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

篇一

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

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

用。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观念,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家校共育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第二,学校需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班主任物色文化水平较高、言行举止有号召力且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学校出面牵头,在这些家长队伍中大力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作用,让这些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到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内容。通过这些家长再传递给其他家长家校共育的信息,使每位家长都能够逐渐接受家校共育这一新模式,都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培训班,为家长和老师充电,如通过专题讲座、班主任培训课等形式,讲授家校共育模式的内容和作用,以便更好的宣传家校共育模式。

第三,多角度沟通,多方面掌握学生信息。家校共育新模式强调的是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二者之间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多角度沟通。

如可以创办《家教专刊》,给每位学生家长印发,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或者通过信件以及短信平台的方式实现和家长的沟通。可通过这一方法,向家长倡议,对学生安全、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建立统一教育战线,共同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有计划有目的的家访活动,也是实现家校共育新模式必不可少的途径。老师可以重点上门进行家访,并在此过程中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学校能够通过这一方法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其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效的调整学校教育。

三、结束语

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的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家校共育新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这一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更好推动这一模式的开展。

篇二

积极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xx市南环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采取多元化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巧妙开发合力资源,创新家庭教育新模式,创办家长、学生、社会满意的特色学校。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的成果,只有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才能探索出培育孩子最正确的模式。本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出发,探索适合培育孩子的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家庭教育沙龙互动新模式“展光”教育

一、体验式家长教育活动

20xx年9月,xx市南环小学启动“体验式家长活动”。“体验式家长活动”是让家长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思想,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经过感知、理解、领悟、操作、交流进而生成反思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达到提高家长对自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用正确的观念、行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和谐共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依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主题活动,帮助家长在参与中感悟、提高教育方法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个性,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同。但是,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学校依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按班级选择不同的活动课程,把家长活动课程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但相互间又密切关联。

一年级:家庭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方式,家庭系统才有改变的可能,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有望顺利进行。

二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石――家庭系统。家庭内部和谐,系统运行平衡,亲子沟通才会有效,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三年级:家庭教育的难点――情绪管理。和孩子有效沟通,家庭系统就会和谐,责任传承、学习成长、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予以实施。

四年级: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传承。负责任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成长能力,都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其他生命。

五年级:家庭教育的目标――学习成长。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主动行为,获得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

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基础――珍爱生命。本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家庭成员珍爱生命,焕发生命活力,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2.从家长行为中寻找基点,促进家长在游戏中领悟身教重于言教的必要

有学者说:孩子不是在教育中长大的,而是看着家长长大的。可见家长的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中的镜子。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

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屡屡闯红灯;在自己家保持清洁卫生,在学校、公共场所却随手丢掉垃圾,那么家长和教师的说教将是苍白无力的。据此,我们在一次家长体验活动中,开展了“撕纸”活动。为了避免家长的思想负担,活动前教师没有做任何暗示,只强调:“这是一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按我说的去做就可。‘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撕掉右下角,再对折撕掉右下角……’”在展示作品时,家长们看到了个性差异与创新性,体验到了专心倾听的重要,独立操作的重要。有部分家长每次将撕下的纸屑丢在地板上,当教师用照相机拍照他们丢弃在地上的纸屑时,家长们立刻觉察并羞愧万分。有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教啊!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还有的说:“教师无声的教育改变了我几十年的陋习。”发自肺腑的领悟,成为家长以身作则的新起点。

3.创设平等、共识的体验氛围,营造积极、生动的体验环境

教师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如果一方有居高临下的意识就会产生交流的尴尬。在体验式活动中,老师既是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感悟者,与家长是平等、和谐、互相沟通和融合的关系。如在游戏“击鼓传花”中,大家围圈而坐,首先在形式上形成了平等。游戏中,教师与家长随机的自我介绍,营造了相互学习的氛围。参与游戏的几位教师活动前结合家长的表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不同的案例,在活动中悄然引导,很快就将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在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中让家长有所感受和体悟。

4.平等的感悟交流,是活动升华的平台

每次活动,家长都有很多感触,畅谈交流是分享,更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轻松的氛围给大家带来畅所欲言的机会。家长、老师通过实

践与反思,形成了更多的共识,凝聚力在增强,家校合作更融洽。随着家长对体验式活动的认可,我们确立了目标及课程流程:

(1)进入环节――破冰

[目标]营造体验场,使家长的身心走进课堂,为后续环节打基础。

(2)重点环节――感受

[目标]提出问题,展示现状,检视自身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促家长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感受,引起心灵的震荡。

(3)核心环节――应对

[目标]建立科学理念,学习应对技能,丰富亲子关系技巧。

(4)检验环节――评估

[目标]检验家长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巩固环节――作业

[目标]家长学习、使用课程理念处理日常亲子关系,提高子女教育的效能。

(6)交流环节――分享

[目标]家长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子女教育效能。

活动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xx晚报》给予报道,三位老师的活动课在省家庭教育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二、家庭教育沙龙活动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沙龙”活动,是家教活动的一个创新举措,传授了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凸显了家里的行为和家庭

教育对子女的重大影响。活动一开始,老师便抛出以下问题让家长们共同发言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幼苗要长大,需要哪些条件?如果你的孩子就是这棵幼苗,你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要让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样,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家长们踊跃发言:

幼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肥沃的土地,细心呵护成长的人……

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乐观,健康,活泼,快乐,自强自立,诚实,博学多才的人……

老师说,希望孩子有这些特征,那么你作为家长,有没有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特征?父母是孩子的根,家长的自我觉醒是孩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在沙龙活动中,老师抛出了四个命题案例,由在场的家长分四组讨论:

案例一:一8岁男孩很顽皮。一天,他与同学打架回到家,大哭不止……

家长们讨论:1.安抚情绪;2.询问原因;3.学会包容;4.自我保护……

老师说,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是这样处理的:先问孩子,你这么委屈,需要老爸怎么帮你?孩子说,老爸,你要帮我把他杀了,你带砖头去帮我砸他。老爸说,好。于是老爸上楼拿了一袋衣服下来。孩子问,我让你去拿砖头砸他,你怎么拿了衣服?于是老爸跟孩子说,我们明天去杀他,去砸他。这样,有可能就伤了他,警察叔叔就会来家将我们带去坐牢……所以我们要多带些衣服。于是,孩子便说,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是我先推他……父子的沟通中,孩子的气消了,事明了……

案例二:孩子上学后,写作业很拖拉,你经常要陪他到很晚……

家校共育方案

何桥镇朱楼小学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

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全体老师会议,班主任会议等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制定修改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校合育的指导思想、考勤制度等,帮助家长明确“家校合育”的含义及功能,修改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见。通过家长开放日、社团活动、亲子共读、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 篇一 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

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

家校共育论文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浅谈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却是恒古不变的话题。然而,新策下的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逐渐突出。家校共育如何有效进行便成为了时代主题。 由古至今,既有“孟母三迁”的感人事迹,即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又有“儿子咬掉母亲耳朵”的前事之鉴,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亲很宠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从邻居家的鸡窝里偷来一只温热的鸡蛋交给母亲,母亲非但没有指责反而称赞他的聪明,并且把鸡蛋煮熟了给他吃做为奖励。后来,儿子养成了偷盗的习性,长大以后终于因为重大盗窃案被国王处以极刑。临行前,母亲去送儿子,老泪纵横,母子俩相拥无语,儿子把嘴巴凑近母新的耳朵,母亲竖起耳朵以为有悄悄话,没想到儿子却一口咬掉母亲的半只耳朵,并毅然离开。母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害了儿子。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

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好学者督促不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熏染督促就学习。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和看法。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1.1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是特别要求。如:我在2013年11月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懒,不能静下来做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玩玩具,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的苦心,跟着一道严

(完整版)小学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全体老师会议,班主任会议等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制定修改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校合育的指导思想、考勤制度等,帮助家长明确“家校合育”的含义及功能,修改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

家校共育论文稿

浅谈家校共育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育却就是恒古不变的话题。然而,新策下的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逐渐突出。家校共育如何有效进行便成为了时代主题。 由古至今,既有“孟母三迁”的感人事迹,即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又有“儿子咬掉母亲耳朵”的前事之鉴,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亲很宠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她从邻居家的鸡窝里偷来一只温热的鸡蛋交给母亲,母亲非但没有指责反而称赞她的聪明,并且把鸡蛋煮熟了给她吃做为奖励。后来,儿子养成了偷盗的习性,长大以后终于因为重大盗窃案被国王处以极刑。临行前,母亲去送儿子,老泪纵横,母子俩相拥无语,儿子把嘴巴凑近母新的耳朵,母亲竖起耳朵以为有悄悄话,没想到儿子却一口咬掉母亲的半只耳朵,并毅然离开。母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自己害了儿子。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好学者督促不学的人毕竟就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熏染督促就学习。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践与瞧法。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1.1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与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特别就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就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就是特别要求。如:我在2013年11月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就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懒,不能静下来做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玩玩具,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的苦心,跟着一道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2培训家长,共同提高。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探讨。内容有自己亲自办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榜样;请一些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给其她家长传经验……这些既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

家校共育论文

浅谈如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金丝峡镇梁家湾九年制学校王莉摘要:学生、、家长和社会是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推进家校共建,让家长承担参与教育工作、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家校沟通合作等职责,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当前学校建设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积极倡导家校合力的形势下,在求真务实的积极行动中,追求科学规范的育人途径,稳步推进家校共建的育人模式,是每一所学校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我校在家校共建活动中矢志不移的追求。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科学研究的缺乏,以及在现实中缺乏深厚的文化土壤,导致家校共建往往止于一时、囿于局部,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机遇也往往隐匿于困境之中。只要深入思考,积极行动,不断修正与更新,必定会找到科学推进家校共建工作的途径,为持续的教育行为积蓄能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当前社会在影响孩子成长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基于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是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

家校共育计划

马庄镇临汶小学 2015-2016学年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为认真落实《2012年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工作计划》,努力打造“家校共育”泰安素质教育靓丽品牌的要求,按照“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提高父母,成就孩子”的理念,继续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家长培训为突破口,将国民素质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完善“三通过三统一”的“家校共育”基本模式,即通过对对家长、老师的分别培训,使他们在教育理念上达到统一;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完善家长培训、家长义教(义工)、在线班级立体化的“家校共育”运行机制,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目标 1、成立家长委员会,创新“家长会”形式,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渠道。 2、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

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校讯通作用,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活动,构筑家校沟通的平台,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 4、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5、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6、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7、发挥好学校的门户网站,在校园网上开辟“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家校共育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李东 副组长:田福亮 组员:公华贞张宪明公华东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月份 1、成立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室” 2、总结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 3、组织工作室人员学习新教育相关文件,讨论如何开展好学习校共育工作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_家校共育五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_家校共育五篇 a;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内容,欢迎参阅。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一 作为家长普遍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都会说:只要孩子将来能幸福,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但是我却无意间察觉,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专业吗?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我们不是专家,这是肯定的。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们缺少专业知识,能力不够,必然要学习。对于“家长驻校”,本来我也不觉得参与其中会起什么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仅仅是想帮老师凑个数,如果知道班里有别的家长能去,我还不一定会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就在踏进校园一刹那,我猛然察觉,来就对了。这里是属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他们将要在这里走过四年的摇篮,这里将会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叶,为他们成为栋梁之材输送供给无限的正能量,虽然这所学校是农村的、不太大。 学校不太大,却足以孩子们上课学习文化知识,开阔心胸;课后奔跑呐喊,放飞自我。学校不太大,但干净利落,窗明几净,绿植丰

富。 学校不太大,但教室内外地面净亮,教学设施合理摆放。多处设置了厕所够方便,厕所无味够卫生,够洁净。 学校不太大,但餐厅内食物丰富,营养刚刚好。操场是塑胶的,安全环保档次高。精神文化、物质基础都较全面。 学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课老师积极教学的态度我看在眼里。班主任、级部主任一门心思为我们的孩子跑前忙后不遗余力。今天,王校长也在百忙中与驻校家长互动。为大家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王校长讲的两个主题至今犹在脑海里思悟: 第一、学生的竞争不是智商的竞争而是家庭环境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竞争。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确实是我们农村家长需要恶补的一堂课。 第二、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不要站错跑道。一定要让孩子站在他有特长的那条跑道上。 离开学校,深刻的话语的始终在耳边。 希望所有家长参与到“家长驻校”活动中来!来了你才能体会执教者们的初心,来了你才能体验学校为孩子们学习安排的细致入微:包括忙而不乱的早自习,课堂上教师们体贴入微的循循善诱,课间操还在背单词,午饭后讲讲卫生,10分钟练练字这一切的一切。 学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紧凑就等你来提建议。 学校不太大,在讲台显眼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目标“自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教育就是中华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探讨与研究,目前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宏观地体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而并未从微观角度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好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习惯养成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后就走进大家,只有将这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是日益凸显出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像本地籍学生一样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但就是她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就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表现为她们的行为习惯与城市孩子的较大差距。加之她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与氛围,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有失偏颇,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亲子互动效果欠佳,造成她们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西苑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与先进的育人观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就是我校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本次调研以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为样本。针对该校区地处工业园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根据县教委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本校区的随迁子女比较集中;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希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校区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她的性格就是在她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与发展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就是其中之一。家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学科学理念 只有学习才能让家长走出误区。因为学习才会有科学的育儿观,学到一些儿童健康成长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行为矫正等。父母如果不具备育儿知识的话,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怎样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就是教育机关,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 (二)建与谐家庭 与谐家庭、与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与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与

微课程引领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教育实践与研究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一、家校共育现状剖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拧成一根绳,形成一股力,真正发挥“家校合力”的威力。当前家校共育得到重视,教育界对此纷纷展开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优秀成果。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些许不足,主要概括如下: (一)家校共育达成共识,行动落实却良莠不齐 2017年9月,海亮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对全 体新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97%的父母非常赞同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校携手共同完成,家校共育达成共识。许多家长、教师也都在想办法、找对策,但在落实到最终的具体行动时,却因诸多因素导致结果良莠不齐。 有的家长眼里多是孩子的过错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仅看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品德的养成,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缺乏以身作则的教育行动。一些“双职工”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工作繁忙作为推脱的理由。另外还有一些离异家庭或留守儿童家庭在这方面与学校配合不足。 有的教师强调家校共育的作用,但对家长的作用定位不准,过于依赖家长,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这样很难让家长理解家校共育的意义。 (二)家校共育形式精彩纷呈,效果参差不齐且难以持久 家校共育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们的重视,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共育建设。如组建班级家委会、家校联盟,定期召开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也利用新校讯通、微信群、QQ 群、YY 语音、公众号、APP 软件等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多形式、多活动地来落实家校共育方案,然而实践中发现,现实的效果参差不 *本文系海亮学校家校共育微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成果之一。 微课程引领下 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 杨 宇1,胡文彬2 (1.海亮外国语学校,浙江绍兴312000;2.浙江海亮教育研究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 家校共育已是当前教育界热点话题。如何凝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提升家校共育效果是其中的核心要点。从一线班主任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和自身实践经验,剖析当前家校共育现状。针对不足,学校展开家校共育微课程建设实践探索,通过微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更好地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关键词: 家校共育;现状;微课程建设;模式探索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30-0029-03

家校共育 实施方案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新教育实验 家校合作共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践行新教育,努力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搭建家校联系平台,促进教育多元化,深入推动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指导团队 组长:豆永宝 组员:巩婷婷李学武王军梁延强许小霞 马永胜 三、实验目标 通过全面培训学生父母,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文明社区,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 (一)建好网上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上线学习、观看视频、发帖分享心得

家长学校的宗旨主要是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联盟学校必须借鉴先进学校的家校联系工作经验,督促班主任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APP等平台,建好班级网上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上线学习、观看视频、发帖分享心得,并保证每两周向家长发布一篇家教美文或教育感悟与家长互动,鼓励引导家长在平台上撰写育子心得、经验,并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二)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吸收家长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提供服务 组织开展好“五会一册一课一读”活动,即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培训会、家长座谈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学校课堂、亲子阅读。 (1)开学初,学校组织开展家长委员会,研究制定家长学校学期工作计划。 (2)学期中,召开一次全校家长会,进行工作回顾与总结。 (3)学期末,召开一次家教经验交流及表彰会。 (4)每学期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数次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等。 (5)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提供亲子活动平台。如“家风家训”演讲;“我心中的好父母(好孩子)”演讲、叙事;“我和家长唠唠嗑”座谈等等。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探讨和研究,目前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宏观地体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而并未从微观角度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好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习惯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后就走进大家,只有将这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日益凸显出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像本地籍学生一样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表现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城市孩子的较大差距。加之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亲子互动效果欠佳,造成他们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西苑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先进的育人观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校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本次调研以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为样本。针对该校区地处工业园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根据县教委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本校区的随迁子女比较集中;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希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校区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他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家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学科学理念 只有学习才能让家长走出误区。因为学习才会有科学的育儿观,学到一些儿童健康成长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行为矫正等。父母如果不具备育儿知识的话,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怎样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 (二)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和谐

家校共育途径和方法1

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庭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家校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复杂,亲人和老师对学生都是一样看待。那么,常见的家校共育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操作性如何、孰优孰劣,我们作了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与家庭双赢。 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平等的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他们间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用趣味运动会、家校同乐游艺会、小小手工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我们的家校课堂。在丰富多彩的“家校同行”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响应生态环保,探索自然,陶冶情操,让学生观察季节变化的特征,也为了让学生体验集体出游快乐,各种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沟通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家校共育更添色彩。 “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联谊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机会,学生开心,家长高兴,同时也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了互动的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二、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让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 为了进一步沟通家校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由校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校共育。 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更是多样化,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我们经常聘请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专家还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其中包括陈鹤琴的《怎样做好父母》,“知心姐姐”卢琴的《好父母好孩子》,周泓的《赏识教育》等等,使家长不断更新教子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这一举措深受家长的欢迎。同时,专家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也会对学校管理、教学、膳食等方面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家校共育,让成长拥有奋斗的底色

教育事业不是学校的独角戏,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家庭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教会学生奋斗精神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为儿童上好“人生奋斗第一课”的教师。这是对家校共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最清晰的定位,这也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家校共育让成长拥有奋斗的底色的初衷所在。 一、价值认同:“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的家长学校课程 奋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少年儿童是新时代教育的应有之义,伴随发生的是我们也要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家长。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以“成志”作为立德树人在家校共育中落实的突破点,“志”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成志”是以奋斗促成长。由此探索出了“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的家长学校课程,侧重家长学习,促进家长对成志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 “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的家长学校课程,以成志为价值引领,通过通识课程、专题沙龙、线上名师讲堂等举措,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儿童制订教育方针,整合家校共有资源,形成家校共育的理念认同。 “启程”年段是奋斗精神的萌芽阶段,家庭、学校要致力于发掘儿童禀赋,清华附小开展“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系列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成志育人的教育理念,形成家校价值认同。“启程”年段的课程主要依据儿童处于不稳定活跃期、兴趣多样等特点,尊重其天资与性情,适性扬才,将“习惯养成三部曲”作为阶段性培养目标,通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完成启程年段仪式,实现“基础牢”的目标。 “知行”年段是奋斗精神的培育期,针对儿童生理差异优势渐平,能力差异渐显,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等特点,家长、学校将以“积极心理学课程”作为知行年段的课程体系,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和认识学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积极理性地面对问题,缓解焦虑情绪,寻求解决途径,并旨在通过家校共育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品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修远”年段是奋斗精神的引领阶段,此阶段学生身心处于第二发展期,自我意识逐渐突出,家长学校课程“领航青春三节课”将以培育学生的理想与抱负,激励其学习和人生志趣,实现高起点的精神追求为目标,以奋斗精神为内在指引,助力家长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巩固小学阶段的家校共育效果。 将奋斗作为成长的底色,聚焦“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成志教育使命,家校齐力为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制订不同的发展策略,锻炼其体魄、强健其精神,培养儿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铺就成志少年的奋斗成才之路! 二、价值体认:“1+X”成长共同体志愿服务岗 为儿童的成长打上奋斗的底色,这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志愿践行奋斗的宗旨,以行动去体现奋斗的价值,在行动中教会儿童奋斗的意义。以家校共育的形式构建完整的儿童成长体系,很重要的一环便是构建家校志愿服务共同体。 我们以历史为基石,以未来为蓝图,找到这样一件家校共育的法宝—— —“1+X”的家校共育价值体认。这里的“1”是常设的家长导护义工志愿岗位;“X”是由家长依据学生在校所需,同时结合个人专长设置的志愿岗位。“1+X”志愿服务岗的设置,确保每位家长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校共育,让成长拥有奋斗的底色关注guɑn zhu 22

教育教学论文 家校共育责任心

教育教学论文家校共育责任心 家校共育责任心 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校叶春利 为何今天的孩子会缺乏责任心,为什么队员们队他人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应当, 究其原因,是父母、长辈剥夺了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的机会:学校活动中,不少辅 导员老师总是精心设计,打点好一切,有的甚至是包办代替;在家里,许多父母让 孩子尽情享受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学会感恩……就在过分的溺爱 中,队员的责任感逐渐淡化和消失。 那么作为孩子们受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和学校,应当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呢, 一、创设具体情境,激发队员责任心 辅导员老师宣布队员要打扫好卫生,并坚持一日三扫,只要见到校园里有纸 屑、垃圾,随时捡起,清扫干净。当看到有队员主动捡起纸屑时,辅导员老师马上 予以表扬,让小伙伴对他表示感谢,并树立其为中队的榜样。 不要鼓励孩子告状。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 着怪罪别人,这种心态队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身教胜于言,队员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对队员进行自我责任心 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和抽象的言论,生动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在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并多树立榜样,使队员从中受到启 发和鼓舞,号召他们学榜样、做先锋,不断提高自我责任意识。 二、奖惩制度分明,增强队员的责任心 当有队员忘记带作业时,辅导员老师应提醒他利用课间时间完成作业,直到放学,孩子恳求:可以把作业带回家写吗,辅导员轻轻摇头,并一直陪着他写完作业。

课间休息,一位队员不小心打翻了纸篓,百般推脱后才承认,辅导员老师问道:“不小心犯的错,改正了就好,请你把走廊清扫干净吧。”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 三、家校分工,提升队员的执行力 辅导员老师首先在中队召开“爸爸妈妈我能行”动员会,要求每名队员做到作业自己记,书包自己理,小事自己做,同事及时与家长反馈信息。 中队里实现值日场地包干制度,各小组进行互评互选“劳动之 星”,定期开展“责任岗”评优活动。 在家里,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培养责任感是一项复杂而长久的任务,有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向队员讲述有关道理就能奏效,也不是简单的几次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辅导员采取“队务承包”的管理形式,目的在于鼓励队员从小事做起,发挥队集体优势,发挥队干部的核心作用。父母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以鼓励、表扬、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让孩子健康成长,学会担当。

家校共育途径和方法1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庭是学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我们密切了与家长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家校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复杂,亲人和老师对学生都是一样看待。那么,常见的家校共育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操作性如何、孰优孰劣,我们作了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与家庭双赢。 活动的内容有联欢会、运动会、班级活动等。平等的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他们间的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用趣味运动会、家校同乐游艺会、小小手工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我们的家校课堂。在丰富多彩的“家校同行”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响应生态环保,探索自然,陶冶情操,让学生观察季节变化的特征,也为了让学生体验集体出游快乐,各种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沟通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家校共育更添色彩。 “以情感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联谊活动,使家长增进了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机会,学生开心,家长高兴,同时也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了互动的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二、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让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 为了进一步沟通家校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由校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校共育。 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更是多样化,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我们经常聘请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专家还为家长推荐有关幼教刊物及家庭教育书籍或文章,其中包括陈鹤琴的《怎样做好父母》,“知心姐姐”卢琴的《好父母好孩子》,周泓的《赏识教育》等等,使家长不断更新教子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这一举措深受家长的欢迎。同时,专家根据家长反映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