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着重以人文地理为例

一、人文地理学取得的重要进展

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1)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3)人地系统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广泛应用于解决国家及区域发展问题。

2、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化

(1)开始进一步挖掘文化景观背后的多重意义。

(2)尝试解读电影、小说、建筑等“文本”所表征的地方文化特征。

(3)开始关注小尺度文化空间及文化生产的研究。

(4)开展一系列地域文化认同的研究。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界对许多地方文化特征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内单个文化特质的研究,也包括对地区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5)探索运用GIS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

3、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阶段

(1)消费者行为仍然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重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动态迁居特征、影响机理、居住郊区化、季节性郊区化与第二住宅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迁居行为与社会转型、空间重构的相互关系。

(3)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

(4)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研究推动了“时间地理学”时代的到来。

4、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逐步由低迷状态走向回暖迹象

(1)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推动形成了一些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的研究成果。

(2)部分经典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著作被翻译和介绍到国内。

(3)相关学科开始“讲政治”,普遍重视“政治”因素的研究。

5、社会地理学伴随城市社会空间异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社会区是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2)质性与趣味性研究方法在微观社会空间研究中开始应用。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研究展望

1、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

未来人地关系研究的方向有:①加强经济全球化与人地关系机理响应、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模拟人地“最佳距离”的研究;②采用RS、GIS 和GPS技术手段加强人地系统的动态模拟、综合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③加强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交互关系的研究;④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问题及其区域响应问题的系列研究,推动人地关系研究由区域化向全球化方向转变;⑤加强人地系统中环境伦理与生态道德的研究,道德文明的力量将最终取代资金、技术、政策等手段成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最主要力量2、顺应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构建“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科体系。

一是要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强化应用性。二是将“引进来”与“本土化”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三是在学科间交流基础上开展理论创新,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科学营养,在与其他学科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做好学科“边界跨越者”。

3、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

①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从主观选择和外在制约等多学科视角把握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等,提升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②加强认知地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深化认知地图空间分析,扩宽研究领域,解释其背后的深层次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③加强对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正面实验性研究,探索新的时空数据生产与管理方法,以促进理论和方法的提升。④加强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社会分层、不同类型群体的行为空间与空间行为研究,实现提高每一个居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公平、构建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的目标。

4、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

①加强新地缘政治学的研究,探讨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全球城市体系的新霸权、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格局变动、欧盟、亚洲太平洋地区、东盟等大区域的地缘政治格局等,为新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30]。②开展都市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如城市快速建设引发的恶性强制拆迁问题,开发区建设造成的农民失地问题,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剥夺问题等,为推进城乡社会公平、加强城市管理及城市规划

决策提供参考依据。③逐步开展地方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包括选举地理学的“地方”研究、新区域地理学的“地方政治”研究和显性的“政治力学”和“政治生态”的研究。

5、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

①从居民个体行为和微观层次推进社会地理学研究手法的多样化;②进一步丰富社会地理学研究的空间尺度,从建成区尺度、市区尺度、都市区尺度延伸到郊区的社会空间、村落和社区的社会空间甚至更小尺度的社会空间中去;③注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社会地理研究方法论的互补;④抓住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进新一轮社会地理研究迈向新高潮。

第一题

1、地理教学与科研机构不断增加,地理专业队伍逐渐扩大

2、现代地理学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观念,已经形成了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分支众多的大科学体系。

3、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在洪堡的比较地理学和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的基础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理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在全球各大陆及不同区域得到检验和应用,建立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959年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出中国自然地域分异的特点和地带性规律,在理论方法上有明显创新,成为各部门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依据。其后的中国农业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等成果,均具有世界意义。

4、地表自然过程的综合研究

我国学者提出自然地理学要研究地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过程,并加以综合。物理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力作用、地表水分和热量平衡;化学过程原以盐分平衡为开端,从水盐动态着手,后来转向与地方病和人体健康有关的环境生命元素平衡和环境保护研究;生物过程则与农业生产潜力相联系,发展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的综合研究。70年代末,以土地类型为基础的土地资源、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决策的研究,已经全面发展为土地科学的系统研究。近年,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相联系,开展了土地

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冰川、冻土、沙漠、湖泊、湿地等专门领域自然地理研究的进展显著。自然历史过程即古地理方向是区域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学者通过黄土、冰芯、湖芯、树轮及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在古地理及历史气候与环境变化领域的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5、人地系统与区域发展研究

以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为核心的人地关系研究是地理学的传统领域。人文地理研究热点之一的区位论,从农业、工业拓展到城市,并创立了“中心地理论”,并开展了城市化过程的研究。区位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在经济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完成了不同尺度的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研究。地理学家积极开拓对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和人类环境的综合集成研究,成为当代地理学应用研究的主流。地理学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人地系统研究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机理、指标体系、模型、动力学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6、国家及区域地图集系列的编纂

地图是地理学的形象思维和第二语言。20世纪,国际地理学界掀起3次编制国家地图集的高潮,大致30年一个周期。30年代中国的申报馆地图也跻身于先进行列。60年代中国先后编制国家及省区的历史、自然、人口、经济、农业地图集系列30余种。其中国家自然地图集、人口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农业地图集、数字化专题地图集的规模和质量均达当时国际先进水平。1:100万土地利用图、土地资源图、草场资源图、土地类型图、地貌类型图等在国际地理学界也有重大影响。地方病图集、癌症地图集、鼠疫地图集及环境、灾害地图集的出版,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环境科学界的关注。

7、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采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处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数据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相结合,具有对时空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能力,并能产生和发现新的信息,为区域开发和宏观决策服务。从学科发展趋势看,正逐步形成一

门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不仅使地理学传统的区域性、综合性得到充分的技术保证,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形成了为地理战略咨询与地理工程建设服务的资讯产业,其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清查与评估、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作物估产、灾害预警与损失评估等许多方面,成为地学、宏观生物学、环境科学等许多研究单位和部门的重要手段。地理学亦迅速、深入地切入信息时代,显现出蓬勃生机。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优选资料 经济地理学导论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地域生产综合体:指能有效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04)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 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计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07) 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03) 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 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 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05)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 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1。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 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10) 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国内生 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增长极模式:工业企业总是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优越的地点进行布局与生产,通过产业集聚而形成工商业活动集中的城市,并成为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地域上表现为增长极模式。(03) 点轴模式:当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将出现向外扩散的趋势,而这种扩散首先是沿着交通线进行的,产业布局便出现以城市(点)和交通线(轴)相联结的产业带。 网络型布局模式:当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布局轴线经纬交织,则终于形成以城市为结点,产业密集带为脉络的产业布局形态。区域开发;指以一定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06) 区域产业政策:就是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阶段客观判断和区域发展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所确定的区域产业发展对策。(08) 主导产业;是指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为其它部门或提供生产资料或提供其它服务。它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顺利发展。 产业布局;是社会生产部门在一定空间存在的基本形式,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地区的分布,也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组合。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条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 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以及国家集团间的空间关系。 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区、原燃料产地、交通设施等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一地理实体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地理位置;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距离衰减原理: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断裂点:设A,B为两个相邻的商店或市场,相聚D AB,该商店的腹地分界点为X。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 Sb/(10)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 AX=D AB/1+Sa 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农业布局;又称农业配置。指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土地;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铸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现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辛克莱模式:都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都市土地利用和随时准备抛售的心理下,在农场投入的资金与劳务较少,都市边缘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愈近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率也就越低,空置的农地愈多,农业生产经营也愈粗放。(08) 农业地域结构;指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08)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03) 农业地域专业化: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09) 农业商品基地:指大量,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某种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

新世纪以来乡村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

收稿时间:2012-02-26;修回时间:2012-06-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N304)作者简介:龙花楼(1971—),男,湖南醴陵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E-mail:longhl@https://www.docsj.com/doc/0f18285395.html, 。 进入21世纪,中国乡村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面临加入WTO 后国际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产业与就业结构转型的巨大变革和挑战[1]。对此,国内地理同行开展了大量的综合性、前瞻性与系统性的乡村发展研究工作[2]。同期,国外的乡村地理研究篷勃开展,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可为发展 中国的乡村地理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3-4]。鉴于新世 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研究领域与方向异彩纷呈,难以短篇逐一介绍,但其均与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涵、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相伴,本文拟梳理新世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涵及领域、理论与方法论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发展中国 新世纪以来乡村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 龙花楼1,2,张杏娜1, 2,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 100049) 摘要:回顾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与动向,涉及乡村内涵和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和方 法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研究开始转向探究乡村性的表现,即从原先关注乡村的物质性转向关注其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建设;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方法。未来国际乡村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些全球性议题,为此,乡村地理学研究亟需加强跨学科联系与合作,并注重研究尺度的外扩与内敛。最后,结合国际乡村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了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关键词:乡村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中国乡村地理中图分类号:K9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08-0001-07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 and Some Implications LONG Hua -lou 1,2,ZHANG Xing -na 1, 2,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CAS ,Beijing 10010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AS ,Beijing 100101,China; 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in and the trend for international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in the aspects of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rural,research fields,theory and methodology.The outcome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rural geography in the new century has started to engag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ity,moving from previous foci on the materiality of the rural,to on its political-economic structures and on its social construction.The methodology of international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d using multi-methods.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along with other growing global concerns including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and maintaining energy supplies,will undoubtedly be major influences in shaping the future trajectories of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As such,making connections interdisciplinary rural research and adopting upscaling and downscaling methods for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are advocated.Finally,combin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progress in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and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several areas presenting key challenges for rural geography studies in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rural geography;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rural geography in China 第32卷第8期经济地理Vol.32,No.82012年8月ECONOMIC GEOGRAPHY Aug.,2012 DOI:10.15957/https://www.docsj.com/doc/0f18285395.html,ki.jjdl.2012.08.008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 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 )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 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 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极 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n n g x x x 0 =1r x =-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 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 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⑶城市化经历了集中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轨迹 ⑷形成了整体实力强大的城市网络体系和大都市带。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地理学发展趋势

地理学发展趋势 ——着重以人文地理为例 一、人文地理学取得的重要进展 1、人地关系论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1)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从哲学思辨转向理性升华,是近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出现的新动向。 (2)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3)人地系统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广泛应用于解决国家及区域发展问题。 2、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向新文化地理学转化 (1)开始进一步挖掘文化景观背后的多重意义。 (2)尝试解读电影、小说、建筑等“文本”所表征的地方文化特征。 (3)开始关注小尺度文化空间及文化生产的研究。 (4)开展一系列地域文化认同的研究。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界对许多地方文化特征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内单个文化特质的研究,也包括对地区文化综合体的研究。 (5)探索运用GIS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 3、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阶段 (1)消费者行为仍然是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重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居民的动态迁居特征、影响机理、居住郊区化、季节性郊区化与第二住宅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迁居行为与社会转型、空间重构的相互关系。 (3)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 (4)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的研究推动了“时间地理学”时代的到来。 4、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要逐步由低迷状态走向回暖迹象 (1)地缘政治战略需求推动形成了一些以地缘政治为主导的研究成果。 (2)部分经典的西方地缘政治学著作被翻译和介绍到国内。 (3)相关学科开始“讲政治”,普遍重视“政治”因素的研究。 5、社会地理学伴随城市社会空间异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与社会区是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阵地。 (2)质性与趣味性研究方法在微观社会空间研究中开始应用。 二、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研究展望

计量地理学论文.

武陵源旅游业评价和 发展的定量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 2.1研究思路 (1) 2.2技术路线 (1) 3 武陵区旅游评价和发展分析 (2) 3.1武陵区旅游概况 (2) 3.2武陵源旅游评价的数据理 (3) 3.2.1数据来源 (3) 3.2.2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4) 3.2.3对数据进行处理 (4) 3.2.4结果分析 (7) 3.3武陵源旅游发展的分析 (8) 3.3.1收集旅游的人数 (8) 3.3.2算术级数的计算步骤 (8) 3.2.3对数据进行处理 (9) 3.2.4发展分析 (11) 4 综合探讨和分析 (11)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这些都为当代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来发展。因此,我国要抓住这个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祖国经济的腾飞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1.2研究目的 虽然我国很多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对旅游业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不合理的开发和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生态破坏的现象。本文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为对象,采取定量的方法对该景区进行了评价,以及对其发展所应解决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为该景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2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1研究思路 为了对探究武陵源旅游业评价与发展,本文以《旅游地理学》中楚义芳等专家对观赏性旅游地评价因子权重值和武陵源地区的得分,采取层次分析的方法(AHP 决策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同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其现阶段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所存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对其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2.2技术路线 图1. 技术路线图 武陵源旅游业评价与发展 收集旅游人数 算数级数分级 收集整理数据 用层次分析法对处理数据 结果进行分析 对结果进行归类 归类运算 发展分析 结 束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P34 理解,区位是指人类活动在地球经纬网上占据的地理位置;在相对意义上理解,区位是指某一人类活动场所与相关人类活动场所的空间关系。 P34 ,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城乡聚落等。 P34 动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某些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选择,即在人类活动已知的条件下,寻找某种人类活动的最优区位,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某些区位理论则是在空间区位已知的条件下,研究人类活动在特定场所内的最优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P36 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即同样的场所对不同的人类活动而言,其区位条件是不同的;区位条件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人类活动(区位主体)对空间场所(区位)的要求会随时间而改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P37 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P40 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 P48

港口,机场等;线包括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线)等。 * 交通流可区分为“起终点流”和“区间流”。 * 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 P51 P52 数(dispersion index)表示。 P51 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beta index)(边数/顶点数)表示。 P53 连结。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六大特征”:临空指向性,技术先导性,市场速达性,产业聚集性,全球易达性,空间圈层性。 * 尤其是新的交通干线的铺设,会极大增强沿线区域地理可进入性(交通通达性)。 * 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地的优势,满足国家或地区的需要,而使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实现合理的分工。 * *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经济地理学内容整理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容 经济活动的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气、电等;第三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畴。 2.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二、学科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下分支学科(图1.2)。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 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如关于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 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总结各部门实践的 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0.53 B 0.43 C 0.63 D 0.73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 答案:距离参照课本第84页第一段 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 答案:有关;无关参照教材第108页第五段 9、为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 。 答案:相互邻接关系参照教材第120页最后一段 1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

经济地理学 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年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容经济活动的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

现代自然地理学超星尔雅课后答案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 B、地球内部系统 C、地球表层系统 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 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 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