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我们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在《群书治要》中论述的官德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就讲一讲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

(一)关系到官员的成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关系到官员自身的成败,在《群书治要》的《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误解了。说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不敢学习传统文化了。因为它告诉我们德行很重要,而财富不重要。其实这是对这一句话的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德行是财富的根本,而财富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显现。像我们学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也必须能够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外在的财物、身份、地位、名声等等,要靠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

在《中庸》上也有这样一句话,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要想获得福禄寿名都齐全,那怎么样呢?必须得有深厚的德行。

正如孔老夫子在评价舜王的时候,他总结的这句话。舜王,他被列为24孝之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后母、他的父亲还有他的一个弟弟,三番五次的要致他于死地。但是舜王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反省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虽然得了天子之位,仍然还去田野去豪气。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做儿子的孝道没有尽的圆满。后来,他的德行终于感化他的后母,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这个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得到福禄、寿名齐全,也必须培养自己深厚的德行。

而在《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喜欢打猎、游戏,没有节制,还喜欢饮酒,还喜欢靡靡之音,住着又高又大的房屋,墙上还雕着花纹。以上这几种情况,如果有一件出现了,就没有不灭亡的。你看古人,他看一个人现前的所作所为,他就能够评价出、推断出这个人以后的兴衰成败。比如说,在史书上,都有这样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和这个人预测的

一模一样。他们是靠什么来预测的呢?是因为这些人熟读圣贤经典,他们看到了一个人现在迷恋女色,又喜欢玩物丧志,该甘于饮酒,没有节制,喜欢靡靡之音,住着太过分奢侈的房子,那么就能判断出他以后的结局了。而我们看了这一句话,我们要非常地警醒。

特别是在魏征的小注上,这样写了一句,说更何况这几种情况我们都做到了呢?这几种情况做到了一件都会没有不灭亡的了,那么更何况有的领导者这几件事全都做了呢,那还有不灭亡的吗?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领导者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对自己的自身成败非常地关键。

在2013年的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审议时说,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的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但是,一着不慎,毁于一旦。不管你以前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功罪不可相抵。如果搞不好,领导干部的岗位就真会变成高危职业。他还说,我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项工作要继续坚持,去搞好完善建设。同时,在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面壁成佛”,就是自我境界的提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领导者要重视自己的官德修养,否则的话就可能使自己的努力毁于一旦、前功尽弃。而且我们既要在反腐败的过程中,重视制度的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他还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伸手必被捉。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这都是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守住道德的底线,不要做那些违法犯纪的事。

(二)关系到民风的善恶

第二,官德修养也关系到社会民风的善恶。在《群书治要?礼记》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这句话说得很好,说下级侍奉上级,并不是服从他所命令的,而是服从他所行为的。因此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下边的属下就一定会有比他更加喜好的。因此,上级领导所喜恶和爱好的东西,就不能够不谨慎,因为他都是社会大众人民的表率。

在《说文解字》上,把这个叫“教”,定义为“上所示,下所效”。这也强调了领导干部的率先示范的效果。实践也确实证明,上行则下效。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

必败。所以在《孟子》上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应把那个有仁德心的人选拔在领导的位置上。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却处于高高的位置,这就是等同于把他的过恶传播到广大的民众。这也说明了领导干部的德行,关系到社会民风的善恶。

(三)关系到国家的盛衰

第三,也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也说了,总结了国家盛衰的原因,说了这样一段话,说“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大凡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治理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君主、领导者继承太平之世已经很久了,社会风俗逐渐变坏也不觉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更改,习惯于乱相,安于危机,而且还逸乐看不到这些危机。“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有的沉迷于欲望的享受,不理国家政事。“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者有的人耳朵里听不进劝告和教诲的真言,满足于虚伪、忽视真诚。“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有的人是在歧路徘徊,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却为了保住自己的俸禄,不敢犯言直谏,闭口不言。“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有的是被疏远了的臣子,因为他的身份、地位低微,他的谏言也不被采用,被废弃了。“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因此,这个国家的法纪纲常在上很松驰,有识之志在下面忧心忡忡,这真是可悲啊。这一段话是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官员的道德出现了问题。

李商隐在《咏史》之中,也这样说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也写到,“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一个家族、国家、企业、政党的破败,都是因为这里边的每一个人过上了过分奢侈、过分浪费的生活。一个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突然转折了,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转折点何在呢?什么时候你认为自己的奋斗已经差不多了,可该享受一下人生了。什么时候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了。一个人讨人厌、讨人不喜欢,就是过分的骄傲、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些阐述都是告诉我们,领导者的骄奢淫逸不仅给自己招致了失败,也给社会、国家从盛转衰带来了转折。

二、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既然我们知道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那怎么样进行官德修养呢?官德修养应该有哪些主要的内容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我们把它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修身;第二,爱民;第三,用人。

(一)修身

首先我们看一看修身。我们也是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是戒贪。在《大学》上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的领导者到最底下的老百姓,都是以修身做为最根本的。

修身从哪里修起呢?前面说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面才是修身。这就是告诉我们修身要从格物来做起。

那什么是格物呢?古人朱熹把这个“格物”理解错了,认为是“格除万物之理”。结果王阳明按照他的说法格出病来,后来他认为朱熹的说法是错误的。

“格物”,司马光先生解释为“格除物欲”。你在财色名利面前能够如如不动,把持住自己,不去贪着,这个才叫格物。

所以修身应该从戒贪开始,首先是贪财。我们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在家书中曾经对僚属宣誓,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那他真的做到了不取军中的一文钱挪作私用了吗?现代领导者听了都会摇头、都会怀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我们经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么曾国藩他和我们的区别何在呢?曾国藩其实和我们的区别并不是很大,特别是他的智商可能并不比我们在座的领导更高一些。那怎么可以这样说呢?我们看一个典故就可以说明。曾国藩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书。有一天他读书读到很晚了,家里来了一个小偷,他本来想趁曾国藩读书累了去入室偷东西。但是,曾国藩背了一段书翻来覆去的背诵,就是背不下来,结果久久也没有去入睡。这个小偷在上面等的不耐烦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他就跳下了房子,把他刚才背的那一段书给他背了一遍,然后就扬长而去了。你看,这个小偷记忆力都比曾国藩好。他都背下来了,曾国藩还没有背下来,说明他的智商并不是很高。但是他的一生成就,就成就在勤奋、恭敬、节俭这几个字。而他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和我们所读的书是不一样的。他从小熟读的是四书五经、圣贤教诲。而且他对这些教诲深信不疑,所以他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那么,他从小熟读四书,我想他对《大学》上的一句话一定不会陌生。这句话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思是说,你的财货是以不正当的、不好的方式获得的。那将也一定会以不好的、不正当的方式败散掉,这是一定的规律。当然,古人对于这句话没有怀疑,因为经典上的东西都记载的是恒常不变的道理。但是后人看到这句话,难免会半信半疑。古人很用心,很早就把不好的败散钱财的方式给我们总结了一下,抛砖引玉让我们学会去观察。

这个不好的败散钱财的方式有五种。第一种就是官府。比如说,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犯纪、坑蒙拐骗赚得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

虽然赚到你手了,贪到你手了,还没等你享受,又昙花一现给收回去了。

在唐太宗看完《群书治要》之后,他还说,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徇私舞弊,就如同拿着珍珠蛋射鸟雀。什么意思呢?珍珠的子弹,非常的昂贵,而在古代还没有人造珍珠,全都是自然的珍珠,可谓价值连城。比如说,我们是当官的人,走到哪里,人一介绍,这是某某处长、某某局长、某某市长,大家一听,对你恭敬有加,招待得非常周到、非常热情。即使你的家人走到哪里,人家一提,这是某某局长、某某处长、某某市长的夫人,他们对她也是必恭必敬,招待得很好。你看,家人也跟着沾光。但是你认为这些都没什么,拿着自己的官位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最后被发现了,锒铛入狱。从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变成了受人不耻的阶下囚。而且你的家人走到哪里,人家都在背后指着她说,你看那不就是谁们家的谁谁谁吗?他们家人因为职务犯罪被关进了监狱,都为人所不耻。那我们想来想去,这确实是拿着珍珠蛋射鸟雀,非常的不划算。

在《群书治要?史记》上记载着,鲁国有一位宰相,叫公仪休。这个人为官清廉,也不与民争利,对自己的属下要求也很严格。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很喜欢吃鱼。有人就投其所好,送给他一些鱼。结果,他就派人把这个鱼又送了回去。这个人就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的回答很有味道。他说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鱼啊。如果我爱吃鱼,我是宰相,我也买得起,我自己去买不就好了吗?但是如果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改天因为贪污受贿被抓进了监狱。当我被关进监狱的时候,请问我还能吃的到鱼吗,还有人再送给我鱼吗?所以,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鱼啊。你看看,古代的领导者是多么的明智。我们现代的领导者如果多读一读《群书治要》,我们理智也会被提起,不会“利令智昏,情令智迷”。那么第一个是被官府所有

第二个就是水灾,第三个是火灾。这些自然灾害也专会把那些不义之财给焚烧掉,给漂夺走。第四就是盗贼。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盗亦有道”,这个盗贼也讲他的道义。他的道义之一就是劫富济贫。他看你这个钱,是贪污受贿来的。又没有拿着这些钱去做慈善事业,相反一掷千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结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人看了之后都过意不去,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

第五点,是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散掉。现在有很多的人,富不过二代,甚至是出了很多的“啃老族”、“败家子”。什么原因呢?我们再观察一下,很可能是他们长辈这个钱来路不明所导致的。现在很多人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了,结果看到很多人贪污受贿赚了很多的钱,又把儿女送到国外去流学,一说起来就非常的羡慕。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土地局工作。说起他们的领导、他们的局长,就

非常地羡慕。说你看我们这个领导啊,只是一个小小市的土地局长,但是他们家的豪华别墅有多几栋,都是开发商送的,那豪华轿车有好几辆。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求学,在澳大利亚也给她买了一栋别墅。每一年飞来飞去地回来探亲。因为人家有钱,也不在乎那个路费,说起来就特别地羡慕。我看了之后就劝她,我说,这样的事情不值得羡慕,而且你要劝导他赶紧悬崖勒马,否则灾难就在不远了。结果他一听就笑了,他说,我们这个局长是老江湖了,他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他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他才不相信这一套,没事的。结果,三年过去了,这个市的市委书记,因为贪污受贿被抓了起来,波及到了好几个局长,其中有一位就是这位土地局的局长。结果他被抓起来之后,所有的亲朋好友对他敬而远之,就连他的亲属别人都对他敬而远之。所以你看这个“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案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稍微注意去观察一下就能够发现。

在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也做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如同吃了那个有毒的肉,喝了那个有毒的酒,想止息自己的饥渴。但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给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这个都是得不偿失啊。

在《易经》上,现在很多人很喜欢学《易经》。但是,学《易经》都没有从根本上去学习。为什么要学《易经》?想找一个人给我推一卦,看一看我这件事能不能做,看看我这个生意合作伙伴能不能合作?《易经》确实也有这些功能。但是古人是根据什么来评判推测一个人的荣辱祸福呢?我们读《史记》,读《春秋左传》,读《国语》这些历史书,上面有很多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他看到一个人现前的所作所为,就能推断出他以后的结局如何;看到一个军队现在的作风,他就知道这个仗他们的结果如何。最后预测的结果和事实完全一样。那么他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呢?其实他们读圣贤书读多了,明白这个道理,自然能推测地出来。比如说,在《易经》上就有两句话,一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另外一句话叫“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那么在这个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那里,就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保富法》。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外孙,又出任民国时候上海商会的会长,他和满清末年的那些权贵的子孙交往很多,耳闻目睹了这些后代子孙没落的情形。最后他忍不住就把这些案例总结出来,写了这本书,叫《保富法》。因为他发现赚钱容易、贪财也容易,但是要保持富贵达到三代以上,那可就难了。他用自己身边的和历史上的案例,给我们证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规律。

在《易经》上还有一句话,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如果这

个善,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不足以功成名就;如果这个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足以让他身败名裂。你看,看了这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了,一个人他的兴衰成败都是有规律的。当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突然锒铛入狱的时候,很多人就去议论纷纷,说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古人早都给我们总结出来了。那不就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导致的吗?所以古人学习了这些经典,很容易知道这个人的前途如何。

在09年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当时中央组织部的部长李源潮告诫:“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廉官清白,多数能荫泽后代”,这句话可以说是熟读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

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历史。所以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了历史书你就不会在想着去贪,再想去占不义之财了。

现在有些人也很用心,对那些腐败分子也算了一笔账,确实觉得很不划算。

第一是政治账,自毁前程;

第二是经济账,倾家荡产;

第三是名誉账,身败名裂;

第四是家庭账,妻离子散;

第五是亲情账,众叛亲离;

第六是自由账,身陷囹圄;

第七是健康账,身心交瘁;

第八是历史账,遗臭N年。

在若干年后,人们谈到腐败分子还恨的咬牙切齿,还在责骂他,你看确实是拿着珍珠弹射鸟雀,得不偿失。这个就是戒贪。

第二我们看一看领导干部修养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惩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制怒。怎么样来制怒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怒”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怒”,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的时候,那才叫发怒。所以“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看别人有错误了你生气,结果伤害了自己的肝脏,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那不是拿着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

那怎么办呢?那就要转“怒”为“恕”。这个“怒”字,右字边的愣愣角角是很分明的,我们把它变得圆滑一点就变成了“恕”。这个“恕”字,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恕”?那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呢?如对方的存心,

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才是能够做到“恕”。所以当孔老夫子的弟子来问他,说“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生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啊,这个字就是“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我们就不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这个也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将加人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任何事情要作给别人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呢?如果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那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这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真的要实施就比较难了。

在古文那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特别是在我们和下属交往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宽恕的新,为什么呢?既然他是下属,他的地位级别比较低,那就说明他的做事能力,他的智慧或者是他的德行还不如领导者,所以他做事做得不好,或者想的不够周到,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原谅他做事粗疏,原谅他做事放肆,也要原谅他太拘束、太死板,这些可能都是属下经常会犯的错误。这个是告诉我们做领导的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不要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

第三个修养就是改过。领导者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而且要勇于改过。在《群书治要?鬻子》上,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他说一个人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的过恶,但是却不能够更改,或者是不愿意去更改,以至于贼害了他的身心,乃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有行为,有这样的行为,那确实是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大忌讳了。我们现在很多领导者都很聪明,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过恶,有很多做得不如礼不如法的地方,但是就是不愿意更改。这样道德的可能是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中国古人有这样一句教导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的,不要去责怪别人,马上反过头来反省自己,如果你事事处处都用这个原则来衡量自己,反省自己,你就很少会犯大的过失了。

在明朝的时候,袁了凡先生给我们作了一个勇于改过的榜样。了凡先生年轻的时候,号称学海,他给自己取了号叫学海。你看从这个号中,就可以看到他自己很骄慢,认为自己学识向大海一样,学富五车。他早年的时候,仕途不是很顺利。后来,他遇到了一个高人,这个高人就让他反省一下自己过失,是自己身上的哪些过失导致了自己的仕途不顺。结果一经点醒,很难得,了凡先生很认真地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过失,他就说:“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他说我自己的福分很浅薄,若不能多行好事,多积阴德,为我享受的一个很厚德的福分奠定基础,加上我做人没有耐心。比如说别人有求于我,

我就不耐烦,也不能够宽容别人的过失,别人有过失,他就会念念不忘记在心上。“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有的时候,因为自己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以为自己的才华就掩盖了别人的才华,让别人的才华不得发挥。“直心直行”,就是想到什么就说出来,想这个事就要去做,也不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轻言妄谈,很轻易地就评论别人或者时政的得失,说话不经大脑。他把自己的过失反省了一遍。后来,他都把这些过失一一地改正过来,最后果然仕途走得比较顺利了。

在《了凡四训》上也提醒我们,他说我们一般的人,身上的过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那么多。但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反省自己的时候,却常常看不到自己有什么过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心思才粗疏了,而自己的眼睛被蒙蔽了,被什么蒙蔽了呢?就是被财色名利欲望的追求所蒙蔽了,也没有心思停下来反省自己的过失。结果怎么样呢?可能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所以古人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时候,就要时常反省自己小的过失,这样才不会越积越重,形成了大的过失,而不可收拾。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修身的三个方面。(二)爱民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一看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的品德,那就是爱民。领导者怎么样对待人民百姓?这个对于国家的治乱兴衰其这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群书治要?六韬》上告诉我们:“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这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治理百姓就像父母慈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当一个家庭很贫穷的时候,这个饭不够吃,父母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能够让儿女挨饿;自己宁愿挨冻,也不能够让儿女挨冻。领导者对于百姓对于人民,就是应该这样的态度。“如兄之慈弟”像兄长慈爱自己的弟弟一样。“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看到百姓饥寒交迫,就为他们感觉到哀痛;看到百姓劳苦、奔波,也为他们感觉到悲伤。这就是领导者对百姓正确的态度。

所以我们看中国的历史,正是因为这些领导者、读书人,受过这样的教会和熏陶,所以当一个地方长官要离别卸任的时候,很多的百姓都跪倒沉哀,感激涕零,不愿意让他离开,恋恋不舍。那我们就想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就是因为这些长官确实做到了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人们对他非常有感情,所以不愿意让他走,送了再送。

在《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上,也总结了历史的规律,说了这样一句话:“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士芥,是其祸也。”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盛,就是因为把人民视为受伤的病人,加以体恤加以关爱,甚至是把人民视为自己的伤痛加以关爱,

这是一个国家的福祉所在。而一个国家之所以灭亡,就是把人民视为泥土和小草一样的低贱,不值钱,可以随意践踏,这也是一个国家灾祸产生的原因。所以你看,这些史书这些经典,都把对人民百姓的态度作为衡量一个官员德行的高低的标准。我们看,现在的领导者对老百姓没有这样一种关爱的态度了,甚至是漠不关心,非常地冷漠,那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不懂得去孝顺了。

所以在《孝经》上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亲而爱别的人,这个是和德行相悖的,那也不可能是真心的关爱;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亲而尊敬别的人,这个也是和礼相背离的。为什么呢?你看很多人不尊敬自己的母亲,对领导很恭敬,对生意伙伴很恭敬,说明什么呢?说明他是以利之心和人相处,他不是以恩义、情义、道义的心和人相处的。所以他是和礼的本质相背离的。所以你要想做到爱民如子,视民如伤,首先要培养其对父母的爱。

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求忠诚与孝子之门”,因为这个孝子有恩义、有情义、有道义。这个就是告诉我们爱人要从爱父母来做起。爱父母,首先要对父母之恩有所了解。

那我们看一个幻灯片,这个幻灯片的题目叫《母亲》。

妈妈,虽然孩子已经成年

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你哺育我时

那乳汁里饱含着的温暖

当我毕业的喜讯充满着您的骄傲笑脸

您知道您期盼的世界已经开始将五彩暄染

母爱无边在生命中承袭绵绵

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不朽的关怀

让爱走向生生不息的的永远

妈妈虽然鱼白早现天边我的耳旁依然回响着

在雷鸣的轰响中您深夜轻轻的脚步点点

妈妈好想为你递上一支拐杖

支撑起您曾经硬朗似铁的腰杆

所有的豪情岁月航行在你承诺的永远

好想摘一朵鲜花插在您白发苍苍的鬓边

在满是岁月的沟壑里为您种下永远的春天

您依旧温柔的声音哪怕是喋喋不休的叮嘱

也是在我神情未定的时刻

延续着千年不绝的训言

当我很久没有听到您的唠叨偶尔有一天我发现

我在重复您的教诲

我才知道我在将爱的信息承传

好想为您点上一盏明灯照亮您曾经秋水的眼帘

让所有记忆的诗集在您的回眸里,历历再现

有人总结了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看了之后,确实让人非常感动,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第一个谎言,儿时家里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用筷子把鱼家回孩子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有个冬天,孩子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说:“母亲快睡了吧,明早还要上班呢。”母亲笑了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高考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烈茶,叮嘱孩子喝了,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把瓶子递给母亲,母亲说:“快喝吧,我不渴。”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苦不堪言,然后母亲多年来却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孩子张大了,有了一份好工作,孩子想把母亲接来,好好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孩子千里迢迢干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地死去活来的母亲,孩子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

我们看了这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却感觉到非常地熟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母亲经常给我们说这些谎言。但是我们作儿女的却非常地粗心大意,还误以为母亲说的是真的。母亲真的不愿意和儿女住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吗?特别是老年人,上了年纪,器官退化了,能力和退化了,当然希望儿女在面前照顾自己,才能够心安。但是为什么和儿女住在一起不习惯?因为到了儿女家里,这做得不对,那放的不对,整天都被人挑三嫌四,会感到不习惯。这个就是告诉我们,父母对儿女的付出,无私无求,不求回报,但是我们做儿女的却很不用心。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去关爱,请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恩德会大过父母,值得他真心地去付出,去关爱。所以一个人没有孝敬之心,就没有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你想让他去当领导,做到爱民如子,视民如伤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人对爱性有爱心,一定是因为他知道他是一个孝子,他知道天下作父母的人都不容易,所以才能够把

对父母的孝顺推而广之,来关心天下的百姓。

(三)用人

接下来我们讲领导者的用人,领导者的用人也很重要,那就是要“亲君子,远小人”,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呢?在《韩非子》上告诉我们,小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顺着领导者的心思去说,取得领导者的宠幸和信任,所以领导者喜欢什么,他就跟着赞叹;领导者讨厌什么,他就跟着毁谤。那么这样的人,要慎用。

还有作领导者,要尊敬那些贤德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鲁国的国君曾经向孔老夫子来请教,他说“向东方扩展房屋是一件很不吉祥的事,这件事可信吗?”孔老夫子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是向东扩展房屋却并不在其中,那五种不吉祥的事呢?损人利己,给自身招致不祥,把老年人放弃了不去照管,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给家庭招致了不吉祥。现在的孩子被严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就是因为父母没有身体力行,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把贤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都是不贤德的人,这是国家的不吉祥;老年人不去教导了,幼年人不愿意向老者去请教,这是社会风俗的不吉祥;圣贤人都隐居起来了,愚钝的人没有智慧的人把持了领导的位置,这是天下的不吉祥。在种不吉祥中,国家的不吉祥,天下的不吉祥,都是不能任贤使能,和这个有关系。一个领导者之所以不能够尊敬有德行的人,就是因为他自己有私心。你不能尊敬有贤德的人,有德行的人不被尊敬,不被重用,整个社会也就不会兴起教化之风。因为你说的和你做的都不一致,在位的领导者都没有德行,有德行的人又不被重用,结果说一套做一套,这个道德教育就变成了说教,社会风气就不会很好了。

最后一点就是要慎用人才。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重物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就是所有的人都厌恶他,很多人都厌恶他,你也不要信以为真,就觉得他可厌,你一定去考察,为什么他受人厌恶?很多人都喜欢他,说他好,你也不要信以为真,就认为他好,你也要去进一步考察,他为什么招人喜欢。所以,中国古人其实并不赞同民主选举,为什么呢?

在《六韬》上其实告诉了我们,民主选举它是有弊端的,什么弊端呢?这句话是说,如果我们以世俗大众所赞叹的人,认为是贤德的有智慧的人,以社会大众所毁谤的人认为是不贤德的人,那么党羽很多的人就被进见了,当了领导;而不愿意节结党营私的人,就被罢免了。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些邪取不正的人因为结党营私而把真正贤德的人给蒙蔽了,埋没了。忠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邪取不正的人以虚有的声誉取得了领导的位置。这个世

间的乱象就越来越严重,这个国家也免不了危亡了。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其实民主选举他不一定能够选出最合适的领导者,像《三国演义》上告诉我们,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能够把诸葛亮请出来,真正贤德的人,他都是非常谦虚,非常礼让的。因为他们没有自私自利,升官不是为了发财。

《六韬》上还告诉我们,要选拔一个领导者非常的谨慎。首先,要对他提出问题,看他的言词是不是有理有据,要进一步的追问他看他的回答是不是有应变的能力。甚至要间谍去考察他看看他是不是忠诚。这件事你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还故意问他,看他是不是有隐瞒。让他有使才的机会,支配才能的机会。还要用美色来考验他,看他是不是贞洁。告诉他这件事很难,看他有没有勇气承担。最后还要醉之以酒,以观其性,看看他是不是失态。一个领导者经过这层层的考验都合格,才能把他任用到领导的位置上。这也显示,中国古人有很多观人的方法,选拔领导者也是非常谨慎的,这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借鉴。

这一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

?.(易)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忠诚 o B.清廉 o C.勤勉 o D.以上皆错 ? 2.(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重视历史 o B.割断历史 o C.文化自觉 o D.批判继承 ? 3.(易)《中庸》是一篇完整的()哲学论文,有清晰的论述目标和逻辑结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法家 o D.佛家 ? 4.(易)朱子认为()帮助人们建立根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大学》 o B.《中庸》

o C.《论语》 o D.《孟子》 ? 5.(易)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所获得、有所成长。这是人自由的最高境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君子 o B.小人 o C.长者 o D.孩童 ? 6.(易)()不一定要成为圣王、君主、政治领袖,它强调的是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 o B.外王 o C.修身 o D.治国 ?7.(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及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德修养

浅谈对官德的认识 官德和医德、师德一样,都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人类社会由于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和职业道德林林总总。在数不胜数的职业道德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世人关注的则应首推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官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要求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官”这种社会阶层和职业的特殊性。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道德,就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言,都不及官德来得直接而明显、广泛而深刻、久远而恒新。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要素的总和。显然,为官者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效,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与威信的高低。 官德状况之所以引起的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一方面,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历史沿革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由“官”这一特殊职业和为官者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大凡是官都意味着权威,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知道,凡是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其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官的权威表现在为官者与百姓的关系上,它既反映为官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着老百姓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为官者

的权力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则凭借为官者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导者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的,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称心的。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仅仅只能凭借权力中的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显然,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是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的目标。一旦这些领导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过去的权力,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就由原来的口服心不服转变成了不理不睬。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只能算一个平庸的官。 因此,我们可以说,为官者,不论其职位高低,也不论其资历深浅,如果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有一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就会常常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处处把为百姓苍生办实事、好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会将广大劳动人民的冷暖安危和祸福系于一身。否则,就会被老百姓诟病,遭历史淘汰。所以,中国老百姓对当地的官的另一种称呼为“父母官”。“父母官”就是要牵挂百姓,爱护百姓,保护百姓。正如内乡县衙的那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从古至今,为百姓称道的好官数不胜数,新中国以来为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第1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美好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德才兼备。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译文: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二)故事引导 1、讲德才兼备的薛仁贵的故事 2、你如何看待薛仁贵的“才”和“德” 3、你还知道哪些德才兼备的人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其他同同学,同学们问他一些难题,他总是爱搭不理。班干部竞选时,小明落选了,他很苦恼。 2、你认为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小明想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你有何建议?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德才兼备 六、教学反思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办学要尊重这个规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行合一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应该如何运用这句话,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2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二、重点难点 明白人际交往要有宽广的胸怀。 三、课前准备 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语今说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故事引导 1、讲以邻为壑的故事 2、同样是治水,为什么白圭不能与大禹相提并论?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知行合一 1、情景表演 雨天一位女士走上公交车,发现座位上有水滴,椅面有点湿。她皱着眉头走向了另一边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她随手把还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2、这位女士的行为合理吗? 3、生活中你有过“换位思考”吗?说说看。 (五)拓展诵读 五、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教学反思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出处 2、明白如何与不理解自己的人交往。

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论述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严三实”强调制度约束,更强调自律和价值引领,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用心去追求修身的更高境界。 修身先修德。百行德为先。品德是一面镜子,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和精神脊梁。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修德当心静。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修德应常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的言行是否适当,有无过错,以便及时调整校正。 修身应修学。“学”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对于领导干部,学习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开阔胸襟,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保持心境平和与头脑清醒,去浮躁、增智慧,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 修身当思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就是要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防微杜渐的觉悟,要有“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谨小慎微的意识;要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抵制奢靡之风的勇气,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修身重修行。个人素养来自于日常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尽心尽力、勇于进取的行为表现,来自于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坚持进行精神修养的实践。对于领导干部,修行就是要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一方面躬身做“官”,当人民的公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群众谋利益;另一方面就是要挺直腰杆做人,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廉洁自律,做有精神、知道德、守法规、益人民的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精)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第二,要慎欲。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同样有欲望,但是人不能够把人的唯一追求放在欲望上,人在追求的欲望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呢,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应该,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应该去获得,因民所利而利之,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富与贵我都想要,这一点无可厚非,儒家思想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人不能够仅仅的追求物质利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个适度就是一种中庸的原则。人不能够纵欲,也就是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不能够去纵欲。那么应该怎么办?欲而不贪,见利思意,以意至利,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一种中庸的原则,当然不能够纵欲,也不能够去禁欲,这两者都不应该去提倡。对物质利益应该有一种恬淡的心情,老子也说或莫大于不知足,就莫大于欲德。祸患之源,人的祸患之源就在于贪得无厌。所以如果人太贪婪了,一定会出现问题,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该恬淡。 第三,要慎微。就是微小,慎小的意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很多领导干部处问题都是从小节上小事上出的问题,小事觉得无所谓,觉得小事,认为小事不是很重要,但是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从小事上就应该警慎,把好第一道关,这是我们讲的慎微,也就是慎小。 第四,要慎权。为官者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往往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个真理。所以很多官员古今中外都有,手中握一点权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贪白不贪,这样一种理念一定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这个关要过好不容易,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权力用好了可以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但是如果权力用的不好,滥用权力,这样就会对国家,对人民造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群书治要》与官德修养。我们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在《群书治要》中论述的官德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就讲一讲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 (一)关系到官员的成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重视官德修养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关系到官员自身的成败,在《群书治要》的《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误解了。说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不敢学习传统文化了。因为它告诉我们德行很重要,而财富不重要。其实这是对这一句话的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德行是财富的根本,而财富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显现。像我们学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也必须能够延伸到哪里。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外在的财物、身份、地位、名声等等,要靠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 在《中庸》上也有这样一句话,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要想获得福禄寿名都齐全,那怎么样呢?必须得有深厚的德行。 正如孔老夫子在评价舜王的时候,他总结的这句话。舜王,他被列为24孝之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后母、他的父亲还有他的一个弟弟,三番五次的要致他于死地。但是舜王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反省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虽然得了天子之位,仍然还去田野去豪气。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做儿子的孝道没有尽的圆满。后来,他的德行终于感化他的后母,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这个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得到福禄、寿名齐全,也必须培养自己深厚的德行。 而在《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喜欢打猎、游戏,没有节制,还喜欢饮酒,还喜欢靡靡之音,住着又高又大的房屋,墙上还雕着花纹。以上这几种情况,如果有一件出现了,就没有不灭亡的。你看古人,他看一个人现前的所作所为,他就能够评价出、推断出这个人以后的兴衰成败。比如说,在史书上,都有这样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和这个人预测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 学 设 计 六年级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得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得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得滋养。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得由来 2、明白做人得道理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得道理 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薛仁贵得故事 2、您还知道哪些关于德才兼备得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她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得原因就是什么?她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得信任?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就是一个受人欢迎得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得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得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她人得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范读课文。《以邻为壑》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得正误及判断理由。

浅谈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浅谈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政治、道德、文化等等方面,其中,文化修养是干部的智慧之源、道德之根、人格之魂、健康之基、和谐之本,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准、人格魅力和决策水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领导干部加强文化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传承。好学、善学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古代圣贤、帝王将相,还是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今天的领导人,都对学习抱着极其重视的态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历代开国皇帝也都十分重视学习,吸取前朝教训,寻求有益指导,谋求国家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辉煌。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成功也无不都是善于学习结出的硕果。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开展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智慧,对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上这些史实与论述,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学习、强调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意识,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领导干部淡化文化修养就是淡化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经历“他律”“自律”和“自然”三个阶段。文化修养愈深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审美情趣等就愈显高雅。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养基础上,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环境和氛围相一致,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从而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树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就会按照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为加强文化修养增加了难度。但正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刘德志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2-04 09:27-2017-12-04 09:29 92分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 o B.吏 o C.百姓 o D.儒生 ? 2.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统 o B.政统 o C.道统 o D.法统 ? 3.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书 o B.鱼和水

o C.镜子 o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既是忠臣又是干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关羽 o B.司马懿 o C.赵云 o D.诸葛亮 ? 5.()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仁政德治” o B.“修身养性” o C.“礼义廉耻” o D.“性善论” ? 6.权原说是儒学家()提出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范仲淹 o B.杨震 o C.曾国藩 o D.徐复观 ?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孤臣 ?8.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思想 o B.中国传统文化 o C.文官制度 o D.科举制 ?9.“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墨家 o D.法家 ?10.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良臣 ?1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借鉴古代官德?()(多选题4分)得分:0分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 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学情分析 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 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 1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 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 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 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 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2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1》 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2.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展示朗读 1.学生自读故 二、朗读句子 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3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2.5分) 得分:0.0 A 正确B错 正确答案:B 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案:B 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是朱元璋的德才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2.5分) 得分:2.5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2.5分) 得分:0.0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心得体会 “境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境界非常重要,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应该达到什么境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为官、做人、做事,都是我们必须把握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下面,我就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从三个层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从政治面貌上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做到讲政治、强党性 讲政治,最重要就是要有政治头脑,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对一名党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实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上,贯彻到党内生活中去。 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撑。我国古代把理想信念叫作“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有志者事竟成”。梁启超先生说:“信仰即神圣。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西方有“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欲灭其文化,必先灭其信仰”说法,意思就是毁灭了一个国家的信仰,就毁灭了一个国家。从我国来看,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上说,信仰上是坚定的,政治上是清醒的。

但也存在着淡化信仰、政治糊涂的现象。如有些同志作为党员,没有党的意识,既不相信党的宗旨,也不相信党的政策;既不信任上级组织,也不信任人民群众,一切以自我为大,自我为是,自我为能,把追求高官、攫取权力作为最大政治;把谋取私利、博取名声作为最大信仰。我们有些干部到关键时刻,一有风吹雨动,就做“墙头草”、“骑墙派”,置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政党的利益而不顾。比如说,当前存在的一些官员把妻儿家属安排到境外,单身一个人在国内做官,随时准备“随机而动”的“裸体做官”现象,就是政治不坚定,信仰不坚定的集中表现。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在“落马”前6年就把妻儿安置到加拿大;成克杰作了两手准备,把大笔资金存到香港;胡长清的护照有几本,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以卷席而逃。据统计,近年来,由领导干部贪污携款外逃资金达到了500亿美元。还有很多干部,因为理想信仰缺失,出境挥霍赌博,引起巨额资金外流,我国每年有约1.2万亿赌博资金流向境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要时刻牢记: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摆,信念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登高望远,胸怀全局,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在重要变革时期、关键时刻,在突发事件面前,经受住考验。 二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越是发展经济越要讲政治。这是基本保障。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讲政治,最重要的是强化大局观念,增强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局就是大势,就是整体。讲大局是一个党员应该具有的政治品行。无论《史记》

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要从心开始

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要从心开始 吕志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了“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五德用人导向,将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是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全党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终身课题。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从心开始。 一、思想上要认识党员之身,始终心怀党的意识。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清醒。当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纲领产生“信仰危机”,对党的组织产生“信任危机”,对党的事业产生“信心危机”说到底就是缺乏对自己的党员身份的充分认同。不能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辩别对与错,是与非,在政治风浪上失去了政治辨别力。党员意识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灵魂所在。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强烈的党员意识来源于对党的理论的自觉修养,党员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它深深植根于党的理论沃土之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永远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

官德修养的的精神食粮。要真学。重点精读理论原著,掌握其精神实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共产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要活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清除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做一个自觉的革命者,强烈的党员意识来自于对党的成就的无比自豪。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功绩的政党,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孰读党的历史,从党历尽艰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党的正确,从党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治国过程中感受到党的伟大,自觉以党的一分子而自豪。不断增进对党的理念的信仰、对党的组织的信任、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强烈的党员意识来自于对党的事业的孜孜追求。“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它让路。”强烈的党员意识需要一种内驱力来指引,这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追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凛然正气,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祝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努力做一个高尚的领导,一个有利于人民的好干部。 二、组织上要遵循党员之规,始终心守党的纪律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单元测试题答案

精心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A.对 B.错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C)。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A)。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B)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B.宋代理学学风 C.唐代诗学学风 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A A.对 B.错 9 A.对 B.错 10、“”这一概 A.韩愈 B. C. A.西学 B.心学 C. A. B. C.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A)。 A.《尔雅》 B.《康熙字典》 C.《永乐大典》 日、俄两国的一些汉学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是具有威胁性的。A A.对 B.错 要研究和传承国学,必须实现的贯通是(ABC)。

A.文理贯通 B.古今贯通 C.中外贯通 第四章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花鸟等物,赋予他们特殊的品格与寓意,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A A.对 B.错 儒家所说的“修身”就是对个人的(B)的提高,类似道家的修炼养性。 A. B. C. “礼”、“ A.对 B.错 A.对以 B.错 A. B. C. A.孤僻 B.自觉 C.谨慎 “ A.朱熹 B.左丘明 C.杨振 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A A.对 B.错 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两方面着手:一是修德,二是修心。B A.对

传统文化《厚德载物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砥砺品学”两个单元。““尚德修身”:主要从五个方面学习,尚德、修身、明理、自然、审美。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砥砺品学:从励志、尊师、劝学、惜时、自强五个方面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五、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