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877计算机专业基础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模板】

877计算机专业基础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模板】

877计算机专业基础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模板】
877计算机专业基础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模板】

877计算机专业基础C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

考查目标

1.掌握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内部工作机制,理解各大部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逻辑实现技术,了解计算机整机的互连构成技术,具有较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计算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需求实现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部件的简单设计。

考查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4.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分类

5.计算机系统在速度、容量、价格方面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数据表示

1.数制及数制转换

2.带符号数的表示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以及各种码制与真值之间的转换

3.定点数的表示格式和数据表示范围

4.浮点数的表示格式和数据表示范围

浮点数的规格化

IEEE 754标准

5.非数值符号的表示

字符的ASCII码

字符串的存放方法

汉字编码

6.十进制数串的表示

7.数据校验码的编码方法和校验方法

三、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1.定点数的运算

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规则、溢出判断方法、补码定点加减运算的逻辑电路原码/补码乘法运算规则以及乘法运算的硬件逻辑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原码/补码除法运算规则以及除法运算的硬件逻辑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阵列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实现

阵列除法器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实现

2.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

3.浮点数的运算

浮点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舍入及溢出判断规则

浮点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4.各类逻辑运算的运算规则和移位规则

四、存储器系统

1.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2.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程序局部性原理

3.主存与CPU之间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4.主存的主要性能指标

5.存储器的分类及存储原理

SRAM存储器

DRAM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Flash存储器

6.主存与CPU的连接

7.Cache的工作原理

主存与Cache之间地址映射方式

Cache替换算法与写策略

Cache-主存系统中各类性能指标的计算

8.辅助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的存储原理

硬盘存储器的常用技术指标

磁盘阵列

光盘存储器

9.存储体系中的并行存储系统

双端口存储器

单体多字并行存储器

多体交叉存储器

10.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页式、段式、段页式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五、指令系统

1.指令的格式

指令中地址码的格式

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2.寻址方式

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常见的寻址方式中有效地址的计算方法

3.指令类型

完备的指令系统应具有的基本指令类型,各种指令的实现过程4.CISC和RISC系统的设计风格及特点

六、控制器原理

1.控制器的功能

2.指令的执行步骤

3.控制器的组成部件及数据通路

4.控制器的组成方式

组合逻辑控制器

微程序控制器

5.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及时序

6.CPU的结构及CPU中的基本寄存器

7.数据通路及指令流程分析

8.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9.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方式及基本概念

微指令格式的设计方法

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微指令的执行方式

微程序设计方法

10.指令的执行方式

11.指令流水线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指令流水线的分类

12.线性流水线的性能分析方法

13.超标量、超长指令字和超流水的基本概念

七、总线技术

1.总线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性能指标

4.总线上的设备分类

5.总线仲裁的方法

集中式仲裁

分布式仲裁

6.总线操作与定时方式

7.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类型

8.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类总线结构

9.常用总线标准

PCI总线

USB总线

八、输入输出(I/O)设备

1.外设的分类、作用、特点

2.主机与外设间的传送格式

并行传送和串行传送

3.主机控制外设的四个层次

4.键盘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5.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CRT、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显示器性能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6.打印机

打印机的分类

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九、输入输出(I/O)系统

1.I/O的基本概念

2.主机与外设的连接方式

3.I/O接口

I/O接口的功能、组成、分类

4.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5.I/O系统中信息的传送方式

6.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中断请求、中断响应的条件

中断屏蔽、中断禁止、中断判优的条件

中断响应过程

向量中断的实现过程

7.DMA方式

DMA方式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DMA控制器(DMAC)的组成

DMA传送方式

8.I/O通道控制方式的基本概念

I/O通道的工作原理

各类I/O通道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参考书目:

1.《计算机组成原理》张功萱顾一禾邹建伟王晓峰编著**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版)白中英编著科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部分:

1 绪论

1.2 数据结构发展概况

2线性表

3 栈和队列

4 数组

5 树和二叉树

5.1 树的定义及有关术语

7 查找

8 △内部排序8.2 插入排序

8.4 选择排序

课程简介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查找,排序的各种方法

必开实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学时

1 线性表链式存储结构的应用 3

2 二叉树 2

3 Hash表应用 2

4

5

6

7

8

操作系统部分:

1 绪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1.6 硬件保护

2 进程管理

2.1 进程概念

2.1.1进程的定义

2.1.2程序的并发执行及其特征

2.1.3进程的特征与状态

2.1.4进程控制块

2.2 进程控制

2.2.1 进程的创建

2.2.2 进程的终止

2.2.3 进程的阻塞与唤醒

2.2.4 进程的挂起与激活

2.3 进程同步

2.3.1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3.2 硬件和软件解决进程互斥

2.3.3信号量机制

2.4 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2.5 进程通信

2.5.1 进程通信类型

2.5.2 消息传递通信的实现方法

2.6 线程

2.6.1 线程的基本概念

2.6.2 线程的实现方式

3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3.1 处理机调度的层次

3.1.1 高级调度

3.1.2 低级调度

3.1.3 中级调度

3.2 调度队列模型和调度准则

3.2.1 调度队列模型

3.2.2 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的若干准则3.3 调度算法

3.3.1 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

3.3.2 优先权调度算法

3.3.3 时间片轮转的调度算法

3.3.4 高响应比优先的调度算法

3.3.5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3.4 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3.4.1 产生死锁的原因

3.4.2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3.4.3 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3.5 预防死锁的方法

3.5.1 预防死锁

3.5.2 系统安全状态

3.5.3 银行家算法

3.6 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4 存储器管理

4.1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4.1.1 程序的装入

4.1.2 程序的链接

4.2 连续分配方式

4.2..1 单一连续分配

4.2..2 固定分区分配

4.2..3 动态分区分配

4.2..4 伙伴系统

4.2..5 可重定位分区分配

4.3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

4.3.1 页面与页表

4.3.2 地址变换机构

4.3.3 两级和多级页表

4.4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

4.5.1 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引入

4.5.2 分段系统的基本原理

4.5.3 信息共享

4.5.4 段页式存储管理

4.5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4.5.1 虚拟存储器的引入

4.5.2 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方法

4.5.3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4.6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4.6.1 请求分页中的硬件支持

4.6.2 内存分配策略和分配算法

4.6.3 调页策略

4.7 页面置换算法

4.7.1 最佳置换算法和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4.7.2 LRU置换算法

4.7.3 CLOCK置换算法

4.7.4 其他置换算法

4.8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4.8.1 请求分段中的硬件支持

4.8.2 分段的共享和保护

5 设备管理

5.1 缓冲管理

5.1.1 缓冲的引入

5.1.2 单缓冲和双缓冲

5.1.3 循环缓冲

5.1.4 缓冲池

5.2 I/O软件

5.2.1 I/O软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5.2.2 中断处理程序

5.2.3 设备驱动程序

5.2.4 设备独立性软件

5.2.5 用户层的I/O软件

5.3 设备分配

5.3.1 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5.3.2 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5.3.3 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

5.3.4 SPOOLing技术

5.4 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5.4.1 磁盘调度

5.4.2 磁盘高速缓存

5.4.3 提高磁盘I/O速度的其它方法

6 文件管理

6.1 文件和文件系统

6.1.1 文件、记录和数据项

6.1.2 文件类型和文件系统模型

6.1.3 文件操作

6.2 文件的逻辑结构

6.2.1 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

6.2.2 顺序文件

6.2.3 索引文件

6.2.4 索引顺序文件

6.3 外存分配方式

6.3.1 连续分配

6.3.2 链接分配

6.3.3 FAT和NTFS技术

6.3.4 索引分配

6.4 目录管理

6.4.1 文件控制块和索引结点

6.4.2 目录结构

6.4.3 目录查询技术

6.5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6.5.1 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

6.5.2 位示图法

6.5.3 成组链接法

6.6 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

6.6.1 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

6.6.2 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

参考书籍1)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大学出版社

汤小丹等

2) 《操作系统概念(中译版) (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Abraham Silberschatz 等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012 科目名称:人机工程学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参考书目:《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及应用。二、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主要统计函数,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及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三、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视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征,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四、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心理现象与行为构成,感觉与知觉特征,注意与记忆特征,想象与思维特征,创造性心理特征。 五、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 人体运动与骨杠杆,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人体的施力特征,合理施力的设计思路。 六、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 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视觉信息显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设计,操纵装置设计,操纵与显示相合性。 七、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控制台设计,办公台设计,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据,工作座椅设计,手握式工具设计。 八、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作业岗位的选择,手工作业岗位设计,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作业空间的布置。 九、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人与热环境,人与光环境,人与声环境,人与振动环境,人与毒物环境。 十、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 人的可靠性,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事故模型,安全装置设计,防护装置设计,安全信息设计。 十一、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目标,总体设计的原则,总体设计的程序,总体设计的要点,总体设计的评价。 十二、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 非物质化人机工程,网络化人机工程,虚拟化人机工程,数字化人机工程,智能化人机系统。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生态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生态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生态学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有关生态学概念、试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生态学的有关概念。 2.掌握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室内外生态调查方法。 4.具有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生态学15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概念题7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问答题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论述题1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III 考查内容 1 环境的概念及类型 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 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 4 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5 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增长模型 6 种群自动调节学说 7 种群的繁殖策略和性选择 8 他感作用 9 种间竞争模型 10 群落概念及群落基本特征 11 群落结构及季相 12 干扰理论

13 岛屿生态 14 群落演替类型及演替顶级学说 15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17 食物链和食物网 18 营养级及生态金字塔 19 生态效率及林达曼定律 20 初级生产及次级生产及其生产量的测定 21 生态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2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23 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24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和有毒物质循环。 25 全球变化 26 生物多样性 27 可持续发展 28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规划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35分) 1 生态因子和生存因子 2 r-对策者和K-对策者 3 生态型和生活型 4 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5 中度干扰假说 6 种间协同进化 7 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75分,每题15分) 1 种群年龄结构定义、类型及各结构类型种群的动态特点。 2 何谓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基本类型及研究生态金字塔的意义。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及其特点。 4 简述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及碳循环产生的环境问题。 5 何谓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试述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40分)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各个领域。试依据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分析合理的人类膳食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结构调整对确保我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单考数学考试科目代码:[701]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函数、极限、连续20%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60% 二元函数微积分学10% 无穷级数5% 常微分方程5% 四、试卷题型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单选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填空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7小题,共90分 五、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左导数与右导数的概念以及函数导数存在与左、右导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理解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柯西(Cauchy)中值,了解并会用泰勒(Taylor)公式。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488]中外建筑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o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o凡o德o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2021年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孙冰,张福军,蒋冰 摘要本文在遵循多维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按照“前—中—后”的思路提出了综合测评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研究生; 综合素质; 测评体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XM_HLJ_21331) 作者简介孙冰(1972-),女,山东掖县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教育管理; 张福军(1983-),男,河北丰润人,社会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蒋冰(1982-),男,黑龙江绥化人,工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确保研究生培育质量,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我国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长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认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多维性。即测评内容维度上,要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测评主体维度上,要综合院系评价、导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层面评价意见;

测评时间维度上,要体现分阶段、动态性,即连续地、动态地将各阶段的测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个性和素质。 导向性。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查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即不仅关注理论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仅重视智育评价,还应考查德、体、美育的综合发展; 不仅注重研究生的共性发展,还应鼓励研究生的个性张扬。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设置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指标整合归类,使测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使测评标准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即在运用定性分析时辅以量化手段,以增强定性分析指标的可测量性; 在定量分析中辅以定性说明,以使量化指标含义更明晰。 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测评指标体系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其中,一般性要求根据高校和学科点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的实际素质,按照研究生培养的一般要求,设计出每一个研究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 而特殊性则要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高端要求,设计出少数研究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 激励性。通过与他人的测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将历年的测评结果进行纵向分析,研究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另外,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通常要作为奖学金评定、优秀表彰、国际交流人选的评判依据,类似的物质奖励或非物质奖励的获取与否,也将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精神,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笔者从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公共管理学院关于《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的实施细则总则第一章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实现公共管理学院“人格第一条独立、严禁宽容、追求公平、责任至上”人才培养思路,现参照《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客观评价标准,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特制订本实施细则。将作为我院硕士研究生各类我院依据本实施细则评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第二条评优、评奖和就业推荐的基本依据。第三条:奖学金评比分专业进行,各个专业均按20%的比例选取。 第四条测评小组成员: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应由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2名,共5人组成。学生代表要求由全班选举产生。 第二章评分原则 第四条评定对象和时间:评定对象为在校全脱产硕士研究生;下一测评期对上一测评期进行测评。 第五条评定程序:本人申报,测评小组评审,学院党总支审核,报学工部备案。第六条评定范围: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范围包括研究生课程、科研能力以及素质拓展三个方面展开。 第七条其他: 1.凡在规定时限内未按时完成申报,视同放弃测评。 2.申报加分需出示材料原件并提供复印件,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加分。 3.凡必修课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取消评优资格。第三章评分内容和标准 评定内容、权重值与单位限额分如下: 第条程课 A分 40( 分)4 课程分=∑(单科成绩×学分)/∑学分×0.说明:如果二年级及以后学期无课程学习,或只有少数学生仅有个别课程学习的学期,分)。35学院可视情况决定所有同学的课程成绩分按同一分值记入( 35分)科研能力分B(第九条 B=B1+B2+B3+B4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 (非英语专业)(2017年版) I. 考试性质 英语(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考生应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 (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2. 词汇 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 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详见附录相关部分)。

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二)语言技能 1. 阅读 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 根据阅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语篇的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根据上下文推断重要生词或词组的含义; (5)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 写作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短文应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 III.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1张答题卡。考生应将英语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将英译汉和写作部分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二)考试内容 试题分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模板】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物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要求掌握材料结构-功能-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物理的固体结构基础理论、基本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材料的导电理论、半导体材料的几大物理特性及其应用,以及材料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 二、考试内容: 1.固体结构基础 (1)掌握凝聚态材料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如七大晶系、晶面间距、致密度、面密度等基本晶体结构参数。 (2)掌握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和极化键的特点,及相关晶体材料的特性,会灵活分析。 (3)掌握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力学性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4)掌握从衍射法和图像法分析材料结构特点的方法及原理。 2.材料的导电物理 (1)掌握导电物理涉及到的三种基本理论的演变以及特点和作用。 (2)掌握一些基本导电物理的参数意义,包括载流子的概念、能带理论的概念,会用能带理论来分析典型金属材料的导电行为。 (3)掌握材料物理的一些导电特性的原理及其应用,如P-N结、余辉效应、LED、激光半导体、光伏特性等。 (4)掌握材料之间的接触理论,理解TiO2光分解水的基本原理,以及 N\P型半导体与金属的接触。

(5)掌握超导体的基本历史、概念和特征,如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三大性能指标等。 3. 电介质物理 (1)掌握电介质物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包括介质的极化、介质的损耗、介电强度等参数的物理概念及其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介质损耗和频率、温度的关系;掌握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和介电强度的概念,了解击穿的类型(包括热击穿、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插)及其理论基础. 三、参考书目 《材料物理》第一、二、五、六章,王国梅等编著,武汉:XX大学出版社,200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考试要求: 本考试内容分为检测技术部分和控制工程两部分,各占50%。 (一)检测技术部分(50分) 1.了解检测、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掌握检测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并能通过对性能指标的分析,对仪表做出正确评价和选择; 2. 了解传感器、变送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变送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变换关系、量程/零点调整方法和接线方式。 3. 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物位、流量等四大参数的检测仪表与检测系统的原理与组成、信号转换与处理,熟悉各类仪表的特点、适用场合及典型工程应用。 4. 掌握检测仪表的正确选择、安装、使用,掌握检测仪表的一般检定要求以及压力、温度、物位、流量等仪表的检定方法。 (二)控制工程部分(50分) 考生在过程控制工程和运动控制考试内容中,任选其中之一。 1.过程控制工程 要求学生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测量及调节仪表、计算机控制及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能进行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以及解耦、史密斯预估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针对具体设备或过程进行常规控制方案的设计、整定与投用办法。典型设备控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运动控制 重点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重要公式及定理、定义。试题要求有简答题、作图题及分析题,试题覆盖面要求广泛。直流调速部分约20分,交流调速部分约20分,其他占10分。 二、考试内容: (一)检测技术部分(50分)

1.检测技术基础 (1)检测基本概念、检测仪表一般构成 (2)测量误差 (3)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 (4)掌握变送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变换关系、量程/零点调整方法和接线方式。2.压力测量 (1)压力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就地指示式压力测量仪表:弹簧管压力表 (3)远传式压力测量仪表:应变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 要求掌握应变电阻测量电路(单臂、半桥、全桥) (4)压力测量仪表的选择、校验和安装 3. 物位测量 (1)浮力式物位计 (2)静压式物位计(差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零点迁移的确定与实现) (3)电容式物位计 (4)非接触式物位计:辐射式、超声、雷达 4. 流量测量 (1)流量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速度式流量计:节流式、动压式、浮子式、电磁式、涡街、超声式 (3)容积式:椭圆齿轮、腰轮、刮板 (4)质量流量计:科里奥利式 (5)各种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流量计的选择与标定。 5. 温度测量 (1)温度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就地指示式温度测量仪表:膨胀式温度计 (3)远传式温度测量仪表:热电阻、热电偶 掌握热电偶、热电阻的测温原理、特点,热电偶测温时的补偿导线、冷端温度补偿的作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最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 无穷大量的概念 及其关系无穷 小量的性质及无 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 准则:单调有界 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 概念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 念,掌握函数的 表示法,会建立 应用问题的函数 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 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 性. 3.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 念,了解反函数 及隐函数的概 念. 4.掌握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其 图形,了解初等 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 念,理解函数左 极限与右极限的 概念以及函数极 限存在与左、右 极限之间的关 系. 6.掌握极限的性 质及四则运算法 则. 7.掌握极限存在 的两个准则,并 会利用它们求极 限,掌握利用两 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 量、无穷大量的 概念,掌握无穷 小量的比较方 法,会用等价无 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 性的概念(含左 连续与右连续), 会判别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 数的性质和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理解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 阶导数一阶微 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函 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函 数图形的凹凸 性、拐点及渐近 线函数图形的 描绘函数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弧微分曲率的 概念曲率圆与 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 分的概念,理解 导数与微分的关 系,理解导数的 几何意义,会求 平面曲线的切线 方程和法线方 程,了解导数的 物理意义,会用 导数描述一些物 理量,理解函数 的可导性与连续 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 则运算法则和复 合函数的求导法 则,掌握基本初 等函数的导数公 式.了解微分的 四则运算法则和 一阶微分形式的 不变性,会求函 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 的概念,会求简 单函数的高阶导 数. 4.会求分段函数 的导数,会求隐 函数和由参数方 程所确定的函数 以及反函数的导 数. 5.理解并会用罗 尔(Rolle)定理、 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 定理和泰勒 (Taylor)定理, 了解并会用柯西 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 法则求未定式极 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 值概念,掌握用 导数判断函数的 单调性和求函数 极值的方法,掌 握函数最大值和

(职业经理培训)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公共管理学院关于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 第壹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实现公共管理学院“人格独立、严禁宽容、追求公平、责任至上”人才培养思路,现参照《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客观评价标准,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院依据本实施细则评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将作为我院硕士研究生各类评优、评奖和就业推荐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奖学金评比分专业进行,各个专业均按20%的比例选取。 第四条测评小组成员: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应由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2名,共5人组成。学生代表要求由全班选举产生。 第二章评分原则 第四条评定对象和时间:评定对象为于校全脱产硕士研究生;下壹测评期对上壹测评期进行测评。 第五条评定程序:本人申报,测评小组评审,学院党总支审核,报学工部备案。第六条评定范围: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范围包括研究生课程、科研能力以及素质拓展三个方面展开。 第七条其他: 1.凡于规定时限内未按时完成申报,视同放弃测评。

2.申报加分需出示材料原件且 提供复印件,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加分。 3.凡必修课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受到警告之上(含警告)处分者,取消评优资格。 第三章评分内容和标准 评定内容、权重值和单位限额分如下: 第八条课程分A(40分) 课程分=∑(单科成绩×学分)/∑学分×0.4 说明:如果二年级及以后学期无课程学习,或只有少数学生仅有个别课程学习的学期,学院可视情况决定所有同学的课程成绩分按同壹分值记入(35分)。 第九条科研能力分B(35分) B=B1+B2+B3+B4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考试要求: 《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及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PVT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初步、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包括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原理、计算式、测定步骤、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和常用物理化学仪器的使用(原理及装置、测量精度、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二、考试内容: 1.气体的PVT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微观模型 (2)理想气体混合物,道尔顿定律及阿马格定律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2.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可逆过程及可逆体积功的计算 (3)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4)热容及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5)焦耳实验,节流膨胀过程、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 (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及绝热可逆过程方程(7)相变过程热的计算 (8)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9)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 (10)化学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1)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3.热力学第二定律 (1)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 (2)自发过程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本质 (3)熵定义及熵的统计意义、克劳修斯不等式及熵增原理、熵判据 (4)环境熵变的计算 (5)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6)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7)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熵及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考古学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考古学简史、考古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对考古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大致了解考古学,尤其是中国考古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等。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一、人类起源与演化的主要阶段 二、人类起源的理论 第二节旧石器概述 一、石制品的类型和特征 二、石制品的制作工艺流程 三、真伪人工石制品 第三节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分期与分区 一、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系划分 三、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域特点 第四节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一、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南方 2、北方 3、时代特征

二、新石器时代早期(前仰韶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老官台文化 2、磁山文化 3、裴李岗文化 4、跨湖桥文化 5、兴隆洼文化 6、时代特征 三、新石器时代(仰韶时代)中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黄河中游 2、黄河下游 3、长江中游 4、长江下游 5、东北地区 6、时代特征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 1、黄河上游 2、黄河中游 3、黄河下游 4、长江中游 5、长江下游 6、东北地区 7、时代特征 第五节中国史前考古专题 一、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农业的起源问题 三、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 第一节绪论 一、夏商周考古的特点与分期 二、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 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 第二节夏商西周考古学文化

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

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激励研究生认真学习、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决定以《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中的研究生业绩量化评分细则为基础,对我校过去实施的《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形成新的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研究生业绩量化考核细则》见附件。 一、综合测评分为计分项和减分项。计分项采用百分制计分,分为课程成绩(A1)、社会工作获奖(A2)、科研业绩(A3),各占一定比例系数。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测评比例系数。满分100分,超过的分数记为附加分。对于减分项,则从总分中直接扣除,不设上限。 二、研究生的综合测评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组织发展、推荐就业的主要依据。 三、综合测评工作在一年级结束、二年级结束、三年级结束时进行。综合测评以班为单位,由各专业学院(所)综合评定。 四、本办法自201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五、本实施办法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 河北科技大学 2013年10月20日

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业绩量化考核细则 计分项 课程成绩(X)类别计算方法见说明 社会 工作 业绩 (Y) 担任职务 级别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副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班长、党小组长支部委员、班委 绩点 5 4 3 2 荣誉称号 (点/项) 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院级 绩点20 10 8 5 3 文体活动 获奖(点/ 项) 级别校级1-3名4-5名6-8名院级1-3名4-5名6-8名服务工作 绩点 3 2 1 1.5 1 0.5 0.2 突出贡献绩点1-3 科研 业绩 (Z) 科研立项 (点/万 元) 最高15点 级别国家级(承担)国家级(协作)省级(承担)省级(协作)一般纵向 绩点 1.6 1.2 1.2 1.0 0.9 鉴定成果 (点/项) 级别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含社科结项A级) 国内领先(含社科结项B 级、自然科学验收) 国内先进(含社科一般 结项)绩点20 16 13 10 计分项科研获奖 (点/项) 级别 国家级省部级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绩点1500 1000 500 250 125 75

考研 专业课大纲

专业课大纲 I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IV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总则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见学位办[2009]23号文)中指出,MTI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MTI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日制MTI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 根据《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司[2009]22号文件精神,现制定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双语(外语、母语)综合能力及双语翻译能力,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政治理论》的成绩总分(满分共计500分),参考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来选择参加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围 本考试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除全国统考分值100分的第一单元《政治理论》之外,专业考试分为三门,分别是第二单元外国语考试《翻译硕士X语》(含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韩语、德语等语种),第三单元基础课考试《X语翻译基础》(含英汉、法汉、日汉、俄汉、韩汉、德汉等语对)以及第四单元专业基础课考试《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翻译硕士X 语》重点考察考生的外语水平,总分100分,《X语翻译基础》重点考察考生的外汉互译专业技能和潜质,总分150分,《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现代汉语写作水平和百科知识,总分150分。(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参见教学司[2009]22号文件)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掌握6000个以上的选考外语积极词汇。 2. 具有较好的双语表达和转换能力及潜质。 3. 具备一定的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2018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高等代数 一、考试要求: .一元多项式理论: ①掌握多项式的整除理论; ② 会求最大公因式与最小公倍式; ③ 掌握复系数、实系数与有理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行列式理论: ①理解行列式的定义、熟悉行列式的性质; ②掌握有特殊结构的n阶行列式的计算; ③会用展开定理。 .线性方程组理论: ①会用法则进行方程组求解; ②掌握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及判别; ③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法; ④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矩阵理论: ①熟悉矩阵的各种运算与运算律; ②会求矩阵的逆; ③理解矩阵分块与分块矩阵; ④掌握初等矩阵的性质与基本用法; . 二次型理论: ①掌握二次型的化简与标准型; ②掌握正定、半正定矩阵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③熟悉惯性定理。 . 线性空间理论: ①掌握线性空间的基底和维数的定义与性质; ②掌握线性空间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③掌握子空间以及它们的交与直和的性质; ④理解线性空间的同构。 . 线性变换理论: ①掌握线性变换的运算及其矩阵表示; ②会求线性变换与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③掌握相似矩阵与某些矩阵的对角化; ④掌握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及其性质; ⑤理解不变子空间; . 欧式空间理论:

①掌握内积空间与欧式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②掌握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性质; ③理解对称变换; ④掌握实对称矩阵及其对角化理论。 二、考试内容: ) 一元多项式理论 : 多项式的整除, : 最大公因式与最小公倍式, : 复系数、实系数与有理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 ) 行列式 : 行列式的定义、性质与计算, : 展开定理。 ) 线性方程组理论 : 法则, : 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 :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 矩阵 : 矩阵的各种运算与运算律, : 矩阵的逆, : 分块矩阵, : 初等矩阵, ) 二次型 : 二次型的化简与标准型, : 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半定阵。 ) 线性空间 : 线性空间的基底和维数, :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 子空间以及它们的交与直和, : 线性空间的同构。 ) 线性变换 : 线性变换的运算及其矩阵, : 线性变换与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相似矩阵与对角化, : 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 不变子空间, ) 欧式空间 : 内积空间与欧式空间, : 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

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凡?德?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1、单体建筑平面; 2、庭院式组群布局; 3、木构架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 第二章:构架形制 1、构架类别与构架组成; 2、斗拱; 3、构架细部; 4、构架体系评析; 第三章:台基 1、台基的作用和形制; 2、石栏杆的作用和形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