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 政治: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活动。

2. 统治:指国家的领导层利用权力威服、管理群众的活动。

3. 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强调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

4. 专制:政治体制的一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允许民众参与政治过程。

5. 社会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6. 资本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7. 胡萝卜和棍子:政治策略中的一种,指用利益或惩罚来诱导或制约人们的行为。

8. 政治正确:指符合某种价值观或政治立场的说话或行为,而不违反社会准则。

9. 统战:指政治力量之间的互相纳编,团结共同利益,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10. 民意:指人们的集体想法或意见。

11.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立法机关,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

12. 共产党:是一种政治党派,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3.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领土、权力和组织构成的政治实体。

14. 法制: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规范体系。

15.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依据和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16. 宪法:一部规定国家制度、行政机构及各方面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17. 政府:是指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群人,施行国家行政、经济等

方面的管理。

18. 司法:指审判机关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裁决并进行

监督。

19.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新法律或

修改旧法律。

20. 行政:是指国家政权采取行动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

21. 红色政权: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政权。

22. 改革:是对现有制度、政策或行动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23. 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敞开门户,开展经

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4. 一国两制:指对于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在一个国家的统一

领导下,保持原有内部制度和方式。

25. 台独:是指台湾独立,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来对待。

26.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

27. 总统:是指一些国家的最高元首,行使重要行政、军事、礼仪等

方面的职权。

28. 政治权利:指公民在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方面的权利。

29. 社会等级:指人类社会中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对社会成员

进行的分类。

30. 民族主义:一种政治思想,主张要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31. 民主党派:是中国几个年龄比较久远的政党之一,是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参加组织的党派。

32. 中央委员会:是一些政治团体的最高决策机构。

33. 中央政治局: 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构,由几十个成员组成。

34.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负责监督

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和纪律问题。

35. 地方政府:是省、市、自治区和县(旗)等行政区划的政府组织。

36. 领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地球上拥有的行政范围。

37. 政治经济学:研究财富的分配和分配方式,与经济的制度和它们

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学科。

38. 联合国:是一个成员国为主的国际性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

39. 国际法:是规定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40.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关系和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41. 战争:是一种军事行动,用战斗、攻击、摧毁等手段打败敌人。

42. 和平:指没有战争、冲突或不和谐的状态,是每个国家、每个民

族都期望的和谐相处的态度。

43. 纪念日:指特别纪念某一事件或某个人的一天。

44. 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监管机构,致力于鼓励自由贸易和

全球经济一体化。

45. 公正:指按照事实和道德准则的要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件。

46. 博弈论:研究各种冲突状况下的数学模型,包括双人博弈和多人

博弈。

47. 政治家:是具有良好政策及政治实践能力的人。

48. 选举:是公民投票选择代表或领袖的程序。

49. 党的领导:指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社会的各方面实行领导。

50. 共和国:是一种政治体制,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不通过世袭。

51. 民间团体:是由社会成员自发组建的组织。

52. 政治经济学:研究财富的分配和分配方式,与经济的制度和它们

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学科。

53.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关系和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54. 普选:指公民媒介选举代表和领袖的一系列程序。

55. 值得信赖: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具有良好的诚信,值得信赖。

56. 政治制度:是指控制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流程。

57.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安全和数据的一系列程序和措施。

58. 选民:是有权利参加选举的人或团体。

59. 政治生态学:研究环境中政治活动的流程和关系的学科。

60. 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的加强国际合作的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

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商业和文化交流。

61. 反恐:指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62. 意识形态:一种信条或意识,通常与某种政治或宗教组织或团体

63. 全球化:是以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为特征的全球性经济、

政治、社会和文化互动。

64. 加强国防:就是为保卫国家安全,提高军事素质,不断提高国防

力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举措。

65. 民主集中制:指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注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66. 电子政务: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政府公共

服务的电子化形式。

67. 网络空间:指电脑、手机、服务器、网站等网络设备和信息所构

成的空间。

68. 国安法:是针对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法律文件。

69. 舆论:是指公众的言论和看法。

70. 薪酬体系:是指一种以职位、能力、行为和贡献作为衡量标准,

规定薪酬大小和机制的管道。

71. 经济合作组织:是由数个国家成立的经济协议组织。

72. 反腐斗争:是指打击官员腐败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斗争。

73. 信仰自由:指公民或个人有权自由表达、维护或改变自己的信仰。

74. 参政议政:是公民通过选举、评议等方式参与国家管理的活动。

75. 民族团结: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多个民族和协合和共同发展的

精神。

76. 和衷共济:是一种合作的精神,指各方共同努力,达成共同利益。

77. 保障民生:是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如食品、住房、

大众医疗保健等。

78. 个人隐私:指个人的私人生活、家庭、财产或身份等方面的不对

外公开的权利或保护。

79. 科学技术:是指国家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

发展。

80. 学术自由:是指自由、不受教育机构或部门限制的研究或教育。

81. 法治社会:是国家政权以法律为基础,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

秩序和正义。

82. 精神文明: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如艺术、文学等。

83.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程序中依法独立,做出公正的判决。

84.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服务,旨在提供个人和家庭需要的福利,

如医疗、失业和退休金等。

85. 公共安全:是国家和区域安全,是安全保障的基础。

86. 信仰自由:是指个人或个体团体在唯一的神性和价值观念制约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喜好选择的权利。

87. 中央军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统帅机关。

88. 红二十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红军之一。

89. 司法独立:是指法庭和法官以法律为标准,对犯罪行为做出独立

判断和判决。

90. 民生:指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需求。

91. 决策者:是对国家和公司做出重要决策的人或机构。

92. 地方官员:是在特定区域内负责管理和服务的政府官员。

93. 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实体对社会、环境和公共事务的责任。

94. 法院:是司法机构,有权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审判。

95. 中央政府:是由一个国家的人民直接或间接当选的政府机构。

96. 国家形象:是指一个国家在外交、文化、活动宣传等方面的形象。

97. 倡导:是指倡议和辅导。

98. 社群: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和兴趣、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群体。

99. 民间外交:是指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交流。

100. 领事保护:是指领事机构为国民在外提供安全保障和服务。

高考中易考100个政治知识点

高考中易考100个政治知识点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 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技发展;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高中政治知识点《经济生活》中必知55个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知识点《经济生活》中必知55个 名词解释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7.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8..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9.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0.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1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为限度。 1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15.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6.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7.信用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款现金、信用凭证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18.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 政治: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活动。 2. 统治:指国家的领导层利用权力威服、管理群众的活动。 3. 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强调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 4. 专制:政治体制的一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允许民众参与政治过程。 5. 社会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6. 资本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7. 胡萝卜和棍子:政治策略中的一种,指用利益或惩罚来诱导或制约人们的行为。 8. 政治正确:指符合某种价值观或政治立场的说话或行为,而不违反社会准则。 9. 统战:指政治力量之间的互相纳编,团结共同利益,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10. 民意:指人们的集体想法或意见。 11.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立法机关,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 12. 共产党:是一种政治党派,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3.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领土、权力和组织构成的政治实体。 14. 法制: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规范体系。 15.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依据和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16. 宪法:一部规定国家制度、行政机构及各方面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17. 政府:是指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群人,施行国家行政、经济等

方面的管理。 18. 司法:指审判机关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裁决并进行 监督。 19.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新法律或 修改旧法律。 20. 行政:是指国家政权采取行动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 21. 红色政权: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政权。 22. 改革:是对现有制度、政策或行动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23. 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敞开门户,开展经 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4. 一国两制:指对于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在一个国家的统一 领导下,保持原有内部制度和方式。 25. 台独:是指台湾独立,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来对待。 26.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 27. 总统:是指一些国家的最高元首,行使重要行政、军事、礼仪等 方面的职权。 28. 政治权利:指公民在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方面的权利。 29. 社会等级:指人类社会中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对社会成员 进行的分类。 30. 民族主义:一种政治思想,主张要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31. 民主党派:是中国几个年龄比较久远的政党之一,是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参加组织的党派。 32. 中央委员会:是一些政治团体的最高决策机构。 33. 中央政治局: 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构,由几十个成员组成。 34.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负责监督 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和纪律问题。 35. 地方政府:是省、市、自治区和县(旗)等行政区划的政府组织。 36. 领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地球上拥有的行政范围。 37. 政治经济学:研究财富的分配和分配方式,与经济的制度和它们 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学科。 38. 联合国:是一个成员国为主的国际性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

100个应高考政治知识点

100个应高考政治知识点 1. 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3.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 党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 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称之为“中国梦”。其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 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0.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1. 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八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1、生产: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生产不仅包括创造物质资料财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创造非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其基本构成要素:⑴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⑵劳动力。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7、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生产工具(最重要)、土地、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 8、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包括:一是天然劳动对象,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天然水域、未开垦的土地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过的对象,如原材料); 9、劳动力:指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即劳动者。 10、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2、交换价值:是指能用来交换别的商品,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1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4、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1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7、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作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多少;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多少。 18、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9、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0、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2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价值决定规律),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即价值实现规律)。 23、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4、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部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25、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历史上包括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个别分工。 26、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 27、社会分工:即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28、协作,即劳动协作,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协同劳动。 1.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29、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0、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31、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 3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也称剥削率。 3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4、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35、资本积累:是指把M再转化为资本。其源泉,是剩余价值;其实质,就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36、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高考政治名词解释

高考政治名词解释 一、《经济生活》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其内容是: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5、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6、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 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 7、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8、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 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10、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交换。 11、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 企业法人。 13、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14、企业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 象。 15、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 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16、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17、利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 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18、商业银行: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 标的金融机构。 19、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20、债券: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稳 健的投资) 2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 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2、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 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3、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24、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

中考政治必考100个考点 (一)法律常识部分

中考政治必考100个考点 (一)法律常识部分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其他专门法律为子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由。 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是刑法) 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的惩罚:刑罚 21.刑罚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8.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1.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奋斗) 32.对青少年的成长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4.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5.【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要立志成才 36. 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38. .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9. .当代中国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40.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父母、依法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2.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43.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 4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4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46 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由。 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7 (1)列举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安全因素。(至少两种现象) 答:校外小商贩泛滥;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担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校外勒索;校园暴力等。(答到2条即可) (2)请你设计两条校园安全的警示语。 答:a“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b“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健康”、 c“关爱生命,远离危险”、 D“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等。 (3)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不少于三点) 答:①国家加强法制建设,为校园安全提供条件和保障。②社会确保学校各类设施的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④每个学生应不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答3条即可) 49.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或公民行使权力的原则)―--―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0.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即: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67.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氏族:纯粹是以血缘关系作为基础,并排除了同组内部的婚姻形式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家: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并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和管理组织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为实现作为国家是政治意图,而表现出的国家行为,即国家通过本身的政治权力所进行的各种政治管理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公共权力。这种权力是由不同的社会权力在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公共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力,是一种政治力量。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政治:政治就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议会君主政体: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没有实权。议会共和政体: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总统共和制政体: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二元制君主政体:是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一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为表达争取人们的利益或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行而组成的群体、集合、集团或组织。压力集团:又称政治性利益集团,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站而组织起来的,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现的集团。民主:一般而言,民主就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国家国家制度。所谓人民主权就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就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的质的飞跃。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发展:广义:应该是伴随着人类政治运动过程的一个自然过程,也就是说当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后,政治发展就不断在进行。狭义:指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变迁过程。议行相悖:是权力以权制权、分权的一种现象。(附,议行合一:是一种国家机关工作的决定和执行高度协调一致的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看做一种政权组织原则。其政权组织为拥有立法权的议会在最上位,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从属于议会。由于实行的国家大多同时实行一党制,被认为较容易形成集权与专制。 简答题: 1、简述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基本情况及社会意义: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分离出来,结果:A、由于畜牧业的分离,分离出去的畜牧部落不仅获得足够的食物而且获得了大批原料,使交换成为可能B、由于生产增长,家畜的驯养与繁殖,私有制出现了。C、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三个结果:A、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B、个体家庭开始形成了社会经济单位C、部落联盟的出现。第三次大分工是商业的独立,产生的结果:A、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B、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了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国家开始形成。 2、简述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1)提秀斯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点:a.设立一个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理事会,管辖共同事务。b.把全体居民,不问氏族、胞族和部落,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2)索伦的改革a.宣布取消债务, b.成立四百人的议事会,c.按地产和收入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3.克利斯提尼的改革a.以居住地区划分公民和选举单位,组成五百人的议事会,全国分为100个小区,10个大区。每小区五名代表,共500名代表,这样打破了氏族贵族对选举的控制。b.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轮次统率军队,氏族的武装变成了国家的武装。 3、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起源的各种观点A、神权说:这种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上帝,国家是神所创造的;国王(天子)是上帝指派的代表。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合一圣·奥古斯:《上帝之城》托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B、社会契约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是建立于人们相互争斗过程中所定立的契约基础上。C、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强者征服弱者的结果,强者凭借武力征服弱者而建立国家D、历史进化说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政治常识100题

政治常识100题 摘要: 一、前言 二、政治常识100 题的具体内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 3.我国的行政区划 4.我国的政治体制 5.我国的国家机关 6.我国的国家领导人 7.我国的选举制度 8.我国的政党制度 9.我国的法制建设 10.我国的社会制度 11.我国的经济发展 12.我国的外交政策 13.我国的国防建设 14.我国的文化建设 15.我国的宗教政策 16.我国的教育制度 17.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

18.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9.我国的环保政策 20.我国的民族政策 21.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22.我国的两岸关系 23.我国的外交关系 24.我国的国际地位 25.我国的全球治理 26.我国的科技创新 27.我国的人口政策 28.我国的能源政策 29.我国的农业政策 30.我国的工业政策 31.我国的金融政策 32.我国的贸易政策 33.我国的旅游政策 34.我国的交通政策 35.我国的互联网政策 36.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37.我国的旅游业 38.我国的体育事业 39.我国的新闻出版业

41.我国的音乐产业 42.我国的美术产业 43.我国的传统文化 44.我国的民间艺术 45.我国的节日庆典 46.我国的饮食文化 47.我国的服饰文化 48.我国的建筑风格 49.我国的民俗风情 50.我国的民族服饰 51.我国的民间故事 52.我国的诗歌文学 53.我国的戏剧艺术 54.我国的书法艺术 55.我国的绘画艺术 56.我国的雕刻艺术 57.我国的陶瓷艺术 58.我国的玉器艺术 59.我国的剪纸艺术 60.我国的皮影戏艺术 61.我国的刺绣艺术

政治知识100条

《2011甘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100条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5.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 8.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计划与市场是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11.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12.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5.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1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 1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2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3.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人才 24.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25.衡量某种所有制形式是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的标准是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7.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谁掌握控股权 28.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由十四大提出 29.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3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需要解决的矛盾是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3)、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4)、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15)、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以后,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16)、公共政策实验 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 政治(politics):指对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权利分配的过程。 2. 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 织结构和基本原则。 3.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指控制政府、决定政策并影 响社会的实际或潜在的权力。 4.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指一套固定的政治信 仰和价值观,通常用于指导政策和行动。 5. 政治党派(political party):指一个组织或团体,旨在推动 一个特定的政治议程和社会变革。 6. 政府(government):指管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和机构。 7. 国家(nation-state):指拥有自己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力量 的地区。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安全交流和合作。 9.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指国家之间制定和遵守的法律 和规则体系。 10.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指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

作用的研究领域。 11.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指探究政治领域问题的 哲学思考,包括自由、正义、权利、民主等概念。 12.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指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仰、价 值观、思维方式和对政治事务的态度。 13. 民主(democracy):指一种政治制度,其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14. 共和制(republic):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主要由选举产生 的代表掌握政治权力。 15. 独裁(dictatorship):指一种政治制度,其由一人或一小 部分人独占政治权力。 16. 政治边界(political boundary):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行政 和政治分割线。 17.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一群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 忠诚感。 18. 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指个人或团体参与政治事务 的自由和权利。 19. 社会权利(social rights):指个人或团体获得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服务的权利。

专升本政治公共课知识点100个

1.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切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意义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5.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1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18.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21.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23.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24.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26.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27.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28.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9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1..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2.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33.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34.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知的三种形式。 35.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政治常识的100个小知识

政治常识的100个小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政治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政治常识也是人们必须要了解的一部分。以下是100个关于政治的小知识,希望能让大家从中收获。 1. 总统是一个全国性选举产生的国家最高领袖。 2. 省长是一个区域性选举产生的地方最高领袖。 3. 市长是一个城市性选举产生的地方最高领袖。 4. 首相是在国会大选中最大政党的领袖担任的政府首脑。 5. 现代人民政治的出现是基于自由意志和平等归属的现代价值。 6. 左翼政党通常有着大力度的社会计划和支持社会公平。 7. 右翼政党通常关注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 8. 独裁政权是一种强制性的政治系统,通常由个人或小团体掌握政治权力。 9. 渐进主义者认为通过小步骤来改变社会是比重大变革更有效的方式。 10. 独立宣言是美国国父们于1776年撰写的一份文件,宣布了美国独立自由的思想和价值观。 11. 化权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权力从一个级别转移到另一个级别。 12. 行政管辖是一个政府机构或部门控制特定地区或领域的权力和授权。 13. 历史上很多政治家都在政府和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 14. 政治中涉及到的术语包括选举、政治党派、议会等。 15. 一个政治体系的核心是它的价值观和法律规范。

16. 公民自愿参与政治过程和决策制定,是现代民主政治运作良好的前提。 17.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公正的政府,通过规范人类行为来实 现这个目标。 18. 伏尔泰强调政府职能不是支配,而是管理机器的运转。 19. 摩西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分三权分立,是保持政府稳定的关键。 20. 古希腊人相信,人类的最高目标就是公共生活,只有在政治中才能实现个 人的价值。 21. 成功市场经济的秘密在于坚守契约法与私有财产并承认它们的经济重要性,正确发挥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能。 22. 根据最低标准,如果一个国家的市民需要大量的辅助资助,则该国家被视 为无法满足其最低标准。 23. 人权,尤其是个人自由,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24. 财富分配不平等和经济机会不公正往往导致不满和行动不足。 25. 改良主义者认为,通过具体改革来实现社会变革的目标。 26. 政治正确被认为是在政治和公共场合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避免羞辱 和排斥。 27. 一个组织或机构的决策制定应该遵循决策过程的透明、公开和民主原则。 28. 参政权是一个人参与选举和投票的权利,所有正常人都应该享有。 29. 变革者是指试图推动社会变革的人或组织。 30. 规范是指行为准则或标准,以指导人们的行为。 31. 古希腊的民主启蒙运动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主要源头。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世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用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疔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泄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泄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Q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总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圧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指事先制泄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崔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