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某——媒煤

二十五、

1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功用 一、音韵学 1、概念: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2、分类: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分,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定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做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 北京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到元代时大部分北方话的入声韵尾发生了脱落,随着韵尾的脱落,其韵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讲述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规律。 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吕氏春秋·重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足以说明音韵对于训诂的重要: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口金,所言者莒也。”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
注音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声调

xue2
x[ ]
ü[y]
ê[ ]
2/35

hao3
h[x]
a[ ]
o[u]
3/214

han4
h[x]
a[a]
n[n]
4/51

yu3
0[0]
ü[y]
3/214

sheng1
sh[ ]
e[ ]
ng[ ]
1/55

yun4
0[0]
ü[y]
n[n]
4/51

diao4
d[t]
i[i]
a[ ]
o[u]
4/51

xi4
x[ ]
i[i]
4/51

tong3
t[t ]
o[u]
ng[ ]
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
注音
声母

hai3
h[x]

kuo4
k[k ]
韵母 韵头
u[u]
韵腹 a[a] o[o]
韵尾 i[i]
声调 3/214 4/51

ping2
p[p ]
i[i]
ng[ ]
2/35

yu2
0[0]
ü[y]
2/35

yue4
0[0]
ü[y]
ê[ ]
4/51

tian1
i[i]
a[ ]
n[n]
1/55
t[t ]

gao1
g[k]
a[ ]
o[u]
1/55

ren4
r[ ]
e[ ]
n[n]
4/51

niao3
n[n]
i[i]
a[ ]
o[u]
3/214

fei1
f[f]
e[e]
i[i]
1/55
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
塞音
发音 部位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塞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1 / 16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圣才出品】

通论二十一古代的注音方法与特殊读音 21.1 复习笔记 一、古代的注音方法 现存的古代文献典籍中保留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譬况 (1)譬况,即用打比方的办法来描写一个字的发音情况,如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这种方法也称“比况”;例如:“牛车绝辚。”高诱注:“辚读近蔺,急舌言之乃得也。” (2)常用术语:急舌言之、缓气、急气、急言、缓言、长言、短言、舌腹、舌头、推气、送气等;“急言”和“缓言”相对,指被注字读细音,细音指带有[i]介音的三四等字。 (3)注音形式:古人为某字进行譬况注音时,有的是对其声音的长短进行说明,有的是描写其发音部位,有的是描写其发音方法,用多种方法来比方被注字的声音。 2.读若 汉代训诂学家首先使用“读若”这一术语,它是用一个和被注音的字读音相似的字来标注声音,也叫做“读如”;如:《説文解字》“釆,辨别也,读若辨。” 3.直音 “直音”即直接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常见的格式是“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等等;例如:“费城帅师城郎。”陆德明音义:“费音秘。” 4.反切 (1)含义:“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相拼出的声音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反切的拼合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上下两字拼合成被

切字的读音;例如:“公古红切反切上字是‘古’,反切下字是‘红’。” (2)盛行:三国时期孙炎《尔雅音义》这一著作,全部采用反切给汉字注音,反切法从此盛行。 二、特殊读音 1.通假字的读音 通假是假借的一种,假借可分为“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两种;“通假”指“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和本字声音关系的演变有几种情况: (1)古今声音都相同;例如:“周”和“舟”。 (2)古代同音,现代读音不同;例如:“介”和“匄”。 (3)古代音近,现代读音相同;例如:“柱”和“祝”。 (4)古代音近,现代读音不同;例如:“剥”和“攴”。 2.破读字的读音 (1)含义:古人在注释前代典籍时注意到词义引申、词性变化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为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不同的词性以及本用和活用后的意义,采取了破读的方法,用读音的不同来标示意义、词性的变化;与破读相对的是“如字”,如字是指一个词的某一意义读它本来的声音和声调,也称作“读本字”“读如字”“本音”。 (2)破读字与本字读音(用汉语拼音标注)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 (1)声、韵同,调不同;例如:“与”作介词时,读yǔ,作动词时,读yù。 (2)韵同,声、调不同;例如:“弹”作名词时,读dān,作动词时,读dàn。 (3)声同,韵、调不同;例如:“说”音shuō和shuì,两个音均作动词。 (4)调同,声、韵不同;例如:“会”音kuài 和huì。 (5)声音完全不同;例如:“行”音háng 和xìng。

古音学史研究概述

古音学史研究概述 摘要:传统古音学自吴?B ?创至今已历经千年,期间 音韵学名家辈出,使古音学理论一步步走向完善,本文特从上古音的古韵分部、声母系统、声调三个方面对上古音的研究历史做简单的梳理,整理出传统古音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脉络。 关键词:上古音;韵部;声母;声调所谓上古音是指周秦时期及前汉时期的音系系统,由于那个时期无韵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归纳《诗经》用韵,同时对《切韵》音系进行离析。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利用先秦的韵文材料《诗经》《楚辞》及其他群经诸子散文的用韵,还有以《说文》的谐声系统、训诂材料及方音材料、域外对音材料等作为旁证来推测古代的发音。 1上古汉语韵部真正的古音学研究是从宋代开始的,以通转叶音说为主体的宋代古音学研究标志着古音学的建立。吴??是通转说的代表,朱熹是叶音说的代表。“通转”的办法实际是囿于中古音,简单地合并《广韵》的部类,而不知离析,混淆了各韵部之间的界限。而“叶音说”的本质是没有认识到古诗不押韵是由于语音发生变化的缘故。清朝是古音学研究的全盛时代,最有名的古音学家有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江有诰,王念孙等。顾炎武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除第十部外,入声字都配阴声,离析唐韵,这是顾炎武的首创。他的古韵十部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

江永研究音韵学与顾炎武稍有不同,顾炎武不管今音,只研究古音。他曾批评顾炎武“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 他本人非常注重于审音。江永把古韵分为十三部,比顾炎武多出三部。江永根据古音有?m 侈之分,将顾炎武的真部分为真元两部,侵部分为侵谈两部。江永还把侯韵离开鱼部与尤幽合并,并离析萧宵肴豪一部分字,这样把顾炎武的鱼宵两部分为鱼宵幽三部。段玉裁分古音为六类十七部,比江永多出四部。传统认为段玉裁的最大功绩在于支脂之三部分立。另外真文分立、幽侯分立,段玉裁也是正确的。关于韵部次序,在段玉裁之前顾炎武离析唐韵尚不敢把次序移动,而段玉裁则很大胆地把次序变更了,并运用谐声偏旁归纳韵部。戴震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如果不算入声,古韵是十六部。他的分部有价值的是阴阳入三声相配。但是,他把应属阴声的歌部误作阳声,则是错误的。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阴声九部和阳声九部,共十八部。孔广森之前东冬都是合韵的,到了孔广森首将东冬分部。他的另一个音韵学研究的精彩之处在于正式确定了阴阳对转。他的对转法是:“入声者阴阳互转之枢纽。”江有诰与王念孙的古音学思想很相近,王念孙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比段玉裁多四部,王念孙把段玉裁的真质部分为两部,把质部叫作至部,同时把祭部独立,侵谈二部入声独立。江有诰采用了孔广森的冬部,不接受王念孙的质部(至部)。章炳麟对于古韵,起初定为二十二部,后来他觉得脂部去入声的字,在《诗经》里往往不与平上相押,所以把它再分为脂队两部。他还用汉字去描写二十三部的音值,虽没有国际音标那样明确,但由此可知他假定的古代

上古音的韵部

通论(四)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是指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指先秦时期。韵部是古人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提出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上古的韵部指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韵头和声调不计。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上古韵部称为《诗经》的韵部。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1、《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每一篇都是押韵的,所以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得到上古韵部的状况。系联方法如下:

絺(chi1)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邶风绿衣》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搅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詩邶风燕燕》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詩鲁颂泮水》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二字在上古属于同一韵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以证明“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风”“心”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以下类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等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2、谐声字的归纳 通过《诗经》等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古韵部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没有将韵脚字以外的字归纳进去,而韵脚字又很有限,所以这样的韵部含字太少。形声字的谐声系统能够扩大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语音学教案

惟德惟才笃学笃行 中语系教案 课程名称:正音训练 教研室: 任课教师: 使用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22日

第二章节奏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节奏。 2、通过发音练习掌握语速、停延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并掌握语速的快慢。 2、掌握停延的三种分类。 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口型展示、投影仪 一、古诗欣赏 shuǐ diào gē t?u sū shì 水调歌头苏轼 míng yua jǐ shí yǒu ,bǎ jiǔ wan qīng tiān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a,jīn xī shì h? nián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wǒ yù ch?ng fēng guī qù,y?u kǒng qi?ng l?u yù y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gāo chù bù shang hán 。 高处不胜寒。 qǐ wǔ n?ng qīng yǐng ,h? sì zài r?n jiān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 zhū g?,dī qǐ hù,zhào wú mián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 yīng yǒu han ,h? shì cháng xiàng bi? shí yuán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r?n yǒu bēi huān lí h?,yua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此事古难全。 dàn yuàn r?n cháng jiǔ,qiān lǐ g?ng chán juān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二、节奏概念 节奏就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举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练习题(单选题二)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练习题(单选题二) 教师资格考试:欢迎来到教师资格网,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1.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都是卵生的,所以凡是卵生的动物都不是爬行动物。以下选项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的是( ) A.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貂皮大衣是有使用价值的,所以貂皮大衣是商品 B.考试不及格就会补考,补考的学生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所有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的人都曾经考试不及格 C.广东人不是香港人,香港人说粤语,因此所有说粤语的人都不是广东人 D.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经常哭闹,经常哭闹都有肠胃问题,所以孩子的肠胃问题可能是由于家长溺爱造成的 2.能直接证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理论正确的是( ) A.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B.居里夫人发现镭 C.道尔顿的成就 D.林奈的成就 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4.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该书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B.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 C.《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汉代时就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D.我国古代传统的注音方法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6.研究发现,人类利用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的典型差异作为重要的行为线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具有人类婴儿的特征。人们被这样的动物所吸引,把它们培养成宠物。这一结论最适宜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某些对童年时代过分留恋的人会在穿衣打扮方面表现出明显幼稚化的倾向 B.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后,老人们喜欢养宠物,寄托抚爱之情,打发寂寞时光 C.长期以来,迪斯尼的艺术家赋予温良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越来越年轻化的外形 D.在生活方面被过度照顾的孩子,心理成长会受到一定影响,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楚辞》的年代比《诗经》晚二三百年,地域上也相距较远,但这两部作品的用韵基本上是一致的 B.清代古音学兴起以后,自六朝以来常用的“叶音说”便受到了批判,此后再无人用改韵脚的方法来解决《诗经》中某些韵脚不和谐的问题了 C.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因为语音系统的不同,上古的双声叠韵和现代的双声叠音并不是一致的 D.两个字的字形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这种现象称为古音通假

《词汇学》教案

《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时:36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词汇学,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都是汉语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有关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汉语词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初步知识及古代汉语词汇的一般特点,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从事汉语教学和进一步研究汉语词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语音特点、意义和一般用法,从汉语词汇知识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在现实生活的语言交流和交际之中正确运用汉语的词汇。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汉语词汇打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汉语词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知识,主要是研究汉语词汇的类别、词的语音特征、词的语音形式、演变及其规律,词汇的构成和构

成方式、词义及词义特点、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同义反义现象、同类词、同源词、同音词,词汇研究的方式、手段、词汇学史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对这些知识有个一般的了解和基本的掌握,最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研究汉语中所出现的具体的语言现象。 第一章序论 一、词汇学的对象和分科 1、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构造,语言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上都有相应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词汇学就是其中以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所谓词汇就是语言里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如固定词组)的总和。词汇中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学的研究重点是实词。因为有的虚词词汇意义已经弱化,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词汇意义,只剩下语法意义,所以它们主要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 2、在中国语言学史上,词汇的研究比语音和语法的研究都开始得早,这就是所谓训诂”。最古的一部训诂书《尔雅》写成于西汉时代。到了清朝乾嘉时代。训诂学更有了高度的发展,段玉裁(1735--1815)、王念孙(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等人把这门学问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此外,我国的词典编纂工作开创之早与规模之大也是举世闻名的。 3、欧洲语言学发展的情况与此不同,开始得最早的是语法的研究。语音和词汇的研究在长时期内只是语法学的附庸。到了十九世纪,语音学和词汇学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语言学学科。但是跟语音学和语法学比较起来,词汇学直到今天还是比较落后的。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标准答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练习 练习一 一、用国际音标注出下列各组字的普通话读音,并分析出它们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 韵尾)和声调: 1、学好汉语声韵调系统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学xue2x[]ü[y]ê[]2/35 好hao3h[x]a[]o[u]3/214 汉han4h[x]a[a]n[n]4/51 语yu30[0]ü[y]3/214 声sheng1sh[]e[]ng[]1/55 韵yun40[0]ü[y]n[n]4/51 调diao4d[t]i[i]a[]o[u]4/51 系xi4x[]i[i]4/51 统tong3t[t]o[u]ng[]3/214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汉字注音声母韵母 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海hai3h[x]a[a]i[i]3/214 阔kuo4k[k]u[u]o[o]4/51 凭ping2p[p]i[i]ng[]2/35 鱼yu20[0]ü[y]2/35 跃yue40[0]ü[y]ê[]4/51 天tian1t[t]i[i]a[]n[n]1/55

高gao1g[k]a[]o[u]1/55任ren4r[]e[]n[n]4/51鸟niao3n[n]i[i]a[]o[u]3/214飞fei1f[f]e[e]i[i]1/55附:现代汉语声、韵、调及常用国际音标表。 一、现代汉语声母表 发音方法发音 部位 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音浊音浊音浊音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b[p]p[p]m[m] 唇齿音f[f] 舌尖前音z[ts]c[ts]s[s] 舌尖中音d[t]t[t]n[n]l[l]舌尖后音zh[t]ch[t]sh[]r[] 舌面音j[t]q[t]x[] 舌根音g[k]k[k]h[x] 零声母0[0]

七、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 《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 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 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 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 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韵脚有实字脚和虚字脚两种。《诗经》里有些诗句以语气词或代词收尾,韵脚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称作虚字脚。这类虚字主要包括“之”“兮”“矣”“也”“止”“思”“忌”“只”“焉”“哉”“与”“乎而”“猗”“我”“女(汝)”等。 (三)韵部:即押韵字的归类。凡属同一韵部的字,其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相同。中古时期的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才同韵。[4[4]]在韵书里,把同韵的字(腹尾调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形成的也是一个韵部。 韵目:每一个韵部选一个字代表,这个代表字就是韵目(比如:东董送屋)。

古音学史研究概述

古音学史研究概述 摘要:传统古音学自吴?3 ?创至今已历经千年,期间 音韵学名家辈出,使古音学理论一步步走向完善,本文特从上古音的古韵分部、声母系统、声调三个方面对上古音的研究历史做简单的梳理,整理出传统古音学研究的大致发展脉络。 所谓上古音是指周秦时期及前汉时期的音系系统,由于 那个时期无韵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归纳《诗经》用韵,同时对《切韵》音系进行离析。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利用先秦的韵文材料《诗经》《楚辞》及其他群经诸子散文的用韵,还有以《说文》的谐声系统、训诂材料及方音材料、域外对音材料等作为旁证来推测古代的发音。 1上古汉语韵部真正的古音学研究是从宋代开始的,以通转叶音说为主 体的宋代古音学研究标志着古音学的建立。吴??是通转说的 代表,朱熹是叶音说的代表通转”的办法实际是囿于中 古音,简单地合并《广韵》的部类,而不知离析,混淆了各韵部之间的界限。而“叶音说”的本质是没有认识到古诗不押韵是由于语音发生变化的缘故。清朝是古音学研究的全盛时代,最有名的古音学家有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江有诰,王念孙等。顾炎武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除第十部外,入声字都配阴声,离析唐韵,这是顾炎武的首创。他的古韵十部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 江永研究音韵学与顾炎武稍有不同,顾炎武不管今音, 只研究古音。他曾批评顾炎武“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 他本人非常注重于审音。江永把古韵分为十三部,比顾炎武多出三部。江永根据古音有?m 侈之分,将顾炎武的真部分为真元两部,侵部分为侵谈

两部。江永还把侯韵离开鱼部与尤幽合并,并离析萧宵肴豪一部分字,这样把顾炎武的鱼宵两部分为鱼宵幽三部。段玉裁分古音为六类十七部,比江永多出四部。传统认为段玉裁的最大功绩在于支脂之三部分立。另外真文分立、幽侯分立,段玉裁也是正确的。关于韵部次序,在段玉裁之前顾炎武离析唐韵尚不敢把次序移动,而段玉裁则很大胆地把次序变更了,并运用谐声偏旁归纳韵部。戴震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如果不算入声,古韵是 六部。他的分部有价值的是阴阳入三声相配。但是,他把应属阴声的歌部误作阳声,则是错误的。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阴声九部和阳声九部,共十八部。孔广森之前东冬都是合韵的,到了孔广森首将东冬分部。他的另一个音韵学研究的精彩之处在于正式确定了阴阳对转。他的对转法是:“入声者阴阳互转之枢纽。”江有诰与王念孙的古音学思

汉语拼音字母表(完整教案)

汉语拼音字母表(完整教案)

汉语拼音字母表 周雄杰 声母: Bb Pp M m Ff Dd Tt Nn Ll Gg Kk Hh Jj Qq Xx Zz Cc Ss Rr Yy Ww 翘舌音: zh ch sh 单韵母: a o e i u u(u上边有两点读於)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u上边有两点) er an en i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yi wu yu yin yun ye yue 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ü ai ei ui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汉语拼音音节表 b ba bo bai bei bao ban ben bang beng bi bie biao bian bin bing p pa po pai pao pou pan pen pang peng pi pie piao pian pin ping m ma mo me mai mao mou man men mang meng mi mie miao miu mian min ming f fa fo fei fou fan fen fan g feng d da d e dai dei dao dou dan dang deng di die diao diu dian ding t ta te tai tao tou tan tang teng ti tie tiao tian ting n na nai nei nao no nen nang neng ni nie niao niu nian nin niang ning l la le lai lei lao lou lan lang leng li lia lie liao liu lian lin liang ling g ga ge gai gei gao gou gan gen gang geng k ka ke kai kou kan ken kang keng h ha he hai hei hao hou hen hang heng j ji jia jie jiao jiu jian jin jiang jing

常用字上古音表 WORD 整理版

附錄 常用字上古音表 說明 1.以現代讀音爲序,上古聲韻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最後兩個字分別為上古聲母和韻部。 2.音系採用王力三十二聲母、三十韻部的體系。 3.多音字只收常見讀音。 4.本表共收録4560字。

ai 唉埃毐欸挨影之哀影微皚疑微藹靄影月礙疑之隘影鐸磑疑微愛僾薆曖影物艾疑月 an 安鞍鞌按案影元諳暗闇黯影侵岸疑元 ang 昂卬疑陽盎影陽 ao 坳影幽翱疑幽襖媼芺奧懊影覺傲疑宵 ba 巴笆芭豝把靶幫魚八幫質拔跋犮胈並月霸灞幫鐸罷並歌 bai 擘幫錫白並鐸佰百柏幫鐸捭幫支粺稗並支拜幫月敗並月 ban 頒幫文班斑扳般半絆搬幫元辦瓣伴拌並元 bang 邦幫東榜謗幫陽棒蚌並東傍並陽 bao 褒包苞胞勹枹寶保 堡褓鴇飽報幫幽 雹並覺 薄並鐸 抱菢鮑並幽 暴曝並藥 爆豹幫藥 bei 杯桮幫之 卑碑幫支 悲輩幫微 北背幫職 倍蓓並之 邶憊糒並職 悖誖並物 被並歌 貝狽幫月 ben 奔本幫文 笨並文 beng 崩繃幫蒸 迸幫耕 bi 逼偪皕皀幫職 鼻苾佖怭駜並質 鄙啚幫之 俾裨幫支 比妣秕匕沘幫脂 筆幫物 彼柀幫歌 愎並覺 碧幫鐸 婢髀並支 睥滂支 薜臂辟璧躄嬖壁幫錫 避並錫 庇狴梐幫脂 篦坒芘陛並脂 毖秘泌邲痹畀閉箅 必畢蹕篳幫質 弼並物 蔽鄨幫月 敝幣弊斃?並月 bian 編蝙牑扁遍徧幫真 鞭邊變幫元 砭貶幫談 辨辯辡卞汴弁便辮 並元 biao 彪髟幫幽 鑣標猋熛表幫宵 摽並宵 bie 鱉鼈幫月 蹩别並月 bin 賓濱瀕儐殯幫真 彬邠斌豳幫文 臏並真 bing 冰幫蒸 兵丙炳秉柄幫陽 并餅幫耕 病並竝並陽 bo 剥幫屋 波紴播跛簸幫歌 撥帗袚幫月 踣並職 襮駁駮幫藥 博搏伯幫鐸 泊亳薄帛並鐸 癹並月 勃渤孛並物 檗幫錫 bu 逋誧補布佈幫魚 卜幫屋 哺捕簿餔並魚 部瓿並之 不幫之 怖悑滂魚 步荹並鐸 cai

音韵学讲义 教案第七章 上古音的韵部

音韵学讲义 第七章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些书中也把上古韵部称作《诗经》的韵部。 第一节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先秦两汉时代,既无反切又无韵书,所以要想知道上古韵部有多少,无反切、韵书可利用。前人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个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一、《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305篇,其形成的时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约五百余年。因为诗歌在古代是歌唱的,每一篇都要押韵以求其和谐上口,所以只要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韵部的状况。其系联方法如下: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四章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祇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四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邶风·燕燕》三章 翩彼飞鴞,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诗·鲁颂·泮水》八章《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风、心”在上古同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证“风”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心、风”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泮水》的韵脚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说明“林、音、琛、金、南、心、风”等字上古同部。

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

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 最常见的梵汉对音研究为例,人们似乎仅仅以字典上的经典梵文形式 为基础,却没有事先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各国的佛经翻译家,特 别是早期的翻译家,他们据以翻译的佛经原本真的是用经典梵语写成 的么?如果不是,那么我们的全部梵汉对音研究岂不是建立在了一个 完全虚无的基础上面?当然中国佛经梵汉对音的问题也许不那么严重。事实上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唐代僧人译经所据的原本大都是经典梵语的,(注:具体对音情况参看施向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 中原方音》,《语言研究》1983年第1期。)所以我们在研究初唐以 后的梵汉对音时自然不妨以词的经典梵文形式为基础。不过一旦谈及 那以前几百年的汉代佛经译音,情况恐怕就大不相同了。巴利文律藏 中有一段话暗示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曾屡经梵文学者征引,下面 是季羡林的译文:(注:季羡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北京 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这段文字在汉译“大藏经”里原有多种异译,分别见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佛陀耶舍 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颂律》、义净译 《根本说一切有部pí@①奈耶杂事》、失译《pí@①尼母经》。) 这时有两个比丘,姓耶弥卢谛拘罗,是兄弟俩,原来生在婆罗门家中,声音良好,善于谈说。他们来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致过敬,坐到一旁去;坐下以后,两个比丘向世尊说:“大德!现在的比丘,不同姓, 不同名,不同门阀,不同家室,都来出家。他们用自己的方言俗语毁 坏了佛所说的话。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佛世尊呵责他们说:“你们这些傻瓜,怎么竟敢说:‘请允许我们用梵文表达佛语。’傻 瓜呀!这样既不能诱导不信佛的人信佛,也不能使信佛的人增强信仰,而只能助长不信佛的人,使已经信了的人改变信念。”呵责完了以后,又给他们说法,然后告诉比丘说:“比丘呀!不许用梵文表达佛语! 违者得突吉罗。”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早期佛教是坚决反对使用梵语的, 这大概是因为梵语是当时盛行的婆罗门教的语言,佛教必须处处显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