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2018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考点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义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

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

场的干预措施。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

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

本。(保护买方利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

某一产业的发展。(保护

卖方利益)

影响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

格,因此会刺激消费、

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

少、需求增加,结果是

市场短缺。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

导致市场过剩。【保过】

后果1.严重买方排队现象

2.黑市高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

1.严重卖方排队现象

2.黑市低价

3.生产者变相降价

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

(配给制)

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

行。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

统。

只宜在少数农产品上实

行。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

类型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系

数E d=

【注1】在计算需求量相对变动

和价格的相对变动时,

(1)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

原价格。

(2)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

和平均价格。

【注2】点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

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价

格和需求变动较大的场合。

需求/收入弹性系

数E y=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ij=(涉

及两种商品)

供给/价格弹性系

数E s=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

弹性的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时间短,弹性小;时间长,弹性大。

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类

关系

Ed>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好】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类型两种商品之间的关

应用举例

Eij >0替代关系煤气和电Eij<0互补关系汽车和汽

Eij=0不存在相关关系

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需求收入

弹性系数

类型

含义商品性质

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

同比例的。

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高档品;奢侈品

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

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必需品

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

变。

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

买的多。

低档品

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

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经济人假设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

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考点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考点六: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1.生产者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二、产量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Q

TP(总产量曲线)

L

L1 L2 L3

Q

AP(平均产量曲线)

L

L1 L2 L3

MP(边际产量曲线)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2.多种可变要素同比例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考点三:成本及利润的含义

考点四:成本函数及成本曲线

1.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①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②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3.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也就是可变成本的增加额(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C TC(总成本)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

Q(产量)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M AC(平均总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M’

AFC(平均固定成本)

Q

5.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因素:

(1)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

(2)生产率: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一: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

考点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考点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决策原则及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向右下方

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向右下方

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注】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行业需求曲线。完

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垄断竞争

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

具有更大的弹性。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边际(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重合)

P

Q

完全垄断市场上单个企业(两线重合)平均收益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P

AR(DD)

MR Q

考点四: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简单法则及价格歧视

一、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边际收益=

由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简单定价法则:

【注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弹性低,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随着需求价格弹性增高,则价格将逐渐接近于边际成本。

二、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类型

2.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3.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考点五:寡头垄断市场中上价格形成的模型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15年新增预计分值4分左右)

考点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的需求

生产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

考点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所有的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考点三:生产者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

考点四: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考点五: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有关概念

考点二: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三完全一不存在)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三: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措施

一、垄断

1.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

2.政府干预措施

(1)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性

(一)含义: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二)分类

1.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2.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2)外部不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付出代价。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4.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税收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1)使用税收(外部不经济)和补贴(外部经济)手段。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消除外部性的现代方法: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

(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等量消费),非排他性(都能消费)

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分类

(四)私人物品及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五)公共物品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形态及计算方法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民总收入(GNI):就是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5.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注2】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

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

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

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

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

盈余中。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I+政府购

买G+净出口(X-M)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

费。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

存货增加。

考点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

两部门支出法GDP=Y,即C+I=C+S,I=S,

三部门支出法GDP=Y,即C+I+G=C+S+T,

I=S+(T-G)

四部门支出法GDP=Y,即C+I+G+(X-M)=

C+S+T,I=S+(T-G)+(M-X)

考点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储蓄函数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β<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注】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函数

,即:

消费=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储蓄函数储蓄=收入-消费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

MPC+MPS=1。

(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考点四: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

表明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考点五: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政府购买G +净出口

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代入上式:

均衡国民收入Y=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Y+投资+政府购买G +净出口

解方程,即可求出均衡国民收入。

考点六: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总需求

项目具体内容

含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

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

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利率反向变化:

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

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

求减少。

货币

供给

同向变化:

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反

之亦然。

政府

购买

同向变化:

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

亦然。

税收反向变化:

税收的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导

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二、总供给

1.影响因素:

(1)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2)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另外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求模型

(1)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短期来看,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当总供给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考点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