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4 病梅馆记

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病梅馆记,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

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渎,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的政治热情。

2.学习作者勇于实践的自我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2.掌握文言句式“以……为……”及省略句,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教学难点

1.结合清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大力疾呼重视人才的政治热情。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形象思维及比较阅读的方法,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

2.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疑难,达到准确翻译。

3.组织课堂讨论,理解文章寓意,进行延伸阅读,强化知识要点。

教具准备

1.自制人物挂图,范进、孔乙己肖像画。

2.多媒体投影。

3.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

4.准备一两盆梅花盆景或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龚自珍及其作品。

2.读背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一)

教师:同学们,我有两张人物肖像画,大家谁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出示范进、孔乙己人物肖像画)

学生纷纷回答:范进、孔乙己

教师: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和语言?

学生表演:范进拍手大叫“我中了”;孔乙己手按碟子:“多乎哉?不多也。”(其他细节也可)

教师:同学们,谁来谈谈作者描绘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或者说,这两个典型的动作和他们各自的“名言”体现了什么?

学生明确: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

教师:是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千百年来,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撰文给予揭露、抨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向科举制度宣战的檄文——《病梅馆记》。

导语设计(二)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二、解题

1.背景简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

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他既对清王朝的专制主义极度不满,也渴望能涌现出大批力矫时弊、拯救中国的人才。因此,他的进步思想就表现在对封建王朝黑暗腐败的揭露和批评,及坚持理想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中。

2.作者简介(出示多媒体投影)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主张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要求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文学上主张“更法”“改图”,把诗看成批评社会历史的工具。他的诗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夕黑暗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充满爱国热情,具有渴望变革,追求理想的精神。诗风瑰丽清奇,有“龚派”之称。散文奥博纵横,气势充沛,笔力遒劲;亦工词。龚自珍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在文学界是首开近代风气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影响。

著有《定盦全集》。

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全文一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投影: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龙蟠(pán) 欹(qī)枝斫(zhuó)直

D.鬻(yù)梅遏(è)止孤癖(pǐ)

C.诟(gòu)骂稚(zhì)枝广贮(zhù)

D.抖擞(sǒu) 恃(sì)倚喑(àn)哑

参考答案:

D(恃shì;喑yīn)

3.学生先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试译课文,然后学生讨论疑难之处。

出示投影: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则无景景:景致

B.斫其正,养其旁条斫:用刀斧砍

C.毁其盆,悉埋于地悉:全

D.安得使予多暇日安:平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②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而江浙之梅皆病。

④既泣之三日。

⑤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A.②⑤ B.①④ C.③④ D.④⑤

(3)指出下列句中带点的“以”的词性和意思相同的句子( )

A.梅以曲为美 B.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D.以其智力为也

E.有以文入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参考答案:

(1)D(“安”应释为“怎样”)

(2)A(①③名词用作动词,④为动用法)

(3)AC(A句中的“以”与“为”组成“以……为……”的格式,“为”后是形容词,“以”是动词,“拿”的意思。B 句中“以”前表动作,“以”后表这种动作行为的目的,这种格式中的“以”是连词。C句格式与A句相同,只是“为”后是名词。D句是“以……+动词”的格式,“以”后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种格式中的“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E句格式同D句,“以”也是介词,但意思是“把”)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读出情感、气势。

教师指导:“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是一组排比句,读时要一气呵成。“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锄其直,遏其生气”要读出悲愤之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要加重语气。最后一段要读出深沉感慨的语气。

四、口译课文,疏通文意

1.投影显示口译要求。

①口译时,实词“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夭、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必须落实。

②省略句要根据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2.学生口译,教师指导,要做到口译准确。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

①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②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那些倾斜、稀疏、弯曲等畸形的梅树,并不是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地只求挣钱花的农民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做到的。

③纵之顺之,毁其盆,悉理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放开它们,使它们顺着(天性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种到地里,解掉它们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恢复它们(的生机),保全它们(自然的形态)。

3.学生讨论概括文章大意。(见下面板书)

揭病梅之根源

病梅馆记写疗梅之行动

表疗梅之决心

显疗梅之意志

4.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品味文章之意蕴。

五、学生自由谈整体感受

明确:①文章写疗梅,其实是挽救人才。②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一腔愤激之情。③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才的抨击。

(解说:对学生所谈感受,不必强求一致,应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为下节课的深入探究作准备)

六、课堂小结

经过讨论发言,同学们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意义,但你们是否注意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且受诟厉”却终不改“疗梅”之志,并发出“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呼唤,这又说明了什么?希望同学们结合课后作业思考。

七、布置作业

分发资料,完成资料上的要求。

附资料内容:

己亥杂诗(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①,吟鞭东指即天涯②。

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扩花。

注:①浩荡:犹盲浩茫,形容愁绪之广阔难禁,充塞天地。白日斜:夕阳西坠,指黄昏时分。

②吟鞭东指:说的是离开京师,向东走去。吟鞭:抽响马鞭。天涯:天边。意思是说,踏出北京城门,从此便与朝廷离别,也就等于到了天涯海角。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诗:“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③落红:落花。

已亥杂诗(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①,万马齐喑究可哀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不拘一格降人才④。

注:①九州:古时把全国划分为青、兖、冀、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来即以九州作为中国的代称。恃:依靠,凭借。全句之意为要使全中国具有蓬勃生气,必须依仗急风惊雷的震撼荡涤。

②万马齐喑(yin):借喻清王朝统治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语出宋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喑:哑。究:终究。

③天公:道教所谓最高的天神玉皇大帝,这里暗指清朝皇帝。抖擞:振作精神。

④不拘一格:不限于一定的规格资历,即打破常规。降人才:让贤才降临人间,也有使用贤才的意思。

要求:1.结合注解读懂诗句,仔细品味。

2.这两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和《病梅馆记》是否相同?为什么?

3.文中哪些内容可与诗中句子相照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讨论,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端一盆梅花盆景置于讲桌上)同学们,也许你们会认为这一盆景很美,但我想问一问,你们知道它生长了多少年吗?答案是十二年。十二年呀!作为一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梅树,十二年的光阴却长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是否还觉得它美呢?难怪作者面对病梅是如此愤慨了。

二、具体研习,突破难点

提问:己亥杂诗两首诗(五、一百二十五)所体现的感情是否一致?

明确:不一致。一为显示不甘退伏,憧憬未来的献身精神;一为表达变革现实的愿望。

提问:哪一首可为课文作注释?为什么?

明确:第二首。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作者“疗梅”,使天下“病梅…‘复之全之”的呼唤。那么作者这一追求个性解放,强烈要求改革现状的愿望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呢?让我们再一次细品文章,从中找出解答。

提问:文章篇名为《病梅馆记》,文中写的又是“病梅”,为何说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明确: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寓意深刻。

提问:那么,梅喻的是何人?文中还有哪些寓意?

明确:梅,即人才。病梅,喻受摧残的人才。文人画士,喻封建统治阶级。鬻梅者,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提问: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梅的产地、数量和长势?作者引用“或曰”几句有何作用?为何要说“固也”?

明确:一个皆字,即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

之梅皆病”先垫一笔。“丛丛梅林皆生发”“江山代有才人出”。

“或曰”几句影射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材。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里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入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提问:为什么要用“曲”和“直”,“疏”和“密”,“欹”与“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三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真、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

提问:“绳梅”“夭梅”“病梅”等一系列举动,“疗梅”的措施和愿望,又各有什么寓意?

明确:夭,象征新生力量遭扼杀;病,象征人才被摧残;绳,象征人才被钳制。夭的结果是病,使天和病的是绳。绳才是文人画士之本意。几个字写出了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摧残、扼杀,尤其是“斫、删、夭、锄、遏、养”六个动词的连续运

用,更是精当、人木三分地刻画了统治阶级的毒辣手段和邪恶用心。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

“斫”字揭露了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的钳制。

“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锄”字比喻大量忠良耿直之士遭到清洗。

“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

“疗梅”的措施,表明作者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摧毁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其“愿望”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心情,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

(解说:以上有关课文内容的研习的几个问题,既可作连锁式问答,亦可运用投影的形式打出后,分组讨论;亦可运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进行。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深入探究,发散思维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我们明白了文章是以梅喻人,借梅议政。作者托物言志,寓意深刻,通过植梅、养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

求个性解放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我们知道:知古是为了鉴今,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什么?或者说: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请同学们结合现实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解说:1.可结合素质教育来谈。2.不可强求一致,但须言之成理。3.注重鼓励,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点拨)

四、课堂小结

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是龚自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鸦片战争前夕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的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

五、布置作业

1.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思考练习题二,并做好归纳整理。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一、1.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

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骚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2.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实际正是文人画士的帮凶,即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斫其正……遏其生气”,这些残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卑鄙伎俩,他们迫害有才能、有作为、有骨气的人才,所企求的则是一些卑鄙无耻、唯唯诺诺的奴才。

3.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出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二、使:1.让,命令。2.主使。3.使唤,驱使。4.派,命令。

病:1.疾病,重病。2.有病。3.使病。4.困苦。5.担心,忧虑。

解:1.解开,解下。2.解释。3.明白,理解。4.缓和。

本:1.本来,原本。2.根本,基础。3.考察,推究。

穷:1.使穷尽,用尽。2.完结,终了。3.走到尽头。4.不得志。。

三、略。

跟踪检测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龙蟠(pán) 以欹为美(qī) 广贮(zhù)

B.斫直(zhuó) 明诏大号(zhào) 阻遏(è)

C.孤癖(pì) 解其棕缚(bó) 暇日(xiá)

D.鬻梅(yù) 甘受诟厉(gòu) 夭梅(yāo)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笼罩悼念泥淖掉以轻心绰绰有余

B.参劾咳嗽核查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C.玷污粘连苫布拈轻怕重沾沾自喜

D.疏浚黢黑竣工怙恶不悛逡巡不前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无景:缺少景致

B.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C.斫直,删密,锄正锄正:锄掉端正的

D.养其旁条旁:瘦弱的

4.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3分)

A.梅以曲为美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穷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D.有以文入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斫其正,养其旁条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④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二、语段阅读(17分)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6.根据句式特点,对下列句中词语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A.“曲”和“直”是反义词,“欹”和“正”是反义词,“疏”和“密”也是反义词。

B.“姿”“景”“态”的意思是“景致”的意思。

C.“以……为”是“把……当做”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

D.作者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某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

7.“业”字有下面几种义项:①职业,②功业,③从事某种职业,④学业、业务知识。在下面的句子后填上“业”的义项(只填序号)。(2分)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 The design of teaching plan of "the story of the sick plum Muse um"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 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 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 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二、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s)人,号定(n)。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先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二、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s)人,号定(n)。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⑤题目——“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2、预读 [教法]两名学生一人读前一段,一人读后一段,要朗读。 [要求]两名学生读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并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释译 [教法]①采用学生提疑,学生解疑的方法解决课文中学生不懂的一些问题。 ②老师提疑并引导学生解释、翻译、理解一些语句。 ③全文疏理完毕后,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要求]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一、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病梅馆记,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渎,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病梅馆记》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 龚自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及其局限性。 2、能力目标:①理解本文借梅议政、托物言志的写法,并背诵全文。 ②理解文言词语:夭、病、绳、锄、斫、删、遏。 ③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背诵全文。 四、教学说明:诵读法、探讨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理解作者的理想和借“梅”寄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吗?(孔乙己)还有那个连考不中,老年得举却喜极发疯的人?(范进)当我们思考他们可笑行为的根源时,我们就会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清代散文,那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书写课题及作者) ㈡背景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

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㈢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同林则徐、魏源等到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因此为保守势力所不容,一再遭到排挤打击。 ㈣自主、合作、探究 现在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玩闯关游戏吧?那么今天我们也一起来玩玩勇士闯关的游戏,我们的任务是:“闯四关”,看哪些同学能顺利地闯过“四关” ! 1.展示目标:闯四关 ⑴初读有印象⑵再读无障碍⑶三读明主旨⑷四读涌气血(板书) 2.品读探讨 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后我会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找一个句子”,如果这两项任务完成了,第一关就算闯过了。 ⑴初读有印象 ①检测一: (猜谜语)谜面:梅花“三弄”,猜《病梅馆记》中弄梅的三个动词。(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谜底:(斫直,删密,锄正) ②检测二: (找句子):诗圣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作者心忧天下的胸怀。本文中哪一句跟此句类似。 谜底:(“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⑵再读无障碍 这一关我们的任务是::①无字、词读音障碍;②无句读障碍;③无字、词、意义障碍。④翻译课文,疏通文意。⑤概括文章大意。 ①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读音是否准确?句读是否清楚? 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例:龙蟠(pán)欹(qī)枝斫(zhuó)直鬻(yù)梅 孤癖(pǐ)诟(gòu)骂稚(zhì)枝抖擞(sǒu)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二、作者其人: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三、了解《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四、朗读诗歌: 1、自读 2、范读

3、齐读 4、自由读 5、成诵 五、诗意: 在成诵的基础上揣摩诗意。 明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夕阳渐渐西沉。自己要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六、赏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之美。 明确: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重点句) 表现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二章》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教师参考: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风格来说,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1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4 病梅馆记 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病梅馆记,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

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渎,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第三册病梅馆记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册病梅馆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借梅议政的写法,掌握文章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的特点。 2、进一步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制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全文,在朗读中,一方面培养学生文言文的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另一方面,意在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释译、讲析、启发、讨论、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我们先看一首词(电脑显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通过写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坚持斗争,充满胜

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样是写梅,同样也是托梅写志,但这里的“笑梅”却要被换成我们今天要学的“病梅”。 二、整体阅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电脑显示) 诏:宣告 鬻(y):卖 遏():阻碍 欹(q):倾斜 解其棕缚:解开绳:名词活用作动词,约束 泣之三日:为动用法,为……哭泣 必复之全之:使动用法;使恢复本性,使保全健康的形态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用尽 纵之顺之:使动;放开,使顺着3、请同学读第一段(教师纠正范读),学生齐读第二段,男生齐读第三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⒈背景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物指梅,那么“志”指什么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熟悉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电脑显示)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强化思想政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残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5.17《病梅馆记》教案 沪教版必修1

病梅馆记 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积累文言词语,并掌握词类活用。 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三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四 教学设计: (一)布置预习作业: 1.课前复习第十六课词类活用知识。 2.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与练习(三),并疏通文意。 五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三)作者简介(四)检查预习作业 (五)教师设置问题 (六)解读课文 (七)阅读第二段 教师活动 (1)初中时我们曾读过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你们哪一位同学会背啊? (2)龚自珍再这首诗 中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3)追问: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他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呐喊。 (3)是“万马齐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并理解名句。 了解新知,从题目 中了解信息。 积累文学常识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预习习惯。 翻译句子要字字落

(1)《病馆记》又名《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讽刺杂文或政治小品。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2)“病梅”的“病”十分醒目,请大家说说它的作用? 龚自珍(17911841),号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人,是我国晚清时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散文大都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带着批判的眼光,从政治社会的高度来看问题;他的诗词表现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气势磅礴;是提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力主“更法”,废科举,重真才,但一再受保守势力的排挤打击,被迫回乡。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就的。 如学生尚未掌握词类活用知识,可进行课外补充训练 (1)未可明召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1)问: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对梅有喑”的原因。 引人深思。 答案(略) 学生回答(略) 花中四君子:梅、兰、 竹、菊。 岁寒三友:梅、松、 竹。 以物喻人 梅喻人才,病梅喻遭 摧残的人才。 曲、欹、疏 迅速浏览课文。 可能答:是文人画 士造成的;花匠造成 的。 小组讨论:是心理描 写。 是狡猾、阴险,有不 可告人的目的。 与文人画士宣扬陈 腐的审美观有关,并 且他们唆使一批人 告诉种梅和卖梅者 他们的审美观。 绳天下之梅 斫、删、锄 购、纵、顺、毁、埋、 解、复、全、辟、贮 实,文通句顺。 了解文化常识 理解艺术表现方 法。 引起认知冲突 刨根问底,解决实 质 善于发现一系列动 词的作用 提高概括能

高中语文《龚自珍 病梅馆记》教案设计

《病梅馆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http:// 1:了解作者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正确理解“曲,欹,疏,绳,斫,删,夭,遏,缚,纵,顺,毁” 等实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1:根据语境补充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体会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情感,并能在深层次上领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的政治热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2:掌握文言句式“以……为……”及省略句,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 【教学难点】 结合清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大力疾呼重视人才的政治热情。 【教学方法】 1:以形象思维的方法,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 2: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疑难,达到准确翻译

3:组织课堂讨论,理解文意寓意,进行延伸阅读,强化知识要点。【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单了解有关信息及写作背景,并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特点。 2:熟读课文,教师辅助学生利用注释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吗?(孔乙己)还有那个连考不中,老年得举却喜极发疯的人?(范进)当我们思考他们可笑行为的根源时,我们就会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清代散文,那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书写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有关信息及写作背景(可用投影仪) ·有关信息 清代的文字狱是清反动统治者为了防范和镇压下属、知识分子,故意从作品中摘取片言只语,捕风捉影,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借以钳制思想,巩固统治。文字狱古已有之,明清两代为甚。 ·写作背景

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优质课教案

最新整理高中必修一《病梅馆记》优质课教案《病梅馆记》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体会《庄子》寓言想象大胆,充满浪漫 主义色彩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的精美,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学习用寓言阐明一定的道理。 3、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 4、掌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伍的感受和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称之为“奇书”。这类书的思想非正非邪,文笔非庄非谐;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却闪耀着文采精华;是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却又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辨。这类书是作者的智慧与性灵的凝结,也是作者的谐趣与幽默的外化,更是作者超凡脱俗、逸世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的展现。这类“奇书”之中,有一部最美妙、最有趣、最具有灵性的作品,它就是《庄子》。 2、作者简介: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3、《庄子》中的寓言:《庄子》一书自称“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作者给寓言起了个恰当的名字,并且很相信寓言的力量,认为通过故事宣传哲理可以取得“十言而九见信”的效果。全书共有寓言二百则左右。其主观意图是宣扬道家顺应自然的观念,其艺术特色是:题材广泛通俗,描写细腻生动,风格幽默,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4、学习生字: 浑沌(hún dùn)凿(záo)渻(shěng)倏(shū) 恃(shì)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高中语文《病梅馆记》教案1 沪教版第一册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和深邃思想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字的用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压制的斗争精神 难点:①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 ②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层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 查找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龚自珍的有关情况 课堂教学 时代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鸦片战争前将近半个世纪中,清朝的统治已腐败不堪,整个社会呈现出一副生产停滞、经济衰败、政治昏暗的万象萧败的景象。这种政治腐败和经济衰落的现实,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一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局面。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然而,这些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并不能预见到中国的明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地位,限制了其思想和眼界。但是,他们的言论和行动,毕竟为这个了无生气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风,也对后世探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 2、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sè)人,号定庵,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生于一个三世京官而又具有深厚文化造诣的官僚家庭。祖父龚敬身对历史颇有研究,曾批注过《汉书》;父亲龚丽正也长于史学;母亲是小学名家段玉裁的女儿。他三十八岁中进士,先后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南归。道光二十一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书院。 龚自珍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又是著名的思想家、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才华横溢。他敏锐地感到封建统治阶级蕴藏着的危机,怀着热烈的希望,期待着大变革局面的出现。他主张改革内政,抵制外国侵略,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对以后的康梁维新运动有重要影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9篇) :文学散文优美散文归有光细节描写项脊轩志亭亭如盖寒花葬志《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词类活用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还有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品味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学习细腻的细节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文中托物寄情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在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能自行疏通文意,做到朗读熟练,并能当堂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上个单元宋代散文)其表现手法:《六国论》是借古讽今,《游褒禅山记》是托物言志,《伶官传序》是借古讽今等等。回顾散文的表现手法还有那些,例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虚实结合、修辞等。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篇明清散文――《项脊轩志》又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对家人的思念的? 一、解题 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也叫”记”、”铭”,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这样的文体一般来说采用的就是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2、项脊轩名字的由来:①、祖辈曾住项脊泾,表达追怀祖辈之意。 ②、项脊之位极小,形容此轩之狭小。 二、作者简介 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他也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2、其文章强调真情实感,言”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中物。” 3、归有光的身世:8岁丧母 18岁写《项脊轩志》 23岁娶妻 29岁丧妻 35岁后写补记 35岁中举,其后考8次进士不第,讲学20余年 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 三、听录音朗读,辨明字音,学生跟读。 四、请同学逐段朗读,注意读准作者的感情。然后概括一下各段的内容。 明确(板书):第一段:修葺前后的项脊轩 第二段:承上启下 第三段:思念母亲和祖母 第四段:项脊轩曾遭火 第五段:思念妻子(补记) 第六段:触景生情,思念妻子(补记) 五、投影片出示重点词语及句式,提问学生回答 1、一词多义 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放置) 内外多置门(设置) 得:不能得日(得到) 得不焚(能够) 过:日过午已昏(超过) 母过余(探望)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龚自珍《病梅馆记》优秀教案 《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齐背《己亥杂诗》其一百廿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与这首诗异曲同工的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解题 《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选自《龚自珍全集》,是一篇政治性的讽刺杂文或政治小品。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永。从表面上看,字字句句都是在讲梅花,没有一句题外的话,但实际上处处都含有寓意,比喻十分自然贴切,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记”是一种文体。 三、作家作品 龚自珍(1791─1841),号定庵,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我国晚清时代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是提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小学(隋唐以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经学、史学、散文、诗词等,都很有研究和成绩。他写的散文有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作品集《龚自珍全集》。 他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急剧解体,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外国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他在政治上主张打破现状,变法图强,他对外来的侵略,主张坚决抵抗,反对妥协投降。他在学术上主张面对现实,冲破儒家思想束缚,提倡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

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

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 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病梅馆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 重点: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 一、关于教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因此本文将浅显易懂的“易”和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难”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课外自读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度”就成了教学这篇自读课面对高一学生、落实教学大纲的关键之所在。 从《病梅馆记》在课本中的排列位置来看,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该单元文言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的同时,根据该单元的“知识和训练”要求,还应该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并适当熟悉一些文言虚词的任务,同时,根

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还应该学习古人“托物言志”的为文之道,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时,又考虑到一般学校化解高考大纲和会考大纲的具体要求,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三)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条之中,理解四个文言虚词和四个文言实词是疏通课文文句的关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特点是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色的关键,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的难点不很突出。相对来讲,教案中列出的九个句子是理解词语、疏通文句的难点,设问中的6、7两问是理解内容、体会写作特点的难点。但是由于它们是局部问题且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没有将它们列为教学难点,而教学过程却把它们当作难点来处理。 二、关于教法 教学中为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黄昌龙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借梅的被摧残,揭露和批判清朝统治者束缚人们的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2、揣摩文章用词的精练,如动词“斫、养、夭、删、遏”等。 教学设想: 1、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本课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一思想。 2、学习目标1 既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师

宜适当点拨,以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3、教学思路:以探索《病梅馆记》在咏梅佳作中的命题创意为贯 穿整个教学的红线,引历代咏梅作品尤其是《山园小梅》作对比,以收到提高与丰富并重的效果。 4、教学时间:50 分钟左右。 5、预习要求:浏览课文,疏通生字词,阅读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收集历代咏梅佳作。 6、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境创设 1、梅,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故以此为题材的佳作众多(仅陆游就有诗词数十篇),请几位同学朗读课后收集到的咏梅佳作(一般涉及到的篇目有:阎肃的歌词《红梅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林埔的《山园小梅》等)

2、问题:同是以梅为题材,《病梅馆记》与这些作品相比,有无创新之处? 二、探索研究 1、问题:上述作品同为咏梅之作,但作者选择的构思角度相同么? 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有困难,教师可作下列提示:作者选择的构思角度并不 完全相同。可以从侧重于写“神”还是写 “形”这一角度思考。 ⑵ 教师组织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以下为参考 答案: 侧重于内在精神气质: * 《红梅赞》赞梅之傲视冰霜。梅实际上是革命者的象征。 梅花》颂梅不畏严寒的坚贞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暗香”,流露出诗人深深陶醉于自然的情怀

病梅馆记教案(一)

《病梅馆记》教案(一) (后有详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资料,完成课后习题。 课型设计:赏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以故事引出历史背景) 二、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配古筝曲) 2、理论指导(引姚鼐语) 3、学生齐读(伴随音乐) 三、设疑导读(提出思考题) 1、梅的病态表现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四、梳理思路(绘制文章脉络图) 五、领悟情感(一腔悲愤寄梅中) 六、比较阅读(一诗一文) 七、研讨问题 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八、收束全课 板书设计(一) 品梅的标准: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删、锄摧残人才 严重的后果:梅皆病 行动:购盆、辟馆 疗梅的决心办法:纵、顺、毁、解…拯救人才 愿望:穷其一生

板书设计(二) 话梅(对象) 评梅(标准)——叹梅(揭露) 疗梅(救治) 《病梅馆记》教案(二)(授课部分) 一、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馆记》。 二、介绍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名曲《梅花三弄》) 强调读音、释义:欹、鬻、斫、垢 2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3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 4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朗读水平与语文能力成正比) 四分析课文 有了诵读基础,我们可以进入课文的分析了。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写法独特。要把握文章的要点,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屏幕上打出思考题) 1、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参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对人格的扭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