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渗透压

排泄的概念: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或机体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盐分及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不包括粪便) 一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血液在肾小球和髓袢处两次分成毛细血管,继而依次汇合成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最终汇入肾静脉。 肾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粗而短,血流量大,血压较高; 入球小动脉口径粗于出球小动脉口径,有利于血浆成分透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腔;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液经过肾小球后,血流减慢,血压降低, 有利于小管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二尿的生成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A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毫升数,它反映了肾小球 滤过作用的强弱。 B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透性过强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3.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是指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小管液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将全部或部分地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并转运到管外返回血液的过程。 位置: 近球小管:多数物质;其它管段:少量 方式: 被动重吸收:水、尿素;主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Na+、蛋白质 结构基础:刷状缘、基底纹、线粒体 选择性:水分:99% 葡萄糖、蛋白质:全部 Na+、Cl-、Ca2+、Mg2+、K+:绝大部分 尿素、尿酸、SO42-、HPO3-、PO43-:大部分 肌酐: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排泄作用) 此处,分泌作用指的是小管上皮细胞将新陈代谢产生的物质转运到管腔中的 过程,如H+、NH3等;排泄作用指的是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 转运到管腔中的过程,如K+、肌酐、外来的药物和体内解毒产物等。 由于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进入小管液中,事实上二者很难严格区分,所以把二者 统称为分泌,以免与总的排泄概念相混淆。

药典三部(版)-通则-0632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复习过程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阻止渗透所需要施加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在涉及溶质的扩散或通过生物膜的液体转运各种生物过程中,渗透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备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注射液)等制剂,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所用制剂进行适当的处置(如稀释)。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为285~310mOsmol/kg,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溶液的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量,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通常以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来表示,它反映的是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合。 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n×1000 式中,n为一个溶质分子溶解或解离时形成的粒子数。在理想溶液中,例如葡萄糖n=1,氯化钠或硫酸镁n=2,氯化钙n=3,枸橼酸

钠n=4。 在生理范围及很稀的溶液中,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值偏差较小;随着溶液浓度增加,与计算值比较,实际渗透压摩尔浓度下降。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是2×1000×9/58.4=308 mOsmol/kg,而实际上在此浓度时氯化钠溶液的n稍小于2,其实际测得值是286 mOsmol/kg;这是由于在此浓度条件下,一个氯化钠分子解离所形成的两个离子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缔合,使有效离子数减少的缘故。复杂混合物(如水解蛋白注射液)的理论渗透压摩尔浓度不容易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际测定值表示。 1、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 通常采用测量溶液的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在理想的稀释溶液中,冰点下降符合△T f=K f·m的关系,式中,△T f为冰点下降,K f.为冰点下降常数(当水为溶剂时为1.86),m为重量摩尔浓度。而渗透压符合P0=K0·m的关系,式中,P0为渗透压,K0为渗透压常数,m为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由于两式中的浓度等同,故可以用冰点下降法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仪器采用冰点下降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 由制冷系统、用来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探头和振荡器(或金属探针)组成。测定时将探头浸入供试溶液中心,并降至仪器的冷却槽中。启动制冷系统,当供试溶液的温度降至凝固点以下时,仪器采用振荡器(或金属探针)诱导溶液结冰,自动记录冰点下降的温度。仪器显示的测定值可以是冰点下降的温度,也可以是渗透压摩尔浓度。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1.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BEE(kcal/d)=66.4730+13.7513W+ 5.0033H-6.7750A 女:BEE(kcal/d)=655.0955+9.5634W+ 1.8496H-4.6756A (W:体重,Kg; H:身高, cm A:年龄,年) 2.每日所需能量的粗略估算: 基础代谢:20kcal/kg 安静基础值:25~30kcal/kg 轻活动:30~40kcal/kg 发热或中等活动:35~45kcal/kg 3.肠外营养配比方案: 一般糖脂比=1:1 a.葡萄糖:占总热量的50%±1g:4Kcal b.氨基酸:氮源(合成蛋白质)1~1.5g/Kg 1g:4Kcal c.脂肪:①热量②必需脂肪酸0.5~1g/Kg(<3g/Kg)1g:9Kcal d.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复合制剂不能满足需要,需要额外补充VitC及B族维生素 脂溶性:代谢慢,禁食时间>1周,应用 e.水:尿≥800ml,不显失水600ml,粪100ml 1000Kcal=1000-1500ml补水量

总结肠外营养每日推荐量 4.营养液渗透压的计算 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应给予中心静脉,低于于1200mOsm/LH2O可给予外周静脉。 各种溶液渗透压数值: 1%GS渗透压值为50 mmol/L 5%GS为250 mmol/L

10% GS为500 mmol/L 12.5% GS为631 mmol/L 50% GS为2500 mmol/L 1%NaCl为340 mmol/L 0.9%NaCl 为308 mmol/L 10%NaCl 约为3400mmol/L 10%中型脂肪是129~158 mmol/L(以150 mmol/L计算)20%中型脂肪是258~315 mmol/L(可以300 mmol/L计算)30%长链脂肪酸310 mmol/L 1% 氨基酸为100 mmol/L 5% 氨基酸为500 mmol/L(6.74%AA大约600mmol/L)10%氯化钾为2666 mmol/L 25%硫酸镁约为4166 mmol/L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约为1900 mmol/L 3.实例: 生理盐水13毫升,10%氯化钾1.5毫升,5%氨基酸20毫升,20%脂肪10毫升,10%葡萄糖40毫升,50%葡萄糖液15毫升。 上述液体每100毫升含葡萄糖11.5克、蛋白质1克、脂肪2克。 渗透压值计算: 50%葡萄糖15毫升=(2500 x 0.015)=37.5 mmol

溶液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血浆渗透压大约为300mmol/L.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 1,晶体渗透压是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占80%。主要来自钠和氯离子。 2,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组成,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较少,所以形成渗透压小。其中白蛋白占胶体渗透压的75%-80% 血液渗透压对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护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的作用。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血浆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主要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 血浆胶体渗透压(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在医疗工作中,不仅大量补液时要注意溶液的渗透压,就是小剂量注射时,也要考虑注射液的渗透压。但临床上也有用高渗溶液的,如渗透压比血浆高10倍的2.78mol·L-1葡萄糖溶液。因对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患者,如用等渗溶液,注射液体积太大,所需注射时间太长,反而不易收效。需要注意,用高渗溶液作静脉注射时,用量不能太大,注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易造成局部高渗引起红细胞皱缩。当高渗溶液缓缓注入体内时,可被大量体液稀释成等渗溶液。对于剂量较小浓度较稀的溶液,大多是将剂量较小的药物溶于水中,并添加氯化钠、葡萄糖等调制成等溶液,亦可直接将药物溶于生理盐水或0.278mol·L-1葡萄糖溶液中使用,以免引起红细胞破裂。 渗透压是调节细胞内外体液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高低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若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值,有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血浆渗透压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所以平时饮食应注意多摄取营养,不可偏食厌食。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 血浆渗透压(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2)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渗透压计算

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可一元解离的离子浓度有关。如:0.1mol/LNaOH溶液可一元解离为0.1mol/L Na+和0.1mol/L OH-。他的渗透压就是0.2 Osm/L=2mOsm/L。 下面我将外文文献中膜提取液与本实验膜提取液以及戴天 明论文中血影蛋白提取液的渗透压进行比较如下: 1972年Separ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the Major Proteins of the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 0.155M-NaH2PO4 (iso-osmotic phosphate buffer,pH7.4) The cells were lysed into 37 litres of a stirred solution of iso osmotic phosphate buffer, pH7.4, diluted with 19.5vol. of deionized water (diluted phosphate buffer, pH7.4) maintained near 0°C with a cooling coil connected to a circulating refrigeration bath and a solution of 0.3ml of di-isopropyl phosphorofluoridate in 3ml of propanol was immediately added slowly to the lysate. 等渗缓冲液:0.155M-NaH2PO4,渗透压为0.155 M×2=0.155mol/L×2=310 mOsm/L(注:1 M NaH2PO4可一元解离为1 M Na+和M H2PO4-,1mol/L NaH2PO4的渗透压为2 Osm/L=2000 mOsm/L。等渗液的渗透压在280-320 mOsm/L范围内)低渗缓冲液:将等渗缓冲液用19.5倍体积的去离子水稀释而成。也就是稀释了20.5倍,渗透压上除以20.5即可。 渗透压为310 mOsm/L÷20.5=15 mOsm/L. 低渗液加入少量氟磷酸异丙酯<胆碱酯酶抑制药>和丙醇 本实验中等渗液 rPBS,PH=7.4(KCL137mM,NaCL2.7mM,Na2HPO4 8.1mM,KH2PO4 1.5 mM) 渗透压:137 mM×2+ 2.7 mM ×2+8.1mM×3+ 1.5 mM×2=306.7 mOsm/L PBS,PH=7.4 (NaCL137mM,KCL2.7mM,Na2HPO4 8.1mM,KH2PO4 1.5 mM,)渗透压同上计算为306.7 mOsm/L rPBS,PH=5.6 (KCL137mM,NaCL2.7mM,Na2HPO4 0.5mM,KH2PO4 9.5mM) 渗透压为137 mM×2+ 2.7 mM ×2+0.5mM×3+ 9.5 mM×2=299.9 mOsm/L PBS,PH=5.6 (NaCL137mM,KCL2.7mM,Na2HPO4 0.5mM,KH2PO4 9.5mM,)配制1L:渗透压同上计算为299.9 mOsm/L 低渗液由等渗液稀释30倍而成, PH=7.4的渗透压为306.7 mOsm/L /15=20.4 mOsm/L PH=5.6的渗透压为299.9mOsm/L /15=20 mOsm/L 戴天明论文中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 促使组织液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 具有重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 人的血浆 渗透压约为773 kPa 。由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不同,因而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表现 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 (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 等)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 机离子如Na +、Ca 2+等晶体物质大多严格控制, 不易通过。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 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 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 形成的渗透压高, 因此血浆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人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 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 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红细胞发生皱缩。又由于晶体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 因此血浆与 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影响不大。 (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不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 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血液,液体渗出毛细血管主要是一种 滤过过程,决定滤过方向和流量的因素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在一般体循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压较高为 3.99 kPa(约为30 mmHg),血浆胶体渗透 压约为3.33 kPa(25 mmHg),组织液流体静压约为 1.33 kPa(10 mmHg),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约为1.99k Pa(15 mmHg)按上式计算,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约为 kPa(10 mmHg)在这个压力的推动下。血浆中的一部分液体滤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到毛 细血管静脉端,血压降到大约 1.596 kPa(12 mmHg),其他3个压力变化不大,故毛细血管 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约为— 1.066kPa( — 8 mmHg)促使组织液部分地回渗到毛细血管内,从 而使组织液和血浆维持相对稳定。 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胶体渗透压比组织液中胶体渗透压大,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对 要作用。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导致血浆中的水向组织液渗透,组织液增加, 肿,常见的 有下列 4种情况: ① 长期饥饿,导致血浆中蛋白质来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渗透压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所决定。 与颗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无关。 1.33 引起组织水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L BUN为~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L <L为低渗,>L为高渗 ×Ag/L+×Gg/L=85~L 例如白蛋白50g/L,则×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L) ×(A+G/L)除以= <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 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 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 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 770kPa。血浆晶体渗透压 (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由于白蛋白

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 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毛细血管壁也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但它与细胞膜不同。毛细血管壁可以让低分子量物质如水、葡萄糖、尿素、氢基酸及各种离子自由透过,而不允许高分子蛋白质通过。所以,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液与组织间液之间的水盐平衡不起作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时,血浆的COP就会降低,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增加,致使血容量降低而组织液增多,这是形成水肿的原因之一。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L BUN为~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L <L为低渗,>L为高渗 ×Ag/L+×Gg/L=85~L 例如白蛋白50g/L,则×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L) ×(A+G/L)除以= <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所决定。与颗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无关。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3 kPa 。由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不同,因而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等)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机离子如Na+、Ca2+等晶体物质大多严格控制,不易通过。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人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红细胞发生皱缩。又由于晶体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影响不大。 (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不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血液,液体渗出毛细血管主要是一种滤过过程,决定滤过方向和流量的因素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在一般体循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压较高为3.99 kPa(约为30 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3.33 kPa(25 mmHg),组织液流体静压约为1.33 kPa(10 mmHg),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约为1.99k Pa(15 mmHg),按上式计算,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约为1.33 kPa(10 mmHg),在这个压力的推动下。血浆中的一部分液体滤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到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降到大约1.596 kPa(12 mmHg),其他3个压力变化不大,故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约为-1.066kPa(-8 mmHg),促使组织液部分地回渗到毛细血管内,从而使组织液和血浆维持相对稳定。 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胶体渗透压比组织液中胶体渗透压大,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液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具有重

反渗透计算公式

反渗透计算公式 1 反渗透的工艺原理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如下几个专业名词的解释来描述: 1)半透膜:只能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的分子通过的膜称为理想半渗透。 2)渗透:在相同的外压下,当溶液与纯溶剂为半透膜隔开时,纯溶剂会通过半透膜是溶液变稀的现象称为渗透。 3)渗透平衡:渗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溶剂分子从两个相反方向穿过半透膜的数目彼此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 4)渗透压:当半透膜隔开溶液与纯溶剂时,加在原溶液上使其恰好能阻止纯溶剂进入溶液的额外压力称为渗透压。通常溶液越浓,溶液的渗透压越大。 5)反渗透:如果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则反而使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这个过程叫做反渗透。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的性质,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它的操作压差一般为 1.5~10.5MPa,截留组分的大小为1~10?的小分子溶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液体混合物中去除其他全部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 2 反渗透工艺的技术特点 1)在常温不发生相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浓缩、并且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方法相比,能耗较低。 2)杂质去除范围广,不仅可以去除溶解的无机盐类、还可以去除各类有机杓杂质。 3)较高的除盐率和水的回用率、可截留粒径几纳米以上的溶质。 4)由于只是利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容易操作、自控和维修。 5)反渗透装置要求进水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正常运行,医此原水在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措施。为了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还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洗,以清除污垢。 3 反渗透工艺设计、计算 典型工艺流程:反渗透系统一般包括三大主要部分:预处理、反渗透装置、后处理。 与微滤和超滤过程类似,良好的预处理对反渗透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十分必要。 其目的主要为: a.国去除悬浮固体和胶体,降低浊度;

渗透压计算

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

渗透压的计算

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 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 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 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下面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 可按10 张计算) 0.9%(NaCl)1 张 5%(NaHCO3)4 张 10%(KCl)9 张 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研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1、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张 例2、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 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 X=1 张。

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渗透压分晶体与胶体两种,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血浆蛋白减少是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百分之90~95由钠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构成,百分之5~10由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构成。 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血浆渗透压调节机制与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内分泌,肾脏,几部分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协调,这是维持体液渗透压的主要途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它对血浆渗透压改变(只要改变1%~2%)特别敏感。血浆渗透压升高(如大量出汗或腹泻),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引起神经垂体ADH的释放增加,从而增强了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排尿量减少,保留了水分,恢复体液的渗透压;相反,当体液渗透压降低时,减少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ADH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增多,从而排出多余的水分。 中暑,渗透性利尿,呕吐,腹泻,发热等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水分丢失过多,导致高渗血症,由脑细胞脱水引起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

统受损临床表现,不适当大量补充低钠液体,也可以造成水中毒,由脑细胞水肿导致脑功能障碍。 机体脱水的途径不同,钠水丢失的比例不同,血钠浓度变化多样,可以正常,升高,降低。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3.9~6.1mmol/L 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为低渗,>385.6mmol/L为高渗 1.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则1.74×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0.725mmol/L)3.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为低渗 补充血浆ml数=血浆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体重(kg) 按8ml/kg输入,可提高血浆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连续补给

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学习 1.什么是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er) 首先,先区分明确下面几个知识点: (1)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溶质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2)晶体渗透压即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的渗透压 (3)胶体渗透压即由胶体物质所形成的的渗透压 (4)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 2.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一下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正常值约770kPa 约3.3kPa(相当于25mmHg) 特点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构成血浆渗透压的次要成分 产生原因80%来自于钠离子和氯离子来自于蛋白质(75%-80%来自于白蛋 白) 作用对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细 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起重要作用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等)所形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机离子如Na+ 、Ca2+等晶体物质大多严格控制,不易通过。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人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红细胞发生皱缩。又由于晶体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影响不大。 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不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 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

血液组成及血浆

第二节血液组成及血浆 一、血液的组成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其比重在1.050~1.060之间。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5%。 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入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细胞层中最上面一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下呈红色为红细胞。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压积)(图5-2)。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40%~50%。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血清。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一定量溶质,这些成分乃是血浆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测定血浆的化学成分,可反映体内物质代谢状况。 (一)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g%~4.8g%)、球蛋白(2.0g%~3.5g%)、和纤维蛋白原(0.2g%~0.4g%)等几种成分。现将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这几种蛋白质中,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对于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当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或它经由尿中大量排出体外,使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胶体渗透压也下降,导致全身水肿。 2. 免疫作用球蛋白包括α1、α2、β和γ等几种成分,其中γ(丙种)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异种蛋白)相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因素。如果这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时,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补体也是一种血浆中的蛋白质,它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共同作用于病原体或异物,破坏其细胞膜的结构,从而具有溶菌或溶细胞的作用。 3. 运输作用血浆蛋白可与多种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如一些激素,维生素、Ca2+和Fe2+可与球蛋白结合,许多药物和脂肪酸则和白蛋白结合而在血液中运输。 此外,血液中还有许多酶类,如蛋白酶、脂肪酶和转氨酶等,都可通过血浆运输而送到各种组织细胞。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用于渗透压计算的常用公式与参考值(mmol/L) -+20)×2=mmol/L ①(Cl-+HCO 3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为3.9~6.1mmol/L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③MCV(平均红细胞体积μm3)=红细胞比积×1000除以红细胞数(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为低渗,<82μm3为高渗 ④血清钠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为低渗,>150mmol/L为高渗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为低渗,>310mmol/L为高渗 -=120-140mmol/L ⑥Cl-+HCO 3 <120mmol/L为低渗,>140mmol/L为高渗 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关计算公式: 血浆总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为低渗,>385.6mmol/L为高渗 1.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则1.74×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为69000,渗透压=50×1000/69000=0.725mmol/L)3.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为低渗

BMT 923胶体渗透压测定仪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 独家代理BMT923胶体

BMT 923胶体渗透压测定仪与血浆胶体渗透压(COP)测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常用血浆COP来监测评估病人的液体治疗效果。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液体治疗,还用于指导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液的配制、预防肺水肿或组织水肿的发生。血浆COP可以作为肺水肿和危重疾病死亡率的预测指标。孙友文等[14]研究表明,血浆COP与中心静脉压之间有相关性,推测血浆COP与容量状态之间也有相关性,但不如CVP直接、客观、准确。而它对评估循环血容量的恢复更有帮助。Kudo等[15]对193名心脏病患者研究发现,具有心室低电压患者的白蛋白浓度和血浆COP 显著低于没有心室低电压的患者,提示白蛋白浓度和血浆COP与QRS波具有相关性。血浆COP一个主要的应用范围是导出应用白蛋白的禁忌证。在某些病例中,在胶体渗透压为18mmHg以上期间,即使白蛋白浓度低,在适应证限度之下(3g/dl),也要禁用白蛋白(Adolf Grünert)。 近年来半透膜式胶体渗透压仪(BMT 923胶体渗透压测定仪)的应用推广,由于数分钟内即可得到测定结果,随时可以用于指导重症患者的处理并及时检测治疗效果,也使得COP测定有可能成为临床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所谓膜式胶体渗透压仪就是使用对蛋白质分子是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和一个置于渗透压仪样品池的灵敏压力传感器来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被放大,并且直接转换成压力单位mmHg,显示于LCD上方便读取。 血浆COP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已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肝脏疾病对血浆COP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白蛋白合成、分泌减少、门脉压力增

高、肝淋巴液漏出增加等都可使血浆COP下降。我们有待于对肝脏疾病围术期,尤其是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浆COP的监测做进一步研究,以便为维持危重患者围术期循环和内环境稳定提供可信的临床依据。

漫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漫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第18卷第1期 2O06年3月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JournalofZhengzhouRailwayV ocationalCollege vo1.18No,1 Mar.2(x)6 漫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陆艳琦孙志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渗透压是溶液特有的一种属性,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渗透压不等的两种溶液, 有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之分.半透膜是只能允许溶剂水分子和部分溶质粒子通过的薄膜.用半透膜将 两种渗透压不同的溶液隔开,溶剂水分子和一些溶质粒子就会自发地从低渗溶液渗入高渗溶液,产生渗 透现象.渗透理论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渗透压渗透现象半透膜渗透理论的应用 每到秋天,许多家庭喜欢淹制咸菜.把洗净的芥 菜疙瘩,萝卜等菜放到浓的食盐水中,大约3o天左右, 咸菜就淹好了,芥菜疙瘩,萝卜成了,个头却比原来小 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医院里给病人大量输液时,经 常使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这些溶液的浓度是有 严格限制的,不能高也不能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解释清楚这些问题,先让我们了解一个实 验吧! 大约200多年前,有人为了改变酿酒的方法,做

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圆玻璃桶里盛满酒精,然后用动物的膀胱膜将桶口紧紧封住,再把封住的桶口 浸到水里,不久,膀胱膜就鼓起来了,显然,这是水分 子透过膀胱膜进入桶里,桶内的液体增多所至.膀 胱膜并没有空隙,为什么水分子能穿过它进入桶里, 而酒精分子却不能透过它到桶外呢?后来,经过科 学家反复研究,发现不但动物的膀胱膜有这种功能, 像萝卜皮及生物体内的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等都只 能允许某些分子如水分子通过,而其它分子不能透过.人们把这种只允许部分分子(如水分子)通过, 而其它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称为半透膜;把水通过 膀胱膜进入到酒精溶液的现象叫做渗透.淹制咸 菜,l临床给病人输液要限制溶液的浓度,都可以用渗透现象的相关理论来加以解释. 一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理论 将蔗糖溶液与水(纯溶剂)用半透膜隔开(见图 1),不久可见蔗糖溶液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 断透过半透膜进入浴掖中.这种浴刑zK分于透辽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比如半透膜两侧均是葡萄糖水,但是浓度不一样,结果浓度大的一侧的溶液体积增大,液面上升,产生渗透(见图2). . 0"~,, ,/1:■,..:. .. 1_一.÷..'.___:'膜 .≯_'.≥-.薹.__.≥萼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