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久)

3.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以,連詞。)

4.公伐諸鄢(諸,之於的合音,是代詞“之”與介詞“於”的結合)

5.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指代性副詞,從形式上看是副詞,從意義上看是指代詞,指代第一人稱或說話人)

6.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也,放在句中,是表提頓的語氣詞,與放在句尾不同)

7.其是之謂乎?(其,表推測的語氣詞,可譯爲“恐怕”)

齊桓公伐楚

要點提示

一、文字

【古今字】1.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大—太)2.王祭不共(共—供)3.女實征之(女—汝)

二、詞彙

【古今異義詞】1.師進,次於陘。(次,臨時駐紮) 2.楚子使屈完如師。(如:往,到……去)3.屈完及諸侯盟(盟,訂立盟約)4.西至於河。(河,黃河。特指)【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以,介詞,憑,爲,作爲,動詞)

三、語法

【句式】[一]判斷句:1.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主語:貢之不入(這),謂語:寡君之罪)

[二]賓語前置句:1.寡人是征(是,前置賓語,無複指代詞指示)2.寡人是問(是,前置賓語,無複指代詞指示)3.豈不穀是爲。(不穀,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4.先君之好是繼。(先君,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

[三]雙賓語句:1.賜我先君履。(我先君,間接賓語,履,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1.無以縮酒。(無以……,沒有什麽可以用來……)

【詞類活用】1.楚子使與師。(使,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派譴使者)

【重要虛詞】1.貢之不入。(之,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2.寡君之罪也。(之,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3.君其問諸水濱。(其,表委婉的語氣詞。諸,“之於”的合音字)。4.豈不穀是爲?(豈,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爲“難道”) 5.無所用之。(所,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

晉靈公不君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三進及溜。(溜—霤,注:爲義通) 2.鮮克有終。(鮮—尟)3.袞職有闕。(闕—缺,注:爲義通)4.既而與yù爲公介。(介—甲,注:爲義通)【古今字】1.厚斂以彫牆。(彫—雕)2.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辟—避)3.宰夫胹熊蹯不孰。(孰—熟)3.諫而不入。(入—內)4.宣子田於首山。(田—畋)5.亡不

越竟。(竟—境)6.反不討賊。(反—返)

【異體字】1.寘諸畚。(寘—置)

二、詞彙

【古今異義詞】1.宣子驟諫。(驟:多次)2.使鋤麑賊之。(賊:殺)3.宣子未出山而復。(復:跑回來)

【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宣子未出山而復。(出山:逃出國境)

三、語法

【句式】

[一]判斷句:1.過三爵,非禮也。(主語:過三爵,注:此爲話題主語,謂語:非禮)2.翳桑之餓人也。{主語:我(省略),謂語:翳桑之餓人}3.子爲正卿。{主語:子(您),謂語:爲正卿(宰相)}4.董狐,古之良史也。(主語:董狐,謂語:古之良史)5.趙盾,古之良大夫也。(主語:趙盾,謂語:古之良大夫)

[二]賓語前置句:1.則莫之繼也。(之,前置賓語,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故提前。)2.其我之謂矣!(我,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三]雙賓語句:1.爲之簞食與肉。(之,間接賓語,簞食與肉,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1.雖猛何爲?(何爲,是表示反詰的固定搭配。意爲用不著,沒什麽作用)

【詞類活用】1.晉靈公不君。(君,名詞用如動詞,意爲“行君道”)2.宰夫胹熊蹯不孰。(胹,形容詞用如使動,意爲“使……爛熟”)3.吾知所過矣。(過,名詞用作動詞,意爲“犯過錯”。)4.過而能改。(過,名詞用如動詞,意爲“犯了過錯”)5.晉侯飲趙盾酒。(飲,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意爲“使………飲酒”)6.提彌明死之。(死,用作爲動,主語爲賓語而動,意爲“爲他而死”)6.舍于翳桑。(舍,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投宿”)7.食之。(食,及物動詞用爲使動,意爲“使……吃”)8.免之。(免,不及物動詞用爲使動。意爲“使……免”)

【重要虛詞】1.寘諸畚(諸,之於的合音,是代詞“之”與介詞“於”的結合)2.會請先。(請,表謙敬的副詞,是說話人請聽話人允許自己做什麽事。與使令動詞“請”的意義完全不同,下文“請以遺之”中的“請”同)3.吾知所過矣。(所,特指代詞,與動詞性的詞語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4.則能補過者鮮矣。(者,特指代詞,與動詞性的詞語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5.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之,結構助詞,用在主謂結構中,取消其獨立性,這裏是使主謂結構作條件複句中的一個分句)6.遂扶以下。(以,連詞。連接兩個動作性的詞語)7.公嗾夫獒焉:(焉,兼詞,可譯爲“在這時”) 8.鬬且出。(且,連詞,意爲:“一邊……,一邊……”,表示同時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作)

齊晉鞌之戰

要點提示

文字

【通假字】 1.余姑翦滅此而朝食。(翦—剪,注:爲義通,詳見此句注釋) 2.齊師敗績。(績—迹)

【古今字】1.師陳於鞌。(陳—陣)2.旦辟左右。(辟—避)3.奉觴加璧以進。(奉—捧)

【異體字】1.韓厥執縶zhì馬前。(縶—馽)2.無令輿師陷入君地。(無—毋)

詞彙

【古今異義詞】1.余病矣。(病:傷得很重)2.吾子忍之。(吾子:是對聽話人的敬稱。相當於您)3.擐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兵:武器)4.故中禦而從齊侯。(從:追趕)5.斃於車中。(斃:倒下去)6.再拜稽首。(再:表示一個動作進行了兩次)7.如華泉取飲。(如:到)8.以勸事君者。(勸:鼓勵)

語法

【句式】[一]判斷句:1.君子也。(主語:此,承前省略。謂語:君子)

[二]被動句:1.有一於此,將爲戮乎?(爲,引進行爲的施動者,其賓語之省略)

[三]兼語式:1.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群臣爲兼語,既作使的賓語,又作爲魯、衛請的主語)

[四]習慣句式:1.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若之何,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

【詞類活用】1.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爲“用胳膊肘去碰”)2.臣辱戎士。(辱,用如使動,意爲“使……受辱”)3.人不難以死免其君。(免,使動用法,意爲“使……免於禍患”)

【重要虛詞】1.吾子忍之。(之,語氣助詞,補湊一個音節,無實義) 2.擐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固,情態副詞,本來)3.射其禦者,君子也。(者,特指代詞,與動詞性的詞語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4.奉觴加璧以進。(以,連詞,連接兩個動作性的詞語)

馮諼客孟嘗君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1.不拊愛子其民。(拊─撫) 2.無纖介之禍者。(介─芥)

【古今字】1.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屬─囑) 2.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責─債) 3.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反─返) 4.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反─返) 5.孟嘗君不說。(說─悅)

【異體字】1.券徧合,起。(徧─遍)

二、詞彙

【古今異義詞】1.食以草具。(具:備辦的食物) 2.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比:比照、等同於) 3.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揭:高舉)4.孟嘗君問曰:“馮公有親乎?”(親:父母雙親) 5.請而見之,謝曰……(謝:道歉) 6。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約:纏束、捆縛。) 7.孟嘗君就國於薛。(就:走近、前往)8.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被:遭受)

【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所以:所用來……的方式)

三、語法

【句式】(一)判斷句:1.曰:“此誰也?”(主語:此;謂語:誰也) 2.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主語:承前省略;謂語: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3.千金,重幣也。(主語:千金;謂語:重幣也) 4.百乘,顯使也。(主語:百乘;謂語:顯使也) 5.馮諼之計

也。(主語:承前省略;謂語:馮諼之計也) (二)被動句:1.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介詞“於”引進施事者)(三)賓語前置:1.孟嘗君曰:“客何好?”(前置賓語:何,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謂語,前置) 2.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前置賓語:何,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謂語,前置) 3.以何市而反。(前置賓語:何,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謂語,前置)(四)雙賓語:1.孟嘗君曰:“爲之駕!比門下之車客。”(謂語:爲;直接賓語:駕;間接賓語:之)(五)習慣格式:1.孟嘗君曰:“市義奈何?(句型:奈何。“怎麼樣”,作謂語)

【詞類活用】1.衣冠而見之。(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虛,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虛”) 3.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客,名詞意動用法,“以……爲客”) 4.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爲子”) 5.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賤,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爲賤”) 6.孟嘗君怪之。(怪,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爲怪”)【普通名詞作狀語】1.西遊於梁。(西,表示方位,“向西”) 2.晨而見之。(晨,表示時間,“在早晨”)

【重要虛詞】1.左右皆笑之,以告。(以,介詞,“把”。其賓語“之”省略) 2.竊以爲君市義。(以,介詞,“用”。其賓語“之”省略) 3.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於薛乎(爲,介詞,“替”。其賓語“文”省略) 4.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所……者,:所字結構,助詞“所”和“者”配合使用,與“寡有”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性詞組,有指代作用。“所……的東西”) 5.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所以……,所字結構,助詞“所”與動賓詞組之間加一個介詞“以”構成。“以”引進原因。相當於名詞性詞組,有指代作用。“所……的原因”) 6.先生所爲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所爲……者,所字結構,助詞“所”和“者”配合使用,其仲介詞“爲”引進對象。相當於名詞性詞組,有指代作用。“所替(我)……的道理”。) 7.孟嘗君笑而受之。(而,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方式) 8.晨而求見。(而,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時間)

觸龍說趙太后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1.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也,故願望見太后。(郤─隙) 2.少益耆食,和於身也。(耆─嗜)3.沒死以聞。(沒─冒)

【古今字】1.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奉─俸)

二、詞彙

【古今異義詞】1.入而徐趨,至而自謝。(謝:謝罪、道歉) 2.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息:子女,此特指兒子.肖: 相似) 3.而臣衰,竊愛憐之。(憐:疼愛)【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丈夫:男人,古代泛指男性,) 2.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及其:禍及他們的)

三、語法

【句式】(一)判斷句:1.太后曰:“然。”(主語:承前省略;謂語:然。)(二)賓語前置: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前置賓語:何。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前置)(三)習慣格式:1.日食飲得無衰乎?(句型:得無……乎。)

【詞類活用】1.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侯,名詞用作動詞,“作諸侯”繼,動詞用作名詞,“繼承爵位的後代”) 2.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尊,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尊貴”)

【普通名詞作狀語】1.日食飲得無衰乎?(日,時間名詞作狀語,“每日”)

【重要虛詞】1.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助詞“者”與動賓詞組“復言令長安君爲質”組合成名詞性詞組,“……的人”) 2.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曾,副詞,“竟然”)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裏。(殊,副詞,“很”、“特別”) 4.少益耆食,和於身也。(少,副詞,“稍微”。益,副詞,“漸漸”) 5.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之,結構助詞,放在短語的主謂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而使之充當主語) 5.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之,結構助詞,放在短語的主謂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成句性而使之充當分句)。 6.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囯。(而,連詞,表轉折,“卻”) 7.老臣以媼爲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後。(其,代詞,在對話中活用,指代對方,“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00536古代汉语(重点)手动整理

必须背诵段: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第一章重点: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汉字结构)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高、大、向、眉、栗、血、番、人大 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刃、亦)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从、牧、莫、舂、臭、息、泪、明、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docsj.com/doc/0c9442962.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古代汉语课本整理

第一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 汉字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图画和契刻。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说:“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指事又叫刻画系统,契刻当是其主要渊源,象形系统即图画系统。 (一)源于图画:象形文字 1、图画与汉字的本质区别: 1)目的不同:图画属于艺术形象,先民描绘图画是为了表现美、按照美的规矩创造,或是为了表达某种宗教观念等目的;文字属于书写符号,是为了记录语言;2)与语言的关系不同:图画表达的意义并不固定,不能与词建议一对一的联系,而且没有读音;只有当图画与语言中的词之间产生了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图画联系上一定的声音单位(词的发音)并代表了该声音单位所表示的意义(词的含义)时,才变成了文字。所以,图画到文字有一个质变的过程。 3)抽象程度不同:象形文字抽象程度高,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大体轮廓来“据义绘形”;图画要求真实的表现具体事物,抽象程度低。 2、图画演变为文字:自发产生阶段,自觉创造阶段 (二)源于契刻 1、概念:契刻就是在竹木等物体上刻画记号。其作用主要用来计数或提示事件。 2、契刻演变成汉字:一部分契刻符号由于直接表示语词而成为汉字,一部分契刻符号经过改造整理后用来表示语词而成为汉字还有些契刻符号没有发展成为汉字。总之,契刻不是文字,契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表示语词。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 1、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 2、汉字体系形成于夏代(距今已有4000年),原因: 1)夏王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迫切需要文字比较完整的记录语言,方便统治; 2)夏代有文献,说明文字体系已经形成; 3)夏末,夏朝已建有图书档案,说明至迟在夏朝中期或更早,汉字体系已经形成。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字体的演变和字形的演变) 字体的演变就是汉字的总体系和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主要体现在书写风格和笔势的发展 确定文字的条件: 1、有比较固定的音义,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词——音义; 2、线条化、图画化——形; 3、约定俗成,社会公认,有一定传承性——社会性 一汉字字体的演变 1、汉字的演变与社会的发展,书写材料或书写工具的改良或替换密切相关。 2、汉字的演变阶段:

古代汉语考点整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5个部分,合称15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3.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4.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 阳声韵:从鼻音收尾的韵母。 入声韵:以辅音[-p],[-t],[-k]等为韵尾的韵母。 叶韵: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攻读其他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叶韵。 5.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6个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标准的音声母系统。※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至于上古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32个,拿36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6.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7.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帮”母,“谤”母,“并”母和“明”母,不存在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 8.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9.古今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中古的韵:206韵,韵腹韵尾相同,区别声调,而不区别韵头。 10.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11.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1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1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 14.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15.古书注解术语:①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②谓:“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属于,往往在以具体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上它。 ③貌:“貌”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④犹: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 ⑤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俩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讯”;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也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⑥读为,读曰:这俩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⑦读若,读如:这俩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于说明假借字。 16.衍文:“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7.脱文:“脱文”简称“脱”(有时作“夺”),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词汇1词:一定语音形式与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词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的总汇。词划分1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古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2虚词:与实词相对,不具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一定语法关系的词。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古今词汇:1古用今废词:a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词:皇帝b因认识事物的改变:祠: 春祭2新产生的词3古今传承词:a古今义同词:自然现象名称亲属称谓肢体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相同b古今义异词4古今词义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①变化幅度:变化大: 涕:古眼泪,现鼻涕。变化小: 勤:古辛劳与逸对,今勤快与惰相对②变化结果1词义扩大: 睡2词义缩小:汤:古泛指热水开水3词义转移:行李:使者—衣物4感情色彩变化.贿:财物,中性—贬义5词义局部变异:谢:道歉(常用义)感谢(非常用义)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义项1词义: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2义项:一个词所表示意义的分列项目。单义词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词义系统:多义词的各义项及各义项之间构成的关系构成词义系统。词义构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造字时期的意义:鄙本义:边邑。引申义:本义上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朝见→朝廷→朝代。类型:近引申、远引申基础义:词众多义项中直接派生出引申义的意义。朝:早晨→朝见→朝廷→1朝代2朝向3朝拜假借义:因本无其字,用依声托事方法所产生的意义:景:日光(本义)影(假借义)词义引申途径:1延展引申:将原词义中与新事物有相似点的某一特征突出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的意义:隆:山的高处→一般高→事业兴隆。2条件引申(社会和自然条件):钱本义农具→货币。条件引申与延展引申差别:条件引申以一定社会条件或自然条件为引申的依据,无这些条件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引申义与原义之间不在于是否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延展引申是原义和新义之间必须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若无相同或相似点就不能引申出新的意义。3比喻引申:以原词义为喻体的引申,侧重相似A外形相似产生的引申:斗舀酒的勺子→北斗B性质特征相似产生的引申:聪听力好→心智优异C功能相似产生的引申D行为相似产生的引申:启本义:用手开门→启发。比喻引申&修辞比喻:比喻引申要产生新义,修辞上比喻不产生新义4邻近引申:即借代引申、关联引申,侧重相关:领本义:脖子→衣领5词性引申:可视为邻近引申,引申后词性发生改变:树本义种植→树木词性引申与词类活用区别:A词的活用属临时变化,词性引申则产生稳定的新义B词类活用属语法范畴,词性引申为词义变化词义引申类型: 放射型、连锁型、综合型。同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同一语言中意义相同、相近或意义部分交搭的词。分类:等义词、近义词。差别:基础义差别、感情义差别;语法差别:1基础义差别①n:材料用途外形部位对象(使用对象或指称对象)范畴性质(类型)②v:动作主体、对象、量的大小、方式、姿态、侧重点③adj:程度性质侧重点2感情色彩差异3语法差异。辨析同义词途径:渊源上:计、策;本义;比较各自反义词:贫、穷:贫—富、穷—达;组词:功、劳—劳而无功;能否互换:追、逐—追回、驱逐古汉语单音词和复音词:从语音角度说。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与双音节词相对,一个汉字记录的词。复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古汉语的复音词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成的词,其中只有一个词素有意义,另一个词素无实在意义只起充当音节作用。多由反义词构成也有由相关意义的词构成的。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语法、句法,即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及组词成句的规则。从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活用(n、adj活用作v、n作状语)、虚词讲。句法:句型句类句式1句型:句子结构看:分单句复句2句类:句子语气功能看: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句式:句子局部特点看,分谓语特点上、语义范畴上(存现句比较句被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汇编)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古代汉语:虚词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虚词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虚词 以:A 介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把”)B 连词(1 )操干戚以舞。(“而”)(2 )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而来”)后三句同。 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 与:(1 )介词。形天与帝争神。(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 )连词。夸父与日逐走。(和)焉:(1 )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 焉:“又何加焉”(“于之”),“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 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目。 微:否定副词作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如果没有”). 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且:(连词“而且”)“不义而富且贵”。 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词,那个)“夫如是”(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今夫颛臾”(与“今”组成固 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 “予与尔言”:“予”,我,代词。“与”,介词。 “遇诸途”,“之于”的合音字。 “亟失时”,副词,屡次。 “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 、“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3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4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3 、“造饮 辄尽”:每每、总是。 郁郁适兹土:这(指示代词)。2 、董生勉乎哉:语气词连用,语气重点落在感叹语气的“哉”上。3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苟”,如果、只要是。(假设连词)“焉”:语气词。4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邪”:句末疑问语气词。5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词)。6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何况(转折连词)“乎”,介词,同“于”。 乃能衔哀致诚:才,(副)。2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谁。“遽”,突然、很快地。(副)3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诚”,如果确实如此,(副)。“其”,代词,它。“虽”,即 使(假设连词)。“以”,表时间(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docsj.com/doc/0c9442962.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7页,当前页是第1页-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

一、填空 1.古代汉语两个系统: a.文言系统: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b.古白话系统: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它是变化的,反应了语言的变化。 2.《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共收录文字9353字,汉字为540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3.清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问句读》 4.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词义分析: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6.词义本义与引申义的解释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处于核心的地位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包括比喻义 7.异体字、古今字 异体字:即读音和意义都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简繁字) 古今字:在同一意义上由于时间先后不同而使用的不同的字形,使用在前的叫“古字”,使用在后的叫“今字”。一词多形(辟→避、反→返) 8.简体字写繁体字2个 二、六书分析(分析字属于哪一类,分析字形结构,解释本义) 1.象形(画事物):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2.指事(象形+符号):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3.会意(几部分表独立意义的汇合起来):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4.形声(形符+声符):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5.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6.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三、翻译句子,解释词语(每句话先解释两个词语,然后解释整个句意) 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齐晋鞌之战》、《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论语》、《大同》、《许行》 四、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5句话各是什么句,并分析其形式) p244):定义:以名词或名词词组作谓语,谓语部分判断主语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的句子。(主谓构成逻辑上的判断句式) 基本句式:1、者也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学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 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 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 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 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5.四极发,发:倒塌 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周:普遍 7.炎:火花。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 8.淫水:洪水 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 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这部字典按 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 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 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 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 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 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古代汉语 词汇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 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例如:走、则、道、股、远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 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途径 连绵词:是由一个词素组成的词。又叫“连绵字”、“连语”等。 连绵词的特点:(了解) 1、两个不同的音节密不可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即两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2、写在书面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字,但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两个词素,而是代表两个音节。 3、连绵词的意义与用来代表音节的那两个字的意义一般是没有关系的。 连绵词中的两个字拆分开来,有的有意义,有的没有意义。虽然有的字可以拆开使用,但单独使用时与连绵词的整体意义无关。 参差 —— 长短不齐貌 参(sh ēn ) —— 古代指星名 连绵词的词性 连绵词的类别 加 附 换 加同义词素 加相关词素 加反义词素 附前缀 附后缀 换成双音词 信—诚信 进—进献 疑—嫌疑 骨—骨肉 父—父亲 忠—忠孝 成—成败 作—作息 寒—寒暑 商—有商 虎—老虎 爷—阿爷 卓—卓尔 忽—忽然 石—石头 伐—攻打 川—河流 股—大腿 铄—熔化 遏—阻止 御—抵挡

连绵词——因声求义(一) 望洋兴叹《论衡·骨相》:“武帝望阳。”《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1、望视太阳2、望着海洋3、仰视貌4、远视貌 类推:格式“望×兴叹” 望书兴叹望题兴叹望车兴叹 望船兴叹望海兴叹望山兴叹 叠韵连绵词望洋:望羊望阳望佯盳洋——迷惘直视的样子(二) 犹豫解释:1、犹是犬名。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称犹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2、犹是犬名,每闻人声,即豫上树,久之复下,故曰犹豫。 双声连绵词犹豫:犹与犹预由豫犹夷由夷——拿不定注意 (三) 贪婪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汉书·董仲舒传》 解释:1、狼性皆贪,故谓贪为贪狼也。——颜师古注 2、“贪狼”是“贪狠”的错误写法。——晨风、刘永平编《韩诗外转选译》 “贪狼”一词在汉代典籍中常见: 1、《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 2、《汉书·贾山传》:“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 3、《汉书·西域记》:“民刚恶,贪狼无行,多寇盗,最为强国。” 叠韵连绵词贪婪:贪狼贪惏——不知足 (四) 披靡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 错误解释:靡,言精体低垂。——张守节正义 正确解释:草木随风偃(yǎn)仆的样子,也用来比喻军队的溃败。 (五) 辟易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史记·项羽本纪》 错误解释:言人马俱惊,张开(辟通闢)易(更易)旧处,乃至数里——张守节正义正确解释:倒退的样子。 (六) 王念孙曾多次指出: 夫双声之字,本因声以见义,不求诸声而求诸字,固宜其说之多凿也。《广雅疏证·释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