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④、边听二曲录音范唱,听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选择填空。

旋律 1.↗ 2.→ 3.↘

速度 1.缓慢 2.中速 3.快板

情绪 1.天真 2.欢快 3.悲哀

颜色 1.冷(如:黑、蓝等) 2.暖(如:红、黄等) 3.不冷不暖

歌名旋律速度情绪颜色《太阳出来喜洋洋》1222

《小白菜》3131

⑤、对音乐加深体验。边听边验证,划音乐旋律线及击拍形式。本课例在五次对比性的欣赏中,通过选歌名、选择图画颜色让学生理解两首民歌的不同感情色彩。着重通过听觉分析两首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这种参与形式所获得音乐体验在教师引导下,使音乐要素的学习取得较高的效率。

3)师生角色

参与——体验模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角色的平等,并不能抹煞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教师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

4)模式特点

此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

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为中心,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参与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的参与——体验模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歌唱、欣赏、器乐、创作等教学中。

5)实施程序

情感唤起

(定向激趣)

情感深入

(感知体验理解)

情感外化

(创造)

二、情境——陶冶式(暗示——领悟式)

1)主要目的

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价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教学实例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欣赏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教学教程中,教师穿插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作品的体验,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①播放电影《二泉映月》阿炳演奏此曲的录像片断。

②聆听1950年阿炳演奏此曲时的唱片录音片断。

③请学生演奏二胡,合唱改编后的《二泉映月》,对作品结构进行认真分析。

④聆听国际上著名指挥家如小泽征尔等指挥演奏《二泉映月》的录像,及我国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录像。

⑤利用介绍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所写的演奏《二泉映月》的体会——《孤独夜行者》进行学习。

①②是为使学生能进入作者的时代去感受作品;④使学生站在时代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作品的价值;⑤使学生从著名演奏家的表演和体会中,来挖掘作品的深度。

所有情境的创设都紧扣音乐主题,步步深入学生心田,达到通过音乐感染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3)实施程序

创设情境

参与活动

总结转化

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电化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

参与活动阶段,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等,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总结转化阶段,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4)师生角色

情境教学围绕“情境”来展开,教师扮演着情境“创设者”、“设计者”的角色;学生是情感的“陶冶者”,情绪的“被激发者”。老师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犹如导演和观众的关系。从整体来看,该模式以教师创设情境为主导,以学生感受情境为主体,师生地位基本相等。

5)教师建议

教师不要图解式的机械运用情境,而应把创设的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三、示范——模仿式

1)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器乐教学——学习口风琴演奏基本方法及五指练习片断。

指导学生练习口风琴的姿势。老师将示范琴放在桌上、放在腿上、站立执琴三种姿势,逐一指导学生模仿,教师行间巡视,学生彼此检查纠正。

提示乐器保护方法,其中如奏后要甩掉口风琴体内的水汽和唾液等,教师要一一示范,学生要进行练习,直到掌握。

指导一名学生在大键盘图上找到C调的do、re、mi、fa、sol五个音,然后每个同学在口风琴键盘上找到do、re、mi、fa、sol五个音的位置。

老师及学生将右手五指伸开,边动手指边说:大拇指是一指,食指是二指,中指是三指,无名指是四指,小指是五指。老师在黑板的五线谱上各音上方标出指法。

将右手握拳手放在口风琴键盘do—sol的位置上,然后手轻轻张开,逐一用各指练习弹奏。先模仿教师,再听教师口令进行无声五指练习(不吹气)。

吹气练习,边弹边吹,先模仿教师每吹一口气弹一个音,手指按住琴键保持四拍。再是每指吹一口气,手指也是每小节弹一个音,保持四拍,前后两种练习,一个是四拍长音;一个是同一个音重复四次,每次一拍,共四拍,说明以气息来调整拍子。学生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直到练会(图例略)。

旋律吹奏练习。先视唱,再由学生分析指法并在乐谱上标出后进行练习。先在键盘上做无声练习,待熟悉后再进行出声练习。

3)实施程序

定向

(讲解示范)

参与性练习

(模仿、反馈、调整、形成)

迁移

(灵活运用、形成能力)

4)师生角色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定向、技能示范、正误辨析、总结等环节上,起示范者、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5)模式特点

着重于控制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老师的积极示范和学生有目的的模仿。适用于以发展技能技巧为目的教学情境中,也适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情境中。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吹奏竖笛、口风琴等)以及课外音乐活动中的乐器学习,都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

6)老师建议

学生练习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老师对某项音乐技能的要点和难点必须心中有数。例如,学习吹竖笛,先要学会气息控制,从吹响、吹准到不经思考运用自如的吹出需要的音高、音量、音色等,就必须老师讲一点、示范一点,学生练习一点,使学生步步深入地掌握吹奏的要领。

四、行为——辅助式

1)主要目的

适用于音乐技能学习,设计使用教学媒体等活动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种途径理解掌握音乐技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快技能掌握进程。

例一:小学低中年级接触识谱可吸收借鉴日本钢琴教育家田中堇子所创造的彩色音符教学法,以彩色为认谱的辅助手段。

Do Re Mi Fa Sol La Si

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紫色白色

(红太阳)(小黄帽)(绿叶子)(橘子)(蓝天)(紫葡萄)(白云彩)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笔再约铺的音符上涂颜色。

如果同时学习口风琴,在琴键相应位置上可以贴上不同的彩色不干胶纸,用彩色纸五环给右手指1、2、3、4、5、指也带上彩色指环。

例二:我国亦有配合简谱学习使用的辅助手势。如: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简谱1234567

辅助手势伸大

指指

伸两

个指

伸三个

指头

伸四

个指

伸五

个指

伸大

指和

小指

将大指与二

指三指捏在

一起

例三:以动作辅助节奏学习方法

× ×× ××× ××××

走跑跑跑跳跳跳跳跳跳

例四:使用科尔文手势辅助,利用手势感觉音的高低去向,辅助练习唱旋律,和声音程、和弦等。

此外,柯达伊的节奏读法也是辅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的有效方法。

3)师生角色及模式特点

老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设计选择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上,比在示范——模仿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参与辅助性练习和自主性活动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减少行为技能的学习难度,有效利用有限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运用中介物调整自己学习方法、步骤、进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模式有着极大的潜力。

五、引导——发现式

1)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听觉感受力、判断力、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

2)教学实例

小学高年级音乐常识教学——音乐和音乐基本要素(片断)

老师使用引导发现法。先让学生听一段火车出站、行驶、进站的自然音响录音,然后让学生讨论:①刚才听到了什么?②为什么做出变样的判断?③火车声的特点是什么?(机械声、噪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弱到强,由强到弱、音量很大,汽笛声有长有短,车轮转动由慢到快,由快到慢)。

再让学生听瑞士作曲家奥涅格管弦乐曲《太平洋231》,组织讨论。①听到了什么?(音乐模仿火车声)②为什么做出这样判断?③这段音乐的主要特点?(乐曲一开始以钹的震音、弦乐器重奏的震音以及伴随着圆号的倍大提琴演奏,表现了火车头静止时的喘息声。接着在大号半音阶上行旋律描绘了火车头启动时的声音。随后大管和低音大管合奏,由慢渐快,表现出火车在加速前进。火车奔驰向前,有许多欢快的音乐,伴随着火车行进的有规律的节奏及尖锐的汽笛声,十分威严。最后火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前疾驰。)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这段音响哪一段是音乐;哪一段不是音乐,为什么?(第一段不是音乐,是自然音响,虽然没有旋律,几乎全是噪声。第二段是音乐,它用多种乐器模拟火车的动态,它的音响是经过人选择创作的,它掺入了人的情感。)讨论后,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几个主题旋律并视唱。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并能够在音响实践中学会表现(演)。

3)实施程序

导入

探究

归纳

运用

4)师生关系及模式特点

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上,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应用迁移,处处离不开引导。但“引导”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聆听有所“发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师处于协作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5)教师建议

这种模式有一定的运用局限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有一定教与学的难度,要求老师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也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组合。

六、自学——指导式(学导式)

1)主要目的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教学案例

例如:学习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或西洋的乐器分类,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学提纲在电脑上查找有关乐器图形、历史、演奏家的资料,并聆听乐器演奏的名作音响,然后在自学基础上利用电脑进行自我学习检测,凡通过者获及某种分数并可以进入下一轮学习。

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中国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分类自制乐器图片,然后结合录音进行分类,并按乐队编制模拟演奏,同样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再如,让学生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理解音乐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均可充分利用自学——指导这一教学模式。例如,“国歌、国旗与国家”这个教学选题,涉及地理、历史知识,可由老师提供相关自学题目及参考书目,音响资料等,学生分工去重点查找某个国家的资料,课上师生在讨论交流了解有关背景材料下,将主要精力投入聆听分析该国歌的音乐特色。

3)师生关系

学生的活动占了教学活动的大部分,但并不意味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的角色是诱导和解疑,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因此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降低而是更高了。

4)模式特点

以自学为先导,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创造精神。

5)教师建议

教师在实施中首先处理好知识与音响相结合的关系问题,同时要善于组织,应变能力强,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还要有自学的教材、设备、软件等。否则自学则易变为“自流”,难以体现其优越性。

6)实施程序

讨论

交流

启发指导

定向

(布置自学计划)

运用

总结

七、传授——接受式

1)主要目的

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子模式有:传统式、启发式、讨论式

2)教学实例

以启发式为例,音乐欣赏教学《花儿与少年》(片断)

一问。老师请学生聆听,分析旋律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开头和结尾同,中间部分不同)。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分三部分前后两部分相同称为A、A,中间部分与前后不同称为B(以红、黄、红彩粉笔标出)

二问。欣赏A乐段,请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①A段为几拍子?②节奏特点?③A段主题旋律反复了几遍?④A段表现的音乐情绪。

三问。再听A乐段,思考主旋律反复三遍,每遍有何不同?

3)模式特点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音乐教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和音乐演唱的实力,从而达到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小学生音乐课堂体验学习的热情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上足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在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面略显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在讲台上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太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学习模式所吸

引,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并且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的《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音乐歌曲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歌曲中歌词所描绘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随着现代音乐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知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这使得传统单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于事物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通过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变得多元化来适应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帮助音乐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音乐教学模式

[原创]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教材研究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③、视唱《小白菜》边唱边划旋律线,画出前四句每句的结尾音2165 ..,教师在乐谱上用色笔标出。

音乐欣赏课的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大致思路 沈薇薇 本人对音乐欣赏课的教育理念如下: 音乐创作的目的是提供美的精神食粮,音乐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人们的欣赏,也就是在音乐的欣赏当中得到最终的实现。音乐欣赏本应如文学的阅读一样,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是生活中随心所欲的事情。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或者舞台表演者,而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无非是学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或者听听音乐,对上音乐课也不见得感兴趣。所以还得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和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本人选择从中国名作、外国名作、中国优秀的名族器乐曲、现代流行音乐、优秀舞蹈作品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当然还有基础乐理教育的部分。时间仓促,还望指正为谢! 音乐欣赏 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教学内容:作品创作背景简析、乐曲结构分析、欣赏名作 三、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分析乐曲的结构并了解本曲所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五、教具:小提琴、多媒体 六、教学课型:欣赏课

谈谈音乐课的体验式教学

谈谈音乐课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课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很多中专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思路与方法显得过于传统或陈旧,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 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专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音乐课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因素。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潜能的训练与开发,重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它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和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生命力,《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情感。这些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只有让学生在感受当时的情景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和情感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挖潜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内容体验活动,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策划相应教学项目与情境,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内容体验,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领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实现知识的归纳与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项目设计一教学情景策划一学习团队组织一项目任务布置一项目任务启动一项目成果检验一项目成果分享等,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项目的开发者与成果的检验者,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性音乐活动,从而与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激发内在的音乐感受,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获取了应有的音乐知识。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修改)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使教师明确教学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是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待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的基本框架。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分为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类: 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行为模式,是以培养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如示范——模仿模式,行为辅助模式等。认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教学模式等等。 音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介绍的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不止于这几种。而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 音乐教学中没有那一种单一的模式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音乐学习,或者说,不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为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因此我们不应把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体,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照课标、目标要求,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最优的课堂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 1)主要目的 “参与”是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地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教学实例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片断——《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 ①、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根据演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及两幅图画,为歌曲确定歌名,分别为《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 ②、聆听两首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对比,为图画选择颜色。学生以阴暗的冷色表示《小白菜》,以明快的暖色表示《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新密市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实验小学作为新密市艺术教育的领头人,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音乐课堂教学也势必改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必须从音乐的教学模式切入,从教学方法上去研究,为此依据新课改理念,以学校“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作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音乐学科基地为试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归纳、提炼、总结,我们开始了音乐课“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该教学模式的详细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

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多渠道、多方位的以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升。 (二)该教学模式的环节设置 此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设置情境、审美体验——创设氛围、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创造表现。 (三)各环节操作说明 1.设置情境、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在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与课题相应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从而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在体验中开创独立见解。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一小白晓红 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学生通过收集知识信息,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性。“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一直是大多数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将抽象的艺术环境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且知识含量庞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年级:五年级 我校从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此时,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本课所欣赏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优美,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信息技术整合课,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开放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多采用学生自学,小组互学,教师导学的学生“主体发展”模式,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教学内容为一课时,根据高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程度,以了解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通过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根据高年级思维活跃、具独特性的年龄特点,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电脑和网络,将可视的音乐影音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音乐情境,以动画或具体形象的图片呈现于学生面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电脑(如搜索民族知识,完成冲关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创作音乐。 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探讨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探讨 小学音乐学科具有特殊性,激起小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加强小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推动音乐教育进步的关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传达的情感,才能促进音乐教学重心的变化。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积极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更新下改革实施,有益于小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观念。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学习 情境,对于小学生融入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之心,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体验,是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考虑小学生的情绪,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红帽这个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声

情并茂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情境,将歌曲作为学生想象的辅助工具,促进小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故事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的美。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故事呈现的方法,让学生看到形象的故事图片,并在学生欣赏图片时给学生播放《小红帽》这首歌,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音乐作品,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生地位,促进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活动中来。关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重视感性引导。利用科学的方法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理解、感知音乐作品,方能与音乐作品合二为一。比如在讲解《蓝皮鼠和大脸猫》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扮演成为蓝皮鼠与大脸猫,模仿两个动物角色的声音,去唱与自己所扮演动物角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讲解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 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 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 (走进音乐 :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 通过聆听体验根据 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 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 (体会内涵 :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充分体会音乐内涵, 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学生学号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授姓名 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 202X年X月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给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了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但现实中不少学生感到音乐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认为音乐学科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呢?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情感的揭示有关。因为离开情感教学的音乐确实会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 首先,从音乐教材自身的特点看,以往教材的编写是以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展开的,新教材则是以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识读乐谱等教学内容展开,尽管其中蕴含着一些立意美、情境美、曲调美、和声美、伴奏美、音色美等情感因素,但由于教师未潜心予以挖掘,因而“莲在闺中人未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努力构建一个科学的情感教学模式,并不断优化情感教学方法,从而把音乐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其次,从音乐教学的现状看,教师教学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平庸无奇、教学 方法单调划一,造成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从师生关系看,常常是教师径自滔滔讲,学生茫然默默听,师生之间只有知识传输,缺乏情感交流,这种教学的后果较大地降低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扼杀了他们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天性。 小学音乐参与-体验式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把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愉悦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尽情地感受音乐,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课题组负责人:徐灵芳本报告执笔:徐灵芳 课题组其他成员:李欣翁海涌姚莹莹万海红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感情交流。学生动耳又动眼,动脑又动手,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情感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同时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达尔克洛滋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音乐学习的起点是人的体态活动。音乐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欣赏课中的视听结合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论文;欣赏课中的视 听结合 欣赏课向来是音乐课中比较难把握的。我想了很多,也做了一些尝试,感觉很有收获。现就音乐欣赏课中的视听结合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

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着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有如下几点可参考: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

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音乐教学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以下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中职音乐课程现状及基本特征 (1)课程地位欠妥。中职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初中起点的学生为主,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阶段,其意识形态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音乐课程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教学活动普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与关注明显不够,使音乐课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效果欠佳。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一般会从介绍作品情况、创作背景等开始,然后教唱歌曲,形成了课堂上语言多、音乐少,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教学内容多、教学场地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观创作少等现象,最终使整个音乐课程教学陷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云里雾里的尴尬局面。 (3)教学模式欠新。中职音乐教育不只是一种技能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审美教育,它是以音乐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情感培养为导向,以审美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形态,从教学模式上应该以艺术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与喜欢,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音乐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感受与感悟,同时通过音乐对学生的感染与感化,形成两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效能的发挥与体现。 2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第二节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一、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一)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关注中小学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探讨涉及了各个方面,比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体现较多。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已有数年,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因此课堂“程式化”教学向“非程式化”转变是势在必行。 “程式化”来源于京剧的说法,意思是指音乐和表演具有某些固定的模式,如音乐方面各种“板式”,表演方面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代表确定意思的“表演”等。在这里我借用“程式化”之说是来说明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某些“固定结构”,如先是“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是“新知识的传授”,接下来是“新知识的复习巩固”。这“三大板块”教学结构模式呈现出其一成不变性。这“三大板块”教学法是无数优秀教师的数学结晶,同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事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新教材的颁布实施,新的音乐教学思路的转换,素质教育对新教学目的的要求等音乐教育思想的不断变化,“三大板块”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基于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为核心;以教育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为能力线索;以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为实质线索。课堂教学模式“程式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教材在设计上真正地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改变了原来音乐知识传授,教学的枯燥乏味,注重挖掘音乐知识的趣味性,教材做得深入浅出,更易于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新教材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

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尤其是创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尤其是创新能力在以往的“三大板块”的“程式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中受到抑制。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未来教育观念变革大趋势,是由狭隘的质量观转向整体素质观,由接受教育观转向自主教育观,由划一性教育观转向个性发展教育观,由培养“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等。 有人认为“双基”是错误,事实上还没能找到问题的实质性症结。我认为症结当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传统模式下的“双基”教学是“程式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构成部分,这个“误区”的产生症结是“程式化”教学模式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不是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错了,而是某些教师在运用于教学时,将课堂教学形式僵化而无生气没有创造性不具有灵活性造成的,学生的音乐潜力没有充分得到挖掘和启迪。 那么,学生真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应该是与“程式化”相对应的“非程式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所谓“非程式化”,就是打破固定课堂教学板块,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在课堂开始就进行新内容的教学,这样就会刺激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多的注意力和兴趣,也可以开始进行跟新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多激情,会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新知识,参与教与学互动活动的欲望;可以一改原有教学中以唱为主的方式,而改之为“以游戏引导教学为主”或以“说故事的方式引导教学为主”,或以“听辨引导教学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