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

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7.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1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据守。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

33.翼日进宰。(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35.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37.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38.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3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欺凌。)

40.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

4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4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43.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奉,同“捧”)

44.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暴露,呈现,露出来。)

4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4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4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4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通“无”。)

49.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

50.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51.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

52.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裁,通“才”,仅,只。)

53.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告别。) 54.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乡,通“向”。欧,通“呕”。)

55.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对着,朝着。)

56.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乡,通“向”,对着,朝着。)

57.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8.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59.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60.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6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6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63.屈平既绌。(绌,通“黜”,罢黜。)

64.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披散。)

65.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通"繁";多。)

66.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7.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竦,通"耸",高。)

68. 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打猎。)

69.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食物。直,通“值”。)

70.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71. 皆阳应曰:“诺”。(阳,通“佯”,假装,表面。)

72.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73.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审察,察看。)

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3.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4.屈平既绌。

5.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6.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7.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0.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1.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12.图穷而匕首见。

13.才美不外见。

14.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6.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1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19.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0.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1.沈醉不知归路。

2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23.其中多斑文小鱼。

24.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25.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26.昂其直,居为奇货。

27.五万兵难卒合。

练习题参考答案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2.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被:通“披”,穿。

3.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

4.屈平既绌。绌:通“黜”,罢免官职。

5.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

6.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挡”,抵挡。

7.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丁宁:通“叮咛”,嘱咐。

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通“繁”,多。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10.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两手托着。

11.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为什么。

12.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13.才美不外见。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14.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见:同“现”,出现,露出来。

1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16.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内:同“纳”,接纳,接受。

1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离开。

1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

19.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捕捉。

20.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21.沈醉不知归路。沈:同“沉”,程度深。

2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同“无”,没有。

23.其中多斑文小鱼。文:同“纹”,纹理。

24.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乡:同“向”,对着,朝着。

25.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约。

26.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钱。

27.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考试最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古今异义 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 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今义:之后 (4)至于颠覆 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 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 (7)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今义:小或少 (9)故略上报 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 (10)必固其根本 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 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12)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今义:尽情 (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今义:走路 (14)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今义:认为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 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 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 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7.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1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据守。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 33.翼日进宰。(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35.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37.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38.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3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欺凌。) 40.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 4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4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 (附答案解析)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相缪 “缪”同“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 “离”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平既绌 “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与楚从亲 “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 (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 (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 (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登即相许和 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高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之二 通假字归纳及释义练习

通假字检测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 ,通“”,意思是。 2共其乏困。 ,通“”,意思是。 3秦伯说。 ,通“”,意思是。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意思是。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通“”,意思是。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通“”,意思是。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意思是。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意思是。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通“”,意思是。 《鸿门宴》 1距关。 ,通“”,意思是。 2要项伯。 ,通“”,意思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意思是。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意思是。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意思是。 必修2 《诗经》两首 《氓》 1氓之蚩蚩。 ,通“”,意思是。 2匪来贸丝。 ,通“”,意思是。 3于嗟鸠兮。 ,通“”,意思是。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意思是。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意思是。 《采薇》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通“”,意思是。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通“”,意思是。 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通“”,意思是。 《离骚》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意思是。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通“”,意思是。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通“”,意思是。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通“”,意思是。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通“”,意思是。 《孔雀东南飞》 1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意思是。 2蒲苇纫如丝。 ,通“”,意思是。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通“”,意思是。 《兰亭集序》 1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通“”,意思是。 《赤壁赋》1冯虚御风。 ,通“”,意思是。 《游褒禅山记》 王回深父。 ,通“”,意思是。 必修3 《蜀道难》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意思是。 《寡人之于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意思是。2无失其时。 ,通“”,意思是。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意思是。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意思是。 《劝学》 1輮以为轮。 ,通“”,意思是。 2虽有槁暴。 ,通“”,意思是。 3君子生非异也。 ,通“”,意思是。 《过秦论》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意思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通假字 文言文实词——通假字【知识点精讲】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4.偭规矩而改错。 5.忳郁邑余挓傺兮。 6.伏清白以死直兮。 7.进不入以离尤兮。 8.芳菲菲其弥章。 9.椎床便大怒。 10.蒲苇纫如丝。 答案: 1.(泮,同“畔”) 2.(莫,同“暮”,年末) 3.(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4.(错,通“措”,措施。) 5.(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6.(伏,通“服”,保持。) 7.(离,通“罹”,遭受。) 8.(章,通“彰”) 9.(椎,通“捶”,捶打。) 10(纫,通“韧”,柔软结实。) 专题训练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 8

1.认识古文中特殊的“通假”现象。 2.掌握技巧,熟记常用“通假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辨析“通假字”的技巧。 2、难点:熟记并在考试中运用技巧找出“通假字”。 三、导入 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例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根据语境,“生”的意义在这个句子中是解释不通的,这说明它应该是一个“通假字”,通“性”——本性。 “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 四、专题解题思路指导 (一)总结类型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它的本字。 借字本字字义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 (2)其次诎体受辱诎屈弯曲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见现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 (9)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餍 (10)张良出,要项伯要邀 (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取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及练习 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糅:同“煤”,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14、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15、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措”,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2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0、可予不(同“否”) 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32、召有司案图(同“按”) 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34、设九宾于廷(同“傧”) 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37、请奏盆缶瓦秦王(同“缶”) 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39、要项伯(同“邀”,邀请) 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悦——矣——返——环——猝—— 震——供——拒——纳——智—— 邀——早——背——隙——彰—— 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8. 狁孔棘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 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 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措——宴——吁——返—— 晤——脱——奁——凭——畔—— 韧——缭——暮——娶——嘱—— 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劝学 1. 輮以为轮 2. 虽有槁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 10、过秦论 1. 外连衡而斗诸侯 2. 合从缔交 3. 赢粮而景从 4. 锄櫌棘矜 5.百有余年矣 11、师说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专题15 通假字-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小句突破精练(学生版)

一五、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小句突破精练 1.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王守仁)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译文: 2.(京)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 译文: 3.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蒋贵)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译文: 4.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译文: 5.时(张)弼为将作丞,匿不见,(李)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译文: 6.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译文: 7.(魏征)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译文: 8.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译文:

9. 耶律曷鲁,字控温,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侯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译文: 10.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 译文: 11.以书趣(刘)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译文: 12.(徐)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译文: 13.(邓)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窦)宪诛,故不离其祸。 译文: 14.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 译文: 15.任文公,阆中人也。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少修父术。哀帝时,有言越巂太守欲反,刺史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 译文: 16.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注:乂:治理。 译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通假字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通假字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青冥浩荡不见底 D.失向来之烟霞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稿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多于在庾之粟粒 C.雉堞圮毁,蓁莽荒秽 D.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谓其君不能者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6、下列各项中不完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秦王必说见臣因击沛公于坐 B.无能为也已今日往而不反者距关,毋内诸侯

C.失其所与,不知日以尽矣张良出,要项伯 D.秦武阳色变振恐待吾客与俱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②距关,毋内诸侯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⑦秋毫不敢有所近⑧拔剑切而啖之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 距关,毋内诸侯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大礼不辞小让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不全 ..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我世世为洴澼絖.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 若火之始然.恶.施不孝 D.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11、下列句子里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须臾成五采 B.举酒属客 C.君子生非异也 D.用心一也 1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B.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整理版) 一、概述 本文档整理了高中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字,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字词。通假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音的字, 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互相替代使用。掌握这些通假字对于理解古代 文献、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假字列表 1. 言/颜/阎/研/掩:这些字的发音相近,可互相替代。例如:言者,颜色,阎王,研究,掩藏。 2. 事/使/史:这些字的发音相似,可以互换使用。例如:事情,使命,史册。 3. 四/巳: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可以用作年号中的代称。例如:四年,巳年。

4. 后/和/合/何:这些字的发音相近,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后果,和平,合作,何事。 5. 衣/以:这两个字发音相似,可以互换使用。例如:衣物, 以身试法。 6. 玉/育:这两个字的发音相近,可以互换使用。例如:玉石,育才。 7. 臼/久: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可以互换使用。例如:磨臼, 久经沙场。 8. 羊/阳:这两个字的发音相似,可以互换使用。例如:羊群,阳光。 9. 纔/才/材:这些字的发音相似,可以互相替代。例如:纔华,才华,材料。 10. 米/密:这两个字的发音相近,可以互换使用。例如:米饭,严密。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在阅读和写作文言文时,可以根据语境适当运用通假字,但要注意避免滥用,以免造成歧义。 2. 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要进行积累和记忆,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在使用通假字时,要根据文本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风格进行正确使用,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总结 通过掌握高中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通假字,避免滥用和造成歧义。希望本文档对学生有所帮助。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2季文言文阅读之文】第6章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前赤壁赋》(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前赤壁赋》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前赤壁赋》(缪:通“缭”,环绕,盘绕) 7.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辋川闲居与裴秀才迪书》(“无”通“毋”,不要)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匪,通“非”,不是) 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于”通“吁”)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莫,同“暮”,年末) 13.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经》(棘,通“急”紧急) 14.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伏,通“服”,保持 1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离,通“罹”,遭受16.芳菲菲其弥章《离骚》章,通“彰” 17.椎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椎”通“捶” 18.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纫通“韧”,柔软结实19.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丁宁,通“叮咛”20.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要,通“邀”,约 21.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藏”通“脏”22.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傍”通“旁” 23.契阔谈《短歌行》通“宴” 2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已,通“矣”,语气词,了。25.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共,通“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通“餍”,满足。 2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通“缺”,侵损,削减。2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说,通“悦”,高兴。 29.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知,通“智”,明智。 3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陵,通“凌”,欺凌。 3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以,通“已“,已经。 3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决,通“诀”诀别。 33.函封,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庭,通“廷”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题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

全国卷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专题训练合集(高分必备)

文言文专题知识检测:常见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屈平既绌。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必能裨补阙漏。 4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5 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6 辞决而行。 7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8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9 非死则徙尔。 10 匪来贸丝。 11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2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3 盖亦反其本矣 14 故其畜积足恃。 15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 17 河曲智叟亡以应。 18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19 或师焉,或不焉。 20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1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22 皆阳应曰:诺。 23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24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5 距关,毋内诸侯。

2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7 可得闻与? 28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9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0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31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32 某所,而母立于兹。 33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3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35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36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37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38 其真无马邪? 3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0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1 顷之,烟炎张天。 42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43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4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5 甚矣,汝之不惠。 4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47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48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9 死者太半。 50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1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52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53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文言文基础练习题(通假活用句式)及答案

文言文第二册基础练习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3、三餐而反8、旬有五日此后反 9、北冥有鱼 10、其翼若垂天之云 4、小知不及大知 5、此小大之辩也 6、而御六气之辩 7、而征一国者11、终老不复取 12、箱帘六七十 13、蒲苇纫如丝 14、奄奄夜晚后 二、解析以下句子的活用现象 1、六王毕,四海一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骊山北构而西折20、分割之日可以死 3、辇来于秦21、不可以竟书而欲搁笔 4、朝歌夜弦22、当尽吾意为幸 5、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23、卒不忍独善其身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7、族秦者秦也25、水击三千里 8、后代哀之而不鉴之26、此后乃今将图南 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8、头上玳瑁光 11、下江陵,顺水而东也29、孔雀东南飞 12、侣鱼虾而友糜鹿30、朝成绣夹裙 13、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31、千万不复全 1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2、足以荣汝身 15、东犬西吠。33、以此下情意 16、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4、戒之慎忽忘 17、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35、卿当天生贵 18、汝幸亏偶我 三、解析以下句子的特色 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语言8、此刻安在哉 2、守兵叫,函谷举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族秦者,秦也。10、何为其然也 ?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1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6、渺渺兮予怀13、妪,先大母婢也。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4、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整理版

一、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练习题(一)、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张良出,要项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暴:晒

B.距 .关,毋内诸侯距:距离 C.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识:记住 D.小知 .不及大知知:智慧 (二)、同形异义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 约为婚姻 ..②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③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将军戮力 ..而攻秦⑦ 臣战河南 ..⑧ 君王为人不忍 A.①④⑧B .②③⑥C .②⑤⑦D .④⑥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 ..不齐(《阿房宫赋》)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阿房宫赋》) C.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阿房宫赋》) D.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鱼肉:鱼和肉,比喻被欺对象 B.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项羽本纪》) 地方:土地方圆 C.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其中夹杂 D.却看妻子 ..愁何在(《闻将军收河南河北》) 妻子:爱人

《微点精析》考向22 翻译句子之通假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向22 翻译句子之通假字 (2022·陕西模拟预测)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答案】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解析】 得分点:向使,假使;内,通“纳”,接纳;是,这。 参考译文: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易错点【01】不能辨析通假字。 闻言翻译中经常会出现通假字,注意按着本意翻译不同是要想到音同、形似的字,然后带入句子如能翻译通顺即可按此翻译,可能就是存在的通假字。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愈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闵深,为不袭蹈前人者。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 【答案】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 【解析】 “明锐”,聪明敏锐;“诡随”,随波逐流或妄随人意;“少”,通“稍”,稍微或一点。 参考译文: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他还颇能诱导激励后辈,离居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应不上,也和颜悦色地毫不在意。嫂子郑氏去世,他为她服丧,来报答养育之思。韩愈卓然树立,成就一家之言论,他的《原道》《师说》等几十篇著作,都博大精深,是不落窠臼之作。长庆四年去世,五十七岁,赠官礼部尚书,谥号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节选自《元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答案】 (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 【解析】 “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省略“他”,翻译时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附练习与答案)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通, (2)秦伯说通, (3)失其所与,不知通,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且贰于楚也 (2)夜缒而出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何厌之有 (5)唯君图之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妻子。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主人。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 ①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

(2)封 ①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 ②既东封郑____________ (3)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 ②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 5.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夜缒而出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越国以鄙远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因人之力而敝之 (7)既东封郑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____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 ③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 ④子犯请击之____________ (2)而 ①今急而求子____________ ②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 (3)其 ①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