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教学目的】了解世界民族人口、分布、种族及语言。掌握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世界民族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

【教学班级】建筑工程1001 1002 1203 1204;工程造价1001 1002 1203 1204;建筑电气1201 ;建筑设备1201;工程地质1201;金属矿产1201;建筑消防1201;工程监理1201 1202;房产估价1201

【教学时间】12月9日——12月14日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视频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

学生活动

点评

第一节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

一、世界民族人口、分布和种族及语言

目前,全世界共有61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约占全球人口的58%,非洲占10.5%,美洲占14%,欧洲占17%,大洋洲占0.5%。

种族类型:世界上对人类种族有多种的划分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三分法,即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

①蒙古人种

亦称亚细亚人种或黄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硬直墨黑,肤色黄山东省昌乐县世界民族文化村褐,体毛不甚发达,颧骨突出,眼有内眦褶。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大陆。

②欧罗巴人种

亦称高加索人种或白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细软呈波状,肤色较浅,体毛和胡须发达,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北印度,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

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亦称赤道人种或黑种。主要特征是发色深黑呈卷曲状,颌部微凸,鼻宽唇厚。一般分成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支,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者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人种的混合类型,多在中古和近代形成。由于民族迁徙,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多5分钟

25分钟

课前活动

谈一谈:对人

口认识

种混血民族。

二、五大洲民族的基本情况

亚洲民族

亚洲地区居住有1000多个民族。他们在种族、语言、宗教、经济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就种族而言,亚洲民族多属蒙古人种,占亚洲人口59%,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其次属欧罗巴人种的民族,占亚洲人口29%,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印巴次大陆。属尼格罗人种与欧罗巴人种混合类型的民族,占亚洲人口的9%,分布于印度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岛沿海地区。在东南亚居民中还可以见到维达、美拉尼西亚和尼格利陀等种族类型,以及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约占亚洲人口3%。亚洲民族的语言非常复杂。

欧洲民族

欧洲各国的民族成分比较单一。大多数民族都是在各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形成的,民族分布区域国界大体一致或接近。只是在民族分布交界的地区,民族成分比较混杂。欧洲共有大小民族160多个,其中,苏联境内有100多个。在欧洲的各民族中,人口上千万的有18个,约占欧洲人口84.5%。印欧语系的日耳曼、罗曼和斯拉夫3大语族占欧洲民族90%以上。

非洲民族

非洲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人口只有8亿多,约占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尼格罗人约占非洲人口的三分之二,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属于欧罗巴人种和黑白混血人种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北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居民则具有蒙古人种的血统。非洲民族的语言分属4个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科伊桑语系。美洲民族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移民陆续迁入,使美洲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属于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还有属于欧罗巴人种的欧洲移民,属于尼格罗人种的非洲“黑奴”后裔,以及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从16世纪开始,经过近500年的重新组合,在美洲已形成了一系列使用印欧语的新兴民族。他们全是混血民族,只是在不同地区混入的种族成分有所不同,美洲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

大洋洲民族

当今住在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移民及其后裔,约占该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二强。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多属澳大利亚人种以及各种混合类型。其语言多属南岛语系的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3大语族,少数属澳大利亚诸语和巴布亚诸语。

第二节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

一、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

(一)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世界民族问题

20世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重新划分。其结果是“凡尔赛体系”——这35分钟

说一说:奥运

五环?

提示:黄色代

表亚洲,黑色

代表非洲,蓝

色代表欧洲,

红色代表美

洲,绿色代表

大洋洲。

说一说:思考

处理好民族

问题的重要

意义?

一不平等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第一,战争完全改变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战”使其他参战的列强,不是削弱了,就是消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作用开始显露;第二,在列强支配下所划分的新建和重组的国家边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诸多的“民族碎片”和无穷的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对抗已经将欧洲分成东、西两个地缘政治区域。一方面,广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民族国家。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另一方面,有些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被美苏的霸权争夺所掩盖;同时,两极格局还制造了一些新的民族问题,为以后民族问题埋下了很多隐患。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更加强化,合作的倾向增强;同时,过去长期受到两霸压制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可以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自主性增强了。二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实力、地位得到强化,加上美国经济连续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也在增强,霸权主义膨胀。

(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当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了资金和技术的主导地位,这是近代以来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产物,但首先是帝国主义统治殖民地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的产物,包含着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性。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在政治上已经实现了解放和独立,但是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垄断与反垄断,掠夺与反掠夺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而且会更激烈。总的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实现了经济上的发展和独立,才能取得平等和自由。

(三)民族与宗教的紧密联系中当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民族与宗教的这种紧密的关系,使宗教自然会在各民族的政治生活及其对外关系中发挥其巨大的能量。在宗教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相一致的时候,它往往能促进全民族和国家内部的团结,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宗教又常常会影响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触发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纷争。

二、世界民族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一)危及到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局的稳定。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有其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但最主要还是由民族矛盾的长期激化所致。原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130多个民族,多年来,民族分离现象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加

盟共和国为争取主权而掀起的独立浪潮,实际上就是民族主义分离思潮的具体体现。

(二)经济损失严重,国际难民如潮。

1980年伊朗、伊拉克两国因边界问题再次交火,在8年的战争中,两国有近百万人丧生,战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两千亿美元。

(三)导致外部干预势力的介入,使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不稳。

南联盟境内塞族和阿族居民的矛盾冲突,导致南联盟和阿尔巴尼亚两国关系的恶化;

三、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趋势举例子:科索沃问题

讨论:时事局势

(一)全球性的民族问题

东西矛盾的核心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世界和平问题。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民族、宗教和领土问题推行霸权主义,由此构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人权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矛盾与对抗。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就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西化”和“分化”。南北矛盾是围绕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展开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通过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各种形式,使用“经济制裁”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地区性的民族问题

地区性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泛民族主义方面。一方面,是在面对冷战后出现的庞大的西方霸权势力的压迫的情况下,企图通过“泛民族主义”,团结弱小的民族国家,形成一股势力,以改变民族命运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另一方面,是旧势力的代表企图重温过去封建帝国的美梦。

(三)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

原苏联、东欧等多民族国家的解体,除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外,这些国家在民族政策方面所犯的错误是主要内因。

播放视频:苏联解体

25分钟

观看视频讨论:对我国经验和教训

【板书】

【课后评注】

尊重少数民

教信仰

世界民族人口、分布和种族及语言 五大洲民族的基本情况 趋势

产生 世界民族的

基本情况 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 变化 影响

全球性 地区性 国内性

第十一章 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第十一章当今世界的民族及民族问题 【教学目的】了解世界民族人口、分布、种族及语言。掌握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世界民族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变化 【教学班级】建筑工程1001 1002 1203 1204;工程造价1001 1002 1203 1204;建筑电气1201 ;建筑设备1201;工程地质1201;金属矿产1201;建筑消防1201;工程监理1201 1202;房产估价1201 【教学时间】12月9日——12月14日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视频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间 分配 学生活动 点评 第一节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 一、世界民族人口、分布和种族及语言 目前,全世界共有61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约占全球人口的58%,非洲占10.5%,美洲占14%,欧洲占17%,大洋洲占0.5%。 种族类型:世界上对人类种族有多种的划分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三分法,即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 ①蒙古人种 亦称亚细亚人种或黄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硬直墨黑,肤色黄山东省昌乐县世界民族文化村褐,体毛不甚发达,颧骨突出,眼有内眦褶。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大陆。 ②欧罗巴人种 亦称高加索人种或白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细软呈波状,肤色较浅,体毛和胡须发达,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北印度,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 ③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亦称赤道人种或黑种。主要特征是发色深黑呈卷曲状,颌部微凸,鼻宽唇厚。一般分成尼格罗和澳大利亚两支,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者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人种的混合类型,多在中古和近代形成。由于民族迁徙,不同种族互相通婚而形成多5分钟 25分钟 课前活动 谈一谈:对人 口认识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人民的抗争(二) 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天皇裕仁宣读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坚持了八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我们终于胜利了!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2、既定国策: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正式把侵略中国定为基本国策。 3、有利条件: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侵华表现 (1)军事上:野蛮的军事侵略——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等。 (2)政治上:狡诈的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 (3)经济上:疯狂的经济掠夺。 (4)文化教育上:阴险的奴化教育。 2、日军暴行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3、当代日本对其罪行的否认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对于这段史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战后中国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十个地方成立的审判日本战犯法庭均认定: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疯狂屠杀。总计被集体屠杀者19万人,被分散屠杀者15万人,被害总数30万以上。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不断发现的大量史料一再证实这两个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判决的正确性。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全然不顾事实,一再制造事端,妄图掩盖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也总是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做起。其卑劣手法有二:一是以质疑三十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定大屠杀本身的存在;二是以战争中有伤亡乃天经地义、日本人也有伤亡为由否认屠杀罪行。如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称:“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大量中国民众。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该书通篇渲染日本士兵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对亚洲各国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却只字不提。战后都60年了,但日本对侵华战争一向坚持“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甚至日军当年遗留的一些武器还在继续残害中国人民! 三、全民族抗战(重点) 1.背景──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 早在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狂妄地提出了“征韩侵华”计划,以后两次入侵朝鲜都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逐渐成熟——首先吞并朝鲜、台湾,然后占领中国东北,次之征服全中国,最后称霸亚洲和全世界。此后的60多年里,日本一直处心积虑地执行这个计划,先后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挑起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逐步扩大,到1935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保证抗战的胜利,需要全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中国团结抗战的一面旗帜诞生了。 2.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 (1)制定方针: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

2018高中政治(第04周)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

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 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存在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如果看不到不同文化的“个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必要”。 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又都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二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即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东西,即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整体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巧区分 (1)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个性,如故宫是中国的、白宫是美国的。 (2)文化是世界的,强调的是文化的共性,如奥运会是世界的。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的是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1.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近代以来对国家民族复兴的认识

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民族复兴的认识 091300407 英四刘凯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出现频率极高的新闻词汇,似乎中国的发展一直与民族复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此类的新闻词汇,大多数的民众选择一笑而过,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是搞政治的人所谓的政绩要求。其实不然,一个人生存必须立足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国家的一点微小变化,对于社会中的单个个体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影响,国家民族复兴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便是如此。以下浅谈我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民族复兴的见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古代的繁荣昌盛而言的。我认为,一个国家文明的繁荣昌盛与否对于这个国家人民民族自豪感的强弱与生活品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创造了高度繁荣昌盛的文明。从春秋战国时代到“康乾盛世”,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文化繁荣,走在了同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医药学的发明更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不言而喻的是,在古代中国处于亚洲乃至世界前沿时,民族的自豪感与人民的生活品质也是世界级的,天朝的美誉想必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下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反观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统治者的专制主义,为集权而阻碍国家文明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愚昧的决策,“焚书坑儒”“文字狱”“闭关锁国”等决策的实施在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之外局限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如果遭受局限,其在经济上的发展也必定会遭遇瓶颈,国家必定会在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生活品质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便是如此。只有一个曾经繁荣的国家才能谈得上民族复兴且民族复兴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近代文明衰落与民族危亡而言的。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与扩张,古老的中华文明逐步走向衰落。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黎明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黄昏,西方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与中国自然经济机制的延续,西方产业革命的高歌猛进与中国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停滞不前……种种差距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落在了后面。落后就要挨打,文明衰落必然导致民族危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主权遭践踏,领土被分割,跌到了文明发展的谷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华民族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就像是一个人只有挨打的时候才会觉得疼,中华民族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无法喘气才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只有一个有远见且谦恭的国家,才能时刻保持警惕,做出明智的抉择,紧随世界发展的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尊重与敬畏,让挨打的机会降至最低。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踏上的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可谓坎坷。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而为中国人民昭示了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正确方向。28年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所面临的困难必然很大,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必然很多,必须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探索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会有成功,也会受到挫折。我们在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发生过一些严重的失误,如文革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失误降到最低,探究失误的本源,以史为鉴。 以上便是我对中国近代以来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认识。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民族和世界这两种概念在文化传播学中可以经常被看到,在我们身边的各种文化现象中也不难发现他们的影子。往往在我们谈论文化联系和传播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就会听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观点。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民族与世界这两种属性究竟有什么异同,他们之间究竟又有什么联系呢? 首先,我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观点非常正确。 但是,要想论证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就要必须先搞清楚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它们的异同和联系。 什么是民族文化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民族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民族文化是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能代表民族特点,体现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民族内涵之上的;第二,民族文化是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选择性,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那么什么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对民族文化定义的具体例举。我们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字,宗教风俗,节日传统等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比如,我们的八大菜系,汉服旗袍,长城故宫,汉语汉字,道教禅宗,春节中秋,还有勤劳的品质,谦逊的性格等等。总之,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凡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包括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有民族文化的影子。

那么什么又是世界文化呢?我认为世界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所谓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联合。凡是世界上存在过或者是现存的一切文化都是世界文化。这个定义是以世界的整体性为基础的,着眼于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从广义的世界文化来分析,任何一个文化现象都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具体表现。从狭义上来讲,世界文化只是各种文化的共同性。比如,世界人民的审美共同性,和经济发展的共识。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孩子叫爸爸妈妈的发音是十分相似的。我们有的时候听一首外语歌,虽然你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是你就是觉得它很好听,旋律很动人,这就是一种狭义的世界文化现象。 既然谈及了世界文化,那么世界文化的特性就是不得不谈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家公认的世界文化的最重要的特性。这一特性是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一切都文化首先是平等的,而它们却是不相等的,自然就会是多样的。世界文化之所以吸引着无数人为之魂牵梦绕,其魅力就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大会随即在其57/429号决议中欢迎这一宣言,还欢迎其所附的执行宣言的《行动计划》的要点,并宣布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加深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学会更好地生活在一起。为庆祝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普遍存在,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许多的民族问题仍然很尖锐,比如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问题,朝鲜半岛名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为什么一直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探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民族问题,然后才能去探索它产生的根源。 民族在马克思主义中的解释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民族问题这种社会现象,产生于民族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狭义上的民族问题是指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民族之问存在矛盾,导致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也有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突出的民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探索其根源 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代表的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问题 巴以民族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名族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是领土争抢的结果。二者之间的民族的根源是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问题。 而在南亚地区的印巴民族问题也十分突出,而这个地方的民族问题主要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自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流血冲突就没有中断过。同时,锡克教教徒同政府的冲突也十分激烈,多次发生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当然,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热点当属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有人认为印巴地区冲突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都仅次于中东,成为世界第二大热点。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既有民族间的冲突,又有宗教之间的冲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最早在次大陆生活的是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和外来的雅利安人。他们共同创造了被马克思称为“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的印度教,成为当时的统治力量。公元七世纪中叶,从阿拉伯半岛产生的伊斯兰教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为了争夺财富、土地和人口,冲突频起。经过近500年的争夺,穆斯林在南亚次大陆取得统治地位,清真寺取代了神庙。17世纪,西方殖民主

周锡瑞: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

周锡瑞: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8-31 他的期著作《现代中国:一部革命的历史》《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等,及最近出版的《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民族主义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线索。他在此次访谈中也说:“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积极参与政治的中国人都是民族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试图在现代世界恢复中国的尊严、地位和主权。” 您最近在中国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您的经历对后来的研究影响很大。能具体谈谈吗? 周锡瑞: 1964-1965年我在香港学中文,放假期间,我跑到了越南当自由撰稿人。我当时对越南还一无所知,但我看到的情况让我坚信,西方国家与越南民族主义的对决将注定遭到失败。1965年我返回美国在伯克利读书时,反越战运动已经开始。我的同学大卫·马尔(David Marr)是越南史专家,从他那儿我知道了不少越南的情况,渐渐地,我也参与了反战运动。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攻读亚洲政治、历史的博士生组成了一个小组,后来小组成了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伯克利分会。作为亚洲问题专家,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反殖反帝运动。我们特别想要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常常由共产主义者来领导。在美国,爱国的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被看作是对立的。可是,共产党人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就从不被看作与民族主义对立,相反,越盟倒是越南民族主义的领导力量。作为中国研究专家,我相信,民族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努力说明:亚洲的共产主义常常和民族主义相结合;就像美国没能阻止中国革命一样,美国也无法阻止越南革命,所以应该避免卷入其中。 您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早已成为经典。这本书出版于1987年,二十多年过去,您认为有什么地方需要修订?您怎么看待其他学者关于义和团的研究,如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相蓝欣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佐藤公彦的《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等? 周锡瑞:我对群众运动的社会起源问题一直很感兴趣,我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也很关注这一点。你提到的书研究意图和我非常不同。柯文在他的新书《对历史说话:二十世纪的越王勾践故事》中特别关注了历史编纂学的问题:历史是如何被书写以及被利用。他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关注的也是同样的问题。这和我的兴趣是最接近的,柯文的叙事方法也和我非常类似,尤其是他提醒我们,当时身处事件中的人们并不知道历史会如何发展。相蓝欣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主要关注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朝宫廷政治和国际层面的问题,这是本扎实有用的书,但和我的研究差异很大。佐藤公彦的《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与我的书最相似,是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组织源流的代表作,当然,他的研究取向我并不同意,我的书试图提供另一种解释。 至于需要修订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如果让我重写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我会更关注清廷的高层政治,这部分在我的书中过于简单了。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描写的义和团对千千万万逆来顺受的农民的动员,令人印象深刻。有人称赞义和团是爱国主义运动,有人贬低义和团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运动,还有人说,义和团运动仅仅是一种对中华民族简单、质朴的认同情感,最多只能说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原始形态。对此,您作何评价? 周锡瑞:我想说,历史学家最根本的工作是分析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件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评价工作最好留给政治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历史学家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评论者参考他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 民族主义是一个贯穿了整个近代中国史的主题。公平地说,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积极参与

中国民俗风情论文

中国民俗风情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的民俗风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特色体现在各地居民的节日、婚恋、礼节、饮食、建筑服饰、民间喜好和禁忌等表现民俗风情的主要方面。 饮食习俗,包括居家饮食习俗、节日饮食习俗、待客饮食习俗、饮食、礼俗等。各民族饮食习俗的交流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独特食俗常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饮食习俗。 民居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具体,写实,有强烈地表现性;民居,就像人的服饰。服饰,是文明的产物,而建筑是文明的“服饰”。一个文明的民族和社会,总会把它的精神凝结在,它最坚固也是最庞大的创造物——建筑之上的。所以说,民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值得观赏。 服饰和衣着穿戴,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除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绚丽多彩的独特服饰,构成了一座独特、美丽的五彩“花廊”。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禁忌,在语言行动上,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节日习俗是构成民族特色的要素,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和丰富内涵。同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也过汉族的节日,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而且节日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国的传统习俗有很多。 一.传统节日:除旧布新迎春节,新腊共食腊八粥,爆竹声中一岁除,大红春联颂吉祥,贴福字、剪窗花、蒸花馍、挂年画,正月初一大拜年,载歌载舞庆新春,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初二龙抬头,风光烟火清明日,清明时节话插柳,避毒赏游端午节,温情脉脉七夕节,情意绵绵中秋节,火把燃放激情秋,五彩浪漫重阳节。 二.生活习俗: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婚姻习俗:择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生育习俗,祝寿习俗,饮酒习俗,跑鱼,生活禁忌,节日禁忌,数字禁忌,礼仪禁忌,餐桌禁忌。 三.吉祥民俗:吉祥民俗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吉日庆典等特殊场合的吉祥语、吉祥图案、吉祥物等等。实际上,吉祥民俗是人们心理观念的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期望福禄喜庆、长寿安康、万事顺利的心理倾向。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心理倾向,人们便赋予特定的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以神秘的光环,并加以区别对待,利用这些特别语言、图案、自然物和人造物能够驱灾避邪、去秽除魔、趋吉避凶,而且它们能带给人们平安好运、幸福安康、吉庆祥瑞。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 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 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 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

西方国家操弄各国民族问题控制世界

西方国家操弄各国民族问题控制世界 赵磊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政治问题。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以下三大新变化、三大新态势、三大新影响。 新变化 因民族问题而生的国内冲突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在冷战大环境下,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被掩盖、压抑、扭曲,甚至被利用,以服从于美苏争霸的利益。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以前所未有的声势爆发出来,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2年,世界上发生了116起主要的武装冲突,其中仅有7起是传统的国家间冲突,其余109起几乎都是与民族问题有关的国内冲突。民族冲突的原因很复杂,如有学者将民族冲突区分为“族群民族主义 者”(ethnonationalists)、“原住民”(in-digenouspeoples)、“社群竞争 者”(com-munalcontenders)和“族群阶级”(ethnoc-lasses)四类。其中,前两者或要求与国家分离(secession)或寻求自治(autonomy),如塞内加尔的卡萨芒斯地区、尼日利亚的比亚法拉地区;后两者则要求在现有国家体制内寻求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延续至今的科特迪瓦内战是后一类型冲突的典型事例。冷战之后,科特迪瓦的繁荣吸引很多西非人,如布基纳法索人,移居到此,从而引发选举投票权之争——政府强行通过《血统论法案》,要求总统候选人父母都要出生在科特迪瓦,从而导致北方的总统候选人瓦塔拉被直接取消参选资格。瓦塔拉代表北方的穆斯林,尤其是从马里和布吉纳法索地区来的贫苦移民,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要求政府明确定义“科特迪瓦公民”、总统投票权等基本的政治权利。如今,科特迪瓦出现了北南两位“总统”分庭抗礼的乱局,全国陷入了严重的族群冲突之中。 气候、资源、宗教等因素日益诱发民族冲突。今天,民族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不断扩大,有时冲突跨越了国界,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和牧场面积不断缩小。例如,在尼日利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豪萨族、富拉尼族与信奉基督教的伊博族为争夺土地和水资源而经常发生冲突。在苏丹达尔富尔,黑人部落富尔族虽然同阿拉伯人一样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因为水资源争端而同札哈瓦族、马萨里特族等黑人部落组成“苏丹解放军”、“正义平等运动”等反抗武装组织,与阿拉伯民兵进行军事对抗。此外,宗教因素往往与民族冲突相互交织,增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有些国家制定了公开歧视宗教少数民族的政策,如规定只有信奉国教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担任公职的人必须宣誓效忠于特定宗教,等等。目前,在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或非洲原始宗教的冲突日益突出。其中,埃及、苏丹等地处北非且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更容易面临这方面的棘手问题。 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向度发生变化。冷战之前,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外,其目标是反对分裂,维护领土完整、政治统一。冷战之后,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压力更多来自国家内部,即国家内部的文化认同、国家建构、民族融合等问题。可见,民族问题依然存在,但问题的切入点和重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现代大众传媒和信息革命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世界民族问题的了解程度。媒体的即时报道,确实产生了对民族问题进行国内管理和国际干预的强大压力。需要指出的是,在非洲等特定地区,国际压力依然是主权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变量。特别是原殖民母国对相关国家的民族事务依然具有强大的干预能力。例如,比利时在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法国与科特迪瓦、中非共和国、科摩罗、吉布提、加蓬、塞内加尔、多哥、喀麦隆和乍得签署了军事保护协定,当上述国家发生冲突时,法国总是表现出较强的干预意愿和干预能力。英国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经过几千年各地区之间各类形式的人口迁移,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有的国家从历史上延续下来就是多族群结构的政治实体,在跨国境的移民过程中,从境外迁来的少数族群中也有一些成员得到了迁入国政府的公民身份。在有些国家(如西欧国家),迁来的外籍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甚至生育了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迁入国的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在居住国当地社会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上这些状况的社会都应被视为多族群社会。 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多种族、多族群政治实体中,它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都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个政治实体内部(联邦、国家)不同族群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利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看待存在于族群之间的各种结构差异(教育、行业、职业、收入等)和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习俗等)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认识族群的存在与演变(观念和理论),以及政府今后应当如何引导族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战略和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族群关系处理得好,这个国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积极整合来不断加强全体公民的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管理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效率,在经济上变得强大昌盛。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良性发展的社会中,所有族群将分享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成果,尽管在各种利益的分配上不可能达到绝对均等,但在一定意义上,所有族群都将是这个博弈过程中的“赢家”。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族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个国家将会由于内部矛盾的恶性发展而导致社会离心力不断增强,用于维持社会治安的财力、人力、物力即社会成本会明显提高,这将增加政府开支以及民众的税收负担。如果族群矛盾恶化为公开的政治冲突和分裂运动,那将会使整个社会分崩离析,并有可能导致内战及引发外敌入侵,国家就会急剧衰弱甚至四分五裂,在动乱和战火中本国的经济基础和各项设施都将遭到破坏,这个国家的所有族群将饱尝政治分裂和经济衰败所带来的苦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这个国家所有族群最终都是“输家”。近年来前南斯拉夫地区族群关系的演变及其后果,即是最生动的例子。所以,对于族群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的核心社会问题之一。 一.“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 group) “民族”是目前最常用的中文词汇之一2,另一个中文词汇“族群”则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在学术文献中,前者的对应英文词汇应当为“Nation”3,后者所对应的英文词汇则是“Ethnic group”(或Ethnicity)。当我们同时使用“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提法时,因为前者包含了后者,实际上是把两个层面上的东西用同一个词汇来表述,混淆了两者之间在概念层次上的差别。 “Nation”和“Ethnic group”在国外文献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这两个英文词汇各自出现的时间和具有的内涵来看,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人类群体,表现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不同的认同形式。“民族”(Nation)与17世纪出现于西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政治运动相联系,“族群”(Ethnic group)这个词汇则出现于20世纪并在美国使用较多,用于表示多族群国家内部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不同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等)甚至不同体质特征但并保持内部认同的群体,这些族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被归类于这些

试述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试述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摘要:民族问题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它搅扰着各国政府和人民, 影响着世界的安宁和稳定。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多种,如: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等,但从总趋势来看, 民族之间从冲突走向政治和谈是大势所趋, 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 关键词:世界民族问题产生根源自然原因民族融合和平发展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近几十年来,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尤其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出现了新一轮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冲突、宗教纷争和纠纷明显加剧,强烈地震荡和冲击着转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下面我就试对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加以分析和探讨。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自然原因。从自然属性考察,民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构成社会机体的独特细胞。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每个民族都是具有自己独特属性和独立结构的事物,民族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文化结构、体制结构,等等,各个民族之间正是由于民族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的差异。差异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发展、演化会表现为具体的形式,这样民族问题也就产生了。 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与宗教观念的强化往往是相伴而随,交互作用的。近年来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上升的势头已成为制约、影响整个中东乃至全球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正如波黑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科索沃危机的起源是东正教的塞族和穆斯林阿族的斗争。其它如东帝汶问题和泰米尔人的内战,中东问题、北爱尔兰问题等等的冲突都和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自然因素有关。各个民族由于具体的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更容易表现出来,

《世界主要民族特性》选修课期末试卷

世界主要民族特性 ——命题人:耿亮一、试述民族特性及其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从斯大林民族概念中的民族心理素质说、到黑格尔等人的民族精神说、以及任课老师本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选择说来论述民族特性的大致概念,(10分)并进而从六个具体方面去分述其所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10分) (一)民族原意指因为语言和种族的相同而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群。斯大林在参考了西方人有关民族概念的多种解释后,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这一概念。民族特性可以指民族的心理特征,这来自斯大林民族概念里面的那种论述。(二)民族特性又称性格或精神,黑格尔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崇高最永恒的世界精神是体现在一些主要民族的民族精神中的。每个民族的善行和恶行、他们的伟大和卑贱,都会因为这种精神而带上特定的色彩。所谓民族特性也可以这样来说:“当遇到同一问题或同一情况时候,不同的民族常常会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民族特性也可以说是民族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选择特点”。 (三)关于民族特性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特性,只有相对意义上的特性。 2、要从特性看共性、从特性求共性,这样才有利于世界和人类的现代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3、民族特性都是复杂多样的,常常还是互相矛盾的。 4、民族特性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或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环境指两种:先天的自然环境和后天的社会环境,二者中前者的作用更大。 5、民族特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就如人的性格没有绝对优劣之分一样,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任何民族都不应有绝对的优越感。 6、民族特性的形成发展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有稳定一面也有变异一面。 二、比较而论英日两个民族的形成及其特性 首先说明英日两个岛国的地理环境特征,(10分)再进而论及对其民族特性的重要影响。(10分)

简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简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摘要: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交融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民族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的认识民族问题,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对于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调控民族关系的基本前提。 关键字:民族差异文化普遍性 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民族问题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外延看,民族问题不仅仅反映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一般来说,民族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层面上讲,民族问题可以将其理解为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问题;从广义层面上讲,将其理解为民族之间并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问题可以表现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个方面,并贯穿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一,民族问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其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所有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每一民族所处的时代条件以及本身具有的物质基础不同,其发展形式也就各不相同。如果一个民族自身发展程度长期落后,不仅影响该民族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该民族在民族交往中的地位、声望,进而会影响到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问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程度。 第二,民族问题涉及民族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是指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彼此互动和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从宏观上讲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文题。如果一个民族在其所处的国度里,得不到正当的合法的、应得的利益,得不到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力,得不到均等的发

近代史大题题目

四、辨析题: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4、洋务运动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 5、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为了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6、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7、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8、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9、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0、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12、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5、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8、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19、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 20、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一条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五、论述题 1、试论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个学说有何不足?后国民党一大宣言对其作了什么新的发展?。 3、《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民族概论》模拟试卷三

《世界民族概论》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 学号: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空格内,每空1分,共20分): 1、最早对人类种族(人种)进行分类的学者是(A)人(B)。 A. 1.英国2西班牙3俄国4瑞典 B 1达尔文2赫胥黎3马凌诺斯基4林奈 2、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范围是(A)、(B)、东南亚及(C)等地。 A 1中亚2西亚红海沿岸地区3东亚4撒哈拉以南非洲 B 1北亚2南亚次大陆部分地区3撒哈拉以北非洲4中亚 C 1美洲北极圈一带2东欧平原3北欧4澳大利亚 3、中国新疆的维吾尔族信奉(A),云南傣族信奉(B)。 A 1天主教2小乘佛教3喇嘛教4伊斯兰教 B 1伊斯兰教2天主教3藏传佛教4小乘佛教 4、欧洲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A)语族,波兰语属(B)语族,西班牙 语属(C)语族。 A 1凯尔特2拉丁3日耳曼4波罗的 B 1斯拉夫2日耳曼3伊朗4亚美尼亚 C 1凯尔特 2 希腊3拉丁4阿尔巴尼亚 5、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大都属(A)语系,而蒙古族语言则属(B)语系, 东北的满族语言属(C)语系,新疆俄罗斯族语言属(D)语系。 A 1印欧2汉藏3南岛4闪含 B 1汉藏2南亚3阿尔泰4南岛 C 1南亚2汉藏3闪含4阿尔泰 D 1印欧2高加索3南亚4汉藏 6、中东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双方的宗教背景分别是(A)教和(B) 教。

A 1伊斯兰2佛3神道4东正 B 1天主2东正3伊斯兰 4 犹太 7、纵贯欧亚大陆中间的乌拉尔山脉粗略地构成了一条天然的人种分界线,居住在该线东、 西两侧的大部分居民分别属于(A)人种和(B)人种。 A 1欧罗巴2尼格罗3蒙古 B 1蒙古2欧罗巴3尼格罗 8、美洲现代民族除土著居民之外,大体上是以(A)及其后裔为主构成的,既有来自欧洲的白种人、非洲的黑种人、亚洲的移民,还有大量不同种族成员经过长期混融后形成的(B)。 A 1外来移民 2 渔猎居民3游牧居民4航海居民 B 1泰米尔人2保加利亚人3混血种人4阿拉伯人 二、简答题(共25分): 1、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繁复,请举出五个问题的名称?(5分) 2、试述阿拉伯人在西亚和北非大致分布国家的国名。(10分) 3、亚洲诸民族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五大语系?试从每个语系中各举两例(族名或语言)说 明。(10分) 三、论述题(共55分): 1、在你看来,什么是民族?学习本课前后有什么不同印象?民族与种族之间是一种什么 关系?试举例说明。(25分) 2、世界上民族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有哪些原因?能否结合具体事例作些分析?(3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