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老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我校期待已久的区小学校长驻校培训会终于到来了。一周以来,全校师生精神焕发,教学秩序井然有序,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听课、评课、听报告——一切如往常一样在忙碌着充实着,在充实中快乐着。

在培训过程中,有一项读书沙龙活动:向驻校校长及外来参观学习的老师交流汇报《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心得体会。这本书学校统一发放学习一年有余,整册书空闲时间已读了一遍有余,为了更好的完成交流任务,课余时间精心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会上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心得体会材料整理如下: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但教师要想教好,那须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储备自己的知识。

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P10)“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给教师的建议》P11)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给教师的建议》P149)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

的挚友”!(《给教师的建议》P150)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给教师的建议》P392)“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给教师的建议》P359)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1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 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 它又好像是我慈 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 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 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 、“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

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 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篇] 读给教师 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篇 【篇一】站在如今时光的高度,俯望经历过的夏日,一个学期就快结束,那时为了应付初入教学时的胆怯,在网上浏览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有关教师教学的方法与建议。我带着众多疑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填补着我脑海里关于教学的空白。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读完此书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

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推荐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一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篇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 关理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包括: 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他主张: 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 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四、筛选假设理论 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 五、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 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 六、劳动力市场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 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篇孙艳红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 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

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实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4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4篇 按照县班主任培训的活动要求,再次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篇一篇充满爱的教育故事让我心中不时涌动着热潮。他睿智的语言,闪光的思想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在《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分析了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可看看我们周围: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一张试卷,既有几乎满分的优秀学生,又有成绩在个位数的学困生。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 【导读】第一篇范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 与支持! 本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由 读后感大全 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篇范文:给 教师 的建议 读后感 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 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 教师 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 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 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阅读 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 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 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 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 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一: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通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集体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终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应该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中。 3、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

(完整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

(完整版)教育原理-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与教育》复习大纲 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p10: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6: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p68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直接兴趣,有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间接兴趣) 3、注意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第三章: 感觉适应p99-101: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厨师做菜越来越咸,渐渐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下泳池觉得冷,后来逐渐适应)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样重的铁和棉花感到铁比较重;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吃中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有甜味)感觉相互作用: (通感、连觉)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灵敏) 第四章: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119;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分析、整合,最终得出一

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方式、规则等的约束,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多种办法的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2-134; 1、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愉快—兴趣状态则为问 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2、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迁移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6、原型启发。 7、个性特点。 第五章: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复习p163; 1、识记的程度。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材料的性质。 4、识记后的休息。 5、识记后的复习。 过度学习: 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识记,也叫过度学习。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何复习: 1、复习的及时性。 2、复习的经常性。 3、复习的合理性。 第六章: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214;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p207: 创造力较高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较高;创造力较低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则较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p204-205: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 透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推荐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到达我们想要他到达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

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群众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最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3、把基础知识持续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能够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书中涉及很多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了很多的具体的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是我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下面谈谈给我触动很深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而这些广博的知识从何而来?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举了一位讲课非常精彩的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更需要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拥有广博知识、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我们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关于儿童研究和教师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研究儿童,就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在上课时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我们要知道,上课时我们的注意中心是学生,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新教师初登讲台常常忽略的一点,总是按照备好的教案,一字一句的认真传授教材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也筋疲力竭,教学没有诉诸学生的心灵。而如果教师能用语言来创造准确、鲜明、儿童能理解的形象,就能启发儿童的思维。这让我深深反思,有时抱怨学生一个知识点讲了这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其实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到位,今后我要精磨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备课时就要思考这样表述学生能理解吗?不理解时我应该用个怎样具体的例子? 二、关于教学 我们要学会研究教学,在上课之前我们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 1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工作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工作心得体会-读书心 得体会 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非常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 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二):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 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 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 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 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 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 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 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 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18、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 可教育性的前提。 19、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 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2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不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 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23、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

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