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

35.8。

二、规划期限

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

(一)有利因素

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4、劳动力优势双城市域人口2004年末总数为80.58万人,在哈尔滨所辖12县(市)中列第2位,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这样高密度的人口是与高垦殖率相联系的,双城实有耕地亩。人均占有耕地4.19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34亩。双城市域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40.9%的人口分布于双城镇、兰棱镇、周家镇,五家镇和韩甸镇,非农业人口为人,现有满族人口17万人,有8个满族乡,1个满族锡伯族镇,满族、锡伯族保持着各自特有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情。

5、自然旅游资源双城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俗民风、轶事掌故、传统建筑都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荟萃的人文、具有历史凝重感情和建筑文脉统一的建筑、繁华街市的风味食品,构成了双城发展旅游的重要人文资源。

6、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在临江乡区域,发现了大量的地下石油资源,目前已打生产油井进300眼。

(二)制约因素

1、资源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旅游资源虽然规模较大,但其存在无形多、有形少,破坏严重的局限性,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目前的旅游资源尚未形成,规模不够以吸引旅客。

2、经济基础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双城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推进缓慢,筹措能力弱,投入存在不足,就业压力大。

3、社会文化基础有待提高。双城历史文化沉积相对丰富,但缺乏完整性与鲜明性;双城教育体系从总体来看,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偏小,投资效益、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体设施的布局单一,缺乏广泛的群众性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综合功能、技术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4、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双城市域的交通受地形地貌的严格制约,水路、铁路都没有很大的发展伸缩性,只有着力发展公路建设;邮政业的发展水平、交通工具和指导思想都相对滞后;供电、供水业的综合功能不高;防洪工程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群众意识更有待于提高。

5、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双城地处内陆地区,经济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也较落后,吸引外资能力、原材料加工能力都比较薄弱。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1、从工业化推进城镇化

要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市域工业化,一是要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多方引进较

大规模、较高起点的高新技术工业项目。二是结合农业产业化,实施现代农业,要引导地方工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在产业领域上向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转移集中,在地域空间布局上向城镇转移集中,在城镇规模中,要充分考虑,合理安排适宜工业化需求的工业功能分区和用地。

2、同步推进人口、产业和地域城镇化

双城市实行人口、产业、地域同步的城镇化推进策略,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放宽户籍管理及工商等有关方面管理,吸引和鼓励本市农民和外来人口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尤其鼓励带资进城镇的创业者。

二是实行人才引进策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落户城镇,改善城镇人口结构,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充实城镇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三是多方加强产业培育。特别是要着重解决大多数城镇缺乏立镇支柱产业问题,强化城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经济基础,增强其内在动力机制。

四是规划开发双城市新区和发展较快的重点建制镇,改造所需要的创新空间和置换空间。对大多数小城镇在用地基本无规划、无标准情况下,形成的镇区要着重解决布局散、乱和用地超标问题,配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其空间利用的有序性和集约化,在继续完善以公路为重点的市域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城镇建成区内部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3、突出重点,分层次推进

近期的重点,一是把市域中心双城镇尽快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较完善城市功能和多方面带动作用的中等城市。二是对重点建制镇及部分具有显著现实或潜在优势和明确专业化职能方向的小城镇加强扶植引导,促其尽快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特色。要结合正在进行的撤乡并镇,对小城镇进行重新分类排队,区分出层次和类型,加强有计划性的规划、指导。

4、强化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在发展方面,围绕发展的问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强化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动力。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更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多元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入以人为本、城市经营、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城镇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途径。

在城镇建设方面,多方拓宽城镇建设筹融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形成和强化城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5、镇区组合归并战略

规划对市域内乡镇按弱民族乡镇向强民族乡镇归并、弱乡镇向强乡镇归并的原则,将乡镇总数减至16个通过人口似的空间转移,来实现重点城镇的和一般城镇的发展。归并后的城镇行政区人口规模可以分成四个等级。人口规模30万一个、5-30万两个、1—5万十个、1万人以下三个。

(二)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人口规模预测

本次人口预测采用综合增长率法。

2、城镇化水平预测

城镇发展条件是个综合系统,评价结果要反映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选择“双

等差级数法”,预测结果如下:

一级城镇――1个,双城市

二级城镇――2个,新兴镇、临江镇。

三级城镇――4个,兰棱镇、周家镇、五家镇、韩甸镇、

四级城镇――9个单城镇、青岭镇、乐群镇、团结镇、农丰镇,杏山镇、朝阳镇、万隆镇、希勤乡。

为了保证科学性,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对结果进行科学的比较后,确定城镇化目标。方法包括时间趋势外推法,联合国法、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法,经验推算法,最后确定双城市域的非农化水平2020年为66.36%。

(三)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四)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2005-2020年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见下表:

(五)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采取“培育中心,扩展两翼,重点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战略。以双城为中心,以临江、新兴为副中心,周家、五家、兰棱、韩甸为重点的空间结构。

以建设双城市区为核心,以开拓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为重点,以副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建制镇为基础,以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市域资源,特色产业为依托,以

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为支点,优化城镇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通过相关的政策导向机制,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双城市总体规划

一、基本情况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属哈尔滨市行政管辖;西北、北部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北紧邻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市接壤;南、西部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两市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市域南北长65km,东西宽85km,全市土地面积3112km2。

市政府驻地双城镇,位于双城市域中部,东经126°18′,北纬45°21′,总面积168km2。京哈铁路、G102国道横穿腹地,其自然环境优越、交通发达、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省会哈尔滨市45km。

二、规划区界定及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

1、规划区界定

依据城市规划区界定原则和方法,确定双城市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包括双城

镇、联兴乡、幸福乡、东官镇和新兴乡。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37.66km2,具体范围请参照城市规划区界定图。

2、用地发展方向

双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划期内以向东、东南方向为主;远景向南、东南方向跳跃式发展,不宜向铁路和飞机场方向发展。

三、城市规模预测

1、人口规模预测

2、用地规模预测

双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052.01hm2,较1997年的1694hm2增长了358.01hm2,城市的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逐年增长。

依据双城市城市用地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参照规划人口规模,确定双城市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3096.65h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3.22m2。

四、用地总体布局

至2020年,双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由2004年末的2052.01hm2增加到3096.65hm2,人均用地103.22m2。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调整到17.34%,绿地百分比增加到17.36%,居住用地调整到32.28%,工业用地调整到14.05%。各项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详见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备注:2004年现状城市实际居住人口19.87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00万人。

五、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的发展分四个重点:首先是老城区的旧城居住用地的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大发展,城市的南部边缘向南拓展,以便为将来的城市用地向南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新城区的居住用地的进一步完善,规划新城区利用较好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进行居住用地的科学规划建设。第三是铁北区的居住用地建

设,为配合铁北区的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规划的铁北区的居住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建设,形成便于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完备的居住区。第四是为了城市的远期用地发展规划的城南区,此区为新开发区域,开发建设中要先规划后建设,以达到城南区科学合理的建设。

双城市现状有中小学校24所,其中小学13所,中学8所,职业中学3所,占地面积49.49hm2,大部分的中小学校位于老城区。规划结合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南区新规划3所小学校和1所中学校;在铁北区的居住用地范围内新规划1所小学校。现状的24所中小学校规划保留。

新建和改造住宅区的居住标准选用我国现代化住宅建设标准,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不低于30m2/人为目标,居住用地人口毛密度以不高于300人/hm2为目标,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99.14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2.28%,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3.30m2。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双城市公共中心位于老城区的十字街,中心包含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市民广场、绿地等用地。

双城市的行政办公用地较多,分布比较零散,不够集中,但部分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规划对这部分行政办公用地予以保留。规划改变部分不合理的办公用地布局,与居住、工业混杂的办公用地。现状一些企业单位的行政办公用地予以保留。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21.40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69%,人均行政办公用地面积0.71m2。

现状已形成的以十字街为中心的全市商贸金融中心,应进一步强化其功能。远期规划的城南区中心区域,规划形成双城市的商贸副中心。同时,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形成新的分区中心。另外,随着成片的新居住区的开发,应建立各级商业副中心和基层商服网点,形成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络。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84.4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73%,人均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2.82m2。

在新城区规划形成文化中心,布置用于建设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的用地。规划本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原则,力争使双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7.55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24%,人均文化娱乐用地面积0.25m2。

规划保留现有体育场馆并适当扩大规模,同时规划各组团建设区级体育中心,满足居民的休闲健身需要。规划体育用地面积3.03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10%,人均体育用地面积0.10m2。

规划医疗卫生主要以大医院内部改造、提高医疗技术、增加医疗设备为原则,促进医疗机构的综合化、专业化发展。在各组团建设区级医疗卫生中心,并开辟基层卫生网点,加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6.3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21%,人均医疗卫生用地面积0.21m2。

规划期内增加市区内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的数量,加大高校引入和发展力度,在新城区形成双城市的科研教育中心。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面积170.35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5.50%,人均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面积5.69m2。

规划保留现状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的用地,并进行了用地的扩展。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303.2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9.79%,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0.11m2。

3、工业用地

规划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适应双城市资源优势的轻工业;严格控制耗能多、污染大、占地多的工业项目的建设,对现有工业积极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并调整工业结构。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35.19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4.05%,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4.51m2。

4、仓储用地

规划根据工业用地布局和对外交通的建设,采用集中布局建设仓储用地,主要仓储用的布局在新城区的铁路附近,铁北区的工业区内和开发区内。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193.70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6.26%,人均仓储用地面积6.46m2。

备注:2004年现状城市实际居住人口19.87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00万人。

六、郊区规划

1、双城市郊区的定位

双城市距省会哈尔滨较近,其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职能具有哈尔滨卫星城的某些功能。因此,本次郊区规划的范围为双城市全市域,规划内容等也兼顾服务于双城市和哈尔滨的需要。

2、规划要点

(1)随着双城市市区的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将会建设更多的居民住宅,市区方便的市政公用设施、优越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商业服务氛围,势必对近郊区的村屯起到极大的吸引作用。规划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进行有重点的建设,对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屯逐步实施搬迁至市区的政策。

(2)综合考虑市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加强市域生态农业建设,合理布局产业和城镇,并结合双城市和哈尔滨的需要建设城郊型农业基地。

(3)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和高产良田,在河畔等生态系统的薄弱环节加强绿化和生态化建设。

(4)通过对双城市内的排水系统及护城河的改造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逐步改善双城市区附近的水体环境,主要是净化三排干流域的水体环境。

(5)利用靠近哈尔滨市的市场优势和生产协作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计划和旅游规划,积极改良品种、优化种植、深度加工、大力开发多种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6)在郊区重点发展的村屯安排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建设的,对居民生活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工业生产项目。

(7)在近郊区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副食品、肉类和蔬菜等的种植和饲养基地。

(8)双城地处平原地区,规划加强郊区的防护林带的建设,以达到固土防风,涵养水源,创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的目的。

七、近期建设规划

1、居住用地

在加大老城区旧城改造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城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铁北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2、工业用地

完善铁北区工业区的建设,同时对市内零散布局的工业企业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搬迁。

3、公共设施

(1)商贸金融

规划新城区新建部分大型商业设施,同时对老城区商服业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市民不同的购物需要。

(2)文化娱乐

在新城区建设文化中心、青少年宫,结合老年公寓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同时对老城区文化娱乐设施进行调整、充实。

(3)体育设施

完善现有的体育场馆,在新城区建设体育运动场馆,为居民提供体育运动场地。

4、绿地

重点提高城区绿化水平,提高城区环境质量,改善居民游憩环境,重点建设承旭公园、新城区水上公园等工程。

5、道路交通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 35.8。 二、规划期限

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 (一)有利因素 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_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_的导向与实践动向_徐泽

□ 徐 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的导向与实践动向 [摘 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和精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立足省级政府事权,规范工作程序,强调规划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城镇化为核心,强调规划研究的综合性和政策制定的差异化;拓展空间规划的内涵,强调对空间由“面”到“点”的全方位管制与引导;明确实施抓手,强调将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紧密结合,提高了规划的权威性、规范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程序;城镇化;空间管制;规划实施[文章编号]1006-0022(2012)11-0025-04 [中图分类号]TU981.2 [文献标识码]A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Xu Ze [Abstract] According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bases on provin-cial powers of authority, highlights planning openness and dynamics, differentiate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research and policy making, stresses all-round spatial governance and guidance, combines plan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s planning authority, rational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feasibility. [Key words]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Planning procedure, Urbanization, Spatial governanc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本期主题: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 [编者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改革与创新”的研究课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修订做准备。新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是对《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是对城市规划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和编制审批提出的新要求。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为主题,邀请参与新办法修订、研究的专家,以及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践的规划师,就法定规划编制 审批办法的内容和实践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1994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颁布实施以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对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政府管理和调控模式转型、统筹城乡空间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导向、调节和分配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的修订,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规划 的原则,改名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 (以下简称新办法)。笔者结合参与修订工作和规划实践的体会,对新办法的导向和实践动向进行总结。 1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回顾与认识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确立的法定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着手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年国务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6) 徐 泽,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黑龙江双城湿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双城市湿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双城市湿地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38482hm2,其中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7336 hm2,是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中,保存较完整的、较为典型、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发展建设极具潜力和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东北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资源是一种多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因是水域和陆地交错的特殊的生态环境而成为鱼类和水禽等生物的栖息、活动及繁衍的重要场所,湿地有丰富的、数量众多的珍稀动物,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任务,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境内自然概况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双城市境内,贯穿永胜、临江、杏山、万隆、四个乡镇,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km,地理坐标为北纬45度23分05秒一45度43分00秒;东经125度41分00秒一126度09分32秒。保护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东、东南与阿城、五常接邻;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的榆树、扶余为邻;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相望;东北紧靠哈尔滨市区 二、野生动物分布情况

保护区内独特而原始的自然环境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状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或干扰而出现退化,片段化的现象,甚至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必然对野生动物种群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这些生态因子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大小,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社群结构和行为习性等。 保护区生存的野生动物共计742种,其中脊椎动物有268种,昆虫纲动物12目402种,土壤动物3门8纲15目42科72种。脊椎动物中圆口纲动物1目1科1种;鱼类共有6目13科38种;两栖类共有2目4科5种;爬行类共有3目4科5种;鸟类16目38科199种;兽类5目9科20种。 其中国家级濒危动物34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如东方白鹳;国家2级保护鸟类33种,如大天鹅、白枕鹤、鸳鸯等;列入CITES附录的有 29种,其中列入附录1的有三种,如白枕鹤等,列入附录2的有19中,如毛脚鵟、狼等,列入附录3的有七种,如针尾鸭、花脸鸭、白眉鸭、黄鼬等。列入IUCN 《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48种,如丹顶鹤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2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20种。此外,本区由于有大面积的湿地和水域的存在,每年春季,均有大群水鸟来此停留和繁殖,是东北亚鸟类重要的栖息停留地,在东北亚鸟类保护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此外,保护区内,还分布有5纲、12目、22科、55种真菌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2)丽水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是:强心、优镇、美村 强心战略,即重点发展浙西南中心城市,强化丽水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经济板块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结合点-轴发展,强化小城市建设。 优镇战略,即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择优着力打造和培育中心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美村战略,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社区职能的完善,努力促成城乡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按照“强化通道、优化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方针,推进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交通枢纽体系、努力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发展支持保障系统。规划丽水市高速公路主骨架为“两纵、两横、七支”;规划国道形成以“两纵、两横”和省道“五纵、九横”交通网;并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两辅”井字型铁路网布局;并通过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联系中心城市与各组团城市。 五、市域旅游规划 结合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多点五级”的市域旅游城镇格局,即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其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地位,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生态景观、特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重庆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重庆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中心村还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2、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 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做了明确的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

黑龙江省双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黑龙江省双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B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C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D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报告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使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国家、湖南省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订《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 2001-2020 )》。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永州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市域内各县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3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 .《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5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永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芝山、冷水滩两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华、江永、宁远、新田、蓝山九县,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 2001-2020 年,其中: 近期 2001-2005 年;中期 2006-2010 年;远期 2011-2020 年。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条永州市城镇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永州市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锦绣潇湘”。 第九条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内容摘要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二、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三、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四、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 五、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绿色发展 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与住房体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八、加强省级空间管制,科学推进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九、推进近期行动,完善城镇化考核评价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围绕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内生和外源发展动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有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走“多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示范,以都市区、城镇群为城镇化核心载体,以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生态、低碳、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 规划确定省域城镇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和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4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2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城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注音和书写准确无误的项是() A.禅师(chán)箱箧(qiè)汲取(jí)成群接队 B.百无聊懒惊骇(hài)宽宥(yòu)大发雷霆(tíng) C.随声附合游弋(yì)麾下(huī)彬彬有礼(bīng) D.亵渎(xiè)恪守(kè)相濡以沫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C.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D.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3.身在曹营的关羽是从谁的口中得知刘备的下落的?() A.于禁B.刘辟C.孙乾D.陈震 4.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项是() [情境]由于雾霾,对我市造成影响,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改成后天八点,老师请班长陆明在班级的微信群里通知同学们,陆明在微信群发布消息说: A.“明天后天雾霾,到校取消,请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B.“因为雾霾,明天到校临时取消,改成后天八点,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微信群通知,有事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C.“因为雾霾,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收到通知请回复。” D.“因为雾霾,学校临时决定取消明天的到校活动,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微信群通知,减少外出活动,出行戴口罩,有事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 ..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6.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立项投资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概论 (1) 一、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6)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7)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6) 黑龙江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7) (一)设备配臵原则 (27) (二)设备配臵方案 (28)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介绍(doc 8页)(正式版)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

一、城市概况 1、地理位置 老河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东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20°00′,北纬32°10′—32°38′,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1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老河口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东北依豫西南与邓州市和淅川县接壤,中心城区距河南省邓州市和南阳市分别为60公里和120公里。省内南接襄樊市、西北连十堰市,分别与襄阳区、丹江口市和谷城县毗邻,中心城区距省会武汉市418公里,距襄樊市71公里,距丹江口市24公里,距谷城县和十堰市分别为24公里和133公里。境内汉丹铁路贯穿南北,襄渝铁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从市域南部穿境而过;316国道、302省道从市境经过;全国六大军用机场之一的老河口机场属大(一)型机场,民航开通有至北京、佛山等5条航线。 2、自然条件 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丘陵、岗地、平原三种地形。其中东部、中部为平岗地,高程(黄海高程,下同)在100米至150米之间,面积590平方公里;西北部为低丘,高程在150米至462米(为境内最高点)之间,面积225平方公里;南部为平原,高程在100米上下,面积217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7.2%、21.8%、21%。 老河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0℃(1977年),最低气温-17.2℃(1961年),最大冻土深度12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31.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178.7毫米;日照时数1828.7小时,日照百分率41%;盛行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1.4米/秒,最大风速17.7米/秒。 老河口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64.09平方公里。汉江是流经境内的最大河流,过境长58公里,最大洪流量5720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38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后年平均过水量259亿立方米);境内尚有10条发源于朱连山的小河流,源短流小,枯水期流量不到0.5米/秒;引丹灌渠所形成的人工水利系统使市域21座水库获得了丰富的水源,引水能力3.2亿立方米,可直接灌溉全境大部分地域;境内以排子河水库、孟桥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各大洲中面积第一位的是() A.亚洲B.非洲C.南极洲D.北美洲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部低 3.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4.有“千岛之国”和“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A.菲律宾B.日本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 5.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南亚各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B.南亚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西亚被称为“两洋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D.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6.“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描述的地区是() A.马来群岛B.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D.千高原 7.世界第二软件大国是() A.美国B.印度C.中国D.俄罗斯 8.西亚石油集中分布在() A.阿拉伯海及沿岸 B.地中海及其沿岸 C.红海及其沿岸D.波斯湾及其沿岸 9.日本的第三大产业是() A.动漫B.汽车C.照相机D.高铁 10.下列关于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平直的大洲 B.从东西半球看欧洲位于西半球

C.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七大洲中海拔最低的大洲 D.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耸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 11.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亚马孙河C.多瑙河D.伏尔加河 1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常年温和湿润 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13.下列属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是() A.欧洲西部B.拉丁美洲C.东南亚D.南亚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 15.下列关于美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B.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C.美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D.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6.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西B.美国C.俄罗斯D.加拿大 17.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A.马达加斯加岛B.格陵兰岛C.澳大利亚大陆D.台湾岛18.巴西国旗中的绿色象征着() A.矿产B.夜空C.森林D.大豆 19.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刚果河B.长江C.亚马逊河D.尼罗河 20.下列关于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被称为“热带大陆” B.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所以被称作“高原大陆” C.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D.埃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哈尔滨市总体规划(最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