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曾经

大漠风沙

秦汉明月

驼铃声幽

远去的记忆

古老的丝绸之路

一架桥梁

一座丰碑

一首颂歌

……

曾经

大漠弯刀

边城踏破

苏武牧羊

持节不屈

昭君出塞

汉匈和亲

……

曾经

张骞出使西域

凿空汉夷

丝绸瓷器

中原文明远播的

一张名片

长路漫漫

一个民族的

融合史

贸易史

探索史

……

千年的风雨

浇灌了东西文化的沃土

又焕发了生机

千年的莫高窟

飞天又在诉说着传奇

风沙

吹老了记忆

传说

沉淀了文明

历史

因你而丰满

……

祖辈的梦想

已不再是传说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拉进了世界的距离

亚洲

非洲

欧洲

经济互赢互利

孰敢说这不是

大手笔

大写意

大视野

……

孰敢说这不是

世界人民的共同话语

新时代的领路人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已经改变世界格局

新长征路上

续写着传奇

……

曾经

大漠风沙

秦汉明月

驼铃声幽

远去的记忆

一架桥梁一座丰碑一首颂歌……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 《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作者:席平、张宇圣;分为纸质图和挂图两种板式,样式分别为:1380x980,1800x1300。是这个中国第一幅正式出版的,研究“一带一路”的专业地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内容详情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全面展示亚欧大陆板块,同时包括北非、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区域。《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粗线条的勾画出古代不同朝代的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所经之处;二、重点标明现代丝绸之路——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南亚欧大陆桥;三、将古今丝绸之路的线路融入一图,将国际贸易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文化开发渊源融入一图。本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席平,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亚欧大陆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员,西安建设科技学院客座教授,现任陕西省口岸协会陆港经济研究室主任。

2000年,创立了国际陆港理论,提出并推动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昆明陆港等项目立项;设计了古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景地图、划定了第五代港口标准、设计了第五代经济开发区、修编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发表了相关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陆港临港产业区布置,规划国际陆港、自由港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 张宇圣,中共党员,西安欧亚学院国际陆港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物流学会会员,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现就职于深圳市万千物流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主要研究国际陆港规划发展与实践建设,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一带]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设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设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追古思今,我们重温那一页页辉煌,来思考如何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如何成就今天丝绸之路的伟业。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可谓家喻户晓,是广为熟知的历史故事之一。 当西汉王朝完成统一时,西域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崛起,从此匈奴与汉朝的战争连年不断。等到刘彻继位时,汉朝已是空前繁荣,决定联合匈奴的仇敌――月氏,对匈奴进行东西制衡。 月氏王国距离汉朝首都长安的直线距离就有三千余公里,当时汉朝西边势力只到金城(即今天的甘肃兰州)。而且,根据传说,西域犹如死亡之地,有去无回。 可想而知,出使西域要有非凡的勇气、智慧与理想追求。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公元前11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匈奴首领已在4年前投降,汉朝可直接和西域接触。张骞这次把部下分派到西域诸国,大大加强了与西域的和平友好往来以及商贸、文化交流。 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之为“凿空”。何谓凿空呢?盘古开天地即是凿空,由此可见此事在司马迁心中的地位。柏杨先生认为,张骞的贡献只有160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立群说张骞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庞大的物流网络 张骞率先打通西域之后,历经几代人经营,一条东起长安,途经河西走廊、西域,西至 地中海沿岸的商贸通道建立起来了,总长约7000公里。这是一条承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之路,繁荣了1700多年。 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是这条商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商品。但是,丝绸之路是不是就是指这条古道呢?丝绸之路仅仅就是一条小路吗?可能与希特霍芬的命名获得广泛影响力有关,人们对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些误解。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0e5713717.html,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作者:刘迎胜 来源:《生活文摘》201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深入分析,认为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丝绸之路也因為中国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在当前的“一带一路”研究中,应注重对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的探讨,从而深化丝路学研究。 一、“一带一路”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及国家只占有大约10%的全球人口,但却处于全球化价值链的顶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和国家通过一定历史时期的知识积累,像蜘蛛一样在全球范围内织了一张知识之网,建立了自主的知识体系。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市场在全世界、原料在全世界、知识交换也是世界范围的,中国也需要开始织一张知识之网。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提出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标志。简而言之,便是从仅向西方汲取知识,转化为自己独立获得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国内外国语大学的发展是重要基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大多通过英语获取知识,而外国语大学拥有多语种的优势,将有机会成为中国直面世界、直面全球化的第一梯队。这同时也是外国语大学发展的机遇,使其从较为单一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转变为中国了解对象国、了解世界的触角。 二、丝绸之路的定义及内涵 “丝绸之路”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查不到的,在古代英文世界也没有。1868至1872年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对中国进行了7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布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查。在此基础上,李希霍芬发现了中国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商业往来,并进一步指出在该时期中国的丝绸便已远销到欧洲。他设想曾经有一条穿越内陆亚洲、从中国到欧洲的商路,同时将该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尽管“丝绸之路”在19世纪末期起便逐渐为国际社会所知,但是当前“丝绸之路”的所指和 李希霍芬所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差别。在国际学界,“丝绸之路”是指在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人文、政治往来的一个总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很重视“丝绸之路”所指涉的历史资源,如近年来韩国在庆州便发起成立了国际性的“丝绸之路高校联盟”。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出“丝绸之路”的定义,即“跨文化的民族和民族、人类和人类之间的交往”。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既契合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又体现了中 国倡议打造的“命运共同体”中“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活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对接、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通过各国合作关系的加强,推动区域合作一体化的步伐,更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努力。华人华侨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资源。本论文就、华人华侨、网上丝绸之路等方面阐述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际意义、华人华侨、网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源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首倡的“海卜丝绸之路”。其战略核心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目前,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方兴未艾,其中“网卜丝绸之路”的提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经济角度界定“网卜丝绸之路”的完整含义,并阐明构建“网上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贡要意义。 “网上丝绸之路”,建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帮助卖家克服语言文化、市场洞察等方面的挑战,缩短时空跟离,压缩中间交易环节,使交易各方直接建立商务往来,信息不对称效应大幅削减,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助力卖家拓展业务,直面全球消费者。“网上丝绸之路”及其附属的人员、资本流动,货物和服务交易,必将推动要素的洲际流动,也将提高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不但推动中国的小商品出口,也带动沿途资源丰裕国家的能源出口,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将大幅提升。“网卜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但拓展传统的交易品种,大幅提升交易的数量,也将进一步促进海陆空运输,并形成良性循环,使原来难以交易的产品或市场,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一部分,“网上丝绸之路”线上线下的互动式发展将推动开放、立体、多维陆海空大动脉的形成,推动沿途各国形成发展和命运共同体。因此,推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意味着实现立体化、全时空化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更好地串起“亚非命运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以来,中国非常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合作,是亚非合作的开拓者、支持者和引领者,现在的亚洲经济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非洲有着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立一定会为“亚非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注入新的动力和新的希望,而且“亚非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会起到示范作用。建设“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不仅可行,而且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利益。增强世界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故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当前对外币攻的经济战略和外交运筹,更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通过实施这.战略,以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长远发展,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

“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有何不同

“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有何不同 2016年06月07日12 :思想周刊·文史·广告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葛剑雄 ■历史上中国没有主动地利用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得利益,在这条路上经商的主要是今天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今天我们要建设“一带一路”,肯定不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了,要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一带一路”能不能建成,关键是能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如果最终能形成命运共同体,那么它才是真正巩固的 ■古代中国人到了海边,不是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而是穷途末路,所谓“山陬海遖”“天涯海角”。而阿拉伯商人因为陆路成本太高,特别是唐朝安史之乱后陆路断了,只好改走海路。唐朝以后,中国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是东南沿海生产的,海上运输更方便,运输成本也降低了。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严格来说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开辟的 现在国家提出三项重大战略,其中一项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管陆上经济带还是海上,都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那么,今天讲的“一带一路”,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丝绸之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道路系统,是由不同路线所组成的一个基本走向。一般是指古代从中原地区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甘肃西部,也就是敦煌一带,然后分成三条主要道路:一条称为北道或北线,从今天的敦煌经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阿拉木图、托克马克、塔什干,最后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第二条为中线或中道,从敦煌经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和喀什,然后翻过天山经过浩罕,到达撒马尔罕;第三条为南线或南道,从敦煌沿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南面,经过若羌、且末、于阗、和田、莎车到达喀什,然后与中道会合,到达撒马尔罕。当然,撒马尔罕不是终点,继续往西,就进入西亚、欧洲和非洲。 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又由谁开辟?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具体的开辟者了,只能说是早期人类共同开辟的。上世纪60年代,在河南安阳发现一个古墓葬,考古证实墓主人是商王王后妇好。墓里出土的玉器经鉴定用料是和田青玉,这说明至少在3200年前就存在从新疆昆仑山北面到河南的道路了。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命名“丝绸之路”。他提出,公元前2世纪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条从中国古都经过中亚到达撒马尔罕的贸易路线。这条路上主要的商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代名词。理解这一历史地理背景,就能讨论“一带一路”与它究竟是什么关系了。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政策解读

“一带一路”政策解读 2015-4-10 一、“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 二、“一带一路”地域分布 从地理区域上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中国中西部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包括5条线路,辐射亚非欧。“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 三、“一带一路”国际背景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

来带动世界经济。中国强化APEC同时能起到对冲美国TPP战略计划的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可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四、“一带一路”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1.中国的过剩产能的市场问题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第2/5页 2.中国的资源获取问题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之浅谈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之浅谈 .电子商务一班杨.. 1908037434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皆在世界上处在过最领先的位置。在经济领域,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拥有了与西域国家的贸易往来活动,第一个进行此活动的人是由汉武帝派遣的张骞,以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而东汉时则以首都洛阳为起点,一路西行,主要是将当时中国特有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运输到西域各国进行出售,同时与西域进行友好往来沟通,路线贯穿了整个亚欧大陆,直达欧洲的罗马城,全长六千多公里的路程。由于丝绸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所以这条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除陆上的丝绸之路外,古代的中国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经过南海诸国,再穿过印度洋,最终抵达欧洲和非洲东部,大大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丝绸之路一词已经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统称,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含义。 “一带一路”它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确切的说它是中国提出的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首先它的起点是东亚经济圈,跨越亚欧非三洲的区域合作平台,所以在运用中它不涉及政治的相关内容,只是经

济、人文和商贸的合作互利,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既然是一个经济圈,它必然可以带动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外贸和出口的增多,再加上各国这种合作关系,对中国商品的国际化也起了助力作用。 “一带一路”是推动中国经济,带动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和必然。随着近代历史的影响,世界格局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正向着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加速前进,同时又存在着多极化的因素,而中国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日益提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中国也将一贯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以便于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顺应时代的必然性,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古代的丝绸之路因此重新启动并扩大规模,当前中国的产能和外汇资产均为过剩状态,而油气、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同时中国的边境形势正处于历史以来最好的状态,所以“一带一路”的推动既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同时也完全符合沿线各个国家的利益所需,更有利于加强亚非欧乃至于世界各国的互利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支持,尤其是沿线的各国,更是积极投资与中国进行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可谓是畅通无阻。倡议提出两年多以来,多个国家已经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