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性——新闻事业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阶级性——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被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舆论武器)

2新闻是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新闻报道发表评论,传播自己的思想)

3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是不受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总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评价事实。)

BUT并非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是有阶级性的,也并非有阶级性的新闻媒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具有阶级性,

阶级、阶级斗争方面VS生产斗争方面的事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科学实验

阶级性表现: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抢压、详略、真假

新闻事实的评论:赞成反对、肯定否定、倡导贬斥

新闻布局:标题字号大小、位置高低、发布时间快慢、栏目多少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1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政党的宣传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阶级性】

2应该多刊登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社会性】

3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产业,新闻事业提高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商品性、企业性】

双重属性是当前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的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优势:①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③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对新闻媒介带来重大转机和变化

弊端:精神产品——>格调降低;物质商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有偿新闻

【新闻手段】

1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等),传播符号(声音、文字、图像),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导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2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够强迫人们信奉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和说服受众。

二特点

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极大

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

4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5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

三功能

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权利:1依法创办传播机构2依照法律进行采访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发表传播印刷媒介或电子节目。4跨媒介、跨地区发行传播、自主发展5依法行使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6行使媒介机构内部职权

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马恩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列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WHY 1用耳鼻喉表述新闻事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传统和特色。

2 这一性质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社会条件下的新闻事业的一个标志。

3这一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

4这一性质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及时、准确的为党、政府和人民提供国内外的真实信息,及时准确的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要求。

性质形成:①在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刊正式确定②延安整风期间形成基本的雏形③经过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新闻体制得以确立

(列宁: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邓:要是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江: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为人民,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为什么: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新闻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②人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服务对象。

③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根本任务。

怎么做:①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正方针:<1>弘扬时代的主旋律,用正面的东西鼓舞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把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奋斗。

<2>绝不是简单的“说好话”“搞表扬”,也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正面宣传,是为了鼓励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针砭时弊,改进工作。

马恩长期革命斗争和新闻实践:依靠全党、依靠人民群众的办报思想

毛泽东,中国新闻界结合整风运动进行的改革和整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原则

双办方针意义:①从组织上保证和加强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②加强了新闻事业与群众的联系

③推动了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

新时期: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要求:

贴近实际: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贴近中心,大局、敢于说实话,鼓实劲。

贴近生活:以生活为源泉,抓住生活本质,跟上生活变化。

贴近群众:高度重视群众主体地位,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反映群众意见呼声;重视群众多方面的信息需要。

方式:

1建立以通讯员为主的群众性新闻工作网络;

2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

3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

4联系各行业专家和有代表性的人士,组织他们发表真知灼见;

5群众内容,群众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a内容上:1充分反映和报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2热情讴歌群众中的先进事迹及其业绩;3表达人民的情绪、愿望、意见和呼声;

b形式上:新闻报道、报纸版面、节目编排,要尽可能的适合群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情趣品位。

6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意义:①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②新时期改进新闻工作的突破口③有利于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公有制为主要形式,事业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共有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3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4以马克思主义为办报方针

6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

资的特征:1私人占有为主要形式2标榜新闻自由3竭力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两种事业的区别:1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生产资料谁手中)

2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各自阶级服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贯彻不同的新闻体系。(为个人;为公、为集体)

4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私人所有,新闻媒介最高权力机构是个股份公司的有资本家组成的董事会。

新闻媒体在领导体制上除服从单位领导外,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邮发合一——>自办发行)

【新闻体制】为确保新闻事业各项工作有序运动而制定的,包括领导体制、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出版发行体制等许多具体体制。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 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在前面学过的新闻起源中,新闻本身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新闻事业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它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提供信息。 以这一功能来衡量现有的媒介,来评价它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媒介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也就是说新华社新闻发布出去后,在全球都有影响。但是至少我们要参与其中。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新闻媒体告诉我们的,它传达的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进而有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功能大量通过新闻体现,那么言论中也提供很多的信息。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同名25407)

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苴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性一一新闻事业而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阶级性一一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左阶级手中:(新闻事业被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舆论武器) 2新闻是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一左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新闻报道发表评论, 传播自 己的思想) 3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是不受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 总要站在 一能的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评价事实。) BUT并非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是有阶级性的,也并非有阶级性的新闻媒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具有阶级性,阶级、阶级 斗争方而VS生产斗争方而的事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科学实验 阶级性表现: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抢压、详略、真假 新闻事实的评论:赞成反对、肯定否定、倡导贬斥 新闻布局:标题字号大小、位宜髙低、发布时间快慢、栏目多少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1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事业是一立阶级,政党的宣传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阶级性】 2应该多刊登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社会性】 3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产业,新闻事业提高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商品性、企业性】 双重属性是当前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的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优势:①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③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对新闻媒介带来重大转机和变化 弊端:精神产品一一>格调降低;物质商品一一>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一一>有偿新闻 【新闻手段】 1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等),传播符号(声音、文字、图像),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导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2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英它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够强迫人们信奉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和说服受众。 二特点 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极大 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 4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5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最显箸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 三功能 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权利:\依法创办传播机构2依照法律进行采访3在法律规左范|卞]内发表传播印刷媒介或电子盯目。4跨媒介、跨地区发行传播、自主发展5依法行使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6行使媒介机构内部职权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rwwi: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而来 马恩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列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2本质属性|: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 上层建筑——事业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社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新闻事业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因此,在阶级社会,新闻事业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从属于一定阶级,所谓“超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当今世界是不存在的。 新闻事业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强制性,它只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它不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动,只能通过宣传某种思想体系、价值形态,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我国,传媒业一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泽东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即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劳动周刊》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不搞经营,专事宣传,这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基本运行模式,也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传媒业始终是单一的事业性属性的根本原因。而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事业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生产物资由有关部门统一配给,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新闻产品(报纸、杂志)也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 2.信息产业——产业属性 所谓产业属性,就是把媒介看作企业,将媒介推向市场,允许媒介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现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作为经营性产业,传媒业应当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用市场手段,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尽可能增加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信息与文化产业。 中国的传媒业在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单一的事业属性,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这时的传媒业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实现转型,中国传媒业的功能和属性开始逐步发生变化,新闻事业隶属于信息产业的认识逐步被确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产业属性日渐明显。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新闻传播学》新闻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0简答) 简述技术在现代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04简答)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99论述)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施拉姆的论断,“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成的网。”“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类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二、新闻传播的发展 书写媒介阶段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印刷媒介阶段 印刷媒介复制和传播新闻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空间上,它可以在无限长的链条上进行传播,在时间上,它可以使新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久流传。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与半封闭的传播状况,使人类社会真正有了一种可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全社会都可以触摸到的新闻传播工具。由此而产生的人类在传播观念、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认识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自口头传播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改进、提高、扩大自己的传播能力,以促进生产,支配自然,扩大交流,发展社会。传播媒介的不同演变阶段,正反映出这种努力、改善、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新闻事业阶段(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新闻事业阶段,意指现代报刊特别是大众化报纸产生以后的时期。一方面,它是新闻传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成果,另一方面,其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从宏观上看,新闻事业与一般新闻传播的区别体现在两点: 1、新闻事业是一种专门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新闻事业是由职业的传播者来从事新闻的搜集与传送,以新闻传播机构的出现为标志。其意义在于,新闻传播机构出现后,传播者与媒介的关系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1)传播者所使用的往往是一种固定的专门的新闻媒介,而且媒介的复杂度、精巧度超过了以前的传播媒介。 (2)在新闻机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中,这些新闻媒介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发挥,而且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改进。 (3)新闻传播者不得不付出最大的努力,运用自己的一切智慧来掌握、操作日益复杂的新闻媒介,探索和创造出一整套与么接相应的措施、方法、规范、章程,致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专业文化水平的规范化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业的诞生不仅意味这媒介本身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也标志着人与媒介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种助力推动下,新闻传播的质量、速度等不断提高,这是新闻事业出现前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难以相提并论的。 2、新闻事业一种开放性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指新闻事业是面向社会,对全社会开放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闻事业的传播面是整个社会。如果说,自新闻传播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那么在电子传播技术得以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的今天,这种追求、目标,已逐步成为现实。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概念题 1.传播效果 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 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 答: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这就是所谓的“魔弹论”或曰“靶子论”。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而“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 3.选择性理论 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

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使用与满足 答: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5.二级传播理论 答:“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于1940年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宣传调查时得出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二级传播”的假设: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舆论领袖是这一理论的关键。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由此揭示了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人们认识大众传播过程、探索传播规律的一大进步。 6.含义论 答:含义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提出的理论之一。含义论把行为当作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圣才出品】

第三章 新闻事业与社会整合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 1.报纸的产生 新闻事业的产生以现代报纸的出现为标志,现代报纸是西方的产物。 (1)西方首先出现报纸的原因 报纸的产生 报纸——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 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新闻事业的社会位置特点 新闻事业的特点 新闻事业的活动特点 传播消息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沟通意见的功能 社会一体化的功能 个人和社会特征 社会整合 新闻事业的社会整合功能 新闻媒介与社会整合 新闻传播与语言的社会整合作用 新闻传播与“社会仪式” 新闻 事业 与社 会整 合

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印刷品是一种商品,它只是为了付印而存在。即报纸这种印刷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下才会成为可以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满足了资本的增殖的需求,印刷品才能变为现代报纸。 (2)报纸的产生过程 ①现代报纸的萌芽是在16世纪,最初是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一带,报纸的雏形——手抄新闻纸首先出现在这里。 ②l7世纪初金属活字印刷术开始广泛使用,出现了新闻书,然后是周刊、周报的兴起。最早出现的周刊是1609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 ③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是书本形式的。 ④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出现在英国,1665年英国出版了一份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完全改变了书本形式,这就是《牛津公报》。 2.现在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合拍,地理大发现使整个世界都成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资本家要把他们的商品销往全世界,同时也要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廉价的原料,这要求从事经济贸易的人们了解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2)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社会变动的速度也在加快,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及时了解各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有社会需求意味着存在赚钱的机会,报纸的出现首先是因为新闻是一种商品,可以满足资本增殖的要求。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629新闻学考研题库【指定教材章节题库】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概念题 1.传播效果[江西师大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8年研;东北师大2006年研;黑龙江大学2005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 答: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S-R)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3.选择性理论[南开大学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 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两级传播[上海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2007年研;西安交大2007年研;北师2007年研;西南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答:两级传播是指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舆论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舆论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两级传播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象,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限效果、创新与扩散等。 5.议程设置理论[中南财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7年研] 答: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自考“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一、新闻事业的定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这个定义有以下含义: 1. 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2. 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3. 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实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遇,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三、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事实的基本特性是: 1. 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2. 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3. 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4. 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的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四、新闻事业的功能 1. 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依据: 1)报道新闻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传播新闻来实现; 2)新闻传媒必须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新闻事业的功能虽然是多样性的,但只要是新闻传媒,必须把报道新闻放在第一位; 3)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有一定的时新性,对新闻宣传起着一定配合作用。 2. 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 倡导科学,介绍知识;这一功能表现在: 1)首先表现在对愚昧和迷信的斗争上 2)其次是发表科普文章,向社会公众较为系统地介绍最新科学知识。 3)第三方面是通过经常性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这是新闻媒价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 4. 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我国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广大城乡青少年以及社会各层面的需求,传送反映时代节奏加快和现代生活情趣的影视作品和电影歌曲,大力普及情调健康的“大众文化”; 2)介绍推荐品位较高的高雅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的品位和高雅文化的普及率; 3)报道和传播体育赛事,既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满足健康的文化消费; 4)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繁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 5)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休闲。 5. 刊播广告,服务经济这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刊播广告对企业、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介本身,都十分有益,具体表现是: 1)企业要推销产品,必须进行广告宣传,在新闻媒价上做广告,是做为理想的传播手段; 2)消费者通过新闻媒介的广告了解产品和商情,是指导消费最为方便的途径; 3)新闻传媒的主人收入,是通过刊播广告现时获得的,广告收入是新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障。 五、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原因及二者的关系 1. 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 1)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阶级对立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 2)资产阶级新闻学历来否认和回避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闻传媒极力标榜自己在阶级之间的中立和超脱。然而,回避和掩盖总是无济于事的,新闻事业在激烈的阶级对立中难免成为站在一定立场上的政治工具。 3)应当承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实现。报道新闻必然会的选择,选择就是倾向和意见,其中包括阶级倾向和政治观点。

新闻学·习题及答案

1、新闻学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社会科学 答:因为:a 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b 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c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职业。 2、为什么要学习新闻学理论 因为: a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地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胜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 b ,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 c ,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 ,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1、“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内涵有哪些 ①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 ②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③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2、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答:①只有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④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1、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1)看某个事件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2)看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重要程度的大小; (3)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现重大新闻; (4)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 2、新闻传播有哪些途径 新闻事实,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传到受众:一是通过新闻机构——即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二是听别人告诉——即通过群体传播和亲身传播;三是自己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 1、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 ①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②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③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④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⑤第五,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2、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又一个基本条件。或者: 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2、必要的物质手段,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3、受众较高的文化素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科学技术进步,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①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 ②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③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④两种新闻事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⑤两种新闻事业各自追求的目的不同。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 功能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以及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二、学习重点 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2、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3、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学习难点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四、授课学时 6个学时,分为三个教学单元。

5.1 报道新闻 本节主要讲述二个问题:一是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含义;二是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5.1.1 新闻社会功能的含义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 5.1.2 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一、它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决定的。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受众乐于接受新闻,就是为了获取真实的信息,减少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思想行为,协调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此增强适应性和主动性。 二、它能交流情况,沟通联系,对增强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代社会,新闻活动已跨越时间界限,地球缩小成为“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越来越紧密和频繁,新闻事业更成为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三、它是其它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5.2 引导舆论 本节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舆论的含义;二是舆论的特点;三是舆论的作用。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正确引导舆论。

5.2.1 舆论的含义 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5.2.2 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 舆论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民情民意的外露。它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倾向性: 舆论代表和反映社会成员中相当数量的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和评价,是群体意识的集合,它是人们对相关问题做出判断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3)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火烧眉毛的问题,通过舆论,而引起相关部门关注,最终能尽快解决问题。 4)广泛性(群体性): 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往往又会存在另一个问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在矛盾上前行的。 不怕坐牢,就怕登见,指的就是影响的广泛性。 5)多样性。 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接受还是拒绝,支持还是反对,都是从自己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出发的,是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因此它又具有多样性。 5.2.3 新闻事业在舆论引导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新闻事业引导舆论的功能,是通过对舆论的反映、影响和传播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反映舆论。①关注并大量反映有利于、至少是 无害于本阶级根本利益的舆论;②重视传播和反映公众舆论(正确认识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双重性”);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第十四章 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西方学者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1.新闻媒介的正面功能 (1)1948年,拉斯威尔在《社会传播与结构》提出新闻媒介的三大功能。 ①监视环境。指新闻媒介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 貌及重要发展的功能。监视环境要求准确、客观、及时。 ②联系社会。指新闻媒介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付环境的挑战的功能。体现为对环境信息的选择与解释。 ③传递文化。指新闻媒介将社会成员共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社会经验、价值观与道 新闻媒介的正面功能 西方学者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 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三种模式 早期强效果论 媒介主持人的新闻媒介功能观 有限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新闻媒介效果的基本理论模式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西方 新闻 媒介 的功能

德规范等从社会的老成员传给新来者,使社会的文化传统永久延续的功能。 (2)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发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提出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娱乐功能,使新闻媒介的功能观更趋完善。 新闻媒介的娱乐功能,指新闻媒介为受众提供消遣和乐趣的功能。媒介提供的娱乐,有助于人们回避烦恼、消遣余暇。 (3)苏联学者E·普罗霍罗夫的三组职能说。 ①思想职能。 ②直接的组织职能。 ③文化娱乐性职能。 2.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 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与罗伯特·默顿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提出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 (1)新闻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失去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实。 (2)新闻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3)新闻媒介常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甚至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 (4)新闻媒介的负面功能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受众精神的麻醉作用。新闻媒介让人沉醉于虚幻的满足之中,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3.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三种模式 (1)信息寻找模式 个人可以通过两种策略寻求信息。

新闻功能

第四章新闻功能 一、新闻传播特点 1、新闻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新闻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3、新闻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4、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新闻传播离不开符号与媒介。 6、新闻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7、新闻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工作者。 8、新闻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9、新闻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10、新闻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1、新闻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二、新闻传播的历史 1、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发明 3、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 4、电子传播时代——无线电的发明 5、网络传播时代——计算机的发明 三、人类传播革命的反思 1、语言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特征。 2、文字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记录下来,并超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传播。 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 4、电子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入国际传播。 5、网络传播将单一的传播转变为综合性传播,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四、新闻传播要素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 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message)一词,也译为“消息”、“文告”等,与信息(information)相近又有微妙区别。信息的外延更广,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五、新闻传播的产生 根据施拉姆的观点,大众传播诞生于15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其标志是德国工匠古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成功地印刷出了第一批油印的《圣经》。 确切地说,近代新闻传播的起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19世纪30年代的事情,其代表性的事件是: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的创刊为标志。 在这个过程中,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 ①“观点纸”→“新闻纸” ②政党经费运营→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经营 六、新闻媒介的发展 20世纪是新闻媒介突飞猛进的时期。除了报刊空前发展以外,广播、电视这两大电子媒介先后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和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 真题链接: 03年观点讨论: 商业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实现公共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04年辨析题: 新闻的商品性是新闻的内在特性,因此,我们应该让纯粹的市场力量来支配新闻业的运作 05年辨析题: 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新闻事业的一般属性 (一)阶级性 1、定义:是指新闻媒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立场、 思想、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是指这些新闻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从总体 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阶级倾向性。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介表现阶级性的强弱程度和表 现方式不同。 2、报纸是如何表现阶级性的? 从选择事实(趋利避害),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制造谣言五个方面表现出阶级性。 (二)社会性 不论是传播新闻,还是影响舆论,新闻事业都是以整个社会的受众为对象的。从新闻传播者的立场来讲,他是有阶级性的,但他必须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其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图,他对社会的影响越大,跟社会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的。 (三)商品性* 近代报纸所以得以产生,就因为它是一种既能适应他人的需要,又能为自身获取利润的商品。报纸在便士报运动后的发展,也正是靠商品性来推动的。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报纸通过吸引更多的受众,以增加发行和吸引广告;广播、电视通过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以争取更多的广告客户,这些都是商品性的表现。因此,商品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就绝大多数新闻机构而言,没有商品性,是不可能生存和发展的。 重视商品性的特点,可以促使新闻媒介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要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激烈的媒介竞争)促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促使新闻媒介本身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在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介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片面追求商品性将会带来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 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广义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 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所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性质)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申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商业原则创办的中文商业报纸 《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事业虽然受到市场因素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依存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二、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社会属性) →新闻媒体总是将传播新闻信息作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社会需要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它总是将其政治目标和宣传意图寓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之中,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并最终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目标 →新闻事业的这种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基本特征决定它的社会属性 ....→为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信息、休闲娱乐及各种相关服务,这是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的显著特征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 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 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 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 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本质:1、全面、 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 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2、新闻失实的表现;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 四、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五、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特点:快捷、准确、灵活) 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六、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 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1、社会条件: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课题名称】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新闻体制、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2、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特点 3、受众细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受众细分,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生产力水平决定发展水平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课时】4课时 【课的类型】讲授课 第一节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新闻制度的存在与国家的理念,主要是政治理念,是密切相关的。如报刊四种理论当中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媒体绝对不能受政治控制,新闻媒体应该多元化,应该让公众辨别,经济独立。。。背后与政治三权分立,政治需要制衡、平衡,人生而平等、自由等自然法则相关。我们如何看一个国家的新闻事业及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新闻业面貌与英国、美国、日本等的不同,不只是新闻业上的问题。教材当中说的新闻体制很重要一点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我国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大家说说看。教材149-150页。新闻体制其实就是……。大家结合中国新闻事业来看,理解新闻体制定义。政治体制与媒介体制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新闻改革除了报道上改革以外,制度上改革势必变牵扯政治改革,会牵扯一系列观念的问题。大家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新闻体制是由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这里再强调下,希望大家理解我国的新闻体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目前,美国、欧洲这种市场新闻业,完全靠市场驱动的情况,政府很难改变。 中西方新闻媒介体制不同的原因分析 1. 历史背景不同 中国产生报刊的历史背景要从唐朝开元年间说起,当时报刊产生的原始动力来源于封建统治王朝的私利,为了宣传政令,在思想上统领臣民,并不是为了营利。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民间小报的出现是不被容纳的,即使是非法小报的出现也改变不了刊登朝廷政事和宣传封建统治政令的根本现状,仍然是官报的变相版本,最终也被禁止发行。而翻开中国近代史,最初中文报刊的发行也是西方传教士的杰作,他们为了宣传西方殖民主义的观念,达到侵华的目的而办报。中国被西方列强所控制的这种现状也决定了这种报刊属于宗教性质。而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发起的办报高潮以及思想启蒙运动,又或是国共两党对立时期,报刊都是源于宣传政治思想,政治鼓动而产生的。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报刊被定义为政治武器,所谓“耳目喉舌”论。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报刊的性质就顺理成章的被确定为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了。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从头到尾就具有某种政治色彩,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纵观西方历史长河,“记者”这种职业的产生孕育着后来报刊的出现。起初是因为需要谋生和赚取酬金的人们在发行着具有信息价值的手抄报。在15-16世纪的欧洲,很多地方贸易频繁,出现了很多人口相对集中的商业城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商情信息”就造就了“手抄报纸”,“新闻书简”和“单页印刷报纸”等,这种产物产生的动机完全是来自于营利。西方各国初期的近代报纸,都曾经历了长短不一的政党,政论报纸发展阶段,但在这一时期,处于在野党或反对党地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报人、记者,又在拼命为争得更大的新闻自由而抗争,在西方各国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相继完成后,金融资本逐步形成,这为兴办报纸提供了资金,不少报纸通过银行借贷确立经营基础。当时,跌路的兴建加快了报纸的大量运输;受教育人口迅速增加刺激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造纸业,印刷业和电信业的迅猛发展也出版和采访报道等活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物质、技术手段。到了西方近代报纸发展后期,其版面内容都和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