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营养学重点

植物营养学重点

授课大纲

? 第一章绪论

? 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植物营养学、肥料)

?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李比希的三个学说)

?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

本章复习题: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的规律,以及植物与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和

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

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促进了和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和。

第二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主要内容:1、植物的营养元素(了解/掌握)

2、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了解

3、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掌握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了解/掌握

5、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了解

6、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了解/掌握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 主要内容:1、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了解/掌握

* 2、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了解/掌握

* 3、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了解/掌握

* 4、养分的再利用了解/掌握

第四章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第五章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一、矿质养分供应的生长效应曲线

二、影响养分效应的因素

第二节库源关系与产量

一、同化物在韧皮部中的运输及其调节

二、库-源关系的转化

三、植物激素在库-源关系调节中的作用

第三节矿质营养对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矿质营养与品质的关系

(一)氮肥与品质的关系

(二)磷肥与品质的关系

(三)钾肥与品质的关系

(四)钙、镁、硫与品质的关系

(五)微量元素与品质的关系

二、矿质营养与种子活力和品质的关系

第六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

第七章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特性与改良

第八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主要内容:1. 植物的氮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了解 (结合土壤学掌握转化)

3.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掌握

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

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氮素营养 (掌握)

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3.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掌握)

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掌握) 本章复习题:

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形态的和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形态的氮。

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

5. 酰胺具有、、等作用。

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8.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特性方面有何区别?

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

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

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

10. 尿素属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的作用下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

11.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范围,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

12. 长效氮肥可分为和两大类。

13. 怎样测定氮肥利用率?我国的氮肥利用率约为多少?

14.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氮肥?

15.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氮肥?

16. 如何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

17. 如何根据氮肥特性合理分配氮肥?

18. 怎样估算氮肥的用量?目前氮肥适宜用量的范围是多少?

19. 为什么提倡氮肥深施?具体如何实施?

20. 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好处?

21. 为什么氮肥要与磷肥或钾肥配合施用?

第九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主要内容

1. 植物的磷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了解,结合土壤学掌握转化

3. 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掌握

4. 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

5.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磷素营养 (掌握)

2.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3. 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掌握)

4. 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5.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掌握)

第十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主要内容:

1、植物的钾素营养掌握

2、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了解

3、钾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掌握

4、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钾素营养 (掌握)

2. 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 (了解)

3.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 (掌握)

4. 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掌握)

本章复习题:

1.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 )(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 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 )(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 )(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2. 钾对植物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作用,如能、、

、,并能增强植物抵抗、、、、等功能。

3. 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颜色。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4. 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和。

5. 氯化钾和硫酸钾均是生理性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可能会导致土壤

和,植物则可能。因此必须配施和。

6. 草木灰中的钾90%左右以( )(A.KCl; B.K2CO3; C.K2SiO3)为主,属( )(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其中的磷属( )(A.水溶性;

B.弱酸溶性;

C.难溶性),因此对作物都是( )(A.有效的;B.迟效的;C.无效的) 。

7.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合适的钾肥:

烟草马铃薯黄麻

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

8. 如何缓解我国钾肥的供需矛盾?

9. 土壤有效钾增加和减少的途径有哪些?

10. 如何根据土壤性质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

11. 如何根据作物需钾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

12. 如何根据钾肥的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

13. 如何通过肥料的配合提高钾肥的肥效?

14. 如何科学有效地施用钾肥?

第十一章植物的钙、镁、硫、硅营养与钙、镁、硫、硅肥

本章小结:

1. 钙、镁、硫、硅元素的营养作用

2. 植物缺乏钙、镁、硫、硅的主要症状

3. 含钙肥料的性质和施用

4. 镁肥的性质和施用

5. 含硫肥料的性质和施用

6. 硅肥的性质和施用

第十二章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掌握典型的缺素症)

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3.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

土壤施用固体微肥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有效性降低:在pH高、含有碳酸钙的土壤中,由于碳酸钙对锌的吸附,会影响锌肥的有效性。

(2) 施用不均匀:与微肥用量少,不易施得均匀,使得局部土壤中微肥浓度过高而造成危害。因为许多微量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浓度范围相当狭窄,而使作物中毒。

(3) 易污染环境:许多微量元素既是营养元素,又是重金属。如锌、铜、锰,一旦施肥过量,极易污染环境。有碍人畜健康。只有在土壤极度缺乏时才采取土施基肥的方法。

为什么叶面喷施微肥的效果好?

(1) 用量少,比较经济

土壤施用微肥,一般作基肥用,所以用量大,一般亩施0.5~2.0公斤,而叶面喷施,浓度稀,比较经济。

(2) 避免固定

叶面喷施微肥,养分可以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不和土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土壤

固定,提高有效性。

(3) 养分吸收快,效率高

叶面喷微肥,能直接与茎叶接触,吸收和运输快。

(4) 易于控制浓度

叶面喷施微肥,浓度容易控制,不会发生中毒,比较安全。

(5) 减少污染

叶面喷施微肥浓度低,用量少,不会污染环境

本章复习题:

1. 植物必需微量元素是指 ( ) (A.土壤;B.植物;C.肥料) 中含量<0.1%的元素。

2. 请用连线把下列元素与缺素症状连起来:

-Fe 苹果“簇叶病”、玉米“白苗病”

-Mn 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

-Zn 椰子叶片出现黄色斑块

-Cu 柑桔“黄叶病”

-B 大豆“褐斑病”

-Mo 小麦新叶及麦穗发白干枯

-Cl 大豆不结根瘤、烟草“鞭尾状叶”

3. 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形态主要是( ) (A.矿物态; B.吸附态;C.水溶态)。

4. 微量元素肥料按化合物类型可分为、、、和等类型。

5. 微量元素在施用方法上可作、种肥和。作种肥时可采用、和等方式。

6. 土壤pH<6.0时,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和的有效性较高;则相反。因此,酸性土壤上易缺。另外,有机质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易缺。

第十三章复混肥料

主要内容

1、复混肥料及其发展动向掌握基本概念

2、复混肥料的品种、性质和施用掌握主要品种

3、复混肥料的配制了解

4、复混肥料的效果和施用了解

本章复习题:

1复混肥料是指的肥料。一般可分为、、和等。

2. 瓜果类蔬菜复肥12-22-12-3(MgO)中含有12%的、22%的、12%的,另外还有3%的

3、复混肥料有、、、

和等优点。

4. 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肥料的、、

、和等。

5. 二元复合肥通常是通过方法制成,常用的氮磷复肥有等;氮钾复肥有;磷钾复肥有。

6. 混合肥料按剂型可分为、、

、和等。

7. 三元混合肥料根据其中的氮素形态可分为、

和。

8. 混合肥料的配制原则是①;②;③;

④。

9. 肥料混合有三种情况:①;②;

③。以下肥料:尿素+磷酸铵+草木灰属于第

种情况;硫酸铵+磷酸铵+氯化钾属于第种情况。

10. 复混肥料在施用方法上通常用作

第十四章有机肥料

小结:

1. 古代中国是最早使用天然肥料的国家

2. 李比希对中国农业的评价:中国式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耕地长期使用地力却不会下降,是施用有机肥的结果

3. 生物废物:资源(肥料资源);污染源(脏、烂、臭)

4. 传统农家肥:商品化有机肥(城市堆肥工厂)

5. 我国的施肥制度: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无机配合的优越性:1.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个不相同,能互补长短2.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能相互祢补3.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培肥改土,协调土壤养分供应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

土壤学 1.1 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在这一概念中重点阐述了土壤的主要功能是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所处的位置在地球陆地的表面层,它的物理性状是由矿物质、土壤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学 1.2 土壤的物质组成 自然界土壤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这决定了土壤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性。土壤水含有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又称为土壤溶液。土壤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并含有比大气中高很多的二氧化碳和某些微量气体。 1.2 土壤的物质组成 1.3 土壤矿物质 土壤中矿物质主要由岩石中矿物变化而来。土壤矿物部分的元素组成很复杂,但主要的约有20余种,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钾、钠、磷、硫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锰、锌、铜、钼等。其中氧和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铁、铝次之,四者相加共占88.7%的重量。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其中如磷、硫均不到0.1%,氮只有0.01%,而且分布很不平衡。由此可见,地壳中所含的营养元素远远满足不了植物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1.4 土壤有机质 在土壤固相组成中,除了矿物质之外就是土壤有机质了。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中的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长在土壤上的高等植物残体,其次是生长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其次是P和S。 1.4.1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肥力特性。土壤微生物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1.5 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成分,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生物类型多种多样,有多细胞的后生动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真核细胞的真菌和藻类,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及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如病毒)等。 其中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根瘤 1.5.1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微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超过最低或最高限度时,即停止生长或者死亡。土壤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二、水分 水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过高(盐碱土壤),渗透压过大,就会使微生物细胞脱水,造成生理干燥,引起质壁分离,细胞停止生命活动。 1.5.1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 三、PH 盐碱度(pH)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应的pH和一定的pH 范围。一旦超出这个pH适应范围,则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的死亡。大多数土壤pH为4~9,就能维持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四、氧气 通气状况的高低对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好氧性微生物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生长,厌氧性微生物则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生长。兼厌氧性微生物适应的范围则比较广,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生存。 1.6 土壤氮素形态及转化 1.6.1 土壤氮素的形态 土壤中的氮分为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有机态氮主要包括半分解有机质、微生物躯体和腐殖质。无机态氮主要指铵态氮和硝态氮。而其中可以为作物吸收的称为土壤有效氮(碱解氮),主要是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的总和。土壤碱解氮最能反映土壤近期内氮素的供应情况,是土壤测氮的主要分析指标。 1.6 土壤氮素形态及转化 1.6.2 土壤氮素的转化 氨的挥发 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或地表径流损失 反硝化作用在嫌气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和氮的氧化物的过程。 硝化作用是指氨或铵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硝酸态氮的过程。 2NH4++3O2→2NO2-+2H2O+4H+ 2NO2-+O2 → 2NO3- 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态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铵盐的过程。 1.7 土壤磷素形态及转化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分子生物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上的应用。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有机肥料的性质与合理施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植物营养原理与肥料的合理施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 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史 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 2.植物营养学说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习题要点:矿质营养学说。 第二节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 1.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2.施肥原理 习题要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最小养分律。 第三节我国肥料施用与发展 1. 肥料的来源与分类 2.肥料试验和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

绪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与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科学。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它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 (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 生理酸性肥:某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就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某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施用技术: 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就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就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 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 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 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

养分律 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就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她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就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就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 1)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与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定的基础;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与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意义: 对恢复与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因子含量最少,其她生长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 意义: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限制,也就就是说,决定作为产量的就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率。 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必要性,直接性,不可替代性}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须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16种必需营养元素:C H O N P S K Ga Mg(大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上)Fe Mn Zn Cu Mo(钼) B Cl(微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下)。Ca Mg S也称中量元素。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即肥料三要素或氮磷钾三要素)。 注:1、大量与微量没有严格的界限,随着环境的变化微量元素含量可超过大量元素含量。 2、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就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3、不可代替律: 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为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

植物营养学重点

一、填空: 1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科。 4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等优点。 5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6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9 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碱)性。 10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养分含量高种类多),(副成份少),(施用方便)。 11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通气状况)(PH )和(土壤养分含量)。 12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柱头)和(子房)等器官。 13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磷)。 14作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和(抗病)。 15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拌种),(浸种)和(叶面喷肥) 16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中和土壤酸度)、(供给作物钙、镁)、(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17物缺钼多发在pH(酸)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碱)性的土壤上。 18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学说)。19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溶液组成,溶液浓度及反应,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养分的移动性 20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中和土壤酸度),(供给作物钙、镁),(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21 肥料的主要优点是(养分含量高种类多),(副成份少),(施用方便)。 22 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质流)和( 扩散)。 23物体内的钾是以(离子)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 24 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25在植物体中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酶的组成成分,所以(豆科)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26矿质养分在(木质部)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韧皮部)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转移细胞)来沟通。 27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Fe)和(Cu),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Cu),硝酸还原酶含有(Mo),而碳酸酐酶却需要(Zn)使之活化。 28 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酸性)性,钙镁磷肥呈(碱性)性,而磷矿粉呈(中性至微碱性)性。 29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20—0—15—2(B)),它属于(二元)复合肥料。 30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Zn),苹果苦痘病(Ca),甜菜腐心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2、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3、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4、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是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5、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的扩散作用,离子吸收运动的方向顺电化学势梯度. 6、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运的现象.带电离子的扩散取决于电化学梯度;分子的扩散则取决于化学势梯度. 7、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的转运现象. 8、主动吸收:需要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离子转运. 9、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11、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 13、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4、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5、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 16、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 17、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 18、趋肥性: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在施肥点周围或有机肥周围,根系密集,而在养分缺乏的地方根系较少. 19、有机肥料: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 20、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 21、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O3-在通气不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气态N损失的过程. 22、氨挥发:氨自土表或水面(水田)逸散到大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 23、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N量占所施肥料中总N量的百分率. 24、非专性吸附在酸性条件下,有些黏土矿物,或铁、铝胶体表面质子化后带正电荷,而吸附磷酸根等阴离子. 25、专性吸附: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氧化物对磷的吸附. 26、复混肥料: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 27、混成肥料:由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与复合肥经加湿造粒而成的肥料. 28、掺合肥料(BB肥):由几种颗粒大小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经简单混合而成. 29、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 学时:32学时,2学分。 适用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学习了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土壤营养规律。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根系吸收养分及养分在体内的转移与运输等机理;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根际概念及其在植物营养上的意义;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及其利用。 教学难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作物缺乏各种营养元素的外观诊断;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植物营养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农学、果树、蔬菜、植保、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能进一步学好肥料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植物营养研究法、作物栽培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尤其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肥料学关系最为密切。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植物生理、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每章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了解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掌握 植物的有益元素了解 本章小结: 1.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掌握) 植物的有益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了解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掌握 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了解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了解/掌握 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了解/掌握 本章小结:

1.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2.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掌握) 3.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掌握) 5.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掌握)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了解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了解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了解 养分的再利用了解 第六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主要内容要求 1. 植物的氮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了解,(结合土壤学掌握转化) 3.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掌握 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

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氮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3.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掌握) 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第七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主要内容要求 1. 植物的磷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了解结合土壤学掌握转化 3. 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掌握 4. 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 5.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本章小结: 1. 植物的磷素营养(掌握) 2.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 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 (一)标准(定义)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 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直接性 (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 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Mn、Zn、Cu、 B、Mo、Cl、(Ni)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 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 一、有益元素的概念 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 本章复习题: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 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 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 (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0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上壤学、栽培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生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营养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着重讲授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分配和利用的规律:植物生长发冇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和代谢机理:植物营养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 为后续学好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植物营养研究法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和植物营养特性遗传改良技术,达到培肥土壤,提高植物产量和改良产品品质的目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而 (1)系统讲授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转,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上壤营养规律以及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等。 (2)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各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和诊断技术、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等。 2、试验实习内容 (1)植物营养失调症状的观察 (2)植物矿质营养的测左 (3)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吸收 (4)氮磷钾肥主要性质及检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0.1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0.2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0.3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 第一東植物的营养元素 1.1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1.2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1.3植物的有益元素 第二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2.1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2.2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3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2.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2.5植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1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3.2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3.3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 3.4养分的再利用 第四系植物的碳、氢、氧营养4.1碳 4.2氢 4.3氧 第五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5.1植物的氮素营养 5.2上壤中的氮素及苴转化 5.3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5.4氮肥的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5.5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六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学教案

植物营养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环保意识,了解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施肥技术。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营养学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营养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配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提供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回答。 2.作业:布置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书面回答。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资源:提供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图书、期刊和网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教具和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讲解和展示。 七、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讲授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疑问。今后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1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1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最小养分定律: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他因子即便丰富 也难以提高产量。 3.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稀释促进作用,土壤呈现出酸性的肥料。 4.复合肥料: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 6.营养临界期: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太少或营养元素不均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导致侵害,而这种侵害即便以后养料补足也很难制止,这段时期叫做植物营养临界值。 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7. 土壤供肥强度: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 供肥容量: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减少时,土壤给养有效率养分的能力,即为潜在转变 为有效率养分的能力。 8.矿质营养学说:土壤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 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 9.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 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和磷酸二钙组成的饱和溶液。10.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协助作用: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 吸收的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关键律: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就是同等关键的,缺一不可。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 可替代。 12.反华硝化作用:no3-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促进作用,还原成为气态 氮的过程。13.磷酸发育促进作用:储藏干燥条件下,过磷酸钙经久耐用后,可以引发各种 化学变化,往往并使水溶性磷变成水不溶性,这种促进作用通常称作磷酸发育促进作用。 14.归还学说: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 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 土壤损耗和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植物营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有益元素:除了目前普遍公认的17种必需元素之外,有些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能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或不是所有植物必须,但为某些植物种类所必须或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须。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茎等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并进行代谢的营养方式。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的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果有一个因子含量 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4.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 时期。 5.养分递减律: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 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在达到最高产量后,产量则不再增加 6.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 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对恢复和维持土壤助力有积极作用。 7.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8.维茨效应:由于钙离子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结果或。营养 溶液中钙、镁、铝等二价及三价阳离子,特别是二价钙离子在相当广泛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钾、铷(Rb)等离子的吸收效应 9.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10.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 遗失的现象。 11.复混肥:标明量的养分中含有N,P,K三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有 化学方法或掺混方法制成肥料。 12.有机肥: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或称能用作肥料的各种 有机物质。(作用:①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②提供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③缓解资源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13.拮抗作用:任意提高膜外某种阳离子的浓度必然会影响对其阴离子的吸收。 14.氨基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土壤中的复杂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多 聚体等分解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 15.氨化作用:胺和氨被进一步微生物作用而释放出氨的作用。 16.生理碱(酸)性肥料: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肥料中的其一离子,而使土壤变酸或变碱的 肥料称之为生理酸(碱)性肥料 17.肥料利用率:是指施在土壤中的肥料,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营养元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 数量,占总施肥量中该元素施入量的百分比。 18.拮抗效应: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或过多时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或转运 现象 19.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 增加,而单位面积的报酬却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降低 20.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的时期 21.肥料的概念:提供植物所需营养,能够改良土壤特性的物质 22.绿肥的概念:凡是用作肥料的植物绿色体均称为绿肥,它对于改良土壤、固定氮素、营 养植物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 一.必需元素的组成:19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

张福锁等: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报告研究

张福锁等: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报告研究 导读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转运和利用营养物质规律,探讨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营养物质与能量的科学,是支撑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近二十年来,中国植物营养学研究秉承“学科交叉、瞄准前沿、强化基础、应用优先、立地顶天”的发展理念,在植物营养生物学、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养分资源管理、养分再利用与污染控制、以及可持续农业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植物营养学科未来将积极应对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品质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文/袁力行,申建波,崔振岭,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 来源:农学学报(2018年第1期) 引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转运和利用营养物质规律,探讨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交换营养物质与能量的科学。它以植物-土壤-环境系统为主要对象,重点关注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植物活化、吸收、转运与利用养分、以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系统中的循环利用;并通过对科学施肥或遗传改良等

技术途径,满足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在简述植物营养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植物营养学科近二十年来的重大研究进展,并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历程 作为农业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植物营养学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1840 年德国科学家Liebig 最先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成为了学科的奠基者。他同时还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定律”等重要学说,不仅奠定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实践中指导合理施肥并引导了化肥工业的出现。之后,德国科学家Sachs 和Knop 创立了营养液培养方法,有力证明了矿质营养学说正确性,还促进了无土栽培产业的发展。在20 世纪后期,植物营养学科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以美国科学家Epstein 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领域。他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测定矿质离子流量,提出了离子吸收的酶动力假说。他还发现了矿质养分吸收、运输的基因型差异,提出了植物营养性状遗传改良的研究思想。同一时期,以德国学者Marschner 为代表的科学家系统开展了植物根际营养的研究。他阐明了根际过程对植物养分吸收利用以及适应土壤环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植物适应养分胁迫机理等突破性的根际营养新理论。由此,植物营养学已经从零散的经验与现象描述发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

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 <20XX6月> 第一章绪论 1试述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性。 ①主要内容: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 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需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②局限性:但是强调全部归还作物带走的养分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还应有针对性地归 还养分。应考虑〔1若土壤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施或少施;〔2根据作物的营养特性,重点归还作物需要量大或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土壤养分,强调全部归还没有必要,也难做到;〔3作物收获仍然残留了大量的根茬、秸秆通过还田或作为饲料、燃料等有可能最终以农家肥形式归还土壤。 没有看到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片面认为作物轮作只能减缓土壤养分的耗竭和更加协调地利用土壤现存的养分,而忽视了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 强调增施灰分元素如P、K等矿物养分,而忽视氮肥的施用,也低估了厩肥中氮的作用和腐殖质的改土作用。 第一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养分离子如何从土壤向根表迁移?各种途径对植物吸收氮、磷、钾、钙、镁、硫、氯 等养分离子的贡献如何?试举例说明不同养分离子的迁移特性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①截获〔interception:根系在土壤的伸展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NPK 占的比例很小,Ca、Mg所占的比例较高 质流〔mass flow植物吸收水分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表的运动。对硝态氮、钙、镁、硫和氯的贡献较大。 扩散〔diffusion当植物根系对某种有效养分的吸收量大于土壤的供应量时,该养分将出现垂直于根表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养分沿浓度差向根表的迁移作用。对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磷和铵态氮。 ②通常3种途径是共同起作用的,只是由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溶质的能力、土壤供应某种 养分的强度、容量和速率不同,各种迁移途径养分供应的贡献程度不同。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 一般来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土壤中浓度高、溶解度和迁移性大的离子以质流为主; 植物的蒸腾作用弱,土壤中浓度低、溶解度和迁移性小的离子以扩散为主。 Ca2+、Mg2+、SO 42-、Na+、Cl-和氮〔硝酸根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 2 PO 4 -、K+、NH 4 +等扩散是主 要的迁移方式。在相同的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③略 2.试述根际的概念及其范围。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有何影响?VA菌根为 什么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 ①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本体土壤的那部分微 域土壤。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通常认为是4mm ②a.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b.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c.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根际大量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导致氧分压降低,从而使硝态氮的反硝化损失;d.影响土壤的氮素营养状况〔根际一些固氮微生物固定氮素,根际中的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损失;e.改变土壤PH,从而增加磷的活化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②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降低菌丝际 pH 值,有利于磷的活化;VA 真菌 膜上运载系统与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植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植物所吸收的磷以

植物营养学期末总复习要点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

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5.营养临界期:指植物生长发育是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在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而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多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养分临界期。一般在苗期。 16.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为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一般是生长最旺盛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