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数学过程能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张凝

一、关注数学过程能力是当今幼儿数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曾经历了两个时期:“学科教学”时期和“活动教学法”时期。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受前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强调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学,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和体育是幼儿园的六大学科。数学被当作“计算”来教。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讲解、幼儿听。这种教学法以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既忽视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也忽视了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活动教学法”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皮亚杰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认为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和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一致的。数学教学应开始于幼儿的动作,而不是视觉表象。在“活动教学法”的影响下,我国幼儿数学教育从“只重视知识传授”转向“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操作。

然而,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假定幼儿的思维发展是跨领域的,试图用认知结构(或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来取代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按今天的观点来看,这难免有简单化的倾向。诚然,数学思维的本质是“数学化”,也就是将具体事物抽象化,但数学思维的内涵是丰富的。如果不能把握数学思维的丰富内涵,则很难真正将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进入世纪之交,国际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又回到了对学科性的反思上来。今天,我们对数学教育学科性的理解,不是单指数学的学科知识,更是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数学,即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种过程性能力,我们称之为数学过程能力。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组织编写的《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就学校数学教育提出了十项标准,其中包括五项数学知识内容标准和五项数学过程能力标准。数学过程能力标准的提出,引起了

国内幼儿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具有引导幼儿数学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意义。人们认识到,幼儿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是一种数学过程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是数学过程能力发展的载体,幼儿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发展自己的数学过程能力。从长远来看,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对已学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等才是更重要的。

二、数学过程能力是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幼儿数学委员会在其提供的《早期幼儿数学学习:通向卓越与公平》的报告中将数学过程能力划分为一般过程能力和特殊过程能力两部分,其中一般过程能力包括表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联能力、推理与证明能力、交流能力,它是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发展着的数学过程能力。特殊过程能力是指伴随着某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起来的数学能力,包括发现和创造单位的能力、分解和组合能力、关系和排序能力、寻找模式和结构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每一种特殊过程能力都是幼儿在学习某些数学知识时发展起来的,并不体现在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它是幼儿对某几类知识加以贯通的能力的体现。数学过程能力是衡量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作具体介绍。

(一)一般过程能力

1.表征能力

幼儿会用许多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如使用各种实物(如手指)、语言、图画、图示、身体动作以及符号等。幼儿对事物的表征与成人通常使用的方式不同,但是幼儿表征的过程是他们组织自己数学思维的过程,成人也可借此理解幼儿的思维。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数学表征方式并倾听他们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并为幼儿将自己的非正式数学语言和规范的数学语言之间建立联系提供支持。

2.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在面对新情境时会表现出好奇心、特有的理解力以及灵活性。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使用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了有关6的组成

后,会将撒雪花片的方法迁移应用于7的组成。因此,教师应多提供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和保护幼儿重视问题解决的情感。

3.关联能力

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联系等问题。幼儿关联能力的发展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幼儿如果发现了这些联系,就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他们也将更清晰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幼儿关联能力的发展:多引导幼儿关注在园内外各种情境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明确告诉幼儿他们正在学习的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加法和减法的联系,测量与数的联系,等等。

4.推理与证明能力

虽然幼儿的数学知识正在形成之中,但他们已能借助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推理。他们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证实自己的答案,也可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猜想,并作出自认为无可辩驳的结论。如果幼儿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策略还不够丰富,那么进一步感知是他们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当他们受到鼓励进行猜想时,当他们寻找证据去证明和推翻这些猜想时,他们的推理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5.交流能力

当幼儿交流他们的数学知识或经验时,他们实际上是在陈述、澄清、组织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讲述,他们学习使用更精确的数学语言,并逐渐过渡到使用通用的数学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交流能够使数学思维具有可见性,从而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幼儿与同伴或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幼儿也会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应该经常为幼儿提供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的机会。

(二)特殊过程能力

1.发现和创造单位的能力

发现和创造单位的能力体现在幼儿计数、测量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计数时,需要为被数的物体在头脑中创造出单位的概念。例如,问题是“猫有几只”时,一只猫就是一个单位;问题是“猫的爪子有几只”时,猫的爪子就是单位。

为了测量长度,幼儿需要选择适当的长度测量单位,可以选用一厘米长的小棒做单位,也可以选用10厘米长的木棍做单位。为了创造重复的模式,幼儿需要选定一个单位并重复下去。为了理解10进制,幼儿需要具有将“十个一”看成“一个十”的单位的能力。

2.分解和组合能力

分解和组合能力体现在幼儿认识集合中的个数、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理解位-值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有时可以判断出一个很小的集合中的个数,例如,将集合看成是两个可直接感知的小集合的组合。在几何学习中,可以将某个图形看成是其他几个图形的组合。例如,将正方形看成是若干个长方形的组合,将三维几何体看成是几个较小的三维几何体的组合。又如,把测量中的被测量(如铅笔的长度、水桶的容积等)看成是单位的组合。一个单位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也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单位。

3.关系和排序能力

关系和排序能力往往体现在幼儿感知数、长度和面积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对序的学习是一个难点。物体的长短、大小等都是相对的,在幼儿还没有完全理解相对性、传递性、可逆性时,他们往往是通过尝试错误来给物体排序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排的物体个数会越来越多,最终发展出自己的排序策略。

4.寻找模式和结构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

寻找模式和结构以及组织信息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过程能力,这种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频繁。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包括寻找结构的内容。寻找到模式中的单位并连续重复是模式学习的核心,学习将给出的模式拓展成其他形式(如从颜色到图形、声音、身体运动)是抽象和概括模式的过程。分类是幼儿早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幼儿可以根据物体的属性(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给物体分类,有利于提高组织信息的能力。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五项一般数学过程能力,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在必要时作出适当的引导。为了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各项特殊数学过程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每一项特殊过程能力涉及的数学知识相互迁移,并利用集体讨论、交流评价等教学环节鼓励幼儿自发地了解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质量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5-02-03T11:08:26.40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5期供稿作者:白渠[导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 四川省巴中中学白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因此,探讨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不佳的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不佳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不佳的表现各异,具体为: 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不佳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数学思维的活动,也就是更大程度地使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四岁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四岁开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也早早教孩子学数学了呀……”说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不少家长觉得自己没少费心思。荣合灵说,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绝不只是唱数和计算,她建议家长在儿童期要培养孩子十大数学思维能力,即数量、计算、分类、集合、时间、空间、对应、排序、抽象、解决,从孩子三四岁时家长就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了,具体建议如下: ●数量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量等单位的感知。不妨抽空带孩子拿一个棍子,量量跑道有几棍子长,或拿橡皮量量铅笔盒有多宽,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并且这个单位是统一的,让他能在最简单的测量中理解和感受单位。 ●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不过,在孩子刚接触一个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等新概念时,可以先单一分类,当这些概念形成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比如:小明10颗糖,毛毛8颗糖,小明的糖和毛毛的糖各是一集合,两集合比较相减,就得出了小明比猫猫多几颗糖。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完全不同之处,也有助分类。 ●时间 除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这个针走到哪儿是10分钟,要让他感知时间,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 ●空间 除让孩子感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还要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拼积木、拼图等游戏都是在进行空间建构。拼积木是随意的、创造性的、立体的空间建构;拼图前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是有目的、平面性的空间建构。

幼儿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这个话题以后再谈,今天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 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 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借助一些实物来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顺利完成这一步,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自己编题目。比如给孩子一个等式: 2+3=5,让孩子自己编类似上面的题目。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人的思维无论怎样多变,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过程。 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说完加法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 我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而很多家长用着同一套教育逻辑面对自己孩子0-18岁的每个阶段,这当然是行不通的。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语言关键期(0—6岁)。 从出生到18个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的听力越来越灵敏,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能够辨认、理解、记忆、模仿周围人的语音、语调,获得生命最初的词汇。 18—20个月,是儿童获得词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愿望和模仿行为,掌握的词汇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被称作“语言爆炸期”。 (2)感知觉关键期(0—7岁)。 研究表明,2—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记忆流畅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数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6—7岁是运动知觉速度和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3)运动关键期(0—3岁)。 研究表明,0—6个月是平衡感发展的关键期,7—10个月是学习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学习站立行走的关键期,1.5—3岁是

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如抓、握、捏、提等)的关键期。 总之,教育要立足于一个基点,即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对此应加以重视。格塞尔提出了一种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论,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这无疑具有较大价值。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有其天然的内在进度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可能暂时能让孩子,但实际上却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隐患,甚至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反而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因此,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对孩子来讲弊大于利。 2.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其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每个儿童都是在尽可能地达到的成熟水平。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冲动。只有为儿童提供限度的自由空间,儿童才能充分地发展其固有的潜能。养育儿童并不是强迫他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模式中,而是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对他成长过程的一种指引。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自由快乐地成长。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4岁: 1.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2. 学会区分“1”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4. 能从5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5.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6.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7.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岁: 1.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2.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3. 学会正确地为10以内的物体点数。 4. 认清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 认识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6.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7.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8.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9.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10.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岁: 1.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 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 4.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5.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6.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8.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9.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10.学会看日历 幼儿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数”的教育原则 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数数,了解数之间的关系。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数过往车辆。 2.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认识数。操作时,家长可做提问,如“你在这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量”的教育原则 1.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如让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可以先出示两样形状一样、材料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出示两块材料一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让幼儿感知和比较。 2.利用儿歌和游戏,教授幼儿一定的量词,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形”的教育原则 1.儿童认识形体是在充分感知形体,获得有关形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再配合说出词,认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梦思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张梦思 发表时间:2017-03-03T15:20:02.9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作者:张梦思 [导读]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民主氛围,保持思维通畅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情感、动机、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问题,提供思维空间。 ⑴铺垫型情境。教师可以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从而为各种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⑵认知冲突型情境。教师可以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问题为素材,创设认知冲突性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从解决面临的情境问题出发,不断地分解、转化问题,提出新的有关问题,并通过新问题的解决,最终使情境问题获得解决。 ⑶思维策略型情境。教师可以以思维策略多样、解题方法典型、解题过程能体现某种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作为素材,创设思维策略性情境。当学生的思维受阻后,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启发,从而使他们产生不同的解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策略进行适用性研究,拓展其使用范围。这对克服思维定势等原因产生的消极影响,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在习题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读读题目,说一说题中容易引导我们计算错误的地方,说一说式题的解答步骤等,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地克服思维惰性,优化其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数学知识融于最为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能进行的听说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物或线段图等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表象,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边做边说出操作过程,使外部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首先要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坚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准确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平时的听说活动是形成数学语言准确性的关键,日常生活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有针对性,对一些语言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循循善诱,让他们多经历练习,多经历尝试,反复训练,他们也会说一口标准的数学语言。除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做到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体验“说”的过程 数学学习中的观察、猜想、推理、合作交流及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开展语言练习,体验听说过程的好途径,教师可以加以揣磨,适当处理,抓住时机,配合展开。 4、鼓励“说”的新颖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使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程序“顺利”进行,要求学生语言表述只是依照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一遍遍地重复,使得思维的发展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的新颖,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这样方能通过学生的独特见解窥视到思维的广阔空间,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联想多说,就是诱导学生联想,通过一个条件或特征说出与其有关的其它条件或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复习分数应用题和比之间的联系时,往往可以将关键句中的分数既表述成分数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比的形式。如:根据“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5” 这一条件,可启发学生联想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3;男生人数比女生少5-3/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5-3/3;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3;男生人数是全班的3/3+5;女生人数是全班5/3+5等等。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锻炼,这有助于孩子在学龄前后的智力开发,并 且能够影响孩子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数学成绩。以下是学习啦小 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办法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 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01、数量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 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 量等单位的感知。 不妨抽空带孩子拿一个棍子,量量跑道有几棍子长,或拿橡皮量量铅笔盒有多宽,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并且这个单位是统一的,让他能在最简单的测量 中理解和感受单位。 02、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 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 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 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 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03、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 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 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 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不过,在孩子刚接触一个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等新概念时,可以先单一分类,当这些概念形成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04、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

儿童学习的关键期

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一词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在动物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关键期一词的提出为早期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它表明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力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4岁前发生,30%在4~8岁之间发生,20%在8~17岁之间发生。如果0~4岁时智力发展缓慢,那么以后的发展也慢,直到17~18岁智力发展高峰时,智力水平也是平平。印度“狼孩”卡玛拉7~8岁来到人间,虽然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才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达到4岁孩子的水平,它表明如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期,如2~3 岁是学习口头语的第一关键期,这个时候就应多让孩子学发音,学讲语,学儿歌,学说外语。 休贝尔的“盲猫”实验 还有一位以研究“关键期”闻名于世的科学家,他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戴维·休贝尔教授。他与托森·威塞尔因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于1981年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休贝尔做的关键期研究是“盲猫”实验。他们把出生4周的猫眼缝合起来,一周后拆线。结果发现,猫的视力全部伤失。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猫的视神经萎缩,而4、5周之外的猫进行同样实验,不会造成猫视力的剥夺。实验表明,5周以内是猫的视觉神经发育的关键期。休贝尔的实验为劳伦兹的“印刻现象”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芝加哥大学前任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乔治·比德博士说:“我们也像小鸭子一样,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学习了……,而且早期学习比我们以前想象的更重要”。 目前, 美国神经学家海伦·内维尔经过多年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脑的每一项功能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时间表,或发育成熟的特有日程。她说:“大脑发育有多个关键期。不同的领域,如视觉、听觉和语言,有不同的关键期。而且即使是在视觉内,运动识别的关键期与颜色的关键期也不相同。”另一位研究人员也指出,儿童在6个月至8岁期间有许多发育期,有的用于发育对明暗光的敏感度,有的用于发育对光线方向的敏感度,有的用于发育视力清晰度,有的用于发育一只眼对另一只眼的优势度或两眼间的平衡,还有的用于发育立体视觉的形成,使儿童有深度的感觉。获得语言,学习演奏乐器,其至情感成熟,也都有不同的关键期,而这些领域的某些方面则往往是要终生进行修改的。 三.儿童发展的主要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行为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关于关键期的具体时段,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3周岁时儿童的数学能力

3周歲時兒童的數學能力 1、會按生活習慣看鍾; 2、分清長短、高矮、大小、多少、厚薄、粗細等,會利用重疊法或一對一的排隊法區分清楚; 3、記住家庭樓號、門號和電話號碼。經過練習能學會按鍵打電話,記住2-3組8位數電話號碼; 4、通過贏大小的遊戲理解數字順序的大小,會用卡片玩1-5或1-10的贏大小遊戲; 5、基本上會寫10個阿拉伯數字,但不時會發生方向或筆順的錯誤。未學習的孩子能看懂1、8、7、4等數字。 6、看到兩個並排的數字,能讀出幾十幾的兩位數; 7、分清自己身體部位的左右,分清鞋的左右。理解上街若去的方向是向右轉,回來的方向應當是向左轉; 8、可背數到50,點數到12-13,能拿取4-8件東西,5以內的加減可以理解; 9、會拼合上圖,正方和三角形的1/2,1/3和1/4。也能將圓、正方形和三角形切分爲兩份、三份和四份; 10、通過擺10學會了10的組成,知道1+9,2+8,3+7,4+6,5+5都等于10。個別孩子利用1 0的組成學會心算3-4個數的連加,快速說出答案。 4周歲時兒童的數學能力 1、畫正方形至少有3個直角; 2、迅速找適合的兩個三角形拼成正方形、長方形和菱形; 3、會讀三位數,會做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 4、點數與背數基本相等,少數達到80-100。約有1/3人能從點數最大數到1;

5、懂得單數及雙數,會用雙數擺成5排以快速數數; 6、會做5以下的連加,少部分孩子會做10以下的連加; 7、會做10以下的減數,約有1/3的孩子能用倒數數法做20以下的減數; 8、會倒述兩位數,約半數能倒述三位數; 9、會看圖或實物算出看不到的積木塊數; 10、會正確敲兒歌的節拍,僅有少數個別孩子能說出歌曲的拍數。 5周歲時兒童的數學能力 1、會切分圓形爲相等的6-12份; 2、認識1元、5角、1角硬幣,學會湊夠硬幣付錢; 3、認識量尺,會用量尺畫正方形及長方形; 4、認識量液體的刻度,會量出所要求數量的液體; 5、學會看鍾表,能正確讀出時間; 6、會用一定的長度作半徑畫圓形; 7、會計算人數,按人數及不同年齡優惠計算付車票及門票的錢數(簡單整數的票); 8、懂得公斤、市斤、兩的含義; 9、會買小食物,懂得付錢; 10.會玩數字接龍等輪流的遊戲。 6周歲時兒童的數學能力 1、認識紙幣,會兌換,會找錢; 2、能倒數4位數;

(完整版)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21世纪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育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 为此,我在各种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与做法,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一)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孩子接受第一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的方方面面。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控制和主导着家庭成员的情感行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会在家

庭中表现和宣泄,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宽容接纳态度,这种消极情绪就会转嫁给孩子。因此,家长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谦抑的态度,便能从内心传导出一种饱和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也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的一种和谐,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触及到孩子学习能力的根部,并加以培养。 (二)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靠培养获得的,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给予孩子的积极的影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并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终生受益,永远都喜欢并乐于做的事。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孩子无意中获取知识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并且把它安排在日常生活的例事日程中,只要能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好学、会学、能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自然形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二、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别错过孩子发展关键期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许多中国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父亲的建议 1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

《幼儿数学能力》

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计数能力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良好的计数能力的形成对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计数能力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数能力的年龄特点和计数规则和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上。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方面,综述已有的研究理论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计数年龄特点计数规则与策略 一、问题提出 在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说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是受到重视的。计数能力是数概念发展的能力之一,它反映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计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数概念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概念界定 学前儿童数学能力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多个方面。例如,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如数数、集合的比较、加减运算等;几何图形的辨认;量的大小的判断;物体的分类、匹配和排序;钱币、时间的使用等。 计数属于数概念发展的这一分支,是儿童数学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较早获得的数学能力,是儿童的一项重要的认知能力。计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它的实质是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关于计数能力发展理论的不同流派 (一)、皮亚杰的相关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把儿童的智力发展解释为一种逻辑运算能力的发展,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前阶段的儿童主要涉及: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婴儿或年幼儿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这个年龄的主要标志是掌握了“客体永久性”概念,并逐渐从反射性行为发展到目标指向行为。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有更强的能力来思考事物,并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是有着严谨的思考逻辑和步骤的,属于多步思维模式,可以在思考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总结(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思维的灵敏度和速度。 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引用部分家庭的培养方法总结和大家分享以下七点。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学前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小初高,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更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

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平时练习也不少,还常预习,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经历来学,可有时还是感觉孩子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教给孩子的只是知识,知识本身是不会变通的,孩子只是顺着家长、老师的思路学会了一个知识点的模仿办法,而并不理解遇到这个问题应该先思考什么,为什么要先想这一步,举一反三,需要我们先了解问题的本质道理,就是“溯源”,然后是尝试不同的办法,在操作中通过比较、对应,找到最简单的办法,这才深刻的理解、解决了这个问题,学通了。这样,才会变通。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学前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周期性的和孩子复习一下以前的易错点。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参考有关资料,分析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法差异造成衔接不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培养,但在各年级段的教学中教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材因素导致数学知识点脱节。据调查,38.5%的教师只对本年级段的教材深入钻研,38.5%的教师对上、下年级 段的教材所要教的内容了解,15.4%的教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知识点了解。 ②教学方法的差异。有48.07%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大部分由老师讲解,小部分由 学生练习,认为重视学生讨论与合作的仅占9.2%。这表明学生讨论与合作的这 一学习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没有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节奏变化。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低年级远比不上中、高年级,因而在讲解中就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329316009.html,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作者:布坚乃提·麦合木提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0期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所以数学教育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要思考如何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只能从感知中获得一些简单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力。而幼儿期又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一、培养观察力是幼儿学数的基础 在孩子的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观察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在学习数字3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儿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3个物体才是3,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3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概念时,数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确实符合数学规律。如为幼儿设计几组数量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画面生动的动物,这几组分别是:“五只鸡,四只鸟,五只狗,三只兔子。”我们先让小朋友点数每组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哪群小动物和哪群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群小动物不一样多?”“为什么”这样幼儿的感知过程就明显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这种观察的基础上。顺利地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不对应比较,并得出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鸡和兔,鸟和狗,狗和兔,鸟和兔不一样多的结论。这些结论体现了幼儿真正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在平常生活中有意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让幼儿在一个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楼房有高矮,楼梯有级数,书本有厚度,玩具有方圆等等。随时随地把握情境及机会,如指导孩子打电话,买东西时请孩子计算价钱,甚至协助付钱。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环境中,数学的启蒙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如可以上楼时让她顺数楼梯,下楼时可以倒数楼梯,买馒头时可以问她一元钱可以买四个馒头两元钱可以买几个,吃饭时让他摆筷子,假如说家里四个人需要拿几根筷子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