仍然是产生紧凑感和趣味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对设计的形态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体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手法,并满足结构和功能的需要,成为构成美感的重要形式。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

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

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

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线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

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范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激和趣味,特别是蓝色的天空,蓝灰色的汤匙桥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勺红色樱桃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能不说是色彩的神奇力量。

3.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各自的存在。实体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空间中;空间是出现的,没有具体的实体很难感觉到空间。实体是由二度空间的体量构成的,并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塑造表达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和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空间情绪。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穆尔认为,“形体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它们在一起反映了空间是一个可塑的物质元素”。

人们既可从立体的角度去欣赏形体,又可从理性和情感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在中国的民居建筑中,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升华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牛村,依山傍水闹建。一幢幢保留完好的古民居以黑白为主要色.造型精巧,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牛村的建筑布局来看,古人非常懂得在人居住的地方预先进行规划,而规划的核心不外乎是建

筑实体本身的空间处理和建筑实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处理。在黄土高原,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建造窑洞,而且十分注意窑洞的朝向和角度的选择,既是为了提高室内湿度,又是为了避免雨水的冲刷对窑洞的侵蚀和破坏。在黄土的选材上,往往选择石英砂极细的黄土。建造的窑洞结实牢同,又可防压。窑洞所形成的空间艺术可谓是洞空间艺术,实体与山的空间挥然一体,构成人居文化中的独特景观。

二、对称与平衡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因为均齐所分割的分量是相等的。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例如人体、飞电的双翼、植物的叶子等。人们在观看这类形体时,对称形式美感往往会给人带来审美趣味的满足。人在观察对称的形体时感觉两边产生的魅力一样大。视线在两边之间来回游动,最终视点落在形体的中间点亡,获得

视觉上的愉快和享受。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律性。

历代宫廷建筑、纪念馆等庄重建筑可以说是对称建筑的杰作。这是因为对称这一形式是最完美、最好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在对称形式中,建筑物中心轴线两边的形和体量完全一样,当把对称的中心加以强调,安定之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了从功能上体现庄重,形体越是复杂的建筑越是要强调对称性,防止视线的动荡产生

不安定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大厦之所以采用对称形式,就是为了体现庄重之感。这不仅是功能的需要,而且因为它是功能与表现形式的最完美和恰当的结合。

基于审美的视觉需要,即使是简单的形体同样也要强调视线的稳定,这在建筑物体上最能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希腊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尽管形体并不复杂,从正面看门前的八根立柱数量是偶数,但端部要有一定的体量。通过连接将两个端部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对称的效果。帕提农神庙(希腊)

倘若是复杂的形体,可以运用综合方法体现对称性。通过不同形体的组合和连接、并将其中某些部位形体加以变化和强调可获得丰富的对称效果,这在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许多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都可以说是对称性建筑的典型。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在风格上各异,其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也不同,但在对于对称性形式美感上的认识和表现上是殊途同归。

国会大厦(美国)

平衡是指形体的左右两部分形不同而量相同或相近。由于它不失重心,形成势均力敌的感觉,因此不会轻重失调。平衡原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因而视觉平衡力学不仅体现在形态的各种要素上,同时也体现在物理重量感上,并不单纯是指地球对物理形态的引力作用。它往往以同量式或异量式表达平衡的美感。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

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和色彩是一样的,能够将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会显得与其他建筑结构形式格格不入。在雕塑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奥登伯格、布拉根合作创作的《汤匙桥和樱桃》中,汤匙桥极富动感的曲线与樱桃球体构成的方向对比,给人极大的视觉刺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讲课稿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 法则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形体材料表面的色彩在各种光线照射下会构成不同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且由于这些形体材料表面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构成色彩形象对比,同时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迟、轻重、厚薄、扩张与收缩、动与静等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可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也是进行变化的重要方法。任何对比色相都可以通过改变纯度、明度、面积、比例取得对比与调和。 在建筑中,利用材质和色彩达到形体的统一是有力的手段和方法。建筑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材料上。相同材料的质地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二课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基础》教案:第二课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重点]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各图案构成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据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同一种叶子在相同的外形与颜色中又有着细微的个体差异与变化;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固有特征,而每一种族又有各自的体形.相貌和肤色特点。每个人面目各异,但形态结构却是统一的,人还可以通过服饰和动作的一致性实现群体的统一。宇宙中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与个体变化。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种中。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间的台理秩序和恰当关系。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台或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色彩的变化主要指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上的区别·色彩的统一则是强调画面要有一个总的色调,使各种颜色有一个和谐的搭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处理手法是实现图案变化与统一的重要途径,图案可以通过统一的处理手法,使多变的内容达到协调。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简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刘婷 (西安市艺术学校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法则,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包括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这些法则运用得当,则会使图案取得完美的装饰效果。 【关键词】图案;形式;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艺术的形式与形式美问题,在图案美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和内容是一个整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依赖形式得到表现,形式在内容的前提下存在,形式美法则即是图案的构成法则。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有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权衡、节奏韵律。 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调,是对立统一辨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等。 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和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完整版)构成基础1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首页1 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一大节填写一次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 组织教学: 1、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理解和掌 握了和谐与对比,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 2、对形式美法则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点评。 3、引出本节课另外两个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比例与风 格。 3、对称与平衡 对称自身具有平衡性,是取得安定统一的最简单的方 法。对称形式,深受我们知觉系统的欢迎。人类在形式方面最 先发现和运用的也是对称的美。 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 定的美感。 今天人类的文明进程已经进入了21世纪,对称的形式美法 则仍然被普遍的认同,可见,对称的形式是永恒的形式美法则。 总之,是人类自身及周围物象所具有的对称性培养了人 类对于对称性的美感。这种对称 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在历史上与今天的生活中,都有着重大 的意义。 在平面构成中,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相对对 称不要求中轴线两边的形态绝对重合,这类对称构成形态的表现 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相对对称在现代平面构成设计中一直被广 (批注、补充、 思考提问、作业 等)

泛运用。 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由形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体现为“异形等量”的外观。在设计表现中,平衡格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 在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从广义上说,对称和均衡的基本形式有四种:反射、移动、回转、扩大。 (1)反射 反射是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是对称和平衡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2)移动 是在总体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局部变动位置。移动的位置要适度,要注意其平衡关系。 (3)回转 是在反射或移动的基础上, 将基本形体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 以增强形象的变化,这种构成形式 主要表现为垂直与倾斜或水平的 对比,但效果上要适度平衡。 (4)扩大 是指扩大其基本形体的一部 分,形成大小的对比关系。使其形 象达到既有变化又有平衡的效果。 上述四种形式,可通过综合运用演变出众多的形式。 平衡有心理平衡和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是指当物体上的各种力可以互相抵消时,这个物体便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心理平衡是指外物的刺激使人脑视皮层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视觉才能感觉到平衡。 平衡是人的生理需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平衡,便将严重扭曲其生存状态。而人除了要求自身的平衡外,还要求周围的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目录 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展开编辑本段概念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