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是一种国际贸易协议,旨在解决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和歧视性的贸易补贴。该协议包括以下条款:

1. 补贴措施

在该协议下,补贴被定义为向国内或外国生产者提供的任何形式的政府财政支持或激励措施,包括补贴、减税、贷款或赠款。

该协议规定,一些补贴措施是被禁止的,包括出口补贴、本地购买补贴、进口代价补贴和生产补贴。

一旦发现补贴行为,该协议允许受影响的国家采取反应措施,以平衡不公平竞争。

2. 反补贴措施

该协议规定,当一个国家的商品受到补贴的影响而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不正当的价格优势时,其他国家的政府可以诉诸反倾销措施,以消除这种歧视性贸易。

反补贴措施的基础是发现补贴行为的存在。针对发现的补贴,其他国家可以对这些商品收取反补贴关税或提出其他反应措施。

在实践中,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的使用通常是谨慎的,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的剧烈变化。

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中,补贴是一种常见的政府政策手段,用于支持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补贴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或实现社会福利目标。然而,过度补贴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扭曲市场、失衡经济、浪费资源等。为了纠正这些负面影响,一些国家采取了反补贴措施,以限制或减少补贴的使用。本文将介绍反补贴措施的定义、目的和实施方式,并评估其优缺点。 定义 反补贴措施是指一系列政策或政策工具,旨在限制或减少政府对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的补贴。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法规、法律、政策变更等,以及减少或取消现有补贴方案。反补贴措施的目的是纠正补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恢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目的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可以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 经济目的 1.避免市场扭曲:过度补贴可能导致市场扭曲,使得某些行业或企业在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其他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机会。 2.促进资源分配效率:补贴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一些行业或企业 因为补贴而持续存在,即使它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从而浪费了资源。 3.防止财政负担增加:补贴的增加将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可能导致财 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的增加,限制了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支出。 环境目的 1.减少资源浪费:补贴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或浪费,对环境造成负 面影响,如过度开采、能源消耗等。 2.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对环境不友好的行业或企业的补贴,可以 鼓励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社会目的 1.提高公平竞争:反补贴措施可以消除因补贴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使得 所有企业都能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机会。

2.保护消费者利益:补贴可能导致价格扭曲,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减少或限制补贴,可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实施方式 反补贴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 1.法规和法律变更: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新的法规或修改现有法律,限制或禁止对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的补贴。这些法规和法律可以明确规定补贴的使用条件、范围和期限。 2.政策变更: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变更,减少或取消现有补贴方案。这些政策变更可以包括逐步减少补贴金额、缩小补贴范围或者完全取消补贴。 3.监管和执法: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补贴的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违反反补贴措施的企业或个人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或其他法律后果。 4.引导和支持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例如,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对补贴的依赖。 优缺点评估 反补贴措施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促进经济合理发展:反补贴措施可以避免市场扭曲,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2.降低财政风险:减少或限制补贴可以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的增加。 3.保护环境:通过减少对环境不友好的行业或企业的补贴,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提高公平竞争:反补贴措施可以消除不公平的竞争,保证所有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获得机会。 缺点 1.短期利益受损:企业可能会因减少或取消补贴而遭受损失,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2.社会冲突可能增加:一些利益受损的群体可能会对反补贴措施提出反对,导致社会冲突的增加。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 一、反补贴的规则依据及特点 规则依据主要是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农业协议》。 《反补贴协定》给出了补贴的定义。简单地说,为了扩大出口或鼓励进口替代,由政府向特定产业或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价格支持等等,就构成补贴。 《反补贴协定》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禁止任何成员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是禁止或不鼓励政府使用那些对其他成员方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的补贴。为此,根据补贴的不同性质,《反补贴协定》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一)禁止性补贴 1. 出口补贴。指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以出口实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2. 进口替代补贴。又称当地成分补贴,指以使用国产货物替代进口货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协定》规定,WTO农业协议规定可以给予或可以维持的补贴不在禁止性补贴之列。 (二)可诉性补贴 又称“黄箱补贴”,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会产生或者已产生不利影响,受到影响的成员方就可以向使用这类补贴措施的成员方提出反对意见和提起申诉。 在《农业协议》中还提出一个“蓝箱补贴”概念,主要是以农产品限产为前提的一些补贴。“蓝箱”的设置给黄箱政策在执行上有了额外的灵活性,发达成员如美国、欧盟用得比较充分。 总的来说,“黄箱”是有潜力可挖的。 (三)不可诉性补贴 又称“绿箱补贴”,分为两类: 1. 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这种补贴不会引发其他成员的反补贴措施,如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2. 有专项性特征,但又符合《协定》规定条件的补贴。比如政府对科研、落后地区以及环保的补贴。 《协定》规定,具有专向性,但符合下列条件的补贴为不可诉补贴: ①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开发活动补贴。该类补贴不能超出项目成本的指定比例,且只能用于某些开支。具体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补贴,该补贴不超过工业研究费用的75%,或竞争前开发活动费用的50%,并且该补贴仅限于人员开支、仪器设备、土地或建筑、咨询服务以及研究活动直接产生的其他费用等。 ②落后地区援助。根据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对处于落后地区的非用于特定企业或产业的补贴被视为是不可诉补贴。但该补贴需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清楚表明地理区域以及经济与行政区划;第二,该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该成员方境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失业率高出该成员方境内失业率的115%。 ③改造现有设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的援助。为适应新的环保要求,扶持企业改进现有设备而提供的补贴,这种补贴应是一次性的,并且不得高于采用环保设备所需费用的20%。 (四)对补贴行为的补救 根据《反补贴协定》,可采取两种措施予以补救:一是启动反补贴调查,并在经过了规定的程序后征收反补贴税;二是启动争端解决程序。但反补贴调查只有在一成员的国内产业确实因另一成员的补贴措施而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可以启用。在其他情况下的补救方式是通过争端解决程序。2004年3月,美国就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政策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就是一例。 强调宣传和普及反补贴规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在于我们已经开始遭遇反补贴调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作为WTO的成员,同样要面对争端解决程序的约束性,同样可以运用争端解决程序来争取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应有权益。 (五)争端解决程序 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一般统称“两反一保”)相比,争端解决程序的约束范围更加广泛。争端解决机制与“两反一保”有相关性,但是在规则依据、目的、启动条件、调整对象、实施方式上又有明显的区别。 争端解决机制是WTO的一大创新,具体体现在:有较强的独立性,受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小;有很高的效率,因为程序规定了较严格的时限,并采取反向协商一致的裁决方式;有很强的仲裁效力,可以授权报复。从启动条件看,“两反一保”是对已有的损害采取补救措施,而争端解决程序立足于保证WTO各项协议的正确实施。因此前者偏重防御,后者可更具有进攻性。

反补贴

反补贴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简介 反补贴: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针对前两种补贴,一是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经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进口成员根据国内反补贴法令通过调查征收反补贴税。特点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WTO规定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相比,反补贴作为新型贸易壁垒对一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其特点如下: 1.反补贴的应诉主体为政府。补贴是政府行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和特定行业,而反补贴则会影响被调查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总体经济战略。 2.反补贴的调查范围更广泛。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仅涉及特定企业或产品,而反补贴的涉及面更加广泛,调查范围可能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危害更大。 3.反补贴的影响时间较长。相对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持久。为应对反补贴调查,一国政府必须逐步调整相应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这种调整将在长时间内对一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4.反补贴具有更强的连锁效应。在一成员方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国对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欧盟等其他WTO成员国可能会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产品。 种类 (1)临时措施。是为顺利进行继续调查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也是进口国调查机关反补贴决定是否最终征收反补贴税的前序性非正式措施。调查机关采取临时性措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是为了保护贸易自由和公 平竞争而制定的。补贴是指政府给予企业或个人的财政援助,以支持其经 营活动。补贴可以提供给国内生产者,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或提高其竞争力。然而,补贴也可能导致不公平贸易和扭曲市场竞争。因此,WTO制定了一 系列规则来限制和管理成员国的补贴行为。 首先,WTO规定了不允许的补贴行为。根据WTO协议,有三种类型的 补贴被视为不允许的。第一种是“禁止补贴”,即给予对进口国或国内竞 争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例如,直接补贴出口商品的成本。第二种是“有 条件补贴”,即给予对采购商品或使用国内材料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第 三种是“优惠补贴”,即给予对特定企业或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 其次,WTO规定了允许的补贴行为。根据WTO协议,允许的补贴必须 符合一系列条件,以确保其不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公平竞争。其中,最重 要的条件是确保补贴不会导致严重贸易扭曲。另外,补贴必须与一般经济 措施相一致,不能有区别对待。此外,WTO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下允许的 补贴,如对发展中国家的补贴或防止资源枯竭的补贴。 此外,WTO还规定了反补贴措施,以限制和制裁不公平补贴行为。成 员国可以通过发起反补贴调查来申请反补贴关税。反补贴关税是指对从不 公平补贴产生的进口商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调查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不公 平补贴,并从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不公平补贴,成 员国可以对相关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然而,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首先,一些 成员国被指控违反补贴规则,并通过不合理的补贴行为,扭曲了市场竞争。

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综述

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综述 2.1 补贴与反补贴的由来 “补贴”力一词由来已久,早在自由资本主义贸易初期,政府为了支持本国出口商占领国际市场而给予出口商以扶持和奖励。世纪一世纪中叶的欧洲,西欧各国如英国、法国等国,均实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金银被看成是一国财富的主要标志,因而各国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获得金银。获得金银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本国的商品卖给别国的居民。各国政府为了能够扩大出口,给予本国出口商品以补贴,以换取最能代表国家财富的金银币。斯密在论及英国奖励出口政策时指出“其实政府或行会的这种出口补贴无异于付钱给外国人以购买英国货物。”到了世纪,各国政府逐渐取消公开、直接的出口补贴政策,而由制造商和出口商常对出口进行补贴。正如斯密描述“某些行业的经营者都私下同意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钱来奖励他们一定货物的输出,这种方策施行得很顺利,虽然大大增加了国产商品,但却仍然能在国内市场上使他们的货物的价格高一倍以上。”随着时间的发展,补贴越来越流行,越普遍了。各国政府大都为了扩大出口,采取了出口补贴的政策。 一国政府有权采取它认为适当的任何政策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一国的主权所在,也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其他国家本来是无权干涉的。然而,一国对国内工业的补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对外贸易,影响了给予补贴国与他国的经济交往,则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补贴措施如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对进口方或第三方的相关产业或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扭曲贸易和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引起了一些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出台,乌拉圭会合谈判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eounter vailing measures)即(SCM》协议就是为了完善和严格补贴和反补贴的法律制度,通过一揽子协议的方式通过的,对于所有的成员过有约束力。 2.2 补贴及其特征 2.2.1 补贴定义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解析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组织之一,负责管理 全球贸易规则。其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是WTO最重要的贸易政策之一、 本文将对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进行解析,并通过相关案例来说明其实 施与影响。 首先,补贴是指政府为促进国内产业竞争力或保护本国市场而提供的 经济援助或优惠待遇。WTO通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补贴进行了具体 规定。根据该协议,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举证反补贴和非可举证反补 贴三大类。 禁止性补贴是指明确被禁止的补贴形式,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政府对出口企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支持,以降低 其出口成本或增加出口利润。进口替代补贴是指政府为鼓励国内企业生产 代替进口商品而提供的经济支持。 可举证反补贴是指可以通过调查提供直接或间接证据证明对国内产业 造成了损害的补贴。WTO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以确定是否存在 可举证反补贴。一旦确定存在可举证反补贴,WTO允许受损国采取反补贴 措施,如征收补贴税或限制进口。 非可举证反补贴是指不需要证明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补贴。这类补 贴被WTO认为具有负面影响,并且对竞争造成了明显不利条件。WTO允许 有关方面对非可举证反补贴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以维护自身产业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说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实 施与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美 国根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规定,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反补 贴调查。调查发现,中国政府对太阳能电池板产业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支 持措施,如贷款、税收减免和土地使用权。美国决定征收反补贴税以平衡 竞争关系。此案例表明,通过补贴与反补贴规则,WTO可以保护本国产业 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欧盟对美国飞机补贴的争端。自2004年以来,欧盟和 美国一直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就飞机补贴问题进行争论。欧盟指责美国 政府向波音提供了非法补贴,使其在全球航空市场上具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该争端一直在WTO的争端解决机构中处理,双方争论了数种补贴形式,并对彼此提出了质疑。此案例表明,补贴与反补贴争端不仅涉及特定的国 家或地区,而且可能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 第三个案例是印度对美国补贴措施的争端。2024年,印度向WTO反 映了美国对信息技术产品的补贴政策。印度认为,美国的补贴政策影响了 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并违反了WTO的规则。印度要求美国停止相关补贴,并对出口到印度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此案例表明,补贴与反补贴争端不 仅存在于贸易大国之间,也存在于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 综上所述,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是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通 过限制不公平补贴,WTO能够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其他国家的损害。然而, 补贴与反补贴争端也是复杂的,涉及多个国家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WTO需要不断完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贸易环境。

第七章补贴原理及反补贴规则

第七章补贴原理及反补贴规则 概述 补贴是一种由政府或其他机构提供给特定行业或组织的经济援助,旨在改善其经营状况或鼓励特定行为。补贴既可以是直接给予财务支持的资金,也可以是通过提供税收减免或其他优惠方式来实现。 补贴的原理 补贴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解决一些特定问题或达到特定的政策目标。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等。补贴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作用:补贴可以激励一些行业或组织从事特定的活动。例如,政府可以对于研发新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补贴,以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2.调节作用:补贴可以用于调节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例如,当一些行业面临过剩产能和价格下跌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来稳定市场,保护企业利润,减少失业风险。 3.公平作用:补贴可以用于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例如,政府可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政府对本国产业提供补贴的做法也受到了限制。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了一系列的反补贴规则,旨在保护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主要的反补贴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贴计量:补贴的规模和影响要通过计量方式来确定。主要有三种 计量方法,即补贴金额、补贴与进口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补贴与受益企 业产出之间的比例。 2.反补贴调查:WTO成员国可以对外国提供的补贴行为发起调查,以 确定其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调查结果可以决定是否采取反补 贴措施。 3.补贴措施的禁止:一些类型的补贴被禁止,因为它们被认为是非公 平竞争的一种形式。例如,对出口产品提供的补贴被禁止,以避免出口补 贴竞争造成其他国家产业的损害。 4.反补贴措施:受到不公平补贴影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以 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限制 进口数量或者实施其他限制措施。 总结 补贴是一种为特定行业或组织提供经济援助的机制,旨在达到特定政 策目标。补贴的原理基于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和公平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补贴受到反补贴规则的限制。各国政府必须遵守WTO 制定的反补贴规则,以确保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这些规则包括补贴计量、反补贴调查、补贴措施的禁止和反补贴措施等。

【精品文档】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探究 补贴一直是各国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主要用于提高一国产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各国都采取了多 种贸易保护措施,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形成了重大阻碍。1995 年WTO 成立 以来,为保障贸易自由,WTO 部分成员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补贴调查,目的不外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同时阻碍被调查国家的产业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一直非常被动地接受着国外的反补贴调查。201X 年11 月,欧盟对中国光伏 电池正式实施反补贴调查;201X 年10 月,美国对中国味精实施反补贴调查。 总之,近几年来,针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数量和规模在不断上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对我国国际贸易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政策进行了研究。 一、补贴与反补贴的相关概念 反补贴是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国际贸易自由发展,针对某些补贴行为采取的必要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 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调查是实施贸易制裁的主要手段,实 施主体是政府。补贴是指某国或某机构向本国生产者或出口经营者提供资金或 财政上的政策优惠,包括现金补助和其他政策优惠,目的是使获得补贴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WTO 反补贴贸易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1)禁止性补贴即红灯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将出口补贴和进口补贴纳入了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国不得实施或维持此类补贴。(2)可诉 补贴即黄灯补贴(不是一律被禁止但容易受到质疑的补贴),是指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实施的补贴,但如果使用此类补贴的成员国的补贴行为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则受损的成员国可以据此向使用此类补贴的成员国提起申诉。可诉补贴不能造成以下任何情况发生:阻碍其他区域的产品进口或出口; 补贴的结果造成产品价格具有明显的变化或导致销量发生明显变化; 补贴后国 际市场份额显著增加。(3)不可诉补贴即绿色补贴。根据反补贴协议规定,不可诉补贴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补贴申诉,一般包含以下两种类型:非专项性补 贴和政府对科研、落后地区的环保性补贴。 反补贴调查范围非常广,它对一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近年来,虽然国际社会针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学术界 的相关研究不多见。黄东黎分析了美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和WTO 框架下 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并从多个视角出发研究了中国补贴政策与WTO 规则的相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 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范围内的最高贸易机构,负责制定贸易规则和处理国际贸易争端。其中,补贴和反补贴规则是WTO框架下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对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进行浅析。 一、补贴规则 补贴是指政府直接或间接向国内产业提供的经济支持,旨在增加其竞争力。然而,过度和不公平的补贴可能导致扭曲市场,损害其他成员国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WTO制定了补贴规则。 1.补贴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WTO的规定,补贴可以分为三类:禁止性补贴、可视性补贴和失败继续支付补贴。 禁止性补贴是指直接向出口产品提供的补贴,这种补贴被认为是对其他国家出口市场的歪曲,因此被明确禁止。例如,对出口产品提供的直接退税或现金补贴。 可视性补贴是指除了禁止性补贴之外的任何形式的补贴。这类补贴应当在WTO成员的内部公开,并接受其他成员的监督。 失败继续支付补贴是指当特定产业在市场上遭受损失时,政府继续支付的补贴。这类补贴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定,否则将遭到禁止。 2.补贴的计量方法 为了衡量补贴的规模和影响,WTO制定了计量方法。计量方法分为两种:计量无害补贴和计量有害补贴。

计量无害补贴是指对雄心勃勃的产业提供的补贴,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实质性的扭曲。这种补贴的计算和公示要求较低。 计量有害补贴是指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实质性扭曲的补贴。因此,这种补贴需要更详细的计算和公示。此外,计量有害补贴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便消除其负面影响。 3.紧急情况下的反补贴措施 当其中一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的补贴措施对其利益产生实质性损害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这类紧急情况下的反补贴措施必须遵守特定的程序和条件,并需要与WTO其他成员进行协商。 二、反补贴规则 反补贴是指针对其他国家提供的补贴所采取的措施,旨在消除其对本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WTO制定了一系列反补贴规则,以确保其合理与公平。 1.对补贴程序的审查 当一个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时,可以向WTO提起一个补贴争端。WTO将根据争端解决程序对该补贴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违反了补贴规则。如果确有违规行为,WTO可以要求相关成员国取消补贴或对其进行改变。 2.惩罚性关税 如果其中一成员国的补贴行为被确认为违规,WTO可以允许受影响的成员国对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可以帮助受损的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 WTO(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旨在确保贸易的公平性和透 明性,防止成员国为了获取不当竞争优势而采取歧视性的补贴措施。本文 将对WTO补贴和反补贴规则进行探讨,并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这些规则的 实施和影响。 首先,WTO的补贴规则分为两大类别:一般补贴措施和特殊补贴措施。一般补贴措施是指对整个经济部门采取的补贴措施,如减免税收、对出口 产品提供财政援助等。特殊补贴措施是指对特定企业或行业采取的补贴措施,如对其中一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直接补贴。 根据WTO的规定,一般补贴措施必须符合非歧视性和透明性的原则。 非歧视性的原则要求成员国不得偏袒本国企业或行业,而是要平等对待所 有WTO成员。透明性的原则要求成员国公开并提供相关的补贴信息,确保 其他成员国了解补贴情况。如果一国的补贴措施违反了这些原则,其他成 员国可以提起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争议。 特殊补贴措施是WTO规则中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规定。根据WTO的规定,特殊补贴措施必须符合反补贴法的要求。具体而言,特殊补贴措施必须经 过实质性的调查,并证明该国企业或行业受到了损害,并且导致了补贴成 员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倾销行为。 WTO的反补贴规则旨在防止成员国通过补贴措施来扭曲市场,保护本 国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根据WTO规则,如果一个国家的产品出口 到其他国家并受到了反补贴措施的伤害(如反销售税、反补贴税等),那 么该国可以请求WTO进行反补贴调查。

经历一系列的调查和程序后,WTO可以对补贴国征收临时补贴措施, 即暂时提供对补贴国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或进口限制。最终,WTO可以 要求补贴国停止提供补贴措施或改变其措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展示了WTO补贴和反补贴规则的实施和影响: 1.美国对波音和空客的补贴争端:美国和欧盟都曾对自己的航空制造 商提供了数量庞大的补贴。WTO对美国和欧盟的争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和争端解决程序。最终,WTO认定双方都存在违反补贴规则的行为,并下 令两国停止提供相关补贴。 2.中国对农产品的补贴:WTO曾对中国对小麦、大米和棉花等农产品 采取的补贴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的补贴措施严重扭曲了市场,并导 致了国际市场上的倾销行为。WTO要求中国停止提供补贴,并对相关产品 征收反补贴税。 3.印度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补贴:印度曾对本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 供了大量补贴。这些补贴导致印度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偏低,对其他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产生了不公平竞争的影响。WTO最终要 求印度停止补贴措施,并对印度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 总之,WTO补贴和反补贴规则是维护贸易公平和透明的重要工具。通 过对补贴措施的限制和反补贴调查的实施,这些规则防止了国家通过补贴 措施来扭曲市场,确保了贸易的公平性,并保护了市场竞争的原则。每个WTO成员都有责任遵守这些规则,并确保自身的政策符合国际贸易的标准。

国际商法第二章WTO法律制度第三节反补贴规则

国际商法第二章WTO法律制度第三节反补贴规则 反补贴规则是WTO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成员国之间不公平的贸易补贴问题。本文将对WTO反补贴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WTO反补贴规则的目的是防止成员国通过补贴措施来干预国际贸易,保护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根据WTO的《反补贴协定》,补贴被定义为“指除关税外的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给生产者或出口商的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反补贴规则适用于所有形式的补贴。 首先,WTO反补贴规则要求成员国通过成立“反补贴调查”机构来监测和调查补贴行为。当一个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的产品受到了不公平的补贴影响时,可以向WTO提交诉讼,并要求成立反补贴调查机构。通过调查,这个机构将对补贴的性质、规模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做出裁决来修正不公平的补贴行为。 其次,WTO反补贴规则规定了成员国可以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一旦确认存在不公平的补贴行为,受影响的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反补贴措施来应对,例如征收反补贴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这些措施旨在抵消补贴给予国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并保护本国产业免受损害。 此外,反补贴规则还规定了调查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要求。根据WTO的规定,反补贴调查程序应确保受调查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提供充分的听证程序和申诉程序。同时,调查结果和裁决应向所有成员国公开,以确保程序的透明和公正。 最后,WTO还设立了补贴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反补贴规则。这个机构将定期审查世界各国的补贴政策并发布报告,促使各成员国遵守规

则并改善其补贴政策。此外,补贴监管机构还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 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补贴规则。 总之,WTO反补贴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和裁决机制以及反补贴措施的采取,这一规则有效地 限制了成员国之间不公平的补贴行为,并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反补贴规则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则。相信通过WTO反补贴规则的完善和执行,会进一 步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1. 引言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手段,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反倾销措施旨在防止进口商品以低于公平市场价格销售,而反补贴措施则旨在防止国外政府对本国产品提供不公平的补贴。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都拥有权利采取这些措施来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2.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主要是指国家对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在确定存在倾销行为后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倾销措施及其实施方式: 2.1 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调查是确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关键步骤。调查机构会对进口产品的价格和成本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如果调查结果确认存在倾销行为,那么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来限制进口产品。 2.2 反倾销税 当确定存在倾销行为后,国家可以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提高其价格并减少对本国产业的竞争压力。反倾销税的税率通常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高税率将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更大的限制作用。 3. 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外政府对本国产品提供补贴的情况采取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反补贴措施及其实施方式: 3.1 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调查是确定进口产品是否受到不公平补贴的关键步骤。调查机构会对进口产品所受到的补贴进行详细调查,并评估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程度。如果调查结果确认存在不公平补贴,那么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来限制进口产品。 3.2 反补贴税 当确定存在不公平补贴后,国家可以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以抵消不公平补贴对本国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反补贴税的税率通常根据补贴金额和调查结果确定,较高的税率将会对进口产品产生更大的限制作用。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协议标题: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一、协议背景 本协议旨在确立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相关规定,以促进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 二、定义 1. 补贴: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经济援助、减免费用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 2. 反补贴措施:指为应对补贴行为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征收反补贴税、实施反补贴调查等。 三、补贴规定 1. 补贴对象:双方约定将补贴对象限定为本协议签署方。 2. 补贴范围:补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补贴、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 3. 补贴金额:双方约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补贴金额,并在协议签署后的5个工 作日内进行支付。 4. 补贴期限:补贴期限为协议签署后的一年,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延长或 终止。 四、反补贴措施规定 1. 反补贴调查:一方如发现另一方存在补贴行为,可提出反补贴调查请求,被 调查方应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资料。

2. 反补贴税:如反补贴调查确认补贴行为存在,一方有权征收相应的反补贴税,税率和征收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3. 其他措施:如反补贴税无法有效应对补贴行为,双方可协商采取其他合理措施,以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五、协议执行 1. 协议变更:任何一方需变更协议内容,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对方,并经双 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协议解除:协议有效期届满后,双方可协商续签或解除协议。 3. 争议解决:双方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提交至 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六、保密条款 双方承诺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对涉及商业秘密、技术机密等保密信息予以保护,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或使用。 七、其他条款 1.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2.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八、协议解释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如发生歧义,应以双方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 为准。 九、协议签署 本协议以电子形式签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变得日益频繁,但同时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其中之一就是贸易补贴,为了维护公 平竞争的原则,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反补贴措施。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 中的反补贴措施的定义、目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反补贴措施的定义和目的 反补贴措施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防止另一国或地区通过补贴其商品 或服务而导致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其目的在于 维护贸易公平、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正竞争的冲击,并促进本国产 业的发展。 二、反补贴措施的实施方式 1. 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调查是实施反补贴措施的前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对进口的商品进行调查,以鉴定是 否存在补贴行为,并评估补贴对本国产业的影响。调查结果将决定是 否实施反补贴措施。 2. 反补贴税:

一旦确认存在补贴行为,并且补贴对本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国家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进口 商品的价格,减少其竞争优势,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许可证要求: 国家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施许可证要求,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通过 这种方式,国家可以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并确保本国产业的 利益不受到损害。 三、反补贴措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增加: 实施反补贴措施可能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国家之间为了保护 本国产业,可能出现相互制裁的现象,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贸易 体系遭受破坏。 2. 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反补贴措施的实施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破坏了国际贸易 秩序。一些国家可能滥用反补贴措施,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借口,限制 进口商品,进而扭曲市场竞争。 3. 影响发展中国家利益: 发展中国家通常依赖出口来获得经济增长,因此他们往往承受着更 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反补贴措施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受阻,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空间。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是为了确保公平贸易 和竞争,防止成员国使用不公平的补贴措施来损害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该 协议旨在限制和监管国家之间的贸易补贴,并提供一套规则和程序来解决 补贴争议。 该协议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补贴协议》和《反补贴实施协议》。 《补贴协议》首先定义了补贴的概念。补贴被定义为政府直接或间接 提供或维持的经济资源的提供,这种资源有可能对市场产生扭曲作用。根 据协议,补贴分为两类:禁止补贴和可容许补贴。 禁止补贴指的是那些对国内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或者对其他国家的贸 易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这些补贴被视为破坏公平竞争,因此被禁止。协 议列举了一些禁止补贴的具体例子,如出口补贴,即直接用于出口产品的 补贴,以及补贴对本国产品使用特定的国内原料或工艺等。 可容许补贴则是一种符合规定的补贴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类补贴一般不被视为具有负面影响,但也需要遵守一些条件和限制。协 议规定了一个“计算补贴”,即计算补贴何时可能对市场产生扭曲作用的 方法。 根据《补贴协议》,成员国需要及时通知WTO关于所有的补贴措施, 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此外,协议还规定了成员国之间讨论和解决补贴争端 的程序。 与《补贴协议》相对应的是《反补贴实施协议》,该协议主要着重于 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当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的补贴导致了本

国产业受损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抵消补贴对市场产生的 负面影响。 根据《反补贴实施协议》,当一个国家决定采取反补贴措施时,它需 要向WTO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证明文件,并根据协议中的程序进行调查。WTO将根据调查的结果,决定是否有效采取反补贴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征收反补贴税,以及对进口产品的限制措施等。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公平竞争和促进贸易自由化。通过限制和监管补贴的使用,并提供一套解决争端的程序,协议为各国提 供了一个公平和有序的贸易环境。然而,协议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定义和判 断何种补贴对市场具有扭曲作用,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公平贸易之间 的关系。这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的协商和合作,以确保协议的有效实施。

世贸规则与中美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政策的研究

世贸规则与中美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政策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维护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组织,通过制定和监督贸易规则,推动各成员国间的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然而,虽然世贸规则旨在维护贸易的公平性,但有些成员国仍然会利用补贴和反补贴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国之间在补贴和反补贴政策上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补贴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补贴是指政府向本国企业提供的金融或其他支持,以鼓励其生产和出口。这种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然而,过度的补贴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倾销,对其他国家的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并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一个争议点就是中国政府对部分企业提供的补贴。美国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本国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包括金融支持、减免税收、土地使用权等。这些补贴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给美国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压力。美国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为手段,对中国产品进行征收高额关税,以应对中国的补贴政策。 反补贴政策是指国针对其他国家提供的补贴实施的限制措施。通过反补贴政策,一个国家可以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并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这种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其他国家补贴的不公平竞争。然而,反补贴政策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征收过高的反补贴税可能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损害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中美贸易争端中,反补贴政策也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中国认为美国通过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举措是违反世贸规则的,不公平地限制

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中国对美国提出了诉讼,要求世贸组织对美国的反补贴政策进行调查并做出裁决。 为了解决这些争议,世贸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世贸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了成员国在补贴和反补贴政策上的行为准则,并明确了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根据这一协议,如果一个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采取了不符合规则的补贴或反补贴措施,可以向世贸组织提起争端解决程序,并由争端解决机构裁决。 然而,世贸规则在补贴和反补贴政策上的制定和执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世贸组织的规则相对宽泛,没有具体规定补贴的界定和限制。这使得成员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贴,从而使规则的执行变得困难。此外,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的裁决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得出裁决结果,这给争端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之,世贸规则在补贴和反补贴政策上的规定和执行对于维护贸易的公平性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两国对补贴和反补贴政策的争议依然存在。通过加强世贸组织的规则制定和执行,加强沟通和协商,可以更好地解决贸易争端,并推动全球贸易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W T 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 及中国对策 主讲人:俞斌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 ●第一节补贴原理 ●第二节WTO补贴与反补贴概述 ●第三节补贴分类与规范 ●第四节反补贴措施与争端解决 ●第五节补贴与反补贴对策 ●第六节案例 第一节补贴原理 ●1.1 补贴的定义 ●1.2 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 ●1.3 补贴的形式 ●1.4 补贴的影响 1.1补贴的定义 ● 1. 联合国编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版》的定义: ●补贴是政府单位,包括非常任政府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活动水平或企业生产、 销售、进口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或价值,对企业作出的现期无偿支付,同时补贴由常住生产者或进口商领取。如果是常住生产者,补贴的目的在于影响其生产水平、产出的销售价格或从事生产的机构单位的收益。补贴对营业盈余的影响正好与生产税相反,在此意义上,补贴相当于负生产税。 ●P143 WTO的ASCM对补贴的定义 1.1补贴的定义 ●2.我国于200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对补贴的定义 (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给出的): ●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 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这个定义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定义一样。 ●我国的财政补贴的定义更着重国家意图,例如对出口补贴的定义更着重于对 出口厂商的影响(其目的必须是降低出口价格或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联合国的定义则更着重对企业或从事生产机构的收益和价格的影响方面。 ●补贴相当于是负税收 1.2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 ●1.公共产品的存在 ●公共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 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排除了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可能性,同时 在消费者不为该产品支付费用时,可以将此类消费者排除在外的,即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2.垄断的存在

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第一条补贴的定义 1、为本协议之目的,以下情况应视为存在补贴: (a)(1)在某一成员的领土内由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在本协议中统称“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即: (i)涉及资金直接转移的政府行为(如赠予、贷款、投股)、资金或者债务潜在的转移(如贷款担保); (ii)政府本应征收收入的豁免或者未予征收(如税额减免之类的财政鼓励); (iii)政府不是提供普通基础设施而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或者收购产品; (iv)政府通过向基金机构支付或者向私人机构担保或者指示后者行使上述所列举的一种或者多种通常应由政府执行的功能,这种行为与通常的政府从事的行为没有实质性差别,或者 (2)存在 1994 年关贸总协定第十六条规定所定义的任何形式的收支或者价格支持,和 (b)由此而赋予的某种利益。 2、上述第 1 款所定义的补贴应遵守第二部份条款的规定,如果该项补贴根据第二条规定是属于专向性的,则仅遵守第 3 部份或者第5 部份规定。 第二条专向性 1、判定上述第一条第 1 款所定义的补贴是否属于授予当局专向性地赋予管辖范围内的某个企业、产业、企业集团或者多个产业(在本协议中均称“特定企业”)的专憧憬,应合用以下原则: (a)如果补贴授予当局或者该当局以执行的立法将补贴的获得明确限于特定企业,这种 补贴即具有专向性。 (b)如果补贴授予当局据已执行的立法对获得补贴的资格和数额规定了客观的标准或者条件,如能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和条件,并且一旦符合资格便能自动获得补贴,该补贴即不具有专向性。有关的标准或者条件必须在法律、规章或者其官方文件中明确写明,以便能够对其加以核实。 (c)如果虽按上述(a)项和(a)项规定的原则而表现为非专向性,但有理由使人相信其在实际上具有专向性,则应考虑其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由数量有限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补贴计划,主要由特定企业支配使用的补贴,向特定企业提供按比例说是过分大的补贴,补贴授予当局以任意的方式做出授予补贴的决定。在引用本项规定时应考虑到补贴授予当局管辖范围内经济活动多样化的程序,以及已在实施的补贴计划的时间跨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