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现在三门峡水库的常年水位只能保持在318米的高程,远低于设计时的蓄水位。而这个水位的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沙的模式。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春解释说,在治理黄河的几十年中,我国的水利专家逐步掌握了黄河里水与沙的关系,并非大水就能带走最多的沙,而是水流量与沙有一个大致的平衡点;再加上黄河水资源有限,不可能把蓄起来的黄河水都放走。所以“调水调沙”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水冲走最多的沙。记者到三门峡采访时,发现正在“畅泄排沙”。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说,“第一天冲沙时,一立方米水里大概含有300公斤沙;第二天就降到200公斤,今天只有30公斤,明天就停止‘畅泄排沙’了”。王守春说,“从这几年做的‘调水调沙’实验来看,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如小浪底每年的“调水调沙”可以使下游的河床降低30-50厘米。当然,治理黄河泥沙任何单一的方法都非灵丹妙药,需要采用多种办法,如上游的水土保持也是不容忽视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与黄河搏斗。三门峡水库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战斗场所,经验和教训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54年10月,黄规会全面完成了《技经报告》的编制工作,选定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为实施黄河规划的第一期重点工程。《技经报告》指出:“在选择第一期工程时,必须能够解决防洪、拦沙、灌溉、发电以及航运等综合利用任务。在黄河中游,只有三门峡是唯一能够达到这样要求的水利枢纽。”

《技经报告》确定三门峡水库的正常高水位为350米高程,总库容360亿立方米,确定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主要功能是:将黄河(三门峡以上)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每秒下泄减至8000立方米每秒,并与三门峡下游的伊、洛、沁河的支流水库配合运用,“黄河下游防洪问题将得到全部解决”。《技经报告》认为:通过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可实现“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充分调节黄河水量,初期可灌溉农田2220万亩,远景可灌溉7500万亩;发电装机总容量89.6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千瓦小时;下游航运条件可得到改善。

同时,《技经报告》也指出了枢纽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水库正常高水位350米高程时,将淹没农田200万亩,移民60万人,巨大的淹没是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困难问题,为减轻大批移民

的困难,拟采取分期修筑、分期抬高水位运用和分期移民的办法;二是水库泥沙淤积,除计划预留147亿立方米的拦沙库容外,为减少水库泥沙量,规划拟定,一方面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近期还要在渭河、北洛河、葫芦河、无定河、延水等支流修建大型和小型拦泥库各5座。估算到1967年水土保持的减沙效果可达25%~35%;如计入五大五小的支流拦泥库,则三门峡水库的入库泥沙量估计将减少约50%,三门峡水库寿命可维持50~70年。《技经报告》还指出:“三门峡水库内泥沙淤积和水库寿命的估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进一步研究,长期和根本解决拥沙问题的办法,需依靠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

1955年2月15日,黄规会将《技经报告》和苏联专家组对该报告的结论等文件,上报国务院及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提请审查。1955年4月5日,中共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党组审查《技经报告》后,联名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邓小平、彭德怀、邓子恢等41位中央领导人呈报关于对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审查意见。呈文认为:《技经报告》中所提出的黄河综合利用远景和第一期工程都是经慎重研究和比较的,应当认为是今天可能提出的最好方案,建议中央予以批准。呈文同时提出:苏联已同意承担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设计和设备供应,可于1957年开始施工;为确保下游的防洪安全和延长三门峡水库寿命,对枢纽的泄量标准是否为8000立方米每秒和正常高水位是否定为350米高程、抑或355米、360米等问题,建议由黄规会向苏联专家组提出,在初步设计中进一步研究确定。

1955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开会,基本通过这一方案,并决定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问题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

1955年7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这份报告从古说到今,用大量的史实和事实历数黄河之害,并对黄河水患的产生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他最后指出,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采纳黄河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通过决议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国人民,特别是黄河流域的人民,一致努力,保证它的第一期工程按计划实现。

他的话音刚落,中南海怀仁堂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千多位人民代表为黄河的美好远景而欢欣鼓舞,许多代表称邓副总理的报告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报告,有的代表因过分激动而彻夜未眠。

《人民日报》1955年7月21日发表社论《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社论指出:

“这个报告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彻底消除黄河灾害,大规模地利用黄河发展灌溉、发电和航运事业的富国利民的伟大计划。这个计划集中地体现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的愿望,也给今天正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忘我劳动的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的论证都是个P,何况这么区区一个小项目....不要高估了科学在中国任何一个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天涯杂谈』三峡,不该忘记黄万里

有些事情,应该让老百姓知道,有些人物应该让老百姓记住。

如果说钱学森的谢世,是激情爱国时代的终结,那么2001年黄万里的驾鹤西归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绝尘。目前网络里关于黄万里的资料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不惑之年以上的国人所熟知的。可是由于中国的特色,年轻的同胞们并不知道这位极具中国传统品格的老人。今将此文奉献给年轻的中国人,希望黄老先生的高大形象,能够为后生们指引人生。

黄万里,生于上海,祖籍为原川沙县,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回国,在南京出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至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到香港。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数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尤其是水利,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兴修水利本来是造福于民的善举。

可是在水利建设中,一些当政者,为了迎合上意,把中国古代的“圣人出,黄河清”的论调搬了出来。在那个政治统帅一切的年代,谁敢反对缔造“圣人”的工程!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黄万里是唯一秉承科学家的良知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舌战群儒”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帝国主义国家又封锁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许多工程都要依赖“苏联老大哥”,1950年,黄万里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一员,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决定上马庞大的三门峡水库工程。可是苏联派来的专家都是搞工程的,他们不懂水文,也不了解黄河,而当时国内的水利专家,人大与政府,除了黄万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苏联专家的意见。最后三门峡工程上马,黄万里则因言获罪。

然而不到两年,所有他预警的灾难——潼关淤积、西安水患、移民灾难,一一兑现。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这一切几乎都在黄万里的预见之中。其实,黄万里只是本着科学家的良知,说出了关于黄河及泥沙与三门峡大坝问题的科学的真话,可是他被非民主决策击败了,他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被“伟大领袖”给定了性——“这是什么话”。

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在困境中,黄万里既没有走上绝路,也没有放弃独立人格,当年清华校党委宣布他是“右”派的时候,黄万里说:“伽利略被投进监狱,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黄万里的一生都和万里江河连在了一起,1971年,面临绝境的黄万里自以为不久于人世,他留下的“绝笔”是“一死明知素志空,九州行水失斯翁。但教莫绝广陵散,枉费当年劳苦工”。这位把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江河的人,江河有知,当把他引为知音吧。

虽然此后的无数事实都印证了黄万里的判断: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渭河变成了一条悬河,黄河每年要断流100多天,而大水更是时时威胁着陕西省。2003年陕西省5年一遇的小洪水竟然酿成了50年一遇的大灾,225万亩良田绝收,500万人受灾,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三门峡水库的原因。而此时的黄万里,已经不能再面对这条他情牵一生的大河了。

三门峡大坝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3亿元,而工程总结算时实际耗资达40亿元。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相当于四十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特别是从1959年以来,中国进入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发展出现大倒退,一些农村出现饿死人现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三门峡工程跟原子弹试验工程一样,得到中央政府财政上的特别优先保证。如果把这40亿元用来购买救灾粮,至少可以获得800亿斤粮食,这些粮食足以挽救几千万中国人的生命。

整个三门峡工程造成的损失据估算不下百亿(相当现在的一千亿以上),还涉及到40万多农民从渭河谷地被迫向宁夏缺水地区移民,其中15万人来回迁移十几次,给他们造成了人生中难以想象的惨剧,连国务院派去视察的高官都为之落泪,说:“国家真对不起你们!”

黄万里在他的治黄策略中提到:“黄河乃是全世界最好的利河,今人把它看成害河,实为我水利学者的耻辱。它水少沙多,历史上南北漫流形成25万平方公里的黄淮海平原,全球最大的三角洲。我祖先修了两堤,逐步加高成为悬河。今人恐惧洪水,不敢修闸分流,不知它正是一条自流淤灌的总干渠,足以解决华北平原缺水缺肥,恢复南北大运河。”可是其科学的结论,却因人为的因素,至今未能得以完全实施。

1980年2月26日,在度过了22年半的右派生涯后,黄万里终于获得了右派“改正的决定”。决定只有短短几行,称:“黄万里同志原划右派问题属于错划。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

20多年的冤屈镇压,黄万里仍没学会看政治风向表达学术观点。从上三峡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就先后给众多国家领导人上书,不遗余力地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沪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他的结论是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应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

此外,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黄万里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他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是这些信件都泥牛入海无消息。

他的认为长江三峡不易建坝的理由如下: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虽有帮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价是使守堤防洪时期加长,和利用的电能减少,实不可取。长江中游防洪当今迫在眉睫,除应加强堤防外,必须在堤身内建穴分流,长年送沙流向两岸,以淤高其洼地,并疏浚江槽。

5、估计三峡大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1983年安康汉水骤涨21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坝区以上两岸直壁百米,石渣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还须船运出峡,向下游开旷之地倾倒。航运将中断一两年。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按1986年物价,每年20亿元中浪费达13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400万吨粮食。此举远比美国胡佛总统1931年只一次沉粮于海以示众,还要壮烈。完工后十年内陆续回收发电效益781亿元,未必能抵偿炸坝运渣,断航,及淹没损失。

在既有三门峡和阿斯旺的前车之鉴、国内也存在众多反对意见的背景下,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被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通过,反对177票,弃权664票,赞成票数之少,在人大历史上是空前的。

黄万里老人,在受冤屈与平反后弃置冷落的年代,本可以在家安享天年,也可以随子孙在国外享福。但他不顾当政者的恨与嫌,一心只要工作。他的理由是:“我是公费留学生,虽然是中华民国的公费资助,可也是中国百姓供养我学知识,我还没能报答他们。”

国家机器需要“标准件”,“独立思想者”如黄万里教授者流,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纷纷落马,或被弃置不用,形成了人才选拔上的“精英淘汰制”,这就为“好用听话”的“标准件”入选创造了条件。再经过“文革”对文化、道德的摧残,急功近利的技术思维逐渐占据上风,也就不足为怪了。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三峡工程竣工,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中国三峡工程报》报道:“今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个。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今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但至少与三峡大坝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2009年夏,受长江上游和本地强降雨影响,重庆主要江河水位也普遍上涨,长江寸滩段和嘉陵江等五条中小河流均出现超警戒或保证水位洪水。据当地水文部门监测,8月6日凌晨2时,长江寸滩站洪峰水位达到183.11米,相应流量56700立方米每秒,超警戒水位2.61米。这是2004年以来长江中上游出现的最大一次洪水过程。

强降雨天气导致重庆部分地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截至5日17时,持续强降雨已致重庆15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2.3万余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3.6千公顷,绝收面积达4.4千公顷,万余间房屋倒塌,16000余间房屋损坏,当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亿8千万元人民币。其中,重庆铜梁、潼南、大足、北碚等区县受灾情况相对较重。

2009年8月6日,重庆水位达23.51米,超警戒水位1.3米,重庆港朝天门广场180平台120级台阶已经全被淹没。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南方雪灾、2009年四川、重庆地区罕见洪灾已经说明一切!

黄万里之痛也是黄河之痛,中华民族之痛,而黄万里的命运恐怕让黄河也不得不为之叹息。几十年来,这位中国最杰出的水利专家却始终不能介入水利工作的前沿。上个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黄万里只有依靠自己几十年前徒步勘测时得到的数据,因为新的资料他无法得到!

黄万里走完了90年的人生旅程,这个时候,黄河还依然断流,而长江三峡也正准备着“旧貌换新颜”。

黄万里教授的一些学术观点和意见,常常不为人所赞同和理解,被斥之为“异端邪说”,遭到反对和批判,得不到公开发表和申辩的机会。有的在被历史证明确实是正确意见之后,仍然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当然,他的见解有的不无道理,有的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鲁迅说过,“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但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当有充分的大度和包容。何况,在影响到国计民生、影响到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多一些对立面,多一些思考和论证,对于正确的决策和更加完善的规划设计,总是一件好事。而且有的问题认识正确与否,还有待历史的检验。如果学术上没有百家争鸣,只有长官意志和“一言堂”,必将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繁荣,最后受害的将是国家和人民。

不听马寅初的话,多生了几个亿;不听梁思诚的话,拆了半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的话,毁了中国的母亲河!

黄万里先生在去世当月曾对探望他的学生留下遗嘱,全文如下:“万里老朽手所书敏儿、沈英、夫爱妻姝: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为主。汉口段力求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万里遗嘱2001年8月8日。”除了长江的水利和汉口安危,他没有提个人及家属一句话;他满腔的深情,火一样的大爱,全部倾注于祖国人民和他为之耗尽了毕生精力为之忍受了无限屈辱痛苦的江河。

黄万里教授的一生,不要名誉、不要地位、甚至不计较20多年的右派冤案,只要当政者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把意见发表出来——从五、六十年代,他在流放改造的工地上等着;八十年代以后,在自己家中狭窄的书房里等着。他一次次投书报刊,没人登载;那就给管事的写信,从学校到“政协”到“人大”到“国务院”到“监察部”,直到党的总书记本人——没人理他……或者说,只有一个当权的人物客气地回信致谢——可惜不是他的同胞,而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黄万里老人走了,那种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以毕生精力甚至生命捍卫信念的时代也随之而终结。那种骨体不媚,为真理而甘愿犯上获罪,生无可与语,死甘以青蝇为吊客境界也成为了历史。

注:

※1957年鸣放中一篇小说(《花丛小语》),把他推到“伟大领袖”钦定的深渊。当年七月,人民日报为“右派恶毒攻击”专辟的一栏的题头“什么话”,就取自毛泽东对他小说的批语“这是什么话?”。

※1959年~1961年,由于政策失误导致中国在没有大灾之年,造成饿死几千成万人的灾难。根据近年公开的档案,当年因饥饿非正常死亡的保守数字在3600万。大致相当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场战争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总和。非正常死亡,除饿死的以外,还包括因为饥饿导致的疾病死亡,因饥饿造成的抵抗力下降而患病导致的死亡。

——此文大量史料来自于相关媒体,贡献给大家旨在让年轻人知晓那种中华民族曾经的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懂得科学精神的严谨。让科学屈从权力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三峡大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它的利与弊都一言难尽。它建设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它的可行性研究在当时的中国堪称最认真的,争论也是当时相对最公开的,建设它的最终决定甚至经过了全国人大的投票,而且当时有反对票。但尽管如此,三峡大坝在充分民主的西方不可能被立项,仅从它造成了那么多移民,就不可能在西方社会被通过。

重庆嘉陵江干得几乎成了一条小河汊子。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终于蓄水成库了,由02年的135米而到05年的155米,媒体和专家照例按宣传口径发布普天同庆一片欢腾的报道。质疑和清醒的声音的发出和传

播都是那么地困难,几乎湮没在一片喝彩的主流声音中了。网上倒是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多为不谙内情的人的发言。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往往热议不到点子上。

那些主流派专家们,照例出来进行粉饰工程。你说不好他就说好,你挑问题他就来给你个七虚三实且不无误导的“解答”,反正一般网民们,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地对这方面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就算你质疑,也往往抓不住他的痛处。

但是自然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谁对谁错而稍有停滞。因此,我一直试图写些什么。

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长江的成因有了直观的证据。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350米的高度(河面高度不足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参与过多次长江科考、有“世界河王”美誉的杨联康(国家国土资源部研究员)近年多次对外界指出:

“不能只用地质学家的平面视角,因为它几乎与三峡峡谷毫无关系,只可以适用古比雪夫、阿斯旺等众多平原水库,而按照地貌学家的观点,三峡的问题恰恰出在250万年来峡谷迅速抬升,邻区明显沉降上,即这是一个时

间、空间的四度空间问题。”

“不宜照抄所谓‘国内外工程实践表明由水库造成的触发地震,一般不超过这一地区天然地震震级’结论。因为中国大河存在世界最严峻的新构造运动形势。”

根据他的调查:古长江已证实抬升为1250米,而在清江与长江三峡的分水岭上,古长江河床抬升到了1800米以上。(记者注:在远古长江故道的清江沐抚大峡谷两旁山顶上,本人也发现了1600米山顶上存在古长江河床)。而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使用的抬升高度仅300米,对于论证地壳活动性属严重失误。此结果明显影响对诱发地震强度的认定,有过于倾向问题不大的不科学态度,必须重视研究搞清楚!

2003年6月份三峡蓄水成库,三个月后的9月15日20时30分,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鄂西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一口废弃多年的古盐井突然发生强烈天然气井喷。这个井口直径6.25厘米,底部有4个气体喷口同时穿越地层向上喷发,日泄漏量约4万立方米,喷发的气体高达20米,震耳欲聋的气流声在几百米外都能听见。(在长江南岸方斗山背后。与长江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2003年12月19日20时31分,三峡水库诱发了蓄水成库以来最大的地震——大坝以西直线距离80公里巴东小溪河西岸马鬃山村,发生了烈度为2.5级左右的地震。三天后,距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长江北岸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导致244人死。(与长江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十公里。)

2006年3月26日,开县再次发生井喷,火焰高达百米,数日方反压制

服。(与长江直线距离同为几十公里。)

重庆人热得钻地了!抗战时和深挖洞时的防空洞派上了用场,自然的凉风是每个人所企盼的。

上述的这些事例,一直被当作单个偶发的事例,没有将它联系三峡蓄水、对自然生态的多重改变来看。据我多年调查研判:这些偶发事件,都与三峡蓄水后地表水压陡然增强有关。三峡蓄水之初的蓄水高程是海拔135米,库容123亿方,而到今年工程全部竣工时,蓄水高程将达到海拔175米,库容为393亿立方,是此前库容的三倍多,相应来说,对地表地层的压力也增大了几倍,岩溶地形的断裂、岩隙、溶洞为库水高强的下压力渗流,三峡可能面临更为诱发地震、压迫川东天然气田导致井喷的严峻形势。二次蓄水发生的几千次中小地震是一种信号,这是地层在积蓄能量,一但蓄水75米的高压强到来,可能的变数风险就会增高。

科学研究已清楚表明,修建大型水库一定会诱发一定程度的地震。二次蓄水几个月后,据湖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0月27日18时52分04秒,在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发生4.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地区震感强烈,个别土坯房倒塌,小部分房屋开裂。震中周边地区襄樊、锺祥、荆门、荆州、宜昌、天门、武汉、黄陂等地有感。其后当地又续发至少50次微震。10月28日13时,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再次发生4.2级余震,震中区震感强烈。这次地

震是二十多年来发生在湖北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地距三峡大坝不过几百公里,有地质学家认为和三峡水库的建成有关。

一个地质学者告诉我:“蓄水三个月半年到三两年,就发生这么多事故,和我们论证三峡工程时,对地下情况调查不明有关,三峡工程上得太仓促了啊。井喷在蓄水前期就一再发生,显而易见是库水压迫岩溶地形裂隙孔洞,形成地下水渗压压迫地下气田所致。而蓄水三年间发生这些变故的时间,对于地质时间来说,就相当于人之一秒。换言之,就是说在地质的时间里,蓄水才一秒钟地下就发生反应了。”

那么,就到该反思三峡工程上马不科学不民主的时候了。反对意见那么高,不明情况那么多,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五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都挡不住政治工程的强硬上马。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在地质情况如此不明,超过1/3工程论证报告专家组不签字的情况下,还能强行上马。论证时,反对者请出去,赞成者请进来,排除异已意见,一切皆往有利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象水坝实力很强的美国,其论证方式却相反,人家是要把反面的可能一一证倒了,才可能心里有底工程上马。

换种思维看问题:当年全国人大票决三峡工程时,2000多个代表们,有几个人对地质、水工、大坝方面有专业知识?既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就应该是投弃权票,因为你不能对你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表态和行使表决权,如果你这么做了,你这是对国家的渎职,你这是对人民的犯罪!但三峡票决只有100多票反对,600多票弃权,高达1000多票赞成。当然再以进程的眼光看,这已经是多年被讥为人大表全票通过敲橡皮图章的一种进步了。民主制度方面的缺陷带来的制度恶果,最后在桩桩件件事情上得到了体现,三峡即是其

一。最终国家被利益集团绑架了。

按说三峡水库建成了,水面增加了,气候应该更加湿润才是。却不想蓄水156米,迎来的却是川东建国以来五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高温酷暑天气连创四川最高记录,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气温更是破记录的达到45度(这还是官方公布的温度。很多重庆人认为远远要高于这个温度。)。重庆遭受百年未遇大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粮食减产超过3成,有82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大旱一直持续着,重庆长江段成了一条细流,上游金沙江的梯级水库却还在“按计划”蓄水。三峡下游的洞庭湖,自打三峡蓄水起,就开始露出干涸面目,以往烟波浩淼的东洞庭,如今干得几乎徒步可以涉过。鄱阳湖也迎来了干旱。二湖流域可是自古“江南”的核心区啊!

不管作用多大,三峡成库事实上改变了整个长江流域生态。

不是说冬暖夏凉么?会增加降雨么?怎么修了三峡工程气温反而升高得更厉害?政府和那些专家们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对此作出解释?这些专家们在左推右搪中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如果说三峡对气候没有影响,那是瞎说。因为前一段就是这些权威部门言之凿凿地说三峡将对气候产生影响(冬暖夏凉空调说),现在突然说没有了,那不是证明此前的说法是狗戴嚼子——胡勒么?如果有影响,为什么不像所说的降温作用,而是持续高温干旱?

最后御用专家们总算找到借口了,那就是“全球大气候转暖”,简言之就是四川大旱和三峡工程无关,是整个地球变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认为,四川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今

夏副热带高压“西深积点”普遍高于往年,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偏移,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他认为目前流行的“木桶效应”说并无充分科学依据。

张强说,三峡流域长度虽长,但宽度并不大,对沿途流域气候的影响很小,对四川盆地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而且据科学模拟三峡试验表明,三峡大坝的修筑不但不会导致周边地区乾旱,反而会提高降水约百分之十左右。

不信?那你有本事证明给我看?

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抛出的“木桶理论”,认为四川盆地形似一个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就是长江三峡这个海拔多几十米到100多米的峡江缺口: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仅有一条长江与外界连通,而三峡是四川盆地的唯一缺口,是它与外界水汽交换的重要通道。现在在这个缺口上突然被人为加了一道200米高的“悬崖”,就不可避免地要阻碍长江的水汽流通。生活在长江川江边的人都有体会:以前从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上,江风非常大,并且是从下游向上游吹,蓄水后明显感觉上风没有以前大了。这无疑证明了三峡大坝的阻风效应。

他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江风凉爽,是低进的,冷空气比重大,所以总是处于地面或河面的最底层流动,它带来川东和四川盆地降雨的另一个必要前提:不是有了积雨云和输送了水汽进去就会形成降雨,降雨的原理是冷暖气流错锋形成的,没有地面的凉风,中高层的积雨云是形不成滴降到地面的,往往它就飘走了,飘到周边地区去了。比如湖北江汉平原和秦岭大巴山地,降雨量就比蓄水前的往年多了将近10%。这个预计增量却是原来专家们预计在三峡重庆区间的增量。所以无论你山头上是否寒风呼啸,山谷峡

江里面却热浪滚滚,大气候对小气候不起作用。

这个原理和中国北方近几十年干旱类似,北方的植被河流被破坏了,地表温度相对就上升了许多,积雨云飘到上空,却眼巴巴地瞧着它飘走,形不成降雨,却形成了干旱的恶性循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是森林植被和原始地貌维护得好的地方,降雨量总是那样丰富。中国古人将这叫作“接地气”,云层接不到地气就形不成降雨。按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必须给出降雨前提——错锋,地面温度过高,往往形成向上的干暖气流顶托,暖湿气流形成的积雨云下不去,冷暖气流错锋形成冷凝降雨无法达成。

重庆大旱,不得不用高射炮、火箭炮增雨解渴,却无济于事,

这里我试解构一下川东去夏今春的高温干旱原因。

修三峡大坝前,长江之水一泻千里。从青藏高原上汇积的雪水奔腾不息,给四川盆地带来清凉水源的同时,也将四川盆地内的热量带走。同时反向支持了凉风水汽自三峡进入川东和四川盆地。这种冷暖流交错造成了这一线的丰富降雨,三峡区间和川东重庆,历来是降雨丰富的地方,一般年降雨在1500毫米左右。

蓄水以后,上千公里江流变得非常缓慢,库区内的700公里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完全丧失带走热量和散发的能力。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不

会上升太大。快速流动的水不但可以保证自身的冷却,还可将周围的热量带走和释散,对周围环境起到天然调节。但一潭死水就不同,因为它不流动,所以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升温。热量不被水流带走,便持续积累在水库内部。它不但不降温反而成了个“聚热器”,夜晚在陆地气温下降后,水库仍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白天饱含吸取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大,这也是农民在夜晚向稻田里面放水,以防止稻田被冻的原因)。这就有如在四川盆地口安装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板,持续不断对周围地区加热,导致水库周围地区气温升高。而高温又促使水库内水蒸汽继续蒸发,就在四川盆地入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温水蒸气带,形成历久不散的“桑拿天”。

同时三峡大坝将最重要的与流流相反方向流动的冷湿凉风阻挡了。有专家说三峡大坝阻挡不了大气候,但三峡大坝却能阻挡最重要的在峡江底部流动的湿冷凉风,再加上闷在峡江盆地里的湿热就如同火炉般,将任何籍此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加热或削减、顶托掉。透过三峡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都将被这个湿热气压带消弱。四川盆地没有被大坝堵死,也将被这个火炉毁掉:没有风进入相对封闭的峡江,空气不流通散热不畅,外来的冷湿气流又被阻隔,热量无法排出,反而在盆地及出口处不断聚集,雨又降不下来,高温干旱就势不可免,四川真的就成一个火炉了。

而专家又“及时”地站出来说话:不要对三峡工程蓄洪能力期望过高,三峡的库容其实有限。全盘推翻了论证上马时“三峡工和建成之日,即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的说法。然后发现三峡大坝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事实上被人为破坏了。

自从三峡大坝建起后,坝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道路被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垄断经营:参观的游客每人要交105元的门票,公众无偿出钱建成的三峡大坝,成了少数人牟利的“摇钱树”,对当地民间旅游业造成冲击;对三峡专用公路和坝区道路的封闭性管理经营,使得目前每年多达40余万台的大型货运车辆,被迫实行“水陆水”翻坝转运,使运输时间由陆路行走仅需半小时增加至13小时,增加运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生活。

于是秘而不宣的补救措施出来了,有报道说,准备在宜昌到三峡大坝区间再修一条几十亿元的专用公路。再而后船闸通行能力只能达到设计的一半,所谓“万吨轮直达重庆”也因为百桥锁江(桥面和水面的净空高度不够)和三峡大坝的拦阻,成了纸上的画饼,再次证明了“为通过而一切皆往有利方向论证”的不科学反民主将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部分内容节选自赵世龙未出版作品《我们竟然百孔千疮》。详见下面链接: https://www.docsj.com/doc/1312111114.html,/zhaoshilong#sort_2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投入使用。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民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45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援助项目 中苏援助:三门峡水库列入苏联工程项目之中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了三门峡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投入使用 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工程上马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

三门峡翡翠丽池简介_游玩攻略

2016年5月14日,大河票务网与三门峡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的独家总代,全权代理其线上景区门票及其旗下票券类产品销售事宜。 三门峡翡翠丽池怎么样? 1.极具创意的建筑风格 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的参照五星标准建设,以高端市场为目标,建设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坚持优质的服务,营造现代感的贵族温泉风情。极富创意地将中外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打造出强烈时代感的风格主题。 2.地理位置优越,出行方便

翡翠丽池坐落在“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雨半城田”的历史文化名城——三门峡陕县,处于豫秦晋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地带。距郑西高铁、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线仅十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三门峡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国内目前最具个性的温泉中心,中原首席温泉会馆。 3.服务周到贴心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这个小编亲身体验之后得出的结论,来过三门峡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的朋友,应该知道小编所言不虚,翡翠丽池的服务人员热情贴心的服务,会让置身于此的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举个例子,在翡翠丽池温泉度假酒店,你不用考虑这里怎么走,那里怎么去等等这些问题,因为翡翠丽池的每一道关卡,每一个细节,都配备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您解答疑惑,让你有一种家的感觉。 4.设施齐全多种功能汤池 温泉区拥有30多个造型别致功能各异的泡汤池,设有中药浴、矿砂浴、鱼疗池、动感儿童乐园池等特色泉种,兼有美容美体、芳香SPA等强身保健项目。室外有特色泡池22个,地上泡池11个,成人泳池2个,儿童泳池1个,地下泡池8个,汤屋7间,室外SPA房4间,精品SPA房7间。同时还设有按摩房、棋牌房、儿童乐园、电影院、休息大厅床位、精致餐包等服务休闲场所。基础设施完备,自助餐台26张,男宾更衣柜430个,淋浴间27个,女宾更衣柜320个,淋浴间23间,会议室2间,接待室1间。 三门峡翡翠丽池门票详情

三门峡水库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现在三门峡水库的常年水位只能保持在318米的高程,远低于设计时的蓄水位。而这个水位的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沙的模式。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680

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测试 一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时间:60分钟) 答 答题时没学过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tīnɡ lǎo shī dú sān biàn tōng zhī jiānɡ zhènɡ què 一、听 老 师 读 三 遍 通 知, 将 正 确 dá àn de xù hào tián zài kuō hào lǐ 答 案 的 序 号 填 在 括 号 里。 (3分) 1.时间: ( ) ①今天下午三点 ② 明天下午三点 2.地点: ( ) ①舞蹈室 ②操场 3.参加人:( ) ①合唱队队员 ②舞蹈队队员 xu ǎn z é zh èn ɡ qu è de d ú y īn huò z ì,bìng dǎ sh àn ɡ 二、选 择 正 确 的 读 音 或 字, 并 打 上“√”。 (12分 ) 睡觉.(ji ào ju é ) 空.地(k ōn ɡ k òn ɡ) 洗脸.(ni ǎn li ǎn ) 种.子(zh òn ɡ zh ǒn ɡ) 音乐.(yu è l è ) 得. 到(d ěi d é ) (晴 睛 )天 (已 己) 经 出(人 入 ) (进 近 )门 (在 再 )见 (手 首 )先 k àn p īn y īn xi ě c í y ǔ 三、看 拼 音, 写 词 语。(16分) f ēi ch án ɡ b ìn ɡ f án ɡ j īn qi ū p āi d ǎ sh ēn t ǐ ɡāo x ìn ɡ hu ān l è hu ǒ b àn w ǒ hu ì z ǔ c í 四、我 会 组 词。(8分) 晴( ) 亮( ) 后( ) 远( ) 睛( ) 高( ) 右( ) 运( ) àn yāo qiú ti án k òn ɡ 五、按 要 求 填 空。(14分) 1.“吃、叫 、吹”的偏旁是 ,这个偏旁多和 有关,请写出两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 ;“蚊、蚂、蚁” 的偏旁是 ,这个偏旁多和 有关; 2.“捧”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到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3. 一字多词。 家—( )—( ) 美—( )—( ) 4.写出“医”的笔顺: zh ào y àn ɡ zi xi ě y ī xi ě 六、照 样 子, 写 一 写。(8分) 1. 碧绿碧绿的 叶子 的棉花 的太阳 2.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蝴蝶在 飞来飞去。 3.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香蕉 , 。 4.小白兔一边..跑一边.. 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评卷人 得 分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座 号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聪明的孩子,带着你们的智慧,走进聪明屋吧!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 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 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 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

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 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 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 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 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 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 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

反思三门峡大坝半个世纪的“错”历史难以回头(精)

反思三门峡大坝半个世纪的“错” 历史难以回头 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历史过错似乎已经无可辩驳。然而,一座失败工程近半个世纪的存在,同样可以让周围对它产生深深的依赖。 ■外滩记者王杰/河南三门峡报道 车子在离大坝很远的管理站就停下了。身材粗壮的赵利民一路小跑着,把记者领到了大坝前的铁桥上。宣泄的黄河水伴着震耳的涛声,从数百米远的正前方翻卷而来,经过脚下时,激起大片湿漉漉的水雾。 赵利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过头咧嘴笑了。 这是11月份的最后一天,三门峡市艳阳高照,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大坝建设者的后代 “我在三门峡定居二十多年了。” 赵利民说。 1958年,赵利民5岁,在三门峡大坝当建筑工人的父亲就把他带到了这里。十几岁时,赵利民跟随父母漂泊到了陕西和河南交界处。上世纪70年代初,他重新回到三门峡,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告诉记者:“我跟着父母漂泊了十几年,70年代初回到这里,我就不想再走了。如今三个姐姐和父亲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他说话很溜,关于大坝前那个“中流砥柱”的典故,还有大坝蓄水多少,发电多少,他都能跟人说得头头是道。“老实说,我越来越离不开大坝了。”他告诉记者说,“碰到闹心的事,往这里一站就没事了。” 不可或缺的水源 三门峡市位于大坝十五公里处,这个新兴的工业小城,是伴随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市区人口有30多万。 根据专家分析,三门峡库区两岸属于半干旱丘陵地区,地下水匮乏,而且与黄河水位关系密切。1995年之前,三门峡市完全靠二十多眼深井抽水供给,地下水超采严重。最后造成城市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1995年,三门峡设计规模为每天16万立方米的第三水厂投入使用。 第三水厂非汛期直接从水库的取水量,占三门峡用水总量的95%,是30万人口的城市生活用水和21家企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研究水文泥沙的专家王育杰描述说,如果让水库低于318米运行,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因为水质和含沙量,增加水厂的运用成本,造成水厂运转困难。如果水库畅泄,水厂无法取水,将造成城市水荒。 新的生态平衡依赖三门峡大坝 如果失去三门峡水库,已经实施的城市规划,也将失去依托,“黄河游”、白天鹅观赏区等自然山水旅游景点将消失。 三门峡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年代库区有鸭科鸟类9种,现在增加至12种,目前已经查明的有118种,天鹅、鸳鸯、大鸨这些珍贵的鸟,也开始陆续在库区出现。每年冬季至春季蓄水期,数万只白天鹅,就会集聚在库区戏水。 三门峡市旅游局市场处曹凯先生说,作为国家珍禽白天鹅和鹤类的栖息地,多年来库区200平方公里的水域已经成为维持本区域生态平衡的基本要素,并且已经成了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沿岸已经形成依托水库的工农业格局和生态环境链。如果失去三门峡水库,11项大型的取水工程也将无用武之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局有关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三门峡:大坝下的回忆 随着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有必要对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结论的作出,针对三门峡水利工程近半个世纪的争议也行将尘埃落定。 ■外滩记者陈磊 凤凰周刊记者杨漩/报道 1956年12月和1957年3月,一位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先后两次向国务院和水利部呈述《对三门峡水电站的意见》,认为建造三门峡水库,将要淹没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最精华的所在,价值不能单纯用经济数字来衡量。 几个月后,水利部在北京就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召开了十五天的会议,讨论这位年轻人的意见。在包括当时一些学界泰斗级人物的70名与会者中,支持这个年轻人观点的只有一个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温善章,而支持他观点的这个人就是黄万里。

(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 —2030年)》(草案) 主要内容 —、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年一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一2020年;远期为2021年 —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 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

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 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 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 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工程设计 摘要: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库区及上游河道泥沙严重淤积,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经过工程改建和调度运行的调整,基本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并发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高含沙水流使泄洪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材料抗磨蚀试验和现场修补试验,对泄洪底孔的磨蚀破坏机理和修复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泄流底孔;破坏机理;修复处理;三门峡水利枢纽 1、工程概况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1960年大坝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蓄水后库内及水库上游渭河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从1964年起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第一次改建将4条电站引水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并在左岸岩体中新修建2条直径11m的泄流排沙隧洞;第二次改建打开了已封堵的1~8号施工导流底孔,并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经过两次对工程的改建和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基本实现了水库在年内冲淤平衡,解决了库区及渭河的淤积问题,并且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黄河泥沙问题相当复杂,高含沙水流对水轮发电

机组、泄流钢管、隧洞、底孔和深孔等造成严重的磨蚀破坏,以致影响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进一步发挥效益。因此必须对工程进行进一步改建和修复。本文仅简要介绍泄流排沙底孔(以下简称底孔)的破坏情况、破坏机理和修复处理措施。 2、底孔(单、双层孔)破坏情况 1~3号底孔为单层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280.0m,库水位315.0m 时单孔泄量405m3/s.4~8号底孔在平面上与1-5号深孔重合,组成5个双层孔,深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300.8m,库水位315.0m时一个双层孔泄量658m3/s.6~12号深孔为单层孔,库水位315.0m时单孔泄量257m3/s.1980年底发现底孔磨蚀后,先后对底孔的单层孔和双层孔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下列部位有较严重的磨蚀破坏。 (1)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正向不锈钢导轨在高程2825~2880m之间的迎 水面有不连续的沟槽或缺口(斜门槽为矩形断面,宽120cm、深55cm),严重部位导轨磨 损呈锯齿状,有的部位导轨及基座方钢几乎磨平。 (2)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水封座板在高程2810~2900m 之间破坏成锯齿状和蜂窝状,在门槽边缘10cm范围内及侧面角钢大部分磨穿,混凝土被淘深2~8cm. (3)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门槽底坎被淘成锅底状,底孔中心部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运用后,一年半时间内,330米高程以下淤积泥沙达15.3亿吨,有93%的来沙淤积在库区。渭河口形成拦门沙,威胁关中平原。1964年10月,335米高程以下库容由98.4亿立方米减少到57.4亿立方米,潼关河床高程抬高4.5米,直接影响到西安市。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在“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的指导原则下,确定改原有四条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即“两洞四管”),水库运用由“蓄水拦沙”改为“滞洪排沙”。改建后水库枢纽工程泄流排沙能力仍然不高,冲刷范围尚未触及到潼关,潼关以上库区及渭河仍继续淤积。1969年6月,在三门峡召开了陕、晋、豫、鲁四省会议,在两个确保的前提下,决定进行第二次改建。打开了与河床高程相同的8个施工导流底孔,增大了泄流排沙量,使潼关以下库段冲刷,潼关高程有所下降,而潼关以上库段仍在淤积。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导致龙门站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由61.1%减少为34.2%。上游低含沙径流量的减少,增大了龙门站汛期平均含沙量,增加了禹潼段的淤积量。由于库区淤积继续增加,潼关高程又持续抬高。到2003年汛前潼关高程累计抬高5.4米。 自水库蓄水运用至2005年底,潼关以上库区累计淤积40.697亿立方米,占全库区淤积69.894亿立方米的58.2%。其中黄河小北干流淤积24.971亿立方米,渭河下游淤积12.824亿立方米,北洛河淤积2.902亿立方米。库区淤积重心上移,淤积末端不断上延,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建库前,华县站主槽过洪能力4000~5000立方米每秒;建库后,1968年主槽过洪能力只有2000~3000立方米每秒。1981年8月21日,华县站洪峰流量5380立方米每秒,比1954年华县站766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2280立方米每秒,而洪水位却比1954年抬高2.24米。渭南以下渭河12条南山支流经常受渭河洪水顶托,支流倒灌淤积严重,河口段普遍升高2米以上,迫使支流堤防桥梁不断加高,赤水河老公路桥因河床升高不得不在桥上重新建桥,形成“桥上桥”。华县遇仙河口桥1961年建成,由于泥沙淤积1969年、1974年两次加高6.4米,见证了渭河下游南山支流从地表河演变成地上悬河的历史过程。南山支流每遇渭河洪水,严重壅水,倒灌2~3公里,多次决口成灾,淹没农田,冲毁河堤、道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60年4月,水电部批准修建渭河大堤。1962年,按照50年一遇防御标准,开始修建渭河防洪大堤。在中央有关部委和黄委大力支持下,国家先后投资16.03亿元进行治理。各级党政领导发动库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以防洪排涝为主的黄、渭、洛三河治理工程建设。 黄河小北干流全长132.5公里,宽4~18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为秦晋的天然界河。黄河出龙门峡谷后,河身骤然放宽,穿行汾、渭盆地比降变缓,两岸黄土台塬,高出河床50~200米,区间又是汾、涑水、滹、渭、洛河等支流的汇流区,兼受岸壁红土地层约束,形成两头宽为4~18

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总体方案

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 洽谈会总体方案 三发〔2012〕4号 中共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 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总体方案》的 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市管各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现将《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三门峡市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7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发展黄河旅游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经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节会)将如期举办。为确保节会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名称 第十八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二、时间 2012年5月18—23日 三、地点 河南省三门峡市 四、活动主题 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 五、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以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本着“创新开放、隆重节俭、规模适度、平安高效”的举办节会方针,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文明,做大做强黄河旅游产业,打造“黄河之旅”国际旅游品牌,提升大黄河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黄河旅游核心城市、河南省旅游强

三门峡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三门峡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三门峡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三门峡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三门峡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三门峡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三门峡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三门峡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三门峡水电站的始末

xx水电站的始末 一个大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而其主要功能的丧失便意味着大坝的死亡。作为惟一一座成为人民币图案的水电站,三门峡很有可能同印着自己影像的第二版人民币五角钱一样无法避免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1930~1940年代·设想 最早提出在黄河三门峡修建拦洪水库是在1935年。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李仪祉倡议在潼关至孟津河段选择适当地点修建蓄洪水库。他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同事,来自挪威的主任工程师安立森经过实地考察,发表了三门峡、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个坝址的勘查报告。然而两年后,抗战爆发,三门峡地区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此期间,侵华日军东亚研究所也提出了一个兴建三门峡水电站的计划。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1946年重新将三门峡水库提上日程,聘请专家组成黄河顾问团实地考察。顾问团的4位美国专家雷巴德、萨凡奇、葛罗同、柯登对于每个问题都有激烈争论。他们提出的初步报告指出: 三门峡建库发电,对潼关以上的农田淹没损失太大,又是以后无法弥补的。建议坝址改到三门峡以下100米处的八里胡同。其首要任务在防洪而非发电。 三起三落(1951~1953年) 1.1950年195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率领张含英、张光斗、冯景兰和苏联专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关至孟津河段,提出应提前修建潼孟段水库,坝址可选择在三门峡或王家滩。这是对此前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初步意见》在三门峡建设350米水库,以发电、灌溉、防洪为开发目的的初步方案的肯定。然而到了1951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主要是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来看,在黄河干流修建大水库,困难太大,主张从支流解决问题。于是转向支流水库的研究,三门峡水库计划被放弃。 2.1952年

河南省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国内旅游总花费,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三门峡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指标分析 (3) 一、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次数现状统计 (3) 三、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占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次数比重统计 (3) 四、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次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次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三门峡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同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次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三门峡国内旅游总花费指标分析 (7) 一、三门峡国内旅游总花费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国内旅游总花费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三门峡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全省国内旅游总花费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三门峡国内旅游总花费(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三门峡国内旅游总花费(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国内旅游总花费(2016-2018)统计分析 (9)

《大迁徙》读后感

《大迁徙》读后感 ——浅析《大迁徙》中的纪实手法 这本记载着三门峡水库移民50多年沧桑历程的纪实性史书——《大迁徙》,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简单明了的纪实手法,生动地向大众展现出了三门峡水库移民最为真实的情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来解决移民问题。《大迁徙》属于报告文学性质,其作者谢超平因此书涉及敏感问题曾被拘留。所谓报告文学,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我在此浅析《大迁徙》中的纪实手法。 关键字:报告文学纪实目的

一、大量的人物采访尽可能真实地展现移民状况 《大迁徙》一书中共出现207个实名人物,重点叙述了刘怀荣、苗福群、郑博(化名)、李万明等人的情况。其中刘怀荣在这场运动中充当着广大移民返迁的先锋角色,且他自身原是华阴县义合乡义升村三生产队队长;苗福群被移民们以崇敬的口吻称为“苗司令”,根据记者的采访调查,苗福群原名叫苗福存,后改为苗福群,他是陕西朝邑县的一位普通的农民;郑博(化名),原为市移民办主任,在整个安置移民返迁的过程中见证了并参与了政府官员大贪污的过程;李万明,一位专业军人,一名有着26年“局龄”的国家公务员,他被所有与这场风暴有关的人或亲切或凶狠地称为举报者李万明。作者通过采访并记录这几位主要人物的回忆,从不同角度(包括普通移民的角度,基层村干部的角度,政府官员的角度,知情举报者的角度等)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三门峡水库移民与返迁及重建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纪实手法使得整个事件显示出报告文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作者由采访刘怀荣引出了1956年国家准备修建三门峡水库以及随之引发的一连串引人深思的事。根据刘怀荣老人的回忆,1956年冬春交替时节,国务院邓副总理那“激动人心”的报告传达到陕西省渭南地区华阴县,下到当地普通老百姓,上至各级官员都对此做出了各自反映。在这里作者通过当时流行的一首歌充分表现出群众在听到国家政策后所作出的行为的原因。 那首歌就是:“我是党的一块砖任党用来任党搬……”

三门峡水库因泥沙差点被炸掉

三门峡水库因泥沙差点被炸掉 2011-02-11 水这种变化无常的流体,给人类造福又造孽。即使像三门峡这种工程,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已经是慎之又慎,在进行之中,还是出现过不少问题。许多问题无法预料,人们只能遵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走几步跌一下,爬起来再走。毛泽东在巡视三门峡时,曾担心泥沙过多而使水库成为泥库。这种担心成了事实。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仅一年半的时间,水库就淤了15亿吨泥沙,不仅三门峡到潼关的峡谷里淤起厚厚的泥沙,就是潼关以上,渭河和北洛河的入黄口,也淤了“拦门沙”。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议论颇多。首当其冲的陕西省反映最为强烈。他们多次向中央反映,甚至到毛泽东那里告了“御状”。1962年4月,在全国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出第148号提案,要求三门峡工程增建泄洪排沙设施,以减轻库区淤积。会后,周恩来亲自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办法。此前三门峡水库已由“蓄水拦沙”运用,改为“滞洪排沙”运用,但仍未制止淤积。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渭河的淤积影响,已到距西安30多公里的耿镇附近。 在中央的会议上,周恩来坦白地说:“三门峡的水利枢纽工程到底利多大,害多大,利害相比究竟如何,现在还不能作结论。原来泥沙多有问题,现在水清了也有问题。水清了,冲刷下游河床,乱改道,堤防都巩固不住了……洪水出乱子,清水也出乱子。这个事情,本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套经验,但是我们对祖宗的经验也不注意了。”有人把建三门峡工程这件事都推到苏联头上。周恩来不同意:“三门峡工程苏联鼓励我们搞,现在发生了问题,当然不能怪他们,是我们自己作主的,苏联没有洪水和泥沙的经验。”他承认,现在看来三门峡工程上马是急了一些,一些问题不是完全不知道,而是了解得不够,研究得不透,没有准备好,就发动了进攻,这一仗一打到现在很被动。黄河规划时间短了些,搞得比较粗糙。 1964年春天,邓小平总书记到西安,陕西省对三门峡的淤积问题意见更大了。邓小平把王化云找去。王化云说,要解决三门峡库区淤积,还得靠上游修拦泥水库,三年修两个,见效快,花钱也不多。邓小平回京后指示中央书记处找水电部定方案。当时,周恩来正出访非洲,彭真开会过问了此事。会上,刘澜波和钱正英都不赞成修拦泥库的方案。周恩来出访归来,不顾旅途劳累,深夜打电话把钱正英找去,详细询问三门峡工程情况,要钱正英去现场勘察。毛泽东听到陕西省的反映,焦虑不安,又没见到解决的确定方案,便对周恩来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炸坝是否可行?陕西省有意见不说,水电部和黄委会的意见也不一致,周恩来决定专门开一次治黄会议解决淤积问题。 这次会议原定1964年10月召开。10月15日深夜传来了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16日下午,中国西部上空升起了一片巨大的蘑菇云。这是历史相映成趣的一天,一个“上天”,一个“下台”,两个消息震惊了世界。世界形势是否会起变化?毛泽东说且慢,他让周恩来先到莫斯科去摸摸底,观察一下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关系有没有得到改善的希望。周恩来到达莫斯科后,与苏联领导层进行了频繁的接触,表达了中国党和政府希望改善中苏关系的诚意。 然而,正当周恩来准备继续与苏方谈兄弟国家的关系时,一件严重的不愉快的事件发生了:11月7日晚,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庆祝十月革命47周年的招待会上,正当周恩来向一些苏联元帅走去的时候,迎面走来苏联国防部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他劈头盖脸地对周恩来冒出一句恶语:“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点)名单1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点)名单 130家+2 (2007年8月统计) 5A级:(3家) 龙门石窟 少林寺景区 云台山景区 4A级:(47家)+2 3A级:(56家) 2A级:(24家) 4A级:(47家) 郑州市: 1、嵩山少林寺风景区 2、黄河风景名胜区 3、嵩阳书院 开封市: 4、清明上河园 5、包公祠 6、开封大相国寺 7、开封龙亭景区

洛阳市: 8、龙门石窟 9、白马寺 10、关林 11、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 12、栾川鸡冠洞风景名胜区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 焦作市: 13、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14、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15、神农山风景名胜区 三门峡: 16、虢国博物馆 濮阳: 17、濮阳戚城文物景区 18、中原绿色庄园 平顶山: 19、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鹤壁: 20、云梦山风景名胜区 21、大伾山风景名胜区 安阳: 22、红旗渠游览区 23、林州太行大峡谷景区 24、安阳市殷墟博物苑 安阳市安阳县马氏庄园景区 济源: 25、五龙口风景名胜区 驻马店: 26、嵖岈山风景名胜区 3A级: 郑州: 1、新郑黄帝故里 2、郑州金鹭鸵鸟园 洛阳:

3、洛阳博物馆 5、洛阳汉光武帝原陵 6、洛阳千唐志斋 7、洛阳龙马负图寺 8、洛阳花果山森林公园 9、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0、王铎故居 11、洛阳民俗博物馆 三门峡: 12、三门峡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13、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14、黄河三门峡大坝景区 商丘: 15、商丘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濮阳: 16、濮阳世锦园 17、濮阳毛楼生态旅游区 焦作: 17、韩愈陵园 新乡: 18、新乡比干庙园林景区 19、新乡辉县百泉景区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三次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三次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创新实验学院生科104班孙志明2010014971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电视剧《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恰恰就是对历史真实的写照,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了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吞下艰辛和无奈,加入规模的迁徙大军去,中国人讲究衣锦还乡,乡土情结特别强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背井离乡?想要知道这些,我们就不能不了解这段历史。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即今天的东北地区,自康熙初年至十九世纪中叶长达200年的时间内,清廷对关东地区实行封禁,此间黄河中下游诸省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令依旧,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只好不顾禁令,冒险“闯”入东北谋生,

此即“闯关东”的由来。由于地少人稠灾害频发,兼之地理位置与关东接近,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最强,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山东逃荒农民便成了“闯关东”的主流人群。据相关史料记载,“闯关东”的历史源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绵延了300余年的历史,先后历经了四次移民高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才尘埃落定。 山东村、河北村等在关东的“复制”,实际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有充分理由保持齐鲁文化或燕赵文化,所谓“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即是。他们可以不必改变自己,削足适履,去适应当地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字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同样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赵中孚在论及“闯关东”的意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意义上,东三省基本上是华北农业社会的扩大,二者之间容有地理距离,但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差别。华北与东三省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东三省移垦社会成员,没有自别于文化母体的意念。”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 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 黄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 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具有发电、 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原设计正常蓄水位360m,电站装机容量116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0亿kw·h,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工程于1957年动工兴建,1962年第一台机组试发电。水库誊水后,由于泥沙淤积,库尾河床抬高,造成上游大量农田淹没并威胁城镇安全。因此,试发电后不久,电站即停止运行。为减缓淤积,保持调节库容,尽可能发挥水库防洪、防凌、灌溉效益, 改建后,电站装机容量降为250Mw,年发电量为10.2亿kW·h,运用最高水位为340m。经多年运行后,泄流排沙底孔因长期运用,泥沙磨蚀严重, 现为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益,又恢复原6号和7号机组段,正重新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75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使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到13.17亿kw·h。 改建后,厂房1~5号机组段安装5台25Mw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转速100r/min。水轮机转轮直径6m。

基本数据 所在河流: 黄河 建设地点: 三门峡 控制流域面积: 6888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1310米 正常蓄水位/死水位:32/30米 总库容/调节库容: 162/20.03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 25万千瓦 台数: 5台 保证出力: 11.3万千瓦 年发电量: 13.1亿千瓦小时 最大水头/最小水头:52/15米 设计水头: 30米 其它效益: 灌溉、供水 淹没耕地: 900000亩 迁移人口/推算年份:403700/人/年 坝型: 重力坝 最大坝高: 106米 混凝土总量: 20万立方米 静态总投资/水平年: 9.2/亿元/年份 单位千瓦投资: 3680元 建设情况: 57.4开工,73年发电,78年竣工

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文化节活动策划书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文化节活动策划初案 一、策划背景 1、基本概况 三门峡市总面积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14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万人(2014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2、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万。 湖滨区面积219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义马市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灵宝市面积2997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渑池县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陕县面积1610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卢氏县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万人。 3、历史概况 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

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4、经济发展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实际,确立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思路;突出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构筑九大产业链条,使三门峡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5、科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的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民科技进步意识显著提高,科技发展社会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同时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对外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要措施,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6、旅游资源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