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一、古汉语部分

(一)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音韵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就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

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音韵学都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二十世纪的现代语音学增加了国际音标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在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之前,汉语史上曾经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多种注音方法。

汉语发展的历史悠久,“现代音”之前的语音系统都是古音,但是,语音的不是突变的,而是逐渐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1.1上古音是是指上古时期(周、秦、汉)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阴阳入三声配合整齐;声调分为平入两类等。上古音的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韵书流传下来,后代的拟音多不一致。

1.2中古音,是指隋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中古音研究一直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最热也是最深入的领域。中古声母拟音及其发展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浊声母的清化、轻唇音产生的年代和条件、知章庄组字的拟音及其发展等方面。

1.3近代音,是指近代(晚唐五代至清初)的语音系统。元代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公元1324年成书)是近代音的代表作。这部书是周德清为了总结元曲押韵的规律,指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种曲韵韵书。它的音系是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来的共同语语音系统,即大都话的音系。这个音系是北京话音系的前身,它正处在从中古音向现代音演变的中间站上,很多方面已经接近现代音,也还有一点近似中古音而不同于现代音。近代汉语的声调,从《中原音韵》反映的近古音的实际看,元代北方已经产生了新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近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方面,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并入清声母等;韵母方面,北方话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尾-m 并入了-n等;声调方面,北方话里平声声母分化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并、上、去三声。

2.词汇

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汉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三者之中,“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还在于词汇。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无不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反映。因此,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掌握一些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王力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曾经多次指出:要深入研究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首先需要进行专书和断代的词汇研究。进行断代词汇的研究,就是要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状况分别进行考察,搞清楚各个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目前,汉语词汇断代历史性的考察,即断代词汇史的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

2.1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上古汉语词汇特点: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有一定的同义词、成语、谚语等。

2.2 中古汉语研究是20 世纪后期新崛起的研究领域。从词汇史的角度来看,中古汉语是指自东汉到隋末约四五百年间含有较多口语成分的汉语典籍的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中古汉语研究的拓荒者。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中古,在这方面,当首推郭在贻先生。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从成果的类型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史书词语研究方面。(二) 小说词语研究方面。(三) 诗歌词语研究方面。(四) 在佛经词汇研究方面。(五) 通释性的著作方面。(七) 在辞典编纂方面。(八) 专题研究方面。如常用词研究、复音词构词法研究

等。

中古汉语词汇特点:新词大量出现,复音词大大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同义词进一步丰富;成语和谚语大量增加。

中古汉语研究在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3近代汉语研究和上古汉语研究有一些不同。上古汉语所据以研究的,基本上是传世的文献,其中大部分已经经过历代学人的整理,甚至经过反复研究;而近代汉语所根据的材料,很多是现代陆续发现的,需要先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和考释工作相辅相成,整理需要语言文字的考释,在整理过程中,同时也就考释出了一些词语。因此,可以说文献整理工作是近代汉语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词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复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结构;近代汉语词汇由于白话文学的普遍传播,口语词汇(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长造了大量的新词;曾经一度吸收某些蒙语、满语词。

3.语法

所谓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通常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由于西方语言学研究首先切入的是语法,我国的语言研究,首先解决的是词义。因此,1898年,我国才出版第一部语法专著是的《马氏文通》。但是,并不是说此前,我国不存在语法研究,只是其研究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固的部分,语法的发展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本质特点。

3.1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这个特点在商代就开始奠定了。上古汉语语法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3.2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起始于20 世纪初,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8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几乎涉及了句法与词法的各个方面。

关于中古汉语的起讫,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指东汉至隋(公元一世纪到七世纪初) 。中古汉语语法,也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汉语语法。

中古汉语句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存在句、动补结构、双宾语结构和处置式等方面;中古的词法研究主要包括: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助、助词等的研究。

中古汉语语法特点:第三人称代词“他”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项;系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的后面;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中古汉语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学者们已不再局限于传世中土文献,而是将视线转向出土文献、汉译佛典、甚至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在传统语言学注重实证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他们能够进一步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3.3近代汉语语法特点: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时体助词“着”“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开始貌、继续貌、短时貌先后产生;结构助词“地”“的”普遍使用;新的语气词系统形成;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

4.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先于文字而产生。文字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有五说:①仓颉造字说。②结绳说。③八卦说。④契刻说。⑤图画说。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189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向着便于书写和形体简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保氏,掌管教育的官,国子,公卿士大夫的子弟。《周礼》只提到六书,而没有提到六书的具体名称。和班固同时的郑众在注《周礼?地官?保氏》时,注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六书的具体名称,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以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处事、假借,造字之本也。”《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刘歆的《七略》写的,我们不妨可以认为:六书的具体名称,至少在西汉就有了。

虽然《汉书?艺文志》和郑众注的提法不尽相同,实际是同一来源。因为,郑众是郑兴的儿子,郑兴刘歆的弟子。

班固和郑众只是提及六书的名称。东汉的许慎,不仅提及“六书”的名称,而且对“六书”进行具体解释,并根据六书的原理编成字书。他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名目而取班固的次序。即(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jié,屈也。诎qū,屈也。二者同义连文,皆为屈曲之意)意思是:用摹形的方法把有形的物体描画下来,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画出所像的事物,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意思,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比,并列。谊,义也。见,现也。撝,即挥,表指向。比类,指形。合谊,指义。意思是,比合几个事类合成一个意义,从所看了出所指向的含义,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指形符,后半部分是指声符。如“梅”字由“木”“每”构成,“木”是形符,表示“梅”属于木类;“每”是声符,表示“梅”的读音与“每”相近。分析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说文》的术语,称为“从某某声”。

许慎说:“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按字面理解,是把同类属的字放在同一部首,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可以互相解释。许慎所举的“老”和“考”也正是同属老部,而且相解释。可是《说文》在分析字形中,始终再没有提到过转注,于是,后人围绕考、老二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做出了种种解释,至今仍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关于“转注”的说法很多,主要有形义说、互训说、引申说、同源说等几种。

许慎说:“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本来没有那个字,依据已有的字形、字音寄托一个新的意义。“其”字是簸箕的初文,被假借为人称

代词或语气词;“然”字,原来是燃的古字,被假借为代词或连词;“我”的本义是一种兵器,后来被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的虚字,几乎全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

“六书”说的新探索

(一)“四体二用”说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来的。他把“六书”划分为“四体二用”(见《戴东原·答江慎修论小学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述戴震观点:“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四体二用”说自戴氏首创,段玉裁为之弘扬,许多文字家也承袭了这一说法,对“六书”说是一宝贵贡献。

(二)“三书”说

“三书”说是现代文学家唐兰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中对“六书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它把汉字归纳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大类,将传统的“六书”说中的“指事”归在象形字或象意字中,认为“指事”这个名目,只是前人因一部分文字无法解释而立的,其实这种文字,大都是象形或象意”。将“转注”看成是“形声文字”产生的一大途径,“假借”则完全排除在三书之外。他说:“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三书”说提出后产生了广泛影响。1956年陈梦家在他的《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提出修正意见,把唐兰的象形、象意合为一类,增加假借一类,即象形、假借、形声。唐兰先生认为:假借字必须立为汉字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形”与“象意”应合并为“象形”。1958年裘锡圭在他的《文字学概要》中基本赞同陈氏的分类,只是把“象形”改为“表意”,因为“象形”不能概括全部表意字。裘锡圭先生把汉字归纳为“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三大类。在“三书”说的影响下,进而有人把汉字结构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没有标音的表意字,一是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

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先生提出的“三书说”,他们的理论较以前有所发展。陈与唐的分歧反映了分类标准的不同。唐兰讲的是结构方式;陈梦家讲的是汉字的基本类型。

(三)写词说

当代学者孙常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写词说理论。写词说的基本观点是:(1)把汉字构造与词的表达统一起来。认为汉字是写汉语的。汉字的音、义是所写词赋予的,它的形体构造是受所写词的作用和影响的。(2)人们可以从词的内涵写词,也可以从词的声音方面写词。从词的内涵方面写词的有象物、象事、象意三类。从声音方面写词的有假借、形声两类。象物字写的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象事字写的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象意字写的是形容词、时间词等表现抽象意念的词。(3)假借不是造字法,是写词法,它是借同音字来写难于表现新词。

上述诸家之说,对汉字构造理论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拓展,对我们研究汉字理论、分析汉字结构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文字学是研究汉字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一门科学。根据历史分期,《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把文字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1.先秦古文字研究;2.秦汉篆隶文字研究;3.魏晋以后的行书、楷书研究;4.六朝唐宋以来的俗字、简体字研究;5.近代方言字研究。其实,如果更概括一些,汉语文字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古文字研究和近代汉字研究。

由于甲骨文、金文等新材料的发现,古文字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传统的重正轻俗观念的影响,加上研究资料的缺乏,时至今日,近代汉字研究的赤贫如洗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今后在加强古文字研究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近代汉字研究。这样才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汉字学体系。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拥有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等特质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着。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在世时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着名的悼亡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出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

大学语文选修课试题2

一、判断题 (×)1.《诗经》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2.屈原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O )3.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O )4.《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对后世史传文学影响深远。 (×)5.荀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6.《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认为“天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7.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8.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O )9.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主张。 (×)10.“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是欧阳修提出来的。 (×)1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O )12.《诗经·黍离》采用了重章复沓的结构和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13.《汉乐府·上邪》的抒情特色是委婉含蓄。 ("O )1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感情表达曲折细腻、委婉含蓄。 (×)15.《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聪慧机敏,竭尽孝道。 ("O )16.中国古代戏曲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即略其形而求其神。 ("O )17.代表“五四”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郭沫若,他的《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O )18.提出诗歌“三美”理论的是诗人徐志摩。 ("O )19.赵树理《传家宝》中的“传家宝”是指李成娘想传给儿媳妇的三件宝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一口装着破布的箱子。

("O )20.沈从文的《边城》是有关“湘西”主题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 答题指导: 判断题主要考核文学常识、文章基本特点、古诗词句等,属于客观题,难度较低,但覆盖面较广。答题时一定要回忆已学知识,做到知识的准确完备。 二、选择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 B ) A、汉代的刘向 B、宋代的郭茂倩 C、清代的赵殿成 D、近代的王国维 2.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C ) A、《乐章集》 B、《东坡词》 C、《花间集》 D、《漱玉词》 3.有中国文言小说压卷之称的作品是( C ) A、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 B ) A、苏轼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 5.20年代,文学研究会“人生写实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巴金 D、叶圣陶 6.苏轼《前赤壁赋》所表达的主导思想是( D ) A、人生短暂、无常 B、人生永恒无尽 C、消极悲观 D、旷达超然 7.下面作品属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是( B ) A、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B、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大学语文文史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作业 一、填空 1.中国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前没有文学,只是此前一般称“文”或“诗”,而不称“文”之“学”。 2.中国古代哲人认为,“道”是文学的本原。 3.西方文学的源头一般被追溯到希腊神话,中国文学的源头则是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萌芽还可更向前追溯到三种形式: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散文的雏形。 4.先秦文学的“主流”包括《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 5.远古神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开天辟地的神话。第二种类型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6.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合乐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7.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秦汉文学概述 一、填空 1.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承袭枚乘《七发》建立的汉大赋体制。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3.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5.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6.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民歌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7.班固撰修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部杰出的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8.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9.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名词解释及答案: 1、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3、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原指管理诗歌的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部分)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甫。 2、建安七子是指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徐干、刘桢 ,以诗文著名于世。“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4.东晋时期诞生了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并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5、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6、抒情长诗《西洲曲》和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7.南北朝民歌的特点:清丽流转。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诗词复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1)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一、古汉语部分 (一)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音韵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就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重考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 1、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分)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各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2、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文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说说由这段话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简述您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10分) 答: 人生启迪: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 3、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

大学语文-古诗词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其二】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其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说“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有版本为“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大学语文常识题(标准化试题形式)概论

先秦文学 一、填空题 1. (上古)文学,一般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的文学,最晚的两位大家(屈原)和(宋玉),则生活于战国后期的楚国。 神话 2.我国远古时代的神话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关于(开辟)神的故事;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的故事。 3.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列子》、《淮南子》等书中,前三种出于(战国)时期,后一种出于(汉代)。 4.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诗经》 5.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0)篇,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 6.《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带其诗篇成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7.《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类的。 8.《诗经》共有(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和(小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9.《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 楚辞 10.《楚辞》的出现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进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时代。《楚辞》打破了四言为主的句式,创造了(六言为主、参差错落)的句式。 11. 《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见于屈原的《离骚》。 13.先秦文学中,我们所学习过的两篇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一篇是诸子散文中的《逍遥游》,一篇是楚辞中的《离骚》。 14.先秦时代两位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是(庄子)和(屈原)。 散文 15.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只有杨朱、(道家)中的(庄子)一派注重个体的。 16.上古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两部,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庄子》和(《战国策》)。前者想象丰富,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17.我国最早的可确定的史书是《尚书》和《国语》,前者(记言),后者(记事)。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

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

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爱国的诗词文章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瑰宝。文学作品,作为爱国情怀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积淀中熠熠生辉,向后世人们展示爱国的风采。为国求才的统治者、征战疆场舍生忘死的将士、悲苦不堪生活困顿的读书人、饱受压迫的民众……他们的一思一念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爱国情怀的基石。本文选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若干,讲述流淌在文字中的家国之情。 【主题词】爱国情怀贤才将士百姓 家国与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断深植于民族精神骨髓之中的符号。爱国情怀交织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经时光摧残、岁月洗礼,沉淀下文学之中的瑰宝——爱国华章。爱国没有统一的行动,也没有统一的言语。无论是何人处何地在何时,心中忧国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成于方絮,终传于后世。统治者忧怀天下,渴望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公卿百官治政清明,国泰民安,万民咸服;将军战卒征战沙场,血染衣袍,破敌军;有识之士郁郁不得志仍心怀社稷,渴望建功立业;百姓背井离乡,抛家弃子,葬于异乡……爱国的表现形式万千,但是都在文学作品之中有所体现。 文学作品是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史官著书、臣子奏章、诗词曲赋乃至戏曲传奇,都有着爱国篇章的身影。 (一)砥定天下,造化清明 人杰贤才无论何时都是国家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是协助管理国家,制定律令,稳定社会的基石。在古代,鉴于信息交流的闭塞,统治者想要发掘更多的贤才来治理国家是比较困难的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渴望扬名天下的人才凭借游说国君大夫获取名声;至秦朝以“辟田和胜敌”为仕进之途增强国力,史无前例地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帝国,实行了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再有皇帝考察任用下方各地地政策; 及至汉朝,察举孝廉为主要地选拔人才的措施。时代在变化的过程中,人才的选拔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统治阶级则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协助自己砥定四海,稳固统治,经世济民的贤才。 许多统治者为了寻求人才,不可不谓之尽心竭力,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天下处于四分五裂之时,虽有雄心壮志,却功业未成的曹操内心的极度忧虑和渴望。《短歌行》将曹操对于贤士的希冀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自己对贤士的渴望比作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对爱人的思念,而对应《诗经·郑风·子衿》中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没有写在《短歌行》中,但是他的感情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对那些贤士没有来找自己的深深的哀怨,还表明自己愿意鼓瑟吹笙欢迎贤士的到来,可见曹操惜才爱才求才之心。不仅仅表达在情感上,曹操还在实际行动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望,这在《求贤令》中清晰地表现出来。对于过去传统仕进标准“经明行修”做了重大突破革新,坚决主张从各阶层选拔人才,广开才路,提出了“士不必廉而后用”的主张,实行唯才是举。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的实际控制者,他的爱国情怀是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壁垒,为国家选拔更多有利于社稷的人才,让那些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卓越才干来治理国家管理政务,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他作为统治者的爱国。 爱国不仅是统治者的求贤,也是百官公卿的谏言谏行。为官者的爱国,是敢于直谏,

大学语文概述及答案

《大学语文》文学史概述部分作业 注意:凡是书本上没有的,不作考试的范围,了解即可. 先秦文学概述作业 一、填空 1.中国文学的自觉始于时期。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前没有文学,只是此前一般称“”或“”。 2.中国古代哲人认为,“”是文学的本原。 3.西方文学的源头一般被追溯到希腊神话,中国文学的源头则是。中国文学的萌芽还可更向前追溯到三种形式:、和散文的雏形。 4.先秦文学的“主流”包括《诗经》、《楚辞》和。 5.远古神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第二种类型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6.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三位一体。 7.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指的是:、、、、、。 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诗。2、道。3、先秦文学,神话传说,原始歌谣。4、前秦散文。5、开天辟地神话。6、诗、乐、舞。7、《诗》《书》《礼》《乐》《易》《春秋》. 秦汉文学概述 一、填空 1.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3.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 答案:1、李斯。2、司马相如。3、通古今之变。4、断代史。 二、名词解释及答案: 1、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 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3、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教学文稿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 案

一、考试题型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 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3、作文(40分) *复习关键字: 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 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 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 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 ,朦胧诗派新月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 二、考试重点 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 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 答:1.《志摩的诗》 2.《翡冷翠的一夜》 3.《猛虎》 4.《云游》共这四集 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 答:《原野》《雷雨》《日出》 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

【最新】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最新】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拥有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等特质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目录-新版.pdf

大学语文教材目录 目录一(按历史年代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诗经?黍离 《老子》四章 左传?晏子论“和”与“同” 战国策?苏秦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 庄子?秋水(节选) 离骚(节选)…………………………………………屈原《论语》四则 礼记?大同 史记?周亚夫传………………………………………司马迁※上山采蘼芜 ※《山海经》三则 思旧赋…………………………………………………向秀 悼亡诗…………………………………………………潘岳《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搜神记》二则………………………………………干宝《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饮酒》其八…………………………………………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把酒问月………………………………………………李白 西上莲花山……………………………………………李白 登楼……………………………………………………杜甫 新婚别…………………………………………………杜甫 张中丞传后序…………………………………………韩愈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长恨歌…………………………………………………白居易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隋宫……………………………………………………李商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八声甘州………………………………………………柳永 ※老樵…………………………………………吕南公 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 超然台记………………………………………………苏轼千秋岁……………………………………………秦观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李清照 ※汉宫春?潇洒江梅…………………………葛长庚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水调歌头……………………………………………张孝祥 长歌行…………………………………………………陆游 〔双调〕夜行船?《秋思》尾曲……………………马致远〔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