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世界地理知识,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通过跳伞游戏、探寻大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学生对‘地理、地图’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概况。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该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世界地理学习的基础。【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地理情境。

2.运用“问题--活动--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3.设计“跳伞游戏、争做宇航员、探寻大洲、挑战老师”四个探究模块,采用递进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照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3.初步养成利用网络资源和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合作精神。【教学准备】

1.准备地球仪、张贴世界地图。

2.搜索下载“太空看地球”网络视频、图片(见附件),制作课件。

3.合理划分活动小组,布置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海陆分布的资料。

《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世界的气候——气温》说课稿 一、学习内容分析:《世界的气候》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规律,来分析世界气候分布特点,本节主要分析气温。考纲要求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气温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一些基础,在地图部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比较熟练,引申为等温线的判读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分析气温微观变化的严密逻辑思维体系还没有形成,另外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规律的描述初步接触,需要老师引导,并在后期逐渐形成模式。 三、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确定:根据考纲要求和高考的能力考查,考虑到一轮初步复习,学生的分析能力、描述能力需要一个形成过程,本节制定梯级学习目标如下: 1、初步学会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 2、分析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3、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 4、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重点:1、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2.等温线的判读及分析 难点: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引导归纳:给出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模式,引导学生从等温线图上概括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材料分析教学法:对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表现,学生很难做出判断,为了降低难度,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结论,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达到理解,并且培养学生调动和应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3、比较教学法:以列表归纳比较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形式,使学生的理解更准确到位,巩固和深化知识。

4、温故知新,迁移教学法:因为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基本一致,以等高线的判读方法迁移为等温线的判读,降低知识难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教学流程,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基本概念及特点 气温和均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和气温年变化(年较差)以及海陆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大气的热量来源及热量传递过程,理清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常提到的气温都是均温以及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及原因。自然过渡到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分析。 (二)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读等温线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 (老师给出描述模式,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 提示:分析线状地理事物一般方法:分析延伸方向、递变规律、疏密变化、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错误!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知识点1——世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在任何等分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名称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示意图 知识点2——七大洲 1.按面积大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3)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3.七大洲的位置及轮廓特点 大洲海陆位置轮廓特点 亚洲东:太平注 南:印度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马来群岛等)、半岛(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

北:北冰洋 非洲东:印度洋 西:大西洋 北:地中海 海岸线平直 岛屿:马达加斯加岛 海湾:几内亚湾 欧洲西:大西洋 南:地中海 北: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湾 岛屿:不列颠群岛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 伊比利来半岛。 北美洲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南:墨西哥湾 北:北冰洋 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南美洲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加勒比海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大洋洲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等。 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 球”,为什么叫“球”,讲了 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 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 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 呢? 回忆、思考,讨论, 交流、探索被称为 地球的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 探索的兴趣,激 发学生的好奇 心。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得题目就是《世界得海陆分布》。 一、说教材 1、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世界得海陆分布》就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得内容,主要介绍世界得海洋与陆地得概况。就是前一节内容得拓展与延伸。同时也就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得关键知识得准备阶段,就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得重要板块与初中地理得重点内容。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海陆分布图与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得名称、地理分布与概况、掌握大洲得分界线。 (3)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得区别,记住四大洋得名称、位置及其各自得主要特点。 (4)能瞧懂简单得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用简单得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得基本轮廓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得观察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得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得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

阅读、多思考。“七大洲”、“四大洋”部分,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得关系,逐步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得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得形成。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内容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教材中有较多得活动题得出现,我准备采用比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反复运用与观察地球仪、世界海陆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由此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太空拍摄到得地球录像",由此导入新课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 (2)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与比赛中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得知识于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

洋流——最新说课稿

《洋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02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洋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的第二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海水的运动——洋流。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1、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这部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新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环境观和资源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接触高中地理的时间较短,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但他们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虽然初中地理对这部分知识没有涉及,但通过前面章节对地球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有学习洋流的知识基础。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其中,实验教学法是本课的亮点和高潮,通过模拟洋流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神奇的小鸭舰队 师:(故事: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玩具鸭兵分两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之后抵达英国海岸。) 设计意图:学生对洋流缺乏感性认识,讲述小鸭舰队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悬念,引发问题:小鸭舰队是如何实现全球航行的?和海水运动有关吗?海水又按照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那为什么我

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生答: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 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得出陆 地占29%,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 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

初中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图示得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知道其分布并准确填注其名称。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拼图归纳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大屏幕上展示转动的地球,一幅世界海陆分布图作为背景。上课开始播放视频:播放杨利伟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的地球景观,把地球的神秘展现在眼前,引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欲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兴趣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疑问探究

【教师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引发问题:宇宙中看地球美吗?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该叫做“水球”?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牵引学生的思想,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 【教师活动】结合地球仪和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我们能将地球任意切割成两半,海洋和陆地谁的面积大?可以指导学生用细线尝试分割地球仪。 【学生活动】用细线,任意切割地球仪成两半球,并归纳总结:无论怎样切割,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将学生推向思维的顶峰,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然后结合演示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教师活动】提供地球海陆面积比例图思考:几分陆地,几分海洋?【学生活动】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展示饼形图,将探究上升到理论,回归到生活。(三)走近地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海陆的变迁》,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课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教材首先运用实例揭示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学好这一节课对学生学好整个初中地理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发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2.1 认识地球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包地)-麦哲伦航行(球体)-卫星照片、精密测量(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3.赤道是指在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除极点外) c 长度不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 成为一个点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字母S 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为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向南北度数逐渐增大,大到90° 6.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约4万千米) 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起始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 ②从0°经线向东增大至180°的为东经(字母E表示),向西增大至180°的为西经(字母W表示) 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40°E等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这对经线圈 西半球西 东半球 180°20°W 0°160°E 180° 比较项目自转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转动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一年 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变化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0.8%,陆地占29.2%,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 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成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 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为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的缘故。(了解即可) 3.从半球看海陆分布:南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东西半球:西半球海洋面积大,东半球陆地面积大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指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与其附近岛屿的合体 6.七大洲:①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成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②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第三大洋是印度洋 ③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8.大洲分界线(填写七大洲、四大洋、六个洲界线) 9.看上图回答: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太平洋沿岸的大洲、、、、 大西洋沿岸的大洲、、、、 南极洲被那些大洋包围、、 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中宁三中张天金 一、设计思想 1、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世界地理的内容,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在读图、绘图、空间位置的判断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④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贯穿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还应兼顾另外两个方面的目标。 2、重视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进行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看、想、猜、拼、画”了解地图和熟悉大洲的名称、特点及空间分布;并通过轮廓模型辨认七大洲,亲自动手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了解七大洲特征和位置。通过总结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下节课按照学习大洲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四大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海陆分布 李富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 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 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 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 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 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共6页wor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多少会知道一些,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利用课件和学生共同研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空间想象记好地理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大洲、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合作,利用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和学生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做好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的海陆面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名称及其空间分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下面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运用世界地图说出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课前预习】 1.读课本28页“图2-25、2-27、2-28以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 (2)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 (3)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 (4)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 2.根据课本28页活动题1,思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3. 阅读课本29页第一自然段正文,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4.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 5. 读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 6. 完成课本29页“活动”第1题—读图2-27、图2-28,说一说,北美注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7. 阅读课本30页的图片、地图资料或录像资料,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8. 阅读课本31页正文第三自然段,看一下“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 9.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找出几个比较大的海,找出几个海峡。 10. 读世界地图,了解四大洋分布在什么地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课堂突破】 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地图,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认识和逐步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其相对位置。记某个大洲时,一般同时要关注它周围的大洋有哪些,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如按顺时针方向记;记大洋的时候则要关注它周围的大陆有哪些;记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时,一般可先看比例尺小的地图,如东西半球图或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到洲界线后,再去查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大洲图或包含洲界的某个区域地图,这样由粗到细地查看就比较容易掌握。至于大洲的形状轮廓则要靠经常看,熟能生巧,就像我们平常记一个陌生同学的相貌,只能靠多看才能记得住,而不能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特殊经线和特殊纬线经过的大洲和大洋,如经常看看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世界气候》说课稿

《世界气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XX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世界气候》,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本章的开头相呼应,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虽然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但是由于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地理知识,学习激情也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目标: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五、说教学法、学法 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个标准,我将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法,学生展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学习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而同学们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展示法等增强互助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地形练习题

世界的海陆分布练习题 一、填空题: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 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⑤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6)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面积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跨纬度最广的是。 7)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二、选择题: 1.(2006年宜昌中考题)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2.(2007年黄石中考题)下列大洲中,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南美洲 3.(2007年福州中考题)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4.(2008年宜昌中考题)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非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北美洲 (2006年黄冈中考题)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5~6题 5.既是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两个大洋的分界线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乌拉尔河? ?? C.台湾海峡??? D.白令海峡 6.(2007年广安中考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最小的大洋是_____。( ) A.亚洲;北冰洋 B.欧洲;太平洋 C.亚洲;太平洋 D.欧洲;北冰洋 7.(2008年唐山中考题)世界四大洋中,其范围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8、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 10.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 1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三、读图题 12.读下图《世界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分布说课稿

《海陆分布》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草坝中学的杨永慧,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欢迎各位老师对我的说课稿提出宝贵意见。 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标准分析(说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此要求将是本节课的教学依据和教法指导。 二、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分布》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海陆的分布。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地理认知的基础,初中地理讲“分布”从本节开始,地理表面的海陆分布是最宏观的分布,然后逐渐向区域分布展开。因此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开篇,本节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为整个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读图、识图、填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图、辩论、游戏等活动,拓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初一学生对此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均定为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除了使用地球仪、挂图等常规教学手段以外,我还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相辅相成,将世界的海陆分布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四、学法指导(谈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是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地理不久后学习的,学生对一切新知识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本节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空间概念。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及依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