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编写说明:考虑到复习实际,本书将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与前面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整合编写。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定理:

(2)

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应失误. [试一试]

1.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G ,E 两点,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由DF =AD ,AB ∥CD 知BG =GF =12,又EF =16知EG =4,故BE =8.

答案:8

2.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 =∠ADC ,AC =8,BC =16,则CD =________. 解析:∵∠BAC =∠ADC ,∠C =∠C ,∴△ABC ∽△DAC ,∴BC AC =AC CD ,∴CD =AC 2BC =

8216=4.

答案:4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常规思路 (1)先找两对对应角相等;

(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判断相等的角的两夹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找不到角相等,就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否则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2.借助图形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有平行线的可围绕平行线找相似;

(2)有公共角或相等角的可围绕角做文章,再找其他相等的角或对应边成比例; (3)有公共边的可将图形旋转,观察其特征,找出相等的角或成比例的对应边. [练一练]

1.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

DB =2,

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

解析:∵DE ∥BC ,∴△ADE ∽△ABC ,

∴S △ADE S △ABC =AD 2AB 2. ∵AD DB =2,∴AD AB =2

3,∴S △ADE S △ABC =49, ∴

S △ADE

S 四边形DBCE =4

5.

答案:45

2.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AB 于D 点,BC 2=BD ·AB ,则∠ACB =______.

解析:在△ABC 与△CBD 中, 由BC 2=BD ·AB , 得

BC BD =AB

BC

,且∠B =∠B , 所以△ABC ∽△CBD .则∠ACB =∠CDB =90°. 答案:90°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AE 交BD 于

F ,则BF ∶FD =________.

解析:∵AD =BC ,BE ∶EC =2∶3, ∴BE ∶AD =2∶5. ∵AD ∥BC ,

∴BF ∶FD =BE ∶AD =2∶5.即BF ∶FD =25.

答案:2∶5

2.(2013·惠州调研)如图,在△ABC 中,DE ∥BC ,DF ∥AC ,AE ∶AC =3∶5,DE =6,则BF =________.

解析:由DE ∥BC 得

DE BC =AE AC =3

5

,∵DE =6,∴BC =10. 又因为DF ∥AC ,所以BF BC =BD AB =CE AC =2

5,即BF =4.

答案:4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F ∥BC ,FG ∥AD ,则EF BC +FG

AD =________.

解析: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EF BC =AF AC ,FG AD =FC AC , 故

EF BC +FG AD =AF AC +FC AC =AC AC

=1. 答案:1 [类题通法]

比例线段常用平行线产生,利用平行线转移比例是常用的证题技巧,当题中没有平行线条件而有必要转移比例时,也常添加辅助平行线,从而达到转移比例的目的.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典例] O 内一点E ,

过E 作BC 的平行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已知PD =2DA =2,则PE =________.

[解析] 由PE ∥BC 知,∠A =∠C =∠PED .在△PDE 和△PEA 中,∠APE =∠EPD ,∠A =∠PED ,故△PDE ∽△PEA ,则PD PE =PE

P A

,于是PE 2=P A ·PD =3×2=6,所以PE = 6.

[答案]

6

[类题通法]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特征灵活选择判定定理,特别要注意对应角和对应边.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间接证明线段相等. [针对训练]

(2013·佛山质检)如图,∠B =∠D ,AE ⊥BC ,∠ACD =90°,且AB =6,AC =4,AD =12,则BE =________.

解析:由于∠B =∠D ,∠AEB =∠ACD ,所以△ABE ∽△ADC ,从而得AB AD =AE

AC

,解得AE =2,故BE =AB 2-AE 2=4 2.

答案:4 2

射影定理的应用

[典例] AD ⊥BC 于D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F ,求证:DF AF =AE EC

.

[证明] 由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得,

在△ABD 中,DF AF =BD

AB ,

① 在△ABC 中,AE EC =AB

BC

在Rt △ABC 中,由射影定理知,AB 2=BD ·BC , 即

BD AB =AB

BC

. ③ 由①③得:DF AF =AB

BC ,

由②④得:DF AF =AE

EC .

[类题通法]

1.在使用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时,要学会将“乘积式”转化为相似三角形中的“比例式”.

2.证题时,要注意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方法. [针对训练]

在Rt △ACB 中,∠C =90°,CD ⊥AB 于D ,若BD ∶AD =1∶9,则tan ∠BCD =________. 解析: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又BD ∶AD =1∶9, 令BD =x ,则AD =9x (x >0).

∴CD 2=9x 2,∴CD =3x . Rt △CDB 中,

tan ∠BCD =BD CD =x 3x =13.

答案:13

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圆周角定理 (1)圆周角定理

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圆心角定理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性质

定理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定理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2)判定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推论: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3.圆的切线性质及判定定理

(1)性质:

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4.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易混圆心角与圆周角,在使用时注意结合图形作出判断.

2.在使用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时易出现比例线段对应不成比例而失误.[试一试]

1.如图,P是圆O外一点,过P引圆O的两条割线PB、PD,P A=AB=5,

CD=3,则PC=________.

解析:设PC=x,由割线定理知P A·PB=PC·PD.

即5×25=x(x+3),解得x=2或x=-5(舍去).

故PC=2.

答案:2

2.如图,EB ,EC 是⊙O 的两条切线,B ,C 是切点,A ,D 是⊙O 上两点,如果∠E =46°,∠DCF =32°,则∠BAD =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显然△EBC 为等腰三角形, 因此有∠ECB =180°-∠E 2=67°,

因此∠BCD =180°-∠ECB -∠DCF =81°. 而由A ,B ,C ,D 四点共圆, 得∠BAD =180°-∠BCD =99°. 答案:99°

1.与圆有关的辅助线的五种作法 (1)有弦,作弦心距.

(2)有直径,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3)有切点,作过切点的半径. (4)两圆相交,作公共弦. (5)两圆相切,作公切线. 2.证明四点共圆的常用方法

(1)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四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证明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3)证明四点到同一点的距离相等.

当证明四点共圆以后,圆的各种性质都可以得到应用. 3.圆幂定理与圆周角、弦切角联合应用时,要注意

找相等的角,找相似三角形,从而得出线段的比,由于圆幂定理涉及圆中线段的数量计算,所以应注意代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练一练]

1.(2013·荆州模拟)如图,P 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过P A

的中点M 作割线交⊙O 于点B 和C ,若∠BMP =110°,∠BPC =30°,则∠MPB =________.

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得,MA 2=MB ·MC ,又MA =MP ,故MP 2

=MB ·MC ,即MB MP =MP MC ,又∠BMP =∠PMC .故△BMP ∽△PMC ,所以∠MPB =∠MCP ,所

以30°+∠MPB +∠MCP =∠AMB =180°-110°=70°,所以∠MPB =20°.

答案:20°

2.(2013·长沙一模)如图,过圆O 外一点P 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

圆于点A ,点B ,且PB =7,C 是圆上一点,使得BC =5,∠BAC =∠APB ,则AB =________.

解析:由P A 为圆O 的切线可得,∠P AB =∠ACB ,又∠BAC =∠APB ,于是△APB ∽△CAB ,所以PB AB =AB

BC

,而PB =7,BC =5,故AB 2=PB ·BC =7×5=35,

即AB =35. 答案:35

圆周角、弦切角和圆的切线问题

1.(2013·天津高考)如图, △ABC 为圆的内接三角形, BD 为圆的弦, 且BD ∥AC . 过点A 作圆的切线与D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AD 与BC 交于点F .若AB =AC ,AE =6,BD = 5,则线段CF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因为AE 是圆的切线,且AE =6,BD =5,由切割线定理可得EA 2=EB ·ED ,即36=EB ·(EB +5),解得EB =4.

又∠BAE =∠ADB =∠ACB =∠ABC ,所以AE ∥BC .又AC ∥BD ,所以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 =BC =6,AC =EB =4.又由题意可得△CAF ∽△CBA ,所以CA CB =CF

CA ,CF

=CA 2CB =166=83

. 答案:83

2.(2013·广东高考)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延长BC 到D 使BC =CD ,过C 作圆O 的切线交AD 于E .若AB =6,ED =2,则BC =________.

解析:连接OC ,则OC ⊥CE ,∠OCA +∠ACE =90°,∵∠OAC =∠OCA ,∴∠OAC +∠ACE =90°.易知Rt △ACB ≌Rt △ACD ,则∠OAC =∠EAC .

∴∠EAC +∠ACE =90°,∴∠AEC =90°,在Rt △ACD 中,由射影定理得:CD 2=ED ·AD ①,又CD =BC ,AD =AB ,将AB =6,ED =2代入①式,得CD = 12=2 3,∴BC =2 3.

答案:2 3

3.(2014·岳阳模拟)如图所示,⊙O 的两条切线P A 和PB 相交于点P ,与⊙O 相切于A ,B 两点,C 是⊙O 上的一点,若∠P =70°,则∠ACB =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OA ,OB , 则OA ⊥P A ,OB ⊥PB .

故∠AOB =110°, ∴∠ACB =1

2∠AOB =55°.

答案:55° [类题通法]

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

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径(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作圆周角或弦切角.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典例]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GCD 是⊙O 的割线,过点G 作AG 的垂线,交直线AC 于点E ,交直线AD 于点F ,过点G 作⊙O 的切线,切点为H .

(1)求证:C ,D ,E ,F 四点共圆; (2)若GH =6,GE =4,求EF 的长.

[解] (1)证明:连接DB , ∵AB 是⊙O 的直径, ∴∠ADB =90°,

在Rt △ABD 与Rt △AFG 中,∠ABD =∠AFE , 又∠ABD =∠ACD , ∴∠ACD =∠AFE , ∴C ,D ,E ,F 四点共圆.

(2)

????

?C ,D ,E ,F 四点共圆?GE ·GF =GC ·GD GH 切⊙O 于点H ?GH 2

=GC ·GD ?GH 2=GE ·GF , 又GH =6,GE =4,∴GF =9,EF =GF -GE =5. [类题通法]

证明多点共圆,当它们在一条线段同侧时,可证它们对此线段张角相等,也可以证明它们与某一定点距离相等;如两点在一条线段异侧,则证明它们与线段两端点连成的凸四边形对角互补.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P 中,线段A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已知AB =AC 且A ,B ,C ,P 四点共圆.

(1)求证:PC AC =PD

BD

(2)若AC =4,求AP ·AD 的值.

解:(1)证明:因为点A ,B ,C ,P 四点共圆,所以∠ABC +∠APC =180°,又因为∠DPC +∠APC =180°,所以∠DPC =∠ABC ,又因为∠D =∠D ,所以△DPC ∽△DBA ,所以PC AB =

PD BD ,又因为AB =AC ,所以PC AC =PD BD

. (2)因为AB =AC ,所以∠ACB =∠ABC ,又∠ACD +∠ACB =180°,所以∠ACD +∠ABC =180°.由于∠ABC +∠APC =180°,所以∠ACD =∠APC ,又∠CAP =∠DAC ,所以△APC ∽△ACD ,所以

AP AC =AC

AD ,所以AP ·AD =AC 2=16.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典例] 是∠ACB 的平分线,△ACD 的外接圆交BC 于点E ,AB =2AC .

(1)求证:BE =2AD ;

(2)当AC =1,EC =2时,求AD 的长.

[解] (1)证明:连接DE ,因为四边形ACED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所以∠BDE =∠BCA , 又∠DBE =∠CBA ,所以△BDE ∽△BCA , 所以BE BA =DE CA ,

而AB =2AC , 所以BE =2DE .

又CD 是∠ACB 的平分线,所以AD =DE ,从而BE =2AD . (2)由已知得AB =2AC =2,设AD =t (0

即(AB -AD )·BA =2AD ·(2AD +CE ),

所以(2-t )×2=2t (2t +2),即2t 2+3t -2=0, 解得t =12,即AD =1

2.

[类题通法]

1.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要抓住几个关键内容:如线段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与圆有关的相似三角形等.

2.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主要用于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计算与证明.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知识与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针对训练]

(2014·郑州模拟)如图,已知⊙O 和⊙M 相交于A ,B 两点,AD 为⊙M 的直径,直线BD 交⊙O 于点C ,点G 为弧BD 的中点,连接AG 分别交⊙O ,BD 于点E ,F ,连接CE .

求证:(1)AG ·EF =CE ·GD ;(2)GF AG =EF 2

CE 2.

证明:(1)连接AB ,AC ,∵AD 为⊙M 的直径, ∴∠ABD =90°,∴AC 为⊙O 的直径, ∴∠CEF =∠AGD =90°.

∵G 为弧BD 的中点,∴∠DAG =∠GAB =∠ECF . ∴△CEF ∽△AGD ,∴CE AG =EF

GD ,∴AG ·EF =CE ·GD .

(2)由(1)知∠DAG =∠GAB =∠FDG ,又∠G =∠G , ∴△DFG ∽△ADG ,∴DG 2=AG ·GF . 由(1)知EF 2CE 2=GD 2AG 2,∴GF AG =EF 2CE

2.

高中数学选修 几何证明选讲相关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4-4,几何证明选讲相关 知识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知识点1: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推论1: 推论2: 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推论:(1)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 知识点2:相似图形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定理的基本图形语言:

数学符号语言表述是:BC DE // ∴ADE ∽ABC .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4: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都相似.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 ;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 (4)相似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从一点向一直线所引垂线的垂足,叫做这个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一条线段在直线上的正射影,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射影间的线段. 点和线段的正射影简称为射影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定理及性质总结

一.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 线面平行 2. 线面相交 l 符号表示: 符号表示: 3. 线在面内 符号表示: 二.平行关系: 1.线线平行: 方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l // // ? ? ? ? ? ? = ? ? β α β α m l m l// // ? ? ? ? ? ? = ? = ? β γ α γ β α 方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若α α⊥ ⊥m l,,则m l//。 2.线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 α α// // l l m m l ? ? ? ? ? ? ? ? 方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 β β α // // l l ? ? ? ? ? 3.面面平行: 方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方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 α α β // ' ,' , ' // ' // ? ? ? ? ?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 l m l m m l l 。β α β α α // , // // ? ? ? ? ? ? ?且相交 m l m l 三.垂直关系: l

1. 线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方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 α⊥??? ????? ?=?⊥⊥l AB AC A AB AC AB l AC l , αββαβα⊥???? ???⊥=?⊥l l m l m , 2. 面面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方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 βαβα⊥?? ?? ?⊥l l 3. 线线垂直: 方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 l m l ⊥?? ?? ?⊥αα 方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 l OA l PA l αα⊥? ? ⊥?⊥????

(完整版)高一数学常考立体几何证明的题目及答案.docx

实用标准文案 1、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 AD BD ,E是AB的中点。 求证:( 1)AB平面CDE;(2)平面CDE平面ABC。A E B C 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E 是 AA1的中点,D 求证: AC1 // 平面 BDE 。A D1 B1C E A 3、已知ABC 中ACB 90o,SA面ABC,AD SC , D B C 求证: AD面 SBC .S D A B ABCD A1B1C1D1,O是底ABCD对角线的交点.C 4、已知正方体 D1C1求证: (1 ) C1O∥面AB D; (2) AC面 AB D . B1 1 11 1 1 A1 D C O A B 5、正方体ABCD A ' B 'C ' D ' 中,求证: (1) AC 平面 B ' D ' DB ; (2) BD ' 平面 ACB ' . 6、正方体 ABCD —A B C D中. 1111 D 1C 1 (1) 求证:平面 A1 BD∥平面 B1D1C; A B1 (2) 若 E、 F 分别是 AA , CC的中点,求证:平面 EB D1F ∥平面 FBD . 1111 E G C

实用标准文案 2o 7、四面体ABCD 中,AC BD , E,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且 EF AC ,BDC 90 , 求证: BD平面ACD 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E 、F、G分别是AB、AD、 C1 D1的中点.求证:平面 D1EF ∥平面 BDG . 9、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E 是 AA1的中点. (1)求证:A1C //平面BDE; (2)求证:平面A1AC平面BDE . 10、已知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B 2 , PA AD 4 , E 为 BC 的中点. ( 1)求证:DE平面PAE; ( 2)求直线DP与平面PAE所成的角. 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DAB 600且边长为 a 的菱形, 侧面 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 PAD 垂直于底面 ABCD .( 1)若G为AD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 ( 2)求证:AD PB. 12、如图 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中, M 为 CC的中点, AC 交 BD 于点 O,求证:AO平面 MBD . 1 1 1 111 13 、如图2,在三棱锥A- BCD 中, BC= AC, AD= BD, 作BE⊥ CD,E为垂足,作 AH⊥ BE 于 H.求证: AH⊥平面 BCD.

高考数学专题几何证明选讲

编写说明:考虑到复习实际,本书将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与前面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整合编写。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定理: (2)

1.在使用平行线截割定理时易出现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顺序混乱,导致错误.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或应用时易出现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应失误. [试一试] 1.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G ,E 两点,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由DF =AD ,AB ∥CD 知BG =GF =12,又EF =16知EG =4,故BE =8. 答案:8 2.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 =∠ADC ,AC =8,BC =16,则CD =________. 解析:∵∠BAC =∠ADC ,∠C =∠C ,∴△ABC ∽△DAC ,∴BC AC =AC CD ,∴CD =AC 2BC = 8216=4. 答案:4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常规思路 (1)先找两对对应角相等; (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判断相等的角的两夹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找不到角相等,就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否则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2.借助图形判断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有平行线的可围绕平行线找相似; (2)有公共角或相等角的可围绕角做文章,再找其他相等的角或对应边成比例; (3)有公共边的可将图形旋转,观察其特征,找出相等的角或成比例的对应边. [练一练] 1.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且AD DB =2, 那么△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是________. 解析:∵DE ∥BC ,∴△ADE ∽△ABC ,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选讲知识点汇总与练习(内含答案)

高中数学-《几何证明选讲》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含答案)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理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理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 系数)。 由于从定义岀发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需考虑6个元素,即三组对应角是否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是否分别成比例,显然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曾经给岀过如下几个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单方法: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1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 :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引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定理:(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立体几何简答题练习 1、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且AP=DQ 。求证:PQ ∥平面BCE.(用两种方法证明) 2、如图所示,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E 、F 分别在PA 、BD 上,且PE:EA=BF:FD,求证:EF ∥平面PBC. 3、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 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

4、如图所示,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AD ∩平面PBC =l. (1)求证:l ∥BC ; (2)MN 与平面P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S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 (1)求证:SB ∥平面ACM ; (2)求证:平面SAC ⊥平面AMN ; (3)求二面角D-AC-M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且PA=PD= 2 2 AD,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求证:(1) 求证:EF ∥平面PAD; (2) 求证:平面PAB ⊥平面PDC; (3)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二面角C-PD-G 的余弦值为3 1 ?说明理由.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方法总结)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归纳总结: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 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

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补

AE=BD,连结CE、DE。

求证:BC=AC+AD 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 设M为BC的中点。求证:MP=MQ

北京市各区2012年高考数学一模试题分类解析(17) 几何证明选讲 理

十七、几何证明选讲 13.(2012年海淀一模理13)如图,以ABC ?的边AB 为直径的半圆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EF AB ^于点F ,3AF BF =,22BE EC ==,那么CDE D= , CD = . 答案:60° 11.(2012年西城一模理11) 如图,AC 为⊙O 的直径,OB AC ⊥,弦BN 交AC 于点M .若OC =,1OM =,则MN =_____. 答案:1。 12.(2012年东城一模理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直线DE 切⊙O 于点D , 且与AB 延长线交于点C ,若CD =1CB =,则ADE ∠= . 答案:60 。 F E D C B A A B C O M N

12.(2012年丰台一模理12)如图所示,Rt △ABC 内接于圆,60ABC ∠= ,P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 PB 交AC 于E ,交圆于D .若PA=AE , BD=AP= ,AC= . 答案: 10.(2012年东城11校联考理10)如图,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是切点,直线PO 交⊙O 于,B C 两点,D 是OC 的中点,连结AD 并延长交⊙O 于点E , 若 ,30P A A P B =∠=? ,则AE = . 答案:7710。 11.(2012年石景山一模理11)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 与CD 相交于点F ,CE 与圆相切交AB 延长线上于点E , 若DF CF ==,::4:2:1AF FB BE =,则线段CE 的长为 . 答案:7。 E D P C B A

3.(2012年房山一模理3)如图,PA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A ,PO 交圆O 于,B C 两点, 1PA PB ==,则ABC ∠=( B ) A.70? B.60? C.45? D.30? 12.(2012年密云一模理12)如图3所示,AB 与CD 是O 的直径,AB ⊥CD ,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PC 交O 于点E ,连DE 交AB 于点F ,若42==BP AB ,则 =PF . 答案:3。 12.(2012年门头沟一模理12)如右图:点P 是O 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 PC 是O 的切线,C 是切点,4AC =,3BC =,则PC = . 答案:60 7 。 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证明题训练

A P B C F E D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1.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PB .底面ABCD 是菱形, 且∠ ABC =60°.E 在棱PD 上,满足DE =2PE ,M 是A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MC ; (2)求证:直线PB ∥平面EMC . 2.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相 等, D 、 E 分别是CC 1和AB 1的中点,点 F 在BC 上且满 足BF ∶FC =1∶3. (1)若M 为AB 中点,求证:BB 1∥平面EFM ; (2)求证:EF ⊥BC 。 3.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P 分别是 11,BC A D 的中点,M 、N 分别是1,AE CD 的中点,1,2AD AA a AB a === (1)求证://MN 面11ADD A (2)求三棱锥P DEN -的体积 4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ο 60⊥⊥⊥ 4a 2a (1)求证:平面PCF ⊥平面PDE ; (2)求四面体PCEF 的体积. 6如图,等腰梯形ABEF 中,//AB EF ,AB =2, 1AD AF ==,AF BF ⊥,O 为AB 的中点,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和平面ABEF 互相垂直. (Ⅰ)求证:AF ⊥平面CBF ; (Ⅱ)设FC 的中点为M ,求证://OM 平面DAF ; (Ⅲ)求三棱锥C BEF -的体积. 7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900=∠ABC E 、F 分别为 11A C 、11B C 的中点,D 为棱1CC 上任一点. (Ⅰ)求证:直线EF ∥平面ABD ;(Ⅱ)求证:平面ABD ⊥平面11BCC B 8已知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 C D E F -的所有棱长均为2,G 为 AF 的中点。 (1)求证:1F G ∥平面11BB E E ; (2)求证:平面1F AE ⊥平面11DEE D ; D A B C P E M A B D C E A B C D E P F A B C D E F M O C 1 A B C D E F A 1 B 1

高一数学常考立体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常考立体几何证明题 1、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 (2)平面CDE ⊥平面ABC 。 2、如图,在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中,E 是 1 AA 的中点, 求证: 1// A C 平面BDE 。 3、已知ABC ?中90ACB ∠=,SA ⊥面ABC ,AD SC ⊥, 求证:AD ⊥面SBC . 4、已知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 C1O ∥面11 AB D ;(2) 1 AC ⊥面 11 AB D . 5、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证: ''AC B D DB ⊥平面; 6、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1)求证:平面A1BD ∥平面B1D1C ; (2)若E 、F 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平面EB1D1∥平面FBD . 7、四面体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且 22EF AC = ,90BDC ∠=, A E D B C A E D 1 C B 1 D C B A S D C B A D 1 O D B A C 1 B 1 A 1 C A 1 A B 1 B C 1 C D 1 D G E F

求证:BD ⊥平面ACD 8、如图,在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AD 、 11 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 1D EF ∥平面BDG . 9、如图,在正方体1111 ABCD A B C D -中,E 是 1 AA 的中点. (1)求证: 1// A C 平面BDE ; (2)求证:平面1A AC ⊥ 平面BDE . 10、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 E 为BC 的中点. 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 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 (1)若G 为AD 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 (2)求证:AD PB ⊥. 12、如图1,在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M 为 1 CC 的中点,AC 交BD

高考数学几何证明选讲

几何证明选讲 沙市五中高三数学组 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如图所示,l1∥l2∥l3,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1)AD DF = CE BC ;(2) AD BE = BC AF ;(3) CE DF = AD BC ;(4) AF DF = BE CE . 2.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 知AD DB = 2 3 ,则 S △ADE S 四边形BCE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BC,FG∥AD,则EF BC + FG AD =________.

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为6,斜边上的高把斜边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比为3∶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________. 5.(2010·苏州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与AC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E,F,且EF∥BC,若AD=12,BC=20,则EF=________. 6.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是中线,DC=BE,DG⊥CE于G,EC 的长为4,则EG=________. 7.(2010·天津武清一模)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DE∥AC,EF ∥BC,AB=15,AF=4,则DE=________. 8.如图所示,BD、CE是△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 BC = ________. 二、解答题(共42分) 9.(14分)如图所示,在△ABC中,∠CAB=90°,AD⊥BC于D,BE是∠ABC 的平分线,交AD于F,求证:DF AF = AE EC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汇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汇总 (一)立体几何中平行问题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利用定义采用反证法; ②平行判定定理; ③利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 主要方法是②、③两法 在使用判定定理时关键是确定出面内的 与面外直线平行的直线. 常用具体方法:中位线和相似 例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 求证:PC∥面BDQ. 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O=O C.连结O Q,则O Q在平面BDQ内, 且O Q是△APC的中位线, ∴PC∥O Q. ∵PC在平面BDQ外, ∴PC∥平面BDQ. 例2、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M、N、E、F分别是棱A1B1、A1D1、C1D1、B1C1的中点.求证: (1)E、F、B、D四点共面; (2)面AMN∥面EFBD.

证明:(1)分别连结B 1D 1、ED 、FB ,如图, 则由正方体性质得 B 1D 1∥BD. ∵E 、F 分别是D 1C 1和B 1C 1的中点, ∴EF ∥ 21B 1D 1.∴EF ∥2 1 BD. ∴E 、F 、B 、D 对共面. (2)连结A 1C 1交MN 于P 点,交EF 于点Q ,连结AC 交BD 于点O ,分别连结PA 、Q O . ∵M 、N 为A 1B 1、A 1D 1的中点, ∴MN ∥EF ,EF ?面EFBD. ∴MN ∥面EFBD. ∵PQ ∥A O , ∴四边形PA O Q 为平行四边形. ∴PA ∥O Q. 而O Q ?平面EFBD , ∴PA ∥面EFBD.且PA ∩MN=P ,PA 、MN ?面AMN , ∴平面AMN ∥平面EFBD. 例3如图(1),在直角梯形P 1DCB 中,P 1D//BC ,CD ⊥P 1D ,且P 1D=8,BC=4,DC=4 6, A 是P 1D 的中点,沿A B 把平面P 1AB 折起到平面PAB 的位置(如图(2)),使二面角P —CD —B 成45°,设E 、F 分别是线段AB 、PD 的中点. 求证:AF//平面PE C ; 证明:如图,设PC 中点为G ,连结FG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题汇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常考证明题汇总 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 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若 BD=AC=2,EG=2。求异面直线AC 、BD 所成的角和EG 、BD 所成的角。 考点:证平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C AD 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1)⊥AB 平面CDE; (2)平面CDE ⊥平面ABC 。 考点: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 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 求证: 1//A C 平面BDE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 4、已知ABC ?中90ACB ∠=o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5、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 C 1O ∥面11AB D ;(2)1 AC ⊥面11AB D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线面垂直的判定 A E D C B D C B A A H G F E D C B A E D B C S D C B A D 1 O D B A C 1 B 1 A 1 C

N M P C B A 6、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求证:(1)''AC B D DB ⊥平面;(2)''BD ACB ⊥平面.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 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证:平面A 1BD ∥平面B 1D 1C ; (2)若E 、F 分别是AA 1,CC 1的中点,求证:平面EB 1D 1∥平面 FBD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平行四边形) 8、四面体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 且2 2 EF AC = , 90BDC ∠=o ,求证:BD ⊥平面ACD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9、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PB CB =⊥平面PAB ,M 是PC 的中点,N 是AB 上的点,3AN NB = (1)求证:MN AB ⊥;(2)当90APB ∠=o ,24AB BC ==时, 求MN 的长。 考点:三垂线定理 10、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 AD 、11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1D EF ∥平面BDG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 1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 (1)求证:1//A C 平面BDE ; (2)求证:平面1A AC ⊥平面BDE . 考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面面垂直的判定 12、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E 为BC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构造直角三角形 A 1 A B 1 C 1 D 1 D G E F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习题及详解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几何证明选讲习题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矩形ABCD ,R 、P 分别在边CD 、BC 上,E 、F 分别为AP 、PR 的中点,当P 在BC 上由B 向C 运动时,点R 在CD 上固定不变,设BP =x ,EF =y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y 是x 的增函数 B .y 是x 的减函数 C .y 随x 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 D .无论x 怎样变化,y 为常数 [答案] D [解析] ∵E 、F 分别为AP 、PR 中点,∴EF 是△P AR 的中位线,∴EF =12 AR ,∵R 固定,∴AR 是常数,即y 为常数. 2.(2010·湖南考试院)如图,四边形ABCD 中,DF ⊥AB ,垂足为F ,DF =3,AF =2FB =2,延长FB 到E ,使BE =FB ,连结BD ,EC .若BD ∥E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4 B .5 C .6 D .7 [答案] C [解析] 由条件知AF =2,BF =BE =1, ∴S △ADE =12AE ×DF =12 ×4×3=6, ∵CE ∥DB ,∴S △DBC =S △DBE ,∴S 四边形ABCD =S △ADE =6. 3.(2010·广东中山)如图,⊙O 与⊙O ′相交于A 和B ,PQ 切⊙O 于P ,交⊙O ′于Q

和M ,交AB 的延长线于N ,MN =3,NQ =15,则PN =( ) A .3 B.15 C .3 2 D .3 5 [答案] D [解析] 由切割线定理知: PN 2=NB ·NA =MN ·NQ =3×15=45, ∴PN =3 5. 4.如图,Rt △ABC 中,CD 为斜边AB 上的高,CD =6,且AD BD =32,则斜边AB 上的中线CE 的长为( ) A .5 6 B.56 C.15 D.3102 [答案] B [解析] 设AD =3x ,则DB =2x ,由射影定理得CD 2=AD ·BD ,∴36=6x 2,∴x =6,∴AB =56, ∴CE =12AB =562 . 5.已知f (x )=(x -2010)(x +2009)的图象与x 轴、y 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有一个圆恰好经过这三个点,则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 A .(0,1) B .(0,2)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及例题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αβ αγβγ //,// ==???? a b a b 面面平行性质 ??? ? ? 面面平行性质 αγβγαβ //////?? ??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a a OA a PO a PO a AO ?⊥?⊥⊥?⊥αα 在内射影则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垂直定义 l a l a ⊥??⊥? ??α α 面面垂直性质,推论2 αβ αββα⊥=?⊥?⊥??? ? ? b a a b a , αγβγαβ γ⊥⊥=?⊥? ?? ? ? a a 面面垂直定义 αβαβαβ =--?⊥? ?? l l ,且二面角成直二面角

面面∥面面平行判定2 线面垂直性质2a b a b //⊥?⊥??? α α a b a b ⊥ ⊥???? αα// a a ⊥⊥?? ?? αβα β // αβα β//a a ⊥⊥? ?? a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高考数学试题汇编几何证明选讲

第十四章 选修4系列选讲 第一节 几何证明选讲 高考试题 考点一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2013年陕西卷,理15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弦AB 与CD 相交于☉O 内一点E,过E 作BC 的平行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P.已知PD=2DA=2,则PE= . 解析:由PD=2DA=2,得PA=PD+DA=2+1=3, 又PE ∥BC,得∠PED=∠C, 又∠C=∠A,得∠PED=∠A, 在△PED 和△PAE 中,∠EPD=∠APE,∠PED=∠A, 所以△PED ∽△PAE, 得 PE PA =PD PE , 因此PE 2 =PA ·PD=3× 答案2.(2011年陕西卷,理15B)如图所示,∠B=∠D,AE ⊥BC,∠ACD=90°,且AB=6,AC=4,AD=12,则BE= . 解析:由∠B=∠D,∠AEB=∠ACD=90°, 得△ACD ∽△AEB, 所以 AC AE =AD AB ,即4AE =12 6 ,所以AE=2, 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 答案3.(2011年湖南卷,理11)如图所示,A,E 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直径BC=4,AD ⊥BC,垂足为D,BE 与AD 相交于点F,则AF 的长为 .

解析:如图所示,设圆心为O,连接OA,OE,AE,因为A,E 是半圆周上的两个三等分点,所以AE ∥BC,AE=1 2 BC=2,所以△AFE ∽△DFB,所以 AF DF =AE DB .在△AOD 中, ∠AOD=60°,AO=2,AD ⊥BC,故OD=AOcos ∠AOD=1,AD=AOsin ∠所以BD=1.故 AF= AE BD ·DF=2(AD-AF).解得 答案考点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2013年重庆卷,理14)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60°,AB=20,过C 作△ABC 的外接圆的切线CD,BD ⊥CD,BD 与外接圆交于点E,则DE 的长为 . 解析:在△ABC 中, BC=AB ·sin 60°, 由弦切角定理知∠BCD=∠A=60°, 所以 由切割线定理知,CD 2 =DE ·BD, 解得DE=5. 答案:5 2.(2012年湖北卷,理15)如图所示,点D 在☉O 的弦AB 上移动,AB=4,连接OD,过点D 作OD 的垂线交☉O 于点C,则CD 的最大值为 . 解析:连接OC.因为CD ⊥OD,所以又OC 为☉O 的半径,是定值,所以当OD 取最小值时,CD 取最大值.显然当OD ⊥AB 时,OD 取最小值,此时CD=1 2 AB=2,即CD 的最大值为2. 答案:2 3.(2013年广东卷,理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延长BC 到D 使BC=CD,过C 作圆O 的切线交AD 于E.若AB=6, ED=2,则BC= .

高二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综合复习题

第1题图 第6题图 高二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4所示,圆O 的直径AB =6,C 为圆周上一点,BC =3过C 作 圆的切线l ,过A 作l 的垂线AD ,垂足为D ,则∠DAC =( ) A .15? B .30? C .45? D .60? 【解析】由弦切角定理得60DCA B ∠=∠=?,又AD l ⊥,故30DAC ∠=?, 故选B . 2.在Rt ABC ?中,CD 、CE 分别是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是该图中共有x 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x =( ) A .0 B .1 C .2 D .3 【解析】2个:ACD ?和CBD ?,故选C . 3.一个圆的两弦相交,一条弦被分为12cm 和18cm 两段,另一弦被分为3:8,则另一弦的长为( ) D .99cm 【(0)k k >,由相交弦定理得 33k =cm .故选B . 4.ABC ?与 cm D . 5.P C D 经过圆心,已知 C .6 )(12)r r -+,解得8r =.故选6.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在半圆上,CD AB ⊥于点D , 且DB AD 3=,设COD θ∠=,则2 tan 2θ=( ) A .13 B .14 C .4- D .3 A B C D E 第4题图

第11题图 第10题图 第9题图 【解析】设半径为r ,则31,22AD r BD r ==,由2CD AD BD =?得2 CD r =,从而3π θ=, 故21tan 23 θ=,选A . 7.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DE BC ,ADE ?的面积是22cm ,梯形DBCE 的面积为26cm ,则:DE BC 的值为( ) A . B .1:2 C .1:3 D .1:4 【解析】ADE ABC ?? ,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答案B . 8.半径分别为1和2的两圆外切,作半径为3的圆与这两圆均相切,一共可作( )个. A .2 B .3 C .4 D .5 1个,一外切一内切的2个,9..由4个这样的 , ( ) D .4 mm , AC ,AQ =23AB +14AC , A . 15 B . 45 C . 14 D . 13 【解析】如图,设25AM AB = ,15AN AC = ,则AP AM AN =+ .

高考理科数学考点解析 几何证明选讲

几何证明选讲 一、填空题 1.(2016·天津高考文科·T13)同(2016·天津高考理科·T12)如图,AB 是圆的直径,弦CD 与AB 相交于点E ,BE=2AE=2,BD=ED ,则线段CE 的长为 . 【解题指南】设圆心为O ,连接OD ,构造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 【解析】设圆心为O ,连接OD ,AC ,可得△BOD ∽△BDE ,所以BD 2=BO ·BE=3,所以BD=DE= 因为△AEC ∽△DEB , AE CE DE BE = ,即EC 2=,所以 答案二、解答题 2.(2016·全国卷Ⅰ高考文科·T22)同(2016·全国卷Ⅰ高考理科·T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OAB 是等腰三角形,∠AOB=120°.以O 为圆心, 1 2 OA 为半径作圆. (1)证明:直线AB 与☉O 相切. (2)点C ,D 在☉O 上,且A ,B ,C ,D 四点共圆,证明:AB ∥CD. 【解析】(1)设圆的半径为r ,作OK ⊥AB 于K , 因为OA=OB ,∠AOB=120°,

所以OK⊥AB,∠A=30°,OK=OA·sin 30°=OA =r, 2 所以AB与☉O相切. (2)方法一:假设CD与AB不平行, CD与AB交于F,FK2=FC·FD.① 因为A,B,C,D四点共圆, 所以FC·FD=FA·FB=(FK-AK)(FK+BK). 因为AK=BK, 所以FC·FD=(FK-AK)(FK+AK)=FK2-AK2.② 由①②可知矛盾, 所以AB∥CD. 方法二: 因为A,B,C,D四点共圆,不妨设圆心为T, 因为OA=OB,TA=TB,所以OT为AB的中垂线, 又OC=OD,TC=TD, 所以OT为CD的中垂线, 所以AB∥CD. 3.(2016·全国卷Ⅱ文科·T22)同(2016·全国卷Ⅱ理科·T22)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G分别在边DA,DC上(不与端点重合),且DE=DG,过D点作DF⊥CE,垂足为F.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考点52 几何证明选讲(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A版

考点52 几何证明选讲 一、填空题 1.(2013·天津高考理科·T13)如图,△ABC 为圆的内接三角形,BD 为圆的弦,且BD ∥AC.过点A 作圆的切线与DB 的延长线交于点E,AD 与BC 交于点F.若AB=AC,AE=6,BD=5,则线段CF 的长为 . 【解题指南】利用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计算. 【解析】因为AE 与圆相切于点A,所以AE 2=EB ·(EB+BD),即62 =EB ·(EB+5),所以BE=4,根据切线的性质有∠BAE=∠ACB,又因为AB=AC,所以∠ABC=∠ACB,所以∠ABC=∠BAE,所以AE ∥BC,因为BD ∥AC,所以四边形ACB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BE=4,BC=AE=6.设CF=x,由BD ∥AC 得 = AC CF BD BF ,即456=-x x ,解得x=83,即CF=83 . 【答案】 8 3 . 2. (2013·湖南高考理科·T11)的⊙0中,弦 ,,2,AB CD P PA PB ==相交于点1PD O =,则圆心到弦CD 的距离为 . 【解题指南】本题要利用相交弦定理:PA ·PB=PD ·PC 和解弦心三角形22)2 1 (CD r d -= 【解析】由相交弦定理PC PD PB PA ?=?得4=PC ,所以弦长5=CD ,故圆心O 到弦CD 的距离为234257)21(22=-=-CD OC . 【答案】 2 3. 3. (2013·陕西高考文科·T15)如图, AB 与CD 相交于点E , 过E 作BC 的平行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 已知A C ∠=∠, PD = 2DA = 2, 则PE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