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ICS35.240.01

L 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迁移准备 (4)

6 迁移设计 (4)

7 方案评审 (6)

8 受理与分配资源 (7)

9 安全要求 (7)

10 迁移测试 (7)

11 业务运行 (8)

12 迁移交付 (8)

13 监督和管理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 (12)

参考文献 (18)

前言

DB37/T 275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目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应用迁移;

——第2部分:应用部署;

——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本部分为DB37/T 2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可、张媛、胡鑫磊、常立丽、公伟、王庆升、许立前、蔡柯鸣、朱勇、贺进。

引言

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国家政策指导下,山东省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5﹞7号)。为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的集约化优势,从2015年起,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除涉密部门外,下同)业务应用系统都将依托云平台进行建设。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迁移模式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运行,其它不适于迁移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将采用托管模式集中到云平台运行管理体系中。

为有效保障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过程的规范化,需要制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作为我省云平台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南。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1部分:应用迁移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山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的要求,对迁移过程中的迁移准备、迁移设计、方案评审、受理与分配资源、安全要求、迁移测试、业务运行和迁移交付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各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实施应用迁移的各级政府部门、云服务商、应用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647—2010 电子政务术语

GB/T 31167—2014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DB37/T 2753.3—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64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用迁移

利用云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实现新旧应用系统的切换,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的活动。

3.2

P2V迁移

即物理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3

V2V迁移

即虚拟化资源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虚拟服务器环境向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4

P2P迁移

即物理迁移,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从物理服务器环境向物理服务器环境的应用迁移。

3.5

服务管理机构

对应用迁移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向云平台应用迁移的管理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管理机构指电子政务主管部门。

3.6

服务使用机构

向云平台进行应用迁移的用户方。

注:本部分中的服务使用机构指各级政府部门。

3.7

服务提供机构

提供应用迁移的服务方,主要是提供应用迁移的云服务商。

4 总则

4.1 应用迁移的角色及职责

应用迁移应由服务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在服务使用机构的配合下,由服务提供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主要角色及职责如下:

a)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应用迁移的审核、评审和服务评价,审核应用迁移申请及组织应用迁移结

束后的服务评价;

b)服务使用机构。应用迁移前,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申请;应用迁移中,与服务提供机

构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并协调现存业务应用的开发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确定迁移方案后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应用迁移结束后,组织迁移交付。交付过程中,与服务使用机构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c)服务提供机构。应用迁移前,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准备工作。应用迁移中,与服务使用机构

共同成立迁移工作组,负责确定应用迁移清单、人员分工、迁移策略和复原策略、迁移方案、受理服务使用机构的服务需求、搭建测试环境并完成测试和业务运行。应用迁移结束后,配合服务使用机构完成交付。

4.2 应用迁移流程

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应用迁移流程4.3 应用迁移流程说明

应用迁移的流程如下:

a)迁移准备:包括迁移的申请、审核、成立迁移工作组、确定人员分工、调研分析、确定迁移目

标等具体工作;

b)迁移设计:包括迁移类型评估、制定迁移清单、明确迁移策略、制定迁移方案和计划等具体工

作;

c)方案评审:对迁移方案进行评审;

d)受理与分配资源:确定迁移方案后,服务使用机构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服务提

供机构根据需求进行云服务资源的分配;

e)迁移测试:在测试环境中测试;

f)业务运行:实施新旧应用系统之间的切换和试运行;

g)迁移交付:服务提供机构向服务使用机构交付迁移工作,双方应签订服务使用合同作为服务费

用结算依据,并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h)服务评价:服务管理机构组织,服务使用机构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对服务提供机构的服务进行

评价。

5 迁移准备

5.1 申请

应用迁移由申请开始,服务使用机构填写《×××应用迁移申请》,然后向服务管理机构提出应用迁移的申请。申请审核不通过,不予迁移。《×××应用迁移申请》格式请参见附录A.1。

5.2 成立迁移工作组

5.2.1 服务使用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联合成立迁移工作组,由迁移工作组承担应用迁移的具体工作,迁移工作组的责任主体是服务提供机构,即云服务商。

5.2.2 服务使用机构应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信息安全保密协议,确保迁移过程中的用户数据安全。

5.3 确定人员分工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人员分工表,确定责任分工并形成文档。服务使用机构应提供用户方联系人、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服务提供机构应提供应用迁移负责人、实施工程师(实施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库、虚拟化和业务应用等迁移)以及负责与用户方沟通的联系人。

5.4 调研分析

迁移工作组对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调研分析,包括迁移目标分析、应用运行环境的指标参数分析,明确实施应用迁移的技术要求,并对迁移后的云平台运行环境进行规划。形成《×××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调研分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会议讨论的形式。《×××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格式请参见附录A.2。

5.5 确定迁移目标

服务提供机构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与服务使用机构共同确定应用迁移的目标、技术要求和迁移约束,包括确定迁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启动迁移。

6 迁移设计

6.1 迁移类型评估

6.1.1 根据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用迁移分为P2V迁移、V2V迁移和P2P迁移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a)P2V迁移。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

用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b)V2V迁移。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用

于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c)P2P迁移。服务使用机构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环境中不存在虚拟化资源的迁移,适

用于硬件资源松耦合,且不支持虚拟化的应用。

6.1.2 服务提供机构须明确应用迁移服务属于上述何种类别,定义应用迁移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并进行风险分析,形成向云平台迁移的《×××应用迁移评估报告》,以制定适用的应用迁移策略和技术方案。《×××应用迁移评估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1。

6.2 迁移清单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迁移清单,根据《×××应用迁移评估报告》确定需要迁移的硬件、软件和配套措施的各项列表,以及需要迁移的各类数据,形成《×××应用迁移清单》,格式请参见附录B.2,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待迁移的应用和资源列表;

b)各应用和资源的开始迁移时间和结束迁移时间;

c)各应用及资源的负责人员。

6.3 迁移策略

6.3.1 说明

迁移工作组应结合人员分工表和迁移清单,根据迁移类型评估结果,确定应用迁移策略。按照应用迁移评估报告,应用迁移策略分为P2V策略、V2V策略和P2P策略。

6.3.2 P2V策略

制定P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检测物理资源使用情况,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

c)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

d)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

e)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

f)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

g)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h)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3 V2V策略

制定V2V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虚拟化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虚拟化资源迁移的可行性评估服务,包括明确是离线迁移还是在线迁移;

c)虚拟化资源环境的选择和配置,保证对迁移后云服务资源的合理规划;

d)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e)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3.4 P2P策略

制定P2P策略应明确以下内容:

a)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现状分析;

b)清理物理服务器,避免对无用文件和数据的迁移;

c)卸载与特定硬件绑定的相关软件;

d)运行环境的选择和配置;

e)应用的原始环境打包、导出、传输和安装;

f)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导入、适配及转换、校验、备份、恢复以及安全保障等,提供增量数据同

步传送服务,支持断点续传;

g)迁移过程监控和安全运维保障。

6.4 迁移方案

6.4.1 说明

6.4.1.1 迁移工作组应以迁移策略为指导形成应用迁移方案,包括数据迁移方案、软件迁移方案和迁移复原技术方案,迁移复原技术方案将作为意外情况下指导系统恢复的应急方案。

6.4.1.2 迁移工作组应制定迁移方案并提交评审。

6.4.2 制定迁移方案

6.4.2.1 应用迁移方案是对迁移策略的详细和准确描述,包括实施应用迁移的计划。

6.4.2.2 应用迁移涉及新旧系统切换和服务的中断,服务提供机构应根据服务使用机构的要求,制定应用迁移计划,并根据应用迁移计划实施迁移。

6.4.2.3 应用迁移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a)应用迁移准备时间;

b)迁移批次,一次或分批;

c)选择应用迁移最佳时段;

d)应用迁移最佳开始时间;

e)应用迁移最佳结束时间;

f)停机中断时间长度和时段选择。

6.4.2.4 迁移工作组应在迁移策略和迁移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应用迁移方案,形成《×××应用迁移方案》。《×××应用迁移方案》格式请参见附录B.3。

7 方案评审

7.1 迁移工作组应在服务管理机构的组织下,将《×××应用迁移方案》提交专家评审。由服务使用机构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方案进行详细评审,具体应按照服务管理机构的要求。

7.2 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进行迁移测试。

8 受理与分配资源

8.1 确定迁移方案后,服务使用机构应参照《DB37/T 2753.3—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向服务提供机构提交服务需求说明。

8.2 服务提供机构受理服务使用机构的需求,并按照《×××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进行资源配置。《×××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格式请参见附录A.3。

9 安全要求

9.1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包括:

——应用迁移的执行存在风险,服务提供机构应提供健壮的复原技术方案作为应急预案,包括:备份和还原机制以及临时设备的使用等;

——对于迁移过程中业务应用不可以间断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应确保意外突发事件下,业务应用可以快速恢复到迁移前的正常状态;

——对于迁移过程中业务应用可以间断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应确保镜像文件的可用性,并保证现存业务应用在间断恢复后的正常运行;

——服务提供机构应对迁移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并将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策略作为必选内容在《×××应用迁移方案》中进行完整描述。

9.2 备份要求

9.2.1 备份是应用迁移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服务提供机构应具备恢复能力,建立必要的备份与恢复设施和机制,确保服务使用机构的业务可持续性。具体包括:

a)应用数据库备份;

b)文件系统的备份;

c)操作系统备份;

d)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备份(交换机、防火墙等)。

9.2.2 服务提供机构应保证备份工作不会对迁移实施前后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9.3 信息安全要求

服务使用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应共同保证应用迁移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10 迁移测试

10.1 迁移工作组应在业务试运行前,验证迁移方案的可用性、安全性与完整性,搭建与迁移后运行环境参数相同的测试环境,在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并形成《×××应用迁移测试报告》。《×××应用迁移测试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4。

10.2 根据测试结果修改、调整或重新制定迁移方案。迁移测试的内容如下:

a)基础环境测试。服务提供机构应搭建与迁移后运行环境参数相同的测试环境,对将要迁移的基

础环境进行测试,包括云主机的处理器和内存等计算资源、磁盘容量等存储资源和传输带宽等网络资源,以满足服务使用机构的要求为依据;

b)应用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功能测试:包括应用功能模块测试、高可靠性测试、数据备份测试等;

2)性能测试:包括系统响应测试,负荷峰值,数据交换吞吐量等。

c)安全测试。对迁移后的业务应用进行安全测试;

d)复原测试。测试迁移复原方案的可用性。

11 业务运行

11.1 业务运行包括迁移测试之后实现试运行过程。

11.2 环境切换过程应符合9.1给出的要求。

11.3 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并形成《×××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主要记录应用的可用性、连续性和安全情况。《×××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5。

11.4 业务试运行包括对各种相关文档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12 迁移交付

12.1 由服务使用机构组织交付过程,形成《×××应用迁移交付报告》,交付成功后,迁移结束。《×××应用迁移交付报告》格式请参见附录B.6。

12.2 如交付不通过,服务提供机构应重新进行迁移测试并修改迁移方案和迁移计划。

12.3 服务使用机构应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云平台服务使用合同和服务水平协议,其中,服务使用合同作为费用结算依据,服务水平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B/T 31167—2014,7.3.2中的规定,服务提供机构应遵从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违约行为的补偿措施。

13 监督和管理

13.1 由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对应用迁移过程中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对应用迁移申请的审核、应用迁移的评审要求和服务评价。

13.2 服务评价是由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的对应用迁移服务的质量评价,服务使用机构应参与评价过程。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A.1 《×××应用迁移申请》参考

A.1.1 概述

各部门在提出迁移申请时,需要提供迁移应用系统的如下内容:

a) 应用系统名称及版本号

b) 应用系统描述

c) 业务访问方式(横向访问或纵向访问;不同系统间互访时的要求,如特殊端口等)

d) 软件架构(B/S、C/S、两层、三层等)

e) 技术框架(J2EE、.Net、PHP等)

f) 部署方式

(采用拓扑图,描述不同应用的部署环境,包括服务器型号、配置,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中间件类型及版本,描述清楚不同应用之间的网络结构和数据共享关系等)

a) 数据库

(数据库品牌及版本、数据库部署方式是单机还是集群、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是存在服务器还是磁盘阵列、数据量大致有多少等)

b) 现有机器的负载情况

c) 应用的连续性,应用什么时间可中断,可以中断多长时间

d) 原机房中物理机器的摆放位置

e) 现有的备份情况,采用的备份技术及方式

f) 应用的支持人员及联系方式

A.2 《×××应用迁移需求调研表》参考

A.3 《×××应用迁移云服务清单》参考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B.1 《×××应用迁移评估报告》参考

B.2 《×××应用迁移清单》参考

B.3 《×××应用迁移方案》参考

B.3.1 人员分工

迁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职责与分工配置,包括迁移服务使用机构、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和相关第三方机构等所有人员。

B.3.2 现状分析

对迁移前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系统现状的分析。

B.3.3 迁移目标

在于迁移服务使用机构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确定的迁移目的和实现结果。

B.3.4 总体技术架构

主要包括基于云服务的(平台或系统)体系结构、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架构和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架构。

B.3.5 迁移方法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迁移工具,实现迁移目标的过程和方法。

B.3.6 迁移工具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在迁移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包括软件、硬件及使用形式。

B.3.7 迁移计划

迁移服务提供机构实现迁移方法的步骤与计划。

B.3.8 云服务需求测算

云服务需求测算包括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安全服务等。

B.3.9 标准规范

提供给应用迁移需要采用或编制的标准规范。

B.3.10 应急预案

以不影响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为原则,制定突发情况下迁移失败的复原策略和方案。

B.3.11 测试方案

对迁移实施方案的测试方法与论证。

B.3.12 项目投资

a) 项目资金预算

1) 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研发费;

2) 标准规范编制费;

3) 第三方数据采集人工费;

4)软件开发及系统迁移监理费及专家咨询;

5) 评审费;

6)云服务及其他需说明的资金支出。

b) 项目资金筹措方式和进度计划

B.4 《×××应用迁移测试报告》参考

B.4.1 测试目的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测试的目标、意义和预期结果。

B.4.2 测试环境与配置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环境的硬件、软件等参数指标和配置。

B.4.3 准备工作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4.4 测试方法和工具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用到的方法、操作方法和硬件、软件工具等。

B.4.5 测试过程

按照步骤记录测试过程及中间环节。

B.4.6 基础环境测试

详述迁移前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环境测试过程及方法。

B.4.7 应用系统测试

详述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系统测试过程及方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B.4.8 安全测试

详述应用迁移后,现存业务应用系统在测试环境中的安全测试过程及方法。

B.4.9 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

准确记录和描述现存业务应用系统迁移到测试环境中的过程数据,以及在测试环境中运行的测试结果和数据。

B.4.10 总结

根据测试结果和数据分析,对本次应用迁移测试进行论证和总结。

B.5 《×××应用迁移试运行报告》参考

B.5.1 试运行目的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测试的目标、意义和预期结果。

B.5.2 试运行平台及环境

详述应用迁移后业务应用系统试运行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

B.5.3 准备工作

详述应用迁移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5.4 试运行用户规模

描述迁移后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的用户规模。

B.5.5 试运行数据规模

描述迁移后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的数据规模。

B.5.6 试运行期间的问题及对策

记录试运行期间(不少于30天)业务应用系统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

B.5.7 总结

根据记录的试运行结果和对策分析,对迁移后试运行进行总结。

B.6 《×××应用迁移交付报告》参考

B.6.1 基本情况

概述本次应用迁移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目标、过程、测试结果等。

B.6.2 进度审核

B.6.2.1 实施进度情况

描述应用迁移整体过程的进度情况。

B.6.2.2 变更情况

描述从迁移启动到迁移交付中所有的变更情况。

B.6.3 交付说明

B.6.3.1 交付计划

详述应用迁移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人员、时间及配套资源的安排。

B.6.3.2 交付原则

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使用机构在交付应用迁移结果时所依据的工作原则。

B.6.3.3 交付方式

服务管理机构和服务使用机构在交付应用迁移结果时所采取的方式。

XX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项目法人 (4) 1.3 项目承建单位及负责人 (4) 1.4 项目监理单位及项目责任人 (4)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 1.6 定义 (4) 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 1.8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2) 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与职能 (17) 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7) 2.2 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17) 第3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 3.1 现状分析 (18) 3.2 机房建设内容分析 (20) 3.3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分析 (23) 3.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 第4章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建设原则和策略 (28) 4.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9)

4.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31) 4.4 总体建设方案 (32) 第5章机房建设方案 (37) 5.1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37) 5.2 机房装修 (38) 5.3 顶棚装修工程 (38) 5.4 机房配电系统 (42) 5.5 机房空调系统 (47) 5.6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49) 5.7 机房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53) 5.8 机房安防与门禁系统 (54) 5.9 机房机柜与KVM系统 (56) 5.10 机房消防系统 (61) 5.11 机房布线建设方案 (65) 5.12 电磁屏蔽机房 (66) 第6章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70) 6.1 设计原则 (70) 6.2 功能设计 (71) 6.3 应用系统整合方案 (108) 第7章运维管理设计 (109) 7.1 概述 (109)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ICS35.240.01 L 7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753.1—201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1部分:应用迁移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迁移准备 (4) 6 迁移设计 (4) 7 方案评审 (6) 8 受理与分配资源 (7) 9 安全要求 (7) 10 迁移测试 (7) 11 业务运行 (8) 12 迁移交付 (8) 13 监督和管理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应用迁移准备所需文档参考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应用迁移过程所需文档参考 (12) 参考文献 (18)

前言 DB37/T 275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目前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应用迁移; ——第2部分:应用部署; ——第3部分:电子政务云服务目录。 本部分为DB37/T 27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方可、张媛、胡鑫磊、常立丽、公伟、王庆升、许立前、蔡柯鸣、朱勇、贺进。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赵军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活跃,发展迅猛,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些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向各政务部门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更加稳定、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服务。 目前,常见的建设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模式1:政府投资,自主建设运维。此模式的优点是各部门完全根据自己需要投资建设,完全符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此模式的不足是容易造成各部门自成体系,无法互 联互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林立;占用政府大量资金,且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严重;对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模式2:政府投资,企业托管代维。此模式的优点是企业托管、外包运维能够减少在 机房、服务器等方面的重复投资,降低对政府部门技术能力的要求。此模式的不足是 仍然无法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政府仍须大量投资,投资风险完全由政府承担。 模式3:企业投资,政府直接购买。此模式的优点是政府由购买资产转向购买服务, 没有投资压力和风险,符合国家关于购买服务的要求。此模式的不足是完全由社会化 企业投资不利于充分利用政府已有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企业服务运营成本不透明, 容易形成价格虚高;如果服务企业是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等则会形成技术壁垒,无 法形成开放的运行环境,难于满足不同部门的个性需求;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运营缺乏 约束手段,难以控制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通过对上述传统建设模式对比分析,结合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实际需求,发现三种 模式都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同时满足既能体现政府主导,还无需政府再次投入大量建 设资金,且又能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的要求。为规避传统建设模式的缺点,本文提出以 技术应用创新为基础,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为驱动,以服务创新为导向来建设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管理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出资、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建设 模式。政府主导是指政府绝对控股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提供机构;企业出资是指在 组建服务提供机构时所需资金主要由引入的专业政务云服务企业筹集,政府主要以现 有软、硬件资源出资;市场化运营是指组建的服务提供机构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 式运作,并完全面向市场。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CityLive ID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1City Live ID定义 (1) 1.2City Live ID与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别 (1) 1.3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 1.3.1建设的必要性 (2) 1.3.2建设的意义 (3) 第二章CityLiveID的应用蓝图 (5) 2.1总体应用蓝图及应用场景 (5) 2.2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 (6) 2.3面向个人的应用场景 (7) 2.4面向职能部门的应用场景 (9) 2.5面向领导决策的应用场景 (11) 第三章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3) 3.1总体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 (13) 3.1.1总体设计思想 (13) 3.1.2总栈机制 (14) 3.1.3服务分类 (15) 3.1.4建设原则 (17) 3.2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17) 3.2.1总体目标 (17) 3.2.2建设内容 (18) 3.3总体架构设计 (19) 3.4多领域多租户共享交换云平台 (20) 3.4.1整体构成 (21) 3.4.2云资源共享 (22) 3.4.3云资源目录 (22) 3.4.4异构数据桥接 (23) 3.5大数据处理平台 (24) 3.6聚合服务平台 (26)

3.6.1云资源聚合中间件平台 (26) 3.6.2信息聚合任务规划 (28) 3.7技术路线 (29) 3.8安全体系设计 (30) 第四章项目实施推广方案 (32) 4.1项目实施推广策略 (32) 4.1.1项目实施策略 (32) 4.1.2项目推广策略 (33) 4.2项目实施推广计划 (33) 4.2.1项目实施计划 (33) 4.2.2项目推广计划 (35) 第五章产品清单 (37)

山东省基于公共服务云平台的电子政务

山东省基于公共服务云平台的电子政务 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级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省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效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协同,依据《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2015) 7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省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省直单位),基于省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实施新建、迁移、升级改造等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涉密信息系统除外),支撑体系开发、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等项目。涉密项目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实施。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部门和云服务商。 第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是指申请电子政务项目并组织实施的单

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组织实施、业务系统运行和数据维护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项目管理部门是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及省财政厅,具体负责项目的申请受理和确定、组织项目方案和财政预算评审、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监督、项目验收等工作。所有申请的电子政务项目,必须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省财政厅按规定纳入年度项目投资预算。 第六条云服务商是指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定的基于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政府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具体负责投资建设公共服务云平台,并提供云资源配置、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等服务,配合建设单位完成电子政务项目的部署或迁移。 第三章项目的申报 第七条项目建设单位根据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项目申报通知,依据国家和我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每年上半年研究提出本单位下一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申请,同时报送现有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及历年信息化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新建和迁移项目均应按照附件一编制《山东省省级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建议书》,一式两份提交项目管理部门。省直部门所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单位申报电子政务项目时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提交。项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况 1.1.平台网络愿景 平台网络以省级服务平台为中枢,统筹全省优势服务资源,合理布局综合服务窗口和重点产业服务窗口,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快捷的省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平台网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托云计算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起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支撑(PaaS)平台,持续吸引中小企业优质服务资源对接进省平台体系,持续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政务、商务、中介以及企业信息化SaaS服务等优质服务。同时,平台网络预留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项目建设思路 1、统筹规划,分步建设 立足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服务平台网络,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分步建设窗口平台,按照成熟一批、联通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窗口平台的联通范围,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2、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由省平台和若干个窗口平台共同构成,建设目标是形成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功

能互补、服务协同,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窗口平台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也要根据当地产业的优势和服务需求的差异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建设规范统一、特色鲜明的窗口平台。 4、基于云计算,创新服务模式 以云计算为平台网络建设、资源整合和动态扩展的支撑环境,使众多中小企业按需从服务平台网络中获取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5、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窗口平台建设给予扶持,引导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实现服务对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3.具体建设目标 按照某某省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围绕某某省中小企业重点服务需求及特点,统筹全省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以省服务平台为枢纽,36个窗口服务平台为节点的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项目总体目标如下:

互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电子政务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电子政务云平台设计指南

(一)“信息孤岛”的形成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互联。“数据王国”仍然存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五、设计内容及重点 (一)需求设计 1.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是指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为各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 2.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紧紧围绕各级政务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的迫切需要,为各部门实现政务、业务目标提供公共的技术环境和服务支撑。 3.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有效支持政务部门灵活、快速部署业务应用,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4.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以及行业系统与地方应用条块结合的需要。 5.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大量数据访问、存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6.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应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需要。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QWB_2014智慧城市圈子专注产业链的概念普及、报告分析及趋势等的行业分享,致力于搭建IT大佬、政界、商界、学界的跨界智力及项目对接平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计目的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审核人员: 审批人员: 编制日期:

目录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1.3编制单位 (1) 1.4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6) 3.1背景与现状 (6) 3.2存在的问题 (7) 3.3需求分析 (8) 3.4系统功能指标 (9) 3.5信息量指标 (9) 3.6系统性能指标 (10)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2)

4.1指导思想 (12) 4.2总体设计原则 (12)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 4 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 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 (19) 5.1物理资源层 (20) 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 5.3政务云服务层 (23) 5.4政务云网络 (32) 5.5安全系统设计 (37) 5.6备份系统设计 (49) 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 5.8应急响应 (53) 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 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 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5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 6.2项目实施机构 (59) 6.3运行维护机构 (59) 6.4项目招标方案 (59)

云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简(参考文献)

重大项目建议 云服务支撑平台及 重大应用 清华大学 2010年5月28日

目录 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 (3) 1.1背景 (3) 1.2需求 (3) 1.3战略意义 (4) 2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内优势 (5) 2.1技术发展现状 (5) 2.2存在问题 (6) 2.3国内优势 (7) 3技术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及主要内容 (8) 3.1技术发展趋势 (8) 3.2发展思路 (9) 3.3主要研究内容 (10) 4技术与产业关联分析 (11) 5研究基础、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 (12) 6发展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6.1发展目标 (13) 6.2经济效益 (14) 6.3社会效益 (14) 7发展路线图 (14)

1背景、需求和战略意义 1.1背景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互联网、3G、无线宽带网络、无线传感等多个网络正在融合为泛在信息网络,“无时无刻不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环境下,一种新的服务化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正在兴起。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架构,云计算不仅对信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工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2]。 基于云计算的云制造模式正在形成和快速发展。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在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业用户像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3]。 云制造需要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 1.2需求 1、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云计算技术落地的必然需求 云计算平台只是提供云服务的第一步。对于提供公共的云服务这个目标而言,建设云计算平台还仅仅是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应用软件方面,目前国内的云计算中心所提供的内容有限。而应用软件部署、系统和软件管理、收费模式等方面更是接近于空白[4]。因此,建设面向具体应用和业务的云服务平台,提供公共的商业云服务,是实现企业业务和IT融合的必然需求,也是保证云计算落地的根本途径。 2、云服务平台是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服务业转型,实现云制造的必然需求

互联网大数据+云+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云+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1.1概述 (4) 1.2建设内容 (4) 1.2.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4) 1.2.2优质资源班班通 (5) 1.2.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5) 2.技术实现架构 (5) 2.1IAAS 层(基础设施即服务) (6) 2.2PAAS层(平台即服务) (6) 2.3SAAS层(软件即服务) (7) 3.应用系统建设 (7) 3.1“云”的应用 (7) 3.1.1资源云平台 (7) 3.1.2网络学习空间 (11) 3.1.3监管平台 (13) 3.2“端”的应用 (15)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5)

3.3“云”与“端”的互通 (22) 3.3.1云平台主动推送到书到课资源至教学端 (23) 3.3.2云平台个人空间资源随时同步至教学端 (23) 3.3.3教学端垂直检索云平台资源 (24) 4.平台优势分析 (24) 1. 前言 1.1 概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其中,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是教育资源集结与服务中心和网络学习协作池,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借助资源平台获得学习空间,获取教育资源,寻得专业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成为“三通两平台”运行的资源与智力保障。 1.2 建设内容 按照“云+端”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2.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全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资源的种类与内容,调整资源

聚合与呈现方式,建立教育资源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1.2.2优质资源班班通 聚合优质师资力量,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在线课堂服务。为紧缺学科制作专递课堂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供教师点播应用。为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 1.2.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针对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应用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网络工作与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化。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打造交互式、个性化、自主性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主体的互动。 2. 技术实现架构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专为教育定制的、成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具有遵循标准、数据安全存储、云计算架构体系、大数据处理能力、长时间不间断稳定运行保障等特点。 平台逻辑架构上共分为三层: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分析.docx

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分析1XXX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IT资源池化需求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均进行虚拟化,形成计算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存储资源池,达到可被云平台统一调度、自动化部署的效果。(2)安全可靠的云服务需求参照中Y网信办、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政务云安全架构以及公安部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对政务云的安全进行顶层架构设计,部署硬件安全、云安全软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设备,满足云平台自身架构、租户内部以及不同租户间的安全防护需要。同时,政务云平台可提供虚拟防火墙、虚拟堡垒机、虚拟负载均衡等安全云服务。(3)虚拟数据中心需求政务云平台可为各省直部门提供虚拟数据中心(vDC)服务,不同vDC达到逻辑隔离和安全可控,vDC的管控和运维可由各vDC管理员负责。vDC 支持对云资源的自动化部署、可视化监控等操作。(4)高效的运维管理需求建设云运维中心,实现可视化、自动化运维,提升运维效率,对云环境下的运维框架、流程完善、职责划分进行系统性优化;根据各单位管理需要,个性化制定政务云运维、管理组织架构,并制定在线云资源开通流程及现有业务迁移规划。(5)大数据服务功能需求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云平台部署大数据平台,各租户可通过申请获取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提供数据抽取、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工作,租户可部署相关软件抽取大数据平台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及展示,完成大数据软件搭建,减少各单位重复建设。

1.2性能需求 (1)计算性能需求通过对计算性能评估,需采用E7系类高性能处理器组建计算资源池,提供相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减少对机房空间的占用。计算设备需要满足电信级可靠性,保障计算节点稳定运行。随着各局委办业务不断迁移上线,虚拟机数量不断增加,所有虚拟机均通过云平台统一纳管,根据初步估算,要求云平台管理虚拟机数量大于4000个。(2)存储性能需求随着业务访问量不断提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量不断增加,系统对存储的存储容量、读取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存储资源池达到600000IOPS,单台存储容量可扩展到PB级。 (3)网络性能需求为保证业务正常访问,数据中心采用千兆接入,万兆到核心。核心设备转发性能满足不低于50T全限速转发,SDN控制器不低于20XX0个的控制通道数,满足因业务增多对网络设备和控制器的需求。(4)安全设备性能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省直部门将相关业务迁移到云平台,政务云平台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流量越来越大,安全性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出口安全及云平台内部安全设备性能整体吞吐量不低于320G。(5)可靠性需求政务云平台运行着各类实时业务系统和非实时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必须保证无中断运行,对支撑设备和平台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虚拟机迁移中断时间不高于2min,不影响业务使用。 1.3标准规范体系需求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以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为准则,梳理国家、省现有电子政务现有标准规范,在XXX省已有标

各代表队名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与支撑平台…

各代表队名单 北京 领队:崔亚辉 教练:单孝强队医: 张辉 男子运动员: 贺敬文52 kg 陈赛赛60 kg ★师战卫70 kg 刘玉春90 kg 天津 领队:王菊(女) 教练:李伟 男子运动员: 肖杰70 kg 邓宁宁80 kg 韩祥达90 kg 尹建强100+ kg 河北 领队:杜旭 教练:吴文军、魏彦东队医: 高原 男子运动员: 李中乾52 kg ★王雪涛60 kg 刘强70 kg 闫博文80 kg ★付策90 kg 陈浩100+ kg ★女子运动员:梁晓星65 kg ★吴玥霞75 kg ★ 山西 领队:张慧 教练:韩延棚、吴丽涛队医: 石磊 男子运动员: 王旭光60 kg 张孟飞70 kg ★邓志镇90 kg 王明辉100+ kg ★ 女子运动员:高盼阳48 kg 田慧慧65 kg ★

领队:吴卫群 教练:巴图吉日格拉、马云泽(超编1人)队医: 李贵岳 男子运动员: 古斯勒图60 kg 李鹏飞70 kg ★夏丽平80 kg ★张井会90 kg 白飞龙100+ kg ★ 辽宁 领队:于波 教练:原立仁、刘承毅队医: 杨爽(女) 男子运动员: 王冰52 kg 李文政60 kg 刘亮70 kg 乌日根巴雅尔80 kg 刘策90 kg 袁子晴100+ kg ★女子运动员:牟彦凝65 kg 吉林 领队:王征宇 教练:鄂美蝶(女)队医: 白敬(女) 女子运动员:何旭杰56 kg ★张烨65 kg 黑龙江 领队:王晓明 教练:郑宪宾队医: 张博 男子运动员: 闫传忠70 kg ★黄凯80 kg 上海 领队:王志强 教练:陈养胜、沈学军队医: 杨杰 男子运动员: 江海东52 kg 方飞达60 kg 靳骐宇70 kg 宁佃帅100+ kg ★ 女子运动员:许婷48 kg 诸葛成雪56 kg 蔡存存65 kg

云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畅言“云+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14年

目录 1.概述 (3) 2.技术实现架构 (3) 3.应用系统建设 (5) 3.1“云”的应用 (5) 3.1.1资源云平台 (5) 3.1.2网络学习空间 (8) 3.1.3监管平台 (10) 3.2“端”的应用 (1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2) 3.3“云”与“端”的互通 (17) 3.3.1云平台主动推送到书到课资源至教学端 (17) 3.3.2云平台个人空间资源随时同步至教学端 (18) 3.3.3教学端垂直检索云平台资源 (18) 4.平台优势分析 (18)

1. 概述 畅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其中,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是教育资源集结与服务中心和网络学习协作池,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借助资源平台获得学习空间,获取教育资源,寻得专业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成为“三通两平台”运行的资源与智力保障。 按照“云+端”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资源的种类与内容,调整资源聚合与呈现方式,建立教育资源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优质资源班班通。聚合优质师资力量,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在线课堂服务。为紧缺学科制作专递课堂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供教师点播应用。为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针对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应用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网络工作与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化。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打造交互式、个性化、自主性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主体的互动。 2. 技术实现架构 畅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专为教育定制的、成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具有遵循标准、数据安全存储、云计算架构体系、大数据处理能力、长时间不间断稳定运行保障等特点。 平台逻辑架构上共分为三层: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商网云政务 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所有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利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政务服务。 解决方案: 一、平台建设的目的 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把政府所有信息化资源统一接入和管理起来,利用电子政务网的基础网络以服务的形式为有需要的政务部门提供云政务服务。同时,把政府部门的公开资源也通过平台有效的整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其他需要的部门或应用(如无线城市),实现无线资源、信息资源、政府的服务资源的充分共享,打造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化政务”! 二、平台建设的意义 本平台的建设无论是从提高政府职能,服务民生,还是在响应国家、市委市政府在云计算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推动业务扩展、服务广大民生 从服务民生来说,通过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可以快速实现低保比对、社会保险查询等民生关心的问题;从服务社会来说,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民众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卫生死角进行举报,实现全民参与。 2、提高政府效率、保证政令畅通 利用现代通信网的网络资源和移动终端的随身性、方便性,为公务人员提供随时随地获取权限内的政务信息的手段,尤其是为出差中或临时不在办公室的公务人员提供了突破地域和空间以及有线网络长度的限制的工作方式,必将会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确保政令畅通,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3、统一资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 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政府部门的资源(政务系统、行管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政府部门配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如社会救助单位)的资源)释放出来,可以方便实现多维政务信息的融合; 因为平台采用统一的网络隔离、安全传输以及应用数据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证了政务的安全性,避免了因各政务部门单独建设整套系统(网络、平台、安全设备等)而产生的重复投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云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模板

【】云公共服务外包平台 投资合作协议 本协议由以下当事人于2013年【】月【】日在【】签署。 甲方:【】 乙方:【】 丙方:山东金安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鉴于: 1.甲方是【】发展重点区域,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职教园区,是【】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为尽早形成产业集聚达到产业区域整合和提高产业集 群效应的最终目标,拟以一事一议招商引资方式吸引丙方将云智慧公共平台运 营公司注册投资到甲方所辖区域。乙方为【】职教园区的全资平台公司。 2.丙方是拥有电信增值业务、呼叫中心、信用评估资质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重 点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并且拥有一系列包括品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 产权以及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专业从事服务外包智慧平台(iTMT平台)投 资建设、销售租赁、运营管理高科技企业。 3.双方就依托丙方以及丙方的关联公司行业、专业团队优势,以甲方政策、服务、 区域优势,共同合作在【】职教园区投资建设政府云智慧公共平台(IDC数据 中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信息产业、互联网、IT产业、软件解决方案推 广,以政府买单服务方式、以市场换取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产业上下游 企业快速积聚【】职教园区。 据此, 协议各方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认真履行。

一、公司设立与奖励 1.1.甲方投资并委托丙方在其所辖区域内建设“【】云服务外包公共平台”(以下简 称:云智慧平台)。 1.2.丙方在甲方所辖区域内投资注册成立专业运营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负 责云智慧平台运营管理 1.3.乙方委托项目公司以服务外包方式就云智慧平台进行10年运营管理。 1.4.为推动甲方地区的IT互联网信息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发展当地教育培训及服务外包产业,协议各方确认:本协议完成签署后的十个 工作日内,甲方以一事一议招商引资方式指定乙方与丙方完成签署不低于1000 万元合同金额委托建设符合项目公司运营的云智慧平台分包建设及运营协议。 1.5.该云智慧平台建设使用以后,乙方将进一步委托丙方或项目公司不低于10年运 营管理,运营管理人员、市场推广、等全部费用以及经营风险由丙方或项目公 司承担;云智慧平台(IDC数据中心)所需要场地租赁费用由乙方承担;电费、 水费、网络费用由项目公司承担,甲方确保丙方及其项目公司享受教育用电电 费,电价为0.52元/度。项目经营获得税后利润双方各50%分成,每年2月份依 据项目公司上年度审计报告结算年度利润。 1.6.云智慧平台建设投入使用以后,丙方或其关联公司将引进境内外行业解决方案 接入该平台以【】园区为核心辐射整个【】地区,当甲方需要互联网、IT、信 息产业以及相关智慧城市项目需要投资建设时,将采用购买服务方式通过乙方 委托丙方或项目公司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实施项目建设。甲方将积极推动园区政 务办公、商务区、科创园、公共设施信息化、旅游、金融服务、信用评估以及 服务园区企业,提升园区档次提高服务外包、信息产业招商引资软实力加快产 业积聚。甲方与乙方承诺:将不再另行投资或与其他公司合作建设云智慧平台 (TMT)相关的基础设施。 1.7.当乙方分成所得收回所有投资金额及相应的银行同期利息后,项目公司将不再 给予乙方分成,并且丙方或项目公司有权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回购云智慧平台;

云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框架协议-专用版

云智慧公共平台投资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 甲方是【】市发展重点区域,是“十二五”期间【】市重点打造的经济开发区,是【】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为尽早形成产业集聚达到产业区域整合和提高产业集群效应的最终目标,拟以一事一议招商引资方式吸引丙方及其关联公司将云智慧公共平台运营公司注册投资到甲方所辖区域。乙方为【】开发区的全资平台公司。 丙方以及丙方的关联公司是拥有电信增值业务、呼叫中心、信用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重点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并且拥有一系列包括品牌、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化经营团队,专业从事服务外包智慧平台(TMT平台)投资建设、销售租赁、运营管理高科技企业。 双方就依托丙方以及丙方的关联公司行业、专业团队优势,以甲方政策、服务、区域优势,共同合作在开发区区投资建设政府云智慧公共平台(IDC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金融、信息产业、互联网、IT产业、软件解决方案推广,以政府买单服务、以市场换取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产业上下游企业快速积聚【】开发区。 据此, 协议各方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认真履行。 一、公司设立与奖励 丙方或关联公司在甲方所辖区域内注册项目运营内资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 甲方委托丙方或关联公司在其所辖区域内建设“云智慧服务外包公共平台”。

乙方委托丙方或关联公司以服务外包方式就“云智慧服务外包公共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进行10年运营管理。 为推动甲方地区的IT互联网信息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发展当地商品市场及产业,协议各方确认:本协议完成签署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甲方以一事一议招商引资方式指定乙方与丙方或其关联公司完成签署不低于800万元合同金额委托建设符合项目公司运营的【】开发区云平台分包建设及运营协议。 该云平台建设使用以后,乙方将进一步委托丙方或项目公司不低于10年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人员、市场推广、等全部费用以及经营风险由丙方或项目公司承担;云智慧公共平台(IDC数据中心)所需要场地租赁费用由乙方承担;电费、水费、网络费用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经营获得税后利润双方各50%分成,每年2月份依据项目公司年度审计报告结算上年度利润。 云平台建设投入使用以后,丙方或其关联公司将引进境内外行业解决方案接入该平台服务【】商品市场,乙方将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运营公司推广【】开发区政务办公、商务区、科创园、公共设施信息化、旅游、金融服务、信用评估以及服务园区企业和当地商品市场,提升园区档次提高服务外包、信息产业招商引资软实力加快产业积聚。 当乙方分成所得收回所有投资金额及相应的银行同期利息后,丙方或其关联公司有权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回购云平台;或者在运营满三年后的任何时间,丙方有权以乙方扣除分成所得后未收回的所有投资金额连同银行同期利息差额回购云智慧平台。 甲方按丙方提出的行业规范要求装修约平方米云平台及办公场地,并且给予年免租金; 甲方提供云平台场地基础装修包括吊顶、地面、墙面、空调、柴油发电机,按行业要求隔断,提供双回路电源、供电量不少于300KW,负责协调保证3家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光缆设备接入机房。 二、政策支持与奖励 甲方将制订专门适用于新公司的支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新公司前期知识产权申报资金支持以及后续的国家、江苏省以及【】市高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等。

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架构

基于云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架构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是重要抓手。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推进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应用。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绿色节能、模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动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强调要保障电子政务项目安全可控。 电子政务云(E-government cloud)是属于政府云,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上实现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云通过统一标准不仅有利于各个政务云之间的互连互通,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 而我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基于国内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级政府部门、机关所建立的本单位电子政务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这些异构、功能单一、互通互联互操作性差的系统基础之上建立起高效、安全、稳定、可靠的统一电子政务系统就成为我国电子政务云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 基于此,安徽商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层次化电子政务平台体系结构,通过构建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平台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出现。云计算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就是一种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基于云技术,

安徽商网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上文所提出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层(IaaS) 以虚拟服务器的方式向政府部门交付IaaS服务,它的技术实现本质是在云操作系统层将下层的云基础资源以虚拟机的方式进行组织,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及相关的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器虚拟化能够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台虚拟服务器,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并通过对虚拟化服务器进行隔离封装来保证其安全性。 2、平台支撑层(PaaS) PaaS服务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环境的服务。这里的“环境”即包括那些用于直接承载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例如应用服务器),又包括支撑软件运行的辅助系统软件。支撑PaaS服务的技术主要是与分布式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 3、应用软件层(SaaS)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承办单位: 法人代表: 建设地点: 1.2 承办单位概况 1.2.1 基本概况 郑州安视博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安视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于郑州中牟产业园,成立于2011年2月。母公司河南省安视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工业自动化控制、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网站运营、物流业咨询等业务,是河南省物流协会会员、郑州市物流协会会员及协会网站建设维护单位。公司具备由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软件企业认定证书”,被信息产业部授予河南地区“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并通过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现有员工160余名,其中80%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公司现设有系统集成事业部、云平台信息运营事业部、物联网工程事业部、IT产品销售部、新产品研发部、客户服务部、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拥有资深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认证测试工程师、物流咨询顾问等优秀的人才队伍。

1.2.2 经济状况 公司成立以来,经济效益及资本积累快速增长,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资产结构合理且稳定。其中2010年底资产总计5739万元,营业收入4592万元,利润总额73万元。 企业近两年财务状况分析表如下: 财务状况表单位:万元 1.3 编制依据及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郑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郑发〔2006〕19号); 3、《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区经济发展的意见》(郑发[2007]35号)文件精神; 4、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 5、国务院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