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7-19页例1.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5)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

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减法的性质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

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

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

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

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

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

将例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

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1、2

四、小结: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

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减法性质练习课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内容:减法性质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加法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2.学习培养学生猜测、推理等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加法定律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数学俱乐部”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

希望这节数学课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快乐、好玩。

一、复习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手舞足蹈:1.出示:交换、结合、分配

你能用肢体动作表示一下这三个词语吗?

2.这三个词语让你联系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吗?

二、自主活动:巩固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的数感。

眼疾手快:刚才,我们简单的复习了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你能用下面这些数组成一个算式,使它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吗?

师:题目清楚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40 8 25 273 73 125 27 102 3200 4 99 44

师:下面就仔细听清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思考后把组成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组长组织好,做好记录不要重复。

(学生开始活动。)

师: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273-(73+25)……

2.师:大家真动脑子,组成了这么多算式!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可以用到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想好之后把它们简便计算到练习本上,开始!

……

师:看来用简便计算就是快!这么快就完成了,谁先来给大家汇报你是怎么简便计算的?生1:计算273-(73+25),我运用了连减的运算性质,变成273-73-25=175。

师:非常好!还有哪些题目也是用连减的运算性质简便计算的?

生:还有……

三、巩固练习

小鬼当家:p22第2题

师:不管是计算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注意能否简便,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计算四、地理钻研:p22第3题。

谁是最棒的地质学家。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勇攀高峰

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如果下面再多一排呢?

再多一排?

发现规律了吗?

六.独立完成p23的练习。

七.总结:对于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真的如小朋友所说,你若够用心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是非常好玩,有趣的。

课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

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

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

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

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

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

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课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6页例7,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 100+50

=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是先加再乘,第二个是先乘再加,积不变。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a x(b+c)=a x b+a x c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P27第四题

判断哪些用了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

3P27第二题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空。

4.P27第三题

5.P27第四题

6.P28第六题

用乘法分配律加计算。

问:只有两个因数,怎么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第一小题先指导,学会把数拆开计算。

四、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x5-5x8 (18-8)x5

265× 105-265× 5 265×(105-5)结论:适用

五.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把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比较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定律。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喜欢)

师:故事里面主要是讲喜羊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你看,灰太狼又绞尽脑汁的设计关卡来抓羊了,同学们,如果你是喜羊羊,有信心运用知识顺利闯关吗?(能),那,我们一起去试试!

二、回顾学过的乘法简便运算的定律:(第一关)

说出三个乘法定律的字母公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对一些式子进行简便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及简算)

三、分组练习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基本形式的题(第二关)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分组)

(25+125)×8 8×(125-8)

32×27+32×73 50×29+50

(分组完成,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自主学习,以旧带新(第三关)

(画外音:灰太狼说:你们不要得意,下面可是难关,一定能难倒你们的!)

下面的题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吗?比比谁的速度快。

99×17+17103 × 12 85×98

1、学生独立做。

2、展示学生习题,说出简算过程与方法

3、学生错题分析及订正

师:这三位小老师做得非常出色。但老师在你们平时的作业中发现同学们中间有一些小马虎,我们来当一回小医生,看看这些题的毛病出在哪儿?

125×(8+20) 120×15+15×80 17×201 25×32×125

=125×8+20 =(120+80)×(15+15)=17×200+1 =25×4+8×125

=1000+20 =200×30 =3400+1 =100+1000

=1020 =6000 =3401 =1100

(1)一题一题出示,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2)我们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第四关)

(一)、综合练习

1

(1)(12+40)××

(2) 105×

(3) 99×20+20=()×20

(4) 66×28 + 66×32 + 66×40

=()×66

(二)、对应练习

我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指生板演,余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做)

12×(8+80) 125×23-25×23 31×99 125×15×8×4

2、我会解(机动题)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20 个,一共花了多少钱?足球:35 元篮球:65 元

(1)让学生根据要解答的问题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并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

(3)组织比较:哪道算式算起来比较简便?

六、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9页例8,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乘法分配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

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9第一小题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2、竖式计算

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12× 25

=(3× 4)× 25 12× 25

=3×(____× ____) =(10+2)× 25

=3× ____ =

=____ =

(二)出示例9第二小题

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80÷(7×5) 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三、巩固强化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7)×12=()()()()()()

29×56+56×31=[( )( )( )]( )( )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1)104×25

(2)15×(20+3)

(3)38×7+62×7

(4)5×23+5×27

3、P30做一做前两道

4、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 680÷(2×5)

②390÷39×5 390÷2÷5

③360÷(36÷2) 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 2000÷ 125÷ 8 8100÷5÷81 540÷45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课后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

7 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78=+22 x+=133+x△+=+ 160++39新课标第一网 160+(39+40)=() + 129+(a+71)=a+() 2、填一填。 (1)如果用a与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与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得数。X k B 1 、 c o m 28+=45+ (163+)+15=+(75+) +28=+a a+(+b)=(+50)+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 109+78 876+132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新-课 -标- 第- 一-网 5、 6、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 143+(57+26)新-课 -标- 第- 一-网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11+12+13+39+38+37 17+18+19+20+21+22+23X Kb 1、C o m 20+21+22+23+24+25+26+27+28 7、下面得等式符合加法得运算律吗?(符合得在后面得括号里画“”。) (1)253+A=A+253( ) (2)139+72+25=39+(75+25)( ) (3)a-b=a-b( ) (4)560+210=210+650( ) (5)147+(53+B)=(147+53)+B( )新课标第一网 (6)B+C+D=B+(C+D)( )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1)从入口经猛兽馆到出口有几条不同得路线?最短得就是多少米? (2)您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7 运算律 第1课时 1、略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 (1)a+b=b+a(2)(a+b)+c=a+(b+c) 3、 45 28 75 163 15 a28 50 a b 4、 135 187 1008 5、略 6、 165 226 238 367 467 150 140 216w W w 、x K b 1、c o M 7、 (1)(2)(3)(4)(5)(6) 8、 (1)6条503+214=717(米) (2)略

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1814-378-422 568-(68+178)561-19+58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3×15×2 125×7×8 250×56×4 25×12 125×32 69×25×4 24×25 125×25×32 69×10×125×8 125×72 乘法分配律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25×81 2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练习: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P27-29 页内容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创造性的利用教材, 创设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景, 从学生熟悉和贴近学生生活入手,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意义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生间的交流初步感知规 律,再通过学生举例验证进而总结出规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规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积极性、创造性。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深化练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b5E2
RGbCAP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 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p1EanqFDPw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 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DXDiTa9E3d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 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 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 “从今天起,我每天早 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3月5日参加了我校35岁以上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上午的时间聆听了本组三位教师所执教的三节风格迥异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触颇多。尤其是段校长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从课前准备到课中探究,再到课后延伸,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两个例题引发探讨,时间安排井然有序,各环节过度恰到好处。我想,何为高效课堂,如此是也。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文字和字母表示。本节课在比较加法算式中感悟运算的规律,自发提出关于规律的猜想,在例子中体验、验证猜想,坚定猜想的正确性,从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与方法。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下面就段老师的这堂课说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课前,老师借助“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生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创设了良好地氛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脑中形成转换的思想。这点睛一笔对本堂课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规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朴实无华中张显教学魅力。 整堂课,教师始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紧紧地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提出一些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用等号连接吗?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三道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问:“是不是其他的数之间也存在这种规律呢?请你再举一个这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 习题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7 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78=+22 x+=133+x△+=+ 160++39 160+(39+40)=???? + 129+(a+71)=a+???? 2. 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X k B 1 . c o m 28+=45+ (163+)+15=+(75+) +28=+a a+(+b)=(+50)+ 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 109+78 876+132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新-课 -标- - 一-网

5. 6.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 143+(57+26)新-课 -标- - 一-网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11+12+13+39+38+37 17+18+19+20+21+22+23X Kb o m 20+21+22+23+24+25+26+27+28 7. 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253+A=A+253( ) (2)139+72+25=39+(75+25)( ) (3)a-b=a-b( ) (4)560+210=210+650( ) (5)147+(53+B)=(147+53)+B( ) (6)B+C+D=B+(C+D)( )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练习

13+138+687+62=6+(157+94)= 499+16+284+101=120+(229+80)=265+435+91+9=374+62+38+26=135+(683+65)=318+(229+382)=260+(322+40)=184+216+103+97=46+254+139+161=127+73+259+141=221+479+46+54=82+(167+18)= 102+42+498+58=98+33+167+102=388+12+188+312=312+288+82+118=361+(221+239)=594+108+92+106=218+(638+82)= 22+152+248+78=405+(473+95)=410+389+11+90=109+591+82+118=48+186+52+214=69+69+231+31=175+354+25+346=129+71+118+282=83+100+200+17=76+(423+24)= 364+35+65+236=82+(410+18)= 97+(21+3)= 92+53+47+108=95+(610+5)= 113+(105+87)= 8+(326+392)= 483+117+178+22=165+(327+135)=308+165+35+292=487+295+5+13=164+153+36+447=352+248+43+257=307+150+50+93=92+(555+108)=

307+(168+393)=113+60+387+40=84+386+14+216=154+46+562+38=199+174+1+526=619+(144+81)= 72+146+554+128=90+168+332+110=347+(403+153)= 84+(899+16)= 450+150+196+104=121+371+29+379=171+11+89+429=169+51+431+49=531+(140+169)= 78+100+500+122=23+205+395+277=228+172+148+252=190+10+634+66=66+65+35+234=518+92+8+182= 28+572+49+151=244+(482+56)=98+402+58+142=131+(739+69)= 33+(515+267)= 96+4+241+59=473+114+27+286=8+692+79+21=187+13+154+46=49+(619+251)=584+(204+16)= 10+390+337+63=63+(347+337)=348+(59+252)= 68+148+452+132=91+(560+109)=229+438+71+62=149+(132+551)=220+(312+180)=337+50+50+263=45+316+284+55=5+15+185+395=59+84+716+41=365+35+172+228=122+105+78+395=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学习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 活动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他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只桃子,不知道你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只,晚上再给你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 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的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 27+73 73+27 (2) 37+58 58+37 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答案 ③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讨论的结果猜想结论 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7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

7 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78=+22 x+=133+x△+=+ 160++39 160+(39+40)=() + 129+(a+71)=a+() 2. 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8+=45+ (163+)+15=+(75+) +28=+a a+(+b)=(+50)+ 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 109+78 876+132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6.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 143+(57+26)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11+12+13+39+38+37 17+18+19+20+21+22+23 20+21+22+23+24+25+26+27+28 7. 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253+A=A+253( ) (2)139+72+25=39+(75+25)( ) (3)a-b=a-b( ) (4)560+210=210+650( ) (5)147+(53+B)=(147+53)+B( ) (6)B+C+D=B+(C+D)( )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1)从入口经猛兽馆到出口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最短的是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完整word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一) 姓名:______一、填空(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4+53=()+24 12+76=()+12 23+()=56+() 78+()=32+78 94+()=56+94 ()+28=28+36 (136+157)+143=136+(+)(286+495)+105=(+ )+()304+(496+257)=(+ )+()267+(333+214)=(+ )+()一、不计算,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76+28+72 342+(431+269) 256+34+366 (34+366)+256 375+1625+75 76+(28+72) 342+431+269 375+(1625+75) 二、计算 154+132+146 325+134+275 283+36+64 472+66+134 15+57+185 35+151+65 121+81+49 27+48+52 344+187+413

341+218+82 31+123+69 72+56+128 153+241+47+159 24+54+46+76 456+178+144+22 67+255+33 282+41+159 345+436+564 343+972+457+18 32+548+52+468 135+39+65+11 340+489+660 358+153+242 472+66+134 414+684+586+316 249+153+251+447 128+36+72+64

- 1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300×(20+40)317×(100+1)125×(8+4)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196×29+196×71 438×136-438×36 332×46+332×54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计算题 200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计算题 148+552+85= 74+826+45= 846+54+26= 78+722+58= 13+487+26= 111+89+500= 100+200+144= 337+63+68= 176+324+156= 182+718+56= 561+139+4= 301+399+160= 63+137+518= 62+438+61= 35+265+121=

353+147+181= 147+653+109= 38+162+18= 332+568+25= 218+482+139= 78+721+22= 89+188+11= 109+91+378= 14+486+32= 499+301+156= 52+148+527= 350+50+573= 313+187+242= 473+427+37= 42+558+243= 717+183+69= 74+526+217= 566+334+24=

373+227+395= 138+162+181= 281+119+5= 30+870+16= 36+864+11= 52+248+378= 129+71+727= 285+315+162= 131+69+37= 29+525+71= 135+65+503= 333+267+108= 728+72+186= 93+21+7= 226+74+485= 28+372+45= 78+122+484= 81+219+66=

623+77+156= 149+551+294= 204+96+320= 92+508+357= 298+202+140= 35+165+759= 506+94+285= 53+247+273= 379+121+257= 620+280+47= 202+198+188= 563+37+240= 81+25+19= 388+212+256= 233+167+552= 136+64+179= 455+345+84= 76+524+193=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公开课)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单位:青洛中心学校班级:四(2)班执教人:柏家波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 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 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晚上每人4个桃。”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晚上每人3个。”小猴们拍手欢呼。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换、不变) 原来,猴妈妈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变”与“不变”规律,轻松的解决了分桃的问题,其实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曾经也不知不觉的运用过这样的数学规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2、(课件出示)这是同学们活动的情况,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怎样列式计算?指名答 追问:还可以写成什么?

2、它们的得数怎样? 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师板书等号,生齐读等式。 3、仔细观察,等号两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因此你猜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找学生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出示练习) 4、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生试写,交流写法 问:“类似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板书:…… 师:虽然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你能完整地说说吗? 同桌交流规律,概括总结。 5、指导用简洁的方式表示 师:刚才我们用语言描述了这个规律,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吗?试试看! 师适时提示 师巡视帮助,指明几人板演。 针对学生板演评讲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就可以写成:a +b=b+a(板书),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名叫加法交换律。 生齐读。 6、练习(略) 三、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谈话: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得到了加法的一条运算律,叫做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出示问题) 1、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指名答,师板书 引导得出两种列式:(28+17)+23和28+(17+23) 交流:估计又学生列式28+17+23=68(人),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28+17)+23(人) 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估计有学生有列式28+(17+23)追问:这样列式先算的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及答案

7运算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99+201=201++78=+22 x+=133+x△+=+ 160++39新课标第一网 160+(39+40)=() + 129+(a+71)=a+() 2. 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 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X k B 1 . c o m 28+=45+ (163+)+15=+(75+) +28=+a a+(+b)=(+50)+ 4.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6+79109+78876+132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新-课-标- 第- 一-网 5. 6.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143+(57+26)新-课-标- 第- 一-网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11+12+13+39+38+37

17+18+19+20+21+22+23X Kb 1.C o m 20+21+22+23+24+25+26+27+28 7. 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253+A=A+253() (2)139+72+25=39+(75+25)() (3)a-b=a-b() (4)560+210=210+650() (5)147+(53+B)=(147+53)+B()新课标第一网 (6)B+C+D=B+(C+D)()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1)从入口经猛兽馆到出口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最短的是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7运算律第1课时 1. 略新| 课|标| 第|一| 网 2. (1)a+b=b+a(2)(a+b)+c=a+(b+c) 3. 45287516315a2850a b 4. 1351871008 5、略 6. 165226238367467150140216w W w .x K b 1.c o M 7. (1)(2)(3)(4)(5)(6) 8. (1)6条503+214=717(米)(2)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8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运算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基础,掌握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计算速度。因此,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觉应用。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算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对加法运算规律已经掌握,这是学好本单元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五、说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住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感悟知识的形成。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吴仙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7-19页例1.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年级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一、口算我最棒 480—101 , 598-99 , 210÷35 , 18×ll, 125×37×8 , 3 96—28—22, 27×16,73×16, 62×(100+l), (35+49)÷7, 44×25= 591+482+118 = 99×I26= 125×15×8= 986+1999= 473+79-63= 136×101-136= (125×99+125)×16=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125×32

25×46101×56 99×26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1814+378+422 89×99+89 155+264+36+44 25×(20+4) 88×225+225×12 698+291+9 568+(68+178) 561+19+58 382+165+35+82 155+256+45+98 236+189+64 759-126-259 25×79×4 569-256-44 216+89+11 57×125×8 1050÷15÷7 24÷30 219 ×99 37 ×98 58 ×101

76 ×10278×46+78×54 169×123—23×169 37×99+37 129×101—129 149×69—149+149×32 56×51+56×48+56 125×25×32 24×25 125×48 514+189—214 369—256+156 56×25×4×125 24×73+26×2416×98+32 512+(373—212) 228+(72+189) 169+199 109+(291—176)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 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A、100×125+1 B、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练习题 一、简便运算 136×101-136 99×126125×15×8 18×ll125×37×8396—28—22 43+189+5727×16+73×16 62×(100+l) 44×25591+482+118 473+79-73 二、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102×99 2×125645-180—245 382×101-3824×60×50×835×8+35×6-4×35 125×32 25×46101×56 99×26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216+89+1136+64-36+64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1814-378-42289×99+89 155+264+36+44 25×(20+4)88×225+225×12 698—291-9382+165+35—82759-126-259 58×101236+189+64 25×79×4 569—256—4487×125×885×99 37×10278×46+78×54 169-19+58 169×123-23×169 37×99+37 48+56 125×25×3224×25129×101—129 149×69-149+149×32 56×51+56×49125×48 514+189—214 369—256+156732-254—146 56×25×4×12524×73+26×24 16×98+32 512+(373—212) 228+(72+189) 109+(291—176)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王龙绪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教材P56-58页内容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创设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景,从学生熟悉和贴近学生生活入手,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意义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生间的交流初步感知规律,再通过学生举例验证进而总结出规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规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深化练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

中发现规律。) 2、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 (2)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自由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1)出示问题: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口答) (2)观察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道算式呢? (4)师: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5)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那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等式表示出来吗? 小组合作写一写 (6)总结:加法交换律a+b=b+a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7)交流:以前用过这样的规律吗?(加法验算) 2、练习: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 204+57=□+204 □+△=△+64 S+□=□+S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谈话:我们班学生不仅解决了2个问题而且还学会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你会解决第3个问题吗? 2、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8+17+23)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计算题大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计算题 195+605+140= 571+29+353= 92+893+8= 419+181+274= 64+736+40= 718+182+35= 78+122+341= 29+632+71= 2+198+573= 230+370+340= 752+148+73= 383+117+156= 521+179+150= 399+101+28= 158+742+39=

312+88+595= 280+120+452= 188+412+266= 55+545+314= 111+89+542= 184+216+186= 29+271+541= 76+524+10= 50+334+50= 238+562+164= 89+880+11= 409+91+23= 72+128+167= 30+170+34= 71+50+29= 56+140+44= 506+94+108= 289+111+432=

77+497+23= 580+20+138= 508+392+45= 161+739+88= 308+92+466= 136+364+52= 66+250+34= 493+107+257= 52+322+48= 72+428+24= 501+199+286= 38+462+114= 75+458+25= 160+140+1= 95+205+558= 610+190+164= 42+78+58= 10+490+94=

498+202+4= 1+699+154= 97+403+430= 57+658+43= 186+14+193= 367+133+57= 667+33+7= 304+496+66= 126+274+212= 298+602+25= 471+29+257= 126+274+566= 119+581+79= 492+8+384= 62+138+343= 224+76+639= 340+160+383= 146+754+97=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详案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全解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全解

总第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2.获得信息。 3.解决问题。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5)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