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 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经济学分析 工商管理130班

陆小斌

2013016097

卢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学生学号

摘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件是人们都很关心的事,上到国家领导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关注着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严重的打击,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就更加让人担心。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学分析建议

一、引言

从1999 年开始,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有数据表明,2001 - 2012年,当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8 万、140 万、212 万、280 万、338 万、413 万,495万,559万,610万,631万,660万,680万,年均增长率达24.3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再创新高,达700 万人。而与此相反的是,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供求暂时大体相当,本科学历层次供给略大于需求,而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日益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依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

近年来,企业用人理念趋利务实,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来之即用”,工作经验有无成为企业择才的重要标准。可见,工作经验的缺乏仍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最大困难。面对此种困境,许多大学生们渴望通过培训弥补经验和能力方面的欠缺。

大学生期望薪酬要求过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大多数同学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

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错过机会,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父母辈一般都经历了“文革”,未能接受充分的高等教育,且承受了“文革”和当代“下岗运动”两次就业挫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在面临就业危机同时还承担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处理不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很快会凸现出来:(一)“就业歧视”现象将愈演愈烈:如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婚育歧视、经验歧视甚至方言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等等已经屡见不鲜。此外,学历歧视、户口歧视给了造假证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制造、贩卖假证件活动猖獗。(二)拉动“内需”政策将进一步受阻: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本属于拥有科学知识文化的群体,同时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而最有可能成为消费的主流。但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消费能力低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缓解“通货紧缩”自然也将进一步受阻。(三)大学生就业危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庸俗化:随着就业率成为考察高等院校的第一指标,高校必然进一步向用人单位让步,高校担负的作为社会“道德标杆”的职责将进一步弱化。以就业率为杠杆造成的就业泡沫也会增长,高等教育进一步庸俗化的趋势几乎不可避免。(四)大学生就业危机破坏社会和谐:当前国内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到了临界点,如果大学生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对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最终引发社会动乱,那么我们期盼的“和谐社会”将成为“空中楼阁”。

四、总结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普遍过分悲观,就业态度相对被动,或者

就业准备不足等。(一)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

业观。我们欲望是无限的,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从我们对

未来无限的欲望来看,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

的实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一般化转变,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所以

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视现实,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面对稀缺的就业资源,善于抓住机会,自己做出选择。对于就业目标的选择,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个人必须做出的选择,而且我们都会努力达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深入地认识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达到效用最大的就业单位。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当大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时候,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短期来说,自身的效用可能没有达到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身潜力不断开发,实现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身价值。(二)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指导: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各个高校都应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高校脱离社会,不管市场变化而只顾埋头教书,最终会造成供求结构矛盾,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最终会使学生就不了业。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针对性强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如:①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②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③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通过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及时准确地把当前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到大学生那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就业动向与国家政府的就业政策。(三)政府部门应加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方法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取消那些不合理社会壁垒,如:性别歧视,户籍档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轨道。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辅助,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第三,政府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针对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情况,国家应

该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未就业大学生的竞争力。

相信通过社会与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大学生就业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直活跃的生产力,在其各自的岗位上一定会为国家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向磊:《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新角度》[J],《高教研究》2007年2月号上旬刊。

[2]何忠诚张殿臣徐顺玉,《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李育红:《目前就业面临的形势》[J],《新西部》2007年第12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宏观经济学小论文

【摘要】 本文由1999年大学扩招到2011年的现状出发,将从结构性视角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结构性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难

1.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人才供给充裕与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扩招带来的是大量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下降。 1.1 人才供给充裕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今日莘莘学子已不像昔日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数据显示,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校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2002 年高校毕业生为145万,而时至2011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60 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2009-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 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万左右,总计2011 年要解决800 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人才需求紧缩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

全球,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今年爆发的欧洲几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也造成了世界经济处于萧条之中的局面,我们外向型企业受此影响比较严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这些以出口为主吸纳了很大部分毕业生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收入减少自然要求企业节省开支,与往年同期用工荒的局面相比,很多操作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都已经减少了很多,大学生就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许多用人单位通过不招收新的员工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例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用让企业免费参加就业双选会的方法,鼓励企业招纳贤才,然而参会的用人单位仍然比预期的要少,而参会的企业或者需求量“缩水”,或者只是到场宣传自己,扩大知名度,而非招聘。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缺陷等等,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

现代教育理论

延边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 《现代教育论》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学科教学考生姓名: 考试科目:现代教育论考试时间:2012-12-26 注:请将答案写到本答题纸上,按给定题签答题,标明题签中序号,否则扣分。 一、概念题(共30道题,每题1分) 1、现代教育 答: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4、教育社会功能 答:教育社会功能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10、古典课程 答:古典课程反映了古老欧洲高度选择性和广博的人文主义中等教育传统,尤其在最近50年,它已明显衰退,被更加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课程所替代。 13、科学主义教育 答:崇尚科学知识,重视科学知识,否定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从而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否定哲学应当研究这个世界的基础和本质,否定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4、人本主义教育 答:人本主义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在教育的社会作用上,它夸大了教育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他们把教育看成是人的解放的根本手段,主张通过人的意识的更新来实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17、形式教育论 答: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燕尾服起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官能的心智能力。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如果人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吸收。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即便学习的内容被遗忘了,却仍然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 19理性主义心理学 答:理论主义是指确认一切知识均来自某种先验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想性原则的认识论学说。理性主义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因而具有唯心主义性质。但他承认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因而又具有合理性。 20、实质教育论 答: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赛等人。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

19春北交《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 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D: 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 A: 大于1 B: 等于1 C: 等于零 D: 为负值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A: 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A: 生产知识培训 B: 产品知识培训 C: 专业技能培训 D: 普通话培训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总互补关系 D: 总替代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

A: 劳动投入的数量 B: 资本投入的数量 C: 科技投入的数量 D: 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的生产效率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A: 企业的生产规模 B: 企业的生产技术 C: 产品价格的高低 D: 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A: 就业率 B: 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 劳动力参与率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由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引起的工资差别是()。 A: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 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 竞争性工资差别 D: 垄断性工资差别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工会在集体谈判中,对其谈判能力约束最大的条件是()。 A: 政府政策与法律 B: 工会组织规模大小 C: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D: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A: 全部归企业享有 B: 全部归员工享有 C: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 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原则 B: “最高工资”原则

劳动经济学论文

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孙自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将是必然趋势,我国即将进入劳动力上升期。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一、劳动力成本概述 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予劳动者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七大项。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劳动力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企业人工成本的65%——70%。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企业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就意味着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可以在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研究, 发现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 从而分析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并且长期保持世界最低工资的成本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报告, 20世纪90年代末,大陆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 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韩国、台湾、香港的十分之一。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大陆制造业与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也小于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差异,说明大陆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是客观存在的。2002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 . 11美元,而中国大陆工人的时薪则为0 . 64美元。虽然我国的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但是从工资水平增长幅度来看还是增长较快的。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十年来的发展趋势 (一)2000年—2009年我国企业职工工资简况 在过去的十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工资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是从我们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动身来阐释理论知识,回答的是经济生活中的最差不多的咨询题,阐明了货币的差不多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消费的观念和行为,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钞票观、消费观。 (一)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差不多职能;讲明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懂得金钞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白货币的作用、差不多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及用途,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金钞票观。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离开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存在困难,商品生产会发生障碍,人们的生活也有极大不便。货币的差不多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表明货币是用来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这和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是有关的;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确实是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了。流通手段表明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信用工具是货币进展到现代商品经济的产物。货币从最初的实物形式演化到今天的纸币和信用工具,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金银条块的形式到铸币,再到纸币、到信用凭证的进展过程。在信息技术进展中,银行运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使得以信用卡为标志的各种电子货币正逐步取代纸币,成为货币形式进展的趋势。一样来讲,信用卡、支票、汇票是当代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能够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支票要紧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它不受时刻和地点限制,是一种方便、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汇票要紧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汇票随人走,人到款到,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幸免了长途携带资金的不便和风险。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公有制为主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1)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请同学们看刚才展示的材料一、二,它主要表明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怎么表达呢?请看教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初级劳动经济学2-华师人力资源本科2016作业

1.第1题 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承担。 A.A.企业 B. B.工人 C.C.政府 D. D.社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升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如果劳动力的数量保持在自然更替的水平,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劳动力再生产是() A.劳动力简单再生产 B.劳动力扩大再生产 C.劳动力缩小再生产 D.劳动力数量增加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人力资源中在业人口和正在求职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称为()。 A.人力资源率 B. 劳动参与率 C.人力资源相对量 D.失业率 答案:B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 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初级劳动经济学5-华师人力资源本科2016作业

1.第5题 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6题 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8题 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是( )劳动力。 A.一级劳动力 B.二级劳动力 C.高级劳动力 D.农民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21题 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27题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 A.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快 B.失业减少,工资增长慢 C.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快 D.失业与工资增长无关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28题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40年代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9题 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段后才产生的。 A.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知识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劳动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 目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经济学分析 工商管理130班 陆小斌 2013016097 卢晨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学生学号

摘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件是人们都很关心的事,上到国家领导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关注着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严重的打击,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就更加让人担心。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学分析建议

一、引言 从1999 年开始,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有数据表明,2001 - 2012年,当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为118 万、140 万、212 万、280 万、338 万、413 万,495万,559万,610万,631万,660万,680万,年均增长率达24.3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是再创新高,达700 万人。而与此相反的是,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供求暂时大体相当,本科学历层次供给略大于需求,而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日益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依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 近年来,企业用人理念趋利务实,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来之即用”,工作经验有无成为企业择才的重要标准。可见,工作经验的缺乏仍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最大困难。面对此种困境,许多大学生们渴望通过培训弥补经验和能力方面的欠缺。 大学生期望薪酬要求过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大多数同学对薪水过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给自己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 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 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2、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清自己今天和未来的社会角色:从公民、消 费者到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从民主政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同时,也将学习和掌握成为这些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正确的观念和初步的 能力。尽快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解决在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 题,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 表1课程总标准 课程代码编制人审定人开设学期 计划学时学 32编制时间审定时 适用对象五年高职 分间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序号情境描述学时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4 2增加个人收入4 3发展民主政治4 学习情境(章、节)4投身经济建设6 5参与政治生活4 划分及学时学分 6建设先进文化4 7共创和谐社会6学生应 初中时已了解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常识有基础

劳动经济学论文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摘要]为了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是最基本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连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劳动力市场需求及供给关系变化,意义非常大。本论文以中国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以及以及劳动力市场当前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供给当前情况措施 劳动力市场就是以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决策行为,实现劳动配置的市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最重要一点就是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劳动力市场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是最基本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连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的类型可分为: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劳动力的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 (一)宏观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 2、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重要影响。 (二)和微观企业因素。 1、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目标:理论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相对于企业的微观需求来讲的。 2、科技水平:科技水平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相当大。 3、缩短劳动时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组织生产,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使生产率迅速提高。 三、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工资率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 四、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有: (一)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二者又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净移民。 1、人口规模:笼统地说,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其人口规模和人口中参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的比例。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包括人口性别比例、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的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其影响因素有: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作者:————————————————————————————————日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经济学习题集 (试用) 康锋编写 ???????????? ??????????????? ?????????????? ?????????????? ??????????????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编写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修订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

编写说明 1、本习题集是为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配套教学资料。 2、本习题集有两个用途:一是供学员作业之用,即通过本习题集的练习,达到消化课程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保证教学效果之目的;二是为本课程的考试提供命题的基本范围和依据。 3、本习题集按教学单元顺序编写。教学中按知识单元布置作业,并按知识单元进行检查与考核。 第一章导论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_________现象及________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________配置的科学。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和______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稀缺性,这是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 5、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_________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_______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6、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_的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的最大化。 7、我们把劳动力市场理解为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运动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8、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9、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_________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_________和获得的工资量。 10、劳动力具有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劳动经济学作业

四川大学 课程作业 姓 名: 丁 强 授课老师: 贾 爱 媛 课程名称: 劳 动 经 济 学 作业题目:解决未来中国老龄化社会下雇员 养老问题的房产反向抵押贷款寿险 所在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学 号: 1144013026 2013 年 4 月 5 日

解决未来中国老龄化社会下雇员 养老问题的房产反向抵押贷款寿险 丁强 1144013026 一中国的老龄化 (一)老龄化社会的含义 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老龄化数据 1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 2 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3 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 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三)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情况: 1 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2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3 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4 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5 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四)中国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

1 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 2 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 3 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4 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农村缺医少药 (五)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方向: 1 老年人应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1)目前已步入老龄阶段的人群,都是在60年代及以前参加工作的,他们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长期以来在收入低、 劳动报酬没有全部到位,生活质量差的情况下,过度透支, (2)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主要靠自己劳动和子女赡养,由于农民 整体收入水平低下,中西部贫困户还占较大比例,就决定了农村老人生活质量 更低于城镇老人

《城市经济学》课程标准.pdf

《城市经济学》课程标准 (Urban Economics )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城市经济学是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城市系统经济运行、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发展规律,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课程主要为后续的《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设计》、《区域规划》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二)具体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与区域运行的经济要素与经济机制,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问题与政策,城市管理的经济理论。 2、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课程名称 城市经济学课程编码08054214 课程类型及 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考试/考查考查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开课单位建筑系总学时 32 总学分 2

学习掌握从经济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 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具有解决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观察、思维、推理、判断、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形成敬业、守信、高效、协作、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与素质,使学生能自 觉树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习惯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因《城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采用讲授法与案 例分析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我国经济改革、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不断变化的发展动态同,结合当前形势,部分章节采取课堂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 单元一:城市与城市经济学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的定义、主要特征;掌握城市经济的涵义及其地位、主要特征;了解城市经济运行的若干问题、城市经济学基本方面的认定、城市经济学产生与 发展的脉络、城市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1、基础内容:1.1 城市的经济学透视及其产生动因 1.2 城市经济的界定及若干运行问题 1.3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认定及其发展脉络 学时:2 重点:城市的定义、主要特征 难点:城市经济运行的若干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课堂讨论 2、提高内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及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3、拓展内容:北京市城八区的不同功能定位 单元二:城市化经济分析及中国均衡城市化方针政策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化定义;掌握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集聚经济、城市化经 济与城市化;了解城市化悖论与均衡城市化分析、中国可持续均衡城市化的方针政策 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