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尘肺知识点

尘肺知识点

尘肺知识点

尘肺是指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它是一种职业病,主要发生在从事尘埃环境作业的工人中。尘肺的发病过程相对缓慢,但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将从尘肺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尘肺的病因

尘肺的主要病因是长期暴露在含有粉尘颗粒的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尘肺病因包括煤矿工人、石棉工人、金属矿石开采工人、陶瓷工人等。这些行业中的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长期吸入这些粉尘颗粒会导致肺部受损。

2.尘肺的症状

尘肺的症状通常在患者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后才会逐渐出现。早期症状包括咳嗽、气短、胸闷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加重、咳痰、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尘肺还可能导致气管狭窄、肺功能受损甚至呼吸困难。

3.尘肺的诊断

尘肺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医生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工作史和病情表现,并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胸部X光、肺功能测试以及血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肺部的情况,并确定是否患有尘肺。

4.尘肺的预防

尘肺是一种可预防的职业病。在预防尘肺方面,有几个重要的措施需要注意。首先,工作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同时,工人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尘肺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尘肺病变。

总结起来,尘肺是一种职业病,主要发生在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中。尘肺的症状包括咳嗽、气短、胸闷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尘肺的诊断需要通过医生的评估和相关检查,如X光、肺功能测试等。为了预防尘肺,工人需要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并接受定期体检。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尘肺的发生。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 4.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尘肺知识点

尘肺知识点 尘肺是指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它是一种职业病,主要发生在从事尘埃环境作业的工人中。尘肺的发病过程相对缓慢,但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将从尘肺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尘肺的病因 尘肺的主要病因是长期暴露在含有粉尘颗粒的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尘肺病因包括煤矿工人、石棉工人、金属矿石开采工人、陶瓷工人等。这些行业中的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长期吸入这些粉尘颗粒会导致肺部受损。 2.尘肺的症状 尘肺的症状通常在患者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后才会逐渐出现。早期症状包括咳嗽、气短、胸闷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加重、咳痰、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尘肺还可能导致气管狭窄、肺功能受损甚至呼吸困难。 3.尘肺的诊断 尘肺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医生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工作史和病情表现,并进行体格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胸部X光、肺功能测试以及血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肺部的情况,并确定是否患有尘肺。 4.尘肺的预防 尘肺是一种可预防的职业病。在预防尘肺方面,有几个重要的措施需要注意。首先,工作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同时,工人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尘肺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尘肺病变。 总结起来,尘肺是一种职业病,主要发生在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中。尘肺的症状包括咳嗽、气短、胸闷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尘肺的诊断需要通过医生的评估和相关检查,如X光、肺功能测试等。为了预防尘肺,工人需要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并接受定期体检。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尘肺的发生。

【医疗知识】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 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 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 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 1、环境: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预防医学所研究的环境是由环绕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锁链关系。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 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饮用水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100(CFU/mL)

内科知识点记忆口诀

内科知识点最全记忆口诀1呼吸系统 1、慢性肺心病并发症 肺脑酸碱心失常休克出血DIC 2、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 “两碱激素色甘酸、肾上抗钙酮替芬” “两碱”——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类药物 “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色甘酸”——色甘酸二钠 “肾上”——拟肾上腺素药物 “抗钙”——钙拮抗剂 “酮替芬”——酮替芬 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休感激、慢活乱,重点保护心肺肾” “休”——补充血容量,治疗休克 “感”——控制感染 “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慢”——缓慢输液,防止出现心功不全

“活”——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4、大叶性肺炎七绝充血水肿红色变, 灰色肝变溶解散, 胸痛咳嗽铁锈痰, 呼吸困难肺实变; 5、小叶性肺炎老弱病残混合感,细支气管为中心化脓性炎; 6、呼吸衰竭变化有七, 脑心肾血及呼吸, 水电酸碱较复杂, 血气分析是机理, 紫绀抽搐嗜睡昏迷, 给氧通气抢救第一; 2 内分泌系统 1、还珠格格与降糖药OHA 有如下几类: 1.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好; 2.双胍类:不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食欲;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等; 记忆第一类药物时可如此联想:磺,皇,皇帝,所以甲苯磺丁脲是第一代;而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甲嗪美比哒等第二代可联想成还珠格格;

2、SLE诊断要点面盘光,关口精血浆,肾免抗 3、甲减的口诀上联:畏冷乏力肌肤冷下联:脱发落眉不出汗横批:一幅笨相 4、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5、烧伤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碱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6、肠结核:任何肠段,回盲部最多;溃疡浅,边缘不整,底部血管多有闭塞; 7、肠伤寒:回肠下段;溃疡长轴与肠长轴平行,圆形或椭圆形,底凹凸不平,边缘隆起; 8、肠阿米巴病:累及结肠,盲肠最重;溃疡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边缘呈潜行性; 9、细菌性痢疾:发生在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溃疡呈地图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10、溃疡性结肠炎:位于大肠多在乙状结肠;溃疡呈连续非节段分布,大片不规则; 3 肾炎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最常见的一型; 主要病变: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 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XXX,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XXX少女。1929年,XXX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地面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从事劳动大脑发达语言文字人类社会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体系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表示图) :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阴囊:保护 (1)内生殖器附睾:储存和输送(3)外生殖器 输精管:输送:排精、排尿 (2)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 卵巢:发生卵细胞和渗出雌性激素 (1)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2)外生殖器:即外阴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3、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 :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1)概念: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1。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3。营养素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4.营养供给量: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在应激等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而提出的膳食中实际应该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其作业能力. 6.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生产过程(化学因素:毒物、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细菌、病毒、霉菌) 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劳动强度、工具、体位) 生产环境( 厂房建筑布局,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7.毒物存在的形式: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存在的物质。蒸气:即固体的升华、液体的蒸发或挥发。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酸雾。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 8。毒物吸收方式:主要为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分压、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其次为皮肤: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脂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消化道较少:常见于意外事故。 9.职业性损害: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 10.职业病:1.尘肺:13种。2.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皮肤病:8种.5.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5种。6.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3种.7。眼病:3种 8.耳鼻喉口腔:3种。9。肿瘤:8种。10。其他: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11.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 12.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准确可靠的职业接触史、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和临床检查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由集体作出诊断。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应综合分析: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后,出具诊断证明书(一式三份)。 13。职业中毒预防措施: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1.根除毒物2.降低毒物浓度3。工艺建筑布局4。个体防护5.职业卫生服务6.安全卫生管理 14。铅中毒毒理分布: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血循环中血浆蛋白结合铅可溶性PbHPO4;初期:肝、肾、脾、肺、皮肤;后期:骨(90—95%铅储存库),毛发,牙齿。难溶磷酸铅 15。铅中毒临床表现:慢性中毒 :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1)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消化不良,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不良症状。口腔卫生差者可在齿龈边缘见到约1mm蓝灰色线,称为“铅线”(lead line).3)血液系统:多呈低色素正细胞型贫血.外周血可有红细胞增多.4)其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可通过乳汁引起婴儿铅中毒. 16.铅中毒预防: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铅2.降低铅浓度:1)改革工艺(2)加强通风(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3。加强个人防护4.监测与监护.职业禁忌证:明显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心血管器质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7.个人防护用品:根据所防护人体器官或部位,分为7大类:1.头部防护类;2.防护服类;3.呼吸器官防护类;4.手足防护类;5。听觉器官防护类;6。眼、面防护类;7。防坠落类。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 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用有益于 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wei)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 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者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 害。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 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 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 方性克汀病 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种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 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 100 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 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 系列的亚 油酸和 n-3 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 碳五稀酸 EPA 和 22 碳六烯酸DHA。 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海藻胶,木质素等。 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 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者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者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 使用后浮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 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者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飘荡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伤害超出 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浮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种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向来接的原 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反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是指妨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 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提纲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点1 呼吸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左肺2叶,又肺三叶。 注意:咽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它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器官,它有软骨作支架,可以使喉腔内气体通畅。 知识点2 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各器官的作用 (1)鼻: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 温暖:鼻腔内表面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的刺激 鼻的作用湿润: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 清洁: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的气体中灰尘(2)气管和支气管: ①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通畅 ②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 ③能产生痰清洁气体 2、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气体的通畅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是鼻腔、气 管与支气管的共同作用。 3、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是由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患病时,由于气体进出 肺的通道,病人呼吸困难 (2)肺炎:由细菌、病毒等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症状为发烧、胸部疾痛、咳 嗽、呼吸急促。 (3)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发展一定程度会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措施:带口罩、防毒面具。 4、吃饭时不要随意说笑和打闹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 入食道。喉腔前上部有一块叶状的会厌软骨。 注意:发声的秘密

预防医学2知识点

预防医学2知识点(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al): 是从医学中分支出来的独立学 科,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 生物医学、环境医学、社会医 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 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 律及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制定 预防措施和决策,达到预防疾 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的目的。 2.健康:身体、心理以社会适应 都处于完好状态 3.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 其中的各种因素。 4.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环境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生 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 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生物 学种群与数量,各生物群落之 间的数量比例之间始终保持动 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5.生物富集作用 (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 物进入人体,可在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但金属及某些难分解 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不断 浓集,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 于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 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6.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nifications):环境污 染物可沿食物链在生物体间传 播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 加,使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浓 度远高于低位营养级体内浓 度,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7.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 素造成的环境结构的重大变 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 平衡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直 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公害(public nuisance):人为 造成的广泛的严重环境污染,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 态。 9.环境污染物的自净:环境污染 物进入自然环境后,在环境的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 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 物的总量或浓度下降的过程 10.毒物(toxicant):存在于自然 环境中,很少剂量进入人体即 能产生病理损害作用的物质 11.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能够改 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整个机 体及其后代,甚至整个群体的 健康产生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 质或混合物,又称环境雌激素 1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含有大量磷、钙等营养物质的 污水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 缓流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水生 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使水 中的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物大量死 亡的现象 13.生物地球性化学疾病 (biochemical disease):由于 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使当 地土壤、水、植物中某些微量 元素过高或过低,是当地人或 其他动物从环境中对该元素的 总摄取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 需要而引起的疾病。 14.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在较严重的确定性 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病 症,患者生后即出现智力低 下、身材矮瘦、听力障碍、神 经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 下、甲状腺肿。 15.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 合成不足,每日必需靠膳食供 给的氨基酸。 16.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入、 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 养成分,用以维持生长发育、 组织更新,或保持良好健康状 态的动态过程。 17.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cid amino):人体合成蛋白质时, 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合适,当某 一氨基酸大量缺乏时能够使其 他氨基酸的利用率下降,营养 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 酸 1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complementary action):由 于食物中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和 含量不同,将富含富含某种氨 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这种氨基酸 的食物共同使用或混合,能够 使混合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 含量向适合比例靠近,促进营 养素的吸收利用,提高食物的 生物学价值,促进健康。 19.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道 分泌的消化液消化,也不能被 吸收利用的非淀粉糖类和木质 素。 20.基础代谢:维持最基本的生命 代谢活动所必须的能量消耗 21.食物特殊动力学效应:又称食 物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是由于摄食活动引起的 额外的能量消耗。 22.营养缺乏:由于长期缺乏一种 或多种营养素引起的严重营养 低下,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和病征。 23.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由摄取食物而使致 病因子进入机体,从而引起具 有感染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4.食物中毒:由于摄入生物性、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将有毒 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想 的非感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25.职业紧张:在某种职业条件 下,工作需要超出个人的应对 能力而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压力 26.工效学:以恩为研究,研究 人、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之间 的关系、目的是实现人在生产 过程或其他活动中的安全健康 和舒适的目的,并提高生产效 率 27.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劳动者由于在生产 过程中长期接触到某种职业性 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特定疾病。 28.工作相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 发病,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 程或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 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发病的 发病率升高,潜伏疾病发作、 或现患疾病加重等,这些疾病 都成为工作相关疾病。 29.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用轻微,并不足以引起病理 损害,但可引起体表的变化, 如胼胝、色素沉着等,这些变 化在生理范围内,可以认为是 机体对有害因素的代偿性适应 或适应反应,称为职业特征 30.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颗 粒物质 31.肺尘埃沉着病:又称尘肺 (pneumoniosis)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 有粉尘在肺内阻留引起的以肺 组织弥漫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 性疾病。 32.矽肺: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 吸入游离二氧化硅而导致的以 肺组织弥漫纤维化为特征的全 身性疾病

预防医学中级公共卫生362一部分知识点整理

公共卫生362知识点部分 1.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用T检验 2.两个大样本均数或者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用U检验 3.分类资料两个或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方差分析 4.方差齐性检验用Bartletl卡方检验 5.完全随机用q检验,多个均数间比较用q 6.对于明显偏离正态性和方差不齐的资料,选用变量变换的处理方法?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检验用F检验?? 7.未知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 8.反映筛检试验项目收益的用似然比 9.泊松分布的总体均数u小于5时为偏锋,u越小,分布越偏,随着u增大,分布趋于对称,理论上无限大,接近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中均数和总体方差相等,均为拉姆达,观察结果具有可加性,均数为唯一确定性 10.罚款是行政处罚 11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12 光化学烟雾污染物:臭氧和醛类 13 测量某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最好的指标是相对危险度 14 责令改正不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15 体液丢失7%重度缺水,6%中度缺水2%轻度缺水 16 成熟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及功能上达到成人水平 17 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不断完善 18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标准为0.15mg/m3,烫发的氨标准值为0.5mg/m3 19 商场噪声标准值≤60db,出售音响设备的柜台≤85db,图书馆是≤50db 20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锌碘硒铜钼铬钴 21 RFD是参考剂量BMD是基准剂量VSD是实际安全剂量UDS是不

确定系数EED是高危人群总接触量估计值 22 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淋巴系统12岁达到成人的200%,第二个十年逐渐萎缩,骨骼出生后第一年增长快,青春期出现生长突增,然后增长趋势减弱到成熟 23 青春早期是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中期主要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月经初潮,遗精,睾丸增大是男性青春期的第一信号,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24 配对设计的两组资料,两均数差别进行假设检验,可用配对t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25 粪大肠菌群是44.5℃时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培养温度37℃时能发酵乳糖.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细菌总数是1ml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经37℃24h培养后生成的菌落 26 X射线机的发射量取决于管电流的大小,曝光时间的长短 27 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以大量活菌为主,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以毒素为主 28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工作方针及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遵循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29 化妆品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m 30 新风量舞厅>30m3 影剧院、商场>20 酒吧≥10m3小时.人,3星-5星级酒店30, 31 顺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的形式公布,一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的形式公布,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以国家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 3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重复随机 33 氰化氢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口唇麻木、恶性、呕吐、呼吸困难、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知识点

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如砂尘、铅、苯等。 (2)物理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二、职业病 1.定义: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举例: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3.界定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分类:《职业病分类与目录》10大类132种。 ◆尘肺病(13种)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职业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职业卫生学:对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并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科学 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 2002年法定的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 共同特点是1、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意大利的拉马兹尼(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由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高危人群:某些人在接触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时,由于本身内在或外在因素的作用出现的反应比一般人群强,这些敏感性强的人成为高危人群 三级预防原则,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⑴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⑵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⑶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 职业生理学“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劳动负荷评价1、劳动系统2、负荷3、应激 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称作业能力作业能力是指在不降低作业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长时间内维持一定作业强度的能力。 疲劳样状态它是由工作任务或环境变动小所致个体的应激状态。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2、个体因素3、环境因素4、生产设备与工具5、劳动组织6、锻炼和练习 职业心理学是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 职业性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产生的紧张反应。 紧张反应的表现1.心理反应2.生理反应3.行为表现 过度心理紧张有关的疾病⒈精疲力竭症。精疲力竭症三微模式:情绪耗竭、人格解体、职业效能下降。⒉心血管疾病⒊支气管哮喘⒋胃肠道疾病⒌癌症⒍甲状腺功能亢进 职业紧张的控制与干预1、增强个体应对能力2、增强应对反应3、消除或减轻劳动场所的紧张因素4、进行技术培训5、提倡参加业余文化生活消除紧张反应6、加强立法 肌肉的力学特征当肌肉负荷为最大收缩力的50%左右,肌肉做功效率最高。 视觉显示器(visual display)设计要求:容易判读;显示方式简单明了;一个显示器传递的信息不宜过多; 对于数字显示器,要符合阅读习惯。指针粗细长短要适当;数字、指针的大小、颜色、视角应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学特点。 听觉显示器(auditory display) 设计要求:采用人耳敏感的频率需要传输很远的信号,使用低频声音。紧急报警采用间断的声音信号或改变频率和强度,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信号持续时间适当 生产劳动离不开手和脚来操作,手和脚在水平和垂直面内所能触及的最大轨迹范围称为作业区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1、环境因素气温噪声照明颜色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4呼吸系统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4 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填空: 1: 骨性胸廓: 骨性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胸骨、锁骨和肩胛骨组成2 :肋骨先天性变异: 颈肋, 叉状肋,肋骨联合3:肺门的组成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4 :肺门的位置中野内带第2 -5 前肋间处、左比右高1 ~2cm。 5 : 肺纹理的特点: 逐渐变细,下肺较上肺多而粗,右下肺较左下肺多而粗6: 15mm为异常. 7 : 一般右膈略高于左膈1~2cm,8 : 除右肺中叶尖端指向外侧,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三角阴影尖端均指向肺门。 9 : 小于或等于3cm 为结节,大于3cm 为肿块)10: 钙化X 线表现:高密度,边缘锐利,形状不一(点、块、球状)结核钙 1 / 10化斑点状、斑块状 肺错构瘤肿块内爆米花样尘肺蛋壳样钙化。

少数肺癌也可以出现沙粒状钙化11 :支气管扩张症以两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中叶支气管多见,临床上,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脓痰和咯血等症状。 12 : 小叶性肺炎病变多位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心缘旁)13 :结核的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Ⅰ 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结核性胸膜炎(Ⅳ型),其它肺外结核(Ⅴ 型)14 :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是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类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和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5 : 各类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前纵隔: 胸内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中纵隔: 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名解: 肺纹理: 最新资料推荐 在正常充气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2:

2022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5章知识点: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安工《生产技术》第 5 章知识点: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根本原那么和要求 知识点一、防尘、防毒根本原那么和要求[掌握]: 防尘、防毒根本原那么和要求(轮换考 点) 根本原那么是: (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2)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3)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知识点二、防噪声与振动根本原那么和要求[熟悉]: 防噪声与振动根本原那么和要求(轮换考 点) (一)防噪声 源头控制,途径控制,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二)防振动 首先控制振动源,工程控制措施,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知识点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根本原那么和要求[了 解]: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根本原那么和要求 (一)防非电离辐射

(二)防电离辐射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知识点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掌握]: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轮换考点) (一)来源 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爆破;耐火材料;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和搬运等;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二)分类 根据粉尘性质分为 3 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硅石、煤)、金属性(铁、铝) 、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 。 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棉、麻、木材) 、动物性(皮毛、丝)、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农药、炸药) 。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知识点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掌握]: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常考点)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1.粉尘的化学成分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序的重要因素。 2.分散度 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μm 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1、进化论的创始人XXX提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3、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4、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5、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2)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胎儿发育的部位是子宫。产生的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6、发育: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7、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8、胚胎发育:怀孕后8周左右胚泡发育成胎儿(初具人形),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9、怀孕到40周时,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0、试管婴儿:用野生法,让卵细胞和在体外受精,并举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发生的婴儿。 1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比男孩要早。 (2)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1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生齿过快增加的关键,优生能制止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有利于提高生齿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预防医学卫生学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成分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2.限制氨基酸:在人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各种氨基酸要有适宜的比例,如果某一氨基酸过少,就要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营养学上称这种氨基酸为限制氨基酸。 3.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5.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相关疾病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种类型:热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6.同质:指观察单位或观察指标受共同因素控制制约的部分 7.变异:在同地区,同年份,同年龄,健康男童的同质的基础上,测量得到个体的身高值却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这种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8.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9.均数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或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 10.直线相关系数:亦称Pearson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直线相关的密划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 11.偏倚:即系统误差,在研究或推论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其真实值。 1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病例和对照)具有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过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因子的影响 13.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