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总论部分

一、公共场所的定义

公共场所是指在自然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度假、娱乐、交际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二、公共场所的特点

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健康和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甚至流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国家对公共场所实施依法监管

为创造良好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国务院1987年4月1日颁布施行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全文共五章十九条,分为总则、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罚则、附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我国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为了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国务院于2006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1.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2.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3.经营者应当查验其健康合格证明,不得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四、公共场所中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项目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共场所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1.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2.水质;3.采光、照明;4.噪音;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五、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报告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报告范围是: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六、公共场所经营者资质要求

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方能经营。经营者应严格按照卫生许可的项目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是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设立卫生管理小组,有分管领导负责,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对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落实。

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检查本单位的卫生状况,定期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卫生监督部门检查中发现的卫生问题及顾客反映的卫生问题督促整改,并记录在案。

八、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各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经理、迎宾、服务员、技师、清洁员、临时工等,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患病人员必须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从业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前后洗手消毒。为顾客服务时严禁吸烟、吃食物。

九、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求

各类公共场所外环境应干净整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洁,微小气候、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和通风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室内无蛛网、挂尘,门、窗无积尘,地面无垃圾和卫生死角。更衣室、卫生间地面清洁,无异味、积水,无积尘和霉斑。垃圾桶外观干净,有明显标识、密闭加盖并及时清除废弃物。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的包房应安装向室内送风的送风扇。空调的新风口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机械通风装置、电风扇定期清洁,保持无积尘。

十、公共用品保洁卫生要求

不同公共场所已消毒的各类公共用品用具,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分柜、分层存放在密闭的保洁柜内,保洁柜上有明显标识,专柜专用,柜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及杂物。

游泳场所

一、用语含义

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二、场所卫生要求

(一)人工游泳场所设施与布局

1.人工建造游泳场所应设置游泳池及急救室、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及库房。并按更衣室、强制淋浴室和浸脚池、游泳池的顺序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的使用要求。

2.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墙壁及内顶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更衣室应配备与设计接待量相匹配的密闭更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

3.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淋浴室每20~30人设一个淋浴喷头。地面应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设有给排水设施。

4.为顾客提供饮具的应设置饮具专用消毒间。

5.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6.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7.游泳场所应配备余氯、PH值、水温度计等水质检测设备。

8.卫生间内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应有独立的排风设施。

(二)水质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提供的饮水设施设备及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三、卫生操作要求

(一)人工游泳场所应当制订以下操作规程:

1.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2.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消毒操作规程;

3.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5.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二)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三)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库房应存放一定数量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药剂、急救物品与设施等,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记明显。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消毒药剂和急救药物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专间或专柜存放且密闭上锁,并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按药品有效期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四)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五)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

1.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

2.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3.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

4.游泳池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每日应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应排入下水道。

5.池水水质消毒液投入口位置应设置在游泳池水水质净化过滤装置出水口与游泳池给水口之间。

(六)游泳场所消毒

1.人工游泳场所每班开场前和散场后均应对游泳池外沿、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擦洗或冲洗一次。发现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后再进行擦洗。

2.淋浴室应经常刷洗,地面要定期消毒。更衣柜应于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公共卫生间和垃圾箱(桶)应每天及时清洗消毒,防止孳生蚊蝇。

3.饮水、消毒、抢救等设施设备以及急救室应定期做好清洁消毒。

四、卫生管理

(一)证照管理

游泳场所及从业人员应证照齐全,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二)机构及人员职责

1.游泳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场所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

2.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或部门,明确卫生安全主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卫生安全管理人员。游泳场所水质净化消毒、水质监测、督浴、浸脚消毒池、救生、巡视监护等岗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管理人员及岗位责任。

3.游泳场所应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的组织安排工作,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不宜从事游泳场所服务工作疾病的,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培训、管理制度

1.游泳场所应建立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2.建立自身检查制度,对场所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清洗消毒的记录。

3.人工游泳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工作,并配备足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净化、消毒剂。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

4.游泳场所应当建立禁止出租游泳衣裤管理制度。

五、人员卫生要求

(一)游泳场所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游泳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2.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3.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游泳场所游泳者的健康管理

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

(三)卫生知识培训

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应加强业务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完成规定学时的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规、基本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等。

(四)个人卫生

工作时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并佩戴标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推荐的游泳场所、游泳池水清洗消毒方法

一、游泳池水

(一)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

1.游泳池应当安装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并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游泳场所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应保持齐全完好,建立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好经常性检查、保养和维修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发生故障时应有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状态。

2.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

(2)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且灵活可调;

(3)投加系统能自动控制,且安全可靠;

(4)加氯机至少设置一套备用,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加氯机的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停止设联锁装置。

(二)游泳池水消毒

1.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杀菌消毒能力强,并有持续杀菌的功能;

(2)对水和环境无污染,不改变池水水质;

(3)对人体无刺激或刺激性较小;

(4)对建筑结构、设备和管道腐蚀性小。

2.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续性。

3.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浸脚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5~10毫克/升计算确定,加药时间最好在开放前1~2小时进行。游泳场所开放时,要定期测定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室内游泳场所开放时,每2小时测一次余氯;室外游泳场所开放时,每小时测一次余氯。

(三)除藻剂的使用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应加入除藻剂。若使用硫酸铜,其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0毫克/升。

二、游泳场所消毒

1.每班开场前和散场后均应对游泳池外沿、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擦洗或冲洗一次。发现有污染时,可用浓度为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急救室应定期清洁消毒。

2.淋浴室应经常刷洗,地面可使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定期消毒。

3.更衣柜应于每日开放结束后做好清洁消毒,可用浓度为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

4.公共卫生间(厕所)和垃圾箱(桶)应每天及时清洗,定期使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消毒。

三、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一)公共用品用具

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二)拖鞋的清洗消毒

应设置专用的拖鞋洗消间或区域。

1.设置两个洗消池或洗消桶,备有橡胶手套、消毒药物、水源等。

2.清洗:先用清水或洗洁液清洗拖鞋。

3.过水:在过水池或过水桶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4.消毒:将拖鞋完全浸泡在消毒池或消毒桶中,消毒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应当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500毫克/升,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保洁: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

(三)杯具的清洗消毒

应按杯具洗消操作规程在专用的杯具洗消间内进行。

1.去污清洗:清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用清水漂洗杯具并注意洗刷杯口。

2.消毒:将杯具完全浸泡在消毒池内,消毒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应当按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液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毫克/升浓度,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电子消毒柜,则可直接去污清洗后放入电子消毒柜消毒。

3.过水:在过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去除残留的消毒液。

4.保洁:消毒后的杯具应倒置放入保洁柜内,保洁柜内如果采用毛巾作垫子的,所垫的毛巾必须定期更换、清洗和消毒。

四、注意事项

1.消毒剂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消毒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燥、阴冷、避光;建立消毒剂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3.在消毒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如有条件,配制时可戴眼罩。

手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手卫生培训资料 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菌数超过全中国的人口数。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 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 一些病毒可以在干燥光滑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以上。一些病毒可 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以在门把手、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5个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到当天晚上7点,可以增殖到1千万个,三天后若无细菌死亡,则其可以布满整个地球。 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医务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 率的重要手段。 您会正确洗手吗?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 时,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 已经完成任务,而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往往会被遗 漏。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J J J 帀水打海孝手 取洁莹洗宇從.寺抹炬丰 所有. 疋駐 宇匚■则亨心睜捋 手掃互揮』一手丰損肯韶於于 另一只手手学叩.琛播手抬 拇箱注矽中拝抹 错失在皐心中操搓 月水冲洗 手猜戈风,半心对于肖琛镒 手指交雹,字心对写:心理痣 40^Dsec 用一次性城巾徇鷹擦千 用紙厂句蠢笑币水悅丘 …弥的手示盍*的 小提示: 图示中第2-7步即为我们常说的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 手腕即为七 步洗手法 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 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果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总论部分 一、公共场所的定义 公共场所是指在自然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度假、娱乐、交际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二、公共场所的特点 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健康和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甚至流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国家对公共场所实施依法监管 为创造良好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国务院1987年4月1日颁布施行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全文共五章十九条,分为总则、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罚则、附则。《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我国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为了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国务院于2006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1.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2.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3.经营者应当查验其健康合格证明,不得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四、公共场所中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项目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共场所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1.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2.水质;3.采光、照明;4.噪音;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五、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报告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报告范围是: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六、公共场所经营者资质要求 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方能经营。经营者应严格按照卫生许可的项目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是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设立卫生管理小组,有分管领导负责,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对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落实。 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检查本单位的卫生状况,定期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卫生监督部门检查中发现的卫生问题及顾客反映的卫生问题督促整改,并记录在案。 八、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各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经理、迎宾、服务员、技师、清洁员、临时工等,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患病人员必须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从业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前后洗手消毒。为顾客服务时严禁吸烟、吃食物。 九、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要求 各类公共场所外环境应干净整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洁,微小气候、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和通风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室内无蛛网、挂尘,门、窗无积尘,地面无垃圾和卫生死角。更衣室、卫生间地面清洁,无异味、积水,无积尘和霉斑。垃圾桶外观干净,有明显标识、密闭加盖并及时清除废弃物。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的包房应安装向室内送风的送风扇。空调的新风口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机械通风装置、电风扇定期清洁,保持无积尘。 十、公共用品保洁卫生要求 不同公共场所已消毒的各类公共用品用具,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分柜、分层存放在密闭的保洁柜内,保洁柜上有明显标识,专柜专用,柜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及杂物。 游泳场所 一、用语含义 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二、场所卫生要求 (一)人工游泳场所设施与布局 1.人工建造游泳场所应设置游泳池及急救室、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及库房。并按更衣室、强制淋浴室和浸脚池、游泳池的顺序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的使用要求。 2.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墙壁及内顶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更衣室应配备与设计接待量相匹配的密闭更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 3.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淋浴室每20~30人设一个淋浴喷头。地面应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设有给排水设施。 4.为顾客提供饮具的应设置饮具专用消毒间。 5.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6.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 7.游泳场所应配备余氯、PH值、水温度计等水质检测设备。 8.卫生间内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应有独立的排风设施。 (二)水质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提供的饮水设施设备及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三、卫生操作要求 (一)人工游泳场所应当制订以下操作规程: 1.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2.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消毒操作规程; 3.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5.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二)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三)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库房应存放一定数量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药剂、急救物品与设施等,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记明显。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消毒药剂和急救药物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专间或专柜存放且密闭上锁,并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按药品有效期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四)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五)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 1.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 2.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3.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 4.游泳池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每日应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应排入下水道。 5.池水水质消毒液投入口位置应设置在游泳池水水质净化过滤装置出水口与游泳池给水口之间。 (六)游泳场所消毒

新员工卫生知识培训学习资料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保证我们生产的食品安全的基础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二食品生产必须遵守的安全、卫生事项 ?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的食品 –因为安全所以放心 –能够吃得有滋有味 ?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食品安全第一,以质量求生存 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有那些呢?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1、生物危害 微生物污染: 主要有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细菌污染是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 几种常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症状为: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 控制方法:充分加热产品杀菌;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度下冷藏抑制沙门氏菌生长;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 ●大肠杆菌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型)、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毒素型) 分布:天然存在于动物粪便中(厕所卫生间)。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充分加热杀菌;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中,体表及伤口感染处。 症状为: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志贺氏菌 症状为: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预防措施: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 ●虫害:虫害的污染:如苍蝇、蚊子及其它飞虫和老鼠等啮齿类动物。 a.切断所有可能的入口是最有效的防鼠措施。 b.清除啮齿类动物的栖息地 c.断绝啮齿类动物的食物来源 2、化学危害

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一、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第十二条:卫生防疫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一)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二)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三)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二、患有哪些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为什么要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可防止通过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和室内空气传播疾病,保护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健康 四、消毒液的配比浓度是多少?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2‰~5‰,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五、客房内客人用过的茶杯为什么要消毒? 1、防止肠道传染病通过茶杯传播。 2、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因为使用的人太多,不消毒的话很容易传染疾病。 六、茶杯如何进行消毒? 1.机械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 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精品

【关键字】生物、方法、充分、快速、保持、需要、重点、监督、教育、宣传、加强、提高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一、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后。 二、洗手的方法 (一)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二)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A.1。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2。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A.3。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4。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5。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6。 (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手消毒的指征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三)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手卫生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是否题:将正确答案用√或×填在()内,每题 2 分。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 年 4 月 1 日,由国务院发布。(√) 2.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国家允许公共场所建设和开展经营的法定认可书,经营单位可开业 后,再办理此证。(×) 3.《条例》认定的公共场所为宾馆、旅馆;理发、美容店;影视、舞厅;体育、游泳场;展览、博 物馆;商场、书店;候诊、候车室等 7 类 28 种场所。(√) 4.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5.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只要营业单位需要,建设设计院设计即行施工,建成后办理 “卫生许可证”即可经营。(×) 6.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责任制度。(√ ) 7.“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监督机构签发。(×) 8.高楼大厦采用水箱贮水供旅客使用,供水水箱在使用前清洗消毒合格后,可长期使用。(√ ) 9.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对受害人赔偿损失。(√ ) 10.公共场所要有防蚊、防尘设备,不得有苍蝇、蟑螂等病媒虫害。(√) 1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无职业禁忌疾病才能上岗。(√) 12.健康体检不合格严重者,应劝其休息治疗,较轻者可边治疗,边从事其他不接触公共用品和 顾客的工作。(√) 13.理发店内应设头癣患者专用工具,并有明显标志,用后即时消毒,并单独存放。(√ )14.从业人员更换客人用过的公共用品后,可直接将洗净的消毒公共用品换上去。(√ )1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 作衣帽。(√) 16.对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17.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必须每年一次。(√) 18.饭店应做到防虫、防蝇、防蟑螂和防鼠。(√) 19.吸烟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酚类、烟碱、一氧化碳等各种有害物质,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公共 场所,应设立《禁止吸烟》标志。(√ ) 20.因流动性大,国家对火车上使用的饮水水质没有提出具体规定。(×) 21.患性病、疥疮、红眼病、化脓性皮肤病的顾客,可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游泳。(× )22.将浸泡过水杯、茶具的化学消毒液,用来浸泡脸盆、脚盆和拖鞋等用品,同样可起到消毒作 用。(√ ) 23.为增加舞厅效果,可使用杀菌波长的紫外灯和滑石粉。(×) 24.爱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通过性接触和血液及母婴传播。 (√ ) 25.国家对公共场所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共五种,分别为空气和微小气候(温度、湿 度、风速);水质;采光和照明;噪声;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一、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卫生部《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卫生法》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要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详见《食品卫生法》)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详见《食品卫生法》) 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1、有效遏制鼠类、蚊、蝇、昆虫的最根本是做好环境卫生,包括合适的垃圾贮存和运出制度。同时要避免在企业内有昆虫孳生地、鼠类孳生的窝穴。并有能防止昆虫鼠类的措施。纱门纱窗、防鼠网等。 食品的采购、贮存的卫生要求(采购和库房管理注意)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不要采购来路不明的食品及死因不明的禽、畜。 二是注意食品卫生质量,不要采购不新鲜、变质、生虫、有毒、有害或过期食品。 三要对定型包装食品索取检验合格证,看商标标志,不要采购无证明和商标标志,项目不全的食品。(注意索证) 从外地购进食品应索取食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标明哪些标识? 必须在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上标明: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 贮存食品应做到那"四防"? 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 限的食品。 注意食品登记,特别注意登记仓库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同类食品先进先出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 期限的食品。 食品的加工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 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 毒物、不洁物; 要做到生熟分开? 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厨房的要求: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餐厨比要求是1:1.1) 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 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 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 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 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凉菜间、蛋糕间: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凉菜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二)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三)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四)

手卫生培训资料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一、术语和定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三、洗手的方法 四、手卫生注意事项 五、洗手与手消毒设施 六、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①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②“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的指征 ③正确干手 七、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遵循的原则 八、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九、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技巧

手卫生知识培训(第一期) 培训时间:___________ 培训地点:____________ 一、术语和定义 ①洗手依从性:指医务人员能够按照洗手(手消毒)的指征坚持必要的洗手次数,并且洗手的步骤、时间和范围都符合规定。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医生按规定进行洗手。 ②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③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④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⑤速干手消毒剂:指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 ⑥常居菌: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⑦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面,常规洗手容易被清洁的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①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 卫生设施。 ②定期开展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 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效果。 ③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医 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洗手的方法(七步洗手法) ①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 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③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④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 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⑤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 行; 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 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消毒产品卫生知识培训

n n a g o 卫生用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知识培训考试卷 姓名:部门:得分: 1、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消毒产品包括、(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 2.生产区各功能间(区)布局合理,应当符合相应卫生要求,应按工序先后合理衔接。,。 3.生产区内应设,室内应配备、、等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 4.用于生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须、、,有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明材料。 5.每批卫生用品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和,合格后方可出厂。 6.从事卫生用品生产的人员应在上岗前及定期(每年一次)进行与 (包括生产卫生、个人卫生、有关标准与规范)培训,并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7.从事卫生用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在生产过程中应穿戴,并不得有、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活动。 8.卫生用品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应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应穿戴,不得穿戴工作服、鞋和帽等进入,不得戴以及 、等。净化车间的从业人员还应。 9.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并如实记载生产过程的各项记录,包括、 、、。 10.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 11.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不得出现或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消毒产品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其中分装企业生产车间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 2.5米。() 2.原材料和成品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明显标志。仓库应当有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储物存放保持干燥、清洁、整齐,应当符合产品相应的保存要求。() 3.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人员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慢性渗出性皮肤病等不严重者可以参与直接与产品接触的生产活动。() 4.产品的所有包装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和牢固性以达到保证产品在正常的运输与贮存条件下不受污染的目的。() 5.卫生湿巾、湿巾等产品禁止标注消毒、灭菌、除菌、药物、高效、无毒、预防性病、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抗炎、消炎、无检验依据的使用对象和保质期等内容。卫生湿巾还应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抑/杀微生物类别和无检验依据的抗(抑)菌作用。湿巾还应禁止标注抗/抑菌、杀菌作用。() 三、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原材料和成品的存放有何要求? 2.卫生用品最小销售包装标签应标注有哪些内容?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

目录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2) 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4) 3.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5) 4.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 (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知识材料)

手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一、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后。 二、洗手的方法 (一)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二)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A.1。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2。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A.3。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4。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5。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6。 (四)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手消毒的指征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三)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手卫生指征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二)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 (四)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五)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六)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医疗设备)之后。 五、手卫生的注意事项 (一)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2018年手卫生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2018年手卫生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时间:7月20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院医护人员 主讲人:666 内容:有关手卫生知识内容 会议摘要: 666讲今天召开院感会议,主要内容是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是: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无菌操作前 3、体液暴露后 4、解除患者后 5、解除患者周围环境后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1.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手腕即为七步洗手法。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2. 快速手消毒剂:非触摸式水龙头请用肘或感应开关水龙头,如为触摸式水龙头,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并用擦手纸巾包裹关闭开关,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再次污染。此外,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这些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擦手一定不要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应使用个人专用毛巾、一次性纸巾擦干或用干手器烘干。万一身边缺乏毛巾或纸巾,又没有干手器,

自动“风干”也不错。 《WHO 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5 年最新版)》中手卫生的指 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摘手套后;3、不论是否戴手套, 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 口敷料后; 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6、接触紧邻 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年)》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 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 2018.7.20

手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我们为何要洗手? 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菌数超过全中国的人口数。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 一些病毒可以在干燥光滑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以上。一些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以在门把手、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5个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到当天晚上7点,可以增殖到1千万个,三天后若无细菌死亡,则其可以布满整个地球。 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医务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您会正确洗手吗?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时, 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 完成任务,而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往往会被遗漏。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小提示: ?图示中第2-7步即为我们常说的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手腕即为七

步洗手法。 ?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 ?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果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非触摸式水龙头请用肘或感应开关水龙头,如为触摸式水龙头,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并用擦手纸巾包裹关闭开关,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再次污染。此外,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这些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擦手一定不要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应使用个人专用毛巾、一次性纸巾擦干或用干手器烘干。万一身边缺乏毛巾或纸巾,又没有干手器,自动“风干”也不错。 何时应该洗手 ◆《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5年最新版)》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摘手套后; 3、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6、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2016东营市第一中学食堂食品安全知识系列培训 一.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个人卫生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的身体健康检查。 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健康证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康检查的“五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为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工作中途离开岗位再上岗,休息后再次返回岗位必须坚持洗净手再工作的原则。 5、食品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6、食品从业人员发生原因不明腹泻,发烧,咳嗽和皮肤伤口感染时,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病愈后方可上班,不能边上班边看病。 7、食品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定期清洗,并不得穿戴工作服出入非工作场所。 8、食品从业人员开始工作前必须坚持洗手消毒。 二.食品包装及容器卫生 1、食品的容器要用国家允许的材料制成,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无毒无害。 2、罐头食品必须封口严密,罐体清洁干净,无锈斑,无破损,无胖听。 3、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必须有中文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

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等。 4、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三.食品贮藏卫生 1、贮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 2、贮藏食品应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尘,防蝇,防鼠,防潮。 3、食品库房在门上安置防鼠铁皮的高度至少应达60厘米。 4、食品贮藏库房要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并按入库时间做到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5、存放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离地,离墙均应要求在10厘米以上距离。 6、保存新鲜水果,蔬菜类食品最适宜的温度是2-8度 7、烹饪后至食用前的食品放置时间需要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8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在温度低于60度,高于8度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需要再一次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前还需要确认食品未变质。 8、冷却肉或冻肉应置于-20度低温冷库中贮存。鲜乳,酸乳,奶油应置于2-8度的冷库中保存。 9、食品贮存库房应有机械通风设施,分主,副食品库房设置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应分类分架,分区存放。不能与清洁杀虫物品同库存放。 10、冰柜不能塞满食品,食品之间应有空隙,剩余熟食存入冰柜内必

手卫生知识培训

1.何谓常居菌? 答: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何谓暂居菌? 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4.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答: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间的主要传播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5.手卫生能去除手部常居菌与暂居菌吗?

答: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 (1)洗手: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2)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 (3)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 6.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手卫生设施? 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7.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淄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好评) 一、单选题 1、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B 卫生许可证)制度。P79 2、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持有(A 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P80 3、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A 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P83 4、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 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A 一次)。P84 5、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B 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 门提出申请。P86 6、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处以(C 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P87 7、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B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P85 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A 一)次。P127 9、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C 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P85 10、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B 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 申请卫生许可证。P85 二、填空 1、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P83 2、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否则将处以200~1500元的行政罚款。P87 3、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P119 4、公共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清洁的茶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P14 5、为满足清洗消毒需要,住宿场所宜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清洗消毒间,且有明显消毒设施。P90 6、床上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换,长住客至少一周一换,客用棉制品,客人送洗衣物、清洁抹布应消毒清洗。P14 7、商场内应清洁整齐,采用湿式清扫,垃圾日产日清。P16 8、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 理营业执照。P79 9、大中型商场须设顾客卫生间,卫生间应有良好通风排气装置,做到清洁无异味。P16 10、沐浴场所经营单位应在沐浴场所门口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等患者就浴的明显标志。 P27 三、问答题 1、公共场所的消毒原则?P48 ①、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是相对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进行一般消毒即可。 ②、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区域进行 专业消毒。 ③、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一般不需消毒。 ④、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如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共 用电话、电梯开关及公共厕所、交通工具内部器具等)。 2、公共场所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及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有哪些?P6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是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加强传染病监测。 对传染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病原携带者做到登记、管理、随访至阴性;对接触者做到检疫(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与药物预防;对动物传染源依据危害大小和经济价值作出卫生处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