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2005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an.2005

Vol.37No.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Ξ

华中师范大学 熊 兵

提要:本文讨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的四个问题。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索绪尔语言理论有密切联系;2)布龙菲尔德提出IC分析,主要是基于W.Wundt的构造心理学中关于话语的认知分析;3)不应夸大行为主义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的本质;4)在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对意义的处理这一问题上,应区分两个不同层面:a)语言分析中对意义的使用;b)语言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即语义学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IC分析、行为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5)01-005029

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关于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学界有所评介,如许国璋(1958)、高名凯(1964)、赵世开(1978)、索振羽(1981)、赵世开(1989)、刘润清(1995)、冯志伟(1999)等。但是有些问题仍待澄清,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讨论。

1.索绪尔语言理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关系

关于索绪尔和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渊源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国外学者起初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多。20世纪80年代则有过一番热烈讨论,如Hymes 和Fought(1981:15)及Harris(1987:xii2xiii)等认为,美国结构主义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派,与索绪尔语言思想并无多大联系。Hockett甚

至一度认为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没有任何影响(不过他后来改变了观点,见许国璋1997a: 152);而Newmeyer(1986:3)、Joseph(1989: 55263)、K oerner(1989/Fought1999a[II]: 2102217)等则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较为深入讨论的是桂灿昆(1963)和许国璋(1997b)。他们都基本认可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在理论上的某种继承和发展。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语言理论“相互间不存在继承关系”,它们属于“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两种语言理论”(程曾厚1999: 75)。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在其著述中很少讨论索绪尔理论,甚至也很少提及索绪尔的名字及其语言学术语1;另一方面也在于两者的理论背景有很大差异:索绪尔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而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则是从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语言。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

05

Ξ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导师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

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关系。对此可通过史料的考察对比与分析来证明。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版问世于1916年。不过,由于191421918年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当时远在美洲大陆的布龙菲尔德并未得到这个版本。直到1922该书的第二版问世后,布龙菲尔德才得到该书。在此之前,他曾给美国人类学家T.Michelson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

你手头上有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吗?我还没见到过这本书,不过Wackernagel教授在一封信中提到过该书。我已经订购了一本,现在正急于得到它。(Hall1987:41)

布氏对该书的关注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同属结构主义这一流派,但布龙菲尔德在其论文或著述中却很少提及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的索绪尔的名字或其大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偶尔提到之处,也只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在布龙菲尔德主要的论文和著作中,大概只有五、六处提到索绪尔或者《教程》。特别是在其皇皇大作《语言论》里,涉及索绪尔时,布氏只是说:

索绪尔多年来在大学讲课,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指描写性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之间的关系———笔者注);在他去世后,他的讲义以书本的形式出版了。(Bloomfield1933:19)

众所周知,《语言论》是布龙菲尔德语言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里,他仅以如此简略的方式提及索绪尔和他的“讲义”,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疑惑:或许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并不怎么看重?

实际上,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对索绪尔和其《教程》的这种“轻描淡写”(Andresen 1990:237)的处理的确令某些语言学家感到不满。例如,194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G.Bon2 fante教授就曾给耶鲁大学的语言学教授Hall 写过一封信,对《语言论》一书“未曾提及《普通语言学教程》”表示了不满。值得注意的是,当后来Hall把此事告诉布龙菲尔德后,布龙菲尔德于1945年1月给J.Cowan教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这种不满做出如下回应: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我在《语言论》中没有提到索绪尔(其实《语言论》的几乎每一页都反映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思想),还说该书没有讨论“意义”。

……对这种不实之辞我是无法接受的。

(Hall1990:78)

其实,《语言论》第一章的确提到了索绪尔(尽管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在其后面所附的人名索引和参考文献中也列出了索绪尔的名字和《普通语言学教程》。所以,说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没有提到索绪尔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欠公允的2。

值得注意的是,布龙菲尔德的上面这段话中有这样一句说明:“其实《语言论》的几乎每一页都反映了《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思想。”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夸张,但同时也表明,布龙菲尔德自己是完全认同索绪尔对其语言思想所带来的影响的。

实际上,布龙菲尔德在其他一些论文中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如在为萨丕尔的《语言论》(L anguage)撰写的一篇书评中,他认为“索绪尔那本书为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1922:142)。显然,这里所说的“新方向”就是指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向。另外,布龙菲尔德还专门为索绪尔的《教程》写过一篇书评,指出:

这部著作广受赞誉,它不仅显示了人们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表明了学界人士对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愿望,而这种理论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改变我们对人文研究所抱有的某些先入之见。

(Bloomfield1924:317)

关于《教程》的主要价值,他写道: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价值体现在对一些基本原则明晰而严谨的阐述上。作者所论及的大多数问题

15

熊 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由来已久,在不同的场合也零零碎碎地为人们所谈到,但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化则要归功于索绪尔本人。

(Bloomfield1924:317)

此外,在这篇书评中他还肯定了索绪尔关于“历时”和“共时”以及“语言”和“言语”等概念的区分。

1926年,布龙菲尔德在L anguage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在该文引言的注解部分,他说:

 我也受益于萨丕尔的《语言论》(纽约,1921年)以及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巴黎,1922年)。这两位作者都采取了一些步骤对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作了规定。(Bloomfield1926:155)

这里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启发之功表示了谢意,虽然这种感谢仅限于索绪尔关于“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对他的启迪。

从以上列举的史料可以看出,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理论的评价是积极的,同时也认可自己的语言理论受惠于索绪尔的某些思想。不过,在《语言论》及其他众多的论著中,他对索绪尔及其《教程》的确提及不多,且所涉之处也绝无过多的溢美之辞。这多少使人感觉到,布龙菲尔德在承认索绪尔语言理论重要价值的同时,似乎也想“淡化”索绪尔对其语言理论的影响。而这种感觉也并非毫无道理。首先,虽然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人,但其声名大起之时是迟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在上世纪初他并无如此盛名。而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随着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一批语言学家的崛起,美国语言学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就“犯不着攀上欧洲这份亲家”(许国璋1997b:183)。其次,布龙菲尔德等一批美国语言学家秉承了自W. Whitney以来一些美国语言学家的传统,致力于在美国建立起一套独立的、不依附于欧洲的语言学理论(an autonomy from European ap2 proaches),这种努力或许也促使他竭力淡化索绪尔对他的影响。虽然如此,在其语言理论体

系的构建中,布龙菲尔德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接受了索绪尔的思想,并在某些方面加以发扬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布龙菲尔德语言理论是索绪尔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把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索绪尔理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其语言的“系统”(système)观。在索绪尔看来,符号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言的“系统”,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Saussure1983:120])。布龙菲尔德虽未提及或讨论“系统”的概念,但他对语言的分析完全建立在“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关系”、

“差别”等结构关系的基础之上。这正是为什么美国描写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原因。例如,在阐述音位的概念时布龙菲尔德说:“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1933: 128),这与索绪尔(1983:116)对音位概念的表述几乎同出一辙。而且,布龙菲尔德提出的一些语言分析的操作方法,如替换法、对比法、IC 分析法以及在他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分布法等,都是基于“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的语言“系统”观。此外,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其他一些重要思想,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分等,都在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总之,虽然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土壤和相对的独立性(如对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索绪尔语言理论为该学派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基础,它构成了这一学派的理论背景。

2.直接成分(IC)分析的思想来源

关于IC分析的思想来源,国内学界鲜有介绍或讨论。伍铁平(1981)曾详细讨论过IC分析的理论基础,认为“直接成分学说可能同索绪尔的组合段(syntagme)有关”(44)。但他并未

25

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说明布龙菲尔德为何会提出IC概念。国外较早对此展开探讨的是Percival(1976)。他认为,布龙菲尔德提出“直接成分”是基于冯特(W. Wundt)的构造心理学中关于话语的认知(ap2 perception)分析。布龙菲尔德早年受冯特影响很大,他甚至宣称自己的语言学完全建立在冯特的心理学基础之上(1914:vi)。在《语言科学导论》中他(1914:60261)提出,一句话中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表述有着鲜明的心理特征。人们在说话时,对经验的表述大多遵循二分(bi2 nary cutting)的原则:较先关注的内容(主词[subject])表述在前,稍后关注的内容(谓词[predicate])表述在后。然后,这两部分内容又可分别依此进一步二分(分别为主词和属性词[attribute]),直至分出最终成分。主词一般表示所呈现的物 事、所知道的物 事或具体的物 事,谓词和属性词则表示有关主词的性质、行为或与之的关系。由于语言是经验的外在表述,而既然经验的表述遵循二分原则,语言形式的分析也就同样遵循二分的原则。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后来的一篇重要论文《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中,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提及IC的概念。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IC分析是以冯特的心理学为基础,而布氏当时已经抛弃了冯特的心理学,转向了机械主义立场。

由于布龙菲尔德提出IC的时间是1914年,而索绪尔的《教程》直到1916年才出版,因此IC的提出只能是与冯特的心理学密切相关,而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并无联系。不过,或许是认识到IC对语言描写与分析的必要性,或许受到索绪尔的组合/聚合理论的启发,在《语言论》(1933)中布龙菲尔德又重新讨论了IC。这里他以Poor John ran away为例,说明了IC分析的过程。不过总的来看,布龙菲尔德在该书中对IC分析的论述十分简略,而且在这些讨论中他并没有涉及IC分析的标准,也未讨论“语言结构为何大多是二分的”这一问题。继《语言论》之后,Pike(1943)、Wells(1947)、Nida (1949;1960)、Hockett(1958)等人也对IC分析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如Pike(1943)提出对句法

结构进行切分的二十条原则;Wells(1947b)提出根据“扩展”(expansion)的原则来确定IC; Nida(1949:91293)提出层次切分的五项原则,等等。不过,他们并未就IC分析的依据展开讨论。关于这一问题,Nida只是简略指出,“经验告诉我们,语言结构大多是倾向于二分的”(1949:92)。后来有一些语言学家试图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来证明IC分析的合理性。如D. Slobin在《心理语言学》(1971)一书中就介绍过J.Fodor和T.Bever在1965年所做的心理学实验,以期证明直接成分的切分是合乎人类对语言的心理感知的。当然,也有学者(如J. Greenberg)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参看伍铁平[1981:59260])。不过总的来看,大多数语言学家对IC分析的合理性并未提出太多的质疑,而且似乎是“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其理论与方法。如转换生成语法的短语结构规则就是IC分析形式化的产物,而格语法、切夫语法对表层句法结构的分析也采用了IC分析法。

3.行为主义的影响

人们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关系问题上,布龙菲尔德似乎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他摆脱了对冯特构造心理学的依赖,宣称“心理学对语言学研究来说是不必要的”(1927/Hockett1970: 176),“我们不必引证任何一种心理学的观点也能够从事语言研究”(1933:vii);但另一方面,他却转向了A.P.Weiss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试图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来对语言做出解释。如他曾表示自己在语言研究中“遵从Weiss的观点”(1927/Hockett1970:176)。在《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中,他多处引用了Weiss的观点,甚至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模仿了Weiss先前的一篇论文“A set of postulates for 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语言论》(1933)中那个著名的“Jack and Jill”的例子,也仿自Weiss《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1929)中的“Mr.A and Mr.B”一例(转引自Belyi1967/ Fought1999a[II]):118)。难怪Sampson

35

熊 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1980:64)认为“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主义的”,甚至不无偏颇地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那么,以上矛盾应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须看到,Weiss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的确产生了影响。布龙菲尔德与Weiss于20年代头几年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共过事,两人是好友,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两人都反对心灵主义,主张从机械主义的角度,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特别重要的是,“Weiss的心理学考虑到了语言学上的一些问题”3(Bloom2 field1927/Hockett1970:176),这势必对布龙菲尔德产生不小的吸引力。不过应该指出,布龙菲尔德之所以在语言研究方面“遵从Weiss 的观点”,本质上是因为他遵从Weiss行为主义理论中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特点的方法论,即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可观察、可验证的方法来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与冯特心理学所采取的“内省”法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引起了布龙菲尔德的共鸣。“布龙菲尔德从Weiss那里所获益的并非某种心理学,而是科学的理念”(Hymes&Fought1981:106)。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上矛盾便可以得到解释:与其说布龙菲尔德遵从了Weiss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如说他遵从了这门学科所蕴涵的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不过,行为主义毕竟对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产生了影响。只是在“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上,国外学界的看法并不相同。传统上,许多学者(如Sampson[1980:64])认为这种影响很大,但不同的看法也不少,如Hymes &Fought(1981:102)便认为行为主义对布龙菲尔德语言思想的影响是有限的;Teeter (1969/Fought1999a[III]:9)也认为,至少在语言实践方面,行为主义对布龙菲尔德并无多大影响。Fries(1961:203)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布龙菲尔德“排除了心理学”(当然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至于国内学界,对此问题尚未有过深入讨论,一般用“布龙菲尔德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的”这句话一笔带过,然后用“Jack and Jill”的故事(即“刺激-反应论”)进行说明。伍铁平(1990)曾撰文专门讨论《语言论》(1933)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但对上面这一问题并未展开探讨。本文认为,虽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布龙菲尔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也不应过分夸大这种影响。如上所述,结构语言学从其他学科借用而来的是一种态度,一种适用于所有严肃科学的观察的方法,“语言学家无需采纳行为主义的哲学理念,但能够而且应该借鉴其中所蕴涵的科学的方法”(Dinneen 1995/Fought1999a[I]:302)。布龙菲尔德曾表示,与“行为主义”这个术语相比,“‘物理主义’(physicalism)这个术语要好的多”(1936/ Hockett1970:324.n.6),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希望在语言研究中尽力避免行为主义的影响这样一种主观意愿。实际上,如果说行为主义对布龙菲尔德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的社会功能,即“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作出反应”(Bloomfield1933:24),而这种刺激-反应机制便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2)意义的本质,即意义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景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Bloomfield1933:139),而这一行为主义的意义观成为他得出“语言研究必须从形式出发”这一结论的原因之一4。至于在语言研究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语言描写与分析的实践方面,行为主义的影响微乎其微”(Seuren1998: 191)。例如,在《语言论》中,除在第二章“语言的用途”和第九章“意义”中能看到行为主义的某些影响外(如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言语行为),其他地方很难看到这种影响。而在布龙菲尔德的其他论著中,也只是在谈到语言的社会功能(如Bloomfield[1942])和意义问题(如Bloomfield[1943])时,才会涉及行为主义的某些思想。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行为主义对于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影响如何?答案是:这种影响更加有限。我们注意到,布龙菲尔德之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极少从行为主义心

45

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理学的角度讨论语言问题。而Z.S.Harris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布龙菲尔德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对语言理论所做的解释是武断的和站不住脚的(arbitrary and not supportable)。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看得很清楚。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读者都没有秉承他的这种观点”(转引自C.

F.Voegelin1974/Fought1999a[II]:239)。

4.“意义”问题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在语言研究的意义问题上引发了很大争议。一方面,很多人批评这一学派忽视或排除语言研究中的意义因素,搞纯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也有人为该学派进行辩护,认为在意义问题上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者。本文认为,在过去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很多人混淆了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即:1)语言分析中对意义的使用;2)语言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即语义学的地位。下面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

4.1 语言分析中意义的使用

曾经有人批评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他们在语言分析中忽视或排除了意义的因素,而试图完全依赖分布的标准。但这种看法是有欠公允的。结构主义学者在“语言分析中意义的使用”这一问题上看法并不一致,因此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者。布龙菲尔德虽然认为语言分析应该从形式出发,但并不否认意义因素在语言分析中的作用。对他来说,意义在语言分析中“不是用还是不用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恰当使用的问题”(Hymes& Fought1981:107)。关于这一点,他在给Pike 的一封信中曾作过申诉,表示在意义问题上因遭人误解而“感到难过”(Hall1990:48)。Fries (1954:57260;1961:2122217)、Hymes& Fought(1981:107)、Hall(1987:1552159)等也都为布龙菲尔德的意义观作过辩护。至于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K oerner(1978:1612 169)曾根据他们对意义的不同处理把他们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以Nida、Hall、Hockett、G lea2

son和Hill为代表的“折衷派”,另一边是以Trager、Bloch、Smith、Harris等为代表的“极端派”。前者认为在语言分析中必须有控制地使用意义标准;后者则认为应完全使用分布的标准,而试图把意义标准排除在外。另外,除以上学者外,描写语言学派中还有一些学者,如Sapir、Newman、Swadesh、Pike、Voegelin等,他们有着更多的人类语言学背景,更专注于印第安语的田野调查工作,意义在其语言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实际上既重视形式,又重视意义。从这一点上看,他们更像是带有结构主义特征的传统派。由此看来,笼统地说结构主义语言学者在语言分析中排除意义是欠妥当的。

4.2 语言研究中语义学的地位

对结构主义学者的另一个批评是他们在其语言体系中排除了对“意义”的研究,或者说排除了语义学。这一批评也是值得商榷的。布龙菲尔德实际上并不否认语义研究的重要性。在《语言论》中,他专门用一个章节(第九章)讨论了意义问题。此后也曾专门撰文讨论意义的研究问题(如Bloomfield1943)。不过他始终认为,“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的状况为止”(1933:140)。他对语义研究的这种悲观态度对其他结构主义学者造成了很大影响。于是我们看到,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很少有人在其论著中专门讨论语义问题。不过,这并不等于他们主观上想把语义研究排除在语言学之外。Trager和Smith在《英语结构纲要》(1951)中虽然把意义问题排除在微观语言学(microlinguistics)之外,但在纯理语言学(metalinguistics)中还是为它保留了一个重要位置(1951:81282)。Hockett在《现代语言学教程》(1958)中提出,语言由一个中心系统(分为语法、音位和语素音位三个分系统)和一个外围系统(分为语义和语音两个分系统)所组成。在《教程》中他只讨论了中心系统,但他(1958:138)也认为“外围系统和中心系统一样

55

熊 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重要”,只不过“研究它们要困难得多”;“语音和语义分系统的研究工作当前还处于幼年时期”,因此只有等中心系统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后,才能更深入地讨论语义、语音的研究问题。Hill在《语言结构导论》(1958)中虽未专门讨论意义问题,但强调并不是要排除意义的研究,而只不过是要贯彻这样一个原则,即语言研究只能是从我们了解较多的方面开始,向了解较少的方面过渡。他认为自己对语言构造的纯形式化研究的尝试“为英语的语义学研究打下了某种基础”(Hill1958:409)。因此,对于结构主义学者来说,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在自己的语言体系中“排除”了意义的研究,而在于意义的研究在这个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大多数结构主义学者都承认语义研究的重要性,而且也试图把语义研究包括在其语言体系之内。当然,他们并未着手进行这种研究,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更易形式化操作的音位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上。而语义研究在他们看来则是将来的事,必须“推迟”(Hill1958:3)到以后才能进行。这种观点本身能否成立是大有疑问的,但如果就此说结构主义者试图在其语言研究体系中排除意义的研究,那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5.结语

美国结构主义作为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一个语言学流派,为语言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其所制定的一套严密的语言描写与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上。此外,这个学派尊重语言事实,重视语言形式的客观描写与分析,重视方法的严谨和缜密,这些都为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当然,随着上世纪50年代末转换生成语法的崛起,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日渐式微。不过,人们并未就此淡忘这一学派。过去十多年来,学界对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探讨并未停止,如Hall (1987;1990)、K oerner(1989)、Falk(1992)、Murray(1993)、Hockett(1999)、Fought(1999a; 1999b),等等。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讨论来澄清有关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模糊认识,并为其他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注 释

1.在美国结构主义学者中,对索绪尔理论做过较为深入讨论

的是Wells(1947a)。另外,布龙菲尔德(1924)在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撰写的一篇书评中也对该书进行了简略的评述。

2.有些学者抱怨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的索引中未列出索绪

尔的名字,在参考书目中也未列出其《普通语言学教程》,如本文提及的G.Bonfante教授就表达了这种不满。许国璋(1997b:151)也说,《语言论》的“索引和书目中都没有索绪尔的名字”。但这显然是误解。正如Hall(1990:79)所说,“如果Bonfante用‘de Saussure’(而不是用‘Saussure’)来检索,就会在人名索引和参考文献中找到索绪尔的名字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这很可能是布龙菲尔德在其论著中多次提及Weiss,却较少

提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J. B.Watson的原因,虽然Watson的学术地位在Weiss之上。

4.导致描写语言学家坚持“语言研究必须从形式出发”的原

因,除行为主义的意义观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因素:1)描写语言学的人类学研究背景。由于调查者面对的是没有文字记录、不为调查者所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因此对这类语言的调查研究只能从形式出发;2)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理念。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可观察性、可证实性、可检验性原则,因此认为语言研究只能是从形式出发。

参考文献

Andresen,J.T.1990.L inguistics in A merica17692 1924:A Critical History[M].N Y: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Inc.

Bloomfield,L.1914.Int roduction to the S tudy of L an2 guage[M].New Y ork:Henry Holt&Co. Bloomfield,L.1922.Review of Sa pir[J].The Classical Week15:1422143.

Bloomfield,L.1924.Review of Saussure[J].Modern L anguage Journal8:3172319.

Bloomfield,L.1926.A set of postulates for the science of language[J].L anguage2:1532164. Bloomfield,L.1927.On recent work in general linguis2 tics[J].Modern Philology25:2112230.[Repr.in

Hockett1970:1712190]

Bloomfield,L.1933.L anguage[M].New Y ork:Hen2 ry Holt&Co,.

Bloomfield,https://www.docsj.com/doc/0712518272.html,nguage or ideas?[J]L anguage

65

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12:89295.[Repr.in Hockett1970:3222328] Bloomfield,L.1942.Philosoph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A].Repr.in C. F.Hockett1970:3962399. Bloomfield,L.1943.Meaning[J].Monatschef te für Deutschen U nterricht35:1012106.[Repr.in Hockett1970:4002405.]

Dinneen,F.J.1995.Leonard Bloomfield.[Re pr.in J.

Fought1999a(I):2922321.]

Falk,J.S.1992.Otto Jes persen,Leonard Bloomfield, and American structural linguistics[J].L anguage 68:4652491.

Fought,J.1999a.L eonard Bloomf ield:Critical Assess2 ments of L eading L inguists[C](3Vols).London: Routledge.

Fought,J.1999b.Leonard Bloomfieldπs linguistic legacy [J].Historiographia L inguistica26:3132332. Fries,Charles C.1954.Meaning and linguistic analysis [J].L anguage30:57268.

Fries,Charles C.1961.The Bloomfield“School”[A].

In C.Mohrmann, A.S ommerfelt&J.What2 mough(eds.).T rends in European and A merican L inguistics193021960[C].Utrecht:S pectum. Hall,R. A.,J r.1987.L eonard Bloomf ield:Essays on His L if e and Work[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Hall,R. A.,J r.1990.A L if e f or L anguage:A Bio2 graphical Memoir of L eonard Bloomf ield[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2 ing Company.

Harris,R.1987.Reading S aussure:A Critical Com2 mentary on the Cours de L inguistique Générale [M].London:G erald Duckworth.

Hill,A. A.1958.A n Int roduction to L inguistic S t ruc2 ture:From Sound to Sentence in English[M].

New Y ork:Harcourt Brace.

Hockett,C. F.1958.A Course in Modern L inguistics [M].New Y ork:Macmillan.

Hockett, C. F.(ed.).1970.A L eonard Bloomf ield

A nthology[C].Bloomington:Indian University

Press.

Hockett,C. F.1999.Leonard Bloomfield:After fifty years[J].Historiographia L inguistica26:2952 312.

Hymes,D.&J.Fought.1981.A merican S t ructural2

ism[M].The Hague:Mouton Publisher. Joseph,J. E.1989.Bloomfieldπs Saussureanism[J].

Cahiers Ferdinand de S aussure43:55263.[Repr.

in J.Fought1999a(II):2002209]

K oerner,K.1978.Bloomfieldian linguistics and the problem of“meaning”[A].In K.K oerner.1978.

Tow ard a Historiography of L inguistics[C].Ams2 terdam:John Benjamins B.V.

K oerner,K.1989.Leonard Bloomfield and the Cours de L inguistique Générale[J].Cahiers Ferdinand de

S aussure43:55263.[Repr.in J.Fought1999a

(II):2102217]

Murray,S.O.1993.Was Bloomfield a Bloomfieldian?

[A].Repr.in J.Fought1999a(I):2712291. Newmeyer,F.J.1986.L inguistic Theory in A merica [M].Orlando:Academic Press.Inc.

Nida,E.A.1949.Morphology:The Descriptive A nal2 ysis of Words[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ida,E. A.1960.A S ynopsis of English Syntax[M].

Norman: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ercival,W.K.1976.On the historical source of imme2 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A].In J. D.McCawley

(ed.).Notes f rom the L inguistic U nderground

[C].New Y ork:Academic Press.P p.2292242. Pike,K.L.1943.Taxemes and immediate constituents [J].L anguage19:65282.[Repr.in Fought1999a

(III):73293]

Sampson,G.1980.Schools of L inguistics[M].Stand2 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Saussure, F.de.1983.Course in General L inguistics [M](Tr.by Roy Harris.)London:G erald Duck2 worth&Co.Ltd.

Seuren,P. A.M.1998.Western L inguistics:A n His2 torical Int 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 Pub2 lishers Ltd.

Teeter,K.V.1969.Leonard Bloomfieldπs linguistics [J].L anguage Sciences7:126.[Repr.in Fought

1999a(III):3212].

Trager,G.L.&H.L.Smith.1951.A n Outline of English S t ructure[M].Washington: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 ocieties.

Voegelin,C. F.1974.Review of Es per1968,Harris 1973and Hockett1970[J].L anguage Sciences.

75

熊 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Vol30.[Repr.in Fought1999a(II):2372243]. Wells,R.S.1947a.De Saussureπs system of linguistics [J].Word3:1231.

Wells,R.S.1947b.Immediate constituents[J].L an2 guage23:812117.

程曾厚,1999,《普通语言学教程》选读[A],载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2版)[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冯志伟,1999,《现代语言学流派》(修订本)[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高名凯,1964,作为美国资产阶级文化一个部门的描写语言学[J],《语言学资料》第3期。

桂灿昆,1963,索绪尔思想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第4期。

刘润清,1995,《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索振羽,1981,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A],载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语言学论丛》[C](第8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伍铁平,1981,二分法和直接成分学说[J],《现代英语

研究》第1期。

伍铁平,1990,评《语言论》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J],《现代外语》第3期。

许国璋,1958,结构主义语言学评述[J],《西方语文》第2期。

许国璋,1997a,从两本书看索绪尔的语言哲学[A],载许国璋,2001,《论语言和语言学》[C]。北京:商务

印书馆。

许国璋,1997b,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A],载许国璋, 2001,《论语言和语言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赵世开,1978,评哈里斯《结构语言学》[J],《现代外语》第2期。

赵世开,1989,《美国语言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4—7—29;

本刊修订稿,2004—8—20

通讯地址:430079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在四川外语学院举行

2004年10月22日至26日,在四川外语学院举行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翻译中心主任Edwin G entzler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谭慧敏博士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继承、借鉴、创新”。Edwin G entzler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沈家煊研究员、烟台师院张志毅教授做了主题演讲,分别题为:“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orld:Today and Tomorrow”,“‘偷’和‘抢’的英汉比较”、“词汇语义学的新进展”。此外,还有十余位学者做了大会报告。除了六场大会演讲和报告,会议还分成“英汉语对比研究”、

“翻译研究”、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

“文化对比研究”、

“文学、典籍与翻译”等五个小组进行讨论。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学会成员近年科研成果展,在川外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青年学术论坛,最后还安排了专家问答。

会议确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在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

(本刊讯)

85

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2005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an.2005

Vol.37No.1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Considerations in running a foreign langu age university,by Chen N aif ang,p.3

To run a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well,four important thing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1)pay constant atten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2)make sure the staff keep abreast of the latest teaching beliefs;3)back up teaching with high quality research;4)do a good job in cultural and humanity education.

Def inition and isolation of semantic features,by S hao Jingmin&Zhou S hao,p.21

Beginning by defining the term“semantic feature”,the paper tries to indicate its essential connotation by comparing with componential analysis theory.Based on this,it then categorizes“semantic features”into four patterns.The paper al2 so offers four methods of isolating them from a natural meaning item:aggregative generalization;combinative analysis; substitutive comparison;transform analysis.Although analysis of semantic features is not ex pected to solve all problems,it does benefit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grammar.

The signif icance of linguistic decategorization theory,by L iu Zhengguang&L iu R unqing,p.29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linguistic decategoriz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The paper first gives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 decatgeorization,then examines its features as well as its theoretical mo2 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The theory better explains the following three basic issues:1)how the linguistic system satisfies the infinite need of 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with its finite sources,that is,the linguistic innovation;2)the processes of linguistic entities obtaining multifunctionality;3)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nonideal linguistic facts in theory construc2 tion.

The“shape”of thought:An empirical study on“embodiment”,by L i Fuyin,p.44

“The Embodiment Hypothesis”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or so.It claims that“human physical,cognitive and social embodiment ground our conceptual and linguistic systems”.This article reports an empirical study on“The Embodiment Hypothesis”.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wenty2seven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Each subject wrote an essay describing their THOU GHT on a real event in their experiences.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different metaphorical patterns of THOU GHT,it is concluded that(1) THOU GHT IS CONCRETE OBJ ECT;“Heart”and“brain”are both organs of thinking as well as“CON TAIN ERS”for thoughts,but“heart”is more typical in both functions;“THE MIND IS BOD Y”metaphor is also found in the data,but it can only serve as an example of the“THOU GHT IS CONCRETE OBJ ECT”metaphor.This study generally supports “The Embodiment Hypothesis”.

Some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by Xiong Bing,p.50

The paper examines four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concerning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Firstly,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aussure’s theory.Secondly,the introduction of IC analysis by Bloomfield is largely based on W.Wundt’s structural psychology.Thirdly,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ism on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2 guistics should not be overestimated,which is chiefly manifested in two as pects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nature of https://www.docsj.com/doc/0712518272.html,stly,two differe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f meaning by American structuralist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1)the use of meaning in linguistic analysis,and2)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inguistics,i.e.,the status of semantics.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本世纪末得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得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得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就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得旗手。目前无论就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得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得框框。具体语言得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得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与语文学家创立得“语法”。这种“语法”就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得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第二阶段就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得语文学。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就是唯一得研究对象,相反她重视得就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就是确定、解读与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得、现时得语言研究。最重要得就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她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与波斯语。在长期得语言实践过程中,她发现印度得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与词根跟欧洲得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她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得瞧法。?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得瞧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得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得学者与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

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得《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得《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得《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得《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得阶段,尤其就是印欧语系语言得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与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得语言已经有了详细得了解。比较语法虽然对开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得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得对象得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得比较有什么目得,所发现得关系有什么意义。今天瞧来,比较语法得研究最主要得功绩只就是为重建语言得历史做了一些具体与实质性得工作。?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得与关系意义,那么她们所研究得必然就是“纯粹”得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得瞧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得观点。例如施来赫尔在她得《语言比较得研究》中说“语言有它得将来,这将来就词得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就是这历史得最纯粹得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得增长里找到,语言就是属于自然界得范围,而不就是属于自由得心理活动得范围。”再比如马克思?缪勒在她得《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又说语言得一切变化“都不就是真正历史得变化,而只就是自然得增长;艺术、科学、哲学与宗教可以有历史,而语言或任何其她自然界得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到语言虽不断起变化,但不就是任何人所能产生或阻止得。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2005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an.2005 Vol.37No.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Ξ 华中师范大学 熊 兵 提要:本文讨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的四个问题。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索绪尔语言理论有密切联系;2)布龙菲尔德提出IC分析,主要是基于W.Wundt的构造心理学中关于话语的认知分析;3)不应夸大行为主义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的本质;4)在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对意义的处理这一问题上,应区分两个不同层面:a)语言分析中对意义的使用;b)语言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即语义学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IC分析、行为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5)01-005029 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关于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学界有所评介,如许国璋(1958)、高名凯(1964)、赵世开(1978)、索振羽(1981)、赵世开(1989)、刘润清(1995)、冯志伟(1999)等。但是有些问题仍待澄清,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讨论。 1.索绪尔语言理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关系 关于索绪尔和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渊源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国外学者起初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多。20世纪80年代则有过一番热烈讨论,如Hymes 和Fought(1981:15)及Harris(1987:xii2xiii)等认为,美国结构主义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派,与索绪尔语言思想并无多大联系。Hockett甚 至一度认为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没有任何影响(不过他后来改变了观点,见许国璋1997a: 152);而Newmeyer(1986:3)、Joseph(1989: 55263)、K oerner(1989/Fought1999a[II]: 2102217)等则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较为深入讨论的是桂灿昆(1963)和许国璋(1997b)。他们都基本认可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在理论上的某种继承和发展。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语言理论“相互间不存在继承关系”,它们属于“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两种语言理论”(程曾厚1999: 75)。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在其著述中很少讨论索绪尔理论,甚至也很少提及索绪尔的名字及其语言学术语1;另一方面也在于两者的理论背景有很大差异:索绪尔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而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则是从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语言。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 05 Ξ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导师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

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1.放弃“要素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以词为中心的语言观”,对语言不仅进行历时性研究,更要根据语言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共时性研究。 2.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指抽象的语言系统,是词的体系和语法规则。言语指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说这种语言的人所发出的话语。语言的本质超出并支配着言语的具体表现,言语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语言是支撑它的冰山。(语言相当于棋的抽象规则和惯例,言语相当于棋者与对手较量时走的一步棋。)语言永远存在着创造新句子的可能性,此即索绪尔所谓语言的“能产性”。 3.能指和所指: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和形象,即语言的读音和书写样式;所指指语言的概念和内容。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随意性和武断性。语言有自己的现实,这就是它的关系结构,语言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界定的。 4.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每一要素的价值由其它要素的同时存在而获得。 语言符号的句段或水平关系:一个词意义接着前一个词的出现展现出来,直到最后一个词就位,意义才完整,这形成了语言的横组合方面(历时性方面)。 语言的联想或垂直关系:在语言中每个词还与此时尚未出现的其它词有关系,如与这个词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或语法功能相同的词等,它们通过自己未被选中来促进词的意义界定。 通过语言句段水平关系和联想的垂直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封闭、自足和自我界定的系统,词的意义由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元素的差异关系赋予,与处于语言之外的现实无关。这使语言学的研究由“外”转向“内”,人们关注语言自身的机制,而不再是语言外的现实。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意义 1.词的意义不再由主体赋予,而是由系统本身决定,主体不再是意义的源泉以及字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保证,这 大大弱化了主体在哲学上的崇高地位。 2.语言结构具有自主自足、和自我包容的特征。这启示人们:不必关注语言与现实(字与物)的关系,而应关 注语言结构内部符号与符号(符号之间的运动)的关系,从而把语言提高到现实之上。 3.没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和声音,任何所指和能指只有在语言结构中才存在。语言结构是人类的特殊 结构,是人们与现实打交道的必要媒介,语言结构即为人类现实的结构 4. 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划分和译解世界,这导致了他们生活世界的独特性。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关系”组成的,事物只是关系的“支撑点”。结构主义研究的是联接诸元素的 关系,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诸元素。 2.结构主义力图构造出符号系统从而实现研究的形式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3.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结构主义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寻找在其背后的深层结构,把全部现象世界还原 到秩序的恒定性中去。 4.结构主义所说的深层结构大都不是指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他们强调深层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 构对外部混沌世界的“整理”与“安排”,由此世界才具有了“秩序”和“意义”。 5.结构主义要“追根溯源”,要消解在时间中生成的一切,以便把握住最终源头,抓住一切变化中不变的“原型”。 6.在结构中,个体既受其他个体制约,又受系统整体制约,同时还受非个人的无意识机制制约。 结构主义的文学观 1.传统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研究目的是对作品进行解释。从结构主义观点看,具体作品只是作家在历时 性过程中的一次“话语”。传统文学关注作品的意义,结构主义关注抽象的语法规则,认为所有的小说是根据规则来写的。传统(所指)结构(能指)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的不是某个人的某次具体叙述,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也不是某时某地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结构主义语言学把抽象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保证语言学研究科学性。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把决定具体文学作品叙述的规则、语法结构的“母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保证文学研究科学性。结构主义开辟了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即叙述学的诞生。 2.传统文学研究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作家所处时代以及作家精神个性的反映。结构主义认为,文学既不 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也不是作家主观世界的反映,它由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对立造成。索绪尔认为,

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关键词:《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课 《语言学流派》专题讲座《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课堂笔录 主讲:徐昌火博士 课堂提问: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2简介“分布”理论。 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的结构主义 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 ? 1926-1950,集体活动,集体论文? 马泰休斯、雅克布逊、马丁内 ? 首次提出把音位学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分支? 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被称为functionalists功能语言学派。 ? 在音位学、语体学、语义分析、语言教学方面不乏真知灼见。 ? 对美国各语言学派的发展、英Halliday系统语法有很大影响。 基本观点? 1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 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性质才使人类有可能进行交流;不分析语言成分和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手段系统。 ? 3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重视书面语和口语的对比分析。 ? 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要从说写者的角度考查。马泰休斯

? 基于信息交流,提出theme主位和rheme述位概念。50年代有topic 主题comment述题? 主位,指已知或公认的事实,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述位,指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这对比较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功能和语体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句子的功能前景/实际切分?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句子的三个成分:主位(负载交际力最小的成分),渡位(有人说不必),述位(负载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 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这种研究揭示了语言系统中能够创造语篇的具体功能,正是有这种功能,语言才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为各种各样的交际目的服务。 雅克布逊 ?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欠缺,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不平衡的性质来自语言的交际功能。 ? 区别性特征说:用双分法,每个音位特征有两个值,如[+鼻音][-鼻音]。这些偶值特征主要用来表现音位的区别,称之为区别性特征。共分了十二对特征,这些特征是依据声学特征来规定的。十二对语音区别特征? [+元音性] [-元音性] ? [+辅音性] [-辅音性] ? [+聚集性] [-聚集性] ? [+紧张性] [-紧张性] ? [+浊音性] [-浊音性] ? [+鼻音性] [-鼻音性] ? [+延续性] [-延续性] ? [+刺耳性] [-刺耳性] ? [+急煞性] [-急煞性] ? [+低沉性] [-低沉性] ? [+抑扬性] [-抑扬性] ? [+扬升性] [-扬升性] 哥本哈根学派 ? 叶尔姆斯列夫1943《语言理论导引》 ?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产生背景 二、含义及代表人物 三、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 四、替换法 美国结构社会背景: 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使得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这样才能对那些不为人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作出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理论背景: 1916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 Saussure: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Bloomfield: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背景 社会背景: 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使得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这样才能对那些不为人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作出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理论背景: 1916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 Saussure: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Bloomfield: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 含义及代表人物 含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掌门人之一Hocket表示:我一直很不确定“结构主义”应该是怎么回事,除了知道它用来指20世纪强调“系统”和“模式”的语言研究理念,以与19世纪的“原子主义”的研究理念相区别。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通俗理解: 以Saussure(1916)语言学思想为源头,以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主义为主体的一个语言学派别。 代表人物 以Bloomfield和后Bloomfield学派的学者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 整体而言: 语言描写与分析的过程就是切分语言材料、归并语言单位,并说明单位间配列关系的过程。 具体而言: 首先,提取独立的语音单位(音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 然后,提取独立的形态单位(语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 替换法 (一)替换法: 用一个语言成分来替换另一个语言成分,若替换后其所在语言片段能够成立,则证明这两个成分属于同一个替换类。 其理论基础:语言单位的聚合关系; 如: can’t do it [k] / [k h] 音位变体或不同音位 ***quite*** utterlly 句法功能相同,同一形式类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1924年由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人创建的美国语言学会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学会1925年创刊《语言》杂志,作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喉舌,每年还在夏季举办语言学讲习班,为学者们提供学术活动的场所。 直接原因是基督教的传播和战争的需要。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等教派都规定其经文不能随便译成其他语文,基督教却不一样,相反要求它的教徒尽可能将其经文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和方言。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美洲有大量基督教徒进入印第安语区学习研究印第安语等土著语言,进行布教活动.,他们当中有些还是很有语言修养的教士。这些教士们记录土著语言,给当地人创造文字,然后用当地文字翻印福音书,客观上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新材料,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调查方法,从而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1911至1939年,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鲍厄斯对这些语言作了综合研究,写成很有名气的《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共三大册)。一般认为鲍厄斯的工作,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开端。 另一个原因,也可称为次要原因,是二战爆发期间,为适应全球战争的需要,美国人需要学习大量外国语,描写语言学大师之一布龙菲尔德本人就参与编写过几种外语教材。以上这两种语言工作方法都是不谋而合的。 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美洲印第安语很多都没有文字和历史的材料,这使得这一学派一开始就不得不从口语着手进行共时的形式分析。这种做法,跟欧洲学者着重书面文献的语文学和专搞历时研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都有显著的不同。 ②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这一因素。美国结构主义在结构分析中只注意可供验证的语言形式,不考虑心理过程,也不谈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在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上,他们认为形式的对立能决定意义的不同。 ③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结构分析的任务是从一堆语言素材中切分出独立的单位(如音素、语素等)并加以归类。在切分中,主要的依据是分布。所谓分布,是某个单位或特征在话语里出现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总和,也就是它出现于其中的一切环境的总和。所谓替代,是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单位能够用别的单位来替换。 ④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一学派重视结构的层次,由此发展出直接成分分析法。所谓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简介一 什么是结构主义?什么是叙事学? 20世纪是一个思想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的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里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变幻的各种文艺理论和思潮也如繁星般璀璨了20世纪的文学天空。这些此起彼伏、不断翻新的文学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是文学理论的星空中颇受关注、十分耀眼的明星。 结构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方法论。正如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它对社会事实进行试验,把它们转移到实验室。在这里,它首先注意的是关系,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叙事学,则是运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对叙事作品、叙述、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进行研究的科学。 下面,我们将对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理论进行一个简明扼要的疏理和阐释。 一、结构主义 1、结构主义有什么了不起?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结构主义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东东。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那么,是谁制造了结构主义这么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呢? 2、谁制造了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 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

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比较语法虽然对开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的比较有什么目的,所发现的关系有什么意义。今天看来,比较语法的研究最主要的功绩只是为重建语言的历史做了一些具体和实质性的工作。 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的和关系意义,那么他们所研究的必然是“纯粹”的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的看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的观点。例如施来赫尔在他的《语言比较的研究》中说“语言有它的将来,这将来就词的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是这历史的最纯粹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的增长里找到,语言是属于自然界的范围,而不是属于自由的心理活动的范围。”再比如马克思?缪勒在他的《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又说语言的一切变化“都不是真正历史的变化,而只是自然的增长;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可以有历史,而语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

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 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它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

评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

对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的评述 摘要: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期间,作为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直占据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本文在总结此流派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贡献后,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它做了简单的评述,从而对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有一个基本了解。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布龙菲尔德;评述 序言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是上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占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流派。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它特别强调整体,注重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它认为语言天生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和音义结合的结构;语言要素的本质决定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的整体性是通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表现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是语言的特征,而前者应予以更多的关注;语言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以语言的结构和系统作为研究的对象,更加注重活生生的口语研究。同时,它也受到行为主义中“刺激-反应”模式的影响,它重视对形式的分析,避免对问题意义的探讨,它采用直接成分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句子。美国结构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在推动语言教学研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一) 社会历史背景 在20 世纪早期,印度土著语言正面临着快速的灭亡,为了使这些珍贵的研究数据得以保存下来,人类学家和语言研究者们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处理语言。因此,记录这些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就变得刻不容缓,至关重要,这对美国结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非常有利[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语言专家们都投身于语言教学当中,在当时,军事人员都需要说流利的外语,口语自然而然就成了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妨碍 一、结构主义得概念 (一)结构得含义 结构主义从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为人文、社会科学得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得方法论.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妨碍得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对社会得进展起着特别作用.要了解结构主义,首先得从“结构”这一概念人手.科学上所用得“结构”一词,指得是事物得构成方式.任何事物,基本上由不同成分析.都具有某种结构,分组成一个整体. 一个事物得结构,有助于发觉事物内部固有得规律,因此科学研究常常使用“结构”这一概念.事实上,结构主义思潮或方法论

中得“结构”起源于索绪尔《一般语言学教程》中得一个语言学差不多概念“系统”.索绪尔提出得“系统”概念确实是语言学家们公认得结构,它开创了语言学研究得新时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时代,同时也开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新时代. (二)结构主义得特征 人们常讲,要规定结构主义得特征是非常困难得,因为结构主义得形式繁多,没有一个公分母,而且大伙儿讲到得种种“结构”,所获得得涵义越来越不同.只是,假如把在当代各种科学中和越来越时髦得流行讨论中得结构主义所具有得不同涵义加以比较,大概依然有可能来做一尽管结构主义者们.WwwC次综合得尝试得. 在许多咨询题上观点并不一致,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很多共同特征.(1)把人类得社会文化现象简化为类似语言得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者们一般都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在形式上都和语言相似,都应该用语言学中得方法原则和概念去进行研究并发觉其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 【摘要】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二者在语言观上的不同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关注的重点和对语言变异的看法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一些观点,并对比分析出二者在这几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观 要想分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首先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语言观? 简单来说,语言观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的看法。系统的语言观包括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问题的认识。语言观人皆有之,只要你在使用语言这种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你就不能不对你所持有的这个工具产生一定的看法。 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哲学家认为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语文教师则认为语言是一套技能。 在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语言学家们基于对语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观。语言观决定着语言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目的,对于语言观的比较分析为我们对不同流派语言研究的了解提供了材料。 作为在20世纪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的、现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由于形成背景、研究角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在语言观上的一些不同,值得特别关注。 结合所学知识和查找过的资料,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差异。 一、对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解读 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了对后世语言学研究有深远影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语言与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聚合、历时与共时等四组对立概念,在这四组对立的概念中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构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系统,其中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它们的价值完全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所确定,在这个系统中结构无处不在。结构系统具有整体性,它由若干元素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它元素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变化。因此这种语言观可以称为“语言系统结构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如索绪尔所说,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

第四章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四章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是上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占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今年恰逢该学派的奠基之作———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Language)出版70周年。此处拟从这一学派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理论背景着手,联系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其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产生的影响及兴衰历程作一个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一方面以纪念这部语言巨著的诞生,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该学派的发展脉络及其重大影响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理论背景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科学也不例外。例如,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comparative linguistics)就受到了当时生物科学(特别 是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巨大影响。而导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社会背景,则是对濒于灭绝的美洲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描写和记录的需求。当时人们发现,印第安人的土著语言正在迅速消亡,应该动员学者把这些语言在它们灭亡之前记录下来。而要有效记录下这些没有文字的语言,就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背景便成为了美国描写语言学诞生的土壤。由于这一工作与人类学密切相关,因此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大都是人类学家,其中最负盛名、对后人影响最大的当属博厄斯(F. Boas)和萨丕尔(E.Sapir)。博厄斯和其他一些人类学者集体编写了《美洲印第安语手册》(AHandbook ofAmerican IndianLanguages),该书对约15种印第安语言的语音、语法系统进行了描写。博厄斯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是他给《美洲印第安语手册》所撰写的“序言”,这部60多页的序言虽然没有涉及到语言描写与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但它勾勒出了描写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成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经典之作。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萨丕尔对描写语言学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语言论》(Language)上。该书详细论述了语言的定义、语言的成分、语法过程、结构分类、历史演变以及语言与文学和思维的关系等,其中引用的语言达60种以上,体现了萨丕尔极为丰富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书中提供的关于美洲印第安语的种种事实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他留给美国描写语言学的重要遗产,在于“他对语言事实的尊重精神”(赵世开,1989: 31),而这一精神正是美国描写语言学长期以来所遵循的准则:承认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拒绝用印欧语言的语法框架来硬套其他语言的语法体系,而这也构成了美国描写语言学与19世纪欧洲大陆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另外,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语言理论背景来看,在这个学派诞生前的上世纪初, 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那就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有学者(Robins,1997 : 220)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看作是语言学领域“哥白尼式的革命”,这种比喻是不无道理的。索绪尔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提出了许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观点,如共时(synchronic)研究与历时(diachronic)研究;语言(langue)与言语(parole);语言是形式(form)而不是实体(sub-stance);以及语言中的句段(syntagmatic)关系与联想(associative)关系等等。其中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划分结束了19世纪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20世纪共时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美国的描写语言学则正是建立在对语言的共时描写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第一章中也进行了讨论,不过他并未使用“共时研究”、“历时研究”之类的字眼,而是使用了“描写研究”(descriptive study)、“历史比较研究”(historical comparative study)两个术语。两人使用的术语虽有所不同,但实际意思是一样的,它们都涉及到了语言研究的横向(即“静态”)和纵向(即“演化”)两个不同方面。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上,索绪尔(1916)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_汪火焰

第60卷 第4期 2007年7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Vol.60.No.4July 2007.508~512收稿日期:2007-02-18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 汪 火 焰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作者简介]汪火焰(1961-),男,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武汉大学外 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法研究。 [摘 要]索绪尔的5普通语言学教程6的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的开始。索绪尔最先提出 了语言的/系统0概念,也就是语言学家们公认的/结构0,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代,即结构 主义语言学时代。结构主义从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仅仅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接受了结构主义的学科。 [关键词]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潮;起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H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7)04-0508-05 一、结构主义的概念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主义从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某一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具有 某种程度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1](第1页)。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要了解结构主义,首 先得从/结构0这一概念入手。科学上所用的/结构0一词,指的是事物的构成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成分组成一个整体,都具有某种结构。分析一个事物的结构,有助于发现事物内部固有的规律,所以科学研究常常使用/结构0这一概念。其实,结构主义思潮或方法论中的/结构0起源于索绪尔5普通语言学教程6中的一个语言学基本概念/系统0。索绪尔提出的/系统0概念就是语言学家们公认的结构,它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时代,同时也开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二)结构主义的特征 人们常说,要规定结构主义的特征是很困难的,因为结构主义的形式繁多,没有一个公分母,而且大家说到的种种/结构0,所获得的涵义越来越不同。不过,如果把在当代各种科学中和越来越时髦的流行讨论中的结构主义所具有的不同涵义加以比较,似乎还是有可能来做一次综合的尝试的[2](第1页)。虽然结构主义者们在许多问题上观点并不一致,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不少共同特征。(1)把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简化为类似语言的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者们一般都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在形式上都和语言相似,都应该用语言学中的方法原则和概念去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结构。(2)把一切还原为二元对立。结构主义者们相信,结构是由一个系统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构成的;深层结构不可见,但组成结构的关系却是可见的;深层结构投射在事物上表现出来的关系就是二元对立关系。(3)用模式接近结构。对于结构主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一) 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 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 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 家创立的“语法”。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第二 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币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 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 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 (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比较语法虽然对开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 的比较有什么目的,所发现的关系有什么意义。今天看来,比较语法的研究最主要的功绩只 是为重建语言的历史做了一些具体和实质性的工作。 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的和关系意义,那么他们所研究的必然是“纯粹”的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的看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的观点。例如施来赫尔在他的《语言比较的研究》中说“语言有它的将来,这将来就词的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是这历史的 最纯粹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的增长里找到,语言是属于自然界的范围,而不是属于自由的心理活动的范围。”再比如马克思.缪勒在他的《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又说语言的一切变化“都不是真正历史的变化,而只是自然的增长;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可以有历史,而语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 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到语言虽不断起变化,但不是任何人所能 产生或阻止的。..,…随意创造新的词语,将好象变更血液循环的规律。”象施来赫尔和缪勒一样,把语言及其发展变化看作是类似植物增长和人体血液循环一样的自然主义观,有一大批人。 到了1870年,比较语法有了一个新的转变,出现了一个新语法学派,也称“青年语法学派”。他们开始提出质疑:语言生命的条件究竟是什么?语言的生命真的象植物增长和人体血液循 环一样的吗?以德国勃鲁格曼为代表,他们背叛了自己的老师古尔替乌斯,宣称古尔替乌斯 等以前的比较语法学家所从事的只限于语言的研究,而很少注意到说话者个人方面的研究。 他们认为言语的机构应该包括个人心理的和生理的两个方面。生理方面比如语音。发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是比较接近于自然的,所以语音定律(语音变化规律)跟物理定律一样产格,不容许有例外。另一方面,心理方面是与人的因素相关的,比如由类推作用构成.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