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然而,当翻译小组接受一部重要作品的翻译任务时,小组成员的工作程序大致如下:(1)每个成员负责翻译不同的部分;(2)阅读其他成员的译稿并提出意见;(3)小组成员定期开会,讨论不同看法,统一意见。这些程序常常大不相同,十分复杂。首先,很难组织一个成员之间在能力上旗鼓相当的翻译小组,人人尊重组内同行的经验和资历。在许多情况下,能力较差的成员总是想要在讨论中占上风,以掩饰自己业务能力上的弱点。其次,小组必须规定几条相对详细的翻译原则。这样,意见上的分歧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则来加以讨论,而不至于成为对同行的个人批评。第三,当小组里意见产生严重分歧时,需要推举一位成员充当局外"仲裁人"。否则,成员之间在个性方面的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展;第四,聘请几位有水平的审稿人员,专门就内容是否正确和文体是否可行等两方面的问题通审全稿,这样做也是大有好处的。

基本翻译过程

四个基本翻译过程是:(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成译语;(3)重新调整译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正如本书在不同章节已经指出的那样,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翻译中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过好这一关。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本书不惜笔墨地讲解语言的性质以及词法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就是因为许多译者并没有意识到要在原文中发掘它的内涵。

翻译过程涉及从用原语思维到用译语思维的转换--这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原文的内容也就"一步到位"。转换的明晰程度越高越好。在奈达和泰伯的著作中(Nida 和Taber,1969),根据所谓"核心"结构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

结构重组就是组织译文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从而使所针对的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译文。对于一位优秀的译者来说,整个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实际上就象我们使用母语讲话一样。

虽然这三个基本过程可以分开来讨论,但如果认为译者是分三个步骤来进行操作的话,那就完全错了。这三个过程是下意识地同步进行的。水平高的译者用不着去考虑怎样把主动变为被动,把名词化的动词变为从句,或者在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也用不着去考虑是否需要把名词变成人称代词。译者如果还常常犯愁如何重组译文的话,那他们大概是在还没有具备运用译语的必要能力之前就开始从事翻译了。

尽管检验译文与分析、转换和重组这三个过程有所不同,但就迅速暴露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过去,译文的检验大都是指定一名懂得原语和译语的人来进行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测定译文与原文的对应程度。这个方法的缺点是,这位懂得双语的鉴定人可能已经熟悉文本和内容的类型,用不着花多大功夫就能理解译文。对译文进行正确的评估,只能是通过检测只懂译语的读者代表的反应来实现。

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四种:(1)邀请几位读者代表朗读译文;(2)仔细分析朗读者的面部表情;(3)请听过译文朗读的人向没有听过朗读的人讲述内容;(4)填空检测法。

最有效的检测方式之一是请几位水平高的人来朗读译文,译者一边看着稿子,一边标记朗读时打磕巴、误读、用错词替换、重复以及语调把握不定的地方。如果两个或几个水平相当的人都卡在同一地方,这些地方明显就有问题。造成朗读不畅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如高层次的词汇,句法蹩脚,缺乏过渡词,并列的词汇中辅音群发音浊重,没有表示疑问、命令、讽刺、反语和省略的标记词。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告诉译音应该怎么去修改译文,但能够指出

译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

当不同的人朗读译文时,译者要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他们的眼神,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表情和眼神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译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领会的程度。细心而又善解人意的观察者很快就能发现:朗读者读懂了译文呢还是对它的内容不知所云;对译文的内容感兴趣呢还是觉得枯燥无味;读来饶有兴致呢还是认为译文的确太难而无法诵读。对译文内容的检验,最好是请一个人朗读或默读译文,然后让他向其他人讲述内容。令人吃惊的是,许多人读完了却不知所云,但如果有两个或几个人在理解上犯了相同的错误,那么译文显然就需要修改。当然,如果原文本身有意要含混模糊,则可另当别论。

填空检测法也是测定译文可读性程度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是每四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根据上下文要求填入恰当的词。在至少五十个空里能够填对多少词语有效地显示了转换概率的范围,从而也就测定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的程度。这个方法也可以变通一下,即每九个词后面空一处,再请人朗读译文,然后计算朗读者填错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与以上这些邀请读者代表参与译文检测的方法相比较,听取有经验的翻译或编辑的内行意见或许要更好些。他们知道语际交流的基本原则,懂得使用文字的艺术,A?莱斯利?威尔逊就是这样。他担任《恢弘》(Dimension)杂志编辑多年,为从事近年间德国文学佳作翻译的译者提供了重要帮助。认真读上几期就能获得关于在译语中再现原语内容与形式的精辟论述。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版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 法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3年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7月 版) 在解答考生关于考研英语真题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英汉翻译所懂甚少。长期以来,一直有考生提问诸如“老师,这句英文中这个短语怎么没有翻译出来?”、“这半句汉语是从那里来的,英语中怎么没有对应语句?”以及“这个句子为什么翻译成汉语时,添加了否定词?”等等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告诉考生:基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模式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英译汉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模式以及语境的需要,去增添或者省略一些信息、调整一下语序、转换表达方式。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译汉,我们选用一些真题中的句子,来做先关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阐述一下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们很难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

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就会很低。 因此,翻译不能违背原文本身,这是考研翻译的最基本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一般分三个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译其修饰限定补充的句子。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等。考试中,考生应该先通读全文,从大处着手,通篇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理分支,并翻译。最后是检查书写以及时态。 翻译策略 1.直译和意译 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方法是:尽量采用直译,不能直译才采用意译,必要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反译

英语知识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riot police 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 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思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 "archaic, 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 "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的”,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同警察估计的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

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 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如: 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 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 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3.倒译法 倒译法就是颠倒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来进行翻译。 例1:The moon is completely empty of water because the gravity on the moon is much less than on the earth. 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的多,所以月球上根本没有水。 例2:The football students can be removed from the university if they fail to pass their examination. 作为足球运动员的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开除。 4.分译法 分译法,又称拆译法,也是一种基本的句法变通手段。从被分译成份的结构而言,分译大致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从句的分译三种。 单词的分译即拆词,将难译的词从句子主干中拆离出来,另作处理,这种方法常常引起句式上的调整,英译汉中要拆译的词常常是形容词和副词。如: He unnecessarily spent a lot of time introducing his book, which the student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英汉翻译法7——正反译法

?在翻译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某些否定句犹如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其中。鉴于此,我们在翻译某些含有否定意义的句子时,应当把握两点:一、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从反面来表达,即正说反译法;二、英语里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从正面来表达,即反说正译法。例如: ?1) Only fiv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 ?酒吧间只有五个顾客还没走。 ?(原文从正面表达,译文从反面表达。如译成“还留着”,或“还呆在那里”,则不如“还没有走”更符合汉语习惯。) ?2)Anyone wants to get out? Over my dead body! ?只要我活着,谁也别想出去。(the original English sentence implies “nobody can get out unless you kill me). ?3) Mother said Father would come soon, but Mary knew better. ?妈妈说爸爸很快就会来了,玛丽知道不会。(“know better” implies that Mary thoug ht differently or disagreed with Mother, it means “think otherwise”) ?5) A radar screen is not unlike a television. ?雷达荧光屏跟电视荧光屏一样。 ?(如译成“雷达荧光屏不是不象电视荧光屏一样”则不符合汉语习惯。) ?我们可以看到,正面译不顺,不妨从反面译;反面译不顺,不妨从正面译,因为同一个概念,一个民族正面说,认为是合乎表达习惯的,而另一个民族则认为反着说才顺嘴。 ?下面从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英语否定结构汉译的一般原则 ?一、正说反译法(Affirmative in English, but Negative in Chinese) ?英语中的含蓄否定词或含蓄否定短语一般都要译成汉语的否定词组。下面按词性列举它们的翻译方法。 ?1.名词 ?1) There was a complete absence of information on the oil deposit in that area. ?关于该地区的石油储藏情况,人们毫无所知。 ?(absence可译为“不在”、“毫无”、“不在……时间”等。) ?2) Her child was in a terrible state of neglect. ?她的孩子简直没人管。 ?(neglect可译为“不留心”,“没人管”。) ?3) All international disputes must be settled through negotiations and the avoidance of any armed conflicts. ?一切国际争端应通过谈判而不是武装冲突来解决。 ?(avoidance 可译为“不采取”。) ?作为名词用的含蓄否定词还有:defiance (不顾,无视),denial (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anything but (根本不,决不),lack (无,缺乏),failure (不成功,不足,不履行),refusal ( 不愿,不允许),loss (失去)等。

02英译汉基本步骤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一、确定主干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二、分析意群(表达一串独立意义的词)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三、切分意群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切分出去作为独立的句子 四、转译原则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n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failure →派生名词→变为动词 Washington failed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五、明确词义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is that it was America’s friends,not its enemies,that engineered the defeat Smart →My eyes smarted. 刺痛 flag:v. 下降 engineered 导致 六、转序原则 Washington’s failure on Thursday to be re-el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47 to the U.N.Human Rights Commission. 英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在地点的中间 中文需要调整 Washington→首都指代国家 最终翻译:本周四美国自1947年以来首次未能再次入选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是美国的盟友而不是敌人导致了它的失利

实用翻译表达技巧:英汉翻译中的反译

实用翻译表达技巧:英汉翻译中的反译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 riot police 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 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思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

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 “archaic, 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 “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的”,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同警察估计的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

浅谈英译汉翻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浅谈英译汉翻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摘要: 英译汉翻译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在英译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英译汉翻译需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帮助英语学习者快速地提高英译汉翻译的水平。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技巧 在从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高职高专的大部分学生对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知识掌握的不好。很多同学都是在看到一个英语句子的时候就习惯性地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结果是翻译出来的句子让人听起来总是觉得特别别扭,总感觉不像我们中国人说出来的语言。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看到一个英文句子或者是段落的时候,我们是能够明白它的意思的,但是如果让我们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有的时候会弄出笑话。原因何在呢?因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毕竟是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这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翻译时就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英译汉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能忠实于原文。因此,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对译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1.英语单词的词义比较灵活,一个词可以具有几种不同的含义。因此,词类不同词义有别。比如round这个词: The wheels turn round. 轮子循环转。 Round the corner slowly. 慢慢拐弯儿。 The night watch man makes his rounds every hour. 守夜人每小时巡视。 2.有时,同一个词即使是同一类也会有不同词义。例如下列句子中as所表示的意义: Small as atoms are….. 尽管原子很小 As heat makes things move, it is a form of energy. 因为热量可以使物体运转,所以热量也是一种形式的能量。 As the atomic number increases, the atomic weight increases. 随着原子数量的

英语翻译的标准与过程(1)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三字标准 中国清末思想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后来一般就把“信、达、雅”当作翻译的标准。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严复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指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雅”。 严复的三字标准在中国翻译界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正是在三字标准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之说。“神似”论和“化境”说,同“信、达、雅”三字标准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泰特勒的三条基本原则标准 18世纪末,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F·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947—1814年)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判翻译的三条基本原则: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原则”: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当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翻译的程序与基本翻译过程

翻译的程序 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过理想的情况很少),翻译程序包括背景资料的准备和实际翻译过程。不过,首先需要明确是个人翻译还是小组翻译。 理想情况是指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料来源(图书和参考资料)来研读需要翻译的文本并把所有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这些属于理解或转换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同一文本已有其它译本,也应该仔细加以研究,以确定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在有些情况下,译前对原文和潜在问题的研究实际上要花费比翻译过程本身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当译者需要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以及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就同一主题撰写的著作和文章时,情况就更是如此。 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有些译者认为口述的译文更新颖、更流畅。但无论译者是口述、打字、还是手写,重要的是要使译文节奏流畅; 2.初稿应该搁置一旁约一周左右。这样,修订译稿时就可以获得全新的感受,排除翻译初稿时留在耳边的余音,更加客观地评估译文; 3.认真检查译文内容,特别着重译文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删除不必要的增补词语和补充初稿中的疏漏。特别要注意关键概念在翻译上的一致性,理顺拗口的词句; 4.修改后的译稿要再搁置几天; 5.从文体上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6.检查译文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行; 7.译文送交编辑或出版商审阅。有时,在译文送审之前还须经过译文未来读者代表对译文进行检验; 8.采纳编辑或出版商提出的建议,尽管有些建议需要进一步考查和讨论。译者不应该被不了解文本全貌的片面意见所左右,要坚持自己对文本完整性的理解,特别是译文需要署名时更是如此。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责任的出版社的编辑会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对这些意见应该加以认真考虑。 上述翻译程序的八个步骤,说的是一系列符合理想的情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驾轻就熟的译者往往可以把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然后才能就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一篇逐词直译过来的蹩脚译文,几乎无法进行重组来达到文体上的要求,但文体上合意的译文就可以很容易地"规整起来",使之更为准确。 小组翻译一般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它所涉及的程序也十分不同,这就要看小组成员是在编译部里合作进行翻译,还是他们各自先译出初稿,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出一个"一致审定"的译稿。(本文由诺贝笔翻译公司提供https://www.docsj.com/doc/1519140420.html,) 编译部往往拥有大量的词典和百科全书、完备的词库和若干名通晓同一译语并熟谙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专门知识的人才。另外,大多数编译部为每个翻译小组都安排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组长,遇有特殊问题,可以直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一位译者负责初稿,后由另一位或几位译者进行校订。 许多个体职业译者几乎拥有编译部的全部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接触各种专业词典和百科全书,使用出版商或翻译中心提供的词库,请教承担翻译任务的出版商或编译部约请的翻译顾问。

翻译的过程

翻译基础理论(5)——翻译过程 西方七个翻译过程模式 一、奈达的逆转换模式 三个阶段: 分析(analysis) 、转换( transfer) 和结构调整(restructuring) 关于转换或换码过程,奈达逆转和简化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过程,认为翻译的转换在核心句层次上进行, 具体过程是: 原文的表层结构转换→原文的深层结构( 核心句) 转换→译文的深层结构( 核心句) 生成→译文的表层结构。 二、贝尔的“心理语言学模式”

贝尔将翻译分为两个阶段: ①通过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analysis) ,将源语语篇分解为“普遍的( universal) ”、“非具体语言的( non-language-specific) ”和“语义表述(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三部分”; ②将小句在“语义表述”中的信息依次进行语用、语义和句法综合( synthesis) ,变成译语语篇。 用简图表示为: 源语语篇分析→语义表述综合→译语语篇。 贝尔把自己的模式称作“心理语言学模式”,并曾用一个比喻来形象地解释他的翻译模式: 翻译的过程好比冰块(原作) 先融化(阅读) ,后重新凝固(翻译) 。 三、目的学派的“环形翻译模式”

“环形翻译模式( the looping model) ”是德国目的学派的代表人物诺德提出来的,其起点和终点都是译语情景。 翻译过程是: ①分析译语语篇的目的(skopos) : 译语语篇的目的由翻译的发起人(initiator) 确定,包括译语的情景和功能等; ②将源语语篇“分析(analysis) ”成“与翻译有关的源语成分(translation-relevant ST elements) ”; ③转换( transfer) ; ④综合成译语语篇(TT synthesis) 。 用简图表示为: 分析译语语篇的目的→分析源语语篇→转换→译语综合→译语语篇。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第十四、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三等奖、 英译汉二等奖获得者 张顺生 1999年笔者到高校工作以后,参加了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参加第十四届竞赛纯属偶然,竞赛截止的几天前我刚好浏览了《中国翻译》杂志,不经意间读到了上面刊登的竞赛活动,其中汉译英“想起清华种种”不长,自己特感兴趣,因此连忙回家认真翻译了初稿,后来又校对了几遍,便投了出去。没想到竞幸运地获得了三等奖。 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汉译英我虽未获奖,英译汉却幸运地获得了二等奖。我对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汉译英的题目“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翻译,我当时的翻译为“Always Bear in Mind the Few Happy Things,Never Take to Heart the Many Unhappy Ones”,而对英译汉的题目“A Person Who Apologises Has the Moral Ball in His Court”(参考译文译作“谁给别人道歉,谁就在道义上掌握了主动”)的翻译,当时也颇费周折,我觉得汉译宜简洁些,故经再三考虑,将其译作“主动道歉理不亏”。两次参赛荣幸获奖提振了我对英汉互译的信心,也点燃了我对翻译的兴趣。近年来我不仅一直鼓励学生参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还举办了两次校级翻译竞赛,出了2014年姑苏区翻译竞赛试题。从事翻译和翻译教学工作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籍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往的翻译方法多是从“直译和意译”和“归化和异化”等角度而谈的,我这里则想从译语与源语的关系来探讨英汉互译方法。我认为英汉互译基本方法有三种,即直接套用、结构模仿和融会创新。 一、直接套用 所谓“直接套用”指翻译时如能采用“拿来主义”的即采用“拿来主义”,不必另起炉灶,尤其是单词、词组和句子层面。比如,翻译“石头剪子布”就可以直接将英语中对应的词找出,直接套用英语中的rock- paper-scissors;“口水战”可套用英语中的a war of words;游戏“打水漂”可套用英语中的词组play ducks and drakes;“傻人有傻福”可套译为Fortune favors fool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套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从交际角度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视具体情况套用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 的To err is human或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翻译“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时孙宁巧妙地套用了英语中的“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当然,套译不限于native speakers的表达,母语非英语的人翻译的经典最好也能够信手拈来:如将“救死扶伤”译作heal the wounded and save the dying、“吃一堑,长一智”套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等。我参加第十四届韩素音翻译竞赛,很多表述,如解放区the Liberated Area等的翻译都参考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中的译法。汉译英亦如此。如,“精明但不聪明”或“捡起芝麻,丢掉西瓜”可套用英语中的penny wise but pound foolish;“上行,下效。存乎中,行于外”套译作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积思成言、积言成行、

翻译过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翻译过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如果你一直希望了解进行翻译工作时该如何入手,需要有哪些工作步骤,那就看看这篇文章吧! 以下就是一些重要的提示: 1. 确保你手头有所有必要的参考材料,如好词典和词汇表。 2. 充分有效利用时间:不要把所有时间用在翻译上。留出一段时间进行编辑,在没有进行事先审查的情况下绝不交付翻译。 3. 标出需查阅的词语。这样,你翻译时可以随时调阅,以便保证翻译过程的连贯性。如果你无法翻译一个生词,你就应首先在单语词典中查找这个生词的各种含义。随后,你就可以在值得信赖的资源中去寻找其可能的译法。 4. 专有名词值得作进行专门调查。你应该确保所提到人的名字拼写正确(绝不要仅仅因为它是原始文本就相信其正确性)。地理名称英译汉翻译技巧,历史变迁,时间段,等等,也要如此对待。 5. 不要绞尽脑汁纠结于一个难以翻译的词上。最好是先留下临时翻译(您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例如,绿色),当你了解更多上下文背景时,然后再回来处理这个词,这样有利于你得到正确的翻译。不要留下空白,问号,X或其他符号,当你最终交付时,这些标记很容易被忽视,(压力之下,这总是看似玩捉迷藏)。 6. 根据难度水平进行翻译:如果你发现某些段落较为容易,你就应该先从这些段落开始。翻译没有单一的方法,因此,它也不会是直线一次性的。你甚至可以跳过困难的部分,直接翻至文末,如果该部分更能加强主题,那就再多下一点功夫。同样,你比较结构的翻译技巧的目标是永远不要留下任何空白或不完整的地方,所以只要你完成文本中较为容易的部分,你就可以再处理更复杂的部分。 以下还有另外一些提示可帮助你有效进行翻译工作。 1. 除非你确定作者的意图是用一个具有讽刺意味或“怪异”的方式书写文本的一部分,你就不应该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我的意思是,当你看到双语词典中找到的第一个翻译确实与上下文不符时,你就不应使用它。 2. 不要忘记,你的翻译自始至终都必须连贯一致;因此,你应该使用相互一致的语言,使句子,段落和整个文本更能说明问题。 3. 玩味句子结构。你知道,从词法方面并没有英语翻译技巧太多的发挥空间,但在结构和语法水平方面却有发挥余地。一个好方法是,通过改变字词的类别(例如将形容词改成

第五讲 翻译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讲翻译的过程和方法 1.翻译的过程描述:理解与表达 1.1翻译过程的先导:创作过程追述 无论何种文本的创作过程,作者都必须一个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再到作品世界的实施程序。 创作过程示意图 客观世界:包括三方面: 1)现实事物,即作为创作对象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以(生理的、心里的、社会的)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活动构成构成各种事件和关系(它们构成创作的内容方面)。 2)文化观念,即作为观念形态潜藏于人的意识之中的传统规范,主要包括科学原理、文学原理和交际规范(它们构成创作的思想方面)。 3)符号系统,主要是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它们构成创作的外在形式方面)。 主观世界:一个异常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1)现象图式,即通过个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概括印象。 2)人格结构(心里结构),包括知识、情感和意志三个层次,它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作者的现象图式。 3)语义范型,即通过人格结构对现象图式进行分类、组合、改造、加工,逐渐形成的类似于作品的深层结构的东西,可以分为范畴、命题和表达结构,并初步呈现出语言的表现形式。 作品世界: 作者把主观世界中已经具有的若干语义范型根据特定的文类要求纳入一定的表达程式(叙事、述理、造型),即通过语言媒介组织成作品世界中的事理和意象(所述事实、科学理论、文学形象),使其获得语言表现(类似于作品的表层结

构)。作品的语言表现因而具有表意、传情和溢美三个基本特征。 至此,创作过程以文本的产生而结束,因而文本也依次具有语言表现、表达程式和事理意象三个层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这一阶段包括选材、提炼、加工、构思,构成创作的第一阶段,即酝酿阶段。从主观世界中的构思完成(即开始进行语言表达)到作品世界的完全定形(即文本的产生)包括写作、修改、润色、成稿,构成创作的第二阶段,即表达阶段。这两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创作过程。 1.2翻译过程:总括模式描述 原作世界:作为一个独立过程的创作模式进入翻译过程时,就变成其模式中的一个层次,被称为原作世界。其运行顺序发生颠倒,即由作品世界到主观世界再到客观世界。通过这一过程,译者充分理解原作。 译作世界:在对创作过程进行逆向追踪的同时,译者似乎在重复走着作者创作路线,即原则上也是从自己的客观世界出发经过主观世界进入作品世界。这一“重复”过程构成译者独特的世界,称为译作世界。通过这一过程,译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译作。 翻译过程模式示意图 翻译过程中有两条行进路线: 1)横向参照路线:即原作世界中的三个世界与译作世界中的三个世界各个对应相互参照的路线,它基本上是双向的反复的。同时每一参照又包含由原作世界局部地、逐渐地向译作世界过度的单向行进路线。其中,作品世界①向作品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语言转换的形式,主观世界①向主观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图式转化的形式,客观世界①向客观世界②的横向路线采用文化匹配的形式。 2)纵向行进路线:即由原作世界中的作品世界①经理解步骤①进入主观世界①,再经理解步骤②进入客观世界①的纵深涉入路线,然后再由译作世界中的客观世界②经表达步骤①进入主观世界②,再经表达步骤②进入作品世界②的表层化出路线。其中活动在原作世界中的这段路线构成翻译的理解阶段,活动在译作世界中的这段路线构成翻译的表达阶段。理解和表达阶段的两个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