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

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

三、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如巴斯德实

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

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

(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2.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饱满完整的蚕豆种子,已知蚕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由图可知,在6粒种子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的是号种子,因此该组为组;其余种子中,1号缺,3号缺,4号缺,5号缺,6号缺,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时的实验组是编号为________的种子。(3)2号和4号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理由是。

4号和5号能否形成对照实验?。

理由是。

(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

(4)下特大暴雨,一些播种了的大片旱地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了,导致种子无法萌发,该实验装置中,编号为________的种子所处的条件与此相当。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还需满足自身条件且不在_________的种子。因此,本实验选种时应选择的种子,排除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五、真题体验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

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模拟法

2.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分析法

3.在“调查公园内昆虫种类”的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甲发现了一条浑身长“刺”的毛毛虫,既害怕又觉得恶心,就没有记录

B. 乙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就踏进花丛追过去捕捉

C. 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就把它删去

D. 丁拨开草丛,一只蚂蚱跳了出来跳了出来,蹦到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

记录下来

4.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的不正确的是()

A. 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三处

B.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少误差

C. 用直尺就能准确测出一片叶片的周长

D.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

方法的是()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经验总结法 D. 调查法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

录如下表: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 水量过多

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 潮湿和干燥

B. 空气和湿度

C. 有光和无光

D. 有空气和无空气

8.当调查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A. 材料

B. 方案

C. 样本

D. 范围

9.提示:(1)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2)变量的确定原则:探究“什么”,变量就是“什么”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是否还在。)

(1)若要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2)如果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号和

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述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②。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测,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10.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

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1)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C组实验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此时的C组和A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_______,理由是。

(3)霉菌容易传播,这是因为其产生的______轻而小、易飘散。

(4)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和。

11.近来,明星陈乔恩因酒驾被法办。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

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

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

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数据转换成柱形图。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人的反应速度越______。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

图回答: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此实验证明了;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实验选用黑色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并迅速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1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_,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_气体。(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

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设计方案: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7

)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科研人员选择冬季大棚中的番茄和草莓,在保持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肥料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每天14∶00—15∶00观察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

注:光合有效辐射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够被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化的太阳辐射能量

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

(2)当空气质量由三级升为四级时,导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当污染进一步加剧到五级时,导致草莓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了细胞内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4)综上所述,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番茄棚和草莓棚应分别采取_________和_________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速率。

16.将若干只家蝇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雌雄比例相同。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

的DDT(农药)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对DDT的抗药性强。

17.(1)控制DDT为唯一实验变量,该实验是一组_____实验,____组是实验组。(2)A组家蝇后代抗药性强的原因是:在使用DDT之前,家蝇对DDT抗药性存

在着_______,使用DDT处理,绝大多数抗药性____的家蝇被杀死,这叫做

__________;少数抗药性____的家蝇存活下来,这叫做____________;DDT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______作用,并将这种有利的变异________给后代,逐代积累而加强,后代对DDT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3)家蝇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变异是_______的(填“定向”或“不定向”)。A组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____的结果,其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DDT之间的(填“生存斗争”或“过度繁殖”)____实现的。

(4)通过破译,发现家蝇之所以抗药性强,原因是它具有强大的杀虫剂抗药基因,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

真题答案:

1. B

2. C

3. D

4. C

5. C

6. B

7. B

8. C

9.(1)唾液 2(2)1 3(3)适量馒头碎屑 2mL唾液(4)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10.(1)霉菌生活需要水吗水分霉菌生活需要水(2)湿润寒冷不是变量不唯一(3)孢子(4)干燥低温

11.(1)柱形图:(2)大慢(3)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

量的对象和次数

12.(1)变浑浊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蒸腾光合

(2)氧气将乙装置套上黑色塑料袋

13.(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

(2)氧气

(3)二氧化碳(4)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14.(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①相同(3)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4)光照(5)放回大自然

15.(1)空气质量级别、植物种类(2)光合有效辐射降低(3)棚温降低抑制(4)增加光照强度增加棚温

16.(1)对照 A(2)变异(或差异)弱不适者被淘汰强适者生存选择遗传(3)不定向自然选择生存斗争(4)基因

专题1 科学探究

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 铜绿性质的探究 专题训练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铜绿性质的探究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器表面生成的绿色铜锈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探究铜锈的组成。 【实验过程】 实验一: 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种元素。 (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①、;②、;③、、 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填序号)。 【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预计结论】若中的铜生锈,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填序号)。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 分是],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 .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 ]受热分解后,除生成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 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初中实验室制取收集装置也可用(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 (3)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 .【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填序号) A.B.C. D.完成下列 实验报告: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6分)实验小组研究制备的条件并探究其稳定性。 【查阅资料】两种含铜化合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科学探究

专题十二科学探究 【考点归纳】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药品的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初中阶段主要是气体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另一类是综合实验(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等)。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①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①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理由:接触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①使用外焰加热;①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①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①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①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 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①不可用来加热;①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①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①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①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注意: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①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①防止锈蚀和烧损。 (2)铁架台(铁夹,铁圈)。

专题六 科学探究

专题六科学探究 必胜题·测易 类型一物质变质的探究 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猜想二成立[来源:学&

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来源:学,科,网] [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学*科*网 Z*X*X*K] 科&网]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新制的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样品中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CO3和等五种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过程或现象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 入适量水试管壁发热 样品中CaO、NaOH 至少含一种 ①.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 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并 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 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 ①.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 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并过滤得到溶液C和固体D A溶液中含有 C O32-

9第一章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执笔:尹秋明审核 课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课型:新授讲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上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

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 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 三、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如巴斯德实

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 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 (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_多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亮_ (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 _少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暗(选填 “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 _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_。对光时要使视野 变亮可以使 凹面镜_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 _平面镜_和 小光圈 。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 —目镜、物镜、载玻片 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 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 如果移动载玻片 时污点 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 _载玻片_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 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 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 —相同 _ (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而 擦、滴 (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 装片的制作。 2.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_。 3、 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 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C 、作出假设D 设计 〔显微慣的基本结构和功片1>、说明 〔制作115时裝片、模仿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 〔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孤住婆窖,提出値得採気的问貳」 J 描述y —回口科学知识与所笈预问题削冲突所征) BE 、 E . 停取?丽隠的答案提岀可删假阴 [础假谕 作出僮干赫验证的假设] w 拟定探気计划 学会”:选出控制变量] 一尝试 / 谏计对雕试脸〕 能掳匚―旌行班察、靡和实蓟 举会kY 千桥數据的可矗性?邊免偶轿Q 描述试骑感) ?得出结论)辽石不■{试验数据) 、得出u —正确结论) 4 盲爾探気过穆和结论) 目镜、物镜 、其放大倍数可以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提出间题 制订计划 丈施计划 表达交流 宴的材料与用具) 收集数据〕 權写探究掘告)

最新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定要有相应的工具和正确使用有关工具的方法及步骤。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安排学生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则做了简单的介绍,了解其用途、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安全使用法则。着重学习显微镜,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设计了DIY 及“科学·技术·社会——电子显微镜”两个栏目,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了解显微镜的发展,体验显微镜在微观世界中的特殊作用,感悟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第二部分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6个阶段,对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本教材选择一则肉汤变质问题的典型案例,从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通过实例分析、设计与实践,学生就能更加明确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要求以及达到要求的方法。由于有前几次实验探究的训练,这项实验提高了探究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作出假设,收集数据并汇总数据,找出规律。教师对此要非常明确,一定要想方设法组织好这次实验探究活动,将之落实到实处,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认识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照图1-8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尝试确定实验中的变量,并相应设计对照实验。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以探究肉汤变质为例,说明探究的一般步骤;并通过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鲫鱼呼吸次数的影响”,体验探究的过程。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集体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思考和假设在生命探索中的重要。只有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大胆作出假设,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认同率达100%。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四、课时计划:本节内容我准备安排2课时。 第1课时:(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 (2)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2课时:(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2)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这里着重讨论探究方案即制定计划) (3)尝试找出温度与呼吸频率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交流实验结果,得出普遍规律。教学思路: 第1课时是:(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2)学习使用显微镜。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doc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 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识精讲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主要分两类: (1)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1)调查的类型: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如实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3)调查的基本要求:要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破坏其生活环境;要注意安全。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器具和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有分类法、模型法、文献法等。 名师点睛 1.正确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是认知生物形态、行为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是认知生物种类、生存环境等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是认知生物结构、生理的主要方法。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在研究中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因素,实验法则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3.科学探究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通常是先观察,再调查、分类,最后才是实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 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 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答案:A 2.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D.圈养笼子里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必须让动物处于自然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答案:C

实验评价题解题策略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表1和表2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4和表5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二.等效替代法 【知识回放】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在研究合力时, 一个力和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 2.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种方法. 3.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 无法真 4.正的测量物与像的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典例探究】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运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 B.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 曹冲称象 D. 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 三.转换法 【知识回放】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2.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3.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4.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5.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6.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 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题 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Ⅱ.【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Ⅳ.【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 方案甲乙丙丁 装置 操作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 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 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_____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约1/5 约1/5≤1/5 约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1/5 Ⅵ.【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_________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解析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知,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当瓶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再吸入液体,烧杯中液面保持不变,这时便可读数。(1)当瓶内的压强偏高时,进入的液体偏少,所以a<b;(2)由于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压强减小;(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4)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可燃物红磷、木炭的量偏少等。

知识清单——专题1.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专题01】科学探究→ (苏教)第01单元第二章(1章)←知识清单 ★1.1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方法 一、科学探究→重要概念(5个)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二、图示专题——知识梳理 实验(结论已知) (验证“定论”)(结论未知)(探究“新”问题) 发 现 问 题引起

三、归纳整合【考点00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下5个步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科学探究中,始终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假设未必与事实相符,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作出的假设要有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 假设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其真假。 选择材料用具 制定计划设计方法步骤*计划要全面,能说明问题 实验是验证假设正确与否的基本途径,实验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预测实验结果 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搜集证据等方面(引子)实验就是制定计划后,进而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或实验,如实地记录实验的现象与数据等事实和证据。 实施计划→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组”(详见2)。 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表达和呈现。 表达交流不只是最后的步骤,整个探究活动都需要“表达交流”,包括拟定实验题目等。 在科学探究中,始终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科学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变量的控制←科学探究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的2个关键:①设置对照实验②控制单一变量 ①实验变量→变量就是变化的因素,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人为改变的因素,或“加”或“减”。(几乎所有生物实验都有变量)。 →变量一般描述为名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不能表述为温度的高低、光照的有无、水分的多少等。 →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且适宜),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注意:其他因素要——相同且适宜) ②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控制变量、条件变量、干扰变量,即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各组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控制到一致且适宜就达成单一变量原则。 ③对照实验→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单一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 对照组→是指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加”也不“减”),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是与现实情况吻合的自然组或常态组。 →对照实验的组成+ 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或“加”或“减”),是未知实验结果的组,是最能反映实验目的的、与现实情况有偏离的特殊处理组。 →在对照实验中可有多个实验组,大多是每个实验组都分别与同一对照组组成一个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且只能有一个变量,即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否者,就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 →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进而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所致。 ④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①多次实验,即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取平均值; ②实验时,选取的生物的数量要尽可能多(至少10个),如果太少,实验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准确。 ③实验时,选取的生物的大下、形态、年龄等要尽可能一致或相同。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若A>B,则…… 3.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后)要预测实验结果←若A=B,则…… (A、B表示的是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若A<B,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