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徐安琪

内容摘要:本文以上海、哈尔滨两城市3000多个已婚男女的样本资料证实,健康和老实可靠始终是各年代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明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由于非正常年代贬损物质需求、压抑人性欲望的影响,学历、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生理条件,在以往几十年的入选率甚低,只是在80年代后才倍受重视。择偶取向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未支持以往文献“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以及“青年人择偶时的经济考虑减少但更看重可以转化为物质的潜能”的假设,对已婚者目前的择偶标准与当初理想择偶取向的比较研究也显示经济考虑有所强化。作者认为“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是超越国界的总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择偶标准的经济取向与感情取向的相互对立。

Using the data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in Shanghai and Harbin Cities, the present article employs regress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mate-selection preferen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health and loyalty have been the most significant standards for young Chinese to choose their potential spouses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dicating that Chinese people still value the stability and long-lasting of marriage. However, since late 1980s?, 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cioeconomic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income and hous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outward appearance, which had been not seriously considered before. The results did not find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hypothesized that people who are over marriageable age and have a lower occupational status generally gave more consideration to economic features of the potential mates and that young people paid more attention not to recent economic status but to the potentials which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material gains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ore modernization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more attention given to romantic love. Although this is a no cultural boundary tre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exist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emotional considerations when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male-selection.

择偶标准也就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在以往社会,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并非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

“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马温,1918;古德,1964;凯特,1976;莱斯利,1979;约翰逊等,1984)。“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中,劳动力、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容颜姣好也可以被用来交换诸如社会经济地位、爱和关心以及自我牺牲等其他资源,黑人男子以其社会地位与白人女子的种族优势交换(沃勒,1951;奈,1979;戴维斯,1941)。“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尽管从社

会经济地位看,男性在一般婚姻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女性的资源还包括肤色、长相、体型、相对年龄以及持家能力等,一些女性以她们的美貌换取男性的家世、成就或向上流动的潜力(莱斯利,1982;泰勒等,1976;小埃尔德,1969)。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考察,不少研究显示,随着女性受教育和参加劳动比例的上升,男女教育程度的差异缩小,当事人对配偶的智力和教育要求提高,女性赚钱的经济能力对男性也日趋重要,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别日趋消失;当事人择偶时从物质需求的互相补充、支持、辅助为主,转向以个人吸引力及相互满意程度为主,而家庭背景、种族、贞节等已不再重要(海曼,1975 ;奥本海默,1988;梅尔,1991)。有研究证实,人们对物质性标准的重视程度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呈负相关,黑人比白人更重视物质性标准,但对精神性标准的重视程度无人种差异(麦尔顿,1976)。也有资料显示,男性有注重女方的相貌而忽视持家能力如烹调能力的趋向以及女性在择偶时更挑剔等(霍伊特等,1981;贝瑞斯,1986)。

西方关于择偶的研究至少已有80年的历史,众多文献揭示了择偶的社会制度、性别差异及其历史变迁,并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那么,中国有关的研究进展如何,半个世纪来的择偶标准变迁有何特点,影响其变迁的主要社会原因何在,本文将对此作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研究回顾

中国自70年代末社会学研究恢复以来,婚姻家庭课题也成为热门,其中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虽起步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但不时有择偶方面的调查报告和趋势推测的文章发表。一些实证报告都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西方学者的“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尽管其中的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准备或验证自觉),即当今社会仍普遍通行门当户对或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男性更偏爱容貌姣好、温柔贤惠、善操家务的异性为偶,女性则较关注对方的学历、职业和才能,“郎才女貌”的传统择偶标准仍在现代社会起主导作用(费涓洪等,1995;沈崇麟等,1987;潘允康,1987;刘炳福,1996;徐安琪,1997)。其次,从社会变迁看,显示相同研究结果的有:青年人在择偶时较少关注对方的家庭背景而更重视对方的个人质素;文化程度较高者对配偶的教育背景也更看重;青年人、文化或职业层次较高者(包括父亲文化或职业层次较高的被访者)考虑感情因素的概率更高些(李银河,1989;秦季飞,1995;吴雪莹等,1997;刘炳福,1996;杨善华,1988)。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对经济条件重视的趋势推测,如有实证研究表明,生活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收入(李银河,1989);也有研究证实,随着年代的推移,要求对方有住房和居住地为城市的比重上升,求实惠的倾向明显,权衡经济因素的递增(吴雪莹,1992;邹向华,1990);还有学者指出,从表面上看青年人对配偶经济收入的考虑减少,但他们更关注的学历、职业、有事业心和发展前途、学识广博及其能力等因素,实际上看重的是可以转化为经济、物质的潜能(杨善华,1988;田岚,1993;费涓洪等,1995)。

近20年经验研究的文献同时显示,关于择偶标准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缺陷:(1)从研究对象看——对未婚样本的研究多而对已婚夫妇的研究少,未婚对象也往往以大学生为主体,但大学生群体不仅在文化层次上高于一般群体,而且不少人尚在十八、九岁的年龄段,尚未进入选偶的实际操作阶段,况且他们一般又较晚结婚,对未来伴侣的选择往往过于理想化,因此,其择偶标准与一般人相比具有特殊性;其次,对征婚广告的研究多而对普通择偶者的研究少,由于征婚启事往往因男性多、文化、职业层次高、离婚及丧偶者比例大等而与一般样本相比存在偏差,加上现实生活中以征婚广告为媒介步入婚姻殿堂的比重甚低,如对上海等4地区3200对夫妻的抽样调查,由婚姻介绍所或征婚广告牵线成连理的夫妻不到0.1%(徐安琪,1997),因此,以征婚启事为样本的统计结果也与普通样本的考察结论具有不相一致的倾向(纪秋发,1995;田岚,1993;杜承尧,1995;张萍,1989;李银河,1989;弗劳拉·博

通·白哈等,1992;张广群,1995;刘光权,1997)。(2)从研究方法看——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对不同年代男女当初择偶标准的实证研究少,而以方便采样方法对某单位、某群体未婚青年目前的择偶条件进行的调查,分析方法也大多停留在简单描述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上,且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研究假设。(3)从择偶标准的指标体系看——不少研究按照政治教育分析框架,对择偶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和阶级划分,如把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归结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择偶标准,把考虑对方的生理、经济条件视作“庸俗”、“不道德”、“错误”的择偶观,甚至与“西方资产阶级…性解放?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相联系,有的把注重学历文凭也归为“不健康的、消极的、基础不牢固的”(彭立荣等,1988;陈平,1984;程刚等,1985;郑芸珍,1986;邹向华,1990),还有把“品德高尚”、“作风正派”、“刻苦学习”、“意志坚定”等带有政治印记的择偶条件列入指标体系(吴琼,1985;吴本雪,1987;刘炳福,1996)。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思路

本研究首先认为,婚姻是满足两性生理、物质和精神多元需求的场所,故择偶标准具有多重性、综合性,人们在择偶时不可能仅关注对方的某一方面的条件,我们也不应对当事人的择偶取向作价值判断。尤其是中国式的婚姻既崇尚白头偕老,又倚重家庭本位、社会本位,选择配偶历来不是一个轻松的、纯属个人的自由选择,选偶失慎、夫妻失谐既影响当事人的前程和家庭的声誉,又被视作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这无疑加重了当事人及其家庭的社会责任和心理压力。由于“门当户对”和“男高女低”的婚姻配对至今仍为社会通行的主流模式,当事人在择偶时关注对方的年龄、容貌、文化、职业、家庭背景等个人资源是否与自己相近类似也合情合理,考虑生理、经济条件与看重对方的人品个性并非矛盾对立,因此,综合性、多侧面是我们设计择偶标准框架体系所遵循的原则。

其次,择偶是恋爱的前奏,双方的感情往往在恋爱互动中日渐滋生、加深,也就是说,爱情是恋爱互动的结果而并非是择偶的前提条件,故我们不打算把“爱情”变量列入择偶标准体系。此外,即使在择偶时重视对方容貌和物质基础的当事人,也未必与浪漫爱无缘,因此也不宜把关注对方的生理、经济条件与缺乏浪漫爱或感情基础相提并论。

再次,择偶标准是动态变化的,具有可变性。这种动态变化不仅反映在社会历史的变迁对其的影响上,正如有人把择偶标准视作时代变幻和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而且也体现在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例如在青年时代往往求完美而较为理想化,在择偶时因机遇或条件限制,未必能遇上理想的意中人,于是往往会调整期望、降低标准而比较务实,在经历了多年婚姻生活实践后,可能有新的感悟并对原先的择偶标准进行反思、修正,变得更切合实际。因此,择偶标准的研究对象不宜把未婚者和已婚者放在同一抽样框里,对已婚男女也不宜笼统地询问“您认为那些因素在择偶时较重要”,因为以那种提问的方法所得到的资料难以分清究竟是被访者当初的择偶标准,还是经历多年婚姻实践后目前的新认识。本研究不仅把已婚男女作为调查对象,而且除了询问被访者在当初觅偶时的选择标准,同时还了解当事人在经历了这些年婚姻生活实践后的新认识。

(二)研究方法和假设

我们首先以择偶年代和教育程度为自变量,分别对30项具体的择偶标准作相关统计和卡方检定,借以对择偶标准的现状及变迁特点作出基本描述;其次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来估计择偶年代、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对择偶取向的影响性质和强度。

如前所述,由于婚姻生活的经验往往引致人们对当初择偶标准的反思和调整,而经过实践后的新认识既可反映随着年代的变迁当事人择偶标准的新取向,也可更深刻地展现生活的真谛并对后人有警示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询问被访者当初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哪些具体条件

更重要外,还设计了“经过这些年的婚姻生活实践,您或许对择偶条件有新的认识,假如让您重新选择的话,您现在会更重视什么条件”的问题,然后再次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当事人目前择偶新取向的主要因素进行测定,以进一步验证下述理论假设是否成立。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为:(1)择偶标准的政治取向是“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伴生物,而与当事人的教育、职业背景无相关联系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淡化;(2)与择偶的经济取向相关联的最重要因素是性别,而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年轻的比年长者、教育程度高的比教育程度低者、有婚姻经历的已婚男女(即被访者目前的认同)比无经历的择偶者(即被访者当初的认同)有更大的概率重视经济因素而不是相反;(3)择偶标准的经济取向和个性人品取向并非对立,一些主要的自变量如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等可能同时对经济和个性人品因素具有同一方向的影响;(4)双方自己认识的、自身条件较差者以及不看重“门当户对”的当事人,也较少对未婚对象有苛求。

(三)研究指标和说明

鉴于本研究对择偶标准多元化、综合性的认同,我们所设计的择偶条件指标体系共包括政治、社会条件、生理条件、物质条件、人品个性及双方的相容互补等5大类共30个具体项目(具体项目详见表1),均为虚拟变量(即0为否、1为是),要求被访者按重要程度在每大类中最多选两个具体项目。

多元回归模型的影响变量有3方面共计17个项目,其中性别、职业、居住地、结识途径、是否一见钟情、择偶时本人或家庭境遇是否有困扰为虚拟变量,其他为连续变量(分别为5~7个刻度,凡涉及双方相对资源的如“择偶时双方的自身条件比较”、“择偶时家庭的经济、住房条件比较”等,刻度较高表明本人的条件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未设立年龄指标而以择偶年代为自变量(该两项变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故只能取其一),这是因为当事人恋爱、结婚的年龄相差较大,而择偶标准更多地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风习、价值取向所制约,被烙上时代的印记,尤其在长期被政治化和禁欲主义的婚姻文化所异化的中国,使用年代指标比年龄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近50年的社会变迁。至于年代分组只能大致上以政治、经济特征分即“文革前”组(1948~1966年),“文革中” 组(1967~1976年),“拨乱反正及改革开放初” 组(1977~1986年),“经济体制转轨期” 组(1987~1996年)。

三研究样本

由于近20年来有关择偶标准的研究大多以大学生、未婚青年或征婚者的对象,本研究将以近50年来在不同年代择偶、恋爱的已婚者为研究样本。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3200名已婚男女的入户访问。我们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的方法,在这两个城市的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在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并在每个居委会按等距原则确定6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两市各调查800对夫妻,其中32名丈夫因外出工作或因生理障碍等无法接受调查、2名拒绝访问,因此,实际共获得1600个妻子和1566个丈夫样本①。

四研究结果

(一)择偶标准的现状及变迁概貌

对各项择偶标准所作的统计显示,从总体上看研究对象在选择意中人时最为关注的是健康(60.9%)、老实可靠(53.4%)、性格脾气相投(47.0%)和温柔体贴(36.9%)4个项目,但在不同年代择偶的以及教育程度、性别和居住地不同被访者的择偶取向显示了较大的差异性,我们首先以择偶年代为自变量对各项具体标准作相关统计并用卡方检定其差异的显著性

①样本特征参见徐安琪等着《中国婚姻质量研究》第16-17页、第31-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程度(见表1)。

表1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选择项目

择偶年代

X2检验~66 67~76 77~86 87~

一、政治社会条件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份、政治面貌学历

职业

籍贯26.6

30.5

10.6

17.8

4.2

28.8

23.5

11.7

25.8

4.9

12.6

15.5

12.6

28.2

6.7

15.6

13.9

25.3

40.7

4.1

90.53

64.71

75.10

81.41

8.70

***

***

***

***

*

二、生理条件

年龄

健康

身材

容貌

生育能力血缘关系20.8

62.6

7.6

13.2

1.6

0.7

21.8

68.0

9.4

22.2

2.6

21.5

58.0

13.8

24.0

2.1

1.0

22.0

60.4

17.3

28.8

1.8

2.0

0.27

17.03

32.18

41.67

1.68

17.42

**

***

***

**

三、物质条件

住房

收入

财产、积蓄赡养负担海外关系16.4

20.1

2.1

5.8

0.7

27.7

27.5

3.6

5.6

33.1

27.0

2.6

3.8

0.5

37.2

34.9

5.4

6.2

1.1

67.96

33.28

14.21

7.84

9.68

***

***

**

*

四、人品个性

老实可靠

温柔体贴

气质修养好

聪明能干

豁达、忍让

事业有成绩

开朗、幽默

成熟、有责任心63.3

32.3

9.5

18.0

3.2

5.3

1.2

5.8

61.4

38.0

10.2

21.8

5.8

7.9

4.0

11.1

53.5

36.4

11.3

25.0

6.1

5.8

4.4

13.1

42.3

39.6

19.0

21.2

9.2

7.9

5.5

18.1

70.13

6.79

35.37

10.90

18.27

6.34

17.19

42.83

***

***

*

***

*

***

五、双方的相容互补

理想志向思想观念兴趣爱好性格脾气15.5

11.3

9.2

39.0

21.9

17.9

13.0

12.1

46.5

29.0

12.2

10.3

17.0

47.3

26.5

12.9

18.1

12.9

51.1

28.3

11.56

14.20

55.72

16.70

7.66

**

**

***

**

表1的相关统计表明,择偶年代除了对少数项目如年龄、生育能力、海外关系、赡养负担、温柔体贴、事业有成和生活习惯等无显著影响外,与大多数项目有显著相关,其影响方向和程度呈现如下特征:(1)政治取向的弱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里不再赘述;(2)尽管近十年来青年人在觅偶时对伴侣健康和老实可靠的期待在减少,但仍居第一和第三位,表明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老实可靠”者不仅具有忠厚、诚实的本色,同时也与专一负责的传统美德同义,“健康”则是承担家庭义务和延续后代的起码条件,也是夫妻长相守的基础,因此,当事人较注重也是自然的。然而,随着对其他条件关注的增长,健康、老实可靠与理想志向等价值取向显然属于“传统型”的选择,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正日渐减弱;(3)看重对方的人品个性和双方的相容互补,始终是绝大多数人选择终身伴侣的主旨(不关注对方人品个性的仅占6%,而不考虑物质条件的高达50%),尽管在近十年中,青年人仍青睐对方的老实可靠和温柔体贴(分别占42.3%和39.6%),重视对方性格脾气相投的比重更高达51.1%,但兴趣爱好相近、气质修养好、开朗幽默等更具现代特质的选项上升趋势更明显;(4)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表形象无疑是大多数择偶当事人关注的条件,也是衡量双方般配与否的主要指标,但在以往的入选率甚低只是在近年来递增幅度较大,这无疑是非正常年代贬损物质需求、压抑人性欲望的折射;(5)看重籍贯、生育能力、家庭赡养负担、财产积蓄、海外关系等条件的概率甚小。对于籍贯,或许是因为这是父辈祖先辈的地域身份,现代人已不那么注重而只求地域差异不成为双方协调的障碍即可,因此他们选择生活习惯相容的比重相对较高(1987年后占28.3%);

对于生育能力,可能是因为不育者相对较少且在婚前难以测定,此外,人们对家庭生育功能的期望也趋向淡化;对于后三者的经济考虑较少,或许是因为职业、收入、住房等“硬件”更为重要,况且青年人的财产积蓄大多有限而有海外关系的也是特例,这些指标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考虑略去。

其次,我们以教育程度为自变量对各项具体标准作相关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教育程度被访者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选择项目

文化程度

X2检验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一、政治社会条件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份、政治面貌学历

职业

籍贯28.5

22.4

2.2

14.5

4.4

16.7

17.4

7.9

25.9

5.7

16.2

18.9

16.9

33.2

5.5

20.0

17.4

40.4

37.1

4.6

20.42

3.62

272.57

55.80

1.20

***

***

***

二、生理条件

年龄

健康

身材

容貌

生育能力血缘关系12.7

53.1

7.9

15.4

3.1

0.4

20.0

59.7

11.6

21.7

2.4

0.8

22.9

60.0

13.9

24.2

1.6

1.1

25.8

66.6

17.2

29.0

1.4

1.9

19.29

12.43

15.30

18.79

3.94

4.20

***

***

**

***

三、物质条件

住房

收入

财产、积蓄赡养负担海外关系18.9

16.7

1.3

5.7

0.9

30.6

27.5

4.1

4.6

0.4

33.1

29.6

3.4

4.6

0.9

29.7

30.4

2.1

6.7

0.2

19.68

18.87

8.25

3.55

3.38

***

***

*

四、人品个性

老实可靠

温柔体贴

气质修养好

聪明能干

豁达、忍让

事业有成绩

开朗、幽默

成熟、有责任心62.3

25.4

6.1

13.6

3.9

3.9

0.4

4.8

57.5

37.2

9.1

22.1

4.9

5.6

4.6

12.0

51.3

36.5

13.0

24.1

7.9

7.5

4.3

14.6

36.4

40.1

26.5

22.7

8.4

8.4

3.9

15.1

68.38

15.42

87.19

13.28

15.12

8.76

13.44

22.54

***

**

***

**

**

*

**

***

五、双方相容互补

理想志向思想观念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生活习惯7.0

9.2

3.5

35.5

23.2

10.9

8.0

13.0

44.7

29.0

14.9

12.4

20.4

50.0

24.7

22.3

26.2

25.1

48.5

24.4

44.67

89.90

84.14

19.38

8.86

***

***

***

***

*

P< 0.05*,P< 0.01**,P< 0.001***

表2的统计显示,教育背景对当事人的择偶取向具有较大的影响,其表现为(1)文化程度高的被访者对未婚伴侣的要求更高,无论是对容貌、身材、健康等生理条件,学历、职业、收入等社会经济条件,还是对人品个性和双方相容互补的考虑,均多于教育程度较低者,而并未显示教育程度较高者的择偶取向忽视社会经济因素和所谓的更具现代浪漫气质。对此作出解释的只能是教育程度高的当事人择偶更慎重,他们不仅深谙对方的人品个性对夫妻调适的重要性,以及在择偶时需要对他方全面、综合的了解,而且由于他们自身条件较好,对婚姻期望较高,故对终身伴侣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另一种解释,即上述研究结果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这或许与年代变迁关系密切,教育程度较高者也受到以往禁欲主义文化的熏染,因此,目前选择配偶的经济取向之强化或许是对特殊年代的禁欲主义以及过于“革命化”、“阶级化”的恋爱观的历史纠正,或称之为“人性的复归”,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他们的择偶取向也将更看重个性气质或忽略物质因素。

(二)择偶标准的影响因素探讨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会变迁对择偶标准的影响,我们将择偶取向分政治、经济和个性气质3方面建立回归模型,由于具体的择偶标准项目较多,我们仅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类合

成,即把凡是选择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成份、政治面貌的相加合成“政治取向”类,凡是考虑住房、收入、财产、积蓄等条件的归入“经济取向”类,凡是看重“兴趣爱好相容”和“气质修养好”或“开朗幽默”的组合为“个性气质取向”类。

对自变量所作的相关统计(Correlations)显示,“择偶时的主动方”与“性别”变量的相关系数较高(0.635),由于后者对择偶标准的影响更大,因此,前者将从模型中被剔除;另外,“择偶时父母较注重般配”与“择偶时本人较注重般配”变量的相关系数也较高(0.610),我们把这两项指标相加除以2合成“择偶时父母或本人较注重般配”指标,连同其他14项自变量一起纳入回归模型,以估计影响择偶取向的多元因素。

表3 影响择偶标准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影响变量

标准化回归系数

政治取向经济取向个性气质取向

一、人口特征

择偶年代:(以1967年以前为参照)

1967~1976年-.039 .065 ** .006

1977~1986年-.252 *** .131 *** .075 ***

1986年以后-.232 *** .143 *** .142 ***

性别(1为女).007 .209 *** -.019

恋爱年龄-.021 .009 -.011

居住地(1为哈尔滨).077 *** .180 *** .081 ***

二、个人资源

择偶时的文化程度.025 .046 * .099 ***

择偶时的职业(1为行政、专业、管理人员).009 .016 .103 ***

择偶时本人的自身条件较好.021 -.025 .019

择偶时本人有较多选择机会-.002 .008 -.037 *

择偶时本人家庭的经济背景较好-.006 -.074 *** -.020

择偶时本人家庭的政治背景较好-.024 -.004 -.003

三、择偶方式

结识途径-.071 *** -.067 *** .090 ***

初次见面时的感觉(1为一见钟情)-.038 -.019 -.032

对未婚夫(妻)外貌形象的评价.009 -.049 ** .041 *

择偶时本人或家庭生活境遇有困扰(1为有)-.012 .030 -.020

择偶时本人或父母较注重双方的般配.085 *** .132 *** .066 *** R2.068 .140 .093

F 13.151*** 29.362*** 18.561***

P< 0.05*,P< 0.01**,P< 0.001***

上述回归方程的估算结果基本印证了我们的理论假设:

(1)性别、个人资源和家庭背景与当事人择偶的政治取向无显著相关,而对政治取向影响最大的是择偶年代,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结束,择偶的政治取向明显弱化。此外,自己认识的以及不注重门当户对的择偶者也较少考虑对方的政治背景。回归统计还证实,家庭出身、政治背景较好的当事人,在择偶时对未婚伴侣的政治条件关注较少,这是因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父母或社会关系“复杂”的当事人为了生存或改善自己的境遇,需要寻求政治身份可靠的“无产阶级”作庇护,同时,出身、成分好的择偶者,依然期望政治上的门当户对而不愿冒政治风险,况且按照组织纪律,党团员、干部、军人、机要人员、“培养对象”也不能与出身、成份有“污点”的异性交友结婚,因此,家庭的政治背景对被访者择偶的政治取向无显著影响也与客观现状相符。

此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青年人对已成为历史的血统论、政治羁绊已十分陌生,甚至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理解也和以往完全不同,不仅改变了其政治内涵和性质,而且把它当作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经济指标,即把“家庭出身”理解为对方父母的经济地位,把“社会关系”视作门路、交际资源,而不再把“家庭出身、社会关系”视作对自己的婚姻和前程

起消极作用的政治屏障,因此,在解释政治取向影响因素时需注意到这一变化。人们常把择偶标准视作社会、文化转型的晴雨表,青年人对这一概念的误认,无疑折射出时代的急剧变迁。

(2)对经济取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是性别,以往的众多研究都表明女性更关注未婚夫的经济实力,本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至于年长者和教育程度较低者更看重经济和实际的推论,则未在我们的回归模型中得到支持而与我们原先的假设相符,因为估算结果显示,越是新近恋爱结婚者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者,考虑对方住房、收入的概率也相对较大。但家庭经济、住房等条件较好的当事人,也较少对伴侣的收入、住房等有要求。此外,结识途径以及未婚对象的吸引力等因素也对经济取向起作用,自己认识的以及对方的外貌、风度、气质综合形象较好的,另一方也更少地考虑其经济背景。

(3)年轻的、文化和职业层次较高的被访者在择偶时有更大的概率关注对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人品个性,这也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相吻合。自己结识的当事人如前所述较少考虑对方的政治、经济背景,那么,他们更看重未婚对象的开朗、幽默、气质修养佳以及兴趣爱好与自己相仿也顺理成章。

(4)本人或父母较注重双方般配的被访者对结婚对象的政治、经济和气质个性条件均要求更高,可见择偶取向与同类匹配的社会规范及其当事人的般配意识难分难舍。

对被访者目前择偶取向新认同的统计结果也进一步证实,随着年代的推移,人们不仅更关注学历、职业、健康、事业有成绩等隐性的能转化为物质的潜能,同时依然看重住房、收入、财产、积蓄等显性的经济实力,而且增幅甚大(见表4)。

上述统计显示,被访者目前对经济条件的重视不仅明显甚于当初择偶时,而且甚于在1987~1996年择偶的年轻人,这或许表明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实践,人们对物质生活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验。我们的同一调查结果也证实,被访者对物质、余暇生活以及对自己的住房、收入的满意度,与对感情生活、性生活的评价相比明显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欲望与目前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是对以往爱情理想革命化和贬斥物质欲望的意识形态的逆反。

对影响目前择偶经济取向的多元回归统计结果进一步证实,年轻人、文化、职业阶层较高者未呈现经济取向弱化的倾向,却显示年轻的、教育程度高的当事人有更大的概率重视经济因素,尽管其中的年龄变量未达到统计显著性(见表5)。

表5 影响目前择偶经济取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影响变量

经济取向

Bata Sig.

一、人口特征

年龄-.038 .054

性别(1为女).198 .000 ***

居住地(1为哈尔滨).084 .000 ***

二、个人资源

文化程度.071 .000 ***

职业(1为行政、专业、管理人员).014 .427

收入-.031 .130

择偶时本人家庭的经济背景较好-.034 .063

三、般配意识及社会认可

择偶时本人或父母较注重双方的般配-.108 .000 ***

择偶时亲戚朋友认为双方较般配.001 .975

四、家庭经济现状及其满意度

近10年来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快-.025 .190

对物质生活满意-.051 .015 *

对住房满意-.036 .063

五、婚姻关系感受

婚姻生活较浪漫.029 .166

夫妻感情较深.014 .483

日常经济支配不自由-.044 .018 *

对配偶隐瞒私房钱.073 .000 *** R2.086

F 16.649***

P< 0.05*,P< 0.01**,P< 0.001***

上述回归模型还提供了如下信息:(1)性别仍是决定经济取向的最重要的因素,女性依然对终身伴侣的社会经济地位寄予厚望;(2)本人及父母般配意识较强的被访者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3)夫妻的感情生活(诸如婚姻生活是否浪漫、夫妻感情的深度)对当事人的经济取向无显著相关;(4)当事人的收入以及对住房的满意度与经济取向无直接相关,但对物质生活不甚满意的当事人,在日常经济支配方面感觉不自由或藏有私房钱的被访者却有更大的概率认同经济价值。

五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利用对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3166个样本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被访者在考察意中人时最为关心的是健康、老实可靠、性格脾气相投和温柔体贴,而对于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表形象等人之常情的指标,在以往几十年的入选率甚低而只是在近些年才倍受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在80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质利益”和“金钱万能”曾被视作万恶之源屡遭批判,加上在计划经济年代,从事何种职业由组织统一安排且为终身制,个人无选择自由,而薪金收入更

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择偶者自然很少对未婚夫(妻)的职业、收入提出苛求。此外,由于看重异性的长相、身材也曾被指责为重外表轻内在的低级庸俗的择偶观,不少人唯恐被套上“以貌取人”、“动机不纯”的帽子而自觉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自然天性和正常需求。随着“政治第一”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金钱、物质重新被认可为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异性的美貌、气质所吸引也不再被指责为“生物型”的择偶观,因此,被访者对学历、职业、收入、住房、容貌、身材等的重视、关注比重明显上升也是自然的。

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对影响被访者当初的择偶取向以及经过婚姻实践后目前新取向的多元因素进行了测定,估算结果除了证实随着年代的推移,择偶的政治取向弱化外,还修正了以往文献中的“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及“青年人择偶时的经济考虑减少但更看重可以转化为物质的潜能”的假设,并认为上述假设与中国国情不相符合,因为研究表明,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者更重视伴侣的经济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关注对方的学历、职业、聪明能干、事业有成等隐性的潜能,而且对住房、收入、财产等显性的经济条件也予以厚望。

本研究认为,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是超越国界的总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文化层次较高者更少地关注对方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社会经济背景,实际上教育素养高者往往更认同般配模式、对意中人的期望更高、择偶也更慎重,他们不仅关注对方的社会经济背景,而且也更在乎情侣的人品个性和双方的情投意合。其次,年轻人、教育层次较高者更看重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对浪漫爱具有负面影响,因为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与关注对方的人品个性并非对立,况且爱情往往是在双方深交、相互了解后产生的倾慕、依恋的炽热情感,故一般不是择偶的前提条件而是双方互动、交流的结果。两性在初次见面时“一见钟情”的仅占少数(在我们的研究中占17%),因此,把择偶条件定位在“找一个爱我的人”或“我爱的人”往往过于理想化,除非双方都特有魅力、特吸引人,让对方“一见”就情有独钟,但这种凭直觉并更多地借助于生理标准(外貌、身材、气质等)而在“一见”的瞬间所迸发的激情,未必都可靠、稳妥。再次,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实践,当事人的经济取向有所强化,除了有对非正常年代“崇高”、“纯洁”的恋爱观的反思甚至反叛的因素外,或许表明他们对经济物质基础在婚姻质量中重要性的新认识。

我们的研究同时证实,影响择偶取向的因素是多元复杂的,诸如性别、地区、家庭的经济住房背景、结识途径、般配意识以及对方的吸引力等都可能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关于性别差异对经济取向的影响,国外有文献证实这种差异在缩小,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尚无趋同倾向,况且,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以往用行政手段保障女性婚前的充分就业和婚后连续就业的倾斜政策,已难以在不同经济成分所有制的企业推行,下岗女性多于男性以及怀孕、生育的女性不再被继续聘用等现象的蔓延,或许还将强化女性对男性经济依赖的传统心理定势。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不高也表明许多错综复杂、难以测量的因素尚未进入分析框架,因此,尽管我们的研究假设获得基本证实,但是否符合实际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略

(作者供稿,原文载于《社会学研究》200年第6期)

青年择偶观

为什么青年人择偶观的变化,会成为使人们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原因? (转载) 择偶标准是变化发展的,它一方面受政治变革、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产物。50多年历史演进的事实表明:人们的择偶标准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远离了政治,淡化了政治因素、家庭背景等非个人因素,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复归。多元化的择偶观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又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有利于健康择偶观的建立。总之,择偶标准的变迁透视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方面、非常可观地反映出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 的变化发展历程。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由此可见,择偶标准和择偶观念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描述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同阶段择偶标准和择偶模式的变化,透过这些现象来分析整个社会变迁与人们择偶模式间的内在关联,并探讨影响人们择偶标准变化的动因。 一、择偶标准包含众多变量因素 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择偶标准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变量。如乔题认为主要的标准有:性别、教育和智力、健康与相貌、经济状况、气质、年龄、持家能力、宗教等。巴斯概括了有关研究,发现择偶变量涉及身体特征、年龄、宗教、社会经济地位、智力、个性、以及社会态度等等。[1] 费舍则提出这些标准:他(她)爱你、你爱他(她)、性格、教育、健康、相貌、民族、职业、经济状况。李银河发现最受重视的标准有:年龄、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2]所有这些都与一个时代的心理、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关。而这些,从以下两种主要择偶理论中得到具体反映。 (一)实证研究理论 从西方的一些经典文献中来看,用于实证研究的择偶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3种,即:“同类

女性择偶标准问卷

女性择偶标准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你愿意花时间来做这样一份调查表,此份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心中的择偶标准,用来了解大家所认可的男性应具有的特质。此份调查为匿名调查,希望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填写,感谢你的配合! ★基本资料登记 请在你认为符合你的选项上改变字体的颜色,如是理科,则将理科变为“理科”※你的学科类别 □文科□理科 ※你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你成长的地方 □农村□城镇 ※你的家庭经济状况 □困难□一般□富裕 ※你婚后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 □做一个家庭主妇□有自己的工作即可□成为事业上的强人 ★答题规则: 重要程度分为1 2 3 4 5 五个等级,1为无关紧要,5为非常重要,请在你认为符合你的观点的等级上,更改其颜色,如为1,则改为“1”(可用格式刷完成,最好用同样的颜色,再次谢谢你的配合!) 第一部分:个人的基本情况 1.外貌(身材+相貌) 重要程度 1 2 3 4 5 2.年龄 重要程度 1 2 3 4 5 3.健康状况 重要程度 1 2 3 4 5 4.学历 重要程度 1 2 3 4 5 5.职业 重要程度 1 2 3 4 5 6.工作地点 重要程度 1 2 3 4 5 7.月收入 重要程度 1 2 3 4 5 8.是否幽默风趣 重要程度 1 2 3 4 5

9.是否有兴趣爱好 重要程度 1 2 3 4 5 10.人缘是否好 重要程度 1 2 3 4 5 第二部分:性格及人品 1.是否善良 重要程度 1 2 3 4 5 2.是否体贴 重要程度 1 2 3 4 5 3.是否自信 重要程度 1 2 3 4 5 4.是否诚实可靠 重要程度 1 2 3 4 5 5.是否有责任心 重要程度 1 2 3 4 5 6.是否有内涵 重要程度 1 2 3 4 5 7.是否孝顺 重要程度 1 2 3 4 5 8.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重要程度 1 2 3 4 5 9.做事是否认真 重要程度 1 2 3 4 5 10.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要程度 1 2 3 4 5 第三部分:生活习惯 1.是否抽烟 重要程度 1 2 3 4 5 2.是否喝酒 重要程度 1 2 3 4 5 3.是否经常玩网络游戏 重要程度 1 2 3 4 5 4.是否帮忙做家务 重要程度 1 2 3 4 5 5.是否懂得享受生活 重要程度 1 2 3 4 5 6.是否讲究个人形象 重要程度 1 2 3 4 5

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非常感谢各位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我们来自商学院,此次研究匿名进行,调查结果为研究所用,会充分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希望大家放心认真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现在是大几()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的经历 C处于观望阶段,一旦有了合适的也可以考虑 D不准备在大学阶段谈恋爱 4.你谈恋爱的动机是?() A受到同学的影响;B对方的追求; C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 D这是展示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 E在学校找要比等毕业后到社会上找,要更真诚 F真心地喜欢对方 G对方很有钱 H(自填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别的同学谈恋爱的态度:() A赞成和欣赏B可以理解C无所谓D坚决反对,也希望学校采取措施扼制之E这是大学生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你认为恋人间/你与恋人见面的频率是()? A天天在一起;B隔两天见一次;C一个星期见一次;D每个月见一两次 7.每个月的平均在恋爱上的消费支大概是多少()? A 100以下;B100—300;C 300—500; D500以上 8.你认为恋人间/你和恋人在开销方面是()? A花男的钱女的少;B花女的钱男的少;C谁有钱花谁的; D AA制 9.你认为恋人间/你与恋人关系是()?(可多选) A同住关系;B性爱关系;C一般身体接触;D约会;E接吻 10.你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吗()? A.可以 B.不可以 C.视情况而定 11.你怎样看待未婚先孕()? A绝对不允许发生B尽量避免但是万一怀孕就堕胎 C 如果怀孕就把孩子生下来D不知道看对方态度 12.请在下列择偶标准中选择出你最重视的前三项,并排序(① ____ ② ___③ ____)A、相貌 B、人品 C、身高 D、学历 E、对方经济状况F、对方家庭状况 G、对方的气质 H、对方的性格 J、对方的职业 K、知识和能力 L、双方感情 M、(自填) 13.邂逅您喜欢的人时,您会主动追求吗?() A会大胆主动追求B会有所暗示 C觉得不好意思,静而观之D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选择

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11101 1101134013 李月阳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择偶倾向不仅取决于自身,还要受到家庭背景、周边环境和社会规范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影响着社会规范。通过对他们恋爱观的研究,从而树立良好正确的择偶观,既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发展。大学生作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举止将代表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文明,所以对大学生恋爱观和择偶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在校学生的择偶观,我们在2014年4月17日到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目的及方式 本次我们进行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当代大学生择偶观总体状况及择偶的心理特点,探究现在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偶。通过我们这次调查,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择偶观。这次问卷调查用的是调查分析法。采用整体随机抽象的方法,对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择偶观的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共500张,截止到2014年4月22日回收到有效问卷共367张,回收率为73.4%。 调研内容及结果 我们的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择偶方式、择偶条件以及恋爱的相关问题。1、择偶方式 您认为择偶最好的方式是: A、亲戚朋友介绍 B、自由恋爱 C、两者都可以 经调查,我们得出的结果是:选择亲戚朋友介绍的同学占21.3%,选择自由恋爱的占59.9%,而认为两者都可以的占到总数的27.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会更加倾向于自由恋爱。这正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2、择偶条件 在择偶中,你最注重对方的(此题为单选) A、相貌 B、性格 C、家庭背景 D、上进心 E、才华 比例分别为4.1%、27.5%、17.4%、34.1%和16.9%。本结果说明大学生还是比较注重对方的性格和上进心,这说明,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思想,有内涵才是当代大学生主导的择偶准则。但也有4.1%的学生选择了外在美丽。对于家庭背景的要求有偏向的同学占总数的17.4%,说明了男女生对于金钱与现实还是保持着一个清醒的认识。。 3、恋爱的相关问题 恋爱的原因 A、排解寂寞 B、缘分到了 C、随大流 D、积累经验 E、证明魅力 F、为了结婚 我们得出的结果是:3.8%的同学认为恋爱就是为了排解寂寞,而有18.5%同学认为缘分到了就应该好好谈恋爱,有0.5%的同学有一种随波逐流的想法,认为别人都有对象了,那我也得有一个,还有8.7%和5.5%的同学认为恋爱就是为

从征婚广告看当代女性的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从征婚广告看当代女性的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155则征婚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当代女性的择偶标准,从中发现当代女性择时最为注重的是男性的责任心、经济条件、相貌、健康等,而且不同年龄、学历、职业的女性在择偶时对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中的各项指标的侧重均有所不同,征婚女性在择偶时普遍存在求稳心理。 关键词:征婚广告女性择偶标准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女大难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大龄女青年自身条件优越,既有花容月貌,又才华横溢、事业有成,但在爱情上却常常搁浅,以致于到了而立之年仍闺中待嫁。近日,更听闻上海一名双学位靓女公开宣称:“我想嫁个实力派”不仅如此,她还同时与5个实力雄厚的行业精英来了次“超级相亲”,虽然最后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这足以让众人心中的五味瓶翻了个底朝天。她们的婚姻难题是不是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更替息息相关呢?本报告将从征婚广告探寻征婚女性的择偶标准,并研究分析影响择偶的因素。 (二)研究征婚女性择偶标准的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对近年来征婚广告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整理出当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它的意义在于:首先,本课题的样本选择限制在书刊杂志、网络以及电视上刊登的征婚启事,虽然较有局限性,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代女性的大致择偶要求趋向。其次,本研究的结果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当代女性的价值取向,进而推断出女性的社会化进程在择偶标准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通过对女性择偶标准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出当代女性对男性性别角色的期待。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文献包括《知音》、刘香-中国金牌红娘网站、北京-7生活秀栏目上的征婚启事,对已刊登的征婚启事进行筛选分类,筛选出女性的征婚启事,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知音》2006下半年,2007年全年的期刊上征婚广告88则,刘香-中国金牌红娘网站征婚广告57则,北京-7生活秀栏目征婚广告10则,总计155则。根据征婚广告的内容,本调查小组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问卷①,并将征婚广告的内容填入问卷中。 由于本调查为文献法,所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统计的过程中凡是提到的内容视作对此项指标有要求(如,要求长相一般或长相俊美,即是对容貌指标有要求),同时,很多指标在征婚广告中并未提到的视作missing。除missing的数据外,按职业、学历、年龄分类②,在样本中有婚史的女性为74人,无婚史的女性为70人,未提及婚史的女性有11人。 本报告即在上述所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将数据整合分析撰写而成。 ①见附录1 ②样本的构成见附表1、2、3

大学生择偶标准研究

大学生择偶标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环境进一步地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的择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其中90后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的择偶标准的改变则受到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经过一系列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由父母做主要决定的择偶标准和笼统形式化的择偶条件,不那么注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而是在内在方面提出了更加细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这种观念的改变也标志着传统择偶观念向现代择偶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大学生,择偶标准,影响因素,建议。 一、提出问题:大学生择偶标准的改变趋势 择偶标准通常是指对择偶对象的情况,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要程度。在历史上,男女的择偶行为通常由他们的父母做出主要决定,这样的择偶标准被默认为最传统的标准。然而当社会及其产物心理学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标准则更多地趋向于个人内心的选择,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从某一个时期开始人们的择偶标准更多地顺从自己的喜好。大学生群体在择偶时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几乎很少向父母征求意见,他们把自己对伴侣的各种要求放在首位,而这些要求也不是过去那些类似

于家境好、道德品质好等的笼统的标准,他们所追求的是与伴侣在具体相貌、文化内涵和能力、性格以及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的契合度。 二、分析问题:对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分析 (1)大学生在择偶时对外形有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希望未来的男朋友有身高优势、长相清秀、穿衣服有品位,而男生在长相、气质、身材、皮肤等方面则有具体的要求,希望女朋友肤白貌美,身材匀称,气质出众等。以上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对另一半的外形有更严格的要求,以上变化与如今大众传媒的发展息息相关。女生们在韩剧中“长腿欧巴“等流行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和男主角一样有大长腿,穿着华丽帅气的服饰,有着不凡的举止,将自身代入到电视剧中,成为美好故事的女主角。此外,电视节目中的主角通常是长相特点相似的人,比如男明星总是高个子皮肤白皙大眼睛穿着帅气,女演员都是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传媒的宣传使得这种审美成为一种群体态度,对社会个体产生影响,让人们默认这种长相为美的标准,所以大学生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人群自然成了这种审美观念的代表人群。 (2)大学生在择偶时看重对象的文化内涵和能力。大学校园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找一个会做微积分的男朋友“,时至今日仍然有类似的句式流传在校园中,这体现了大学生对另一半文化内涵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原因是大学

女生择偶标准

我妈的标准是:离我家近点,以后好可以经常回娘家,175CM以上,长得干净点。 我爸爸要求:家庭条件和我们家差不多,因为他说太富了,嫁过去以后会被看不起,会受欺负。 爸妈说的有理,毕竟是爸妈。 我心中的他呢。。。 先说外表,太帅的不要,我配不上,也看不住,自己男朋友老被别人惦记的感觉不怎么滴、再说我有自知之明。我不以貌取人,但要我和一个看起来不顺眼的人过一辈子,我还是不会干的。所以长得不在好坏,看起来是个干干净净,挺顺眼的就不错了。 所谓顺眼,很难说,主要是感觉,有的人看起来感觉就是坏人,不好不好。。 所谓的顺眼可以抽但要少抽,因为吸烟有害健康,我不想他死的比我早,他死了,我和谁坐着摇椅慢慢摇去啊。会喝酒,并且能喝酒,白的啤的都行。两杯下肚就找不到北了的男生好像有点怂。 我不是公主,不是灰姑娘,也不希望他是什么白马王子。希望他更像是一个骑士,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到放到人堆里根本就不会有人留意,他有最平凡的喜怒哀乐。他必须很孝顺,懂得感恩! 希望以后我的男人,要看起来就是一大老爷们,和他在一块时特有安全感,天塌下来也不会害怕。有血性,办事有魄力,不会遇事儿就变成老娘们,蔫蔫乎乎的我不喜欢。我这人比较没主见,希望他是那种比较果断的人,有时候还可以帮我拿主意。 不喜欢沉迷于游戏的男生,任何游戏!可以玩游戏,但是决不能把它当“事业”,他应该把游戏看得很透,任何游戏都只是娱乐,决不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应该有责任感,上进心,不用在学校功课门门优,挂科也无所谓,毕竟成绩真的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大道理应该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希望他对政治,军事,时事,历史都了解点,至少得比我懂得多,我喜欢好像什么都懂的男生,可以我随时觉得,哇~你懂得好多。男生的视野应该广点儿,别没事看些个娱乐消息,娱乐圈里的谁跟谁传绯闻了,关你屁事!最讨厌八卦的男生。 最好他比还我能说,歪理一堆一堆的,可以听的我一怔一怔的,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最好有些坏坏的,因为我自认为我自己有点小坏,那样就显不出来我坏了。 他上网不会常聊qq,会看些新闻,会经常去逛某个网站,会去读一些帖子,但是不会人云亦云,他有自己观点。呵呵,他会心疼的叫我丫头,坏笑的叫我媳妇儿、 他可以看起来整天无所事事,但是可以很认真的去做一件事,男生认真的时候是很有魅力的。他不会很势力,也不会很傲慢,不会自视清高,也不会存有什么偏见,他不会轻易说别人的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会理解别人,不会轻易去评论别人。 他有思想,想过自己的未来,甚至有很好的规划,他可以迷茫,但是他必须明白迷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必须行动起来! 。 他可以色,因为听说男生没几个不色的,男人本“色”嘛,可以理解。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姿色也一般,你可以去看别的女生,甚至我会和你一起讨论哪个女生比较美,哪个身材比较好。但是最好不要拿她们和我比较,我知道自己比不过她们,我也不会拿你和什么校草什么的比。所以希望你记住,你选择的是我,并且是世界唯一的我。 还有,他不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不会想着某天会被星探发现然后成为明星,也不会期待着中头彩赢亿万大奖,不会想着自己突然成为暴发户,他不会天真的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样荒诞的事情,他明白所有的得到都先要付出的,希望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以后我们的生活也是很平凡,不会有什么大风大浪,我喜欢平静平凡安稳的生活。

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

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支持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针对的是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看法而开展的,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因此不会影响您的个人隐私。本着广泛征集、普遍调查的原则,以求真务实为目的,期望对今后的当代青年恋爱择偶标准的良好发展和规范形成有所帮助。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在以下( )范围: A.12岁以下。 B.12岁-18岁。 C.19岁-25岁。 D.25岁-30岁。 E.30岁以上。 3.您的现状( ) A.单身。 B.恋爱。 C.已婚。 4.您对恋爱的理解( ) A.恋爱就是异性之间的彼此喜欢、彼此的宽容与理解。 B.恋爱就是异性之间的友谊。 C.恋爱就是爱情至上主义。 D.恋爱就是只注重过程不顾后果的爱情。 E.其它的。 5.您认为恋爱应走出的误区是( )(多选题) A不要为了消除孤独感而恋爱。B.不要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 C.不要过高估计恋人的优点。 D.不要偏爱身体的魅力。 E.不要将爱情视为“赌气”或“占有”。 6.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 A.恋爱就是结婚 ,为了结婚才恋爱。B婚姻就是爱的表现,恋爱可有可无。C.恋爱就是爱的表现,婚姻是一种责任。D.两者关系说不清楚。 E.其它的。 7.您恋爱的目的是( ) A.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以寻求精神寄托。 B.为了选择终身伴侣,而组建家庭。 C.为了满足物资需要。 D.为了应付长辈的唠叨。 E.为

了满足生理需要。 F.其它的。 8.您在择偶时,您对对方的性格要求是( ) A.与自己相似。 B.与自己互补。 C.无所谓。 9.您认为对择偶观影响最大的是( ) A.传统观念。 B.家庭背景。 C.所受教育。 D.所在学历。. F.其它的。 10.您选择配偶所考虑的因素有( )(多选题) A.外貌。 B.性格。 C.人品。 D.健康。 E.职业。 F.年龄。 G..未来发展。 H.其它的。 11.您是怎样看待婚前性行为的( ) A.情到浓时的必然表现,自己表示可以接受。 B.没什么反感,但是自己不能接受。 C.觉得违反了传统观念,但是如果别人做了,不会明显排斥。 D.完全无法接受。 12.您比较倾向的恋爱择偶方式是( ) A.亲戚、朋友介绍 B.自己寻觅 C.依托媒介 D.以上都可以 E.无所谓 13.您自己的恋爱择偶观是什么?( ) A.追求传统保守型。 B.追求事业情感性格与精神和谐型。 C.追求经济务实型。 D.追求外表满足欲望型。 E.追求所谓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型。 最后,谢谢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与肯定,愿您永远快乐,年轻!

中国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组员:潘王杰、谭海平、龙宇杨、李小欢、漆刚、李煜泽、张智灵、宁光扬 一、背景介绍: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成家立业”,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成家结婚的重视。中国古代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对自己的婚姻几乎无法自己做主,当然那是旧社会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国人开始追求自已恋爱,恋爱婚嫁开始掌握在自己手中,时至今日对于恋爱婚嫁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在配偶的选择上还存在这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个人及异性差异,这里我们不讨论个人差异,主要讨论男女双方在各自选择配偶上面的普遍性差异,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的择偶差异的研究来进行讨论的。 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是结婚队伍中一个庞大的后备役,他们在大学毕业后即将或者在一段时间后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对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研究有很好的预测性,其次中国大学生代表着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研究大学生择偶标准可以看出中国最前沿的择偶标准。代大学生都是属于80后,90后范围的,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备受人们的关注。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将面临着择偶这一环节,婚姻准备就是当事人在性、爱情、婚姻三方面持续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过程。爱情观和婚姻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如何让个体的其更加符合

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涉及到爱情观和婚姻观正确与否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1、本次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当代大学生择偶观总体 状况及择偶的心理特点,探究现在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 偶。 2、隐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异分析中国男女地位 的现状及其原因。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问卷形式进行研究。 1、问卷设计:一共四份问卷,男女各两份,一份是调查对异性的要求,一份是对自己的陈述。 2、问卷设计原理;为什么要设计四份问卷,首先对异性的要求来说,由于受到社会性偏好的影响大多数人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社会形象的选项,那么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失真,所以通过两份问卷从侧面来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种因评价性喜好带来的问卷失真。问卷调查方向: 1、对方年龄 2、对方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 3、对方性格及人品 4、对方能力 5、对方对自己的态度

择偶标准调查问卷(中文版)

关于大学生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 1.你的性别是:A. 女 B. 男 2.你是文科还是理科:A.文科 B.理科 3.是否独子: A:是B:否 二、.以下三题为关于你理想的对象的外在条件方面的问题,请在你选择的选项上画“√”。 1.你对对方的外貌要求是? A.好看 B.一般,但五官端正 C.普通 D.无所谓 2.你更想要对方的身高要求是? 男:A.1.80以上 B.1.75—1.80 C.1.70—1.75 D.1.70以下 女:A.1.70以上 B.1.65—1.70 C.1.60—1.65 D.1.60以下 3.你对对方的体型要求是? A.骨感 B.正常 C.微胖 D.无所谓 4.你对对方的年龄要求是? A.与自己一样大 B.比自己小1至3岁 C.比自己小3岁以上 D.比自己大1至3岁 E.比自己大3岁以上 F.无所谓 三、以下三题为关于你理想的对象的性格方面的问题,请在你选择的选项上画“√”。 1.你希望你理想伴侣的性格特征是? A.活泼外向 B.安静沉稳 C.木讷寡言 D.直爽泼辣 E.幽默风趣 2.如果你是男生,你希望对方是? A.全职太太 B.事业型白领 C.有工作但主要照顾家庭 3.如果你是女生,你希望对方是? A.事业放在第一 B.家庭放在第一 C.两者兼顾 四、以下三题为关于你理想的对象的人品方面的问题,请在你选择的选项上画“√”。 1.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 A.相貌 B.性格 C.人品 D.成绩 E.能力 F.家庭 G.志趣相投 H.其他 2. 你希望对方的人际状况是? A.人缘广,社交能力强B.有固定的人际交往圈,交际能力一般 C.朋友较少,人际交往能力勉强D.无所谓 3. 在感情经历方面,你希望对方是: A.感情经历丰富,谈过多次恋爱 B. 感情经历一般,有过1至2次恋爱 C.感情经历缺乏,没有谈过恋爱 D. 无所谓 4.你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A.反对 B.理解,但不支持 C.赞成, 五、以下三题为关于你理想的对象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请在你选择的选项上画“√”。 1.你希望你的对象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 A.过好眼前的生活 B.顾家型,精打细算 C.有计划的消费,有时候会花钱大手大脚 2.你希望你的对象做家务活吗?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现状分析的调查报告

北院学生谈恋爱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大学生谈恋爱是大学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里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都知道,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还有情感上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培养。一个健康的恋爱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培养属于自己的感情,这是每一个大学生体会成熟的一个途径。恋爱和不恋爱,怎样恋爱,是我们的自由,但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或许生活因恋爱会使我们的大学更加精彩,也或许给我们的以后的爱情奠定基础。把握好恋爱,合理的处理恋爱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这也关系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如何面对恋爱问题,如何处理恋爱问题,是这次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处理恋爱问题

调查策划书 一调查背景: 关于恋爱的说法有种种,而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说法更是种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决定,每一个思想和决定的背后就是学生们对于恋爱的观点和态度,我么恩不能肯定学生的恋爱的恋爱观点,更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去揣摩当今大学生对于恋爱的共同追求,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这物质横流的社会中,爱情或多或少得掺杂了金钱和利益,但是大学生的爱情是否会和我们想的那样,不被过多的物质和利益所诱惑呢?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是什么呢?这也是值得去关注的话题。 二调查内容:此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北院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数据的统计,了解北院学生的恋爱情况,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北院学生关于恋爱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北院学生对恋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对此开展相应的恋爱观的讲解。让他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成熟的处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地点选择在北方学院的自习室以及食堂。 五调查对象和样本量:对学生进行调查,样本容量定位54位。 六问卷设计: 1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目的是在减少时间的基础上方便完成任务. 2 问卷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从谈恋爱的原因,恋爱的花费,以及恋爱结果这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问卷共设计21题,其中涉及单选和多选题。使题目不至于单调。 七问卷整理,撰写报告 对问卷进行整理,撰写调研报告。

大学生择偶观 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报告总结 系别:电子商务系 年级:2015级 学号:201600453698 姓名:狳焊 专业:电子商务 指导教师:赵微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摘要.......................................... 二、问题与背景.................................... 三、数据结果分析.................................. 四、研究与方法.................................... 五、结论.......................................... 六、致谢.......................................... 七、附录..........................................

一、摘要 寻找另一半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经环节,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生活的稳定和幸福与否,并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婚姻生活,对大学生今后组建家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择偶观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变。 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我们的择偶观不仅折射出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直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 鉴于此,本文依据由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73名同学,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问题与背景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成长和生活备受人们的关注,作为国家发展的人才队伍后备军,其未来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择偶将成为其人生起步的关键环节,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择偶观是人们内心对配偶设定的一个标准,常常包括对方的外貌、身高、学历、个人修养、家庭状况等,但是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它从来都是社会价值取向的折射,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择偶观不仅取决于自身,还受到家庭背景、周边环境和社会规范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影响着社会规范。择偶观的积极与否直接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顺利等问题,从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获得美好的婚姻,进而建立美满的家庭,开创美好的人生。 三、数据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近61%的同学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11.1%的同学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寂寞,以寻求精神寄托,没有过多考虑未来”,25.9%的同学是“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只有少部分人是认为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有很丢脸。由此可见,研究对象中大部分人的恋爱观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是以结婚为出发点,而不是盲目的发展感情。 在对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这一问题时,也只集中在三个选项上,36.8%的大学生选择了“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有1.5%的学生选择两者关系说不清,而“恋爱才是爱,婚姻只是一种责任”这一选项也有14.5%的学生选婚姻才是爱的升华,恋爱其实可有可无。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现代人的结婚年龄标准也发现很大的变化,潜意识地影响社会大部分人择偶心理。同时男生和女生对另一半的年龄要求也是不同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女生更喜欢找比自己大比自己大1至3岁的男生,而男生则对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择偶标准:50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徐安琪 内容摘要:本文以上海、哈尔滨两城市3000多个已婚男女的样本资料证实,健康和老实可靠始终是各年代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明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由于非正常年代贬损物质需求、压抑人性欲望的影响,学历、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生理条件,在以往几十年的入选率甚低,只是在80年代后才倍受重视。择偶取向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未支持以往文献“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以及“青年人择偶时的经济考虑减少但更看重可以转化为物质的潜能”的假设,对已婚者目前的择偶标准与当初理想择偶取向的比较研究也显示经济考虑有所强化。作者认为“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是超越国界的总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择偶标准的经济取向与感情取向的相互对立。 Using the data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in Shanghai and Harbin Cities, the present article employs regress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mate-selection preferen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health and loyalty have been the most significant standards for young Chinese to choose their potential spouses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dicating that Chinese people still value the stability and long-lasting of marriage. However, since late 1980s?, 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cioeconomic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income and hous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outward appearance, which had been not seriously considered before. The results did not find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previous studies which hypothesized that people who are over marriageable age and have a lower occupational status generally gave more consideration to economic features of the potential mates and that young people paid more attention not to recent economic status but to the potentials which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material gains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ore modernization of ou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more attention given to romantic love. Although this is a no cultural boundary tre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exist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and emotional considerations when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male-selection. 择偶标准也就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在以往社会,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并非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 “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马温,1918;古德,1964;凯特,1976;莱斯利,1979;约翰逊等,1984)。“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中,劳动力、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容颜姣好也可以被用来交换诸如社会经济地位、爱和关心以及自我牺牲等其他资源,黑人男子以其社会地位与白人女子的种族优势交换(沃勒,1951;奈,1979;戴维斯,1941)。“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尽管从社

附录调查问卷

附录:调查问卷 您好!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婚育期,独生子女婚姻问题显露端倪,探讨独生子女的婚姻状况,对于研究和提出应对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策略,了解中国未来的家庭模式以及养老和育儿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这一代独生子女婚姻观,择偶标准和方式的研究。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制,调查对象由计算机按随机抽样原则确定,麻烦您根据自身状况,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要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填写问卷。问卷不记名、不公开,我们将严格遵守《统计法》,对您提供的个人情况予以保密,将以数字形式输入计算机以作统计分析之用。您的配合将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2009 年3月一.基本情况 A1.您的性别:1.男2.女 A2.您的出生年份:19 年 A3.您的出生地是: 1.市区2.郊区3.其他大城市(省会或直辖市) 4.其他地区城镇5.其他地区农村 A4.您的婚姻状况: 1.未婚2.已婚3.离婚或丧偶 A5.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或以下2.初中、技校3.高中、中专、职校 4.大专5.本科6.研究生或以上 A6.您现在的工作情况 1.有稳定工作2.没有稳定工作,是临时工 3.全职在校学生4.待业 A7.您的月收入为 1.1000 元以下2.1000—2000 元3.2001—3000 元 4.3001—4000 元5.4001—5000 元 6.5000 元以上(不包括5000 元) A8.您觉得目前自己的经济条件与本市同龄人的平均水平相比是: 1.高出平均水平很多2.略高出平均水平 3.属于平均水平4.略低于平均水平 5.低于平均水平很多 A9.您觉得目前的收入够日常开销用吗?(包括买房后的每月还贷) 1.足够,还有较大一部分可以储蓄或投资 2.够用,还能有一些节余 3.刚刚够用 4.不太够,总觉得紧巴巴的 5.不够,经常需要借钱或向家里要等 6.完全不够,大部分靠家里等 二.择偶标准 二.择偶标准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

40岁男人的择偶标准

40岁的男人真的很需要老婆的浪漫和柔情,如果老婆只有像保姆一样的执行家务,那他很可能会在有意无意间留意和寻找浪漫的柔情,这是女性需要预防和重视的并及时修正的环节。 在这个年龄已不讲爱情,因为爱情已经转化为亲情,正因为如此,有些男人就保留着这份亲情而另寻着所谓的“迟来的爱情”或“失落的爱情”,这往往多是有钱或有才的某些浪漫男人的“专利”,。多数老公需要老婆的第二次爱情,这次爱情包含着亲情和友情,这是许多女同胞所忽略的,请女同胞注意,让老公再爱你一次。 40岁的男人对婚姻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和明确的,不管是未婚的、离婚的或丧偶的,他们对对方的考虑都是成熟的,一般不会匆忙、草率的完事。未婚的之所以到现在没娶,不是他们穷,也不是他们傻,而是他们某些方面更理智了点,当然也不排除挑花了眼而耽误了黄金年华。但也不能认为他们从此就打光棍,因为还有同样年龄同样想法的女人在等着他们。 如果一旦是女人出了问题,被伤害的男人是很悲惨的,因为40岁年龄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年轻的看不上他,年老的他不想看,所以离婚的到现在没配,不是他们保守,也不是他们挑剔,而是他们被抛弃,或已失望,或无奈。 ,40岁的男人是最有魅力、魄力和吸引力的,他那成熟的气质、稳重的态度、丰富的阅历、细腻的情感和成功的事业是所有女性所喜欢的,作为妻子要懂得保护和珍惜。婚姻的失败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利的。 正当人生中间的40岁,一般已经没有了青年时期的那种浮躁和轻狂,更多的是成熟和稳健,考虑问题比较周全,能够处理较为复杂的事情,心理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强。多数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40岁的男人在年轻的女性看来是“危险”的,因为她们知道他们的“本领”和“野心”,尽管知道他们的“德性”,但多数女性愿意冒着风险去探拭那片“雷区”,因为这个时候的男人能教会她们很多东西,能够让她们快速成熟、长大,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她们的良师益友。所以某些有钱有才的男人就愿意成为年轻女性的朋友,这 对待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他们知道怎样遵守和维护。生活中遇到喜乐悲痛之事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悲喜不惊,工作中遇到不平事他们能够做到能屈能伸,朋友之间他们能够做到宽容大度。他们虽不能说看破红尘,但已经可以以一个很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世间的一切。在修养方面,除了有想征服女人的念头之外,其他的几乎接近完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