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

个性,是教学风格的灵魂。个性,又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主要通过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教学风格是以为教师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状态,是教师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观,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核心与归宿。2007年1月4日,一个由英国政府委托的专家组发布了改革英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报告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便是“个性化学习”。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的人文化。个性化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加强“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其和谐发展,从而塑造出有素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的民族脊梁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和多样性

教学,当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循。这些规律、原则、方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智慧的结晶是理应遵循的教学共性。但是,教学的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教学更注重追求鲜明的个性。因为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不可能“标准化”、“规格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差异明显。同样的教学原则、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发挥,而显出各异的风格。没有个性,教学风格就显得机械、呆板。每个教师由于自己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特长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会有自

己的选择和侧重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师承、教育、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所以我们才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本身。并且,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其本质特色——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独特的内容处理。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人,其处理方式也不会相同。所以,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既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的相应措施,更是教师教学风格独特性的表现。如有的善于归纳概括,有的长于演绎分析;有的善于变零为整,总体把握;有的长于化整为零,重点讲授……各具特点,各有千秋。(2)独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工作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不同的个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在

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既包括教师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又有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创造。(3)独特的表达方式。有的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富于论辩性和说服力;有的语言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语言词汇华丽,有的语言朴素纯实;有的语言庄重典雅,有的语言幽默诙谐。这些表现殊异的教学风格特色,都是教师智慧的花朵、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这里说的多样性的教学风格,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1)就教师整体来说,教学风格应是多样化的。所谓“百花齐放”,应指齐放的百花各具异彩,风姿不同,而不是一百朵同样的花齐放。在教学中,因为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都会有自己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方法,自己创造出的教学风格。这种艺术创造,反映着各种独特的个人教学特点,从而形成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同时,学生个性和学风上的差异也带来了对于教学风格的选择性,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正可满足这种需要。(2)就教师个体来说,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不离其宗,但要万变”,就是说的教师在基本的教学风格前提下,还要注意风格的多侧面发展。因为教学艺术原本就是最灵活、最辩证、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稳定中求变化”。教学内容有文体风格的不同,教学对象又有各自的年龄特征,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教学客体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教

法与风格。因为只有具备多样性的独特风格才能避免刻板单调。(二)稳定性和发展性

教学风格一旦基本形成之后,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这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上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不是没有创造性可言的单纯重复。换句话说,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性只不过是一个教师只为他个人所有而为他人所无的风格

独特性在流变过程中的延续罢了。(1)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标志着教师在经过一段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审美理想的位置和目标。这种稳定性表现为教师教学思想的基本完善、教学方法的富有成效,以及教学个性的定型成熟。同时,教学风格的稳定性也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辨认每个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基础和前提。(2)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既不断创新,又有相对稳定性。否则,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眼花缭乱、变化多端,只能使学生应接不暇,穷于适应,是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研究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能离开教

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实际。衡量一个教师教学风格是否优秀,要看它是否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自己一贯的卓有成效的教学主张,把着眼点放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才会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创造性和艺术性。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实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它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一种艺术感染力。艺术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课堂教学以它丰富、灵活的形象表现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可听、可视、可感的生动明快的美感。优秀教师的形象演讲,本身就是独具教学魅力的教学艺术家的表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艺术的力量所在。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手段。课堂教学的情感性表现在师生情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激荡,形成一种和谐、明快、向上的氛围或情境。教学艺术的生命力贵在创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得方式方法上。它一般表现在:如何准确、灵活地把握制约教学的种种主观因素;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怎样设计教学情景、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怎样因材施教等;如何探索、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机智等。教学的创造性,并不是在教学中某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也不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偶然的心得体会,而是在教学活动整体中表现出来的,贯穿于教学会过程的,使创造意向和行动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水平提高的综合反映,更是教师执著追求和苦心经营的结果。

以上所述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只要多样性不要独特性,教学风格的探索和追求就会失去目标和主导;如果只要独特性不要多样性,则不利于教师创造个性的充分施展和发挥;如果只有稳定性而没有发展性,教学风格就不能丰富和完善;如果只有发展性而没有稳定性,教学风格必然会失去其主导特征,也很难形成高度成熟的风格。但是,其中独特性乃是教学风格的根本特点,如果教学风格没有独特性,就会失去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也就不会有三、“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

如何指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习呢?这就渗及到了“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策略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实施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首先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入手,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地发展。我们可从①了解学生。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情感,在对学生全面了解中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②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爱学、乐学、会学。不求“一刀齐”,只求人人有所发展,个性能够张扬。

2、让学生不受时空地限制。

传统的教学固于教室,限于课堂。而个性化教学则允许不受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上,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时间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来学习,可以快学,也可以慢学。在摆脱时空的束缚中,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

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程度、爱好性和缺陷的不同,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数学知识的“补救”与完善,促进其兴趣的激发。

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达到数学学习成功的过程完善,良性地采取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学习困难中的相应的策略与能力,增设了数学学习成功的方略平台。

③自主选择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巩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项基本措施,自主选择留给学习自我“查漏补缺”,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协调发展。

4、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

让学生亲身经历不仅仅是是为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是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应用,感悟数学知识相互严密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让其感悟到数学这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的评价策略

《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和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多元智能评价理论”也指出:“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进所有学生更大发展,使评价能够为学生打开机会大门。”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为此,我们对“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也作了研究,提出了“个性化教学”评价的五条实施策略。

1、扩展评价形式

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评价。将评价置于活动之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评价的载体,有助于清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畏惧心理。活动评价肯定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有趣、快乐的气氛中获得个性地发展。活动评价类型主要有:游戏型、表演型、竞赛型、实践型等。

2、丰富评价语言

梅尔比亚在《沉默的信息》中指出:人们在谈话时所表达的内容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现及身体语言。因而我们在评价中就要充分调用各种感官。如:①语言赞扬改变非对即错的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鼓励性的评价。②动作鼓励用带一些表情、动作评价学生。③物质奖励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标志或图案来激励学生。④随机评价。教师要抓住某些契机,给孩子写一些随机评语。

3、更新评价标准

新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作了更新。如

①将百分制考核变为“等级+个性化评语”和“五星+个性化评语”。

②采取延缓评价。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延缓评价、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③分级评价。由教师根据难易程度编制ABC三种或“五星题、四星题、三星题……”等评价试题,由学生自选试卷。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会有共性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个性的感受。为此,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性,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__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

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 个性,是教学风格的灵魂。个性,又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主要通过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教学风格是以为教师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状态,是教师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观,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核心与归宿。2007年1月4日,一个由英国政府委托的专家组发布了改革英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报告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便是“个性化学习”。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的人文化。个性化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加强“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其和谐发展,从而塑造出有素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的民族脊梁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和多样性 教学,当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循。这些规律、原则、方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智慧的结晶是理应遵循的教学共性。但是,教学的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教学更注重追求鲜明的个性。因为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不可能“标准化”、“规格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差异明显。同样的教学原则、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发挥,而显出各异的风格。没有个性,教学风格就显得机械、呆板。每个教师由于自己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特长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会有自 己的选择和侧重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师承、教育、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所以我们才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本身。并且,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其本质特色——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独特的内容处理。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人,其处理方式也不会相同。所以,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既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的相应措施,更是教师教学风格独特性的表现。如有的善于归纳概括,有的长于演绎分析;有的善于变零为整,总体把握;有的长于化整为零,重点讲授……各具特点,各有千秋。(2)独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工作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不同的个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在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课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眼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构建科学性、普及性、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 2、小学生个性化感悟文本策略的研究。重在探索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如何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自读、自误、自得的课堂教学形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课内阅读环境。 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外方法指导的研究。着力探索如何以课堂为阵地,拓展较为固定的课外阅读实践平台,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拓宽阅读教学途径,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三、研究要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最佳、最有效、最关键的场所,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寻求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指导?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遵循作品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教师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的“序”?这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氛围营造的研究。良好的氛围能产生“场”效应,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入自主个性化阅读状态,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营造阅读“场”,它具体表现为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环境,以及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伙伴关系等,同时“场”还要存在于学生的心中,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堂结构的研究。钟启泉曾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施,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注重个性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这说明作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作为今后的重点,也就需要把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来研究。 关于“个性化”的研究课题,国内最早是由中央教科所涉猎的。xx 年年末,由中央教科所主持的“中小学个性化发展研究”开题,相继有800多所中小学校申报了子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作为子课题正在实验阶段,该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 ___改变中小学生作文和作文教学几十年来的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作文以应有之意。实验几年来,特别是不少初三、高三实验班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在xx、xx、xx年的中考、

高考中脱颖而出,使人们看到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对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1 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范畴 1、理论意义。 探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途径;提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2、实践价值。 实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其写作的信心;塑造具有示范性强的、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典型,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案例。 3、创新之处。

①解决我区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方法上缺少行之有效手段的现状,提供操作性强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②强调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③提出解决我区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题政治化、缺乏情感与兴趣、内容程式化成人化”的方法。④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培养骨干教师。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区四所学校一、二、四、六年级学生,8个教学班的359名小学生。 2.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的特点以及我区的现实情况,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和智能多元化、情景化、个性化理论为基础理论, 2 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实践与实验研究。研究新理念下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与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案例法、调查法、对照法等。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 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感悟体验多元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探讨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探讨 我国提出的“一国两制”模式,已经在香港、澳门回归上获得了成功;如在改革开放上,我们熟悉的广东“深圳特区模式”,上海“浦东发展式”。 在教学上,我们熟悉的模式就更多了。如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模式等。 什么是模式?定义:“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别、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型(实物模型)、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示模式和语义模式)。” 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人们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问题明确后,先凭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已有经验或直觉思维,假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尝试性的方案。然后,将这个方案应用于一个具体实例,去尝试解决问题,得到结果,证实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并在最初方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补充或修正这个方案。遇到需要解决相同问题时,运用修正的方案再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改、完

善。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思考,就可以概括为建构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式。所建构的模式反映解决问题的基本操作程序,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到直觉、逻辑、模拟等多种科学的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是运用于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思维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它涉及到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践条件、师生关系以及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它反映组织教学的过程,所以,可以说是教学模式是操作的程序;它又体现了施教者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对教学的诸多因素的思考、探究的过程,所以又是思维的方法。 如段力佩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是对教学程序的概括,同时是段老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视。 如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教学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也是对教学程序的概括,又反映了魏书生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治的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探索的成果。 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三主”是对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关系,学习主要方法的概括,表现了钱梦龙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方法;“四式”是是“三主”思想对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出的教学操作的基本范式。 2、教学模式的特征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浅谈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李林中学语文组:范依强 个性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能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即使谈如何阅读,也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个性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个性化阅读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时,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

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2.把握文本个性,挖掘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校本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体现其生活性、趣味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让创造精神在个性思考中闪耀 悟性,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激发悟性,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是一种自由、智慧的学习方式。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读者应是主动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读者。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文本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滑行。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4.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多元发展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_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模式分析论文_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毫无疑问个性化的物理教学模式为物理教学改革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教学路径。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对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将个性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分析;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概述 (一)个性化教育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这样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获得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国著名学者钱志良教授将人出现的先天差异原因归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遗传导致的差异;第二种是由于生命孕育导致的差异;第三种是产程导致的差异。而先天差异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兴趣的差异;四是性格和气质的差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且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孩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缩小差异的目的。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学生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坐在台下听讲。或者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程当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水平都不同,物理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都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教师在一旁发挥辅助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编写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小组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在开展物理小组学习之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长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将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找到初中有效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洛社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本组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一种较好的备课形式,长期进行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受益很多:首先,它能集众家之长,以研讨的形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而且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依据,避免了更多的人再走弯路。集体备课的另一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教师能够集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或者一个学年段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和传统备课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但与传统备课方式中“孤军作战”相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先对此进行了尝试。实践对象七年级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有七位老师,从一开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结合个人备课进行了实践。我们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其中,本人的教学风格较为活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黄婷较为擅长语法课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讲解清晰。同时,在集体备课、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制定了各自具体的教案,使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更有效,从而带动整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这一尝试还是较为成功的,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也较令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教学提纲

学习-----好资料 《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的美术课堂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学生对上美术课缺乏兴趣,课堂上大声喧哗的现象时有所见,学生消极应对。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开发潜能、凸现创新能力的活动。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契机,改革传统美术课堂迫在眉睫!对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能够赋予美术课堂以生机和活力,赋予美术课堂以灵性,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上飞扬,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潜能。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最早研究个性化教学的要数杜威。他虽未明确个性化这一概念,但在他的许多书中都论述过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人员和教师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主体教育观念”、“研究性学习”、“开放式课堂”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对“个性化学习”作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几条原则,即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多样化的学科中开展个性化学习,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给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都在尝试教学上的突破,也在尝试一种个性化的教与学,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都有过这方面研究的实践和经验,而美术学科更提倡个性,更希望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个性,充满创新。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具有不同的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 方式获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义建构方式。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3、人本主义基本理论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对学习方向和目标的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选择,这样的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四、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群体或集体的个性化学习,也指个人的个性化学习。“美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7-11-03T09:11:19.4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作者:李水群[导读] 本文针对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师;学生在阅读过程建构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再创造,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教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体验差异,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并引导学生更深入体验文本与生活。教师是阅读文本的纽带,是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解读文本的“引导员”。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师,才能以“旁观者清”的姿态选个最恰当的观察点,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尽情欣赏课文中那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是学生当好“参谋”,帮助他们撷取文章中精彩的语言,体味到蕴涵其中的优美意境,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是文本的读者,自身也在进行阅读活动,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榜样作用。 而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教师在教完《故乡》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小说都是虚构的,为什么鲁迅还要写‘迅哥儿?’”教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鲁迅是个大文学家,按理说起个名不难。”教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迅哥儿’是不是鲁迅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说明鲁迅对小说的含义理解错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小说特点就可以了,真不真实,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心。吴冠中说过“创新是一种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阅读时,也应该给自己一个反传统的定位。 二、个性化阅读,教师先要求“和” “个性化阅读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阅读要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阅读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钱梦龙老师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因为,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如教鲁迅《社戏》时,要求学生品读“归航偷豆”情节部分,有个学生说:“‘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得很形象,它把小伙伴们的野性和饥饿感写出来了。”这位教师听了,并没有人云亦云,盲目表扬肯定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进一步品味揣摩语言,领会词语真正内涵。教师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从‘任凭’‘围’‘撮’等词可看出。”教师问:“‘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看文下注解,齐答:“撮,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教师追问:“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用手指捏取东西的?在饥饿的情况下会这样吗?”学生恍然大悟:“哦,一定是豆太烫手了。”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领略了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准确美。 三、个性化阅读,激励学生“不同”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教师就像沟通作者、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在沟通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感受或其他某个人的感受强加给同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感悟能力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领悟语文材料的内涵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热情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谈感受,倡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谈出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学生学法选择的不同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在理解文本时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误解。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批评、讥讽,而是要正面地鼓励,心平气和地帮助、引导,增强他与教师与同学交流的信心。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要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创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个性化阅读,强化学生朗读情感 阅读一定要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的朗读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极大的个性色彩,因而,扎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深化理解,更生动、真切地显示自己的个性。反复品读,领悟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技巧不是模式,是自己揣摩出的表达自己感悟的方法。自己的理解不同,朗读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态语言各不相同。教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情感,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教师必须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但任何事情,物极必反。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绝对地学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随意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和”的“总指挥,让学生个体差异体验阅读中“不同”的乐趣。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应把个性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石板中学 5252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