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海参养殖技术 (2)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 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疾病现象、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综述: 疾病现象一:因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症状 轻者海参不落池底,生长速度缓慢,导致海参肿嘴、吐肠、化皮等疾病,重者使海参呼吸困难,甚至中毒,窒息而死亡。 疾病现象二:刺参溃烂病(腐皮综合症)是当前对刺参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又称“化皮病”、“烂皮病”等。 发病特点:一是发病面广,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二是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发病初期,病参活动能力和附着力变弱,摄食量减少,身体收缩、僵直,摇头,疣足尖端开始溃烂,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排脏。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白色斑点、全身溃烂、自溶,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白色印痕。 溃烂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日常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益源生技术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 1、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的调节不利,氨、亚硝酸盐超高造成。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时,海参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海参的呼吸受阻,出现病害、呼吸困难,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海参不摄食,影响其正常活动能力和生长速度;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海参的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不落池底,集结在礁石堆中,很容易引起海参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水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好坏。要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是养殖成功率的关键之一。但在海参养殖或塘底净池内,由于定期使用消毒药剂等原因,容易将有害菌和有益菌全部杀灭,往往导致消化过程受阻,这是海参养殖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高温季节由于有机物质丰富,富营养老化,大型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池水有机物耗氧量和水体黏度,从而造成了硝化转过程受阻;再就是多年来未改造清淤的养参池,由于池底老化,放养密度大,有害杂藻太多,水质混浊的池塘,养殖池水最容易引起氨、亚硝酸盐超高,从而诱发海参疾病。 2、病因二:病因为饵料污染、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pH值波动较大、水质淡化(盐度降低于17‰以下)等。 此病主要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常伴有霉毒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性感染,不同地区病参的致病菌种类不同,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特点。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1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2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一般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3

海参池塘养殖知识

海参xx养殖知识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 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2011年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1 大连市民发明养殖器抽屉里养海参鲍鱼 2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3 大连长生岛无糖浓缩即食海参全面上市 4 普兰店市沿黄海岸线夏秋季海参养殖浅谈 5 海南省海参人工繁育及养殖获成功 6 什么都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 7 东营市河口区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积极发展海参、大闸蟹养殖 8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四要点 9 海参苗种的选择、运输与投放技术要点 10 海参健康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1 海参越冬病害高发原因浅析 12 关于胶南市刺参养殖业的调研报告 13 潮沟养殖海参技术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15 浅谈围海海参养殖海域使用权评估 16 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 17 扇贝网笼替代人工礁海参养殖技术 18 池塘网箱培育海参苗试验 19 海参养殖的春季管理 20 海参价格大幅上涨 21 刺海参的育苗与养殖 22 刺海参育苗及养殖技术 24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26 旅顺海参情况简介 27 黄河三角洲海参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 28 低盐度海水地区发展海参养殖几个问题的探讨 29 刺参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30 海参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技术

31 隋锡林教授:著名海参增养殖专家 32 苍南县刺参产业化浅海吊笼养殖技术研究 33 网箱培育海参苗技术 34 来自绿唇贻贝的废物用作海参苗的食物源 3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试验 36 山东省莱阳市《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技术研究》成果显著 37 海参苗技术 38 海参的生态培育与养成技术 39 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初探 40 海参和海蜇生态混养模式尝试 41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育苗技术 42 春季海参养殖注意事项 43 海参苗长途运输的方法 44 我国科研人员海参育苗获成功 45 春夏海参养殖注意事项及病害预防 46 海参苗种放养技术要点 47 耕水技术养殖海参效果好 48 海参的真正价值 49 北方池塘养殖海参的几个做法 50 文登抓好三个亮点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 51 贝壳装包造礁底播海参养殖试验 52 海参陆基工厂化健康养殖面临的问题 53 一种海绵动物对室内养殖海参危害的初步研究 54 海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5 绥中海参池的命运 56 海参养殖技术之一:稚参的培育方法 57 海参养殖技术之二:刺参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 58 海参养殖技术之三:刺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9 海参养殖技术之四:

海参育苗养殖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及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 示范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品,被列为“八珍”之一,是一种极具滋补价值的高档营养食品,这决定了其售价一直不菲。但是,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企业越来越多,海参的产量越来越大,可价格仍然不见下降的迹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海参供应量增加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海参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且涨幅可能超过供应量的涨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大大刺激了海参养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海参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许多育苗厂家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制约,导致产量低、养殖周期过长、参皮过薄且成品率低,从而制约了刺参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同时,刺参在自然海区生长,具有夏眠的习性。即体重超过20克的个体均会出现夏眠,不论是在辽宁、河北还是山东省,既在黄、渤海生存的刺参,均具有此习性。由于休眠期间,刺参不食、不动,且出现因缺水而造成体重减轻的现象,这给养殖带来很大不利。为缩短养参的生产周期,创造一个使刺参能常年生长的良好条件,是海参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验结果证实,“水温”是刺参休眠与否的决定因素,通过陆上车间内人工控温,可以解除因夏眠、冬眠而造成的失重,可以缩短人工养殖生产周期。 绥中电厂三益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的海滨,常年拥有得天独厚的电厂循环热海水资源;电厂高压蒸汽资源;今年三益公司又投资106万元上马两台螺杆制冷机组,对海水进行降温。在根本上解决了陆上车间内控温环节中的“瓶径”问题。从而形成陆上车间内常年不间断的育苗、养成与海上增养殖相结合的全方位、无间歇海参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达到全年时间中任何时段都有各规格的海参幼苗、稚参、商品参。这样从营销方式中寻求突破水产养殖经营者要改变过去“长年养鱼,年终卖鱼”的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和策略,如“随养随卖”;什么时候价格合适什么时候卖;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可随时上市;还可以抓住地域性价差信息的机会,实现异地销售;也可以以参苗换取养殖户的成品参、半成品参等等。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集成养殖模式,达到海参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参种质资源退化,优良种参和参苗缺乏 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参保护措施,自然海区的海参采捕缺乏监管,通过近十多年的肆意滥捕,造成当前海参自然资源匮乏,种参质量难以保障,养殖所用亲参大多是从养殖池塘中采捕的,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的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由于海参营养生理学和饲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参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研究或处于空白阶段,海参高密度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人工饲料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饲料原料的选择。目前海参人工饲料一般选用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等高脂、高蛋白或高纤维的原料。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较高,也不利于海参摄食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类饲料,会使海参体质下降,容易患病。另外饲料黏合剂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或者不加以考虑,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其次是饲料配方。目前海参营养学处于初级阶段,养殖用饲料的配制缺乏营养标准,这样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海参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消化率低,增重效果差,特别是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海参摄食量降低,有厌食倾向,造成部分饲料大量溶失,同时又污染了水质,容易引发海参病害。第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海参饲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研制优质环保的海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阶段所用的饲料几乎都是简单的混合饲料。饵料原料粒径过大,没有应用合适饲料加工工艺和黏合剂,饲料原料在水中随意分散或溶失,再因海参自身索饵活动能力较弱,只能摄食自身周围小范围的饲料,造成海参所摄入营养不均衡和部分海参摄食量不足,这可能是海参体重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海参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了海参的健康和摄食能力,提高了引发病害的几率。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或降低简单海参混合饲料的不足,开发各养殖阶段优质的环保型海参人工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海参病害严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成为海参池塘养殖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2002年,山东就出现育苗期的海参烂胃、化板症以及保苗和养成阶段出现以摇头、肿嘴、排脏、烂皮、形体萎缩、解体死亡为主要特征的腐皮综合症,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流行性广,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来扩散到全国海参养殖区。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海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2005年春天海参“腐皮病”最为严重,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单位造成恐慌,认为海参养 殖产业也步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后尘,将一蹶不振。有些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严重制约了海参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海参“腐皮病”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个别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参“腐皮病”主要以原发性细菌感染为主,真菌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多为继发性感染。目前海参疾病防控方面没有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抗生素疗

海参养殖主要模式及要点

海参养殖主要模式及要点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十分丰富,被誉为"海中人参"。据统计,全世界有海参1100种,仅我国海域便有100多种,其中可供食用的20多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药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全世界海参缺口近1万吨。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养殖海参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其主要养殖方式及要点简介如下。 一、虾池养殖要点 1.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石头、瓦片、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3.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 4.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5.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二、海上筏式养殖要点 1.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养殖时一般采用扇贝笼、鲍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3.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4.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5.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三、海底沉笼养殖要点 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海参养殖技术修订稿

海参养殖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增养殖技术 第一节刺参的生物学特性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刺参体呈扁平圆筒形,两 端稍细。体长20~40cm,宽3~ 6cm。体分背、腹两面。背部分 2个步带区和3个间步带区, 上有纵向4~6行大小不等,排 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的肉刺(疣 突)。腹面较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3条纵带。口位于体前端,稍偏于腹面,周围环生分枝状楯形触手20个。依个体大小,生殖孔位于前端背面距头部1~3cm 间步带区,呈一凹陷。生殖季节生殖孔处色素较深;不在生殖季节生殖孔难以看清。肛门位于后前端, 稍偏于背面。 二、内部构造 1、体壁: 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保 护功能。角质层之下为表皮, 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在表 皮和皮层之间埋有许多骨片。 肌肉层由环肌和纵肌两层组 成。外为环肌,纵肌成束在环

肌之下,五条纵肌分居于5个步带区,前端固定于石灰环上,后端依附于肛门周围。在环肌和纵肌之下,有一层薄膜为体腔膜。膜延伸与肠相连,称悬肠膜。悬肠膜共3片,分左悬肠膜、右悬肠膜和背悬肠膜。体腔内含有体腔液,当身体收缩时可做不定向流动,具排泄和呼吸功能。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一条纵形管,在体腔内弯曲2次,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排泄腔组成。口中没有咀嚼器,刺参将食物连同泥沙一起吞入消化道内,吸收其中所含的食料。食道周围有10片石灰质骨片,5片位于主步带区,另5片位于间步带区。肠为圆桶形,在体腔内先后经过右侧下行、左侧上行、中下方再上行,弯曲2次,分为3段,依次称作第一小肠、第二小肠和大肠,或称为前肠、中肠、后肠。肠管靠悬肠膜的连接悬挂于腔体内。肠末端膨大成总排泄腔,末端开口即肛门。 3、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在总排泄腔的旁边,有一条短而粗的薄壁管,由此管分出左右两个分枝的盲囊,左大右小,伸入体腔中,外形呈树枝状,故称呼吸树。海水由肛门进入总排泄腔,然后流入呼吸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左侧呼吸树外侧分布有背血管网。呼吸的氧气通过背血管网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携带到各器官,二氧化碳经此途径随海水排出呼吸树进而排出体外。除呼吸树外,海参的皮肤和管足也具呼吸功能。据测定,海参的皮肤在呼吸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水温8.5~13.5℃时,为39~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办法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技术 为确保海参安全越冬,准备工作从秋季开始着手。秋季水温下降期正是池塘中弧菌全年的峰值期,此时期也是海参细菌性病害的高发季节,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海参越冬的效果。 1.秋季冰封前的管理 当水温下降至3℃~4℃时要适当加高水位。根据各地区养殖池塘的具体条件,尽量将池水深度保持在1.5m以上。由于冰封期海参养殖池塘基本不换水,加高水位能够有效防止结冰后冰下海水盐度的剧烈升高,对海参造成影响。还有因池塘渗漏导致的养殖水位过低使池塘冻透。 海参养殖池塘封冰前要进行底质改良和消毒处理。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改良底质和水体环境,可以使冰封后冰下海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对海参造成毒害。全池泼洒1.0ppm的聚维酮碘能够起到杀灭致病菌和病毒的作用,又不会造成单胞藻大量死亡使水体变得清瘦,是该时期理想的消毒剂。 适当肥水是保证冰下溶氧的最有效手段。秋季适当肥水,保持水体的肥、活、爽。不可施肥过量,影响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70cm~80cm是比较理想的。 2.冬季冰封期的管理 养殖池塘封冰后,冰下海水盐度升高,水体上下对流作

用停止,此时海参能否安全越冬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即温度、盐度、溶氧。 冬季池塘表面的冰层就像玻璃温室一样对冰下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受到阳光照射的冰下海水底层温度高时可达4℃~6℃。上层水温度则很低,只有-1℃左右。 冰层虽然可以起到保持水温的作用,但是也阻隔了空气中氧气的溶入。裸藻和甲藻是冰下的优势藻类,池塘封冰后要及时扫雪,这样可以维持藻类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维持海参代谢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如果冰下藻类不足,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产氧,可以通过打小冰眼,投放化学增氧剂的方法进行冰下增氧(如过碳酸钠、过碳酰胺)。 有的养殖户害怕池底缺氧,于是在冰上打冰眼,利用水泵对冰下海水进行强制对流。这种做法存在严重的误区。即使强制对流也不能缓解冰下缺氧现象的发生。并且强制对流会使得冰下海水迅速降温,导致正常活动的海参因应激反应出现排脏现象。强制对流同时会使冰下海水长时间处在低水温状态。还会使海参因长时间低温而冻伤、冻死。 3.次年春季融冰后的管理 经过了冰下越冬的海参体质虚弱,融冰后许多养殖户因管理松懈,造成海参大量化皮死亡,从而使得越冬工作前功尽弃。所以融冰后的管理也是海参安全越冬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海参不下礁 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 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 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 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圈内蓄水至1~1.2米,选择晴天泼洒“肥力壮”6-8亩/袋,并与“益源生”合用。注意不要向圈内泼洒鸡粪、化肥等,以防臭底,污染水质。待水色较为稳定,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即可择机放苗。 四、放苗初期pH值偏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结合近几年放苗的经验,第一茬苗放苗阶段经常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一般在8.8至9.2之间,有的甚至超过9.5。过高的pH值极容易导致小苗死亡。其主要原因主要有(1)养殖前期水质过肥,小型鞭毛藻大量繁殖,而浮游动物却很少,这主要是放苗前水位偏低、不合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一、日常养殖管理 (一)清塘 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一次。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晒池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 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按45-75千克/公顷的用量施用氮磷比为5:1-10:1的复合肥进行池水施肥。可根据水色适当调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投放到水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登记注册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三)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 苗种应购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育苗生产单位。购买的苗种须具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选购时应注意同批次苗种规格整齐,以体长2cm以上,活力与附着力强,经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 2.投苗时机 春季4-5月份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秋季10-11月份池塘水温22℃以下时投放。放苗以早上或傍晚为宜,并做到四不放,即“下雨天不放、大风天不放、高温天气不放、阳光过强不放”。 3.投苗规格及密度 春季海参苗种规格以50-3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120000头/公顷左右。秋季放苗以20-1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48000头/公顷左右。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合理调整。 4.投苗方法 投放大批海参苗种前可先投放少量苗种进行试验,观察7天左右,看活动、摄食等无异常后再大量投放。投苗时注意购苗地与池塘水温差应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投苗时将海参苗种均匀洒放到参礁所在水域,3天以内观察海参苗种分布、活动、摄食与存活情况。 (四)水质调控 按时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pH值、底层溶解氧及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高产海参的养殖技术 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3515273745.html, 近年来,养鲍池的利用率及效益很低,不少地方的池子几近废弃,导致生产物资、设施的极大浪费。在潮间带养鲍池堆石养殖海参能够有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实现养鲍养参一举两得。 1.场地选择 养参池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盐度稳定,没有污染且野生海藻较多的岩礁底质的海区。特别注意多雨季节不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块石垒法在池内要顺着潮流的方向堆积块石,以防风浪将其冲毁。块石的大小以10~20公斤为宜。垒石时距坝埂应达0.8~1米,每排石的宽度以1米为宜,高度为1.2~1.3米,摊间距0.5~0.6米,池埂的水泥坝高度在2米以上, 3.参苗投放 为了在生产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的海参苗以1龄参苗为好,大小在50克左右,应选择体表无伤,活力较强,参刺完整,内脏无排出的参苗。于6月初按每亩8000~10000头参苗投放,到第二年的6月左右每头参的重量可达到150克,养殖成活率80%以上。 4.水质控制目前最好的壮阳药 养参池的水位应在1.5~1.6米,夏季多雨的季节至少达到1.8米,以防止池水盐度波动较大,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另外,炎热的夏季池子的水位应尽量保持高水位。并且多纳勤换,使养参池水温尽可能降低。寒冷的冬季纳满水少换水,保持适温,使海参快速生长,个体增重显著。 5.饵料投喂 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科,因此,生产上应多投喂海带、鼠尾藻、海带草等磨碎与海泥(刮取池底表泥)的混合物。也可将捕捉的鱼、虾、蟹及螺磨碎与地瓜粉、玉米粉及海泥混合投喂。投喂量为参体重的10%左右,每日投喂两次,傍晚的投喂量占80%,早晨占20%,夏季及寒冷的冬季依情况确定不投或少投。 6.日常管理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大量淡水注入: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有专人看管,以防偷窃,科学地进行水位调整,防止海参逃入大海,造成不必要损失;勤于观察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检测水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油污及有关化学物质污染侵蚀养参池。 参虾混养技术 海参在我国沿海有60多种,可供食用的20余种,其中刺参、乌参、乌元参、梅花参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名贵海味品。现将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当水温达到20℃~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其“夏

越冬海参养殖技术措施要点介绍

越冬海参养殖技术措施要点介绍 随着水温降低,海参摄食量降低或停食,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抵抗力下降。如何保证越冬成活率和成功率,摆在所有池塘养殖户面前,根据胶南刘家崖下地区部分池塘,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2012年冬季,选取刘家崖下刘老板10亩池塘做越冬保苗实验,秋季11月投苗1200斤,春季4月份清塘共计出参3000余斤。现将技术措施整理如下: 一、准备 1、池塘越冬准备。 10月底,池塘已连续养殖两年,准备清塘的可将池水排干,捡净海参,清除淤泥和杂物,暴晒半月以上。 首次进水0.5米,每亩使用漂白粉10~20kg,憋水三天后大换水两次,再使用多元有机酸类产品解毒,如“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不准备清塘,可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池中打洞的野杂鱼、杂虾、石蟹等敌害。憋水一天后排水,使用“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解毒。敌害尸体能捞的尽量捞,捞完后,使用化学改底类如“底速安”一亩一包,处理底部敌害尸体,连用两次,第二次隔天后使用“底巧”一亩一包。处理完一周后,可泼洒活菌制剂如“强效EM”一瓶两亩,稳定水质。 2、越冬投苗选择 海参要度过环境恶劣的冬季,需要选择体质强壮的海参入池,抓苗前要仔细观察,如有条件选择当地池塘暂养苗最佳,因池塘苗体质强,适应性好。选择大棚苗要注意选择(1)、健康。体表无损伤,无黏液,刺挺且高,在水中伸展较好,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受刺激后收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呈粗长条状。(2)、避免购买老头苗。俗称渣子苗,指同一批中生长最慢的苗,发黑、发硬、不伸展,一般是卖到最后挑剩下的,11年一虾场有客户13亩池塘投苗2100余斤,养殖一年后,清塘总计出产2200多斤,基本没长,赔十多万元。(3)了解苗种生产过程中用药的数量和种类。避免买到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健康苗,长期添加激素或大量抗生素的参苗体色发黑发亮,体型肥胖,这种苗前期生长迅速,但经常出现化皮和破肚现象,后期生长缓慢。多选择经常添加有益微生物的参苗,近年来,使用微生态代替抗生素已经初见成效,也越来越被人所接受,这类参苗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高。(4)检查参苗是否掺水。有的养殖单位在卖苗前大量投喂海泥,使海参暴食,达到增重目的,还有在卖苗前停止充氧,同时猛的降低盐度,造成海参缺氧吃水,增重20%左右,这类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吐肠和死亡。 以明年春天出参算,投苗选择20-30头/斤最佳,为使海参较早适应冬眠前池塘环境,一般从10月底开始投放,水温降至8度时,停止投放,密度依池塘春季剩苗密度、养殖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100斤/亩。 二.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