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材料热学力学性能

材料热学力学性能

材料热学力学性能
材料热学力学性能

第一章

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等于甚至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形变。脆性材料的抗拉断裂强度低,但抗压断裂强度高。

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不可逆的变形量的多少

韧性:断裂前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的变形和断裂能。即外力所做的功。

泊松比

比例极限(16)弹性极限(17表征材料对极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P7

真应力S——真应变?曲线P8

单位体积材料在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也就是外力使材料断裂所做的功,称为金属的韧度或断裂应变能密度Ut,它可能包含三部分能量,即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和断裂能。

第二章

零构建的刚度取决于两个因素:构件的几何和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刚度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弹性模量。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提高材料的塑性,降低塑性变形抗力——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

金属变形的微观解释P12

弹性模量表明了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代表了材料的刚度。

影响弹性模量的内部因素有纯金属的弹性模量、合金元素与第二相的影响,外部因素有温度、加载速率和冷变形影响p14

总之,弹性模量是最稳定的力学性能参数,对合金成分和组织的变化不敏感。

单晶体金属的弹性模量,其值在不同的结晶学方向上是不同的,也表现出各向异性。在原子间距较小的结晶学方向上,弹性模量的数值较高,反之较小。

弹性比功:弹性应变能密度,指金属材料吸收变形功而又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在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金属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韧度指标。P17

金属塑性变形方式为滑移和孪生,临界切分应力p21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常常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金属浸提中的滑移系越多,其塑性可能越好。

实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特点择优取向形变织构(p22):

1 各晶粒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和不均一性

2 各晶粒塑性变形的相互制约性与协调性

屈服效应、时效效应p23

提高屈服强度的途径:

1 纯金属

点阵阻力τp-n

位错间交互作用阻力位错密度增加,临界应力也增加,所以屈服应力随之提高。

因此,要提高屈服强度应增加晶体中的位错密度。

晶界阻力-细晶强化Hall-patch公式,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屈服强度的有效方法。

(25)

2 合金

固溶强化形成间隙性或者置换型固溶体

第二相强化聚合型,尺寸与基体晶粒尺寸出于同一数量级,强度取决于第二相

对位错运动的阻力。

弥散型,以细小弥散的质点均匀分布于基体相内,第二相通常是中

间相,比基体-固溶体的硬度高的多。

第二相质点的强化作用主要是因为质点的成分和性质不同于基体,

在质点周围形成应力场,而这些局部应力场对位错运动作用

有阻碍。但是,这种苏艾作用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位错能沿

着第二相质点引起的应力场弯曲,从而能获得最小位能……

环境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1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但其变化趋势因不同晶格类型而异。如体心、

密排、面心立方。

2 加载速度的影响:加载速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增高,但屈服强度的增高比抗拉强度的增

高更为明显。

3 应力状态的影响: 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加载方式下,屈服强度不同。因为只有自由切应力才

会使材料发生塑性形变。而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中某一点所受的切应力

分量与正应力分量的比例不同,切应力分量越大,约有利于塑性变形,屈

服强度越低。所以,三向不等拉伸>弯曲>拉伸>扭转。

形变强化:绝大多数金属在室温下屈服后,要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必须不断增大应力,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表现为流变应力不断上升。Hollomon方程。

均匀伸长率或均匀断面收缩率的大小表征金属产生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均匀变形、形变强化容量及意义(p28)

第三章

等直径圆杆受到扭矩作用时的应力应变分析p30

扭转实验:采用圆柱形试件,在扭转机上进行。可确定材料的切变模量G,扭转比例极限τp,扭转屈服强度τ0.3,和抗扭强度τb,以及真抗扭强度tk,相对切应变?k。P31

扭转实验的特点及应用。P32

弯曲实验:采用矩形或者圆柱形试件。实验时将试件放在有一定跨度的支座上,施加一集中载荷(三点弯曲)或二等值载荷(四点弯曲)。四点弯曲在两加载点之间试件受到等弯矩的作用,因此,试件通常在该长度内具有组织缺陷处发生断裂,能较好的反应材料性质,结果较为精确。但四点弯曲实验室必须注意加载的均衡。三点弯曲实验时,试件总是在最大弯矩附近断裂。P-fmax弯曲图。

弯曲实验的应用p34

第四章

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而且还取决于测量方法和条件。硬度测量简便,属于无损检测,可直接在零件上测定。主要测量有压入发、回调发和刻划法。常用压入法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用一定的压力将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头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除压力,于是在时间表面留下压痕,单位压痕表面积A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即为HB值。布氏硬度的特点:压痕面积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材料各组成相的综合平均性能,而不受个别相和微区不均匀性的影响。故其分散性小,重复性好。P40

洛氏硬度:直接测量压痕深度,并以压痕深浅表示材料硬度。

优缺点及应用p42(表面洛氏硬度测量极薄的工件和表面硬化层)

维氏硬度:基本与布氏硬度相同,也是根据单位压痕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来定义硬度值。

但测量所用的压头为金刚石制成的四方角椎体。适用于表面硬化层和薄片材料。

特点及应用p43

第五章

根据断裂前是否发生宏观的塑性变形,将断裂分成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形变,而裂纹的扩展速度往往很快,危害极大。

脆性断裂的微观机制有解理断裂和晶间断裂。P46

理解断口的宏观形貌是较为平坦的、发亮的结晶状断面。解理台阶,舌状花样。

准解理断裂和解理断裂的不同p49

沿晶断裂:总是沿着消耗能量最小,即原子结合力最弱的区域进行的,晶界不会开裂。降低晶界结合强度原因p50。

理论断裂强度:由原子间结合力决定。

理想晶体解理断裂的理论断裂强度p50.

Griffith理论:为了解释脆性材料实际断裂强度与理论断裂强度的巨大差异,假定在材料中存在着裂纹,当名义应力还很低时,裂纹尖端的局部应力已达到很高的数值,从而使裂纹快速扩展,并导致脆性断裂。

裂纹的成核和扩展:

1 Zener-Stroh位错塞积理论

2 Cottrell位错反应理论p52-53

延性断裂的过程是:微孔形核-微孔长大-微孔聚合。P53 特征:韧窝形貌韧窝形状因应力状态而异。在正应力作用下,韧窝是等轴形的,在扭转载荷作用下,韧窝被拉为椭圆形。

微孔成核的源是金属中存在的*第二相粒子。其分为两大类:夹杂物和强化相。

微孔成核与长大的位错模型p54 Ashby用变形不协调解释微孔形成。

微孔的成核及逐渐长大,有两种不同的聚合模式p55

影响延性断裂的因素p55-56

脆性-韧性转变

应力状态的影响:p56

只有切应力才能引起材料的塑性变形,因为切应力是位错运动的驱动力,而位错在障碍物前的塞积可以引起裂纹的萌生和发展。所以切应力对材料的变形和开裂都起作用,而拉应力只促进材料的断裂。

温度和加载速率的影响:p57

温度对屈服强度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温度有助于激活FR位错源,有利于位错运动,使滑移易于进行。

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1 晶格类型

2 成分

3 晶粒大小

第七章

裂纹体根据外力与裂纹面的取向有三种变形模式p72

裂纹体的断裂是因裂纹的失稳扩展引起的,而裂纹的扩展显然是受裂纹尖端的力学状态控制的。

I型裂纹尖端处于平面应变、三向拉伸应力状态,应力状态柔度因数很小,因而是危险的应力状态。

常用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

1 含中心穿透裂纹的有限宽板

2 紧凑拉伸试件

3 单边裂纹弯曲试件4体内椭圆裂纹

5 表面半椭圆裂纹

裂纹扩展力及能量释放率p76-77

第八章

疲劳:金属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及时所受的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发生断裂。

主要目的:1 精确地估算机械结构的零件的疲劳寿命

2 采用经济而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延长疲劳寿命。

循环应力:应力随时间呈周期的变化,变化波形通常是正弦波。按照应力幅和平均应力的相对大小,将循环应力分成:

1 交变对称循环

2 交变不对称循环

3 脉动循环

4 波动循环

S-N(疲劳寿命)曲线三个区:

1 低循环疲劳区

2 高循环疲劳区

3 无限寿命区或安全区

疲劳极限:在制定的疲劳寿命下,试件所能承受的上限应力幅值。

非对称循环应力除需给出应力幅外,还要给出平均应力或应力比。

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和疲劳极限的影响p94

疲劳寿命的通用表达式p95

疲劳裂纹形成过程和机制p97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和机制p99

延寿技术:p108

1 细化晶粒

2 减少和细化合金中的夹杂物

3 微量合金化

4 减少高强度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5 改善切口根部的表面状态

6 孔挤压强化

第十二章

结构复合材料是用人工办法将高强度、高模量纤维与韧性基体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结构材料。

纤维方向为纵向,垂直于纤维方向为横向。为了预测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做出一些假设p159

研究复合材料用代表性体元。纤维和基体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所做的贡献与它们的体积分数成正比,这种关系称为混合定则。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位置取决于纤维和基体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取决于纤维的体积分数。

其应力应变曲线按其断裂过程,分成四个阶段p161

纤维含量越高,复合材料强度越高,对于圆截面纤维90.69%。体积分数太高,基体不可能润湿和渗透纤维束,导致基体与纤维结合不佳造成复合材料强度降低。

屈曲,两种形式。P163

影响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的因素。P164

短纤维复合材料。剪滞理论p166-169

复合材料的断裂:由材料中固有的小缺陷发源

1 纤维拔出

2 纤维断裂

3 基体变形和开裂

4 纤维脱粘和分层裂纹p172

第十四章

陶瓷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结束后,立即发生脆性断裂。

陶瓷材料弹性的特点。P186

陶瓷材料的断裂强度:

和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而且在高温下也有一定的塑性。

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

遵循正态分布,且表明粗糙度对弯曲强度也有影响。P188

陶瓷材料的切口强度

加载速率对陶瓷材料强度影响:

加载速率低时,影响不大。高于某一数值时,陶瓷材料弯曲强度和切口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升高急剧下降。

陶瓷材料的疲劳:

静态:在持久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的失效断裂,对应于金属材料中的应力腐蚀和高温蠕变。

动态:恒定的速率加载,研究材料的失效断裂对加载速率的敏感性,类似于金属材料应力腐蚀研究中的慢应变速率拉伸。

循环:在循环力作用下发生的失效断裂,对应于金属中的疲劳。

材料循环疲劳主要特点是疲劳寿命的实验结果非常分散,需进行统计分析。且随着存活率的提高,循环疲劳寿命曲线趋于水平。

陶瓷材料的完整裂纹扩展速率曲线:近门槛区、中部区、快速扩展区。扩展曲线非常陡峭。

降低陶瓷材料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断裂韧性。

陶瓷材料的晶态韧性:单位体积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功。

陶瓷材料的增韧:1 与金属复合增韧2 相变增韧3 微裂纹增韧p193

抗热震性:材料承受温度骤变而不破坏的能力。分为两类,其一是瞬时断裂,热震断裂,另一是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先出现开裂、剥落、然后碎裂和变质,最终整体破坏,为热震损伤。计算方法p194

材料的热性能

固体热容理论p211

爱因斯坦热容模型和德拜热容模型p211-213

温度低于5k以下,热容以电子贡献为主。当温度很低时,金属热容需要同时考虑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两部分对热容贡献。

陶瓷材料主要由离子键和共价键组成,室温下几乎无自由电子,因此更符合德拜模型。

相变对热容的影响:形成新相的热效应大小与形成新相的形成热有关。以化合物相的形成热最高,中间相形成热居中,固溶体形成热最小。在化合物中以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形成热最高,反之形成热低。

一级相变p220

二级相变p221

晶体膨胀原因:固体材料的热膨胀本质归结为点阵结构中的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230

热膨胀是固体材料受热以后晶格振动加剧而引起的容积膨胀,而晶格振动的激化就是热运动能量的增大。升高单位温度是能量的增量也就是热容的定义,所以热膨胀系数与热容关系密切。在低温下,膨胀系数和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特征基本一致。

膨胀系数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呈明显周期性变化。P235

膨胀系数与陈金属的硬度也有一定关系。金属本身硬度越高,其膨胀系数也就越小。

影响热膨胀的因素:

1 合金成分和相变p236

2 晶体缺陷p237

3 晶体各向异性p238

4 铁磁性转变p239

钢的热膨胀特性p240

多相及复合材料的热膨胀p242

热传导:一块材料温度不均匀或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热量变会自动的从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传播。

傅里叶定律只适用于稳态热传导。

α称为扩散率,也为导温系数。其物理意义p257

固体中的导热主要是靠晶格振动的格波和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实现。

金属的热传导p258 在不太低的温度下,金属热导率与电导率之比正比于温度,其中比例常数的值不依赖于具体金属。

热导率及影响因素:

1 纯金属导热性:根据导热机制可以推论搞电导的金属就有高的热导率。

(1)热导率与温度p261

(2)晶粒大小

(3)立方惊喜的热导率与晶向无关

(4)所含杂质强烈影响

2 合金的热导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传导p262 微观机制:1 声子导热2 光子导热

影响因素:1 温度2 化学组成3 晶体结构4 晶粒大小及各向异性5 非晶体热导率

p264

复相陶瓷的热导率:1 分散相的影响2 气孔率的影响3 实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导率(含经验公式3种)p266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破坏的能力。分为两类,其一是瞬时断裂,热震断裂,另一是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先出现开裂、剥落、然后碎裂和变质,最终整体破坏,为热震损伤。

热应力:由于材料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内应力。

热应力来源:1 由于热胀冷缩受到限制。

2 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热应力

3 多相复合材料因各相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热应力。P280

抗热冲击性能:

1 抗热冲击断裂性能(1)第一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R

(2)第二热应力断裂地块因子R’

热应力引起断裂与1材料热导率К 2传热途径3 材料表面

散热率p283

具有高热导率,高的断裂强度且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低的材料

有高热冲击断裂性能。

(3)第三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

主要用于确定材料所能允许的最大冷却率。

2 抗热冲击损伤性p287

常用材料力学性能.

常用材料性质参数 材料的性质与制造工艺、化学成份、内部缺陷、使用温度、受载历史、服役时间、试件尺寸等因素有关。本附录给出的材料性能参数只是典型范围值。用于实际工程分析或工程设计时,请咨询材料制造商或供应商。 除非特别说明,本附录给出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均指拉伸时的值。 表 1 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和热膨胀系数 材料名称弹性模量E GPa 泊松比V 密度 kg/m3 热膨胀系数a 1G6/C 铝合金-79 黄铜 青铜 铸铁 混凝土(压 普通增强轻质17-31 2300 2400 1100-1800

7-14 铜及其合金玻璃 镁合金镍合金( 蒙乃尔铜镍 塑料 尼龙聚乙烯 2.1-3.4 0.7-1.4 0.4 0.4 880-1100 960-1400 70-140 140-290 岩石(压 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沙石40-100 20-70 0.2-0.3 0.2-0.3 2600-2900 2000-2900 5-9 橡胶130-200 沙、土壤、砂砾钢

高强钢不锈钢结构钢190-210 0.27-0.30 7850 10-18 14 17 12 钛合金钨木材(弯曲 杉木橡木松木11-13 11-12 11-14 480-560 640-720 560-640 1 表 2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牌号屈服强度s CT MPa 抗拉强度b CT

MPa 伸长率 5 % 备注 铝合金LY12 35-500 274 100-550 412 1-45 19 硬铝 黄铜青铜 铸铁( 拉伸HT150 HT250 120-290 69-480 150 250 0-1 铸铁( 压缩混凝土(压缩铜及其合金 玻璃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答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 些?12 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试举出几种能显著强化金属而又不降低其塑性的方法。固溶强化、形变硬化、细晶强化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21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

因素有哪些?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断裂强度与抗拉强度有何区别?抗拉强度是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记为σb;拉伸断裂时的真应力称为断裂强度记为σf; 两者之间有经验关系:σf = σb (1+ψ);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就是断裂强度;对于塑性材料,于出现颈缩两者并不相等。裂纹扩展受哪些因素支配?答:裂纹形核前均需有塑性变形;位错运动受阻,在一定条件下便会形成裂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 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答:单向拉伸试验的特点及应用:单向拉伸的应力状态较硬,一般用于塑性变形

纳米材料物理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 l 5 ~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热容 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 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 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 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 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 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 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三纳米粒子的熔解热力学 熔解温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几乎所有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是工作温度比熔解温度( T /Tm )的函数,除了熔解温度外,熔解焓和熔解熵也是描述材料熔解热力学的重要参量;熔解焓表示体系在熔解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而熔解熵则是体系熔解过程中熵值的变化。几乎整个熔解热力学理论就是围绕着熔解温度,熔解熵和熔解焓建立的块体材料的熔解温度(有时称熔点) 熔解焓(或称熔解热)和熔解熵一般是常数,但对于纳米材料则非如此实验表明:纳米微粒的熔解温度依赖于微粒的尺寸。 四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 利用纳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锌分别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测定出不同粒径,不同温度时每个组分反应的平衡浓度,从而计算出平衡常数,进而得到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通过不同温度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可得化学反

材料热学力学性能

第一章 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等于甚至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形变。脆性材料的抗拉断裂强度低,但抗压断裂强度高。 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发生的不可逆的变形量的多少 韧性:断裂前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的变形和断裂能。即外力所做的功。 泊松比 比例极限(16)弹性极限(17表征材料对极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P7 真应力S——真应变?曲线P8 单位体积材料在断裂前所吸收的能量,也就是外力使材料断裂所做的功,称为金属的韧度或断裂应变能密度Ut,它可能包含三部分能量,即弹性变形能、塑性变形能和断裂能。 第二章 零构建的刚度取决于两个因素:构件的几何和材料的刚度。表征材料刚度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弹性模量。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提高材料的塑性,降低塑性变形抗力——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 金属变形的微观解释P12 弹性模量表明了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代表了材料的刚度。 影响弹性模量的内部因素有纯金属的弹性模量、合金元素与第二相的影响,外部因素有温度、加载速率和冷变形影响p14 总之,弹性模量是最稳定的力学性能参数,对合金成分和组织的变化不敏感。 单晶体金属的弹性模量,其值在不同的结晶学方向上是不同的,也表现出各向异性。在原子间距较小的结晶学方向上,弹性模量的数值较高,反之较小。 弹性比功:弹性应变能密度,指金属材料吸收变形功而又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在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金属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韧度指标。P17 金属塑性变形方式为滑移和孪生,临界切分应力p21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常常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金属浸提中的滑移系越多,其塑性可能越好。 实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特点择优取向形变织构(p22): 1 各晶粒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和不均一性 2 各晶粒塑性变形的相互制约性与协调性 屈服效应、时效效应p23 提高屈服强度的途径: 1 纯金属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 1.退火低碳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 2.弹性表征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3.应力应变硬化指数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反应金属抵抗均匀苏醒变形的能力 4.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 5. σs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记作σs 6. σ0.2 屈服强度 7.断裂类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解理断裂、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 8.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9.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①韧性断裂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中低碳钢断口形貌呈杯锥状,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②脆性断裂断口平齐而光亮,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有人字纹花样 10.沿晶断裂断口形貌:沿晶断裂冰糖状 11.常见力学行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Tmax与σmax的比值 2.相对关系压缩试验α=2,扭转试验α=0.8 3(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 HK或-显微HV (2)淬火钢-----HRC (3)灰铸铁-----HB (4)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显微HV或者HK (5)仪表小黄铜齿轮-----HV (6)龙门刨床导轨-----HS(肖氏硬度)或HL(里氏硬度) (7)渗氮层-----HV (8)高速钢刀具-----HRC (9)退火态低碳钢-----HB (10)硬质合金----- HRA 第三章 1.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用Ak表示 2.冲击吸收功摆锤冲击试样前后的势能差 3.低温脆性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原因: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增加的结果 4. 韧脆转变温度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第四章 1.断裂韧度(K IC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与组织有关) 2.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弱程度的力学度量(与本身有关) 3.断裂韧度(G IC)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是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4.K IC的测量标准三点弯曲试样,紧凑拉伸试样,F形拉伸试样和圆形紧凑拉伸试样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主要是指材料的宏观性能,如弹性性能、塑性性能、硬度、抗冲击性能等。它们是设计各种工程结构时选用材料的主要依据。各种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用相应的试验设备和仪器测出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各种参量同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点阵、晶粒大小、外力特性(静力、动力、冲击力等)、温度、加工方式等一系列内、外因素有关。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分述如下: 弹性性能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如果外力不超过某个限度,在外力卸除后恢复原状。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外力卸除后即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表示材料在静载荷、常温下弹性性能的一些主要参量可以通过拉伸试验进行测定。 拉伸试样常制成圆截面(图1之a)或矩形截面(图1之b)棒体,l为标距,d为圆形试样的直径,h和t分别为矩形截面试样的宽度和厚度,图中截面形状用阴影表示,面积记为A。长度和横向尺寸的比例关系也有如下规定:对于圆形截面试样,规定l=10d或l=5d;对于矩形截 面试样,按照面积换算规定或者。试样两端的粗大部分用以和材料试验 机的夹头相连接。试验结果通常绘制成拉伸图或应力-应变图。图2为低碳钢的拉伸图,横坐标表示试样的伸长量Δl(或应变ε=Δl/l),纵坐标表示载荷P(或应力σ=P/A)。图中的曲线从原点到点p为直线,pe段为曲线,载荷不大于点e所对应的值时,卸载后试样可恢复原状。反映材料弹性性质的参量有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 比例极限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的最大应力称为比例极限,即图中点p所对应的应力,以σp表示。在应力低于σp的情况下,应力和应变保持正比例关系的规律叫胡克定律。载荷超过点p对应的值后,拉伸曲线开始偏离直线。 弹性极限试样卸载后能恢复原状的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即图中点e所对应的应力,以σe表示。若在应力超出σe后卸载,试样中将出现残余变形。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的测试值敏感地受测试精度的影响,并不易测准,所以在有关标准中规定,对于拉伸曲线的直线部分产生规定偏离量(用切线斜率的偏差表示)的应力作为"规定比例极限"。对于弹性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2. 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 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 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 现象。 11. 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 性断裂,这种现象称 为韧脆转变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G 切变模量 r 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0.2屈服强度 gt 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 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 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 感。【P4】 4、 现有4 5、40Cr 、35 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你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起身,为什么? 选灰铸铁,因为其含碳量搞,有良好的吸震减震作用,并且机床床身一般结构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灰铸铁可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 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 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 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 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7、 板材宏观脆性断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寻找断裂源? 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中的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也 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T max 和最大正应力(T max 比值,即: (3)缺口敏感度一一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 T 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 T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P47 P55】 max 1 3 max 2 1 0.5 2 3 【新书P39旧书P46】

材料力学性能总结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屈服现象: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 屈服过程:在上屈服点,吕德斯带形成;在下屈服点,吕德斯带扩展;当吕德斯带扫过整个试样时,屈服伸长结束。 屈服变形机制:位错运动与增殖的结果。 屈服强度: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屈服判据: 屈雷斯加最大切应力理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时产生屈服。 米赛斯畸变能判据: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当比畸变能等于或超过相同金属材料在单向拉伸屈服时的比畸变能时,将产生屈服。 消除办法: 加入少量能夺取固溶体合金中溶质原子的物质,使之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元素; 通过预变形,使柯氏气团被破坏。 影响因素: 1.因: a)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不同,位错运动所受的阻力不同。 b)晶粒大小和亚结构:减小晶粒尺寸将使屈服强度提高。 c)溶质元素:固溶强化。 d)第二相 2.外因: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弥散强化):通过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实现的强化。 强化效果: 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第二相质点尺寸越小,强度越高,强化效果越好; 在第二相体积比相同的情况下,长形质点的强化效果比球形质点的强化效果好; 第二相数量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细晶强化:通过减小晶粒尺寸增加位错运动障碍的数目(阻力大),减小晶粒位错塞积群的长度(应力小),从而使屈服强度提高的方法。 同时提高塑性及韧性的机理: 晶粒越细,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进行,变形较均匀,且每个晶粒中塞积的位错少,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机会较少,有可能在断裂之前承受较大的变形量,即表现出较高的塑性。细晶粒金属中,裂纹不易萌生(应力集中少),也不易传播(晶界曲折多),因而在断裂过程中吸收了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固溶强化:在纯金属中加入溶质原子形成固溶合金,将显著提高屈服强度。 原因: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相互作用,使溶质原子扩散到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柯氏气团钉扎位错,提高位错运动阻力。 强化效果: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溶质和溶剂原子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好;溶质浓度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整理版)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2、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3、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4、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5、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 的局限性。

耐火材料的热学性质

耐火材料的热学性质 耐火材料的热学性质有热膨胀、热导率、热容、温度传导性,此外还有热辐射性。 3.1 耐火材料的热膨胀 耐火材料的热膨胀是其体积或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理性质。原因是材料中的原子受热激发的非谐性振动使原子的间距增大而产生的长度或体积膨胀。衡量耐火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的技术指标有热膨胀率、热膨胀系数。 3.1.1 热膨胀率 热膨胀率也称线膨胀率,物理意义:是试样在一定的温度区间的长度相对变化率。测定出热膨胀率,才能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线膨胀率=[(L T-L0)/L0]×100% 式中:L T、L0—分别为试样在温度T、T0时的长度,(mm)。 3.1.2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有平均线膨胀系数α、真实线膨胀系数αT,体膨胀系数β。以后除特别说明外,热膨胀系数一般指的是平均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物理意义:在一定温度区间,温度升高1℃,试样长度的相对变化率。 热膨胀系数α=(L T-L0)/ L0(T-T0)=ΔL/ L0ΔT 式中:T、T0—分别为测试终了温度、测试初始温度,(℃)。 体热膨胀系数β=ΔV/V0ΔT 式中:V0—为试样在初始温度T0时的体积,(mm3)。 真实热膨胀系数αT=dL/LdT 式中;L—为试样在某温度时的长度,(mm)。 如线膨胀系数数值很小,则体膨胀系数约等于线膨胀系数的3倍。对于各向同性晶体,体膨胀系数β≈3α;对于各向异性晶体,体膨胀系数等于各晶轴方向的线膨胀系数只和,即β≌αa+αb+αc。 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因素有:化学矿物组成、晶体结构类型和键强等。 ①化学矿物组成的影响:含有多晶转变的制品,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不均匀,在相变点会发生突变,例如硅质制品和氧化锆制品;材料中含有较多低熔液相或挥发性成分时,热膨胀系数α在相应的温度区域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②晶体结构类型的影响:结构紧密的晶体热膨胀系数较大、无定型的玻璃热膨胀系数较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一. 金属材料相关概念 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的外力作用。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载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被破 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诸如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在外力下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的指标。 1.1 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一般用单位 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表示,符号为σ,单位为MPa。 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表示。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被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表示。 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则用抗拉强度作为其设计的依据。 1.2 刚度 刚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对于机械零件要求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时,需要考虑刚度指标。 1.3 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

几种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一览表 注:1.上表中材料的强度数值仅供参考,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及环境下其对应的强度值不同。 二.材料的失效与许用应力 通常将材料的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统称为材料的极限应力,用σu 表示。对于脆性材料强度极限为其唯一强度指标;对于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小于强度极限,通常以屈服应力作为极限应力。 为了机械零件使用的安全性,对于机械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储备。因此,实际是使用的最大应力值必须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最大使用应力称为许用应力,用[σ]表示。许用应力与极限应力的关系如下: [σ]=σu n ,σu={ σs σb 式中,n为大于1的因数,称为安全因数。对于塑性材料n为1.5-2.5,σu=σs;对于脆性材料n为3.0-7.0,σu=σb。 2.1 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 一.静载拉伸实验 拉伸试样一般为光滑圆柱试样或板状试样。 若采用光滑圆柱试样,试样工作长度(标长)l0 =5d0 或l0 =10d0,d0 为原始直径。 二.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σ=F/A0 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ε=ΔL/L0 低碳钢的变形过程: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屈服)、均匀塑性变形(明显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断裂。 三.低碳钢拉伸力学性能 1.弹性阶段(Ob) (1)直线段(Oa): 线弹性阶段,E=σ/ε(弹性模量,比例常数) σp—比例极限 (2)非直线段(ab): 非线弹性阶段 σe—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bc) 屈服现象:当应力超过b点后,应力不再增加,但应变继续增加,此现象称为屈服。 σs—屈服强度(下屈服点),屈服强度为重要的强度指标。 3.强化阶段(ce)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又继续增加,即随试件继续变形,外力也必须增大,此现象称为材料强化。 σb—抗拉强度,材料断裂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4.局部变形阶段(颈缩)(ef) 试件局部范围横向尺寸急剧缩小,称为颈缩。 四.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弹性极限(σe):弹性极限即指金属材料抵抗这一限度的外力的能力 屈服强度(σs):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五.铸铁拉伸力学性能 特点: (1)较低应力下被拉断 (2)无屈服,无颈缩 (3)延伸率低 (4)σb—强度极限 (5)抗压不抗拉 讨论1:σs 、σr0.2、σb都是机械设计和选材的重要论据。实际使用时怎么办? 塑性材料:σs 、σr0.2 脆性材料:σb 屈强比:σs /σb 讨论2:屈强比σs /σb有何意义? 屈强比s / b值越大,材料强度的有效利用率越高,但零件的安全可靠性降低。 六.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定义: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和尺寸的变形。 特点:单调、可逆、变形量很小(<0.5~1.0%)

材料力学性能

填空 1-1、金属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性变形”,它是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1-2、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1-3、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1-4、金属材料常见的塑性变形方式主要为“滑移”和“孪生”。 1-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 1-6、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1-7、应变硬化是“位错增殖”、“运动受阻”所致。 1-8、缩颈是“应变硬化”与“截面减小”共同作用的结果。 1-9、金属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塑性变形由“均匀塑性变形”和“集中塑性变形”两部分构成。 1-10、金属材料常用的塑性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11、韧度是度量材料韧性的力学指标,又分为“静力韧度”、“冲击韧度”、“断裂韧度”。1-12、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分别为“磨损”、“腐蚀”和“断裂”。 1-13、断口特征三要素为“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1-14、微孔聚集断裂过程包括“微孔成核”、“长大”、“聚合”,直至断裂。 1-15、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结合力” 2-1、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失效的主要形式为“塑性变形”和“断裂”。 2-2、扭转试验测定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切变模量”、“扭转屈服点ηs”、“抗扭强度ηb”。2-3、缺口试样拉伸试验分为“轴向拉伸”、“偏斜拉伸”。 2-5、压入法硬度试验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2-7、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为“硬度值”、符号“HR”、和“标尺字母”。 3-1、冲击载荷与静载荷的主要区别是“加载速率不同”。 3-2、金属材料的韧性指标是“韧脆转变温度tk 4-1、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为“张开型”、“滑开型”和“撕开型”。 4-2、机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形式为“断裂”,尤其是“脆性断裂”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4-3、裂纹失稳扩展脆断的断裂K判据:KI≥KIC 4-4、断裂G判据:GI≥GIC 。 4-7、断裂J判据:JI≥JIC 5-1、变动应力可分为“规则周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 5-2、规则周期变动应力也称循环应力,循环应力的波形有“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形波”。 5-4、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分别为“疲劳源”、“疲劳区”和“瞬断区”。5-6、疲劳断裂应力判据:对称应力循环下:ζ≥ζ-1 。非对称应力循环下:ζ≥ζr 5-7、疲劳过程是由“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及最后“失稳扩展”所组成的。 5-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5-10、疲劳微观裂纹都是由不均匀的“局部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的。 5-11、疲劳断裂一般是从机件表面“应力集中处”或“材料缺陷处”开始的,或是从二者结合处发生的。”。 6-1、产生应力腐蚀的三个条件为“应力”、“化学介质”和“金属材料”。 6-2、应力腐蚀断裂最基本的机理是“滑移溶解理论”和“氢脆理论”。 6-5、防止氢脆的三个方面为“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及“材质因素”。 7-4、脆性材料冲蚀磨损是“裂纹形成”与“快速扩展”的过程。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与团簇物理结课论文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5~5 0%。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概述 一、纳米材料的熔点及内能 材料热性能与材料中分子、原子运动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热载子(电子、声子及光子)的各种特征尺寸与材料的特征尺寸(晶粒尺寸、颗粒尺寸或薄膜厚度)相当时,反应物质热性能的物性参数如熔化温度、热容等会体现出鲜明的尺寸依赖性。特别是,低温下热载子的平均自由程将变长,使材料热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更为明显。

图1 几种纳米金属粒子的熔点降低现象 上图(图1)为几种纳米金属粒子的熔点降低现象。随粒子尺寸的减小,熔点降低。当金属粒子尺寸小于10nm后熔点急剧下降,其中3nm左右的金微粒子的熔点只有其块体材料熔点的一半,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观察尺寸2nm的纳米金粒子结构可以发现,纳米金颗粒形态可以在单晶、多晶与孪晶间连续转变。这种行为与传统材料在固定熔点熔化的行为完全不同,伴随着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单位质量粒子熔化时的潜热吸收(焓变)也随尺寸的减小而减少。人们在具有自由表面的共价半导体的纳米晶体、惰性气体和分子晶体也发现了熔化的尺寸效应现象。 根据固体物理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明材料热学性质出现尺寸效应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晶体材料的内能U可依据其晶格振动的波特性在德拜假设下估计出,即: (1) 式中,Θ为德拜温度;k为波矢;T为热力学温度;h为普朗克常数;k B为玻尔兹曼常数。求和是对于所有可能的k值进行的。k的允许值由其分量表示为: (2) 式中,L为晶格长度;N为状态度;△k x为特定方向上连续波矢的差。在其他方向的k分量也存在类似关系。 在块体材料内,式(1)通常简化为: (3) 式中,u bulk是块体材料单位容积的U值;n为原子数密度;x D为与德拜温度对应的积分限。上述关于u的表述只给出了来自块体材料声子模式的贡献,而表面声子的贡献则被忽略了。在块体材料中,表面声子的贡献确实可以忽略;但当材料至少一维尺寸大幅减少至纳米量级时,这

材料热力学练习三:各种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新型材料设计及其热力学与动力学 The excess Gibbs energies of bcc solid solution of (Fe,Cr) and fcc solid solution of (Fe,Cr) i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G ex(bcc)/J=x Cr x Fe (25104-11.7152T); G ex(fcc)/J=x Cr x Fe (13108-31.823T+2.748T log e T) For the bcc phase, please do the following calculations using one calculator. (a) Calculate the partial Gibbs energy expressions for Fe and Cr (b) Plot the integral and partial Gibbs energies as a function of composition at 873 K (c) Plot the activities (a Cr and a Fe) as a function of composition at 873K (d) What are the Henry’s law constants for Fe and Cr? For the fcc phase, please do the calculations (a) to (b) by using your own code 翻译: BCC(Fe,Cr)固溶体的过剩吉布斯自由能和fcc固溶体(Fe,Cr)的吉布斯自由能表达式如下: G ex(bcc)/J=x Cr x Fe (25104-11.7152T); G ex(fcc)/J=x Cr x Fe (13108-31.823T+2.748T ln T) G ex/J 对于体心立方相,请使用计算器做下面的计算。 (a)计算Fe和Cr的局部吉布斯能量表达式; (b)画出873K时局部吉布斯自由能和整体吉布斯自由能的复合函数图。 (c)画出873K时Fe和Cr反应的活度图。 (d)F e和Cr亨利定律常数是什么? 对于fcc,请用你自己的符号计算a和b。

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加工硬化:试样发生均匀塑性变形,欲继续变形则必须不断增加载荷,这种随着随性变形的增大形变抗力不断增大的现象叫加工硬化。 2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3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着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通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小于1%-4%),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常见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 6弹性极限:以规定某一少量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对应此残留变形的应力。 7比例极限:应力与应变保持正比关系的应力最高限。 8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的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 9韧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发生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断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的消耗能量。韧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于主应力成45度角。 10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形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危害性很大。断裂面一般与主应力垂直,端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1剪切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断裂,又分滑断和微孔聚集性断裂。 12解理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总是脆性断裂。 13缺口效应: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缺口效应“ ①缺口引起应力集中,并改变了缺口应力状态,使得缺口试样或机件中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应力状态改变为两向或者三向应力状态。 ②缺口使得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增大材料产生脆断的倾向。 8缺口敏感度:有缺口强度的抗拉强度ζbm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ζb的比值. NSR=ζbn / ζs NSR越大缺口敏感度越小 9冲击韧性:Ak除以冲击式样缺口底部截面积所得之商 10冲击吸收功:式样变形和断裂所消耗的功,称为冲击吸收功以Ak表示,单位J 11低温脆性:一些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或某些秘排立方晶格的金属,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种现象称为低温脆性 12 脆性转变温度:当温度降低时,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增加,而塑形和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材料屈服强度急剧升高的温度,或断后延伸率,断后收缩率,冲击吸收功急剧减小的温度就是韧脆转变温度tk,tk是一个温度区间 16应力场强度因子KI :表示应力场的强弱程度,对于某一确定的点的大小直接影响应力场的大小,KI 越大,则应力场各应力分量也越大 17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低应力脆断现象 第一章 3.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由于弹性变形时原子间距在外力作用下可逆变化的结果,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际上是原子

材料力学性能试题集

判断 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 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 10.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 11.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 12.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3.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越小。(×) 14.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 15.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 16.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 17.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 18.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19.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20.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 22.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23.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24.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 IC下降。(×) 25.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 IC。(√) 26.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 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27.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2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29.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 30.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加所造成的。(×) 31.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32.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