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池塘种菱养鱼技术(鱼苗) - -

池塘种菱养鱼技术(鱼苗) - -

池塘种菱养鱼技术(鱼苗)

摘要:(一)池塘条件种菱养鱼要选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光照时间较长的池塘。鱼种放养前,将池塘的水深保持在6―10厘米,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遍洒池中,以杀灭病原体。 (二)菱的特性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浮叶水生植物,(一)池塘条件种菱养鱼要选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光照时间较长的池塘。鱼种放养前,将池塘的水深保持在6―10厘米,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遍洒池中,以杀灭病原体。

(二)菱的特性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浮叶水生植物,菱茎蔓长,适应性强,生活在底土松软的池塘、湖泊、河沟、水渠以及深水湖田等水域。菱角在13℃以上开始萌芽,不耐霜冻,适应在水深2米左右水域中生长。一般从种子发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50天。

(三)栽种方法菱角播种前,将池塘水草、青苔等野生植物清除。清明前后播种。播种前将菱种装在竹篓里,沉人浅水池中发芽,芽长到1-1.5厘米。其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行距2米,株行两端插上竹竿作为标记,一人撑船,一人播

种,每0.067公顷用种量23―25公斤,约1200株。

(四)鱼种放养在种菱池塘里,可采取菱一鱼结合的种养模式。放养品种,除草鱼和鲤外,鲢、鳙、鲫、鲴等都可放养。因草鱼会吃掉菱叶、菱根。鲤有拱泥习性。每0.067公顷水面放养鱼种15公斤,约400尾,其搭配比例,鲢45%、鳙30%、鲫15%、鲴10%。鱼种下塘前,用2%―4%食盐水浸洗鱼体4―5分钟,以预防疾病。

(五)池塘管理

1.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由于种菱池塘淤泥较厚、土质肥沃,一般不需施基肥。如若淤泥浅,土质瘦,每0.067公顷需施塘泥3000―4000公斤,以作基肥。菱株花期,叶面喷施1%―2%浓度的磷、钾肥,每7天喷施1次,共施2―3次。追肥可以粪肥为主,但要经发酵后施入池塘。施有机肥,视水质肥瘦等情况,适当掌握施肥量。一般瘦水多施肥,肥水少施或不施。池水透明度以保持25―30厘米为好。

2.调节水质。以投粪肥为主的池塘,要定期补充新水,每月1―2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

3.调节pH值。采用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1―2次,每次每0.067公顷10公斤。

4.经常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并做好防泛塘、防病、防盗等工作。

(六)收获一般在9月开始摘菱,每7天左右摘1次。10月下旬采摘完毕。在摘菱的同时,根据次年种植生产计划,选择颗粒大,老熟的菱留种。保种方法,将菱种置于竹篓中,

竹篓悬吊于水中毛竹架上,上不露出水面,下不着泥底,以免受冻腐烂。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一、技术概述 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 1、选址 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 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 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 1、水质的检测

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 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 1、选择鱼种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 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 1、饲料 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 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 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是一种常见且私人或商业用途广泛的水产养殖方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鱼类生长在以水为主要介质的封闭空间中,在该空间中,环境和其他因素会对鱼类生长和繁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介绍池塘养鱼技术的一些重要方面。 池塘的选择和设计 选择鱼塘的一些因素包括土地的地形,土壤和水源的质量,以及池塘的大小和深度。在选择鱼塘时,我们需要确保池塘周围的土地是稳定的,并且可以保证池塘周围的土壤和水源质量是不错的。此外,池塘的大小和深度也需要考虑到界定鱼类的最大进食深度,并确保分布足够深的水体,以便鱼类可以生长和繁殖。 设计鱼塘时,需要做出决策,如如何设置过滤和氧气设备,以及如何保证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维持正确的水质,可以使用滤网,底部描摹,水流动力和生态系统等工具,这些都有助于保证水体中的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被有效处理。选择安装氧气设备可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这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最后,为了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水

质,并及时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确保鱼塘内的水质符合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鱼类选择 在进行池塘养鱼之前,就需要做出决策,选择种植几种鱼类。根据不同商业利益和目的,不同的鱼类品种会更适合不同的饲养环境。一般情况下,最适合做饲养的鱼类包括鲤鱼,鲶鱼,鳜鱼等等,因为它们生长迅速,容易饲养和繁殖。 鱼类的繁殖 当选择要种植的鱼类时,了解其繁殖方法以及如何为鱼类繁殖提供适合的条件非常重要。大多数鱼类都需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作为繁殖条件,当鱼类繁殖时,鱼卵可以需要更高的浓度淀粉糖液和其他营养物质来适应生长状态。定期监测和调整这种营养物质可以在整个生长和繁殖期间确保鱼类和卵的健康和生长。 饵料和喂养 为了确保健康的鱼类成长,需要确保鱼类获得适当的饵料和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使用鱼粮,水生动植物或人工搭配喂养鱼类,但需要控制鱼类吞咽数量的变化,并注意鱼类的饮食选项,以保证它们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 总结

新鱼塘养鱼注意事项,新鱼塘水浑浊怎样变清

新鱼塘养鱼注意事项,新鱼塘水浑浊怎样变清 1、清塘消毒:为了清除掉重金属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放养鱼苗前需要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数天后再排水并曝晒,接着重复浸洗1次并在放养鱼苗前7-1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施足基肥:在鱼苗下塘前,每亩还需施入以猪、牛等畜禽粪肥为主的基肥500-600kg。 3、投放鱼苗:鱼苗的规格通常在16.5cm以上,若水体较深,鱼苗的规格则在20cm以上。 4、日常管理:及时补氧并定期消毒,避免鱼病的爆发。 一、新鱼塘养鱼注意事项 1、清塘消毒 (1)在放养鱼苗前需要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数天后再排掉并曝晒一段时间,然后再重复浸洗1次,其目的在于将重金属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清除掉。 (2)在放养鱼苗前7-10天需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一般每亩可以用生石灰75kg化浆全池均匀泼洒。 2、施足基肥

(1)为了确保池塘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一般需要施入基肥,以此来提高塘水的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2)基肥一般需要以猪、牛等畜禽粪肥为主,可以在鱼苗下塘前的7-15天施入肥料500-600kg/亩。 3、投放鱼苗 (1)在投放鱼苗前,池塘水深以在1.5-2m为宜,水色以灰白色为宜,透明度在30cm左右。 (2)而在投放鱼苗的时候,需要以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鱼苗的规格一般在16.5cm以上,若是水比较深的话,那么规格一般需要在20cm以上。 4、日常管理 (1)饵料台、工具等与鱼有关的物品需要经常消毒,避免爆发鱼病。 (2)需要及时把池塘中的杂草、残饵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及时补充氧气,防止浮头。 二、新鱼塘水浑浊怎样变清 1、解决办法 (1)可以适当的换水加水来改善鱼塘水浑浊的情况,一般每7-10天就可以加水1次,每天加水15-20cm。 (2)定期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并及时往水中补充氧气,既能避免厌氧菌的滋生,也能让水底保持干净卫生。 2、预防方法

渔业养殖技术:池塘养鱼

渔业养殖技术: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技术 【养鱼问题】渔业养殖技术:池塘怎么养鱼? 【关于池塘养鱼】 中国池塘养鱼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主要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见鱼类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见鱼类苗种培育)和食用鱼养殖3个主要阶段。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种的较佳生长阶段、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加以确定。中国通常采用的鱼种规格为草鱼100~500克、青鱼500~800克、鲢50~300克、鳙50~500克、鲮15~50克、鲤15~50克、鳊或鲂15~50克、鲫15克左右。 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中国池塘养鱼现无论在总产量、养殖面积或集中连片鱼池(Fishpond)平均单产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养殖技术的要点如下】 混养和密养 即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这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与单养一种鱼类比较,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需要的饵料种类不一,还能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如青鱼和鲤食螺、蚬等底栖动物;草鱼和团头鲂食草,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很差,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的茎、叶细胞,能起肥水作用,培养浮游生物和提供丰富的悬浮有机物;鲢、

鳙则以浮游生物为食。若将这些鱼类混养,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饵料资源,又防止了水的富营养化。此外,鲤、鲫、鲮、非鲫均有取食残屑物质的特点,它们在觅食时翻动塘泥,可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池塘生产条件。混养中各种鱼之间也有争食、挤占生活空间等矛盾,通常可采用控制某些鱼类的放养量、对某些鱼类提早收获、放养规格不同的鱼种等方法来加以避免或缓和。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了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则放养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池塘养鱼 中国各地因气候、所养鱼种、饵料资源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混养类型。最普遍的是以鲢、鳙为主和以草鱼、鲢为主的类型,其次是以鳙、鲮、草鱼为主的类型,多见于珠江三角洲;青鱼、草鱼并重和以青鱼为主的混养类型多见于太湖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各省则多以鲤为主。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避免放养初期因鱼种较小而使水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养殖后期因鱼长大、生活空间相对减少而使鱼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可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结语】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有池塘养鱼的记录了,到唐代更是由单养发展成混养,现在我国的池塘养鱼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上文为您介绍了池塘养鱼的几个技术要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鱼苗生产基地亲本与苗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鱼苗生产基地亲本与苗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一、池塘清整 清整池塘,为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苗种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池塘清整首先要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只保留5~10cm的底泥。底泥最好能经过冻结、干燥和曝晒过程,这样不仅能杀死病菌和部分敌害生物,还使底泥更容易分解,提高池塘肥力。其次要清塘消毒,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的方法杀灭池塘里的野杂鱼、敌害生物和有害病原。 常用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生石灰清塘功效要比漂白粉好。如果池塘里螺蛳、泥鳅、水草等敌害生物较多时,可以先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清塘,然后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清塘消毒时间要注意和放苗时间的衔接,合理安排清塘消毒时间,保证苗种放养时,清塘药物毒性能够消失。一般生石灰清塘7-8天即可放苗,漂白粉清塘4-5天即可放苗。 二、选择优质的鱼苗 投放的鱼苗一定要到具有资质的生产厂家选择体质健壮的优质苗种,优质苗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鱼苗群体颜色相同、无死苗、鱼体光洁无拖泥;二是将鱼苗盛在容器内轻轻搅动,鱼苗能够逆水游泳;三是单个鱼苗离开水后剧烈挣扎,头尾能弯曲成圈状。

三、及时放苗 及时放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投放的鱼苗要适合下塘养殖,投放的苗种太嫩或太老,都会影响苗种的成活率。一般鱼苗能够平游即可下塘进行养殖。二是放苗的时间要合适,要保证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下塘,这样鱼苗生长速度最快。如果鱼苗下塘时,池塘大型浮游动物较多,可以用0.2~0.3mg/L的敌百虫,杀灭大型浮游动物,隔1~2天再放苗。 四、合理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鲢鱼、鳙鱼、草鱼等品种鱼苗的水花放养密度为10~20万尾/亩,鲫鱼、鳊鱼等品种的水花放养密度为20~30万尾/亩。同时,在生产中考虑拿苗时间因素的影响,如果拿苗时间比较早,那么苗种相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苗种供应比较紧张,生产厂家在供苗的时候,所给的苗种数量会相对不足,这样就要适当的增加采购量,保证投放的足额的苗种投放量。 五、适量投饵 水花鱼苗下塘后就要及时的投饵,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投饵一般投喂豆浆,初期每天用3~4kg/亩的黄豆,充分浸泡后打浆,按照“三边两满塘”的方法泼洒投喂,而后根据水质肥瘦,适当的调节投饵量。20天左右可以适当增加菜籽饼、菜籽粕和黄豆一起打浆投喂。30天左右可以逐渐驯化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菱角的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菱角的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菱角又名腰菱、水栗、菱实,是菱科菱属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一般栽种于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中,如池塘、沼泽地。在我国分布广泛,既可浅水栽培,也可深水种植,那么菱角如何种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菱角的种植技术吧。 菱角怎么种植 1、菱塘选择:菱角种植宜选择水深0.3~4米之间、土质肥沃、风浪较小、涨落平缓的池塘、河湾、低洼水面、湖泊边缘等,水下的淤泥层深度在2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为宜。 2、施足基肥:菱角需肥量较集中,种前可亩施猪粪或腐熟泥粪2022千克,发芽后亩施5千克尿素作速效肥,开花后分2~3次结合防病治虫用强力增产素2~3包或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3、移栽定植:菱角要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一般浅水菱行距1.5~2米,穴距1.5~2米,每穴栽植菱苗一束约2~3株,深水菱行距2.5~3米、穴距2~2.5米,每穴栽植菱苗一束约8~10株。 4、适时除草:菱塘的水生杂草种类较多,如板萍草、蜈蚣草、苔藓草等,必须及时进行人工清除,否则会影响菱角的光合作用,一般在移栽后每10天清除一次杂草,直到菱角封满水面。 5、病虫防治:菱角常见的虫害有蚜虫、叶蝉等,可在危害初期可用敌百虫或敌杀死兑水喷雾进行防治,常见病害主要是菱瘟,可在发病初期用井岗霉素加多菌灵兑水喷雾进行防治。 6、及时采摘:菱角开花后20~30天成熟,作蔬菜或生吃在萼片脱落、果皮还未充分硬化时采收,作熟吃、加工或留种须充分成熟时采摘,早熟品种每5天采摘一次,晚熟品种7天采摘一次。 菱角有哪些繁殖方法 1、大田直播:水深在3.3米以内的浅水面多行直播,长江流域在清明菱种萌芽时播种。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大水面以条播为宜,先按菱塘地

池塘种菱养鱼技术(鱼苗)

池塘种菱养鱼技术(鱼苗) (一)池塘条件种菱养鱼要选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稍厚,光照时间较长的池塘。鱼种放养前,将池塘的水深保持在6―10厘米,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遍洒池中,以杀灭病原体。 (二)菱的特性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浮叶水生植物,菱茎蔓长,适应性强,生活在底土松软的池塘、湖泊、河沟、水渠以及深水湖田等水域。菱角在13℃以上开始萌芽,不耐霜冻,适应在水深2米左右水域中生长。一般从种子发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50天。 (三)栽种方法菱角播种前,将池塘水草、青苔等野生植物清除。清明前后播种。播种前将菱种装在竹篓里,沉人浅水池中发芽,芽长到1-1.5厘米。其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行距2米,株行两端插上竹竿作为标记,一人撑船,一人播种,每0.067公顷用种量23―25公斤,约1200株。 (四)鱼种放养在种菱池塘里,可采取菱一鱼结合的种养模式。放养品种,除草鱼和鲤外,鲢、鳙、鲫、鲴等都可放养。因草鱼会吃掉菱叶、菱根。鲤有拱泥习性。每0.067公顷水面放养鱼种15公斤,约400尾,其搭配比例,鲢45%、鳙30%、鲫15%、鲴10%。鱼种下塘前,用2%―4%食盐水浸洗鱼体4―5分钟,以预防疾病。 (五)池塘管理 1.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由于种菱池塘淤泥较厚、

土质肥沃,一般不需施基肥。如若淤泥浅,土质瘦,每0.067公顷需施塘泥3000―4000公斤,以作基肥。菱株花期,叶面喷施1%―2%浓度的磷、钾肥,每7天喷施1次,共施2―3次。追肥可以粪肥为主,但要经发酵后施入池塘。施有机肥,视水质肥瘦等情况,适当掌握施肥量。一般瘦水多施肥,肥水少施或不施。池水透明度以保持25―30厘米为好。 2.调节水质。以投粪肥为主的池塘,要定期补充新水,每月1―2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 3.调节pH值。采用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1―2次,每次每0.067公顷10公斤。 4.经常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并做好防泛塘、防病、防盗等工作。 (六)收获一般在9月开始摘菱,每7天左右摘1次。10月下旬采摘完毕。在摘菱的同时,根据次年种植生产计划,选择颗粒大,老熟的菱留种。保种方法,将菱种置于竹篓中,竹篓悬吊于水中毛竹架上,上不露出水面,下不着泥底,以免受冻腐烂。

鱼苗养殖技术大全

鱼苗养殖技术大全 鱼苗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鱼苗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专家解答】 投喂饵料刚孵出的鱼苗,体长0.2~0.3厘米,靠吸收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生活。孵出后2~3天,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殆尽,鱼的消化系统已初步发育完全,鱼鳔中充满气体,鱼苗开始向各方向游动、觅食。对这些刚开食的鱼苗,应酌量投喂轮虫、纤毛虫类的浮游动物,即洄水。若无洄水,可投喂熟蛋黄,方法是用1~2层纱布将蛋黄包住,挤碎,然后将纱包置于水面上轻拍,边拍边移动,使蛋黄均匀悬浮于水中,供鱼食用。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这样喂养7~10天后,鱼苗渐大,可停止喂蛋黄,改喂活水蚤。鱼苗长到1厘米以上时,可投喂各类轮虫。 换水鱼苗孵化后,每日吃剩的食料积存水中,日久腐败则会影响鱼苗生活,因此需要换水。换水要采用脱水的方法,即换水时,将鱼和比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第1次脱水约在孵化后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以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经过3次脱水的鱼苗,全长已达2厘米左右,应进行换水。由于鱼的抵抗力较弱,换水温差以保持在4℃内为宜。 选鱼与分池在鱼苗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的特点,不断地择优去劣,以保证培育出优良品种。一般1尾留种亲鱼,大约要经过4~5次选择,才可达到要求。选择的标准与方式如下:第1次选鱼,孵化10天至半个月,鱼苗体长1.5厘米左右,即可开始选择,主要淘汰单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选鱼后,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50尾的密度,进行分池放养。第2次选鱼,当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时,尾鳍已形成。凡不具3尾、4尾的鱼一律淘汰。第3次选鱼,

淘汰背鳍发育不全的鱼。留下的好鱼按每平方米约120尾的密度,分池放养。第4、5次选鱼,鱼苗已长成幼鱼,可结合品种特征,以形态为主,进行选择。如龙睛,左右眼球应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左右对称等等。 【点评】《鱼苗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鱼苗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养鱼最难养的就是繁殖鱼苗、如果你没有养鱼的经验就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了。我养了20年的鱼苗我都不敢轻易的自己繁殖鱼苗、要有很大的基地才可以。要天天换水。而且如果一但生病就全部死、不是死那么一点、血本无归的滋味你知道吗?如果你是繁殖来玩玩的话那另说。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摘要:鱼类养殖生产所称的鱼苗为孵化后的仔鱼,鱼种为稚鱼和幼鱼。鱼苗鱼种的培养就是将鱼苗培育成鱼种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鱼苗鱼种是发展渔业养殖的平“瓶颈”之一。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食用鱼数量充足、规格合适整齐和体质健壮的鱼种中心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关键词:鱼苗、鱼种、培育 正文: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将鱼苗养成全长的鱼种,淡水养鱼业称夏花鱼苗培育,海水养鱼业称仔稚鱼前期培育。鱼苗培育时间的长短,依鱼苗大小、鱼种的培育规格以及饲养条件与技术水平而异,淡水养鱼业鱼苗培育期一般为20d左右,也有缩短为15d或延长到30d,海水养鱼业的鱼苗培育期一般为30-50d。 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一)、鱼苗池的选择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第二,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池水温易升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因此;对鱼苗生长有利。 第三,面积和水深适宜。面积为~0.2公顷,水深1. 5米为宜。面积过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肥度较难调节控制;面积过小,水温、水质变化难以控制,相对放养密度小,生产效率低。 第四,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有裂缝漏水的鱼池,易形成水流,鱼苗顶水流集群,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和生长。 (二)、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 1.清整鱼池一般每年进行1次,最好是在秋天出池后或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把池水排干,经过日晒,杀死病虫害,并使土壤疏松,同时整修加固损坏的池埂,堵塞漏洞裂缝,平整塘底,铲除杂草,挖出过厚的淤泥,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池塘肥力。鱼苗放养前1个月要进行第二次排水。日晒后进一步修整,给鱼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药物清塘利用药物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鱼体寄生虫、病原菌,是改良水质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清塘落般在鱼苗放养前10~12天进行。若时间过早,鱼苗放养时往往又会重新出现一些有害生物;时间过晚,药物毒性还没消失易毒死鱼苗,或是池水尚未变肥,浮游生物欠缺,影响鱼苗生长.在北方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一般在5月10日前必须结束。清塘常用的药物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生石灰清塘:生石灰清塘是最有效、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作用原理是: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能,产生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值迅速提高到11以上,能杀死野杂鱼和鱼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生石灰清塘可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一般采用干塘清塘法,在水源不便或无法排于池水的情况下才带水清塘。 (2)漂白粉清塘:漂白粉清塘的效果与生石灰相似,药性消失快,对急于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漂白粉遇水产生次氯酸和新生态的氧,能杀死敌害生物和细菌,但没有生石灰改良水质和施肥的作用。漂白粉用量:带水清塘每公顷水深1米用15千克,等于每立方米用20克(即使池水达20ppm浓度),也可以干池清塘,每0.067公顷用量为5千克。使用方法:将池水排低至5~10厘米,将漂白粉在瓷盆内用清水溶解后,立即遍池泼洒,两天后可向池中注水,池塘注水1周后方可放鱼。注意事项;漂白粉极易吸潮分解,放出的新生态氧对金属有损坏作用,因此贮藏漂白粉时应密封在陶瓷容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放在用凉干燥处,防止失效。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并要在上风

淡水鱼苗培育中鱼苗放养技术

淡水鱼苗培育中鱼苗放养技术 作者:吴春霞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 “放好鱼种半塘鱼”,池塘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供成鱼 养殖的鱼种保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前期的工作。 1.肥水下塘 所谓"肥水下塘"是指在清塘后,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立即在池中施放有机 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便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料。施用的有机肥料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般粪肥每亩施300~500公斤,或绿肥(大草)300-400公斤。为加速肥水,可兼施化 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等4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肥水下塘的原理 是充分利用鱼苗发育过程中食性转化规律与池塘清塘之后浮游生物发育规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清塘施肥之后,池塘中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高峰的出现时间不同,一 般的顺序是:先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接着是轮虫和无节幼虫,然后是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而鱼苗入池之后长到全长15~20毫米时食性转化规律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 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只要适时地进行清塘肥水、鱼苗适时下塘就可以利用两者的一致性, 使鱼苗在每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食物。因此,鱼苗的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重要技术措施。适时下塘,就是趁池水轮虫数量达到高峰(即每升水5000-10000个,生物量20毫克以上)时,把鱼苗放入池中。鱼苗下塘的时间过早、过晚都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所以必须掌握池水中轮虫的出现时间和发育规律。据测定,水温20-25℃时,鱼池清塘注水施肥后8-10天, 轮虫的数量可以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数量迅速下降。清塘注水施肥后的7-8天,轮虫还没有 发展到高峰时,一些小型的枝角类零星出现,继而数量增多并与轮虫争食。这些枝角类的摄食能 力比轮虫强,因而会抑制轮虫的发展。 2.放养 养殖水域及鱼苗准备好后,即可进行放养。方法是先将鱼苗放在盛器内,待鱼苗活动正常后,泼洒蛋黄水(煮熟的鸭蛋或鸡蛋蛋黄,用2层纱布裹住,在盛器内漂洗),使其饱食(肉 眼可见鱼苗消化道中显一浅黄色线条),约10~20分钟后,在上风处放苗。放苗时,将盛器倾斜放入池水,缓慢倒出,用手拨散鱼苗。 养殖量一般根据出池规格大小而定。如果培育3.3厘米左右的夏花,每667平方米水面养 殖15万尾;如果1次培育7厘米以上鱼种,每667平方米养殖8万~10万尾;如果要在短时 间内1次养成10厘米以上鱼种,每667平方米水面养殖5万~7万尾为宜。如果采取三段培育,一般先按每667平方米水面20万~30万尾的量养殖水花鱼苗,培育10~15天,达2厘米左右 分出;再按每667平方米3万~5万尾的养殖量,养10~15天,达到夏花规格再分出,进行鱼 种培育。如果池塘条件好,饵、肥料量多质优,混养日期早,培育技术水平高,养殖密度可以 偏大些。 3.注意事项 为了稳妥起见,放养鱼苗的前一天,用密眼网具将清塘之后池中繁生的一些有害水生昆虫、 蛙卵、蝌蚪和杂鱼等捕出是有必要的。 3.1放养时机鱼苗孵出4-5天,鳔充气、能够正常平游的鱼苗,应立即下塘。下塘过早,鱼苗 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弱,会沉入水底死亡;太晚,卵黄囊早已吸收完,鱼苗因没有及时得到食物而 消瘦、体质差,也会降低成活率。

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鱼苗繁育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 XX年5月喻金生 我于1977年高中毕业,1982年被黄州白潭湖渔场招收进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在渔场领导和渔场师傅的带领下,开始在渔场负责人工育种的繁殖和生产。繁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其它品种有武昌鱼、杂交鲤鱼、鲫鱼等。所负责鱼种繁殖期间生产量持续增加,三年连续生产量分别为8000 万尾、1亿、1.2亿尾,所生产苗种不仅满足本地及周边县市市场需求,同时远销江西河南等周边省份。 每年人工繁殖结束后,便转入鱼苗培养。鱼苗培养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从鱼苗夏花到寸片,我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根据鱼池的实际情况,为降低育种生产成本,前期在鱼池底采用种青的方法做肥料培育鱼种;二是鱼池中放有夏花品种有青鱼、草鱼、白鲢、花鲢、武昌鱼、高背鲫鱼,每亩放养夏花6000尾。进行人工施肥和饵料投喂。鱼种培养进入夏季开始对鱼池采用小水泵定时向鱼池加注新水,培育期从5月份至10月份长达六个月。所培育的鱼种当年亩产达到1300斤,出池规格白鲢0.3斤/尾、花鲢0.4 斤/尾、草鱼0. 3斤/尾、青鱼0. 5斤/尾、鲫鱼0. 3 斤/尾、武昌鱼0. 2斤/尾。鱼种培养突破我们当地生产

记录,当时在鱼种繁殖和培养起到标杆带头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产养殖业也不短地发展和创新,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改善,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常规养鱼经济效益和产量都较低,而市场需求更好食用鱼,如鳜鱼,武昌鱼、高背鲫鱼和黄鳝、黄颡鱼,大规格青鱼。 本人在成鱼养殖方面从1989年到XX年有二十多年的养殖经验。 在这二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中不断探索和改善成鱼的养殖模式。首先在鱼池底部种青,以专养武昌鱼亩放养量XX 尾规格在O. 3斤/尾左右。在饲养过程中以全价饲料为主以青饲料为辅。在掌握了武昌鱼的习性后,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关注鱼池溶氧量。从5月份至10月份,随时加注新水,晴天中午勤开增氧机,增加鱼池溶氧,有效防止鱼类翻池;调节水质,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鱼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降低鱼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实现了亩产武昌鱼XX斤,每亩纯收入4000元。我承包三口鱼池60 亩年收入25万左右,实现了养殖致富也是渔场养殖致富大户。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适应市场对鱼类品种的需求,采用养殖品种以单养青鱼,和以花鲢为主混养多种鱼类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品种鱼类对营养的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饲喂,以满足鱼类对生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的要求。为促进鱼类生长,达到增产增收,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措施得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一、大菱鲆养殖 〔一〕养殖设施 包括养鱼车间、养殖池、充氧、调温、调光、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和分析化验室等。养鱼车间应选择在沿岸水质优良、无污染、能打出海水井的岸段建设,车间内保持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养鱼池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平均池深80厘米左右。 〔二〕环境条件 主要水质理化因子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质:养殖区附近海面无污染源,不含泥,含沙量少,水质清澈,符合国家渔业二级水质标准〔可咨询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井水水质优良,不含任何沉淀物和污物,水质透明、清澈,不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硫化物不超过0.02mg/L,总大肠杆菌数小于5000个/L,盐度在20以上。为检验井水质量,可先用少量鱼苗试养,鱼苗正常时再进行养殖生产。 2.光照:大菱鲆为底栖鱼类,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500Lux为宜。光线应均匀、柔和、不刺眼,感觉舒适为度。光照节律与自然光相同。 3.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耐受温度范围为3~23℃,养殖适宜温度为10~20℃,14~19℃水温条件下生长较快,最正确养殖水温为15~18℃。

4.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应盐度范围较宽,耐受盐度范围为12~40,适宜盐度为20~32,最适宜盐度为25~30,提倡在最适宜盐度条件下养殖。 5.pH:养殖水体的pH应高于7.3,最好维持在7.6~8.2之间。 6.溶解氧:大于6mg/L。 〔三〕鱼苗的选择 1.购置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5厘米以上的苗种,购置苗种前,应对育苗场的亲鱼种质、苗种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一定要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置。要求苗种体形完整,无伤、无残、无畸形和无白化。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鱼苗体表鲜亮、光滑,无伤痕,无发暗、发红病症,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无炎症和寄生虫。 2.苗种运输:苗种运输前要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温工作。一般使用尼龙袋充氧装运,运输时间以20小时内为宜。首先在袋内参加1/3左右砂滤海水,鱼苗计数装入袋内、充氧、封口,再装入泡沫箱或纸箱中运输。10升的包装袋,每袋可装全长5~10厘米的鱼苗50~100尾;全长15厘米的鱼苗,每袋可装30~50尾。鱼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防止鱼体受伤、碰撞、破袋、漏气、漏水、氧气缺乏等现象发生。水温偏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在运输袋中参加少量冰块以便降温和抑制细菌繁殖。 3.入池条件:鱼苗放入池里的温差要控制在1~2℃范围内,盐度

池塘养鱼学

《池塘养鱼学》 绪论 一、淡水鱼类养殖和池塘养鱼的概念 1、渔业(Fishery,又称水产业)是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生产的事业。依生产对象和方式,渔业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淡水渔业又包括捕捞业、加工业和养殖业等。 2、淡水鱼类养殖是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饲养业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3、池塘一般是指人工修造的,7万m2以内的水面。利用池塘进行养鱼生产和繁育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就是池塘养鱼。 淡水鱼类养殖的类型可分为: (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为温水性鱼类养殖、冷水性鱼类养殖和热带性鱼类养殖。 (2)根据养殖水体运动状况分为止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3)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4)根据养殖鱼类的发育阶段分为鱼苗饲养、鱼种饲养、成鱼饲养和亲鱼饲养。(5)按饲养水域的类型分为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拦养鱼和工业化养鱼等。 (6)根据养鱼的措施分为精养、粗养和蓄养(暂养)。 二、池塘养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鱼类是人们生活中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且具有味鲜、肉细、容易消化等特点,是人们特别喜食的食品。鱼类除了食用之外,还是许多工业和医药业的原料,农牧业的饲料和肥料。 2、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渔能养农、渔能促农”,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意义重大。 3、池塘养鱼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社会就业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4、鱼类出口创汇率高,可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工农业产品需人民币2.4元创汇1美元。 三、我国及世界池塘养鱼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1、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悠久,始于殷而盛于周,距今已有3200多年。公元前5世纪,越国大夫范蠡总结了群众养鲤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养鱼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养鱼书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之一。我国已用5种文字印刷向世界发行。 到秦汉时代,开始了稻田养鱼和大水面养鱼。 公元618~907年唐代,由单养转到多种鱼混养。 宋代和明代,池塘养鱼由粗养进步到精养。 清朝,对鱼苗的生产、分类以及运输,都作了详细记述。并发展了池塘养鱼和种桑养蚕结合的综合经营。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渔业发展。 (1)195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3120kt,淡水鱼产量占1170kt,而其中养鱼产量占560kg,1959年超过5000k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