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

2.1 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

2.2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

4.工艺过程及要求

4.1 确定走线方案

4.1.1 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 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 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 下线

4.2.1 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 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 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4.2.2.1 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 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

常用导线的载流量

4.2.3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4.2.4 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 套线号管

4.3.1 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 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15mm。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4.3.3 按二次接线图要求将线号管套在导线上。线号标记的视读方向以元件接线端子的正视方向为准,自下而上,自左而右。

4.3.4 在安装完线路后,应将线号管的线号标记朝向接线的正视面。并将线号管与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平齐。

4.4 走线

4.4.1 将线束理成圆形,导线之间应平行不得互相缠绕,并根据分路顺序将应分路的线束放在分路方向的内侧。

4.4.2根据走线方案,导线需要弯曲转换方向时,应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或其他锋利工具弯曲,以免导线绝缘层受到损伤。

4.4.3 导线弯曲半径(内径)应大于导线或线束外径2倍。一台开关设备内的导线弯曲半径应基本一致。

4.4.4 对于标称截面积为1.5mm2的导线束,导线数量一般不超过30根。

4.4.5 用蛇皮塑料管捆扎线束,要求在线束同一侧或二侧抽头,严禁胡乱抽头。捆扎线束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蛇皮塑料管。要求捆扎后线束应平直、牢固,不得有明显的交叉。

4.4.6线束凡暴露在外敷设的均用尼龙扎带扎紧,在护线套或蛇皮管及行线槽内

的线束可用胶带缠紧。尼龙扎带捆扎线束间距要均匀,主干线尼龙扎带的间距为100mm,分支线束为60mm。分线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尼龙扎带。每隔一定间距将线束用阻燃绝缘线夹或吸盘固定在框架或者安装板上,固定间距对水平线束为300mm,垂直线束为400mm。

4.4.7用扎带绑扎或固定线束时,扎带扎紧,余头剪断。用蛇皮塑料管缠绕时,应缠紧并保持缠绕等距。

4.4.8 过门和可动线束必须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过门线以门打开不小于100°时,线束既不至于过度拉紧又不影响关门为准,过门和可动线束必须外套弯曲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纹波管,两端用绝缘线夹紧固在门和柜体的线架上,不得用捆扎带捆扎固定,当线束太粗不能正常弯曲时可分为两股敷设。

4.4.9 线束不得紧贴金属表面敷设,应离开3~5mm。导线敷设如遇结构件边沿时,则应弯曲越过,中间保持3~5mm的距离。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为了防止导线绝缘层被磨损,可在孔上加装光滑的绝缘衬套。若金属板孔有绝缘衬套,则导线只需缠绕上蛇皮塑料管;若没有绝缘衬套,导线就必须缠绕上塑料带后再套上蛇皮塑料管。

4.4.10 从线束分向电器元件的单线,分线时应向走线反方向打一圆弧(半径R8~R10)并保持弧度一致。

4.4.11 线束与端子排应保持约50mm的距离,使分线后的导线既能保持约R10的弧度,又不至于直线部分过长。

4.4.12 线束原则上不应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线束必须在其上方敷设,则线束与元件间应有70mm以上的距离;若在其下方或左右方敷设时,线束与元件间应有30mm以上的距离。导线线芯应加瓷珠或瓷管。

4.4.13 同一批开关设备的线束走向应尽可能一致。

4.5 剥线头

4.5.1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的绝缘层时,注意钳口与导线芯规格必须一致,防止损伤导线线芯。

4.5.2 剥线长度应正确合理,用冷压端头时,剥线长度应比冷压长度略长1mm。

4.5.3 当单股导线需弯成羊眼圈时,用圆嘴钳曲圆,剥去长度按下表(适用于

1.5mm2单股导线)。

4.6 冷压端头

4.6.1多股导线在接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接点时,应根据导线直径及接至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接点的形式和螺钉直径来选择冷压端头。一般采用TU型(原为UT),但对电流回路应采用TO型(原为OT),与窄端子连接应采用TZ型管状端头,或TZ型(原为IT)针状端头。

4.6.2 将选好的冷压端头套入剥去绝缘层且套好线号管的导线中,要求导线应全部插入冷压端头里。

4.6.3 导线截面积小于或等于6mm2 时,用手动冷压钳点压(管状端头应环压)。压制时,根据端头规格放入冷压钳相应规格的模头内用力一次压到底,直到压力限制装置自动动作而使钳柄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退回为止,最后取出导线。压接时,应使冷压端头的焊缝对准模头的凸模。

4.6.4 导线截面积在10mm2 以上的,应用液压钳或油压机进行压接。要求冷压端头、导线、冷压模应配套。压接时,应使冷压端头的焊缝对准模头的凸模。

4.6.5 端头压接处的压印应与冷压端头的中心线对称;压印深度适中,压接可靠,不得压破冷压端头或使之变形;压接后导电接触面平整、光洁。

4.7 接线

4.7.1 将导线接到元器件接线端子上时,应根据选用的导线和接线端子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连接方式,以保证接触良好、可靠。

4.7.2 单股线与元器件连接用螺钉和平垫圈紧固时,其连接部分必须用圆嘴钳弯成羊眼圈,弯曲方向应与压紧螺母拧紧方向一致即向右旋。其内径应比紧固螺钉的内径大0.5~1mm左右,圆环末端距导线绝缘应有1~2mm距离,保证装入接点时垫圈不压着导线绝缘。

4.7.3单股线与元器件连接用螺钉和瓦形垫圈紧固时可直接压接,在压接两根导线时线径应一致。

4.7.4 多股线与元器件连接必须使用冷压端头。

4.7.5 接好线后的导线从正面方向看,不得有导体裸露。

4.7.6 二次接线接至电阻上时,需用电烙铁把接头焊牢,接头处不应有松动现象。

4.7.7两个电器元件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导线绝缘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7.8 每一接线端子宜为1根导线连接,不得多于2根导线连接。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铜质平垫片。

4.7.9 导线端头固定时,端头压印处须面向操作者,沿螺钉轴线方向应看不见端头插入部分。

4.7.10 柜内端子排配线时,不得左右侧(端子纵向排列)随意互换。

4.8 接地

4.8.1 柜体、门及主回路元件金属框架应可靠接地,要求采用不小于4 mm2黄绿双色导线接地。

4.8.2 柜内的二次元件外壳有接地要求的也必须接地。

5.汇控柜内行线槽、端子排及元件的安装

5.1 行线槽及导轨的下料

5.1.1柜内安装端子排用的行线槽常用长度为1500mm,导轨长度为1500mm。

5.1.2 对于特殊规格尺寸的汇控柜,或者用户对端子有特殊要求时,行线槽与导轨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5.1.3 行线槽与导轨需要截断时要求截断面平滑整齐,不得留有尖角毛刺或发生偏斜。行线槽不得有断齿以及扭曲现象。

5.2 行线槽安装

5.2.1行线槽安装时要求横平竖直,牢固,不得发生松动、偏斜。行线槽不得有因受应力而弯曲、扭曲及其它形式的变形。

5.2.2 行线槽盖板与行线槽应配合紧密,不得有松动、脱落。

5.3 端子排安装

5.3.1端子排的始端必须装可标出单元名称的标记端子,端子排两端须安装端子终端,相邻的端子间有连接片时必须用隔板隔开。

5.3.2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的端子都要有顺序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5.3.3端子排由于空间的限制安装困难时,可分二排或多排进行安装

5.3.4每只端子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连接端子要用连接片,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必须拧紧。

5.3.5 线束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5.4 元件安装

5.4.1导线接入元件接头上,用元件上原有螺钉拧紧,应加弹簧垫圈,螺钉必须拧紧(除特殊垫圈可不加弹簧外),不得有滑牙,螺钉帽不得有损伤现象,螺钉尾部应露出螺母2-5牙。

5.4.2 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

5.4.3 元件标号的字体应端正,字迹应清晰,内容符合图纸要求;粘贴部位应醒目,不应给导线或元器件、金属构件档住,并能清楚地指明属于某一元件。

6.质量检查

6.1布线应符合图样规定,接线正确,布置合理,整齐美观。导线截面选择应符

合要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6.2导线端头应符合工艺要求,导线芯线无损伤,裸露部分小于0.5mm,也不

得将绝缘皮压入端头内。

6.3导线端部均应有标回路编号的套管,标字应清晰正确,不易脱色,管头应整

齐且无反套。

6.4用于连接可移动部分的线束,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塑料管或缠

绕管等保护措施,并在可动部分有固定装置。

6.5导线在布线时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横平竖直,层次分明,线束定位满足

横向距离300mm,纵向距离400mm的规定,且线束不得晃动。

6.6导线与元器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元器件

上不接线的端子螺丝也应拧紧。

6.7导线穿越金属板应有防护措施。

6.8元器件标签应字迹清晰,粘贴牢固,不易脱色。

6.9按图样对线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

6.10接地线安装是否正确可靠。

6.11查看柜内是否清洁,配线操作的残余物(如线头,扎带,线鼻子等)是否已

彻底清理。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X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 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 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 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 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的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统一接线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 5.工艺过程及要求 5.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且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与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5.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严格按照元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常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

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变压器的差动保护,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内部以及引出线和绝缘套管的相间短路,并且也可用来保护变压器的匝间短路,保护区在变压器两侧所装电流互感器之间。 但是,在现场多次出现在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以外发生短路时,差动保护误动作,导致事故范围扩大,影响正常供电。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错误 (一)常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 图1-101 常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 图1-101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接线方式。图中I A、I B、I c及I a、I b、I c分别为变压器高压测及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三次绕组三相电流。 对图l-101进行相量分析如下: 现假定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流均从其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端子兀流入,T1流入。T2流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先画出I A、I B、I c相量如图1-102(a)所示.根据图1-101可得: I A1=I A-I B;I`B=I B-I C;I`C=I C-I A.再作出I`A、I`B、I`C相量,如图l-102(b)所示。由图1-102(a)和图1-102(b)可以看出I`A、I`B、I`C分别当变压器组别为YN,dll时,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相图1-101常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位将超前高压侧电流相位30°,可作出c相量如图l-102(C)所示。 由图1-101可知,I a= I a`、I b= I b`、I c= I C `,故图 l-102(C)同样也适用于 I a`、I b`和I C `。 在上面的分析中,是假定一次电流均从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T1流人、T2流出。如果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是从T1流入、T2流出,而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从T2流入、T1流出。那么图1-101中的I a(I a`)、I b(I`b)、I c(I `c)将与图l-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 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 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

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的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统一接线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 5.工艺过程及要求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2 版本:A/0 受控: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得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得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得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与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与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得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配电板得特殊要求》 (GB 7251、3-2006) 四、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

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 [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 [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 [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 5、1 导线参数 5、1、1 绝缘导线(见表 1) 表 1 绝缘导线参数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

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 一.二次配线原则 1. 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 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 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 接线弯曲弧度一致 5. 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 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 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 1. 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 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 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 下线: 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每10 根 ,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 线可留1 根富余线。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 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内预留150mm 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以上时预留200mm 的富余量。 5. 配线

电气二次接线规范

一、电气图定义 用电气图形符号、带注释的围框或简化外形表示电气系统或设备中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的一种图。广义地说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用以说明系统、成套装置或设备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或连接关系,或者用以提供工作参数的表格、文字等,也属于电气图之列。 二、电气图分类 1、系统图或框图:用符号或带注释的框,概略表示系统或分系统的基本组成、相互关系及其主要特征的一种简图。 2、电路图:用图形符号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组成和连接关系,而不考虑其实际位置的一种简图。目的是便于详细理解作用原理、分析和计算电路特性。 3、功能图:表示理论的或理想的电路而不涉及实现方法的一种图,其用途是提供绘制电路图或其他有关图的依据。 4、逻辑图:主要用二进制逻辑(与、或、异或等)单元图形符号绘制的一种简图,其中只表示功能而不涉及实现方法的逻辑图叫纯逻辑图。 5、功能表图:表示控制系统的作用和状态的一种图。 6、等效电路图:表示理论的或理想的元件(如R、L、C)及其连接关系的一种功能图。 7、程序图:详细表示程序单元和程序片及其互连关系的一种简图。 8、设备元件表:把成套装置、设备和装置中各组成部分和相应数据列成的

表格其用途表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 9、端子功能图:表示功能单元全部外接端子,并用功能图、表图或文字表示其内部功能的一种简图。 10、接线图或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的连接关系,用以进行接线和检查的一种简图或表格。 ⑴单元接线图或单元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中一个结构单元内的连接关系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结构单元指在各种情况下可独立运行的组件或某种组合体) ⑵互连接线图或互连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的不同单元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接图或接线表。(线缆接线图或接线表) ⑶端子接线图或端子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的端子,以及接在端子上的外部接线(必要时包括内部接线)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 ⑷电费配置图或电费配置表:提供电缆两端位置,必要时还包括电费功能、特性和路径等信息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 11、数据单:对特定项目给出详细信息的资料。 12、简图或位置图:表示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中各个项目的位置的一种简图或一咱图叫位置图。指用图形符号绘制的图,用来表示一个区域或一个建筑物内成套电气装置中的元件位置和连接布线。 三、电气图的特点 1、电气图的作用:阐述电的工作原理,描述产品的构成和功能,提供装接和使用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电气接线工艺上应力求美观、实用、便于施工操作和方便以后检修查线。接线应兼顾全局,力求整齐划一、协调大方,给人以整体美,不得标新立异、各自为政,避免给人以零乱无章之感。 1、电缆整理 1.1、电缆整理应层次分明、曲率一致、松紧适度,严禁扭曲、交叉或杂乱无章。 1.2、电缆的固定应采用绑线或尼龙扎带,扎带规格应与电缆的粗细要求相符且应规格一致,留头方向统一,扎带过长的部分

应予剪除。 2、电缆头制作 2.1、电缆开剥时应小心从事,力度适中,严禁伤及线芯绝缘。 2.2、电缆头的制作材料应使用塑料带和黑色塑料绝缘粘胶带。 2.3、做头时以红色塑料带有序缠绕,成型后用黑色塑料胶带封口。 2.4、做头时以塑料带对折后绷紧缠绕,缠绕时应紧紧贴近芯线和护套接口处,上端头截面平齐且垂直于电缆轴线,成型后为

坚固密实的圆筒状,表面光洁、形体美观、严禁出现纺缍形。 2.5、电缆头的长度以26mm左右为宜,直径不大于电缆护套外径2mm,电缆头在护套上的包扎长度一般为13mm左右。 2.6、电缆绑扎成束后,电缆头应高度一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2.7、电缆的屏蔽层、带、芯应可靠外引以便接地。 3、电缆标识 3.1、电缆标识牌用微机打印、压塑制作,内容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用途及走向。 3.2、标识牌的挂装应使用防蚀、防霉的绳带,宜采用化纤丝 dqltwk|电气论坛https://www.docsj.com/doc/317571904.html,

绳。 3.3、化纤丝绳系于电缆头上部,垂下的标识牌高度一致。 4、电缆接线。 4.1、线芯的绑扎应整齐一致,采用绑线或小扎带绑扎。绑扎线间距以70mm左右为宜。 4.2、当一盘内线芯特多时,应按单元或回路分束绑把以方便施工接线、查线和将来检修,尽量避免出现特大把束。 4.3、不论怎样排列,如何绑扎均应掌握尽可能的紧凑、整齐、美观实用又简单易行。

二次电路配线工艺

二次电路配线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二次电路控、保屏(柜、台)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工具的使用,配线的基本要求,屏蔽线端头的处理,线束的固定等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高低压开关柜控制及控保屏(柜、台)产品的配线。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 446-1989 用颜色识别绝缘导体和裸导体 GB 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JB/T 56272-1999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产品质量分等 JB 5777.2-1991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3 使用材料、通用件与消辅材料 a)材料 导线BV、BV-1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RV、RV-1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b) 过线夹、行线槽、尼龙扎带、吸盘、冷压接端子、护套、线号管、记号笔、缠线管等。 4使用设备、通用工具、各种冷压端头及对应工具 4.1 设备、通用工具 剥线钳、剪线钳、一字槽螺钉旋具、十字槽螺钉旋具、平口钳、圆嘴钳、锡锅500W、屏蔽线剥线钳、电烙铁50W、卷尺、镊子 4.2 所用冷压接头及对应压接工具 5配线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5 .1对配线图样的要求 设计应根据用户要求或产品特点等因素,在图样中用技术要求的形式确定布线方式,如走线槽,走圆把,导线截面积。 5.1.4导线连接及二次元件端子的电气间隙与漏电距离应按表1执行。 5.2并屏生产 为保证整组合同的配线质量,安装质量及优化屏后元件端子排等的整体效果和屏体颜色,摸拟线的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三检”。

一次配线工艺守则

. 一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1 版本:A/0 受控: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3-26 发布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一次绝缘导线及母 排的配制,阐明其使用材料及辅助材料,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矩形母线、绝缘导线的装配。 三、规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其合金母线第一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GB5585.1—2005) 3、《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其合金母线第二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GB5585.2—2005)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J149—90) 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 四、设备、工具与量具 1、设备:成套母排加工机(含冲孔、剪切、立弯模、折弯模、压花、压平模具等)。

母线加工机主要参数如下表: 2、便携式母线加工机 有冲孔、剪切、折弯三个加工单元,特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常用于现场安装加工。 3、工具 板手、力矩板手、刻丝钳、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螺丝刀、电工刀、钢锉、端头冷压线钳、木榔头。 4、量具 盒尺、角尺、钢板尺等。 五、线的选择

1、我公司根据用途不同一次线材料分为硬母线和绝缘导线两种。硬母线选用TMY矩形铜母线或LMY矩形铝母线,也可选用异型母线;绝缘导线选用BVR或BV聚氯乙烯导线。 2、主回路母线截面的选择 主回路母线的选择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当图纸没有标明规格时,根据线路容量在工艺文件的“导线载流量表”中查找即可。 3、中性线(N)、PEN及保护导体(PE)截面的选择 “中性线(N)、PEN及保护导体(PE)截面的选择”要求如下表:保护导体的截面积(PE、PEN) 六、母线加工及安装 1、下料 母线要求平直,母线不得有明显的锤痕,凹坑等缺陷。母排下料一般用剪切机切断,母排在下料前或下料后应进行校正,用母排较平机对母排校正、校直。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2 版本:A/0 受控: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GB50171—92) 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 四、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

(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 [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 [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 [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 5.1 导线参数 5.1.1 绝缘导线(见表 1) 表 1 绝缘导线参数

配电柜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 1总则 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适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 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 2配线原则 2.1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 2.2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 2.3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 2.4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 2.5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2.6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1mm。 2.7同一元件、统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弧度应保持一致。 2.8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 2.9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 2.10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2.11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2.12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2.13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2,对于低坪(≤100V)线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 mm2的导线。 2.14接线不得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 2.15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用铜接头,许可不采用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 2.16线槽布线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线束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各种高低成套开关控制设备的辅助电路的配线,也适用于采用绝缘导 线的低压主电路的配线。 2 材料 a. 绝缘导线(颜色按图样并符合GB2681-81要求); b. 白色塑料标准套管(简称标志套); c. 塑料带:宽20mm; d. 塑料管:内径Φ6mm; e. 裸压接端头; f. 固定和可活动的线夹; g. Φ5、Φ10、Φ15塑料蛇皮管(或钢精扎头或塑料行线槽); h. 瓷套管、瓷珠; i. 紧固件(螺钉、螺母、弹簧垫、平垫); j. 标志牌; k. 环乙酮; l. 聚氯乙烯; m. 醋酸丁脂。 3 工具及设备 a.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打字机及加热设备; b.圆口钳; c.扁口钳; d.斜口钳; e.尖嘴钳; f.钢丝钳; g.剥线钳; h.剪刀; i.螺丝刀; j.活动扳手; k.套筒、呆扳手; m.电池试灯(自制); n.2m钢卷尺。 4 工艺准备 4.1 认真阅读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了解对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4.2 按图样要求,所连接的全部电器元件以及接线端子均已安装好,检查其型号等应符

合规定。 4.3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工具。 4.4 根据产品结构型式,图样以及本规范的要求等确定走线方案。当采用塑料行线槽敷设导线 时,则按走线方案将塑料行线槽敷设固定好。 4.5 根据图样及走线方案在标志套上打字或手工写字。对标志套打字时,若需加热,加热温度 应控制在40~60℃,打字后,喷涂塑料保护膜。其配方为:环乙酮20ml,聚氯乙烯1g,醋酸丁 脂1.3ml。喷涂后烘干(温度60℃左右)或放在阴凉处凉干。 4.6 元件标志牌应贴在所标志的元件附近。 5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按下面流程所示进行。 按走线路径量线下料----剥去始端绝缘层----套上始端标志套----加工接线端(如打圆圈或 整直)并连接----剥去末端绝缘层----套上末端标志套并使其不会自导线上脱落----使同一路 径的各导线纳入线束----对线束边捆扎边固定(或套上塑料蛇皮管或嵌入塑料行线槽内)---将 导线末端可能出现的过长部分剪去重新按接线需要剥去绝缘层后套上末端标志套----加工接线端并连接----进行自检查。 6 工艺要求 6.1 导线的采用及下料、剥线 6.1.1 辅助电路的导线,除图样上特别标明外一律采用黑色绝缘铜芯线,其最小截面积,对于 硬导线为1.5mm ,对于软导线为1mm 。仅对于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才允许采用 更小截面积的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各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 6.1.2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量线下料,下料时应注意留出剥去绝缘层部分的长度。截面积1~ 2.5mm 的导线剥线长度按表1规定。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工艺过程和要求。........ 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坚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的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3所规定的要求。 3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以上向下,从里向外,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不得操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 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部,用尖嘴钳按连接时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尺寸如图二、表2所示,再与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须拧紧无松动现象。 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心,应将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铜耳,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接线铜耳规格选用见表3。 6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元件、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元件本身的连线可不用标记套,标记套的方向如图一所示。 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与线径要配合得当,如钳口不合适则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膜时应用电工刀除尽。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可把裸导线端弯曲并紧再将垫圈或螺钉拧紧。 9导线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当个别情况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联后与适宜的接线铜耳压紧后再与元件接点连接。

10二次导线采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每节相距50~8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一般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纵向不超过400毫米,高压板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毫米,纵向不超过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与骨架垂直或平行,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绑扎,上、下、左、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的线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 12分路部份导线束的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弧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力求一致。 13分路部份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线,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以园势连接,尽量避免直接接入。 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 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 14导线行线时,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 15配线时,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电尖角的边缘上,如遇有故障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的弯曲内径不小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用手指进行,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 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嵌放橡皮圈,如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的塑料套管。 17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 18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 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29.93 1.适用范围

2.使用材料 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 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臵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臵应合理。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臵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 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臵,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 ..... ...........,不能与其它 回路混合 .........,防止可能由 .........;强制闭锁装臵的 .....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 .....电源线要与 .......~220V 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 4.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A411、B411等。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臵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4.8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1.5mm2不超过30根,1mm2不超过45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可将线束分成2束或更多,以免因线束过大,影响门的开、关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页数共6页第1页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二次辅助回路配线加工应遵循的原则。适用我公司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辅助回路的二次配线安装。 2引用标准 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 49-199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范 3材料 3.1 导线 常用二次配线表1 型号规格标称截面 (mm2) 颜色使用场合 BV 1/1.13 1 黑没有活动的场所 1/1.37 1.5 1/1.76 2.5 1/2.24 4 1/2.73 6 BVR 7/0.43 1 有活动的场所7/1.52 1.5 19/0.32 7/0.68 2.5 19/0.41 7/0.85 4 黑或黄绿 相间 接地线 19/0.52 7/1.04 6 19/0.64 RV 0.5 黑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0.3 3.2线夹、绝缘纸板、尼龙扎带、缠绕管、各种规格行线槽、标记套、各色套管、接线鼻等。 4 设备工具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页数共6页第2页

4.1 设备 液压钳 4.2工具 剥线钳、尖嘴钳、斜口钳、弯线钳、压线钳、剪刀、适用套筒扳手、螺丝起子、内六角扳手、活络扳手、对线灯。 4工艺过程 5.1 安装准备 5.1.1 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 5.1.2 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及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 5.1.3 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面质量状况。 5.1.4 按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粘贴元件标号。标号一般粘贴在该元件正中上方的金属构架上,如元件上方不能粘贴标号时,可就近选择适当位置粘贴。 5.2 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 5.2.1 按配线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用尼龙扎带捆扎时应注意形状美观,保持线束平直挺括,捆扎时扎带应锁紧,扎带锁头位置一般放在侧边上角处,尼龙尾线留有3mm 长为宜。 也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此时,只需将导线清理整齐而毋需捆扎。 5.2.2 二次线在敷设途中可依次分出或补入需要连接的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 5.2.3 导线应按二次线图正确接至各电器元件及端子上。在接上前应套上标记套。将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并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BV型导线根据连接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弯圈的方向应与螺丝紧固的方向一致。BVR型导线则在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鼻,用压线钳(液压钳)压紧后搪锡。将羊眼圈(或接线鼻)接于所接端头上旋紧螺钉。 5.2.4 元器件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 6 工艺要求 6.1 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 6.2 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2所规定的要求。 6.3 塑料行线槽的配置可只配置于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也可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编号QC7.5-05-08

最新10KV开关柜二次接线图解

10K V开关柜二次接线 图解

10KV开关柜二次接线图解 时间:2011-03-30 1、综述 10kV开关柜的主要部分包括:真空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就地安装的微机保护装置、操作回路附件(把手、指示灯、压板等等)、各种位置辅助开关。其中,断路器与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开关柜内部,微机保护、附件、电度表安装在继电器室(沿用以前的叫法,其实已经没有继电器了)的面板上,端子排与各种电源空气开关安装在继电器室内部,端子排通过控制电缆或专用插座与断路器机构连接。 理解开关柜的二次接线,我们需要找到两份图纸:综自厂家提供的保护原理图、接线图;开关柜厂家提供的二次原理图、配线图、端子排图、断路器机构原理图。 综自厂的图纸是开关柜厂家的设计原始依据,也是我们审核开关柜厂家图纸的依据。开关厂的原理图一般都是根据综自厂的原理图修改的,再示意性的画出电流、电压、信号量的输入,控制量的输出。 2、10kV电缆出线中置柜的二次接线 KYN28A(GZS1)中置柜是城区变电站使用最多的10kV开关柜型式,从正面看,它明显分成三部分,最上面是继电器室,中间是断路器室,下面是空室(什么也没有),母线等高压设备安装在背面的柜体内。如图8-1-1所示。

图8-1-1 2.1继电器室 继电器室的面板上,安装有微机保护装置、操作把手、保护出口压板、指示灯(合位红灯、分位绿灯、储能完成黄灯);继电器室内,安装有端子排、微机保护控制回路直流电源开关、微机保护工作直流电源、储能电机工作电源开关(直流或交流)。图8-1-1是早期开关柜的图片,继电器室就是安装电流表和指示灯的位置。 2.2断路器室

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各种0.4kV~35kV开关电器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 2 使用材料 2.1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 2.2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 2.3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 2.4 冷压端头 2.5线卡、尼龙扎带 2.6标签纸(元件标签、地线标签) 2.7瓷质套管 2.8标准紧固件 2.9 塑料蛇皮管、金属蛇皮管、尼龙螺旋管、PVC波纹管φ12、φ18、φ25、φ35 2.10 塑料行线槽 2.11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 2.12线夹 2.13绝缘纸(δ=0.5)、黄腊管 2.14松香 2.15焊锡 2.16 酒精 3 设备及工具 3.1 号码打印机 3.2活动扳手6寸、8寸 3.3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以及电讯螺丝刀 3.4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 3.5电烙铁25W、100W 3.6 冷压线钳0.5~2.5(mm);1,4,6(mm)

3.7 电池试灯 3.8丝锥M4、M5、M6、M8 3.9卷尺(2m) 3.10自制套管M3~M6 4 二次回路配线的一般要求 4.1按二次接线图进行施工,接线正确。 4.2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4.3导线选用黑色,二次保护接地线为黄绿双色线,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工程要求选线。 4.4电流回路采用2.5mm2导线,其他回路为1.5mm2,对于电子元件回路采用焊锡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导线。 4.5导线与电器元件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导线的芯线应无损伤。 4.6每个接线端子应只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只有当该端子或接线柱是为接两根导线而专门设计的才允许接两根导线)。 4.7用于连接可动部分如门上的电器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并留有适量的裕度。导线根数超过35根时分两股捆扎,超过70根时分三股捆扎。用于连接固定不动单元上的电器元件的导线可采用单股导线或多股软导线。 4.8手车式高压开关柜下门上的电器元件导线应采用多股导线,并套上波纹管,当门上元件过多、二次线过粗时(二次线多于35根),可将二次线分股套两根以上波纹管、波纹管两端用走线卡固定在弯板上,裕度要参照4.7。波纹管长度见表1 表1 过门线护线波纹管长度 4.9多股软导线在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加终端附件(线鼻子或冷压端头),线芯不得有松散或断股现象。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 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 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 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 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电器表面发现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同仓库联系退货调换。 5工艺过程 5.1电器元件必须有合格证明方可进行安装。 5.1.1仪表:按图将仪表安装在仪表板上。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二次接线工艺要求 工艺过程和要求。 ........ 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不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坚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的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3所觃定的要求。 3每根导线配线顺序以上向下,从里向外,导线两头必须剥去绝缘层,不得操损伤导线,剥去长度应以接点联接后不超过垫圈1毫米为准,也不许将绝缘层接入接点。 4使用硬导线时,剥去绝缘层的导线端部,用尖嘴钳按连接时顺时针方向弯成环形,尺寸如图二、表2所示,再不元件接点连接,连接处必须拧紧无松动现象。 5使用多股铜芯软线时,剥去绝缘层后,线不许有断心,应将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铜耳,用压接钳压紧,然后接于端头,接线铜耳觃格选用见表3。 6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元件、端子排及连接的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标记套,元件本身的连线可不用标记套,标记套的方向如图一所示。 7导线端头剥削绝缘层,均应使用剥线钳,钳口不线径要配合得当,如钳口不合适则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着物或氧化膜时应用电工刀除尽。 8联接处为瓦形垫圈或插孔时,可把裸导线端弯曲并紧再将垫圈或螺钉拧紧。 9导线不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一个接点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当个别情况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应用垫圈分层和配置弹簧垫圈压紧或多根导线并联后不适宜的接线铜耳压紧后再不元件接点连接。

10二次导线采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每节相距50~80毫米,在线束始末端弯曲及分线前后均必须扎牢,并在适当位置用线夹固定,一般情况下,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毫米纵向不超过400毫米,高压板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毫米,纵向不超过600毫米,线束不得晃动,应不骨架垂直或平行,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11行线时,可按具体情况绑扎,上、下、左、右笔直的线路放在前面。,以屏前为准,有曲折的线放在后面,然后再分路。 12分路部份导线束的弯头处,应弯成圆角,每根导线到各种电器元件接线端均应略带弧连接,同一屏,柜,内圆势应力求一致。 13分路部份到各电器元件的接线应在考虑节省材料,检修方便前提下行线,其行线形式可参考如下: 13.1到继电器或接线端子处,原则以园势连接,尽量避免直接接入。 13.2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 13.3分路部分到单仪表的线束布置。 14导线行线时,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交叉时则应从短到长,从横到竖将一个方 向行线完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 15配线时,绝缘导线不应支靠在不同电位的裸带电部件和带电尖角的边缘上,如遇有故障处则应弯曲越过脱空5—10毫米,导线的弯曲内径不小于3倍线径,线束或导线的弯曲,不得使用尖口钳或钢丝钳,只允许用手指进行,以保证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 16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嵌放橡皮圈,如嵌放橡皮圈有困难时,应在穿越部分套上大小适宜和长度适宜的塑料套管。 17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 18线束过活门,应将线束一端固定在柜箱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活门的支架上,这一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